咬合桩施工组织设计

咬合桩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416.77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咬合桩施工组织设计

通过控制桩的垂直度及孔口定位误差,来控制咬合厚度。邯郸路地道工程咬合桩的设计咬合厚度为200mm。

2.3.6取土成孔:在桩机就位后,吊装第一节管在桩机钳口中,找正桩管垂直度后,磨桩下压桩管,压入深度约为2.5—1.5m,然后用抓斗从套管内取土,一边抓土、一边继续下压套管,始终保持套管底口超前于开挖面的深度≮1.5m。第一节套管全部压入土中后(地面以上要留1.2—1.5m,以便于接管),检测垂直度,如不合格则进行纠偏调整,如合格则安装第二节套管继续下压取土……,如此继续,直至达到设计孔底标高。

2.3.7成孔过程中桩的垂直度监测和检查

①地面监测:在地面选择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用经纬仪或线锤监测地面以上部分的套管的垂直度HG∕T 20637.7-2017 化工装置自控专业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规范 仪表安装材料的统计,发现偏差随时纠正。这项检测在每根桩的成孔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坚持,不能中断。

②孔内检查:每节套管压完后安装下一节套管之前,都要停下来用测斜仪或线锤进行孔内垂直度检查,不合格时需进行纠偏,直至合格才能进行下一节套管施工。

成孔过程中如发现垂直度偏差过大,必须及时进行纠偏调整,纠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利用桩机油缸进行纠偏:如果套管入土不深(5m以下),可直接利用桩机的两个顶升油缸和两个推拉油缸调节套管的垂直度,即可达到纠偏的目的。

②A桩纠偏:如果A桩在入土5m以下发生较大偏移,可先利用钻机油缸直接纠偏,如达不到要求,可向套管内填砂或粘土,一边填土一边拔起套管,直至将套管提升到上一次检查合格的地方,然后调直套管,检查其垂直度合格后再重新下压。

③B桩的纠偏:B桩的纠偏方法与A桩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不能向套管内填土而应填入与A桩相同的砼,否则有可能在桩间留下土夹层,从而影响排桩的防水效果。

2.3.9测量孔深,用测绳测量,满足设计要求。

2.3.10清除虚土,检查孔底。干孔清孔采用人工清孔;如孔内有水,则采用抓斗清孔。

3.1.1钢筋笼的成型采用加劲筋成型法,加劲筋应与全部主筋焊接并在下端主筋端部焊加强箍筋一道《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3.1.2钢筋笼可分段制作,主筋应采用焊接接头。采用焊接接头,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数不得多于主筋总数的50%。

3.1.3在钢筋笼的顶端可焊挂环,挂环高度应使骨架在孔内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3.1.4可采用设置元宝形撑筋或混凝土垫块的方式来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混凝土垫块有条形和串心圆两种,可根据需要采用;

3.1.5无论采用何种运输方式,都不得使钢筋笼产生变形;

3.1.6进行超声波检测时,在钢筋笼内应按规定埋设检测管,其材料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测管的接头必须牢固不渗漏。

3.1.9钢筋笼安装入孔时和上下节笼进行对接施焊时,钢筋笼保持垂直状态,对接钢筋笼时两边对称施焊。

3.1.10孔口对接钢筋笼完毕后,进行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下笼进行下一节笼安装。

3.2.1超缓凝混凝土是咬合桩施工工艺所需的特殊材料(因为其缓凝时间特别长,所以称为超缓凝混凝土),这种混凝土主要用于A桩,其作用是延长A桩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以达到其相邻B桩的成孔能够在A桩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超缓凝混凝土是咬合桩施工工艺成败的关键。

3.2.2施工中严格控制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合比,尤其缓凝剂的掺量必须严格控制;拌合站设专人监控配料,现场设专人取样检测坍落度、缓凝时间及强度。

3.2.3为满足咬合桩的施工工艺的需要,超缓凝混凝土必须达到以下技术参数的要求。

①A桩混凝土缓凝时间≥60小时,其确定的方法如下:

a测定时间单桩成桩所需时间t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所选钻机的类型在现场作成桩试验来测定。试验结果t为12~15小时,取上限值t=15小时。

b确定A桩混凝土缓凝时间T根据下式计算A桩混凝土的缓凝时间,可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T——A桩混凝土的缓凝时间(初凝时间)

K——储备时间,一般取1.0t

t——单桩成桩所需时间

②混凝土坍落度:14~18cm

③混凝土的3天强度值R3d不大于3Mpa。

***************工程的咬合桩设计强度为C30。

3.2.4配制混凝土所用材料,除应符合一般规定外,并符合下列要求:

3.2.4.1选用的水泥其品质除应符合国家标准外,其标准方法测定的初凝时间不宜小于2.5h,水泥标号采用42.5级。

3.2.4.2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

的1/4,同时不应大于40mm;

3.2.4.3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

3.2.5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3.2.5.1试配用材料应与实际施工所用材料相同;

3.2.5.2坍落度:14~18cm;

3.2.5.3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度。坍落度损失应能满足灌注要求。

3.2.6灌注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3.2.6.1灌注混凝土用的导管的直径由桩长、桩径和每小时需通过的混凝土数量决定,宜为25~35cm,并不得小于20cm。

3.2.6.2导管为分段制作,每节长度宜为2~3m,最下端一节宜大于4m;导管壁厚根据导管长度和直径确定,宜使用3~6mm钢板卷制而成,最下端一节壁厚不宜小于5mm,并在该节距上端1/3长度处焊吊耳一对

3.2.6.3导管制作应力求坚固、内壁圆滑、顺直、光洁和无局部凹凸,

内径偏差不得大于±2mm。每节套管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确保不漏水、不漏气。

3.2.6.4导管在使用前和使用一个时期后,除对尺寸和连接构造作认真检查外,并应做拼半装过球试验。导管过球畅通,符合要求后,应在导管外壁用明显标记逐渐编号,并标明尺度。

3.2.6.5灌注(水下)混凝土用的隔水栓可选用硬栓(一般为混凝土制)或软栓(橡胶球囊),隔水栓的安放位置宜安放在孔内水面以上20~30cm处,在混凝土开始灌注时,将吊住隔水栓的吊索剪断。

3.2.6.6要求硬栓侧面光洁,直径宜小于导管直径20mm,在硬栓的顶面应设置橡胶止水片,橡胶片的直径大于导管直径6~8mm。

3.2.6.7储料斗应有一定的强度,底部应有一定的坡度,出口处应设置阀门。

3.2.6.8储料斗的容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灌注量,混凝土的顶面应高出导管下口不小于1m。

3.2.6.9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二次拌和,二次拌和仍达不到要求时,则不得使用。

3.2.6.10混凝土开始灌注前最下节导管底端与孔底的距离,宜为30~50cm。

3.2.6.11灌注混凝土应连续进行,严禁中途停顿。导管埋入混凝土内深度以3~6m为宜,不得小于2m或大于6m。

3.2.6.12孔内有水时需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施工;孔内无水时则采用干孔导管法流态灌注施工。

3.2.6.13拔管成桩:一边浇筑混凝土一边拔套管,应注意始终保持套管底低于砼面≮2.5m。

3.2.6.14每根咬合桩在现场应制作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一组。

3.2.6.15有关混凝土的灌注时间、混凝土面的高度、埋管深度、导管拆卸以及异常情况,应指定专人记录并整理。

3.2.7对咬合桩外侧曲面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充,桩与结构不采取隔离措施。

4.0.1克服“管涌”的措施

如图三所示,在B桩成孔过程中,由于A桩混凝土未凝固,还处于流动状态,A桩混凝土有可能从A、B桩相交处涌入B桩孔内,称之为“管涌”,克服“管涌”有以下几个方法:

①A桩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尽量小一些,不宜超过18cm,以便于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

②套管底口应始终保持超前于开挖面一定距离,以便于造成一段“瓶颈”,阻止混凝土的流动,如果钻机能力许可,这个距离越大越好,但至少不应小于1.5m。

③如有必要(如遇地下障碍物套管底无法超前时)可向套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水,使其保持一定的反压力来平衡A桩混凝土的压力,阻止“管涌”的发生。

④B桩成孔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相邻两侧A桩混凝土顶面,如发现A桩混凝土下陷应立即停止B桩开挖,并一边将套管尽量下压。一边向B桩内填土或注水,直到完全制止住“管涌”为止。

4.0.2遇地下障碍物的处理方法

总的来说,套管钻机施工过程中如遇地下障碍物处理起来都比较困难,特别是施工钻孔咬合桩还要受时间的限制,因此在进行钻孔咬合桩施工前必须对地质情况十分清楚,否则会导致工程失败。对一些比较小的障碍物,如卵石层、体积较小的孤石等,可以先抽干套管内积水,然后再吊放作业人员下去将其清除即可。

4.0.3分段施工接头的处理方法

往往一台钻机施工无法满足工程进度,需要多台钻机分段施工,这就存

在与先施工段的接头问题。采用砂桩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如图四所示。在施工段与段的端头设置一个砂桩(成孔后用砂灌满),待后施工段到此接头时挖出砂灌上砼即可

图四分段施工接头预设砂桩示意图

4.0.4事故桩的处理方法

在钻孔咬合桩施工过程中,因A桩超缓混凝土的质量不稳定出现早凝现象或机械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钻孔咬合桩的施工未能按正常要求进行而形成事故桩。事故桩的处理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

如图五所示,B桩成孔施工时,其一侧A1桩的砼已经凝固,使套管钻机不能按正常要求切割咬合A1、A2切割A2桩施工B桩,并在A1桩和B桩外侧另增加一根旋喷桩。在这种情况下,宜向A2桩方向平移B桩桩位,使套管钻机单侧桩作为防水处理。

如图六所示北京XXX大厦室内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整理).doc,B1桩成孔施工时,其两侧A1、A2桩的混凝土均已凝固,在这种情况下,则放弃B1桩的施工,调整桩序继续后面咬合桩的施工,以后在B1桩外侧增加一根咬合桩及两根旋喷桩作为补强、防水处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将A1和A2桩之间的夹土清除喷上混凝土即可。

如图七所示,在B1桩成孔施工中发现A1桩砼已有早凝倾向但还未完全凝固时,此时为避免继续按正常顺序施工造成事故桩,可及时在A1桩右侧施工一砂桩以预留出咬合企口,待调整完成后再继续后面桩的施工。

5.0.1咬合桩施工过程及成桩检验严格按此质量检验及验收要求。

5.0.2咬合桩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的规定。

咬合桩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5.1

注:表中d为钢筋直径。

7、咬合桩工序质量评定表

GB50207-2012_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_施工规范.pdf单位工程名称:部位名称:桩号位置:

4、《上海市**********路地道工程围护结构设计》(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