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B匝道桥钻孔桩施工方案7、检孔:在冲击钻进中须用检孔器检孔,检孔器用Φ20以上钢筋制作,其孔径等于设计孔径,长度等于孔径的4~6倍。每钻进4~6m,或更换钻锤前,都必须检孔。用新铸或新焊补的钻锤时,先用检孔器检孔到底后,才可放入新钻锤钻进。
8、成孔:检查掏渣筒掏上来的钻渣情况和钻进的速度等的综合判断是否已进入含粘性土碎石层至图纸设计要求的深度以上,已进入后报请监理工程师确认,确认后即可检孔,检孔合格进行下道工序。成孔质量标准:孔的中心位置允许偏差5cm,孔径不小于设计桩径,倾斜度小于1%,孔深不小于设计规定,沉淀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9、清孔:清除孔底钻渣达规范与设计要求,并使孔内泥浆指标达到: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2%;胶体率>98%。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果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JT/T 1372-2021 汽车维修救援服务规范.pdf,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在清孔排渣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10、钢筋笼制作及吊装
钢筋笼在制作场内制作。采用加筋成型法,为不妨碍螺旋筋绑扎,把加劲筋设在主筋内侧。制作时,按图纸设计尺寸作好加劲筋圈,标出主筋位置。焊接时,使加劲筋上任意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劲筋标记,扶正加劲筋,并矫正加劲筋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点焊,当一根主筋焊好全部加劲筋后,转动骨架将其余主筋逐根按上法焊好,然后抬走骨架搁于支架上,套入盘筋,按设计位置布置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点焊牢固。
钢筋笼的贮放必须在干净平整的地面,并铺垫枕木。每组钢筋骨架的各节段要排好次序,便于使用时按顺序运出。并在骨架的每个节段上都要挂上标志牌,写明墩号、桩号、节号。
钢筋笼的运输和吊装以确保不变形为原则,应轻提轻放、防止冲击。安装钢筋笼时采用两点起吊,待钢筋笼竖直后,检查垂直度,骨架进入孔口后,将其扶正徐徐下放,边下放边拆除内撑,注意内撑严禁掉入孔内。使骨架下至设计标高,定位于孔中心上,完成钢筋笼安装。
电焊机12台钢筋调直机1台
氧割设备4套钢筋切断机1台
滚丝机2台钢筋弯曲机2台
16T汽车吊1台运输汽车1台
20m钢卷尺3把水平尺3把
3公斤垂球2个不锈钢角尺3把
电焊工20人滚丝工2人
吊车、货车司机2人吊装工2人
11、安放导管:导管必须进行水密性试验,备有充足的顶丝及胶圈,绝不能漏水,导管底口距孔底控制在0.4~0.6m之间。
导管在第一次使用前应对其规格和质量进行认真的检查。根据施工技术规范,在每次水下混凝土浇注之前,需对导管进行水密性承压试验,试验时的水压不应小于导管壁可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力,持压时间不少于15分钟。
Pmax—导管壁可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力(Kpa);
γc—混凝土拌合物的容重(KN/m3);
γw—井孔内水的容重(KN/m3);
则Pmax=24KN/m3×58.7m–11KN/m3×58.7m
12、灌注水下砼:事前准备剪球和测绳,灌注记录数据表和灌注控制数据。首批灌注砼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所需砼数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V≥πD2(H1+H2)/4+πd2h1/4
式中:V—灌注首批砼所需数量(m3);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h1—桩孔内砼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砼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γW/γC
{HW—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γW—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γC—砼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3)}
V≥πD2(H1+H2)/4+πd2h1/4
=3.14×1.52(0.4+1.0)/4+3.14×0.262/4×58.7×11/24
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混凝土灌注高度,测深用测深锤法。锤重为圆锥形,用不低于4kg的铁件制成。测绳应经常用钢尺校核,在每根桩灌注前至少校核一次。在初次压水后和浇筑过程中,应经常用测绳从导管内放入,然后观察测深锤上的混凝土的稠度,推测导管内是否渗水。测深由现场测量人员操作并作记录。
灌注时及时拆卸导管,控制导管埋深在2.0~4.0m之间,桩顶砼面应高出设计桩顶标高50~100cm,以保证桩头质量。混凝土应一次连续完成。
①灌注混凝土前,应探测孔底泥浆沉淀厚度,如超出规范与设计要求(摩擦桩0.2D、D为钻孔桩直径),需再次清孔直至合格为止,还应对导管进行水密性试验,只有确认不渗水后,方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②混凝土通过砼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下列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合,二次拌合仍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
③灌注水下砼采用砼搅拌车配合导管灌注。
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灌注混凝土)应按下面的附加的要求:
a.水泥标号应不低于32.5号,其初凝时间不宜早于4小时。
b.粗骨料宜为天然圆骨料(卵石)或级配良好的碎石。
c.粗骨料最大尺寸为40mm,且不得大于导管直径的1/6。
d.砂率宜为0.4~0.5。
e.缓凝外掺剂,只有得到工程师的批准,才能采用。
f.抗硫水泥应按图纸说明,或按工程师的要求采用。
g.坍落度宜为180~200mm。
h.除非工程师另有许可,水泥用量应不少于300kg/m3。
i.水灰比宜为0.5~0.6。
④孔身底面得到认可和钢筋笼安放后,应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压水用砍球法,将首批混凝土灌入孔底,立即测探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导管初次埋置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正常灌注。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
⑤混凝土应用适宜的导管灌注。导管由管径应不小于250mm的管子组成,用装有垫圈螺口连接的管节制成。导管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强度试验。导管上端必须设置储料斗和漏斗。在灌注混凝土前,导管居中插入钻孔,导管底端离孔底(非沉淀层顶面)应留有40~60cm。灌注混凝土时应在漏斗底口处设置可靠的隔水设施(塞球)。在储料斗中存备足够数量的混凝土后,缓慢下降塞球。首批灌注混凝土数量应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以保证钻孔内水不能重新流入导管。在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测量灌注的混凝土顶面高度,及时提升和拆除导管。使导管在混凝土中保持埋置深度2~4m。灌注末期漏斗底口高出水面或桩顶不宜小于4m~6m。应始终予以严密监视,导管应在无空气和水进入的状态下浇注砼。管底在任何时候,应在混凝土顶面以下不小于2m。输送到桩中的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操作。初凝前,任何受污染的混凝土应从桩顶清除,并应保证桩顶设计标高以上50cm内的砼不受扰动。
⑥混凝土应连续灌注,直到灌筑的混凝土顶面,高出理论截切面0.5~1.0m,以保证截切面以下的全部混凝土具有满意的质量。灌注混凝土时,溢出的泥浆应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和河流。
⑦桩顶质量不好的混凝土应予凿除,其凿除长度应达到工程师认可的条件。
⑧每根导管的水下砼浇筑工作,应在该导管首批砼初凝前完成,否则应掺入缓凝剂,推迟初凝时间。为保证质量,应留比桩顶标高高出0.5~1.0m左右的桩头,处于干处的桩头,可在砼初凝后,终凝前清除。
⑨技术人员应对钻孔灌注桩各项原始记录及时进行整理签认。
⑩对于经检验出的缺陷桩,应根据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修复、移去或废弃。
①遇到坍孔,应仔细分析,查明原因和位置,然后进行处理,坍孔不严重时,可回填至坍孔位置以上,并采用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埋深护筒等措施继续钻进。坍孔严重时,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砂或小砾石夹粘土回填,查明坍孔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钻,坍孔部位不深时,可采用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周围用土填实,重新钻孔。
②遇到孔身偏斜、弯曲时,应分析原因,进行处理,方法可以在偏斜处吊住钻锤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粘性土到偏斜处,待沉积密实后再钻进。
③遇有扩孔、缩孔时,应采取防止坍孔和防止钻锤摆动过大的措施,已发生缩孔时,采用钻锤上下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
④遇有钻孔漏浆时,如护筒内水头不能保持,宜采取将护筒周围回填筑实,增加护筒沉埋深度,适当减小水头高度,或采取加稠泥浆,也可以填入片石、碎卵石土,反复冲击,以增加护壁。
⑤发生卡钻或埋钻事故后,应查明原因,是否钻渣过多、坍孔或底层上涌。但均不宜强提,只宜轻提,轻提不动时,可用小冲击锤触到落体后再打捞。
⑥掉钻落物时,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若落体已被泥砂埋住,应在孔中先清除泥砂,使打捞工具能够接触到落体后再打开捞。
⑦在任何情况下,严禁施工人员进入没有护筒或没有其它防护设备的钻孔中处理故障,当必须下入护筒或有其它防护设施的钻孔内时,应采取防溺、防坍埋等安全设施后方可行动。
⑧灌注砼中发生故障,可根据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a.首批砼灌后导管进水时,应将已灌入的砼的拌和物吸出,改正操作方法,重新进行灌注。
b.在砼面处于井孔中水面以下不很深的情况下,导管进水时,可采用底塞隔水的方法,并加一定的压力重新插入导管或将导管插入砼中,将导管中的水抽出,再恢复灌注。
c.灌注开始不久发生导管堵塞时,可用长杆冲捣或用振捣器振动导管。
d.用前述方法无效时,应及时将导管拔出,将已灌注的砼吸出,拔出钢筋笼,重新清孔,吊装钢筋笼和灌注砼。
e.按上述方法处理达不到要求时,应重新补桩或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补救措施。
(1)成孔质量检验:钻孔桩的孔中心偏差5cm,孔径不小于设计桩径,倾斜度小于1%,孔深不小于设计规定,沉淀厚度为0.2倍钻孔桩直径,清孔后泥浆指标达到规范要求。
①钻孔灌注桩应按设计文件与规范所要求的频率和方法(如小应变检测、超声波检测)进行检测。
②对质量有怀疑的桩及因灌注过程处理过的桩,均应进行检测。
③灌注桩水下砼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c.钻孔桩的桩底不高于设计标高,桩底沉淀厚度不大于设计规定。
d.桩头凿除预留部分无残余松散层和薄弱砼层。
15、钻孔施工注意事项
1)、根据整体成孔次序计划和各台钻机实际钻孔效率合理安排钻孔顺序,避免相邻孔位同时施钻而导致垮孔或串孔事故发生。
2)、在开钻之前应将钻机底座调平,钻机中心定位准确。
3)、根据钻入深度经常进行地质取样分析。
4)、钻入过程中对护筒内进行补水来稳定水头。
5)、对钻孔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分析。
四、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
1)保证钻机精确定位及调平并使之与钻孔平台牢固固定,按所定方案确保钢护筒接高和下放的精度,为实现成孔的高精度目标创造前提条件。
2)成孔后认真清孔。当钻机钻进到设计高程时,把孔内钻渣排净。保证桩底沉淀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清孔后尽早检孔、下钢筋笼、浇注桩基砼。
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清理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所有钢筋均应调直。
3)钢筋笼的制作采用专用卡模和挡模进行定位和控制。
4)钢筋笼拼接安放时,主筋对接采用等强直螺纹接头接长,由专业人员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控制,钢筋笼的平面位置即桩中心位置通过精确测量定位保证;垂直度的保证采用垂线法控制。
混凝土拌合物应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台班不少于三次,在检测坍落度时,可以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应控制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需的稠度。
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桩基水下砼浇注压水是关键。为确保压水成功,设置储料斗,储料方量可以保证一次浇注砼将导管埋深1m以上。安装导管时先使其底口触岩,然后稍稍上提,控制导管底口与孔底的间距保持在0.4~0.6m之间。导管初次压水后,为检验导管是否脱水,用测绳从导管内放入,检查导管内砼的质量。随着砼的浇注,导管在保证有足够埋深的情况下提升(一般导管埋深取值在2m~4m之间)。
为了贯彻质量方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项目部建立了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详细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行经理部、施工队和班组三级质量管理,责任明确。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
1、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以“预防为主,服务业主”为指导思想,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施工过程控制为主,配合事后检查,全面做到防检结合,把不合格的工程消灭在生产施工过程中,争创优质工程,达到业主满意的目的。
2、建立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部以控制和保证施工的工程最终到达业主的适用要求、使业主满意为目标,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到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在全体人员的参与下,建立了一整套严密、协调、科学、高效的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使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其主要内容如下:
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武装全体人员,真正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
A、增强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努力提高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的基本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以增强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全体职工认识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重要意义,把工程质量的优劣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以优良的工程质量来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B、重实效,树立“一切为业主服务”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以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B、项目经理部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如项目质量管理制度、项目测量管理制度、项目试验室工作管理办法等。努力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来保证施工质量。
A、认真组织学习有关质量管理文件,使全体施工人员明确质量目标,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B、组织各部门有关人员学习与其工作岗位相关的合同文件、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务求现场施工人员管理和操作单一化,原则上做到定人定岗,自始至终不随意调换工作,以提高生产熟练程度和稳定施工质量。
C、组织施工人员不断进行技术交流和技术完善,不断总结质量管理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D、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和安全交底,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A、施工前,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的需要,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适用、性能可靠、适用安全、操作方便和维修方便的原则进场足够的施工机械,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B、施工中,严格执行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机械检修工作,管好用好施工机械。
A、合理安排工序,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操作方法、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对主要工序和易发生质量事故的薄弱环节明确树立主要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质量管理,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搞好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
B、合理安排其他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避免各工序相互影响,保证施工质量。
A、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掌握各生产厂家和供货商的质量、价格和供货能力及信用,并及时和业主监理沟通,满足业主对工程材料的要求。
B、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优材保优质。要严格把住材料进场质量验收关,严格审查材料质保单,同时按有关规定抽样检查,只有符合设计以及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的才能入库和使用。否则,不得使用。
C、加强材料试验和验收管理,质量保证资料不齐全或试验不合格的材料坚决禁止入场。
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检查其出厂证明,并进行抽检。入库时必须存放在高于地面的平台、垫木或其他支承物上并尽量保护它不受机械损伤和不暴露在使钢筋生锈的环境中,要做好防潮,防损,防变形,防污染。并严格按不同的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堆存,并设有牢固明显的标志标牌,以便于检查和取用。
b、水泥、粉煤灰、泥粉
进场后应分类、分级、分批地计量存放,应防潮,防风雨,防变质。先存先用,存放日期超过三个月时,应重新取样检验,调整标号使用。
进场后要分料场、分批次、分规格堆放,存放地点避开污染源,粗集料堆放时要防止离析,以满足级配要求。不合要求时,应重新级配。
设置专用场地标识存放。
3、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项目施工过程实行三级质量控制,即工班实行质量自检自控,工段实行专控互检和工序交接检,项目经理部实行专控专检。工序之间的质量检查,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上道工序不检查签认,下道工序不准施工,严格执行工序间的交接、签证手续,本级检查不合格的工程项目不准呈报上一级质检人员检查验收。项目质检工程师检查不合格的工程项目,不准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特殊情况,需要联合检查的项目除外。
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检验记录、试验记录、施工操作记录、隐蔽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检查验收记录、设计变更记录、测量记录、工程事故调查记录等由各归口部门集中统一分类保管。
对进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查验收,需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不准进场,已进场的要移走处理。
五、工期计划及施工横道图(见附表二)
本桥钻孔桩施工共计8根,计划2台钻机同时开钻,从2006年1月中旬开始至2006年2月中旬结束,工期为2个月。
施工中,项目经理部和各项目队分级负责,以加强施工作业现场控制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为重点,采取定期检查、专人检查、班组自查、职工互查相结合,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标准工地活动,确保本标段工程施工。
(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项目经理:贯彻国家、交通部、浙江省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组织制订和实施项目经理部安全工作计划。对本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2、项目副经理:组织安排项目施工生产,在部署施工生产计划同时安排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协助项目经理具体计划、安排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检查现场安全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主持召开安全管理小组会议;组织安全检查和对项目队的安全考核;组织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检查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签署项目安全文件和伤亡事故的统计报表。
3、安全检查工程师:具体负责实施本项目的安全工作计划;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伤亡事故的报告,定期进行事故综合分析,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负责对本系统的专业人员的业务与培训;负责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指导实施和落实。
4、安全员:参与本单位安全教育和培训,督促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规程制度执行情况;开好每周一次的安全例会,做好新工人现场安全教育和日常安全教育工作;对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反映督促整改,并及时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负责职工伤亡及严重未遂事故的统计报告,参加事故调查,检查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2)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工程开工前,对所有参加本段工程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学习交通部有关桥梁施工安全规则和确保行车安全的规定,并结合本段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措施,进行宣传教育。坚持每周不少于两小时的安全教育制度,由安全检查工程师或安全员针对施工项目,进行安全生产教育课。
各级安全检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加大现场检查管理力度,及时纠正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行为,杜绝安全隐患。全体施工人员,尤其对于特殊工种,如起重工、电焊工、机动车司机、电工等均需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4)认真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1、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和下达施工计划时,必须同时制订和下达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施工技术难点工序、新技术、新工艺和高空、起重作业工作,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措施并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实施,否则不准施工。
(5)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
(6)执行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建立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2、现场施工人员须戴安全帽,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3、设置工作平台和安全设施,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围栏、安全网和防火设施,楼梯等铺设平整牢固的木板并在两边设置好护栏,危险之处设立警告牌;
4、使用吊斗灌注砼时,先通知作业人员避让吊斗,严禁依靠栏杆推动吊斗,严禁吊斗碰模板和脚手架。
5、机械设备设专人操作并配指挥人员,定责定岗;上岗前进行技术培训,制定专项制度和指挥联络方法,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6、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确保正常运转,安全使用。
7、跨越公路施工时,由专人负责做好防护工作,确保公路畅通无阻及人员安全。
8、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凡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不从事此项工作,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9、双层作业或靠近交通要道施工时,设置必要的封闭隔离措施。
10、夜间进行高空作业时,需有足够的照明设备,爬梯空洞等处设明显的标志,并应根据安全要求穿好防滑鞋。
11、加强安全检查。桥上设专职安全员一名,负责桥上的安全工作,及时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并报告现场负责人采取措施;
12、强化安全教育与训练。定期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使每一位施工人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电工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配电箱及开关箱必须防雨,设门配锁,并安装漏电保护器,执行“一机一闸”的原则,熔丝的容量按用电负荷量装设。现场移动式电器设备使用橡胶绝缘电缆,现场手持作业灯使用安全电压。
1、现场设“五牌一图”:即施工单位及工地名称牌、安全生产纪律宣传牌、防火须知牌、安全无重大事故计数牌、工地主要管理人员名单牌、施工总平面图。
2、施工现场周围配备、架立并维修必要的安全标志,危险作业区悬挂“危险“或者“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
3、工地布置符合防洪、防火、防雷击等有关安全规则及环卫要求。
4、施工运输车辆严格遵守城市和公路交通规则,文明行车,注意安全。
5、执行安全统筹检查制度,由专职安全工程师负责工地的安全及安全隐患等检查和处理工作。
七、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本合同所在位置为楠溪江风景区,为了尽量避免和减弱施工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施工需加强、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工作,并根据本标段的工程实际、气候条件和特征,紧密结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规划及地方性法规、政策,无条件接受环境保护监测单位的指导和监督。
因此,在施工进点的同时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制定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并严格执行。同时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工程施工的同时,按照批准的相关规划、措施方案切实做好生活区、施工工点、取弃土场及其他施工活动区域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并由环保部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工程竣工的同时,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活区、临时设施、施工工点、取弃土场及其他施工区域做好环境的恢复工作。
从开工到竣工,本标段各项环保及水土保持指标将完全满足环境保护部门及地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规划、法规、政策的各项要求。对有关弃渣处理,同意按照业主提供的水保措施进行落实。
从思想、组织、过程、检查、效果、目标、经济七个方面考虑,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2、组织全体职工,对自然环境及《环保法》的学习,充分认识和提高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对自然环境是历史时期的产物和构成有足够认识,加强和重视自然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2、建立环境保护的检查制度,定期对施工各组进行环境检查(每周小检查,每月大型综合检查),分别对各施工队、各个项目进行环保评比,奖罚分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环保部门根据环保检查结果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继续发扬良好的环保方面,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保证施工环保,满足环保目标。
(五)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2)、生活区内及周围的植物及植被,严禁随意践踏和故意破坏,并在生活区设立植被宣传保护牌,告示人们“对植物的保护,人人有责”。
(1)、施工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合理规划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固定行车路线,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按规定路线行驶,不随意碾压线路规定以外处,限制扩大人为活动范围,破坏地表植被。
(2)、工程所需填料按“集中取土”的原则,取、弃土场必须按设计指定点在规定范围内规则地取、弃土,严禁乱取、乱弃。
(5)、水泥混凝土搅拌机、配料机等投料器配备防尘设备GB/T 24590-2021 高效换热器用 特型管.pdf,在该场所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
(6)、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机械设备操作时,尽量减少噪音、废气等污染;控制噪音按《建筑施工场地界噪声限值》(GDl2523—1990)的规定执行。
(7)、保护农田排灌系统。当路线经过农田灌溉区域时,施工中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以保证不影响或中断农田的排灌作业。修建的临时设施保证施工不影响当地农田的高峰排灌作业。
(8)、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9)、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15)、施工期的泥浆、污水应集中排放,并经过沉淀、过滤等,以保护水资源。
(16)、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遇到漏油、漏水的机械必须维修好后方可继续参与施工DB33T1238-2021 智慧灯杆技术标准.pdf,废油要回收后集中存放,统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