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XXXX厚板蓄热技术步进梁式加热炉工程设备安装施工方案5t、3t、2t、1t
焊接液压管道、水梁、立柱
GBT51109-2015 氨纶设备工程安装与质量验收规范XXXX厚板2#加热炉机械设备包括以下部分:
炉底机械为液压缸驱动、双滚轮、双层框架、斜轨式结构,由平移框架、提升框架、平移导向装置、提升导向装置、平移液压缸、提升液压缸、平移滚轮、提升滚轮、提升斜轨座、升降和平移框架定心装置、水封刮渣装置、固定梁及立柱、步进梁及立柱等组成。
炉子上部机械:进出料辊道、上料推钢机、出钢机、缓冲挡板及炉门提升机械。
(1)在保证设备构件到位、现场施工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安装过程中,跨间行车为主要吊装机具,必要时需汽车吊配合。设备构件运到现场堆放在指定的场地,以便于拼装及吊装。
(2)设备及构件的检查验收:
设备到货后,首先核对实物是否与装箱单一致,合格证是否齐全,然后外观检查,诸如有无加工缺陷,铸件是否有气孔、沙眼等缺点,机械部分盘车是否灵活、无卡阻、无异响,设备内部机加工切削是否清理干净,连接部位附件是否可靠,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是否在公差范围内,各个部件是否齐全,有无损坏。
构件的检查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构件几何尺寸及螺栓尺寸等是否准确,构件的焊接是否矫正至允许范围,焊接部位焊肉是否饱满,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存在咬边,夹渣等缺陷。
特别要重点对步进梁、固定梁及其立柱要作严密性试验,采用水压试验,一般为工作压力的1.5倍,保压20分钟,以目测检查无变形,压力表指针不降,无泄露为合格。
水平框架制作时要求角相对偏差,相对炉子中心线和辊轮中心线不得超过2㎜,框架辊轮安装纵向横向的位置公差为±2㎜。
4.1主要设备及构件安装:
炉子安装必须设置三条基准线,即炉子中心、进料辊道中心线、出料辊道中心线,并埋设固定中心标板,这三条线是一切尺寸的基准,炉子安装时应层层安装、层层校验。
4.1.1斜轨座、斜座、斜轨的安装:
A、首先根据图纸对土建的基础进行验收、复测,检查其尺寸、标高、强度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采用座浆法做垫墩,详细座浆方法按作业指导书《垫板座浆法》(附1)
B、根据轧制中心线在炉底内两端设置设备中心标板,即可吊装斜轨座。就位前首先将底座下面清除干净,穿上地脚螺栓,垫以适当垫板。然后根据两端中心标板挂设钢丝。挂设炉子中心线以及与炉子中心线相平行的斜轨座的中心线,以及与炉子中心线垂直方向的斜轨座安装基准点的基准线。通过钢丝即可实现对斜轨座的找正,找正误差为±1㎜。斜轨座的四个角上的四个标高差不超过±0.5㎜,采用加工制作好的安装模板,使安装模板与支座相扣合后形成一水平检测面,扣合通过原支座上铰制螺栓孔由锥头柱销所定,并在安装模板面相对原支座“安装基准点”的铅垂交点上打印标记。
C、将斜轨安放在相应的地脚螺栓基础上,并进行粗调,先利用两个斜轨座的安装模板逐个对各斜轨座进行调整,使其各项坐标达到图纸要求(允许误差见质量标准),然后再用同一个斜轨座的安装模板对各斜轨座进行检测,在完全符合图纸要求后,在进行二次灌浆。
D、按照图纸要求安装斜轨和挡块底座,并最终检测其各向坐标、倾斜角,使其完全符合图纸要求。
4.1.2提升框架安装:
在提升框架安装前,先在组装平台上将滚轮与提升框架组装起来,其标高与平面度可通过垫片来进行调整,位置精度可通过挂设钢线来找正,由于提升框架为解体供货,拼装时,可先将装配有滚轮的框架吊装与斜轨座相接触,另一面靠槽钢支架加枕木、千斤顶等来支撑。为防止框架移位,可先用导链拉住然后进行拼装,拼装时用过眼冲子先安装好对角的精制螺栓,框架连接好测量其对角线偏差,最大不能超过5㎜,框架调整好后,即可进行连接板焊接,焊接时下面要有枕木等支撑,以减小焊接变形偏差,框架安装完毕后,可对其上部的滚轮进行标高和位置检查,如有偏差,按图纸要求通过垫片组进行调整。
4.1.3平移框架安装:
平移框架在安装前,可根据到货情况,将平轨组装到框架上;然后按照与提升框架相似的方法进行拼装。拼装时由于部分构件位置正好在原料跨和主轧跨之间的B列行车梁下,可采用双行车抬吊的方法来安装以及30t汽车吊配合吊装等。对重心不好掌握的框架,为保证吊平,可采用受拉葫芦配合的方法吊装。水平框架拼装好后,可检测对角线的偏差,标高、中心调整完毕后,即可焊接连接板。为减小焊接变形,同样需要支撑,以防焊接时框架下挠,由于框架受力点在两边的八个轮子上,中间部分需要多设支撑。平移框架安装好后即可安装定心装置,其侧导辊间隙0.5~1.0㎜,平移框架和提升框架定位找正以炉中心线和进出料辊道线为准。
4.1.4炉底立柱安装:
炉底立柱安装前可按图纸尺寸对土建基础进行复测,以确定其预埋螺栓是否准确。合格后根据标高要求进行座浆,座浆方法详见建设公司作业指导书《垫板座浆法》,然后找出立柱中心(两个方向)弹上墨线,其垂直度可通过挂线坠用钢板直尺量的方法来调整。
4.1.5炉底框架安装:
框架到货时为散件,需进行组装,框架的拼装方法基本与升降、平移框架相同。炉底框架纵向定位以炉子中心线来定,横向以进出料中心线来定。拼装完毕焊接连接板,炉底框架安装完即可安装水封装置。水封装置从炉底框架预留孔吊下,刮渣装置在平移框架安装完就可以安装。刮渣装置安装时尤其要注意控制刮渣板的高度和位置,以防刮不到渣或刮槽。
4.1.6水梁及立柱安装:水梁及立柱楼量较多,且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每根立柱的位置公差1㎜,立柱项标高±1㎜,水平梁平行度公差5㎜,而且为补偿热伸长量,立柱都必须进行拉斜处理,这些都给安装调整带来一系列的困难。
A、立柱垂直吊起插入孔内,根据供给冷却水的进水方向将柱方向找正,立柱的定位靠挂钢线来进行纵横向的定位。先将立柱调至其标高位置,并调整其垂直度,使立柱垂直。
B、将水梁吊装到柱顶,在吊装水梁前,先在立柱上焊块钢板,并焊接两个调整顶丝,用来临时固定水梁,并调整水梁的水平度,然后用水准仪测量水梁顶面标高。如有偏差,可通过调顶丝来保证,然后,用手拉葫芦将立柱按图纸要求斜度拉斜,拉斜度的控制可通过吊线坠来检测。拉斜后即可将柱头同水梁焊牢。水梁冷却水接口将采用氩弧焊,错口不能通过1㎜,水梁立柱安装完,焊口要100%探伤合格后,才可通水做水压试验,安装时先安装固定梁再安装步进梁。
4.1.7出料辊道安装:
出料辊道为悬壁磨菇头水冷形式,安装时可先将辊道就位,然后安装辊道密封装置,辊道定位可采用炉子中心线,出料辊道中心线由三条钢线定位找正;标高通过水准仪、标尺来控制;水平可在轴上用框式水平仪找平,精度为0.02/1000.注意:辊道密封板与炉体之间需垫5㎜厚石棉板。
4.1.8推钢机、出钢机安装:推钢机、出钢机安装时,由于其具备一定的倾角,故找平时需与其倾角相同的机加工模具来进行,其定位靠炉子中心线和出料料辊道中心来确定。
采用冶金机械设备安装施工验收规范所列的各项标准。
a、同一行斜轨中心线的直线度公差1㎜。
b、斜轨纵向中心线与炉子纵向中心线偏差±1㎝。
c、轨面与水平面倾斜度公差0.2㎜/m。
d、轨面的基准点、标高偏差±0.5㎜,间距偏差±0.5㎜。
a、升降框架导向轨道安装面与框架纵向垂直中心线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5㎜;高度方向0.2㎜。
b、框架对角线相差不大于4㎜。
d、各滚轮回转轴与框架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公差0.5㎜/m。
e、各列提升滚轮中心线距偏差±0.5㎜。
f、各列提升滚轮同轴度公差2㎜。
g、各列平移滚轮同轴度公差2㎜。
a、轨道安装面与水平面的平行度公差,纵向0.6㎜,横向0.2㎜。
b、左右纵梁中心距偏差±1㎜。
d、单块立柱支承板与水平面平行度公差纵向0.25㎜,横向0.15㎜。
e、相邻两排立柱支承板中心距偏差±1㎜。
f、侧向导轮与轨道间隙偏差±0.1㎜。
a、立柱与水平面的垂直度公差1㎜。
b、立柱的位置度公差1㎜。
c、立柱顶标高偏差1㎜。
d、水梁平行度公差5㎜。
e、水梁立柱安装后进行水压试验,试验的项目和要求符合图纸要求。如无规定,按工作压力的1.5倍进行。
试运转是安装结束后对安装工作的综合检验。试车原则:先单试、后联试;先空载、后负载;先试辅助再试本体。炉子试车包括冷试、热试两大部分,冷试是在筑炉前,热试是在筑炉后,用标准坯原料做步进试验,用以考核坯料纵横向跑偏量,跑偏量一般要求小于30㎜。机械部分试运转时,就检查各加油部位是否已加到要求的油位,螺栓是否紧固、连接牢固可靠,确认机械内部无干涉运动的异物,确认滚轮、斜轨、平移轨道、侧导板、定心轮无油迹,相关部位有无异物卡堵,需冷却水的首先通入冷却水。
平移调试时可借用1#加热炉液压动力源,以压力4Mpa,以液压缸的全行程进行平移试车(单行程10Sec),反复10次,要求运动平稳,无卡阻,无颤动现象,以框架纵向中心线端点检测,平移框架偏移应≤1mm。升降调试时可用1#加热炉液压动力源,以压力5Mpa,以液压缸的全行程进行移动试车(全行程13Sec,下降全行程12Sec),反复10次,要求升降平稳,无卡阻、无颤动现象,以平移框架纵向中心线端点检测,提升框架偏移应≤2mm。
单试时,先试提升框架的升降液压缸,要对其进行程严格测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当升到最高位时,用导链固定,再试水平框架上的水平液压缸,使其往返动作,测量行程,同时观察刮渣装置是否合适。全部达到后,可做循环往返试验,试运转同时观察各种介质管道是否有泄漏,需处理的应及时处理。
出料辊道试车时,要先点动方向,然后空转2小时,温度、转速、电流都需考核,温度最高不超过70℃。推钢机要考核其液压缸行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推钢高度是否合适,以防过将钢坯推倒。以上单试完毕后,即可做联合跑偏试验。吊装试验坯料,通过辊道输入炉中,通过水梁往复动作,运至出料端,拉线测量跑偏量,小于30㎜为合格。
进行炉底机械的平移无负荷试车,先将液压系统压力从4Mpa开始以0.5Mpa一个等级加压,调到可以移动加热炉活动水梁的最底压力后,使加热炉的活动水梁按600mm全行程低速来回移动三次,确定移动无干涉且到位准确。
进行炉底机械的升降无负荷试车。先将液压系统压力从5Mp开始以0.5Mp一个等级加压,调到可以升降加热炉活动水梁的最低压力后使加热炉的活动水梁按200mm全行程低速升降三次,确定运动无干涉到位准确。特别的,在试车前须将两台提升液压缸的运动调整到完全同步的状态。
在完成前三项后,将液压系统工作压力调到18Mp,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正循环,逆循环,踏步。中间保持四种状态的无负荷试车。各种状态的运动不少于10次,每一种运动均应检测各活动水梁中心线的纵向偏移,其偏移应在10mm以内。
空负荷联动试车。在加热炉区设备均已单独试车并合格后,进行加热炉区设备的空负荷联动试车及加热炉区设备与上料区设备的空负荷联动试车,联动试车请参照工艺控制要求和电气控制要求进行,以检查炉底机械的各项功能指标。
冷态负荷试车。在无负荷试车检查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模拟生产的满负荷状态进行全面考核试车。如果上料区设备未完成联动试车,可以考虑用车间吊车直接给装炉辊道上料,未完成冷态负荷试车,试车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正循环,逆循环,踏步。中间保持四种状态的负荷试车。步进循环(正循环)最小周期为50sec。
钢坯由加热炉上料端移送到加热炉出料端,最大偏移量在15mm内。
质量检验、试验、无损探伤、计量检定、测量、起重、焊接、电工等人员均具备相应的资格,保存资质记录并进行控制。
一般操作人员应经质量意识教育和操作培训上岗,执行《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B、施工设备的控制和维护保养:
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合理配置施工机械设备,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并建立台帐。
施工机械设备,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计算机和软件均符合管理、使用、检查鉴定和维护保养的规定,并有技术状态管理记录,软件有备份。
工程用物资采购均符合相应的制造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出厂合作证、检验及试验报告和进货检验确认执行《材料管理程序》。
对顾客提供设备应加以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若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情况应报顾客,并保持记录。
紧急放行物资应有标识和记录。
D、文件、图纸、工艺更改的控制:
保证施工现场操作人员使用有效的文件(规程、规范、标准)的图纸、工艺资料(作业设计、施工方案等),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的进行更改控制。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保证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安全管理全面受控。
B、项目质量检验计划:
编制项目质量检验计划,明确质量检验与试验项目、工序质量控制点、质量改进和质量攻关等内容,组织实施,以保证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对需要作业指导书才能保证质量的项目使出规定,选用专业作业指导书;缺项的补充编制。
作业指导书对施工工序中人、机、料、法、环作出控制规定,并组织实施,保证过程稳定受控。
按《图纸自审、设计交底与会审制度》的规定进行设计交底、图纸自审、会审,设计和过程更改的控制,作好标识和记录。
E、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制度》的规定进行技术交底,并记录。
对质量控制点、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及国家法规规定的监督项目,进行监视、控制和验证,保存工序转序、交接和质量监控等有关记录。
机械设备安装施工控制要点
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图存在问题,施工不明确和不方便的问题
按装箱清单交接,进行外观检查及技术资料清理
轴线,标高,地脚螺栓孔位置,基础强度符合要求办理交接
吊装方法,安装关键点的标准及控制措施
按施工图划定设备的轴线或边缘线及标高线,埋设中心标板和基准点,按技术文件找好轴水平、联轴节同心度在规定偏差内
地脚螺栓和垫铁安装符合规范规定,砼级配高一级,细石砼充填密实
设备及大中型部件的清洗符合规范规定,设备调平找正数据在允许偏差之内。
减少管道对设备附加力,卸开法兰检查平行度和不同心度
润滑系统管道进行清洗和吹扫,确保管道清洁度
低油位、低油压,备用泵自起动,报警及联锁可靠
试车步骤,方法,检查部位,安全措施,该方案由生产部审核
轴承温度,轴振动,止推轴承位移,防喘振调试,电流
交工技术文件数据准确、会签齐全、质量评定资料完善、质量目标优良
机械设备安装各工序间质量预控主要内容
专业工程工序预控主要内容
七、安全技术措施和文明施工
7.1安全施工管理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GFZ12031法规
产教育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特殊工种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认真贯彻“三不准”施工制度,无安全技术措施不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不齐全不准施工,安全措施没交底不准施工。
7.3.1施工工地设置“五牌二图”:
7.3.4搭设和拆除的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起重机械或其它设施、设备,如当天未完成时,应做好局部的收尾,并设置临时安全措施。
7.3.5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以及主要通道口都要设有醒目的安全标志牌和警告牌。对施工过程中工地的洞口、基坑等所有的四口“临边”、高空作业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并规定专人负责搭设与检查,以保证安全可靠。施工现场的防护措施,安全标志不得擅自拆动。
7.3.6正在运行的机械应加设醒目标识牌,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操作或关闭、开启阀门等。
7.3.7按业主提供的资料对施工区域及其受影响的区域内地下障碍物清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周围道路管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7.3.8对已生产的设备、管线在施工中要有安全保护措施,如需动用设备及管线必须经监理部门和业主同意,并办理施工手续。
7.3.9做好防寒、防暑降温工作;严防高空坠落;防止环境污染。
7.3.10 吊装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指挥人员信号必须清晰、准确、哨声响亮。
7.3.11每次下班前各班组成员必须在各自的作业现场检查一遍,无任何危险隐患方可离开。
7.4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7.4.1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A、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条件,按照施工组织,技术方案和进度计划的要求,合理认真进行施工平面的规划、设计、使用和管理。现场总平面一经审批确认,不得随意变动,严禁擅自乱建和扩大面积。如确需改变,应提前申请,经业方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变更。
B、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审批后的平面划定位置布置,包括施工临时道路、供水、供电、现场办公、施工机械设备、周转料具、施工材料、制品的堆放及临时库房、消防栓等。
C.由于施工现场大都处于生产、施工区域,而且施工场地狭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现场的显著位置可设立移动式施工标识牌,避免生产及施工作业人员进入不应进入的区域。
D.施工物料、器具除应按施工平面指定位置布置外,还应根据不同特点和性质,规范布置和要求,包括执行堆放整齐,限高限宽,上架入箱,规格分类,挂牌标识等管理标准。
E.施工现场的用水、用电设施严格按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安装和使用,临时接用要提出申请,按批复实施,严禁随意乱接水、接电,施工现场及现场休息室严禁使用电炉、碘钨灯等烧水、取暖。
F.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出场、大型设备及构件的运输,按工程进度计划和需要统一协调,妥善安排。
G.施工用的周转料具、半成品以及各种构件和机具设备等按指定位置有序堆放,使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H.要保护好控制网基准点,未经专业人员可不得随意损坏和拆除测量标志桩及安全防护措施,要定期进行检查。
I.当因工程施工确实需要断电、断水、占用场地、占路、断路及占用绿化带时,应严格执行规定的申请报告制度,未经审批不得强行实施。严禁随意接水、接电、断水、断电、断路。施工现场必须做到工完料清,及时清理现场。
J.未经批准不得破坏已建成的道路和地面,不得在砼路面和地面上直接搅拌砼和砂浆等。
L.对职工进行规范教育,从我做起,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成立文明施工小分队,加强对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的清扫、检查,确保现场和周围环境达到文明工地的要求。
7.4.2成品、半成品及设备保护措施:
A.进入施工现场,对于上道工序已完成的如基础、阀门等,都必须注意保护。在搬运材料、设备时,不得直接在地坪上拖拉,要垫上木板等物件。
B.容易丢失的小件物品和有色金属部件必须入库保管,严防丢失。
C.有特殊保护要求的其它物品,应按要求进行保护。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确保建筑、电管专业施工成品不受损坏、不被污染。
E.对于暂未安装的设备,置于室内保护。
F.施工机械和施工机具必须按指定地点设置和使用,各种机械性能和外观必须合格,经常保养和维护,标记明显,专机专人。
G.各种构筑物、机具要有防汛、防台、防雨的设施和保护措施。
H.焊接作业前,采用石棉板(布)等材料将电(气)焊火花飞溅范围内的电气设备、电缆、设备和管道等全面隔离或严密包裹起来,杜绝火花的损伤。
I.加强施工工序交接管理DB63/T 1746-2019 高寒湿地遥感分类技术指南.pdf,要求施工人员:每道工序完成后做到工完料清,多余部分及时撤离现场;专业工序交接手续不健全、现场不文明不得交给下道工序;下道工序要保护爱护上道工序已完成工作;每道工序的顺利完成是保证工程整体完工的基础。
7.4.3认真做好防盗、防火、防治安灾害事故工作,真正做到群治、群防,人人尽责。
7.4.4施工现场的物资、设备、工具、材料等要切实管理好,要专人管理,值班守卫,值班人员对本单位财物治安负有直接责任,必须严格履行职责。
7.4.6现场要明确划分动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入场、易燃废品集中点等,各区域之间间距要符合防火规定。
7.4.7施工现场易燃易爆堆放(存)处等,应张贴(悬挂)醒目的防火标志。
7.4.8在火灾易发区域施工或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器材时,应采取特殊的消防安全措施,现场严禁吸烟。
7.4.9施工现场的通道、消防出入口等DB15 509.4-2012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医疗机构.pdf,均应有明显标志或批示牌。有高度限制的地点应有限高标志。
7.4.10严格氧气、乙炔瓶的使用管理,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杜绝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