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处理清淤换填、袋装砂井、砂垫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软土地基处理清淤换填、袋装砂井、砂垫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05.15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软土地基处理清淤换填、袋装砂井、砂垫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2.2、投于的施工机械设备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工程数量、工期要求,拟投入数量足够、类型适用、状况良好的机械设备,采用以机械化为主的施工方案。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定期派专人对施工机具

进行保养、擦试、维修等,保持机械完好,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效。本工程将随着工程进度开展的需要,及时增加或减少工程机械的投入。

饭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4.2.3、投入的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投入计划与进度计划安排

(本主要材料投入计划表为投入计划,具体材料实际的投入情况将根据工程实际开展情况供应)

5、路基软土处置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5.2、路基软土处理的具体施工方案

5.2.1、沿河、鱼塘路段换填砂处理

本合工程清淤换填位置主要分布沿线水田、水塘一带。沿线水田存在软塑状低液限粘土,这些软土层强度低,压缩性大,施工中需要重点对待。对于软土深度为深层的软基,处理方法为全部挖除换填法,即全部挖除软土或泥炭类土,换填以砂砾等透水性材料。软土处理技术一般有砂垫层、挖除换填等办法,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按设计要求采取如下方案进行施工:

在进行沿河、鱼塘路段的处治时,先修围堰抽水,计划使用平行推进挤迫清理淤泥换填法进行施工,换填的砂压实,使路基的承载力符合设计的要求。换填后再按设计要求进行软基处理。我合同段大部分水田清淤用此方法,此方法施工方法较为简单,施工速度较快,也从根本上改善了地基强度,是软基处理效果较为理想的措施。

其施工工序为:围堰抽水→确认换填深度→监理工程师验收→自卸车运输透水性材料→人工配合挖土机、推土机摊铺推进清淤→监理工程师验收→进入下一步软基处理施工工序。

施工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1)进行清淤换填施工时,废弃料要随挤迫后随时挖出外运,不得随地堆放以免污染地基。

(2)施工时按照处理面的大小,可以随挖随填,但不论利用何种方法进行施工组织,均要在换填之前对基地进行检测,保证软土彻底清除干净。

(3)施工前,要先开挖临时排水沟,疏导排干地表水,施工安排要尽量避开雨天,防止雨水对基底的侵蚀。

(4)清淤工作尽量安排在晴好天气时进行,在清淤完成后立即进行砂砾土的回填,避免下雨时,雨水影响清淤的效果;

(5)清淤前应该先在路基两侧红线范围内挖两条60cm*120cm左右的纵向排水沟和一定数量横向排水沟,将软土处理地段的积水排除。

5.2.2、袋装砂井施工

①施工前对所用的砂袋进行试验,达到强度后才能使用,砂袋抗压强度大于14KN/m,延伸率不小于25%,渗透系数应小于砂的渗透系数;砂袋运到工地时,查验出厂合格证,确认无质量问题后,准许进入创库,并进行取样作为原材料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砂井采用渗水率较高、中粗砂大于0.6毫米颗粒的含量宜占总量的50%以上,含泥量小于3%渗

②对原路基表面进行清理,清理其表面的杂草、腐植物土等,然后摊铺下层砂垫层,对于厚淤泥层路基,袋装砂井机无法行走的,要铺设临时便道。

③袋装砂井平面布置及放线:砂井按正三角形布置。放出砂井位置打上小木桩。

④砂井施工:袋装砂井施工所用的钢管内径略大于砂井直径(井径7cm),打入套管深度必须穿透软土层进入下土层0.5米。施工时导轨应垂直,钢套管不得弯曲,沉桩时用经纬仪或重锤控制垂直度。

⑥拔钢套管:拔钢套管时注意垂直起吊,防止带出或损坏砂袋。施工中若发现上述现象,在厚孔边缘重打,连续两次将砂袋带出时停止施工,待查明原因后再施工。

⑦埋砂袋头:埋砂袋头采用中粗砂,用推土机配合人工进行施工,注意检查砂袋留出孔口有足够长度和袋头垂直,在进行上层砂垫层时,注意其埋砂袋头时要保证其垂直,并埋设至袋头找平,密实,以保证填筑时砂袋不卧倒。

⑧铺上层砂垫层:上层砂垫层厚度为20cm,采用渗水率较高的中粗砂。

(3)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①砂袋灌入砂后,露天堆放要有遮盖,切忌长时间暴晒,以免砂袋老化。

②砂井施工时,导轨应垂直,钢套管不得弯曲,沉桩时应用经纬仪等控制垂直度。

③砂袋入井时,应确保砂袋垂直下井,防止砂袋发生纽结、缩径、断裂和磨损。

④砂袋留出孔口长度应保证伸入砂垫层至少30厘米,并且不能到卧。

⑤井位放线偏差必须小于1cm,井管垂直度小于1.5%,以确保排水距离与理论计算一致。

⑥袋装砂井须用风干砂,以确保砂井与排水垫层搭接不中断。

5.2.3、填筑砂垫层

第一次填筑:铺设压实后厚度为25厘米的砂垫层,砂垫层厚度误差为+5mm,经碾压成型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申请验收该层砂垫层,验收合格后进行第二层填筑。第二层填筑与第一层一样。

砂垫层填筑前,恢复路基中线并加密中桩,测标高,放出坡脚桩,标出填筑高度。碾压时应控制好最佳含水量,砂砾垫层应宽出路基边脚0.5~1.0米,而且无明显的粗细颗粒分离现象。砂垫层施工完毕后,为保证砂不流失,路基两侧的边坡用干砌片石进行护坡。

6、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6.1、健全技术质量管理体系

1)施工队伍进场后,实行分项、分工序专项质量教育。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进行应知应会教育,严格执行规范,严格操作规程,分项工程开工前按合同要求执行先试再铺开的程序。

6.3、坚持施工过程三级质量检测制度

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规范规定的检验、抽检频率,现场质检的原始资料真实、准确、可靠。坚持施工过程三级质量检测制度,即“跟踪检测”、“复测”、“抽检”,通过施工过程三级质量检测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6.4、加强现场检测与试验工作

工地试验室由本单位中心试验室负责组建派驻。工地实验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了实验人员操作资格证书且实践经验丰富的职工。

2)测试仪器设备和设施

根据试验检测规程对工作环境条件的要求,确保试验工作正常进行,按要求建立复核工地实际需求和符合监督部门要求的试验工作间。

3)建立完善的检验手段。

加强工地试验管理,加强标准计量基础工作和材料检验工作,不得违规计量,不合格材料严禁用于本工程。加强现场检测与试验工作。

6.5、建立原材料质量验收制度

根据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规范标准及工程招标文件要求选择原材料合格供应商,严格执行质量鉴定和检查方法,并按规定进行复试检验。

6.6、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队、项目部质检工程师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并由双方签字。

6.7、路基软土路基处理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软基施工首先处理好基底,基底处理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并要检测合格,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按照现场调查资料,区别不同的土质类别配备各类施工机械,并留有一定备用余地,机械要配套,能力和型号满足施工需要。选用合格的材料,加强材料的自检、送检、抽检等工作,通过投标选用资质信誉良好、生产规模能满足本项目工程需求的厂家作为材料供应商。对于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除出场。

1)开工前,先进行施工测量,准确确定线路中桩、边桩的位置和高程。

2)做好临时排水、堤底水沟、排水涵渠,永久和临时排水相结合,保证排水通畅。

3)施工要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要配足开挖、装运、平土和碾压机械。

5)压实后的砂垫层密实度至少达到中密状态。

6)砂垫层面尺寸如宽度及纵横向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基面平整,不积水,路拱明显,坡面平顺。路肩边缘线条清晰顺直,无缺损、坑洼、裂纹。

7)排水、截水系统完善,排水通畅;地面水沟位置符合设计及实际地形情况,沟底、边坡平顺、整齐,砌筑牢固。

8)结构物回填在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下进行,必须采用天然砂砾石或中粗砂回填,回填时严格控制压实度,要求自下而上压实度不得小于96%,为保证回填处的压实,在压路机不能碾压的边角处,必须采取液压振动夯等机具碾压。

1)组建高效的项目班子,由项目经理代表公司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和生产指挥,并授以人事任免权、奖惩权、设备物资采购权、资金使用权,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项目部实行分工负责,各职能部门进行目标管理,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围绕总工期制定的工作计划,逐月检查落实,实施奖惩,以保证各项目标按期完成。

3)作好季节性、节假日和夜间施工组织安排,减少雨水对施工的影响,确保恶劣天气条件下工期计划的实现。组织夜间施工,加强节假日的施工管理,提高节假日的劳动待遇,确保所需劳力,提高工人的积极性。

工期保证体系框图见下表。

7.2、生产要素保证措施

1)按总体计划提前选好有能力、有经验的施工队伍

2)加强设备管理,做好机械设备的检修和维修工作,配足维修人员和机械易损件,确保机械正常运转,对主要工序储备一定的备用设备。

3)做好物资供应和后勤保证工作,各主要料、当地料、大堆料等提前落实料源和运输方式,提前签订供货合同,保证按时供货,避免因停工待料贻误工期。

7.3、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详细调查施工现场,要明确工期目标,科学筹划,合理布置,充分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同时配合业主做好征地拆迁工作。

2)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技术素质和工作效率。

3)加强施工管理,采用成熟和先进工法,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方案,使工序衔接、劳动力组织、机具设备、工期安排更有利于施工生产。

4)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质量事故,保证施工按计划进行。

8.1、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见下表。

1)设各级专职安全检查人员的制度

2)严格执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前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项目施工队对施工班组及具体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各级专职安全员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作好记录。

3)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项目经理部要保证检查制度的落实,规定定期检查日期、参加检查的人员,经理部每10日检查一次,项目队安检部门每7日检查一次,作业班组实行每班班前、班中、班后三检制,不定期检查视工程进展情况而定。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建立登记、整改制度,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

4)建立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生产与评先、嘉奖、晋级、升级及验工计价挂起钩来。

对于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安全责任事故,作为承包单位将负全部责任,并负责具体实施。

8.3、生产安全保证措施

8.3.1、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临时及辅助工程按相应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施工。

2)临时供电及照明线路满足《电力施工技术安全规则》要求,电线接头牢固,电力安全工具定期检查。

3)变压器的安装和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一律佩戴安全帽。

5)现场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及机械设备,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者技术指标和安全性能不能满足施工安全需要的产品,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施工现场。

6)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凡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7)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开工前,技术负责人要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向全体职工进行详细交底,班组每天要向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

8)施工现场要建立防火管理制度。备足防火设施和灭火器材,要经常检查,保持良好。

8.3.2、供电与电器设备安全措施

1)配电系统分级配电,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牢固、防雨防尘、外涂安全色并统一编号。其箱内电器可靠、完好、造型、定值符合规定,并标明用途。动力电源和照明电源分开布设。

2)所有电器设备及其金属外壳或构架均应按规定设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护,洞内及井下配电变压器严禁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严禁由地面上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洞内及井下供电。

3)现场所有用电设备的安装、保管和维修应由专人负责,非专职电器值班人员,不得操作电器设备,检修、搬迁电器设备(包括电缆和设备)时,应切断电源,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的警告牌。

4)工作现场照明使用安全电源。在特别潮湿的场所、金属容器内或钢模、支架密集处作业,行灯电压不得大于24V,井下不得大于12V,同时采用双线圈的行灯变压器。

8.3.3、路基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1)路堑开挖时,经常注意坡面的稳定。开挖作业应与装、运作业面相互错开,严禁上下重叠作业。

2)自下而上分层填筑,土方运、卸与填筑压实的工作面错开进行。砌筑边坡与填心土大致保持在同一高度,以防石头翻滚。

8.4、交通安全防护措施

1)尽量利用施工现场的施工便道作为主要的运输通道,所有的机械、材料等均从施工便道运输,不计划利用原村道做为运输道路,减少对周围村庄的影响。

2)把配合交通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施工前,主动和当地交通、航道、水利等管理部门联系,请各管理部门给予支持和指导、改进,进而完善交通安全防护方案,制定实施细则。对施工中所要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处理办法和预防方案,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协调搞好施工期间的交通秩序。

3)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压缩施工场地,尽量不占用道路,确保车道正常运行。

4)施工期间,施工场地采取封闭隔离措施,经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在工地出入口地段设置醒目的交通标志、指路牌、交通指令标志和警示灯以及施工警告标志,以保证交通和行人的安全。

5)进出工地的车辆和人员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服从交管部门的指挥和管理。并尽量避开车流高峰期出入,以避免增加流量造成堵塞。

6)项目部设立专职的交通纠察员,三班制24小时指挥交通,并且负责指挥车辆和人员进出工地,维持交通秩序,保证施工现场周边交通的畅通。

7)接受交通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监督检查,如有影响交通的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9、环保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9.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1)确立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制定环保方针,建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积极推行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的持续改进。

9.2、环保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1)在整个施工期内,由安质环保部负责对本标段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控。项目经理部每10日一次进行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施工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环境工作与各作业队效益挂钩,奖优罚劣。

2)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施工工艺着手,降低或减少污染的产生。施工方案必须包含环保工作,获得监理工程师和环保部门同意才进行施工。

3)按设计要求对水源保护地、庄稼地,地表植被等的保护,将不利影响减到最低限度。

4)永久用地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绿化、浆砌片石等防护,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工地废水排入河流前经沉淀池沉淀,并采取必要的净化措施后方可排除。

9.2.2、预防尘土污染措施

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责任制,组织开展创建环保型工地活动。

4)施工现场使用锅炉、茶炉、大灶,必须符合环保要求。锅炉要有清烟除尘设备,茶炉采用电能,大灶加二次燃烧或烧型煤。烟尘排放黑度达到林格曼1级以下。

9.2.3、预防噪音污染措施

1)机械车辆鸣笛采用低音喇叭,控制噪音污染。

2)合理分布动力机械的工作场所,尽量避免同处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

3)合理安排噪音较大的机械作业时间,距居民较近地段,严格控制噪音,不得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音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对空压机、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取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

4)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或者特殊需要,确需在22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行施工的,应在施工前报建设单位和工程所在地建设委员会,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5)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筑路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的工作。为保护施工现场附近居民的夜间休息,对居民区150m以内的施工现场,施工时间加以控制。

9.2.4、预防水污染的措施

为了维护城市环境卫生,改善城市环境,根据XX市有关规定,为保证地表和地下水不受污染,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制定以下预防措施:

1)工程开工前,先进行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及设计不同阶段的平面图设计(含排水方案),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上报地方排水主管部门同意,并向地方排水主管部门申请临时施工许可证,建立一套临时排污系统。

2)工地排水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度。雨水、污水在排入市政管道前均要先在沉淀池沉淀后才能排放,而且所有向市政排水设施排放的污水,应符合国家和XX市的有关规定。

3)如在市政排水设施安全防护范围内进行其它可能危害排水设施安全的作业,应当事先报告市政排水主管部门或市政排水专门机构,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补救措施。所有在施工场地裸露的市政给排水网须采取有效措施给予保护。

4)工地机械设备维修污水设专门的收集地,此类污水不能排入市政排水网,须有专车运至市有关部门指定地点倒弃。

5)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和钻孔桩施工的地方,必须设置沉淀池,使施工废水经过沉淀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线。沉淀物用专车运至指定地点倒弃。

9.2.5、预防运输道路污染措施

1)向环境卫生管理机关申请运输车辆准运证,与环境卫生管理机关签订防止运输车辆泄漏、遗撒责任书。

2)设专人负责运输车辆的管理,制定运输车辆管理责任制度并组织实施,加强对驾驶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3)运输建筑施工材料、土方、渣土,要在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出口处内侧,铺设长度不小于25米,宽度不小于出口处宽度的混凝土路面,并在出口处设置冲洗车轮的设备及相应的排水和泥浆沉淀设施。

5)运输时发现沿途有泄漏、遗撒的,必须及时清扫干净。

1)按照要求和与当地环保部门签订有关协议,选定的弃土场及时施作弃土场的防护工程,并按要求做好土地复耕和绿化。现场弃土弃碴集中存放的,须加覆盖或采取固化措施;弃土弃碴不得任意弃置、堆放,尽快运至规定的弃土排放场。

9.2.7、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9.2.7.1、地下管线保护加固措施

施工前,首先对施工区域内进行物探,确定既有管线的确切位置,并设明显标志;施工时,在有管线处采用先人工开探坑,确保管线安全后再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开基槽;并对既有管线采用工字钢托底、撑、吊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线加固,确保管线安全。

9.2.7.2、其它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1)收集周边建(构)筑物的设计和竣工资料,掌握其基础和结构形式。

2)对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所有道路、建筑特、构筑物(如河堤等)均设置位移、变形、倾斜、开裂振动监测点,加密监测频率,密切监视其动态,准备好预案对策,遇到发展趋势,即行加固处理。

3)如发现基础下沉,地下水位下降,房屋倾斜、开裂,根据不同基础类型,分别采取隔断措施、地层注浆或旋喷注浆加固措施等。

4)严格控制降水,如果可能,改用集水坑排水而取消降水。如果周边地表地层位移速率增加,必要时经监理批准。

5)派员对周边建(构)筑物及地表日夜巡查并作记录、摄像,随时掌握周边动态并随时反馈信息。

10、其它应说明的事项

10.1、文明施工措施

1)建立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2)建立文明施工管理责任制,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与各作业班组和管理人员工资分配挂钩。

(3)制定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秩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细则,并认真落实。

(4)项目经理部每10日一次文明施工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

(1)开工前,编制详细、科学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使工艺流程、流水区段划分、资源配置与实际施工相符。

(2)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开工前,提出申请报告,经批准后实施。

(3)实施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检验评定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开工。针对工程中的关键工序及特殊工序,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施工中作为管理重点加以重视。

(4)认真实施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未经检查签证同意的工程不得隐蔽。

(1)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实施定位管理,分管段、分片区进行场地规划,运输道路、材料场库、机械停放场、搅拌场、和生活区要按照总平面图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布置整齐并在施工区域设醒目标牌,同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适时地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整。

(2)在大门围墙处,设置施工标示牌,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大门,实行半封闭施工。

(3)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设施,做到生活区和施工区划分明确,按规定布置防火设施。建立住地文明、卫生、防火责任制,并落实到专人。

(4)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给、排水系统。保证给水设施不渗漏,供水安全。排水系统顺畅,沟池成网,排水纵坡不小于1‰,排水沟用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截面满足排水要求。

(5)临时用电按施工组织设计布置,不乱接乱扯,供电设施良好,光照充足。

(6)建筑材料堆码按我公司《文明施工管理办法》要求按平面布置图分类堆放,并用标识牌标识清楚,严禁混堆乱放。

(7)所有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一律配带标识身份或工种的证牌。

(3)现场食堂按卫生标准配备设施,工作人员定期体检,配证上岗。

轻钢骨架罩面板顶棚装饰施工工艺10.2、工程协调和配合措施

10.2.1、与地方政府和群众及友邻单位的施工协调措施

1)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尊重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关系,主动争取地方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争取沿线人们群众的支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施工区域内的治安、环保、健康等工作。

2)积极配合业主搞好沿线的拆迁与排水泄洪工作,具备工作面后及时组织施工。

3)积极参加业主组织的工程协调会,服从业主的协调,圆满完成分配的各项工作。

4)教育职工Q/GDW 10559-2016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装置技术规范.pdf,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当地的规章制度。杜绝偷盗、斗殴等违法现象发生。

5)加强与相邻施工单位的协作,共同利用好施工场地、临时道路等公用设施。统一布置各种监测网。

6)本着“相互理解、互补互利”的方针,减少双方施工方面的干扰,必要时请驻地监理工程师或者业主给予协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