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桩基础专项施工方案清孔后的成孔质量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拆钻。
3.9钢筋笼制作与安放
钢筋笼在现场分节制作,主筋与加强筋全部焊接,螺旋筋与主筋采用隔点焊加固,钢筋笼制作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符合下表规定。
制作好的钢筋笼,即进行逐节验收,合格后挂牌存放。
钢筋笼在孔口焊接,单面焊10d,焊缝高度≥0.3d,焊缝宽度≥0.7d。两段笼子应保持顺直,同截面接头不得超过配筋的50%,间距错开,不少于35d。钢筋焊接完好后,应缓慢下放至孔内GB 50661-2011标准下载,严禁砸笼,隔4m在钢筋笼四周均匀设立4个水泥保护块,钢筋笼下放至预定位置后,应在孔口固定,以防其上窜或下沉。
导管直径30cm,每节长2.5m,用螺纹连接,导管上依次标有刻度,便于计算导管在砼内的埋深。导管埋深以钻机平台为基准,导管深度与砼深度之差即为导管在砼内埋深。导管安装前先进行水密承压试验,灌注前导管下口距孔底约25~40cm左右。
采用丝扣连接的导管,其内径φ250,底管长度为4m,中间每节长度一般为2.5m。在导管使用前,必须对导管进行外观检查、对接检查和压水试验。
(1)外观检查:检查导管有无变形、坑凹、弯曲,以及有无破损或裂缝等,并应检查其内壁是否平滑,对于新导管应检查其内壁是否光滑及有无焊渣,对于旧导管应检查其内壁是否有混凝土粘附固结。
(2)对接检查:导管接头丝扣应保持良好。连接后应平直,同心度要好。
(3)压水试验:在连接后导管内先加70%的清水,然后一端密封,另一端通过空压机加压到0.5~0.6MPa,维持压力不变,滚动导管看是否漏水,时间约为15min。
经以上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不合格导管应严禁使用。导管长度应根据孔深进行配备,满足二次清孔及水下混凝土浇筑的需要,即二次清孔时能下至孔底;水下浇筑时,导管底端距孔底0.5m左右,混凝土应能顺利从导管内灌至孔底。
2.导管下放导管在孔口连接处应牢固,设置密封圈,吊放时,应使位置居中,轴线顺直,稳定沉放,避免卡挂钢筋笼和刮撞孔壁。
1、二次清孔采用反循环法。
将泥浆从已下的导管中注入桩底,从而形成流动,因为导管的内断面积大大小于导管外壁与桩壁间的环状断面积,便形成了流速、流量极大的反循环,携带沉渣从导管内反出,从而起到极好的清孔效果。
2、二次清孔采用泵吸反循环法。
如发现孔底有大的碎块,一般的反循环法无法清理,则可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是利用空压机的压缩空气,通过风管(水管)送至孔内气浆混合器,高压气与泥浆混合,在导管内形成一种密度小于泥浆的浆气混和物,浆气混合物因其比重小而上升,在导管内混合器底端形成负压,下面的泥浆在负压的作用下上升,并在压气动量的联合作用下,不断补浆,上升至混合器的泥浆与气体形成气浆混合物后继续上升,从而形成流动,因为导管的内断面积大大小于导管外壁与桩壁间的环状断面积,便形成了流速、流量极大的反循环,携带沉渣从导管内反出,从而起到极好的清孔效果。经实际试验,直径在10㎝以内的卵石及碎石都可从孔底反出。
泵吸反循环清孔工作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1.导管下放深度以出浆管底距沉淤面30~40cm为宜,风管(水管)下放深度一般以气浆混合器至泥浆面距离与孔深之比的0.55~0.65来确定。
2.空压机的主要参数:风量6~9m3/min,风压0.7MPa。出水管直径>φ110,送风管直径(水管)φ25。混合器用φ25水管制作,在1m左右长度范围内打6排,每排4个φ8孔即可。
3.开始送风时应先孔送浆(补浆),停止清孔时应先关气后断浆。清孔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补浆量,严防因补浆不足(水头损失)而造成
4.送风量应从小到大,风压应稍大于孔底水头压力,当孔底沉渣较厚、块度较大,或沉淀板结时,可适当加大送风量,并摇动出水管(导管),以利排渣。
5.随着钻渣的排出,孔底沉淤厚度较小,出水管(导管)应同步跟进,以保持管底口与沉淤面的距离。
6.清孔后,孔内泥浆比重应小于1.20,黏度18~20s,孔底沉渣厚度≤5cm。
灌注前砼储料斗容量3.8m3以上,备足砼的首灌量,以保证首批砼注入后,导管在砼内至少有1m的埋置深度,以后保持在2~6m之间,任何情况下导管提升后的埋深不少于最小埋深度(2m)。首灌砼方量计算如下:
V=π/4*d2*h+π/4*D2*H
h—埋深1米时导管内砼柱高度
H—埋深1米时孔内砼高度,按1.4m考虑
γw、γc—分别为泥浆及砼密度,γw按1.05考虑
Hw—埋深1米时井孔内泥浆高度(46.6m)
=1.05*46.6/2.5=19.6m
V=π/4*d2*h+π/4*D2*H
=π/4*0.252*19.6+π/4*1.62*1.4
首批砼灌注前,在储料斗底部设置一钢活塞,料斗内砼达到首灌量时用卷扬拨出活塞进行砼灌注。砼应连续灌注,不中断,直到砼灌注到桩顶设计标高以上50cm~100cm(具体视孔底沉淀厚度而定),以确保凿去桩头多余部分后,以得到监理工程师满意的砼质量为准。
砼灌注过程,每次拆导管前后都应测导管埋深,土质变化处详细量测砼上深速度,由此可判断桩径是否有变化。砼灌注过程中按上中下三次随机取样,分别制取15*15*15cm砼试各一组,用于砼28天抗压强度试验。桩间距5米以上,可以连续施工,台桩施工时注意要隔桩施工,确保中心距5m内的桩不在24小时以内进行连续施工。
混凝土的选用:商品砼的选用有信誉的砼搅拌站为砼供应方,砼到达现场后首先核对报码单,无误即在现场作坍落度核对,允许±1~2cm误差,超过者立即通知搅拌站调整,严禁在现场任意加水,并按规定留足抗压、抗渗试件。从搅拌车卸出的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否则需重新搅拌合格后方可卸料。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即起拔护筒,并将浇筑设备机具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第四章施工保证质量措施
(1)质量目标:合格工程。
1)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2)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完整。
3)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4)所有设备的安装、调试符合有关验收规定;
3、项目部现场质量控制体系
项目部现场质量控制体系
4.2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检查及检查方法
1、钻孔灌注桩成孔的质量检查
钻孔在终和清孔后,应对成孔的孔位、孔深、孔径、倾斜度、泥浆性能、孔底沉淀厚度等进行检验。符合要求才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钻孔扩底灌注桩成孔质量允许偏差
相对密度1.15~1.20
粘度17~20含砂率<4%
A、桩孔位中心位置测定后、必须有技术人员复核:
B、桩直径:用卷尺检查钻斗及扩大头直径:
C、倾斜度:用水平仪及吊锤测定:
D、孔深:用测绳测定:
E、泥浆指标:用泥浆比重法。
4.3钻孔灌注桩的监控
如果说施工准备阶段的资料控制属于事前控制(主动控制),那么施工阶段则属于事中、事后控制(被动控制)阶段,是钻孔灌注桩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施工期间的任何闪失都可能造成桩基的永久缺陷,而此时工程质量的保证主要取决于施工方的施工经验和操作人员的技能及其责任心。
成孔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如控制不好,则可能导致穿孔、坍孔、缩颈、桩孔偏斜、桩端达不到设计持力层要求、桩身加泥砂以及断桩等,将直接影响桩身质量并造成桩承载力下降。故在成孔质量监控方面业主(监理)应着重监控:
⑴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地层地质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等条件综合选定成孔机具及其工艺,对孔深大于30m的端承桩,宜采用反循环工艺成孔或清孔。另外,施工期间护筒内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如果钻进期间发生漏水漏浆,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因钻头碰碎上部管,应先封堵渗漏处,再重新开钻;②因孔壁土体松散不能形成孔壁,可加大泥浆粘度、减慢钻进速度;护筒下口漏水,可用粘土掺少量水泥在护筒外壁处夯实。
⑵正式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试成孔,试成孔时施工记录必须全面详实。成孔结束后,应由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方对试成孔进行定时检测:不同地层孔壁稳定性,泥浆的成分、相对密度、掺带沉渣性能及其稳定性(从不同时段的沉渣厚度体现)。试成孔的目的是:通过试成孔掌握施工场地地层稳定性、成孔时间、配置泥浆原料、泥浆配比及其相对密度、钢筋笼吊装时间、混凝土浇注时间和清孔次数及其大约时间等,用以指导正式施工后相关工序的作业安排。
⑶为防止成孔期间发生穿孔、坍孔等质量事故,必须做到:①采取大于等于4d的隔孔施工工艺;②护筒按规定要求埋设,避免开钻筒体倾斜、孔口土体坍塌、护筒沉陷导致水位下降;③钻具吊绳下放速度与成孔速度一致,避免空中钻头摆动幅度过大而造成四周孔避受力不匀;④避免成孔时间和孔避暴露时间过长;⑤砂性土成护避泥浆应具有一定粘度,能有效形成护壁泥皮;⑥钻尽速的根据不同土质情况进行调整,砂性土成中钻进速度不得快于泥浆行成有效护壁泥皮速度;⑦按规定,在30m深度以内的以粘土为主的地层中钻较小孔径的桩时,可用清水提高孔内水头保护孔壁,否则应采用水泥浆护壁措施。如果发生坍孔,可用事先储备的粘土和碎石(直径小于等于20mm)按5:1左右配比,回填至坍孔处以上0.5m处后再重钻,若坍孔严重则可用小沉井方式进行处理
⑷钻孔灌注桩成孔垂直精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将导致钢筋笼和导管无法沉放。为确保成孔垂直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应采取以下措施:钻机应设导管装置(潜水钻钻头上应有大于等于3倍直径长度的导向装置,利用钻杆加压的正循环回转钻机在钻具中应加设扶正器),为增加桩机稳固性而加大桩机支承面积,不定期校核钻架和钻杆垂直度等,下放钢筋笼前做井径、井斜超声波测试。
⑸护筒定位后及时复测其位置及其与地层镶嵌的密实性。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应小于50mm,并防止钻孔过程中发生漏浆而污染环境。在成孔过程中自然地面标高会受影响,为准确控制孔深,在桩架就位后,用经复核的临时测量点及时复核底梁标高,复测钻具的总长度并作好记录,以便在钻孔时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留出的长度来校验成孔深度。
⑹成孔时应小心提杆不得碰撞孔壁,否则第1次清孔后在提钻具时碰撞孔避可能引起坍孔,这将可能造成第2次清孔也无法清除坍落的沉渣。在提出钻具后必须立即用测绳复核成孔深度,如测绳深比钻杆测深小,就要重新下钻复钻并清孔,不得强行下笼。同时还要注意测绳遇水伸缩(伸缩率最大达1.2%)现象。为提高测绳的测量精度,测量前应预湿后重新标定并在使用中经常复核。
⑺根据不同土层情况对比地质资料随时调整钻进速度能有效防止缩颈现象。对于塑性土层遇水膨胀造成缩颈:钻孔是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并调整泥浆配比,在成孔一段时间后孔壁因形成泥皮不渗水而阻止膨胀。如出现缩孔则采取上下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施工期间应经常复核钻头直径,如发现其磨损超过10mm应及时调换。
⑻清孔的目的是清除孔底沉渣,以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为把沉渣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降到最低,可通过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措施来提高清孔成效。基桩成孔至设计标高后用钻杆进行第1次清孔,直到用相对密度计(5~10min测一次且≥3次)测得孔口泥浆相对密度持续处于1.10±0.05、距孔底0.5m处泥浆相对密度持续处于1.15~1.20,用测锤测得端承桩孔底沉渣厚度小于50mm(摩擦桩孔底沉渣厚度小于150mm),即抓紧时间吊放钢筋笼和沉放导管。由于孔内原土泥浆在吊放钢筋笼和沉放导管时处于悬浮状态的沉渣再次沉到桩底,可能不被混凝土冲走反而成为永久性沉渣而影响桩基质量;故应在混凝土灌注前利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当泥浆相对密度及沉渣厚度均符合上述要求后才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另外,清孔期间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开始灌注混凝土。
2、水下混凝土拌制质量监控要点
钻孔灌注桩所需建材(必须与跟单质量保证资料相符,否则禁止使用)中混凝土应选用水下混凝土:其粗骨料宜选用卵石或直径小于40mm(尽可能采用二级配)的碎石,碎石含泥量小于2%;含砂率在40%~45%,并以≤20%的活性矿粉替代之,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防止堵管;为改善和易性缓凝,混凝土宜掺外加剂。浅孔小孔径桩灌注混凝土初凝时间应≤4.5h,深孔大孔径桩灌注混凝土初凝时间≥8.0h。
如果现场拌制水下混凝土,应加强计量设备精度、混凝土配比、添料搅拌程序、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等的监控,以规避因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另外,水下混凝土灌注距桩顶约8.0m以下时,坍落度应控制在(180±20)mm;.距桩顶约8.0以上时,坍落度应控制在(140±20)mm、气温高成孔深,导管直径小于250mm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应尽可能使用集中搅拌供应的商品混凝土,这既可以保证混凝土质量,又能保证混凝土的及时供应。
3、钢筋笼制作与吊装质量监控
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所需进场钢材、电焊条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外观质量、规格、型号、数量等应与送检样品及其质保材料一致,否则禁用。钢筋笼的直径、长度和制作质量(钢筋的对焊连接垂直度、焊接长度及其饱满度、是否过焊烧筋,所用钢筋规格、数量,主筋及箍筋间距等)应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验收。
经验收合格的钢筋笼在吊放过程中,为减少钢筋笼变形并确保其垂直度,应在起吊点增设起吊杆以增加吊点受力面积,在增设的起箍筋(同钢筋笼一致并焊接在主筋上)上对称设置起吊点来调整起吊时钢筋笼的垂直度。同时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焊缝质量,不合格的焊缝、焊口要进行补焊。钢筋笼吊放时不得碰撞孔壁,若吊放受阻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不得加压强制下放(这会造成坍孔、钢筋笼变形等):①钢筋笼未垂直下放,应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②成孔偏斜,应复钻纠偏,并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
钢筋笼接长时在确保连接垂直的基础上要加快焊接速度,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这有利于钢筋笼顺利吊放以及减少孔底沉渣量;另外,应确保钢筋笼垫层保护块不漏放,钢筋笼垫层保护块最好作成半径为垫层厚度的导轮,这既能满足垫层厚度要求,又可减少对孔壁稳定性的破坏。由于钢筋笼吊放后是暂时固定在钻架底梁上,为确保钢筋笼的埋入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吊环长度要根据梁底标高变化而变化。再验收时应根据梁底标高逐根复核吊环长度,要特别注意钢筋笼吊环长度能否使钢筋笼准确地吊放到设计标高。
4、灌注混凝土施工质量监控
灌注混凝土前业主(监理)必须检测孔底0.5m以内的泥浆性能(相对密度1.15~1.20,含砂率小于等于8%,粘度小于等于28s)。为提高混凝土灌注质量,灌注混凝土进度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同时应合理的加快灌注速度,故应做好灌注前各项准备工作以及灌注期间各工序的密切配合工作。
导管使用前应检修、试拼装、并以0.6~1.0mpa水压力试压,合格后方可使用。沉放导管时检查导管的连接是否牢固和密实,以免漏气、漏浆而影响灌注;确保导管底部至孔底间距在0.3~0.5m以利隔水栓顺利排出及灌注混凝土时挤出沉渣,桩径小于0.6m时可加大导管底部至孔底间距。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应在2.0~5.0m不宜大于6.0m和小于1.0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必须随时掌握混凝土面标高和导管埋入深度,为此应安排专人测量埋深及气其内外混凝土高差并记录。为避免钢筋笼上浮,在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3.0m以上后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当发现钢筋笼有上浮迹象,应立即停止灌注,在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混凝土面标高并提升导管后再进行灌注。若有接桩,接桩模板必须拼装严密不漏浆并能顺利拆卸(为保证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可在接桩部位上下2.0m处的钢筋笼上预先设置4.0m长永久性比桩径小5mm的模板,在其上部套直接插入土层的可拆卸不漏浆密封模板),且不得使用油性脱模剂。
由于施工工艺不当,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经常会出现断桩、堵管、夹泥、蜂窝麻面、少灌等质量问题,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应针对不同浇注阶段采用相应施工措施:①混凝土灌注量与泥浆至混凝土面高度、泥浆的密度、导管内径及桩孔直径有关,故首批混凝土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0.8m以下;混凝土因需量大、搅拌(运输)时间长而可能发生离析(可通过改善混凝土配比来减少离析程度,所以应严格复核配比及计量和测试管理,并及时编制原始资料和试件制作);首批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易堵塞(因和易性变差、所受阻力变大),此时应加大设备的起重及供料能力、迅速向漏斗加混凝土后稍拉导管,使混凝土顺利下滑至孔底,随后进行的后续灌注应连续进行。②当后续混凝土灌注发生间歇性灌注时,漏斗中的混凝土下落后应牵动导管,并观察孔口反浆情况,直至不再反浆后再继续灌注混凝土。牵动导管的主要目的:一是加速后续混凝土下落,否则导管中混凝土因存留时间稍长而流动性降低,造成水泥浆缓慢流坠而骨料仍滞留在导管中,使混凝土与导管壁摩擦阻力增强而下落困难,可能导致堵管甚至断桩;再则因粗骨料间的大量空隙,使后续混凝土灌入后形成的高压气囊(2.5m桩长等同于1个大气压)会挤破管节间的密封胶垫而导致漏水,甚至会形成蜂窝状混凝土而对桩质量构成严重缺陷。二是增强混凝土向周遍扩散,加强桩身与四周地层的有效结合,增大桩体摩擦阻力,同时加大混凝土与钢筋笼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三是牵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升降幅度不能过大,否则因混凝土冲刷孔壁可能导致孔壁下坠或坍落,尤其在砂层厚的地层易造成桩身夹泥砂。③在混凝土灌注后期,当灌注至距桩顶标高10.0m以内时,应及时将坍落度调小至(140±20)mm;另外应稍提漏斗增大落差,以提高桩身上部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压强度。控制好最后一次灌注量,使桩顶标高扣除凿余的泛浆高度后能满足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值。
为避免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业主(监理)应督促施工方认真作好清孔,防止泥浆过稠及坍孔。开始浇注混凝土时尽量以积累的混凝土产生的冲击力克服泥浆阻力。为防堵管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灌注速度并快速连续灌注,使混凝土和泥浆一直处于流动状态。严格按操作规程灌注混凝土及提升导管,灌注前检查导管是否有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灌注期间每灌注2.0m或10min(泵送商品混凝土)左右应测1次混凝土面上升高度以确定每段桩体的充盈系数,桩身混凝土的充盈系数应大于1。每根灌注桩混凝土试块大于等于3组且至少有一组同条件试块,这对有拆模要求的桩基尤为重要(通过同条件试块确定拆模时间)。
第五章保证安全生产措施
5.1施工安全保障体系及人员职责
5.1.1安全管理体系
本项目实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一级管理由经理负责,二级管理由专职安全员负责,三级管理由领工员(班组长)负责,各作业点设安全监督岗。按照我公司颁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有关国家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要求,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自做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安全生产保障管理小组见下图
5.1.2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各项经济承包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包括奖惩办法在内的保证措施。
经常不断地对新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新职工安全意识,增强新职工安全生产素质,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必须坚持安全教育制度:
(1)严格执行新工人(包括实习生、毕业生、合同工、外包工等)进场“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即:分公司劳务站负责组织新工人的第一级安全教育;项经部负责二级安全教育;施工管理人员、生产班长负责本岗位新工人第三级(岗位)安全教育。
“三级”安全教育由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进行书面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三级安全教育考核资料和教育卡片保存齐全备查。
(2)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已经培训合格的亦要按时进行复检。
(3)新职工变换工种,在上岗前要经过所变换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
程学习和熟悉所变换工种技能。
(4)复工安全教育,新职工经一阶段时间休息或离开原岗位,在复工时必须进行复工安全教育,重新学习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身防护能力。
(5)工地门口内,定期创办安全生产壁报,宣传安全方针、政策、措施,表彰安全工作先进人物,批评、通报违章作业。
(6)坚持经常性安全教育,把经常性安全教育贯穿于日常生产活动之中,坚持每年分工种定期学习《建筑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结合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教育。
(7)新工人进场,变换工种,复工的安全教育及墙报,均要建立记录档案。
(1)生产施工班组每天由班组长组织上班前安全自检,对高空作业及脚手架、作业场地、施工时用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通道、料具等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如本班组无法整改的及时报告上一级施工负责人派员整改,直至达到安全标准方可进行施工。
施工工地安全管理执行班前安全活动制度,使每个新职工在上班前受到一次教育,增强对工作面的了解,促进安全生产。
(1)工地班组每天上班前要进行班前安全活动。
(2)班前安全活动由各班组长主持,全体班组成员参加。
(3)班前安全活动内容:对当天的工作任务作个布置,强调工作期间注意事项,对前日的工作作个评价,表扬好人好事,吸取教训,交流经验,通报安全状况,传达有关安全文件、指示。
(4)班前安全活动参加人员要准时到达,安全活动时间要紧凑,做到简明扼要,达到安全活动目的。
(5)要认真做好班前安全活动的记录,每个参加人员做好签字手续。
工伤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材料必须整理齐全,妥善保存并做好建档工作。
5.1.3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按责任制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管好安全生产,除上级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外项目部应根据工地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安检制度、值日制度、防火制度、安全奖罚制度及班前活动制度等实现安全系统管理。
(3)健全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对新进场的人员及时做好三级安全生产教育,没有经过“三级教育”的,一律不予安排工作,严格接照省市劳动局有关劳务管理的规定,严禁私招乱雇和使用童工,并要求每个工人持公司发给的“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
(4)健全安全值班,项目部每天派一人安全值班,设安全记录本,认真进行有关安全生产运行的记录,项目部每旬组织一次安全生产自检活动,检查人员由项目部经理、专职安全员、分部分项施工员、技术人员、班组长组成,查出问题及时按“三定”要求落实整改,工地应配合公司每季一次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同时要迎接上级有关部门各类定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以检查为契机,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做好未遂事故的分析与存档工作,发生工伤事故,应立即报告上级安全部门,认真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和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同时严格按照“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明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事故隐患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不放过,严格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1)劳务工的三级教育
1)公司级安全教育:新进场的劳务工首先由公司进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等教育,同时进行书面考试。
2)工地级安全教育:经过公司一级教育的劳务工到工地后,由工地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进行第二级安全教育,主要为工程概况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教育,并在三级教育花名册上签字后发给上岗证。
3)班组级安全教育:经过一、二级的教育后的劳务工,最后由班组长进行进入工地的第三级教育,同时作为班前安全活动内容进行记录。
2、按规定建立义务消防队,有专人负责,订出教育训练计划和管理办法;
3、重点部位(危险品仓库、油漆间、材料库、木工加工场、食堂、职工宿舍等)有专人管理,落实责任。按要求设置警告标志,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
4、严格动用明火审批制,按规定划分级别,明确审批手续,并有监护措施;
5、建筑各楼层、非重点仓库及宿舍、明确审批手续,并有监护措施。
第六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
6.1主要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表
Ф950mm、Ф1200mmФ1600mm
Ф1250mm、Ф1800m
150*150*150
100*200*300
第七章主要材料情况及主要劳动力安排计划
所有三材应持有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和试验检报告,保证使用符合工程设计和质量标准的材料、构件、设备。
特殊材料、设备:经业主、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采购。
所有材料设备在用于本工程之前,向业主和监理单位提交制造厂家的质量合格证,经业主和监理单位同意后方可用于本工程。
模板及支撑:模板采用优质胶合板,支撑采用钢门架支撑、钢管脚手架支撑,对拉螺栓及专用柱箍。
(3)构(配)件、制品的加工准备
根据施工预算提供的构(配)件、制品的名称、规格、质量和消耗量,编制构(配)件、制品的需用量计划,确定运输方案以及进场后的储存地点和堆场面积、方式。
根据合同文件及本方案,制定该项目设备物资管理细则及工作流程。
根据设计及合同文件,与材料供应商签订供应协议,明确材料的品种、性能及规格等。
(1)项经部施工管理人员迅速到位,开展各项准备工作。
(2)劳务队伍依据本工程施工总进度,按照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的安排,组织分批进场。
(3)做好施工人员上岗前的技术培训工作,并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
每台桩机配备操作人员6人(共36人)其中:机长(钻机操作、记录)。灌注混凝土15人、钢筋笼制作10人、管理人员及后勤10人。
1.4工程的质量要求 2
第二章施工工艺流程 3
2.1施工工艺流程 3
第三章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4
3.2钻孔平台搭设 4
3.5泥浆池设备及泥浆制备 4
3.9钢筋笼制作与安放 6
3.12混凝土浇筑 8
第四章施工保证质量措施 10
4.2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检查及检查方法 10
4.3钻孔灌注桩的监控 11
第五章保证安全生产措施 17
5.1施工安全保障体系及人员职责 17
5.1.1安全管理体系 17
5.1.2安全管理制度 17
5.1.3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19
5.1.4安全教育 20
5.2防火安全措施 20
第六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 21
GB/T 37200-2018 反渗透和纳滤装置渗漏检测方法6.1主要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表 21
第七章主要材料情况及主要劳动力安排计划 22
7.1材料准备计划 22
7.2材料采购工作 22
7.3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22
浙江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定额(2018 版)交底培训(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2018年12月)7.5劳动力安排计划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