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青岛某高层住宅工程转换层施工方案b、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
F=6×1.4×0.85=7.14kN/m2
F=59.45+7.14=66.59kN/m2
支撑梁底模的钢管采用φ48mm钢管,间距采用100mm。
GB50767-2013标准下载M=1/24×ql2=1/24×71.45×1002
=2.9×105N·mm
δ=M/W=2.9×105/2.4×104=12N/mm2<13N/mm2
w=5ql24/384EI=5×71.45×1004/384×7.6×103×2.88×105
=0.323mm<[w]=L/250=100/250=0.4mm
水平杆垂直间距取400mm
q1=4×71.45×0.1×0.625=17.86kN/m
M=1/10ql2=1/10×17.86×4002=2.86×105
δ=M/W=2.86×105/4.49×103=63N/mm W=q1l4/150EI=17.86×4004/150×2.1×105×10.89×104 =0.05mm<[w]=3.0mm 立柱间距为500mm×500mm,沿梁方向为500mm,垂直梁方向为500mm,横杆步距取1000mm,钢管立柱用扣件连接,采取搭接方式。钢管立柱允许荷载为11kN,扣件抗滑力为8kN。 N=1.2ql=1.2×17.86×0.5=10.716kN<[N]=11kN满足要求 δ=N/ψA=10.176×103/0.804×489 =25.88N/mm2 P=N=10.716kN>[P]=8kN因此,在钢管立柱上梁底模横杆处设置双扣件,在钢管立柱搭接处设置双扣件,以满足扣件的抗滑要求。 5.侧模背杆计算:背杆竖向间距a取500mm,则水平背杆b: 按以上计算,背杆水平间距为360mm。在侧模安装时,背杆间距按500mm进行拼装模板,并采用钢管对侧模进行斜向加固。 对拉丝杆间距600mm×600mm,钢管斜撑间距600mm×600mm。 N=F′·a·b=66.59×0.375×0.6=14.98kN A=N/[δ]=18.73×103/170=88.11mm2 选用φ14mm的对拉丝杆A=105mm2>88.11mm2 3.3转换层板模板及支撑的计算 转换层板厚h=250mm,板底距地面高为7.20m,采用1000mm×2000mm×12mm厚竹胶合板作底模,46mm×76mm的木枋做底模的骨架,支撑架采用φ48×3mm钢管扣件连接固定。 混凝土自重γc=24kN/m3 坍落度为160±30mm, 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Q235fy=215N/mm2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13N/mm2,E=9000N/mm2 允许挠度:钢管为l/250、3mm。 竹胶合板的截面特征:σ=25N/mm2,E=8500N/mm2 钢管的截面特征:I=10.89×104mm4,w=4.49×103mm3 i=15.8mmE=2.1×105N/mm2A=489mm2 模板及支撑自重1.5kN/m2 混凝土自重24×1×0.25=6kN/m2 钢筋自重1.1×0.2=0.22kN/m2 施工荷载2.5kN/m2 合计q1=10.22kN/m2 q2=7.72kN/m2 q=q1×分项系数×折减系数=10.22×1.2×0.85 =10.42kN/m2 q′=q2×分项系数×折减系数=7.72×1.2×0.85 支撑板底模的木枋采用46mm×76mm横放,中距400mm,按五跨连续计算。 M=0.107ql2=0.107×10.42×4002=1.78×105N·mm w=lbh2=l×1000×102=1.67×104mm3 δ=M/ω=1.87×105/(1.67×104)=11.2N/mm2<[fy]=25/1.55=16.1N/mm2 q′=7.87×0.4=3.148kN/m I=bh3/12=1000×103/12=8.3×104mm4 ω=0.632×(q′l4/100EI)=0.632×(3.148×4004/100×8500×0.9×0.83×105)=1.269mm<[w]=1.5mm 46mm×76mm的木枋,跨度L=400mm。 q=10.42×0.4=4.168kN/m M=0.107ql2=0.107×4.168×4002=0.71×105N·mm ω=lbh2=l×46×762=9.6×103mm3 δ=M/ω=0.71×105/9.6×103=7.3N/mm2≈fm=13N/mm2 q′=7.87×0.4=3.148kN/m I=bh3/12=76×463/12=6.2×105mm4。 ω=0.632×(q′l4/100EI)=0.632×(6.2×4004/100×9000×2.88×105)=0.61mm<[w]=500/400=1.25mm 大楞最大跨度取1000mm q=10.42×0.4=4.168kN/m M=lql2=l×4.168×10002=4.168×105N·m δ=M/ω=4.168×105/4.49×103=92.8N/mm2≈fcm=215N/mm2满足要求。 q′=7.87×0.4=3.148kN/m ω=(q′l4/100EI)=3.148×10004/(150×2.1×105×10.89×104)=0.91mm<[w]=3.0mm满足要求。 钢管立柱间距按650mm×650mm设置,横杆间距取1000mm,钢管立柱用扣件连接,采取搭接方式,钢管立柱允许荷载为11kN。 N=10.42×0.85×1.2=10.63kN<[N]=11kN满足要求 λ=l/i=1000/15.8=63.3查表得ψ=0.804 δ=N/ψA=10.63×103/0.804×489 =27.03N/mm2 3.4转换层支撑及模板的设置 1.搭设满堂脚手架:梁500㎜×500㎜,板650mm×650mm;第一排立柱距柱边150㎜开始设置立柱,扫地杆距离地面150mm,横杆步距≤1000mm,进行纵、横搭设形成网架。每跨按间距为3500㎜设置剪刀撑形成不变体系,剪刀撑的角度不小于45°。梁底背楞间距为100㎜。 2.为减轻传给下层梁的荷载,在本层框架梁端l/4范围内加设两排钢管斜撑,斜撑底部垫木枋,使转换层梁底支撑形成“门”字形桁架,将部分荷载尽可能地传至下层柱。 3.在主梁处钢管立柱上底模横杆处设置双扣件,以满足扣件的抗滑要求。 3.5转换层板支撑及模板的设置 1.板模板采用1000mm×2000mm×12mm厚竹胶合板作底模,拼缝处贴50mm宽不干胶带。 2.支撑板底模的骨架采用46mm×76mm木枋横放,间距400mm,木枋的跨度不大于600mm。 3.板的支撑架采用φ48mm钢管搭设,立杆间距650mm×650mm,横杆步距1000mm。 3.6转换层下一层支撑的设置 1.转换层下一层支撑系统待转换层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能拆除。 2.增设梁端斜撑,在梁端1/4范围内加设斜撑,每排横向设置4根,以减轻梁的荷载,见下图。 3.7转换层下二层支撑的设置 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在本层框架支撑待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第三天开始拆除,见下图。 1.墙、柱模板及梁侧模板拆除: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破坏后方可拆除非承重模板。 2.梁、板底模及支撑拆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规定值后方可拆除。 3.拆模时必须注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拆模顺序是先拆除承重较小部位的模板及其支架,然后拆除其他部位的模板及其支架,如先拆非承重的侧模,然后再拆承重的水平向模板等。 3.9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1.大梁按规范起拱,起拱值为:1/1000~3/1000。 2.竖向模板及其支架的支承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其支承面必须具备足够强度,满足全部荷载的承载力。 第4章钢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1.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杜绝不合格钢材用于本工程。 1.钢筋制作和加工所采用的钢筋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 2.钢筋加工前应对采用的钢筋进行外观检查。钢筋表面必须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严禁使用。 3.钢筋制作和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5.钢筋加工前,采用机械调直和人工调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直,使钢筋无局部曲折,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6.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表规定。 7.箍筋的末端应进行弯钩,箍筋弯钩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 8.钢筋成形:应优先采用机械成形,也可采用手工弯曲。钢筋成形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弯曲成形时,钢筋必须平放,板应托平,用力应均匀;不得上下摆动,以免钢筋不在同一平面而发生翘曲。 (2)成形的钢筋应按不同规格及形状分类、分捆堆放,并应减少翻垛时翘曲变形。钢筋在搬运、堆放时,应轻抬轻放,放置地点应平整。 墩粗直螺纹联接钢筋施工技术措施: 1.每套机械均要专人负责,在进行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各规格中的1组(3根)试件,待做静力拉伸达到合格后,才能正式使用。 2.钢筋下料时,切口端应与钢筋轴线垂直,端面偏差不允许超过4°,,不得有马蹄形挠曲。 (1)Ф28mm钢筋:液压泵控制压力24~26MPa。墩粗基圆尺寸32mm。 (2)Ф32mm钢筋:液压泵控制压力26~28MPa。墩粗基圆尺寸36mm。墩粗端不合格时应切掉重墩;严禁二次墩粗,墩粗后允许墩粗段有纵向裂纹,如有横向裂纹一律禁止使用。 4.钢筋套螺纹部分规定: 标准型套螺纹长度一般按钢筋直径长度1d为准。长度不得超过1扣(3mm/扣)。 5.在多次装刀和动刀时,前5条螺纹应逐个检验,稳定后按10%自检。检查合格的螺纹,立即将其一端戴上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拧上同规格的连接套筒并拧紧;凡检验不合格的螺纹,应立即作出标记,并切除后重新制作。 6.钢筋连接之前,先把装好套筒的钢筋连接在钢筋上,然后用扳手拧紧钢筋,使两根钢筋顶紧,使套筒两端外露的螺纹不超过一个完整扣。随后由质检人员分批检验,按每500个套螺纹为一组进行抽检。 4.4梁、板钢筋施工前作业面的准备工作 本工程设计单位确定转换层大梁端头上部二排钢筋分别锚入梁底柱内。结合大梁钢筋采用悬挂式绑扎方法,梁的钢筋在整体完成绑扎工作之后才能就位,因此对转换层大梁下柱的施工要求有如下规定,以确保工作层面的工作。 1.所有柱顶钢筋在距转换层大梁顶面200mm高处进行弯折,以便给大梁上部二排钢筋留足空间位置,柱顶钢筋弯勾长度为15d。 2.柱的箍筋按原设计进行绑扎,但角柱、边柱在距大梁底板以上300mm高内的柱箍筋只能向上靠,暂不绑扎,待梁下部钢筋全部绑扎完毕并下落到梁底板后,该处的柱箍筋才复位绑扎。 3.除中间柱按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至梁下口外,边柱、角柱均不浇筑混凝土。 4.当转换层大梁绑扎完毕并下落就位,经检查合格之后方可浇筑角柱、边柱的混凝土至梁下口。 5.安装配合:给水、排水、消防、配电暗埋等应在转换层施工前做好技术准备和材料准备,在施工过程中积极配合,并做好安装成品的保护措施,同时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1)转换层主梁的钢筋直径较大,数量较多,骨架高,易倾覆。传统的框架梁绑扎方式难以完成转换层梁的钢筋绑扎工作,因此对转换层梁的钢筋绑扎采用悬挂式绑扎方式。 (2)其他钢筋的绑扎采用传统的绑扎方式。 (3)先绑一根成形主梁钢筋骨架,经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共同检查合格后作为样板,然后进行大面积绑扎。 笼全面检查→报验合格后封梁侧模。 (2)钢筋绑扎支撑架的搭设。 1)搭设钢管支撑架,支撑架利用梁、板结构支撑架进行接长增高,搭设范围在梁净空间和外周边。支撑架距柱边600mm,立杆间距1200mm,立杆高度距大梁底板3.27m。立杆顶面、立杆与梁底板水平面以及立杆中部设置纵、横水平杆和剪刀撑,确保支撑架的稳定性。水平杆不得伸入梁截面内,支撑架顶面作为搁置钢筋和操作架。 2)设置托杆,支撑架上设置钢管托杆,托杆顶面距梁底板高度为2.0m,在托杆上先放置纵向梁上部第二排钢筋,调匀钢筋排距,其上放置楞铁,位置在托杆处;同时,放置横向梁的上部第二排钢筋,其后放置纵向梁上部又一排钢筋,并拧紧直螺纹接头。 箍筋套入前应校正梁主筋的间距和支座边距,避免梁钢筋伸出支座外影响梁外侧模板的安装,并用粉笔在梁主筋上按照设计要求画出箍筋间距,箍筋按照左(内箍)、中大箍、右(内箍)的顺序进行放置。每个托杆跨内应放置箍筋的数量已由粉笔分划明确,对应粉笔画线绑扎主梁上部主筋和箍筋,绑扎采用钢丝。 穿入梁下部第二排钢筋,拧紧直螺纹接头,并与箍筋进行绑扎;绑扎完毕后,在第二排钢筋上面放置楞铁,间距1.2~1.5m。为了保证楞铁不位移,应与主筋绑扎两个点,然后穿入梁下部第二排钢筋并与箍筋进行绑扎。对于梁内需设置吊筋时,吊筋的穿入时间应在穿入梁下部第二排钢筋之前,因为这时箍筋下部处于活动状态,便于吊筋穿入。穿入后的吊筋上部应与主钢筋进行绑扎,达到悬吊的目的,同时便于下部主钢筋的穿入。 钢筋骨架就位前,会同业主、监理、设计及质检单位对梁内的主筋、吊筋、箍筋全数进行检查,并对直螺纹接头进行紧固检查,经检查合格的钢筋骨架才能准备下落就位。钢筋骨架下落就位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纵、横梁钢筋骨架整体下落,下落前先在梁底板上放置垫块作为主筋保护层,然后从区域的起端开始进行下落就位。下落骨架的方法是在原托杆扣件的下方50mm处设置扣件,拧松托杆扣件使其下滑至新设置扣件位置,再拧紧托杆扣件。如此反复,直至钢筋骨架到位。 骨架就位检查合格后,用粉笔在箍筋上画出腰筋间距位置,并穿入腰筋对照粉笔画线进行绑扎,同时绑扎拉手筋,并对柱箍筋进行复位绑扎。 5)绑扎次梁钢筋,预检、报验 按设计要求绑扎次梁钢筋,一个区域内的主、次梁钢筋全部绑扎完毕之后,项目部钢筋工长会同专职质检员进行预先检查、验收,预检合格后通知监理单位进行检查。如果绑扎区域量大面广,可通知设计单位和质监单位共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转换层梁钢筋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板的底部钢筋伸入支座中应≥5d,并不小于200mm。支承于剪力墙上的楼板底部钢筋应伸入墙远端。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上排;长跨钢筋置下侧。板的上部钢筋在跨中1/2跨度左右搭接,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内搭接,搭接长度为36d。 (3)板底筋与板面筋之间采用Φ12mm马凳按照800mm间距进行垫隔,确保板面筋位置正确。 (4)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全数进行绑扎,绑扎成形完毕的板面筋上应放置施工通道和浇筑操作用脚手板,避免直接踩凹板面钢筋。 (1)当转换层所有梁、板钢筋绑扎完毕,模板安装完毕后,应重新组织测量放线,将标准层的各个开间轴线分别标记在主钢筋上、梁外模板顶上和稳固的护身栏杆上,然后按照标准层结构剪力墙节点配筋详图进行预留上部结构的插筋。 (2)根据定位线确定插筋的箍筋位置,并用电焊定位焊在梁或钢筋上进行固定,然后插入立筋与箍筋进行定位焊,同时在板模面上穿入短钢筋与剪力墙立柱筋进行定位焊固定,这样形成上下两个固定的定位焊面。 4.6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1.钢筋绑扎完后先进行内部验收,检查的允许偏差合格率控制在90%以上,并约请业主、监理、设计、质检单位进行验收,同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签字手续。 2.钢筋骨架制作、加工必须按图样配筋下料,使每号钢筋尺寸与外形准确,组装应牢固、准确、整体性好。钢筋骨架歪斜、扭曲、变形时,应及时进行校正,然后将绑扣绑牢,适当增加十字绑扣;为增强抵抗变形能力,应增设斜向拉结钢筋和增加定位焊,以提高骨(网)架的强度和整体性。 3.主梁钢筋骨架每次下落时应在区域内均衡进行,下落高度不得超过50mm,严禁一次下落到位,严禁野蛮操作,避免骨架倾覆、倾斜、变形和难以复位。骨架下落就位后,应用吊线锤检查梁钢筋骨架侧面、梁端头的垂直度,若有倾斜应进行扶正,确保梁侧模施工正常进行不受阻碍。 4.柱头外伸的钢筋利用模板和箍筋固定,防止外伸钢筋错位变形。 5.钢筋的配制应合理地进行备料组合,确保接头错开,控制同一区段内的接头数;在接头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6.箍筋弯钩的角度和平直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组装时应严格控制间距尺寸,开口应错开,绑扎要牢固,严禁有松动和位移现象。 7.钢筋骨架绑扎中的搭接绑扣不应松动和脱扣。为了增加成形后钢筋骨架的整体性,可以在骨架的适当位置用电焊定位焊几点。 8.露筋的预控。骨架成形的几何尺寸必须准确,对结构受力主筋安装应牢固,整体性要好,严禁产生位移;垫块的强度应同母体混凝土强度,垫块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放置的数量和牢固性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应起到固定作用。 9.组装钢筋骨架前要熟悉图样,并应按图样和钢筋配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逐号进行加工。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样要求相符,并应按图样安装顺序和步骤对号组装,防止漏筋。 10.钢筋弯钩方向:柱的纵向钢筋弯钩应朝向柱心;板内的钢筋弯钩朝上(如双层钢筋时上层钢筋弯钩朝下)。 5.1混凝土泵机的设置 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时准备1台汽车泵和1台地泵。 5.2主楼塔式起重机配合布管、浇筑,除振捣设备和必要的照明用电外,其余与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无关的用电设备全部停止工作,确保用电量全部用于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第6章混凝土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6.1梁、板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采取一次性连续浇筑,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检查:浇筑前对模板及支撑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钢筋隐蔽验收:钢筋绑扎完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约请业主、监理、设计、质监单位进行验收,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签字手续。 混凝土浇筑前,联系电力局和供水公司,以便确定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同时配备1台柴油发电机作为临时停电时应急,并检查发电机的正常工作性。 (1)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泵机出现故障,混凝土公司必须备足混凝土泵机,设备维修人员必须24h昼夜值班,保证正常浇筑。 (2)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公司必须对搅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明确停水、停电的应急措施,确保混凝土拌制的连续性。 (3)混凝土浇筑前对现场的塔式起重机进行全面检查,在混凝土浇筑时设备维修人员必须24h值班。 (4)由现场材料员与设备人员对振动棒、电动机、焊机等小型设备进行检查,现场必须有多余储备,防止出现故障时影响施工。 5.预拌混凝土供应的准备 为避免上下班交通路线发生塞车现象和车辆机械事故,现场必须一直保持1~2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待浇筑。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意外,还将联系一家商品混凝土公司,在一家不能保证时另一家能随时为现场供料,以避免混凝土供应不上产生施工缝。 要求混凝土公司由总工程师负责混凝土的试配并实施混凝土质量监控,现场进行二次振捣密实,表面压实收光,并准备覆盖用的湿草垫和湿麻袋。 7.薄壁柱插筋位置的控制 插筋采用定位焊固定,由质检科、施工员、班组成立护筋检查维护小组,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把问题解决在过程之中和形成之前。 (1)气象联系:混凝土浇筑前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了解近段时间的气象情况,选择好的天气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现场备足足够的彩条布,以防气象预报有出入时用彩条布来遮盖混凝土,确保浇筑的正常进行。 (2)协调好周边关系,与当地公安、交通、环保等管理部门联系,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混凝土供应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条道路运输混凝土。 (3)夜间施工手续。根据规定向有关部门办理夜间连续施工手续。 6.2转换层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复核相关专业的预留预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校核模板轴线标高、钢筋绑扎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办理完钢筋混凝土隐蔽工程验收的有关资料,清理模板内的杂物、润湿模板,由项目经理签发混凝土浇筑许可证。 2.混凝土浇筑时,将整个平面分为4个区段进行对称浇筑;区段之间,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每个区段内的混凝土采用分层进行浇筑,整个浇筑顺序按分层分区域进行,每个区段分3层进行浇筑,分层浇筑厚度500mm。梁、板混凝土浇筑一次完成。每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均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8h,不会产生冷接头。在分区段接合处后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必须盖过前一层混凝土300mm厚,通过多次对现场商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测定,流动坡度为1:3,因此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比例退后浇筑,确保各层混凝土一层覆盖一层,最后一层到达区段位置。 3.混凝土的振捣。由于转换层大梁钢筋密集,钢筋净距较小,现有的φ50mm振动棒难以插入梁内,大梁混凝土浇筑采用φ30mm振动棒,其余部位混凝土浇筑采用φ50mm振动棒振捣。振动棒移动间距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为15~30s,现浇板尚应用整平大木枋进行纵、横方向的整平,必要时还应用铁滚筒滚压两遍,以防止收缩裂缝。 4.混凝土板面水平控制,除按照标志在剪力墙插筋上的标高点进行控制外,还应当在浇筑层面上架设水平仪,对正在浇筑的板面进行监控抄平。 5.混凝土浇筑时,派专人观察模板、钢筋、平面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由于梁及梁、柱节点处的配筋非常密集,主梁截面较大,为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的初凝后终凝前应进行第二次振捣,振捣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的密实性,但要防止过振。 2.浇筑完毕的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后终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收光、压实抹面,以增强混凝土表面层的抗裂能力,减少表面裂缝。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会同监理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留置试件,并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严格按照试块留置计划,对梁、柱等重点部位现场随机取样,使其要有代表性。 1.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压实收光之后,由成立的养护小组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用塑料薄膜及时覆盖养护。 2.可少量地喷水以提供必要的湿度。 3.浇筑完成后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昼夜。 4.本工程混凝土属大体积混凝土,现正是夏季高温季节,以上养护应严格执行,能够满足内外温差25℃的要求,当测温达到极限温差时应进行热水养护。 6.6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1.浇筑混凝土应建立签发“许可证”制度。各工序操作完毕通过自检和专项质检员检查合格,会同监理和设计单位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后,由临时指挥部组长签发浇筑许可证进行浇筑。 2.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清除模板内的杂物,模板表面要洁净。木模要充分湿润,钢模隔离剂要涂刷均匀;模板安装必须严密,防止漏浆。浇筑时应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使气泡充分排除。 3.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露筋,在混凝土浇筑前严格控制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得有位移等缺陷,保护层厚度应准确,垫块要绑扎牢固;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4.为防止混凝土出现蜂窝现象,混凝土拌和时要严格控制配合比,拌合物要均匀,匀质性好;应严格控制浇筑混凝土的坍落度,振捣要精心,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5.对钢筋密集处应预防出现孔洞,采用φ30mm振动棒振捣密实。在预留孔洞处应从两侧同时下料。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6.为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在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合理的级配;同时,要振捣密实,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并要认真及时养护,防止水泥因水化反应失水而产生裂缝。 7.在浇筑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模板的形体和几何尺寸,严防模板支架变形和缩胀,以防混凝土结构件产生缩径现象。 8.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原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拌合物投料计量和水灰比要准确,拌制要合理,应保证拌合物的匀质性和坍落度的适应性。混凝土要浇捣密实,养护要合理,以确保混凝土符合设计强度。 9.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的允许偏差应控制在规范范围内,下表。 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的允许偏差(单位:mm) 转换层框支梁施工方案--.doc第7章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转换层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填写各项施工记录和隐蔽验收记录,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和绑扎完毕后,应拍摄照片和摄像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有关专题会议;参加各方对转换层钢筋隐蔽前的检查验收;主、次梁钢筋绑扎成形质量;直螺纹接头部位;现浇板钢筋绑扎成形质量;模板支撑成形质量;施工过程中的操作程序;混凝土交接验收;混凝土浇筑过程、养护过程;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质量。同时,对预防措施是否得当应给予确认和评价,以便给今后的施工提供可靠的经验和总结。 (1)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任何人不得擅自随意改变施工方法。 (2)现场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服从项目部的管理及工作安排。 (3)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并做好岗位值班记录,不得擅自离岗辽2001J202 聚乙烯丙纶复合卷材防水构造.pdf,违者将严肃处理,若由于值班人员失职造成严重质量问题和其他事故的,将追究责任。 (4)换班人员必须做好交接记录,明确各部位的浇筑时间,杜绝混凝土浇筑出现施工冷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