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14标施工组织设计

铁路桥14标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54.14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铁路桥14标施工组织设计

YCW350/YCW100

计划由桥梁二队负责施工本桥基础、墩台身,投入劳力150人;由桥梁一队负责施工刚构连续梁桥梁,投入劳力120人。

6.7.4下塘口乌江特大桥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下塘口乌江特大桥位于彭水至白马间的下塘口滩,跨越乌江峡谷,距彭水县城10公里。桥位处江面较宽约120米,常年通航,河道全长703.85米,共有18座墩台。纵向坡度较大,水流湍急,具有山区河道的明明特征。

在DK238+665处(16#墩——17#台之间)有319国道下穿,对外交通较为方便,但是江岸较陡济南恒大绿洲1#、2#楼及6#~9#楼钻(冲)孔灌注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需要修筑施工便道至主墩处。

主墩7号、8号墩均采用双壁式钢筋混凝土园端形实体墩,基础为嵌固式基础。

主跨边墩采用园端形实体墩(6号墩)和空心墩(9号墩),钻孔桩基础,直径1.5米。

引桥桥墩大部分采用双线园端形实体墩,基础有桩基和扩大基础。

桥下基岩为泥岩,不同程度风化,表层有少许不同厚度的卵石土、碎石土。

6.7.4.1施工方案

7号、8号主桥墩是双条形嵌固式基础,基础深度分别为16米和25米,宽3、0米,长12、0米,两基础之间土墙厚度仅4、0米宽。上口有较薄的卵石土,采取草袋围堰围护,加水平支撑防护,水流较大时,采取混凝土薄壁套箱围护。进入基层后,采取风镐结合放小炮开挖,吊车提土。

基础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采取分层法浇注。

其它墩身基础,采取明挖法和钻孔灌注法施工。

7号、8号主墩为双壁式钢筋混凝土主墩,墩身高度分别为54米和56米,采用自升式平台翻模进行墩台施工。9号、10号为园端形空心墩,墩身高度分别为51米和42米,也采用自升式平台翻模法施工。

其它墩身采用拼装式钢模板,碗扣式脚手架,缆索吊起重、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梁部0#段施工采用墩身预埋牛腿,墩顶搭设托架,立模灌注;在0#块梁顶拼装挂蓝,利用挂蓝悬灌施工标准段,利用吊蓝合拢中跨,边墩搭设支架施工边跨不平衡段,最后合拢边跨。

6.7.4.2现场临时设施布置

高架缆索吊作为本桥的主要起重设备,采用3×750米,有塔架的形式进行施工设计和布置,每组最大吊重按15T考虑,在桥轴线上布置。

二、施工便道、施工栈桥

考虑能够在一般水位时能够进行墩身上部施工,计划修筑施工平台,以便施工人员和小型机具靠近墩位,平台采用钢管桩和型钢搭设。

计划在怀化岸10#墩与11#墩之间的路基范围内设拌和能力为25m3/h的拌和站一座,重庆岸在5#墩与6#墩之间的路基范围内设拌和能力为25m3/h的拌和站一座。混凝土输送泵二台,完成混凝土的生产和运输。

在怀化端挂接一台315KVA变压器,采用网电,现场备两台250KW发电机作备用电源。变电、配电房设计为20m2。

在江两岸各修建200m2净化水池一座,施工、生活废水经净化水池净化后,排入乌江。

6.7.4.3人员、机具、材料的运输、起重方法

鉴于下塘口乌江特大桥的地形和工程情况,对于人员、各种机具、材料的运输、起重方式综合考虑如下表

输送泵沿栈桥至墩顶和悬灌梁段

经栈桥至施工电梯、过江时采用渡船

挂篮机具、过江砂石材料

根据该桥现场施工条件,决定采用设计推荐的缆索吊机施工方案,设置一幅3X750米固定式缆索吊机,缆索吊机采用三组主索,三个跑车,三组主索组合起吊或单组起吊,采用三抬一、二抬一或单组起吊的的形式吊运材料及设备,单组最大吊重15t,主索塔高70m。

缆索吊机的总体布置见图。

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缆索吊机的塔架,主索,牵引索,起重索

3.缆索吊机的安装顺序:

4.工程数量见图中工程数量表

塔吊、施工电梯的底座安装在主墩的承台上,每隔15米的高度在墩身安装塔吊附墙。(见平面布置图)

6.7.4.4基础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

钻孔桩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见7.3.3节

根据该桥主墩的地质水位情况,拟利用枯水季节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因该位置主要为裸露基岩,清理场地时,尽量把基础顶面的软弱土覆盖层全部清除掉,以利于挖井及后续墩身施工。

⒈尼龙编织袋围堰施工:

采用尼龙编织袋堆砌双层防水围堰,内填粘土防水。高度根据基础施工时水位确定。然后边抽水,边进行围堰内的放坡开挖,直至基岩顶。

为确保在一般水位时基坑能正常开挖,在基岩顶上安设模板,浇注砼防水围堰,壁厚700mm(结构见附图),砼防水围堰平面尺寸根据承台的尺寸确定。然后搭设吊梁,通风管等设备。

首先准确测放出桩位,基坑底部开挖尺寸与基底平面尺寸一致,基础采用爆破切槽开挖。爆破时,严格控制药量,并在基坑四壁设置密集的防裂空保护坑壁,防止震裂、松动周壁基岩,防止超挖。砼浇注时满溢。

四、明挖扩大基础、承台施工

基坑开挖前,先做好场地平整,并做好弃土规划,四周做好防排水沟。开挖边坡地段采用1:0.3~1:0.5。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m时,采取中间加设2.0m宽的平台减载措施。

根据设计资料,基坑地层多为卵石土和砂粘土。基坑开挖时,主要以机械开挖,挖至设计基底以上0.2m处,剩余部分由人工挖除。如地质坚硬时,采用小炮爆配合开挖,但不能扰动基底。基坑开挖好后加强排水,可设集水井抽水机抽水。边坡不稳定的基坑采用挡板支撑。处于陡坡上的基坑为防止边坡滑塌,采取挂网喷砼防护,或砌片石挡墙防护。

基坑开挖好后及时进行基础砼的浇筑。砼采取水平分层浇筑,最下层混凝土要满灌封闭。基础砼浇筑完毕,及时回填基坑。回填前先抽干基坑内积水,再对称分层夯填。混凝土的数量较大,施工时要采取一些措施避免水泥水化热的影响,如降低水灰比,采用“双掺”工艺,减少水泥用量;用水化热低的矿碴水泥,用冷水冲粗骨料,布置降温循环管及利用夜间施工等措施。

明挖扩大基础、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图

6.7.4.5墩身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

下塘口乌江大桥主墩为混凝土双壁墩,拟采用液压式自升平台翻动模板双壁同时进行施工。模板采用自制的大块钢模。

除了模板的几何尺寸外,本桥的自升平台翻动模板与黄草乌江大桥的完全相同,有关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均参见黄草乌江大桥有关部分。

横系梁采用预埋牛腿进行施工。待翻模平台提升超过横系梁位置后,清理预埋件,安装牛腿和横系梁底模桁架,同时拆除翻模直线段部分吊架和模板,利用横系梁底模桁架搭设作业平台,安装横系梁侧模,绑扎钢筋,然后灌注砼。待横系梁施工过后,再将翻模上拆除的吊架和模板安装就位,进入正常循环。

6.7.4.6连续刚构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

本桥主跨为三跨连续刚构,采用悬臂现浇法施工。在两主墩顶部各搭设托架立模灌注梁部0#块,在0#段梁体上拼装挂蓝,利用挂蓝悬臂对称灌注施工各梁段,形成T构,合拢中跨,边墩顶部搭设托架施工边跨不平衡段,最后合拢边跨。本桥梁部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基本同于黄草乌江大桥的相关方法和工艺.

通过预埋在墩身的牛腿、拆装式桁梁拼成0#块施工托架,每侧I40工字钢做分配梁(见下塘口乌江特大桥黄0#块托架方案图)。0#块施工的其他方法和工艺见黄草乌江大桥0#块施工

方法和工艺见黄草乌江大桥梁体标准段施工

首先将T构挂篮退后一个节段,利用边跨挂篮的外模、底模作边跨合拢段的外模、底模,模板通过精轧螺纹钢筋锚固于既有梁体上。对合拢段进行锁定,利用边跨梁段上的配重水箱,在砼灌注过程中逐渐压重,以平衡中跨合拢段混凝土重量。

合拢段的锁定方案和灌注工艺见黄草乌江大桥

四、边跨不平衡段、边跨合拢段施工

拆除边跨压重,利用挂篮悬灌边跨17#梁段,同时在两个T构的中跨逐渐压重至85T,以平衡边跨的砼灌注。在两边跨6、9#墩安设橡胶支座,利用预压后的托架灌注19#段。

拆除挂蓝,边跨挂篮模板用做合拢段的外模和底模,在17、19#梁段上安装体外锁定装置,绑扎钢筋,灌注砼。灌注同时在中跨逐渐拆除压重。

五、刚构连续梁的线形控制及动静载试验

6.7.4.7施工进度计划

6.7.4.8劳力、机具、材料投入

YCW250/YCW100

劳力组织:由刚构连续梁桥梁一队施工,基础、墩台身由桥梁二队施工。

6.7.5一般特大桥、大桥施工方案与方法

6.7.5.1下塘口三线特大桥施工

下塘口三线特大桥中心里程为DK237+470,设计跨径为17×32m,下部结构为多线刚架墩、T形桥台,墩高8~43米;基础除怀化台为扩大基础外均为钻孔桩基础,。该桥设计有Φ1.5m的钻孔桩196根,桩长9~19m不等,桩基嵌岩深度约3~9m。工程地质主要为人工碎石土、砂粘土、卵石土、砂粘土,下伏泥质砂岩。

下塘口三线特大桥由桥梁三队施工。

下塘口三线特大桥施工机械大部分与下塘口乌江特大桥配合使用,详见机械设备配备表。

施工便道同下塘口乌江特大桥重庆侧便道连通,8#、9#、10#墩处设置便桥一座,同时本桥地处乌江水系,雨季洪水期间存在着乌江江水倒灌现象,临时设施布置时注意。

各种临时设施布置见《下塘口三线特大桥施工平面布置图》。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同时考虑到当地水文、气候的影响,下塘口三线特大桥计划于2002年10月1日开工,全部工程于2004年3月30日完成。

2002年底至2003年汛期前突击8#、9#、10#墩,以9#墩为中心向两侧展开,避免雨季洪水影响,做到均衡生产。

本桥所需砼采用下塘口乌江特大桥重庆侧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合,砼搅拌运输车运输,砼输送泵运输浇注。

2.水中8#、9、10#墩桩基础安排在旱季进行施工,以减少施工投入。

3.双柱刚架墩施工时对墩高大于25m的桥墩采用液压式自升平台翻模进行施工,钢筋及施工用各种小机具采用塔吊进行垂直运输,塔吊位于两墩柱中间,并与墩柱附着连接,下部混凝土基础,塔吊与翻模工作平台最外侧边净间距20cm,塔吊上端安装摇头扒杆,塔吊一侧设工业电梯以供人员上下。墩高小于25m的墩柱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脚手架围护作业等常规方法进行施工,钢筋及施工用各种小机具采用提升架或吊车进行垂直运输,脚手架一侧设爬梯以供人员上下。

钻孔桩、承台施工工艺参见黄草乌江大桥施工工艺7.3.4节。

墩台施工工艺参见黄草乌江大桥施工工艺7.3.5节。

横系梁施工工艺参见下塘口乌江特大桥施工工艺7.4.5节。

见6.6.5台背回填。

6.7.5.2黄草1#双线大桥

黄草1#双线大桥中心里程为DK216+852,设计跨径为2×24+3×32m,下部结构为双柱式刚架墩、T形桥台,墩高12~18米;基础为:0#台、3#墩挖孔桩,其余为扩大基础。工程地质主要为碎石土、砂粘土,下伏叶岩及灰岩。

黄草1#双线大桥施工机械大部分与黄草乌江大桥配合使用,详见机械设备配备表。

各种临时设施布置见《黄草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同时考虑到当地水文、气候的影响,计划于2001年4月1日开工,全部工程于2001年10月30日完成。

挖孔桩、明挖扩大基础、承台施工主要施工工艺详见下塘口乌江特大桥施工工艺7.4.4节;0#台、3#墩挖孔桩通过岩溶地段,注意及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

2.墩台施工工艺均参见黄草乌江大桥有关部分。

见6.6.5台背回填。

6.7.5不良气候中桥涵施工措施

6.7.5.1冬期施工措施

本标段冬季不安排基础以上砼施工,若在冬期施工基础时,采取如下措施:

1.安排专人观测汇总气温,及时反馈到施工现场,供施工参考。

2.编写冬季施工技术措施或方案,指导施工生产;

3.混凝土配合时,优化选用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不宜大于0.6,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用于拌制砼的各项材料的温度,要满足砼拌和物拌和成后所需的温度。当材料原有温度低于需要时,首先考虑对拌和用水进行加热,再考虑对骨料加热,水泥要保温,不加热。

各种材料加热的最高温度控制如下:标号小于525#的普通水泥及矿渣水泥,拌和水最高温度80℃,骨料60℃,标号等于或大于525#的硅酸盐水泥及普通水泥时,拌和水最高温度为60℃,骨料最高为40℃。搅拌时间应较常温时延长50%。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覆盖保温。

4.砌体工程施工中,砂浆采用温水拌制,加适量抗冻剂,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基础砌体应随砌随回填,每天施工结束后,清除表面剩余砂浆,覆盖保温材料。

5.不在强冻胀土路基上施工.

6.施工机具采取防冻措施,确保施工机具正常安全运行。

6.7.5.2雨季施工措施

1.编制雨季施工方案和技术设计,为雨季施工提供技术保证。水中、水边墩台避开汛期施工;

2.做好防洪、排水措施,做好低洼地面的挡水墙,备好排水机具,防止雨水流入基坑淹泡地基。在傍山、沿河地段采取挖截水沟和防洪墙的方法防止山洪冲刷;

3.主要施工便道路基要碾压坚实,必要时铺垫碎石、片石,并做好路拱,疏通道路两旁排水沟,保证雨后通行不陷;

4.注意防潮,水泥、外加剂等物资要存放置屋内、棚内,垫高码放并保证通风良好,以防受潮;

5.基坑开挖好后,及时浇筑混凝土;

6.进入雨季施工,对电焊工、电工、外架工以及吊车司机等持证上岗人员钢吊车梁的安装施工工艺,进行雨季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地用电机具、配电盘、配电箱做好防雨措施,做好接地,防止雨淋。

6.7.5.3夜间施工措施

为保证桥涵施工进度,不可避免的要安排夜间施工。其措施如下:

1.做好现场的照明工作,保证施工现场有足够的照明亮度和照明范围。交通路段的线路两端一定范围内,设置警戒标志,保证交通安全;

2.管理人员跟班作业,保证各种材料、设备供应及时,技术指导和试验检测工作到位;

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安全技术交底.doc3.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4.加强现场电路、机具设备和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