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隧道及接线*程安全专项施*方案Q=K×W3 (Kg)
式中 Q 单孔装药量,kg;
K岩石坚固系数统计资料0.4~0.7(kg/m3)之间;
W 炮眼爆破方向的抵抗线,m;
DB35/T 1844-2019标准下载 Q=K×W3=0.5×0.953=0.43kg取用0.4kg。
本隧道Ⅱ、III级围岩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措施及控爆设计,Ⅳ、Ⅴ级围岩采用减震控制爆破技术措施及控爆设计。
2.1隧道掘进减震降噪控制爆破技术措施及控爆设计
2.1.1采用减震降噪控制爆破技术,利用萨氏公式Qmax=R3min(V安全/K)3/a,以及利用地面建筑物规范允许安全震速,反算出单段最大装药量,必要时适当增*雷管段数,减少单段最大装药量。
2.1.2根据《爆破技术规程》并结*程合*程实际情况,既要保证两隧道间岩柱的稳定、爆破的安全,以质点允许振速控制在[Vmax]=1.0cm/s为计算依据,根据在安徽地区其它*程测试数据分析得到的系数。按Vmax=K(Q1/3/R)α公式根据经验系数,从而检算最大装药量(Q)的合理性,确保振速得以控制。在施*爆破震动根据监测信息反馈,调整系数,适当增*或减少单段位总装药量。
2.1.3控制爆破设计
(1)隧道开挖循环进尺:结合隧道初期支护要求,本设计循环进尺:围岩Ⅴ级*强支护段为0.5米,Ⅴ级支护段为0.8米,Ⅳ级*强支护段为1.0米、Ⅳ级支护段为1.5米,III级支护段为3米。
(4)单段允许药量的限制
利用萨氏公式Qmax=R3min(V安全/K)3/a,
式中Qmax为最大一段允许用药量;
V安全为振速控制标准,这里采用1.0cm/s;
R为爆源中心到振速控制点的距离,这里Ⅴ级采用30米,Ⅳ级围岩采用40米,III级围岩采用60米;
K与爆破技术、地震波传播途径介质的性质有关的系数,Ⅴ级*强段取250、Ⅴ级段取250、Ⅳ级段取230、III级段取210。
α爆破振动衰减指数,这里Ⅴ级*强段与Ⅴ级段取1.9。Ⅳ级段取1.85,III级段取1.8。
将上述参数代入公式得出单段最大允许用药量为Ⅴ级*强段为4.42kg、Ⅴ级段为4.42kg、Ⅳ级*强段、Ⅳ级段为9.47kg、III级段为29.11kg。
采用直眼掏槽,掏槽眼比其它眼深10cm。
周边眼采用不耦合间隔装药,为实现间隔装药,使药卷居中在孔内,采取预先**周边眼药串的办法,按设计将药卷用传爆线串联在竹片上,让药串架空居中于钻孔中心。
周边眼参数经验计算式如下:
间距: E=(8~12)d (d为炮眼直径),cm;
抵抗线:W=(1.0~1.5)E,cm;
装药集中度:q= 0.04~0.19Kg/m。
(7)掘进眼、内圈眼及底板眼的装药量计算
掘进眼、内圈眼及底板眼的装药量按下式计算:
q=K×a×W×L×λ (Kg)
式中:q 单眼装药量,kg;
K 比装药量,参考其它类似*程统计数据,这里选取0.47~0.61之间;
a 炮眼间距,m;
W 炮眼爆破方向的抵抗线,m;
L 炮眼深度,m;
λ 炮眼所在部位系数,参考下表选取。
掏槽眼→掘进眼→内圈眼→周边眼→底板眼。
2.2爆破效果监测及爆破设计优化
2.2.1爆破效果检查
每次爆破后,对爆破效果进行仔细检查,分析爆破参数的合理性,以确定出适合本岩层最佳爆破参数。一般从以下各方面进行检查、核定及分析:
(2)开挖轮廓圆顺,开挖面平整。
(3)爆破进尺是否达到爆破设计要求。
(4)爆出石碴块是否适合装碴要求。
(5)炮眼痕迹保存率,III级围岩≥95%,Ⅳ级围岩≥7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2.2.2爆破设计优化
根据每次爆破后检查情况,分析原因及时修正爆破参数,提高爆破效果,改善技术经济指标。
(1)根据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性软硬情况,修正眼距、装药量,特别是周边眼的有关参数。
(2)根据爆破后石碴的块度修正参数:石碴块度小,说明辅助眼布置偏密;块度大说明炮眼偏疏,用药量过大。
(4)根据开挖面凹凸情况修正钻眼深度,使爆破眼眼底基本上落在同一断面上。
2.3爆破震动监控技术措施
成立爆破监测小组,负责爆破震动监测。以监测数据指*洞内爆破施*。爆破震动监测详见第四条《爆破震动监测》
为保证洞口段安全,采用减震控制爆破技术并进行爆破震动监测。
2.5成立爆破监测小组
爆破监测小组负责爆破震动监测。洞内(外)爆破前30min,由调度通知监测小组,监测小组作好准备,开启仪器,爆破前5min,调度再次通知监测小组准备爆破,爆破后5min再次通知监测小组爆破结束,整理数据关闭仪器。
沿爆破中心的径向或环向布置一条或几条地表或隧道测线。径向时,测点距离按对数曲线布置,测点放在同一地层或基础上,每一测点最好能同时测出三个方向的向量。观测爆破振动对建(构)筑物的影响,测点布置在被测地表建筑物附近的地表、砼建筑物上。
2.8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应用公式V=K(Q1/3/R)α及一元回归方法对建筑物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与介质、地形有关的系数K、α,从而得到质点振速的衰减规律,然后根据公式、允许最大振速,爆距,反算出最大一段允许装药量。
将得到的振速与安全判据(规定的允许振速)相比较,判断岩体、砼是否破坏,建筑物、构筑物是否安全。若所测得的振速大于允许振速,则*强减震措施。
1在装药的地点周围10m以外插上红旗,以标志爆破危险区,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居民集中区段,爆破作业警戒为60米,在警戒范围内设置相互可视的警戒岗点。
3高边坡区段,开挖方量大,爆破临空面大,爆破采用减震松动爆破。控制炮孔孔口方向,炮孔的孔间距,排间距,保证炮孔堵塞长度不小于孔深的二分之一,并在炮孔孔口压沙袋以防止飞石。*大对路基和高边坡爆破的警戒范围。爆破作业前提前封闭两端路口,确保该爆破影响区域没人后方可爆破。
4隧道爆破前先接长3米明洞,并在明洞口设置钢管架与竹蔑组成的,大于明洞周边3米的防飞石,阻噪音防护墙。
6隧道内爆破采用有堵塞爆破,堵塞长度大于30CM,堵塞材料采用黄泥夹砂,其比例为3:1。
7禁止爆破作业的人员穿化纤衣服。
8装药前对炮孔进行清理和验收,孔位偏差若大于10CM,则必须重新补孔。装药使用木质(或竹杆)炮棍。
9响炮后,必须等待不少于15min,才允许爆破*作人员进入爆破作业地点检查爆破情况。隧道内还必须进行通风,吹散炮烟。
10爆破*作面的有毒气体含量每月确定一次,有毒气体含量不得超过体积比:CO小于0.0024%,NO2小于0.00025%。根据有毒气体含量调整通风时间。
12露天爆破前必须同时发出音响和视觉信号,使危险区的人员都能清楚地听到和看到,并由警戒人员确认警戒区域内无人后方可进行爆破。
13***或*爆管的**应使用快刀进行切割,每根*爆管的两端应先切掉5CM,切割***和*爆管时,每根*爆管的两端都切成垂直面,一端封口,切割***或*爆管时,*作台禁止堆放雷管,切割前应认真检查***和*爆管的质量,若有过粗、过细、破皮和其它缺陷的部分均应切除。
15当在隧道一个*作面的不同*作区,有一个区爆破时,必须使*作面的全部人员撤离至安全地点。
16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禁止爆破,并立即报告,及时进行处理。
a支撑落后于作业规程的规定或支撑有损坏;
b孔内出现涌水等异状,温度骤升骤降;
c爆破地点附近的设备、*具和电缆线等没有可靠的保护;
17盲炮处理可采用如下办法:
b平行眼装药爆破,平行眼距盲炮孔不得小于0.3M,为确保平行炮眼的方向,允许从盲炮孔口取出长度不超过20CM的堵塞物;
用木质、竹质或其他不发生*星的材料制成的*具,轻轻地将炮眼内大部分堵塞物掏出;
18爆破器材的收发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a新购进的爆破器材应逐箱检查包装情况,并按规定做性能检验;
建立爆破器材收发流水帐,三联式领用单和退料制度,定期核对帐目,做到帐物相符;
b变质的和性能不详的爆破器材不得发放使用;
c爆破器材应按其出厂时间和有效期的先后顺序发放使用。
19严禁穿铁钉和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服进入库房和发放间,开箱应用不产生*花的*具并在专设的发放时间内进行。
现场施*临时用电安全方案
2、《MM隧道某标段实施性施*组织设计》;
4、《施*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本*程线路全长3.371Km,其中MM隧道(单洞)长分别为:左线1636m;右线1635m。东接线长为:左线604m;右线625m。西接线长为:左线1131.014m;右线1110.506m。隧道净宽为13.75m,净高5.0m,接线段路基宽为50m。主要*程项目有:路基、路面、隧道、市政管网、景观及隧道管理房等。隧道为上下行分离式,单洞三车道,设计车速60Km/h。隧道进出口端及F1、F2、F3三个断层破碎带为Ⅳ、Ⅴ级软弱围岩,洞身围岩整体性较好,主要为Ⅱ、Ⅲ级围岩。
我方II标段施*范围(K1+600~K1+320~350),其中隧道左线:K1+600~K2+240,长640m;右线:K1+600~K2+260,长660m;隧道3#人行横洞左线K1+980.000、右线K1+987.316;2#车行兼人行横洞左线K1+726.289、右线K1+709.855。西接线长为:左线1131.014m;右线1110.506m。我方接线路基包括挖方26.92万方,填方2.5万方,水塘软基处理,水库防渗帷幕*程等。
施*用电严格按照“三相五线”配电、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方式,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保配置.
⒉临时用电*程图纸必须单独由电气*程技术人员绘制,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临时施*的依据。
⒊临时用电施*组织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⑴现场勘探,确定电源进线总配电箱(柜),分配电箱的位置及线路走向。
⑵进行负荷计算,选择*线截面和电器的类型、规格。
⑶绘制电气平面图,立面图和接线系统图。
⑷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措施。
⒋施*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
⑴临时用电施*组织设计及修改施*组织设计的全部资料。
⑶临时用电*程检查验收表。
⑸定期检(复)查表(*地每月,公司每季进行一次)。
⒌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程,必须由电*完成,电*等级应同*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
⒈电*必须经过专业及安全技术培训,经(地)市劳动部门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⒉电*应掌握用电安全基本知识和所有设备性能。
⒊上岗前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⒋停用设备应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⒌负责保护用电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重复接地)和开关箱。
⒍移动用电设备必须切断电源,在一般情况下不许带电作业,带电作业要设监护人。
⒎按规定定期(*地每月、公司每季)对用电线路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检查和维修记录。
⒏应懂得触电急救常识和电器灭*常识。
五、安全距离与外电防护:
外电线路:指施*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以外的任何电力线路。
⒈不得往高、低压线路下方施*、搭设临时设施或堆放物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⑴在建*程(包括脚手架)的外侧与架空线路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1kv不小于4m。架空*线最大弧垂与施*现场地面最小距离≥4.0m与机动车道≥6.0m。
⑵起重臂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的架空线路水平距离≥2m。
架空线路必须架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木上或脚手架上等不稳固的地方。
⒈架空线路最少截面:为满足机械强度要求,铝线≥16mm2,铜线≥10mm2跨越公路、电力线路档距内的绝缘铝线不少于35mm2,铜线不少于16mm2。
⒉电线接头:在一个档距内,每层架空线接头不得超过该层*线50%,且一根*线只允许一个接头。
⒊电杆档距:最大不超过35m,线间距不得少于0.3m,上下横担间高压与低压1.2m,低压与低压0.6m,(横担选用附表于后)。
⒋电杆及埋设:电杆应选用钢筋混凝土杆或木杆,其稍径不得小于13cm,埋设深度为杆长的十分之一*0.6m。
⒌拉线:拉线宜用截面不少于Φ4×3的镀锌铁丝、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庆在45~30度之间,埋地深度不少于1m,钢筋混凝土杆上的拉线应在高于地面2.5m处装设拉紧绝缘子。
⒍室内配线:进户线过墙应穿管保护,距地面不得少于2.5m,并采取防雨措施,室外应采用绝缘子固定。
⒈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⒉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m高度至地下0.2m处,必须*设防护套管。
⒊橡皮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沿墙壁或电杆设置,并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线。橡皮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面不得小于2.5m。
⒋电缆垂直敷设的位置充分利用在建*程的竖井、电梯孔等,并应靠近电负荷中心,固定点每层楼不得小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宜沿墙或门口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小于1.8m。
八、配电柜(盘)、配电箱及开关箱:
⒈配电系统应设置总配电柜(盘)和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室内总配电柜(盘)的装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配电柜(盘)正面的通道宽度,单划不小于1.5m,双划不少于2m,后面的维护通道为0.8m(个别部位不许少于0.6m),侧面通道不少于1m。
⑵配电室的天棚距地面不低于3m。
⑶在配电室设置值班或检修室时,距配电柜(盘)的水平距离大于1m,并采取屏障隔离。
⑸配电箱的裸母线与地面垂直距离少于2.5m时采用遮栏隔离,遮栏下面通道的高度不少于1.9m。配电装置的上端距天棚不少于0.5m。
⑹裸母线应涂刷有色油漆,并应符合下表规定:
相别颜色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引下排列
⑺配电柜(盘)应按规定装设有功、无功电度表,及分路装设电流、电压表。
⑻配电柜(盘)应装设短路、过负荷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开关。
⑼配电柜(盘)上的配电线路开关应标明控制回路。
⑽配电柜(盘)或配电线路维修时,应挂停电标志牌。停、送电必须由专人负责。
⒉配电箱:动力配电箱与照明开关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用一个配电箱,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别设置。
⒊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区,分配电箱应装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⒋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不得有灌木、杂草。
⒌配电箱、开关箱应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安装应端正牢固,箱下底与地面的距离在1.3~1.5m之间。
移动式开关箱应装高在坚固的支架上,下底离地面0.6~1.5m。进出线必须采用橡皮绝缘电缆。
⒍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开关电器(含插座)应紧固在电器安装板上,并便于操作(间隙5cm)不得歪斜和松动。电线应用绝缘导线,剥头不得外露,接头不得松动。
⒎箱内的工作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应与保护零线接线端子分设。
⒏箱体的金属外壳应做保护按零(或接地),保护零线必须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
⒐配电箱、开关必须防雨、防尘。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并要求上部为电源端,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
⒑进、出线应加护套分路成束并做防水弯,导线束不得与箱体进出口直接接触。
⒈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设备必须可靠完好,不准使用破损、不合格的电器。熔断器的熔体应与用电设备容量相适应。
⒉总配电箱或分配电箱均应装设总闸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或总自动开关和分路自动开关);以及漏电保护器(若漏电保护器同时具备过负荷和短路保护功能,则可不设分路熔断器或分路自动开关)。
⒊每台设备应有独立的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制,严禁用一个电器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⒋现场用电设备除做保护接零外,都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
⒌购置漏电保护器必须是国家定点生产厂或经过有关部门正式认可的产品。
⒍对新购置或搁置已久重新使用和使用一个月以上的漏电保护器应认真检验其特性,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
⒎使用于潮湿和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
⒏手动闸刀开关只允许用于控制照明电路和容量不大于5.5kw的动力电路作直接启动。容量大于5.5kw的动力电路应采用自动开关电器或降压起动装置控制。
⒈所有开关箱门应配锁,专人负责,开关箱应标明用途所控设备。
⒉配箱、开关箱每月检查维修一次,必须由专业电工进行。电工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和使用绝缘工具。
⒋施工现场停电一小时以上时,应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
⒌配电箱、开关箱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清洁。
⒍熔断器的熔体(保险丝)更换时,严禁用不符合规格的熔体或其他金属裸线代替。
⒈在一个工作场所内,不得只装设局部照明。
⒉在正常湿度时,选用开启式照明器(一般灯具)。
⒊在潮湿或特别潮湿的场所,选用密闭型防水防尘照明器或配有防水灯头的开启式照明器。
⒋对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必须安装与危险场所等级相适应的照明器。
⒌在振动较大的场所,选用防振型照明器。
⒍照明器具和器材的质量应合格,不得使用绝缘老化工破损的器具和器材。
⒎在特殊场所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器,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电压不大于24V,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和导电良好的地面或金属器内工作照明灯电压不得大于12V。
⒏在单相及二相线路中零线与相线截面相同;在三相四线制线路中,当照明灯为白炽灯时,零线截面为相线二分之一,当照明灯具为气体放电灯或逐相切断的三相照明电路中零线截面按最大负荷相的电流选择。
⒐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做保护零。单相照明回路的开关箱(板)内必装设漏电保护器,实行左零右火制。
⒑室外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不低于2.5m。
⒒罗口灯头的绝缘外壳不得有损伤和漏电,火线(相线)应接在中心触头上,零线接在罗口相连的一端。
⒓暂设工程的灯具宜采用拉线开关,拉线开关距地面2~3m,其他开关距地面高度为1.3m,与出入口的水平距离为0.15~0.20m。严禁将插座与搬把开关靠近装设,严禁在床上装设开关。
⒔电器、灯具的相线必须经开关控制,不得将相线直接引入灯具;
⒕不得把照明线路挂设在脚手架以及无绝缘措施的金属构件上,移动照明导线应采用电缆线,不宜采用其他软线。手持照明灯具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零线严禁通过熔断器。
⒈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心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取接零保护系统。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配电室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⒉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当地的要求做保护接零或做好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⒊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保护零线应单独设置,不作它用,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相连接。
⒋保护零线使用铜线不少于10mm2,铝线不少于16mm2,与电气设备相连的保护零线可用不少于mm2绝缘多股铜线。
⒌保护零线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以前为黑色),在任何情况下不准使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
⒍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欧。
⒎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作重复接地外CECS321:2012 翻板滤池设计规程及条文说明.pdf,还必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欧。
⒏不得用铝导体做接地体或地下接地线,垂直接地体不宜采用罗纹钢。
⒐垂直接地体应采用角铁、镀锌铁管、或圆钢、长度1.5~2.5m,露出地面10~15cm,接地线与垂直接地体连接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禁止采用绑扎的方法。
⒑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做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⒈施工现场的起重机、井字架、龙门架等设备若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屏蔽范围以外,应安避雷装置。避雷针长度为1-2mGBT30085-2013标准下载,可用Φ16圆钢端部磨尖。
⒉避雷针保护范围按60°遮护角防护。
⒊本省范围井字架等机械高度超过20m附近无防护的均应按装避雷针(接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