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道岔铺设施工方案以水准仪测量控制,旋转竖向调整螺栓,初调岔枕高低,对高低差明显的岔枕进行初调。
以直股外侧第一个岔枕螺栓孔为基准线定位,用扳手旋转岔枕端部横向调整螺栓,调整对齐岔枕端头。
旋转每根岔枕两侧纵向调整,按设计调整岔枕间隔。严禁用撬棍插入岔枕套管内撬拨岔枕(见图3)。
GB/T39172-2020 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pdf2.2.4道岔扣件垫板安装与定位
安装道岔扣件垫板时,先按照装配号码配齐零部件,再按垫板分层顺序由下至上依次组装,整体安装到岔枕设计位置。
道岔扣件垫板因使用部位不同设置了不同的静刚度,组装时须严格区分。当站场布置有特殊要求时,按相应规定办理。
辙叉垫板组装时注意垫板型号、左右开向、及安装方向。
当确认螺栓孔对中,并按标记位置确定内外股摆放方向正确后,才可用螺栓连接垫板和岔枕(见图4)。
由于滑床垫板压嘴较长,待基本轨摆放后,采用挂板方式将其与基本轨组装。
垫板组装时,应保持岔枕位置及方向不变。
2.2.5道岔基本轨、尖轨安装与初调定位
龙门吊配合专用吊具吊装道岔基本轨和尖轨组装件。吊装从前至后依次完成,每段吊装顺序按照先直向后侧向,先外股后里股进行(见图5)。
组装前须对钢轨质量进行检查,严格控制钢轨弯曲(包括高低和水平),若有较大质量差异应用顶调设备预先进行调整。
2.2.6道岔可动心轨辙叉安装与初调定位
龙门吊配合专用吊具吊装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以直股钢轨端头为基准,方正辙叉跟端尺寸及方向。测量长心轨股道的道岔全长,确定可动心轨辙叉纵向位置。调整并确认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位置。
再以辙叉组装件垫板确定岔枕位置及间隔,对岔枕进行微调。纵向对位后,拆除临时固定螺栓副和短木枕。
确定直线尖轨固定端及跟端轨距,调整好转辙器方向;依次调整直线尖轨直线度、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密贴段至尖轨跟端支距、轨距(见图6)。
2.2.7道岔钢轨件与岔枕联调
钢轨件吊装就位后,逐段拨正钢轨,调整垫板位置,使钢轨落槽,然后进行方向、轨矩、密贴调整。
紧固扣件时,扣件螺栓采用测力扳手终拧,扭力距符合设计规定。轨距块应按设计安装号数安装,以自由密贴为基准,严禁大力砸入。
安装道岔尖轨和可动心轨的辊轮系统和防跳限位装置,调整到位。辊轮的调试应在尖轨密贴状态进行,要求尖轨和可动心轨轨底与滑床台面接触(见图7)。
2.2.8道岔转辙机及相关设备安装与初调
整组道岔组装、调整完毕,安装尖轨和可动心轨电务转辙机构,进行各项密贴和行程指标检查、调试(见图8)。
2.2.9道岔系统工电联调
与道岔转辙机及相关设备安装与初调同步,进行整组道岔尖轨、可动心轨部位的轨距、密贴、间隔调整。
经过道岔工电联调后,电务转换设备应保证可动机构在转动过程中动作平稳、灵活,无卡阻现象。锁闭装置正确锁闭、表示正确。道岔轨距、方向、密贴和间隔等检测项点达到设计要求(见图9)。
2.2.10道岔系统预组装施工检测、验收、标识
道岔系统预组装完成后,对照道岔组装技术标准进行各检查项目检测,各检查项点必须达到规定值后方可验收。
检查合格后,道岔检查点位应做出对号标记;并安装专用固定销钉、卡子,便于现场铺设施工检查(见图10)。
2.3无碴轨道道岔分段运输
道岔预组装完毕,质量检查、评测合格后,按道岔铺设分段图逐段分解为道岔轨排运至铺设现场。
2.3.1无碴轨道道岔分段图
2.3.2无碴轨道道岔运输专用平车
2.3.3无碴轨道道岔分段吊装及运输
道岔轨排装卸作业时,应轻起慢放,减小起落冲击,防止道岔产生损伤变形。起吊时须使用吊装扁担梁和柔性吊带,绳索的吊点布置须根据工件重心和长度计算确定,不允许单点起吊。起吊时应缓缓起落,防止工件碰摔。
道岔轨排运输方式根据现场实际,可选用专用运输平车、纵移小车等实施。并根据装载方式的特点,预先确定行驶路线、行驶速度等控制要求。
运输时,必须对道岔轨排进行加固,并安装防撞、缓冲装置。
2.4道岔区钢筋砼基础施工
2.4.1道岔区基标测量
无碴轨道道岔区测量,应以站场测量控制网为基准,根据站场设计图进行中线和高程控制测量,确认无误后进行道岔桩位放样,形成无碴轨道道岔区测量基标网。
道岔桩位放样除测设道岔岔心、岔头、岔尾中心桩位外,还应在道岔前后50~100m范围测放线路中线桩,以便控制线路同道岔平顺连接。
为满足道岔区无碴轨道线路精确调整的要求,道岔两侧需测放加密测量基标。基标应按照规定设置永久性桩位。
2.4.2基础钢筋安装
基础层钢筋应按设计和规范安装,预埋钢筋及部件位置正确、牢固定位。
2.4.3基础模板安装
根据道岔区线路控制基标测放钢筋混凝土基础层施工边桩,检查无误后方可安装模板。
钢筋混凝土基础层的混凝土由统一的拌合站集中供应,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泵送入模,机械振捣。每车混凝土均做坍落度检查,坍落度应满足50~80mm。
2.4.5基础砼养护及后期处理
混凝土浇筑完毕及时覆盖保湿棉垫,覆盖养生3天,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且不受阳光直射和风吹。
在钢筋混凝土基础层浇筑完毕12小时以内,采用锯缝机在基础层表面锯切伸缩缝,伸缩缝间距、深度及宽度符合设计。同时,应按照四电工程相关专业设计图预留切道岔区配置的电缆沟槽。
2.5无碴轨道道岔分段就位
2.5.1道岔区道床板底层钢筋安装
钢筋混凝土基础层成型后,在基础层表面测放线路中线,用墨线标出道岔对位线。
起复基础层预埋门形钢筋,安放塑料保护层垫块,布放道床板底层纵横向钢筋,同预埋门形钢筋绑扎固定。对纵横向钢筋搭接点应按设计安装绝缘套管,钢筋采用绝缘绑扎带绑扎。
2.5.2道岔轨排纵移小车安装固定
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安装道岔轨排纵移小车。安装过程中,轨排纵移小车的走行轨道应铺设顺直,轨道中心线与道岔线路中心线偏距根据不同分段道岔轨排的中心位置预先计算确定,现场弹墨线放样控制。
两侧走行轨道之间应用拉杆连接,提高稳定性。每根轨道安装限位固定装置。
轨排纵移小车的抬轨梁安装时,应注意控制间距,以符合岔枕间距位置。
2.5.3在小车上道岔轨排分段定位
以道岔铺设分段图为准,采用汽车吊或轮胎式龙门吊将道岔轨排对应吊装至各段轨排纵移小车上(见图13、图14)。
轨排吊装和推送时,按照转辙器→导曲线→可动心轨辙叉依次完成。
2.5.4道岔轨排纵移就位
道岔轨排沿走行轨道从岔尾向岔头人工推动小车纵向移动,将组装完毕的道岔轨排调整到设计位置。推送时,先推送转辙器部分,以岔头控制桩拉线控制道岔纵向定位;之后依次推送各段道岔轨排到设计位置。相邻道岔轨排接近时,应指挥人员在走行轮下放入制动木楔,控制轨排定位(见图15)。
2.5.5道岔轨排初步定位、联接
各段道岔轨排纵向定位后,用高精度水准仪测量控制,利用竖向调整螺杆逐段起平道岔。
由中线基标拉钢弦线控制道岔方向,旋转侧向支撑螺栓调整轨排初步对中。
道岔轨排标高、方向调整初步定位后,进行钢轨联接。先以方尺方正左右股钢轨,再按照铺设图加装轨缝片,控制道岔全长符合设计图要求,再采用接头夹板或断轨急救器连接。
2.5.6纵移小车拆除
轨排纵移小车应在道岔初步定位,侧向/竖向支撑调整体系安装固定后拆除。
拆除轨排纵移小车的抬轨梁、走行轮对及走向轨道。拆除按照从上向下的顺序进行,依次拆除抬轨梁、走行轮及走行轨道。拆除的小车部件不得随意弃置,应在道岔施工区域外按指定位置堆码。
2.6道岔侧向/竖向支撑调整系统
无碴轨道道岔区的精调和固定采用道岔侧向/竖向支撑调整系统实现,该系统包括侧向支撑调整装置、岔枕端部竖向支撑调整装置和长岔枕区域竖向辅助支撑调整装置,以上装置同道岔区专用测量系统配合使用,完成无碴轨道道岔的精调和固定。
2.6.1道岔侧向支撑调整装置安装固定
侧向支撑调整装置由固定三角架、侧向支撑调整丝杆和钢轨卡铁组成。安装时先按照设计间距安装固定三角架,三角架底部与基础层牢固连接;在钢轨底部的对应位置安装卡铁,再用侧向支撑调整丝杆将卡铁与固定三角架连接(见图16)。
侧向支撑安装按照预先标记位置定位,注意连接牢固。调整前,应将侧向支撑丝杆套管居中,丝杆涂油。
2.6.2岔枕端部竖向支撑调整装置安装固定
岔枕端部竖向支撑调整装置由竖向支撑调整螺杆、支撑垫板及岔枕预留孔组成。
道岔轨排初步定位连接完成后,将支撑螺杆旋入岔枕端部的预留孔内,使螺杆端头与支撑垫板顶紧、承力。支撑螺杆旋入前应涂油,埋入道床板部分涂隔离剂,便于施工后拆卸。支撑螺杆端头与基础层间应安装支撑垫板,以使支撑螺杆受力均匀。
2.6.3长岔枕区域竖向辅助支撑调整装置安装固定
无碴轨道道岔可动心轨辙叉部分采用长岔枕,由于可动心轨辙叉重量较大,易使长岔枕产生较大挠曲变形,为满足道岔水平的要求,在长岔枕区域安装竖向辅助支撑调整装置。该装置可利用双块式无碴轨道双向调整轴架达到支撑调整目的(见图17)。
道岔侧向/竖向支撑调整系统 安装固定完毕,轨排纵移小车拆除后,即进入道岔第一次精调施工。
2.7.1道岔第一次精调测量
道岔第一次精调测量工作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完成。根据无碴轨道道岔区测量基标网进行测量控制。测量基标网使用前,应进行控制桩复测。
2.7.2道岔水平调整
高精度水准仪对道岔轨面逐点测量,确定道岔标高调整数值。调整支撑螺杆丝杆高度、精调起平道岔。轨面标高精确调整后,道岔高低、水平不超过设计限值。滑床台板坐实坐平,垫板与台板的间隙不超标。
2.7.3道岔方向调整
先从线路中线控制桩引出,全站仪测量控制,调整侧向支撑丝杆使道岔横移对中并固定,再从道岔两侧加密测量基标拉钢弦线复核轨道中线。
2.7.4道岔支距、间隔调整
轨距及支距调整。调整时应以直基本轨一侧为基准,按照先调支距再调轨距的步骤进行,使尖轨跟端起始固定位置支距、尖轨跟端支距和导曲线支距(包括尖轨密贴段以后、跟端以前范围)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密贴调整。调整尖轨、心轨密贴和顶铁间隙应同调整轨距、支距相结合。确保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可动心轨在轨头切削范围内应分别与两翼轨密贴、开通侧股时,叉跟尖轨尖端与短心轨密贴。尖轨或可动心轨轨底应与台板接触。顶铁与尖轨或可动心轨轨腰间隙和限位器两侧的间隙值不超限。轨撑的顶面应与翼轨轨头下颚密贴。
轨向调整。直线尖轨工作边的直线度,密贴段每米不大于0.3mm,全长不大于2.0mm。曲线尖轨圆顺平滑无硬弯。
可动心轨辙叉,直股工作边直线度为0.3mm/1m,全长(可动心轨尖端前500mm至弹性可弯中心后500mm)直线度为2.0mm,心轨尖端前后各1m范围内不允许抗线。可动心轨辙叉,曲股工作边曲线段应圆顺,不允许出现硬弯。
间隔调整。可动心轨辙叉咽喉宽度、趾跟端开口、护轨轮缘槽宽度、查照间隔、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间距等须调整到位,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偏差值。
道岔精细调整到位后,线路几何形位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无碴轨道平顺度铺设精度标准(静态)
道岔采用铝热焊焊接。道岔焊接及锁定前,将道岔区划分为若干单元,分别进行应力放散→焊接→锁定作业循环,最后完成岔头、岔尾与无缝线路的焊联。
2.8.1道岔铝热焊接工前准备
道岔焊接及锁定前,应对道岔及线路进行检查。保证道岔几何形位符合设计要求;道岔直、曲尖轨方正,可动心轨位置、尖轨尖端与限位器位置正确;道岔方向正确,渡线上的反向曲线或岔后附带曲线圆顺,正矢符合规定。
道岔焊接前,整备钢轨液压拉伸器、铝热焊机具,并测量钢轨温度。根据计算的放散量,并考虑铝热焊的预留焊缝值,在钢轨接头标定。
2.8.2道岔焊前精细调整
道岔焊接前,检测道岔几何形位,并进行精细调整。
2.8.3道岔铝热焊接防护
铝热焊接时,须对焊接影响范围内除钢轨接头以外的道岔零部件及道床板钢筋等材料加装防护,防止焊剂烧蚀。
2.8.4道岔铝热焊接
道岔焊接开始,首先拆开接头处钢轨扣件及用于临时联接的断轨急救器。安装钢轨液压拉伸器,张拉钢轨,当断口宽度与预留焊缝宽度相等时,保持钢轨液压拉伸器压力,实施铝热焊接,直至焊接完成。
道岔焊接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在岔尾和岔头分别测量轨温,以两处测得轨温的平均值计算作业轨温。
2.8.5道岔焊接打磨
焊接接头的技术指标应满足TB/T1632.1和TB/T1632.3(或TB/T1632.4)的技术要求及有关焊接工艺要求。
焊接接头应打磨平顺,不得有低接头,用一米平尺测量应满足下述要求:(1)轨顶面直线度为0.3mm/1m,且不允许出现低接头。(2)轨头内侧工作面0.3mm/1m。(3)其余棱角部位打磨圆顺
2.8.6道岔焊接清理
焊接施工结束,拆除砂型、坩埚及支架后,应清理作业产生的杂物、残渣。
2.8.7道岔焊接后复位、复测
焊接施工结束,再次检测道岔几何形位,复测线路标高、方向,对因钢轨拉伸产生的偏移及时调整复位,再进行道岔精细调整。
2.9道床板钢筋安装及绝缘测试
2.9.1上下层钢筋安装、定位
道床板上层纵向钢筋和架立钢筋安装在道岔第一次精调结束后进行。先按照设计间距、数量从岔枕桁架钢筋内穿入上层纵向钢筋,控制纵向钢筋高度符合设计。再依次摆放横向钢筋和架立钢筋。最后安装防止钢筋网架“上浮”的固定销钉。
2.9.2道床板钢筋绝缘处理
道床板纵横向钢筋搭接范围安装绝缘套管,交叉点用专用绝缘绑扎带绑扎钢筋。
2.9.3道床板钢筋绝缘性能检测及记录
道床板钢筋网架设完毕,应进行绝缘性能测试,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绝缘性能测试数据应详细记录。
2.10道岔电务转换设备检测、调试、拆除
2.10.1道岔转辙机检测
道岔转辙机上道前,应对电气、机械性能进行测试,满足设备设计性能指标后,方可安装。
2.10.2道岔电务转换设备检测、调试
按照设计图,安装道岔电务转换设备。以垂直于道岔直股基本轨定位,在各牵引点分别安装转换装置和锁闭装置。以各牵引点动程控制,调整连接杆件定位。各部螺栓应紧固,开口销应齐全。各部绝缘安装正确,不遗漏,不破损。
电动转辙机通电后,检测各牵引点动程和牵引力,检查转换机构工作状态,检查锁闭装置锁闭到位和表示状态,分别调试到位。
2.10.3道岔工电联调及定位
配合电务转换设备调试,进行道岔调整。局部细调轨距、支距及轨向调整,重点对尖轨和可动心轨密贴段检查调整,使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密贴调整与电务转换设备调整同步进行,确保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可动心轨在轨头切削范围内应分别与两翼轨密贴、开通侧股时,叉跟尖轨尖端与短心轨密贴。
经过道岔工电联调后,电务转换设备应保证可动机构在转动过程中动作平稳、灵活,无卡阻现象。锁闭装置正确锁闭、表示正确。道岔轨距、方向、密贴和间隔等检测项点达到设计要求。
2.10.4道岔系统工电联调检测、标记、记录
道岔系统工电联调检测过程中,应对转换装置、锁闭装置工作性能检测值和道岔轨距、方向、密贴和间隔等几何尺寸检测值进行详细记录。调整到位后,作定位标记。
2.10.5道岔电务转换设备拆除
在转辙机基坑砼浇筑时,为消除施工干扰,防止电务转换设备受损,须在道岔系统工电联调结束,作好定位标记后,拆除道岔电务转换设备。拆除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防止设备损坏。
2.10.6道岔系统复测、调整
拆除道岔电务转换设备后,再次检测道岔几何形位,复测线路标高、方向,对因拆除作业产生的偏移及时调整复位,再进行道岔精细调整。
2.11道床板砼模板安装
2.11.1道床板砼边模板安装、固定
道床板砼边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纵向螺栓连接、横向安装内杆拉加固,相邻模板加工为企口拼缝,保证密贴。模板配套专用固定斜撑装置,同基础层预埋件牢固联接。
模板安装前,应清理道床板钢筋网片内移留的杂物;洒水湿润混凝土基础层及岔枕,以利于界面结合。
混凝土浇筑前和浇注过程中,须进行模板加固状态检查,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利进行。
2.11.2道岔转辙机基坑模板安装、固定
根据设计道岔转辙机基坑结构形式,采用钢模板在两侧端头封闭、固定,转辙机基坑两侧岔枕之间加设临时支撑,固定岔枕间距。
钢模板固定后,应拉弦线检查转辙机基坑长度、宽度和深度,符合设计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12道岔第二次精调
道床板砼浇筑施工前,须对道岔系统进行第二次精调。
2.12.1道岔区轨检小车检测
道岔第二次精调,采用轨检小车检测道岔方向、高低、水平、轨距等几何形位指标,根据轨检小车检测数据确定精调数值(见图18)。
2.12.2道岔水平、方向微调
随轨检小车移动,根据检测反馈数值逐点对道岔水平、方向进行微调定位。
调整支撑螺杆丝杆高度、精调起平道岔。调整侧向支撑丝杆,对道岔方向超限点作局部精调。
2.12.3道岔部件防护措施
道岔第二次精调结束,对道岔钢轨部件、垫板、滑床垫板、扣件等应加装临时防护膜,防止混凝土浇筑时的污染。
2.13道床板砼浇筑施工
2.13.1道床板砼品质要求
轨枕埋入式无碴轨道的混凝土结构使用年限应不小于60年,混凝土的各项耐久性指标应满足以上使用年限要求。
施工之前,须提前2个月进行混凝土原材料和配比设计,通过混凝土工作性、强度、绝热或半绝热温升、自由收缩值等和耐久性指标、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确定原材料和配比,合格后方可施工。
2.13.2道床板砼拌制、运输及灌注设备
道床板混凝土由统一的拌合站集中供应,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泵送入模,机械振捣。每车混凝土均做坍落度检查,坍落度应满足要求。
2.13.3道床板砼灌注、振捣、表面处理
混凝土灌注按照道床板的划分段间隔进行。
混凝土入模后,立即插入振动棒振捣。对岔枕底部位置混凝土要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转辙机坑位置应加强捣固。
道床板混凝土表面用平板式振动器振平并以人工抹平,确保道床板的顶面高程、平整度和排水坡度符合设计标准。
2.13.4道床板砼质量检测
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班次应制作5组试件,并做同条件养护。按照规定进行混凝土质量检测。
2.13.5道床板砼灌注过程线路状态监测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保证振捣密实的同时,应有专人随时检查道岔轨排的固定装置、防止移位;捣固时防止振动棒触碰支撑螺杆和侧向支撑装置。
2.13.6道床板砼初凝松扣件、拆除支撑体系
道床板混凝土浇筑达到初凝状态后,松开道岔扣件弹条螺栓,拆除竖向支撑螺杆,遗留孔洞以同级砂浆填充密实。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12小时以内,按设计采用锯缝机在基础层表面锯切伸缩缝,伸缩缝间距、深度及宽度符合设计,填充材料质量、密实度符合要求。
2.13.7道床板砼养护和防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及时覆盖保湿棉垫,覆盖养生,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且不受阳光直射和风吹。
在道床板混凝土养生期间,施工区严格封闭,严禁行人车辆在道岔上通过。
道床板混凝土养生结束后,进行后续清理工作。拆除道岔钢轨部件、垫板、滑床垫板、扣件上的临时防护膜,清洗遗留水泥砂浆。
2.14道岔工电第二次联调
2.14.1道岔电务转换设备第二次安装及调整
按照设计图,重新安装道岔电务转换设备。以垂直于道岔直股基本轨定位,在各牵引点分别安装转辙装置和锁闭装置。以各牵引点动程控制,调整连接杆件定位。各部螺栓应紧固,开口销应齐全。各部绝缘安装正确,不遗漏,不破损。
电动转辙机通电后,检测各牵引点动程和牵引力,检查转换机构工作状态,调试到位。
2.14.2道岔工电第二次联调
配合电务转换设备调试,进行道岔调整。局部细调轨距、支距及轨向调整,重点对尖轨和可动心轨密贴段检查调整,使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密贴调整与电务转换设备调整同步进行,确保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可动心轨在轨头切削范围内应分别与两翼轨密贴、开通侧股时,叉跟尖轨尖端与短心轨密贴。
经过道岔工电第二次联调后,电务转换设备应保证可动机构在转动过程中动作平稳、灵活,无卡阻现象。锁闭装置正确锁闭、表示正确。
道岔轨距、方向、密贴和间隔等检测项点达到设计要求。
2.14.3道岔系统工电第二次联调检测、标记、记录
道岔系统工电第二次联调检测过程中,应对转换装置、锁闭装置工作性能检测值和道岔轨距、方向、密贴和间隔等几何尺寸检测值进行详细记录。调整到位后,作定位标记。
第3章施工现场原位铺设施工方案
3.1施工现场原位铺设工艺流程图
见下页《道岔区无碴轨道施工工艺流程图(原位铺设法)》
3.2道岔区钢筋砼基础施工
基础层钢筋应按设计和规范安装,预埋钢筋及部件位置正确、牢固定位。根据道岔区线路控制基标测放钢筋混凝土基础层施工边桩,检查无误后方可安装模板。钢筋混凝土基础层的混凝土由统一的拌合站集中供应,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泵送入模,机械振捣。混凝土浇筑完毕及时覆盖保湿棉垫,覆盖养生,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且不受阳光直射和风吹。
3.3施工现场原位组装平台安装
3.3.1道岔区基标测量
无碴轨道道岔区测量,应以站场测量控制网为基准,根据站场设计图进行中线和高程控制测量,确认无误后进行道岔桩位放样,形成无碴轨道道岔区测量基标网。
道岔桩位放样除测设道岔岔心、岔头、岔尾中心桩位外,还应在道岔前后50~100M范围测放线路中线桩,以便控制线路同道岔平顺连接。
为满足道岔区无碴轨道线路精确调整的要求,道岔两侧需测放加密测量基标。基标应按照规定在埋置永久性桩位。
3.3.2道岔区道床板底层钢筋安装
钢筋混凝土基础层成型后,在基础层表面测放线路中线,用墨线标出道岔对位线。
起复基础层预埋门形钢筋,安放塑料保护层垫块,布放道床板底层纵横向钢筋,同预埋门形钢筋绑扎固定。对纵横向钢筋搭接点应按设计安装绝缘套管,钢筋采用绝缘绑扎带绑扎。
道岔区无碴轨道施工工艺流程图(原位铺设法)
3.3.3道岔原位组装平台安装及固定
道岔原位组装平台安装前,先根据道岔线路中心线控制,在基础层砼表面弹墨线,放样定出组装平台纵梁位置,然后安装纵梁。
3.4无碴轨道道岔原位组装
3.4.1岔枕安装与初调
在道岔原位组装平台上安装混凝土岔枕。岔枕应从前至后对号摆放。用岔枕专用检具检测岔枕外形几何尺寸和预留孔位置。
以水准仪测量控制,旋转竖向调整螺栓,初调岔枕高低,对高低差明显的岔枕进行初调。
以直股外侧第一个岔枕螺栓孔为基准线定位,用扳手旋转岔枕端部横向调整螺栓,调整对齐岔枕端头。
旋转每根岔枕两侧纵向调整,按设计调整岔枕间隔。严禁用撬棍插入岔枕套管内撬拨岔枕。
3.4.2道岔扣件垫板安装与定位
安装道岔扣件垫板时,先按照装配号码配齐零部件,再按垫板分层顺序由下至上依次组装,整体安装到岔枕设计位置。
道岔扣件垫板因使用部位不同设置了不同的静刚度,组装时须严格区分。当站场布置有特殊要求时,按相应规定办理。
辙叉垫板组装时注意垫板型号、左右开向、及安装方向。
当确认钉孔对中,并按标记位置确定内外股摆放方向正确后,才可用螺栓连接垫板和岔枕。
由于滑床垫板压嘴较长,待基本轨摆放后,采用挂板方式将其与基本轨组装。
垫板组装时,应保持岔枕位置及方向不变。
3.4.3道岔基本轨和尖轨安装与初调定位
龙门吊配合专用吊具吊装道岔基本轨和尖轨组装件。吊装从前至后依次完成,每段吊装顺序按照先直向后侧向,先外股后里股进行。
组装前须对钢轨质量进行检查,严格控制钢轨弯曲(包括高低和水平),若有较大质量差异应用顶调设备预先进行调整。
3.4.4道岔可动心轨辙叉安装与初调定位
龙门吊配合专用吊具吊装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以直股钢轨端头为基准,方正辙叉跟端尺寸及方向。测量长心轨股道的道岔全长,确定可动心轨辙叉纵向位置。调整并确认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位置。
再以辙叉组装件垫板确定岔枕位置及间隔,对岔枕进行微调。纵向对位后,拆除临时固定螺栓副和短木枕。
确定直线尖轨固定端及跟端轨距,调整好转辙器方向;依次调整直线尖轨直线度、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密贴段至尖轨跟端支距、轨距。
3.4.5道岔钢轨件与岔枕联调
钢轨件吊装就位后,逐段拨正钢轨,调整垫板位置,使钢轨落槽,然后进行方向、轨矩、密贴调整。
紧固扣件时,扣件螺栓采用测力扳手终拧,扭力距符合设计规定。轨距块应按设计安装号数安装,以自由密贴为基准,严禁大力砸入。
安装道岔尖轨和可动心轨的辊轮系统和防跳限位装置,调整到位。辊轮的调试应在尖轨密贴状态进行,要求尖轨和可动心轨轨底与滑床台面接触。
3.4.6道岔电务转换设备安装与初调
整组道岔组装、调整完毕,安装尖轨和可动心轨电务转辙机构,进行各项密贴和行程指标检查、调试。
3.4.7道岔系统工电联调、第一次精调及定位
与道岔转辙机及相关设备安装与初调同步,进行整组道岔尖轨、可动心轨部位的轨距、密贴、间隔调整。
经过道岔工电联调后白云新机场1、3号灯光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电务转换设备应保证可动机构在转动过程中动作平稳、灵活,无卡阻现象。锁闭装置正确锁闭、表示正确。道岔轨距、方向、密贴和间隔等检测项点达到设计要求。
3.4.8道岔系统工电联调检测、标记、记录
道岔系统工电第一次联调检测过程中,应对转换装置、锁闭装置工作性能检测值和道岔轨距、方向、密贴和间隔等几何尺寸检测值进行详细记录。调整到位后,作定位标记。
3.4.9原位组装平台拆除
道岔系统工电第一次联调检测合格后,拆除按照从上向下的顺序进行,依次拆除原位组装平台岔枕限位调整装置、纵梁等。拆除的部件不得随意弃置,应在道岔施工区域外按指定位置堆码。
GB 51370-2019标准下载3.4.10道岔侧向支撑调整装置安装固定
原位组装平台拆除后,安装道岔侧向支撑调整装置。
后续施工工序同于组装铺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