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京沪高铁某段轨道工程站线铺轨施工方案将所需拼装道岔类型、叉心辙叉角号数、直股钢轨、曲股钢轨、尖轨、翼轨及按道岔标准图排列的各种垫板及岔枕用人工配合吊车转移到铺岔位置。
岔枕按标准图检尺,并将长度写在岔枕端头,然后在台位上划出岔枕长度分界点及岔枕取齐线,按点线散布岔枕。散布好的岔枕位置与线路中桩保持一致。
6)散布钢轨、散布配件
按标准图分布将所需钢轨散布建设三路基坑开挖与支撑施工方案,按轨腰上的岔枕间距线方枕。按部件散布螺栓、垫圈、道钉、垫板、轨撑、连杆等。
按测设好的道岔桩位,拨移道岔到精确位置。
检查各部位的材料数量、轨距、导曲线支距、轮缘槽宽度、尖轨密贴程度、护背距离等项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道碴使用汽车运卸,采用液压捣固机配合人工进行整道。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有关规定进行作业。道岔铺设后,按标准完成岔区的上碴整道工作。
10)有碴道岔铺设工艺流程
4.3.8工地铝热焊施工工艺
检查施工现场,保证铝热焊区干燥;按照焊接需要拆除道岔钢轨接头部分扣件;测量轨温。
采用打磨设备将轨端200mm范围内的钢轨全断面进行除锈;预热坩埚。
采用起道器和专用设备调整间隙;尖点对正;水平对直;调整轨端的不等倾斜。
使用前仔细检查砂型;将砂型在钢轨上试合后装卡砂型;用封箱泥填封封箱沟槽;安放接渣斗。
4)坩埚装料及安放坩埚支架
先将自熔塞轻轻放入清除好的坩埚内,深度合适;将焊剂倒入坩埚内,插入高温火柴,盖上坩埚帽。
将坩埚支架安好,把坩埚放在支架上并转到砂型上方,调整坩埚位置,使浇注口正对砂型腔。
点燃预热器并调节火焰,将其放在砂型上,设专人监视压力表和流量
计,在火焰调节好后计时。
预热进行至最后10秒时开始倒计时,当数至3时点火,反应开始后,钢水自动浇注。
砂型在规定时间到后拆除;拆除砂型后,将液压推瘤机安放到位,等时间到后开始推瘤。
用仿形磨打磨焊头,使其轮廓与两侧钢轨相同。
浇注结束1小时后进行冷打磨,使其平直度达到要求。
对打磨后的焊头采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探伤,不合格的锯掉重焊,保证焊头合格率100%。
用1m直靠尺和塞尺对经探伤合格的焊头踏面、工作边及轨底进行检查,平直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再进行修磨或锯掉重焊。
12)工地铝热焊施工工艺流程
5.1道岔终调及验交前的整理
经自检、电务互检合格后,电务及时安装转辙及锁闭装置。安装转辙机时,工务、电务部门配合施工,并调试到最佳工作状态。道岔焊接时,避免影响转辙机拉杆与道岔钢轨的联结。
道岔焊接锁定后,对整组道岔包括道岔前后过渡段进行最终的精细调整。调整后的道岔几何参数满足设计和列车高速运营要求,同时完全满足道岔铺设验收基本项点的各项要求。
道岔施工完成后,采用钩锁器固定尖轨,直向限速通过,侧向使用道岔前,按相关程序协商,征得有关单位同意,并做好相关限速标志和防护工作。禁止工程列车在岔区起停。
设置专人看护,防止道岔部件、扣件、电务设备等丢失和破坏,按有关要求进行涂油和扣件复拧等工作。
5.2有碴道床轨道上碴整道
铺轨过后利用已铺轨道,采用运碴平板列车及小型机械化养路机组进行第一次上碴整道,并采用液压捣固机进行双捣作业,以减少初次整道后的下沉量,提高养路质量和作业效率。
为了保证轨道铺设精度及道床的稳定状态达到设计标准,采取放散锁定前,完成2次补碴、3次捣固、3次稳定的上碴整道作业,使轨顶距设计标高20mm以内。
放散锁定后进行2遍精细整道,使线路达到设计稳定状态及要求的开通时速标准。
第一遍精细整道作业,针对形成无缝线路后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仔细调整,并对线路中心线和曲线正矢作精确定位。由于还有一定的起道量,所以稳定车作业仍然紧随其后。
第二遍精细整道作业,主要针对线路局部不达标之处和第一遍精细整道稳定车作业后所出现的变化进行最终的精细调整,没有起道量,稳定车可以不作业。
5.3.1道岔部件吊装及存放
道岔的吊装采用适宜的专用机具设备,避免人工操作,确保道岔部件不变形、不受损。道岔装卸时,轻起慢放,减小起落冲击,防止道岔产生损伤变形。
道岔尖轨与基本轨组装件、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长度大于15m的配轨及箱装零件,采用大型起重机械及吊装扁担梁和柔性吊带装卸,起吊时应缓缓起落,防止工件碰摔。
混凝土岔枕装卸时,使用起重机械,避免互相碰撞,发生磕角、掉块、碰伤或折断。为了有利于岔枕不受伤损,并方便吊装运输,采用长短枕分类装运。
道岔钢轨件严格按规定分类存放,以免产生变形。出厂时临时固定零件不随意拆除。如需堆码,堆码层数不得超过厂家规定,每层构件间设垫木,支点位置正确。尖轨与基本轨组装件、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不得堆码存放。
混凝土岔枕按长短顺序码垛,长枕在下、短枕在上,每层岔枕间设两块垫木,上下层的垫木竖直对齐,码垛层数不宜超过4层。
5.3.2道岔部件进场复检
基本轨、配轨采用中国标准60kg/m钢轨,并满足《3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2004]120号)、《2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5]298号)的要求。
尖轨和可动心轨跟端锻压成中国标准60kg/m钢轨断面,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50mm、中国标准60kg/m钢轨成型段长度不小于450mm;跟端钢轨无扭曲或硬弯。
尖轨的断面形状、尺寸偏差、平直度和扭曲应符合《客运专线60AT钢轨暂行技术条件》(铁道部科技基[2005]101号)的规定。
联结零部件中的紧固件、扣压件等进行防腐处理。岔枕混凝土表面无掉块、桁架钢筋无脱焊、变形、锈蚀。扣件螺栓套管及钉孔尺寸须按岔枕出厂检验要求进行抽检。
5.3.3道岔控制基桩测量
道岔位置测量,以无碴轨道控制网(CPⅢ控制点)为基准,根据站场设计图进行道岔区控制基桩测量,确认无误后进行道岔桩位放样。
道岔区在道岔始端、道岔中心、道岔终端直股和侧股的两侧位置及道岔直股前后100~200m范围内设置控制基桩,距线路中线的距离为3~4m,按坐标直接测设。
道岔施工前增设加密基桩。依据道岔控制基桩在道岔混凝土底座上测设加密基桩,采用光学准直法和精密水准测量方法,逐一测定加密基桩的位置和高程,并标定点位。加密基桩一般5~10m设置一个,直股应布置不少于5个,侧股不少于2个。加密基桩宜设置在线路中线的两侧。
道岔滑床板不都在一个平面上、尖轨与滑床板之间有间隙,出现拱腰、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容易损伤等缺陷;铺轨期间撬损或挤坏道岔尖轨。为此采取以下预防及控制措施:
道岔按设计位置采用现行道岔标准图认真铺设,岔枕间距与标准图吻合,单开道岔岔枕直股外侧取齐,转辙器扳动灵活;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开口动程符合设计和标准图要求;导曲线圆顺,轨距、支距正确,辙岔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符合要求。
整道时先串碴找平,采用液压捣固机械设备,逐步起道捣固至设计高程。
新铺道岔临时使用时,使用弹簧扳道器或塔式扳道器等转撤设备,设有道岔表示器,并上锁,确保尖轨位置锁定。不得使用撬棍扳道或鱼尾板、石块支块支顶尖轨,造成尖轨移动,与基本轨不密贴,行车时挤伤或损坏尖轨。
道岔铺设后进行精调,保证道岔静态平顺度铺设精度满足客运专线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轨距偏差不超过±1mm,高低不超过2mm,轨向不超过2mm,扭曲(6.25m)不超过2mm,水平不超过2mm。道岔直股方向与其联接的线路一致,远视平顺;侧股方向与其联接曲线联接园顺。
5.4站线人工散铺施工
现场人工散铺施工,工程材料通过汽车运或者火车运输到施工现场,利用专门的吊具进行卸料,确保轨枕不损伤,钢轨不变形,施工时,严格按照技术交底有关要求进行铺设。
加强螺旋道钉锚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硫磺采用工业用硫磺,纯度不小于95%,砂子粒径不大于2mm,泥污含量不大于5%,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锚固料配合比选定通过试验室和现场试验确定,溶制前,严格按选定的配合比进行现场计量。
加强工序质量控制,锚固前清除轨枕预留孔内杂物和螺旋道钉上粘附物,控制螺旋道钉的锚固质量达到《规范》要求。
采用螺旋道钉抗拔力检测仪,按TB10413-2003《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求,每1km做1组抗拔力检测试验,保证抗拔力不小于60kN。
线路复测合格,外移桩测设完好,路基上卸碴均匀,铺设厚度及宽度控制标杆设置完好并通过复核,推土机平碴虚实均匀,平地机刮平控制良好。
压路机压实时由外侧向内侧纵向作业,重叠压实不小于50cm,达到平整无明显痕迹,并及时进行厚度、平整度、密度检测。
采用大型机械化养路机组进行养路达标,在放散锁定前采取3~5遍整道,以保证捣固质量。
加强大养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大养机械的正常运转和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保证养路施工质量。加强大机养护的施工测量工作,确保施工数据准确、完整、有效;强化大机养护的计量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计量器具的使用控制,确保大机养护施工质量。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设精测组及时、认真做好轨道测量及道床状态的检测,指导大机调整养路作业参数,确保轨道上碴整道质量。
5.6.2站线有碴道床上碴整道
由于铺轨后线路养护质量问题,经常引起车辆脱轨,造成对轨枕、钢轨及配件的大量损坏,为此采取以下预防及控制措施:
铺轨后及时上碴整道,以保障铺轨列车能按30km/h的速度安全运行,作业重点为先补充枕盒内部分道碴,起道、方枕、串碴、捣固道床、拨正轨道方向、消灭三角坑和反超高,回填道碴,稳定轨道,上碴厚度≯10cm,第一次上碴整道与铺轨间隔不大于两个区间,并尽量缩小距离,经第一次整道后列车能按45km/h速度安全运行。
第二次上碴整道在第一次整道的基础上进行,经列车运行后轨道趋于稳定,整道应以再次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为目标,以水平桩为准,轨道略高于设计高程,轨道方向、轨距、水平、高低、超高等主要尺寸逐步调整达到《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5.6.3小型械化养路
小型机械化养路质量通病,整道后线路状态不能保持。为此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
组织精测队复测线路,根据控制基桩测设外移桩作为线路起、拨道基桩,同时作为轨道高程及轨向检测的依据。
小型机械化养路设备进行整道时,捣固机作业一遍,稳定车跟着作业一遍,只有最后一遍捣固(精细整道)可不进行动力稳定,且为保证每次起拨道后的道床密实度均匀。
在第一次捣固作业前先进行一次动力稳定,以暴露机养前的轨道及道床实际状态,便于统一养护。放散锁定前至少有两遍作业,采用捣固机进行双捣(每个部位连续捣固两次)。最终使线路达到业主要求的开通速度标准。
5.7站线轨枕螺旋道钉锚固
常见的螺旋道钉锚固质量通病,为螺旋道钉的偏斜和高低超标,抗拔力达不到规定值。由于上述质量通病,造成扣件实际扣压力不足,影响轨道结构质量及行车运输安全,为此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螺旋道钉锚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硫磺采用工业用硫磺,纯度不小于95%,砂子粒径不大于2mm,泥污含量不大于5%,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锚固料配合比选定通过试验室和现场试验确定,熔制时,严格按选定的配合比,进行现场计量。
加强工序质量控制:锚固前,清除轨枕预留孔内杂物和螺旋道钉上粘附物,采用定位模具反锚,保证螺旋道钉垂直承轨槽面,歪斜不大于2°,左右偏差及高低误差不大于2mm。
螺旋道钉抗拔力的检测:采用螺旋道钉抗拔力检测仪,按TB10413-98《铁路轨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每1km做1组抗拔力检测,保证抗拔力不小于60kN。
钢轨接头焊接质量通病,主要是钢轨接头焊接后,经探伤检查不合格。产生原因主要为焊接参数不适宜,焊工操作技术不当,为此采取以下预防及控制措施:
对焊工进行技术业务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在施工期间不随意更换。
焊轨正式生产前,通过试验确定焊接参数,在转换新轨型时、进行焊接工艺参数调试时、或周期性检验的结果不合格时,进行型式检验,主要试验内容有:落锤、静弯、拉伸、疲劳、硬度、冲击韧性、延伸率、金相、探伤等试验项目,并由质量监督部门出具型式试验报告,合格后方可开始或继续焊接。
在正式的批量生产中,每焊接500个焊头进行随机抽检5个焊头;停焊15天以上;正火工艺参数调整后;进行周期性检验。
焊轨线配备专职质检员,进行外观检查,主要内容包括:钢轨纵向打磨平顺,不得有低接头;轨底上表面焊缝两侧各150mm范围内应打磨平整,焊缝两侧各100mm范围内不得有明显压痕、碰痕及划伤等缺陷,焊头两侧不得有电击伤。轨顶面的平直度0~+0.3。轨头内侧工作面的平直度接触焊0~+0.3,铝热焊0~±0.3。轨底面的平直度0~+0.5。
单元轨节放散锁定质量通病,表现在应力放散不均匀、锁定轨温不准确,无法指导日后的养护维修作业。为此采取以下预防及控制措施:
定期校检轨温计,保证使用期间的有效性,确保轨温量取的准确。并以始端、终端、中部测得的轨温平均值作为当时轨温。
应力放散时,保证滚筒转动灵活、间距均匀,采用撞轨器撞轨协助放散,当钢轨伸长出现反弹即判断达到零应力状态。每50m或100m设一临时位移观测标记,在低温拉伸时,各标记处的钢轨伸长值呈线性变化,即判定钢轨应力放散均匀。
在锁定时,人员分布均匀,各组步调一致、紧张有序,靠近钢轨拉伸器的一组逐个安装弹条;其它组先隔5根轨枕上一对扣件,然后分别按间隔2根轨枕、间隔1根轨枕补上扣件。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扣件安装,确保锁定轨温准确。
第六节站线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以确保行车运输安全为重点,杜绝安全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绝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
6.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作业人员安全保障措施及安全技术制度,配备相应的专职安检机构和人员。
实施以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落实各级责任制为核心,以强化管理机构和监察网络、强化宣传教育、强化现场过程控制、强化督促检查奖惩考核机制为主要手段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对施工生产实施全过程安全监控。突出安全管理重点,划分安全责任区,制定安全包保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承包合同,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同时建立与经济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事事相关、人人有责”,达到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范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安全活动,认真执行安全交底,不违章作业,服从安全人员的指导。
发扬团结友爱精神,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维护一切安全设施,做到正确使用,不准拆改。
对不安全作业积极提出意见,并有权拒绝违章指令。发生因工伤亡及未遂事故,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导。
6.2.2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确保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从而实现全面的系统控制。
6.2.3安全生产制度
贯彻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令、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的配合、指挥、协调作用。
严格执行“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在工程开工之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2.4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安全知识和有关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生产技术水平,强化安全行为。
职工上岗前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者,才能准许进入操作岗位。特殊工种(电气焊、起重司机、车辆驾驶、电工等)及行车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操作技术训练,经考试合格,颁发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持证上岗。
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调换工人工种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操作和新岗位的安全教育。
6.2.5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项目经理部每月对作业队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比。
作业队除参加项目经理部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外,每旬对安全生产检查一次,并将检查情况报项目经理部安全质量环保部。
6.2.6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发生轻伤事故,由作业队组织调查处理,并立即向经理部报告处理情况,二十四小时内将“伤亡登记表”报项目经理部安全环保部。
发生重伤事故,由作业队立即上报项目经理部,并由项目经理部报监理和甲方及上级管理部门,由项目经理部组织调查处理。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立即逐级上报上级及当地劳动部门,由上级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
交通事故按有关交通管理规定处理,在24小时内报经理部。
各类事故均由各级“事故处理委员会”进行组织调查、分析,本着“三不放过”原则处理。
6.2.7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根据安全目标和工程施工特点,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严格的归类划分,并制订相应经济处罚条款。
对完成项目部安全目标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造成安全生产或人身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条款予以经济处罚。安全生产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比,实行一票否决权。
6.2.8禁区防火制度
油库、硫磺库等危险品存放区域内禁止烟火,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禁带火种进入该区域。
因工作及维修需要动火时,提前二十四小时提出动火申请,经项目经理部安全质量环保部、公安人员联合检查,确认动火理由正当,消防措施得力,批准后动火。
施工完毕后,组织有关人员将火种扑灭,经检查确认无火种后,人员方可离开现场。并有专人巡查,防止死灰复燃。
6.2.9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购置各类防护用品,必须有厂家合格证。一律到区市级劳动防护用品商店购置、不购置无合格证产品或残次品。并对防护用品定期作性能破坏试验,失效或损坏用品一律不准穿戴上岗。
施工人员一律根据施工对象,穿戴安全防护用品,凡未穿戴所规定的防护用品的施工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6.2.10电器作业“一票四制”制度
电气作业贯彻“一票四制”制度,严格执行作业审批手续。工作票是准许在电气设备上作业的书面命令,是明确安全职责向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履行工作许可证手续的书面依据。
工作票签发人要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和电气设备情况的人员。工作票签发人不担任作业负责人。工作场所设有作业负责人和安全监护人。严格按照工作票的作业范围施工,在没有审批手续的情况下,不准超越施工范围。
6.2.11起重机械使用管理制度
起重设备在使用时,设专人指挥,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密切配合,在得到指挥人员的指挥信号后,开始操作,操作前鸣笛示意。
发现指挥信号不准或错误时,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操作,对其他人员发出的危险信号也要注意和听从。
施工中,如遇大雨、大雾和六级以上的大风影响施工安全时,停止起重作业,并将臂杆降低到安全位置。
各种起重机械作业时,严格执行“十不吊”、“七禁止”的制度。起重设备按有关规定装有上升限位器和变幅指示器。
在使用过程中保持上升限位器灵敏可靠,失效的装置立即更换或维修,达到安全可靠。
6.2.12其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设计制度;安全操作挂牌制度;班前安全讲话制度;临时设施验收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活动日制度。
6.3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6.3.1组织管理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以严治本,基础取胜”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国家及相关行业颁布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组织施工。
做到思想重视到位,精力投入到位,狠抓落实到位。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高预测预防能力,消除事故隐患,使安全生产始终在受控状态之中。
6.3.1.1安全工作计划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管理目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将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在技术交底书下达的同时,下达专项安全作业指导书。
坚持做到“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评比、总结安全工作。把好安全生产“六关”,即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检查关、防护关、改进关。
6.3.1.2安全教育培训
坚持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即进工程项目、进作业队和进班组的安全教育。
坚持班前安全教育制度。开工前,工班长针对当班的任务、条件、经验教训、思想状况、天气和环境因素等情况,讲清安全操作要领、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安全预防。
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比安全的“三工制”活动,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经理部每月定期发行安全生产简报;施工队每月定期出安全生产板报,同时针对安全生产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教育工作。
施工人员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特殊工种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工班每日由班长或安全员进行班前安全讲话,提出当天的安全生产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6.3.1.3安全生产检查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前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检查,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随同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机械设备的安全状况检查,保证机械设备不带病作业。
安全生产检查频率和主要内容如下:
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
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
安检工程师、安全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检查重点:起重施工、易燃、危爆物品的存储和管理、施工用电、机械设备、模板工程、高处作业、龙门架等。
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对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安全、现场的施工技术安全、现场大中型设备的使用、运转、维修进行检查。
5)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针对雨季、汛期、暑期、台风等特殊季节和节假日加班的工作项目,进行重点检查。
6.3.1.4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实行各项施工安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竖到底,横到边,层层把关,人人有责。
施工班组与作业队签订安全责任状;作业队与经理部签订安全责任状。实施安全生产红、黄牌警示制度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针对本标段工程特点,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以提高预测预防能力,消除事故隐患,使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6.3.2.2施工机械
实施机械安全管理及安装验收制度。施工机械、机具和电气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按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验收,确认机械状况良好,安全可靠后,投入使用。
施工机械设备在使用期间,指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所有机械操作人员均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所有机械均分别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挂牌明示。
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6.3.2.3施工用电
电气操作人员取得“电工作业操作证”后,持证上岗作业。作业时严格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的规程、条例。
各单位对管段内的施工用电和各种电气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进行施工用电设计,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方式。
现场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现场作业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供电线路始段、末端作重复接地。自备发电机组采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发电机组与外电线路电源联锁,严禁并列运行。
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保证漏电保护器与设备相匹配。在金属容器内作业或特别潮湿的环境中使用12V安全电压。
架空线采用绝缘导线,并架设在专用电杆上。架空线路之间及与各种设施之间最小安全距离满足规定要求。横跨通道地段,其架设高度保证满足安全和限高要求。电气设备按规定设置醒目的、与之相关的标示牌、警示牌、安全操作规程。
在全部停电和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先完成停电、验电放电等安全措施。检修、搬迁带电电气设备时切断电源,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并设专人看管。
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站在绝缘板上。手持电气操作设备的操作柄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设置良好的绝缘,并在使用前严格检查。
各单位的安全用电,结合每月施工安全大检查同步进行。发现安全用电隐患,填写“不符合整改通知单”及时进行整改,将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间及验证情况认真落实。
6.3.2.4起重作业
所有起重设备、电器设备、运输设备等加强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具有完备的安全装置,所有机具设备的操作人员均经过严格训练,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双层及高空作业,按规定配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挂安全网。下层人员戴安全帽,上层施工机具设备安全稳固。
6.3.2.5铺轨作业
根据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条件和施工机具等实际情况,按照《铁路轨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要求,制订具体的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人工铺轨作业,采用小平车推运散布钢轨时,小平车推至离钢轨接头0.4m处停车打好止轮器后,进行拉轨。
拉轨前轨枕须隔若干根抽出一根,使钢轨落下时不致滚出轨枕头外压伤拉轨人员。
木枕轨道及道岔,采用分组钉道时,前后错开,相隔4m以上,打钉时,先轻锤打,竖立定位后,大力锤打,以免滑锤飞钉。
钉道时,站在内侧者打钢轨外侧道钉,站在外侧者打钢轨内侧道钉。看、动作一致;动轨前先敲轨示意。翻轨作业采用翻轨器。作业人员随时注意观察钢轨位移发展情况,做好自我保护。
在撞轨及拉轨作业时,专人统一指挥,统一号令,作业人员脚踏稳、手抓牢,绳索使用前认真检查,防止绳断伤人。
翻动钢筋混凝土枕时,撬棍不可插得过深,两人叫号一起翻动,迅速抽出,以防撬棍打人。
铺轨作业时,施工人员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多人作业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减少交叉作业。
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及工具(起道机、改道器、道钉锤、撬棍、各种扳手等)保持性能良好,规范使用。木柄工具安装牢固,防止金属头脱落伤人。
6.3.2.6焊轨作业
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操作者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对照《焊机操作规则》,正确操作按钮盘上的各种按钮开关,防止误操作对焊机造成损坏及事故发生。
对操作者进行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者在操作时执行《电气安全规则》。
焊机安装可靠的接地电缆,焊机周围工作区域没有易燃物,并配置灭火器;维护保养焊机时切断动力电源,并挂“不准通电”的标识,设专人看守。
打磨、正火作业时,操作人员佩戴护目镜。拆卸焊机时带石棉手套,防止烫伤。
施工结束后认真清理现场,断开临时用电电源。机械、工具、设备和材料码放在安全地带。
废弃物、易燃物统一清理干净装袋收回,确认安全后离开现场。废弃物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3.2.7养路作业
铺轨过后,进行初步整道,保证线路基本平顺及工程列车安全运行,区间养路作业段按规定设置施工作业标志,设专人防护,保证各种机具不侵入限界。
起道作业避免大起大落或单股起道,采用机械进行捣固作业时,严格执行按照安全操作规程。
采用人工进行捣固作业时,工作人员不准相对站立,各组的间隔不准小于3根轨枕。养路作业时,起道机设专人负责使用,钢轨被架起时轨下放置枕木头以防钢轨意外脱落伤人,释放承重起道机前通知周围相关人员,使用急放装置。
拨道时,将撬棍放在轨底,与钢轨轴向的角度不小于45°,插入深度不少于20cm,以免滑撬摔倒。
起道时,起道机平稳地放在道碴上,不歪斜俯仰,以免倾斜;放落时工作人员不将手脚或工具放在钢轨上,以免压伤。
大型机械化养路机组作业时,做好行车编组,按规定控制作业速度,保证作业安全。
6.3.2.8工程线行车运输
行车运输严格执行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行车组织规则》植筋粘钢工程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安排制定工程列车行车组织及安全岗位责任制。
调车作业时,认真执行要道还道制度,正确及时显示信号,机务人员认真确认信号,并鸣笛回示,连挂车辆时,显示十、五、三车的距离信号。
调车作业时,准确掌握速度,在空线牵引运行时,不超过40km/h,推进运行时,不超过30km/h,调运超限货物车辆或接近被连挂车辆时,不超过5km/h。
工程列车在新线运行时,根据线路状况实行限速,严格按运行图控制。司机和运转车长加强了望,通过平交道前,按规定鸣笛警示。
6.3.2.9公路交通运输
严格执行《道路交通法》和有关交通管理法规、文件等要求深圳某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健全机动车辆管理制度。
认真检查车辆状况,加强车辆的维修保养,确保车辆安全运行。驾驶司机证照齐全,符合规定。杜绝驾驶司机带病作业,酒后驾驶,保证睡眠充足,不疲劳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