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邯钢老区钢轧系统改造项目轧钢工程厂房柱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现场平面布置考虑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按功能划分施工区域及办公区域,严格按照公司的现场管理手册执行。现场平面布置按照总平面布置的要求规划,按照设置在主轧跨内为原则,根据工程进展,施工流水的需要,进行场地调整。调整方向为从西向东
6.1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1)道路通畅,水、电供应和场地排水正常,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场地安排合理,机械利用率高,减少二次倒运。
武汉某多层框架结构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创楚天杯)(3)符合消防、安全、环保的要求。
(1)现场设临时钢筋加工场及堆场、木工房、现场办公室、现场仓库等。钢筋加工场地及构件堆放场地等利用现场空余地方进行布置。
(2)施工机械停放场地在施工区域内。
(3)生活区安排在厂区外,租用民房。
(4)其他现场施工用地:各专业施工用工具房、值班室、厕所、门卫岗哨等利用空闲地带,按现场总图管理统筹安排。(后附现场施工平面图)
6.3施工用水、用电、道路布置
现场施工生产、消防用水水源由甲方提供,生产、消防用水采用同一主管道,供水主干管的管径为DN100,主管沿道路敷设,主干管过公路埋深500mm,各施工点按设计节点接管,计量用水。按消防要求设消火栓,确保现场施工、生产的消防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在现场合适位置做水井,做水箱提供压力,并将水箱保温。本工程的施工总用水量高峰期为每小时15t。
主施工道路业主已经完成,为满足施工车辆及安装吊机行走需要。
第七章柱基础工程施工方法
2.场区平面测量成果;
7.1.2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以指挥部给定的8个控制点进行施工主要轴线的测设,在其延长线上适当位置设立轴线控制桩,作为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阶段平面放线的依据。
7.1.3土方开挖平面放线及控制
土方开挖施工前,根据轴线控制桩测设相关轴线位置,并依据土方开挖图及轴线位置放出基坑开挖边线,在各转角处钉短钢筋并妥善保护,然后按照从西往东的方向(即从35轴线向59轴线)开挖。
7.1.4基础施工平面放线
基础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部位不同,用两台经纬仪采用“点交法”将主控轴线的交点分别投射到基底、垫层上表面,经校核无误后,依据主控制轴线测设其余各条轴线。依据轴线放出柱基础中心线、模板边线及模板1m线(供模板位置检查使用),经预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1.5标高基准点的建立
以指挥部给定的控制网点为依据,将高程引入自己的施工区域内,其高差不得超过2mm。
7.1.6基坑开挖标高控制
土方开挖至最后一步时,在基坑边悬吊钢尺,将高程传递至基坑边坡面上。在基坑底部架设水准仪,随清槽随时观测基底标高。
7.1.7质量保证要求
1.所有质量活动均应按照公司《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施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2.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3.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
4.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5.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6.轴线放完后要求进行闭合检查。
7.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8.每一项测量工作都要进行自检——互检——交叉检。
1)工艺流程: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填土前,应将基底表面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
3)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4)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5)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0.5~1.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6)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
7)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8)回填土每层压实后,应按规定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9)填方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
7.3.1柱基础垫层施工
土方施工完后,即进行桩头截除,然后分段进行垫层砼施工。首先应清理基坑内的积水、污泥以及桩头凿除渣子等,然后进行200mm厚碎石褥垫层铺设,随之进行测量放线,支设垫层模板,最后进行垫层砼的浇灌,采用溜槽进行布料。垫层砼标号C10,厚度为100mm,砼施工时,控制好垫层表面的标高。
7.3.2柱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浇筑垫层→测量放线→支模、绑扎钢筋→浇灌混凝土→基础验收及土方回填。
1)垫层施工:土方施工完后,分段进行垫层砼施工。首先应清理基坑内的虚土,然后进行测量放线,支设垫层模板,最后进行垫层砼的浇灌,采用溜槽进行布料。垫层砼标号为C10,厚度为100mm,砼施工时,控制好垫层表面的标高。
2)测量放线:根据厂房轴线在垫层上进行正倒镜投点及弹线,经复核无误后进行支模。
4)浇灌砼: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浇灌砼,砼浇筑视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泵送或溜槽,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密实。
5)土方回填:基础施工完毕后及时分段进行基础验收,以利于土方回填施工,回填采用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回填土应满足设计要求,控制回填土的含水率,按规定要求对每层夯填土进行环切取样,测定夯填土的密实度,夯压采用机械碾压与蛙式夯实机配合作业,蛙式夯实机夯填遍数达到3~4遍。
7.3.3钢筋分项工程
本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的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翻样,经技术负责人对钢筋翻样料单审核批准后进行钢筋加工制作,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确定钢筋相互穿插关系,解决首要矛盾,做到在准确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作业。
钢筋的弯钩保护层厚度、锚固及搭接长度应按施工图纸中的规定执行,同时也应满足有关标准与抗震设计要求。
钢筋主要采用人工运输,钢筋按集中采购,集中配制集中堆放的原则,下好料后,按规格、型号进行分类堆放整齐,并挂牌注明其使用部位及规格,堆放钢筋垫设150mm高的木方。
(a)按设计间距在垫层上划线排放纵横向钢筋,钢筋网的长向钢筋应放在短向钢筋的下面。
(b)基础四周两根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中部部分每隔一根呈梅花绑牢;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或左右扣绑扎),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c)基础配有双钢筋网时,应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上下层钢筋间距和位置的正确。
(d)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毫米),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e)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或交错绑扎,但箍筋的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成梅花式交错扎牢,以防骨架歪斜。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并位于箍筋与柱角主筋的交接点上。
7.3.4混凝土分项工程
本工程采用集中搅拌站搅拌混凝土。
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新鲜无结块。进场时,必须有质量合格证,对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并按抽样标准复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中砂,含泥量不大于5%。
(1)混凝土拌制应认真计量,按配合比投料,每罐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水。严格控制加水量,搅拌要均匀,最短时间不少于1.5min。
(2)混凝土搅拌完后,应及时用搅拌车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时应防止离析或水泥浆流失。
(3)浇筑时如高度超过2m,应使用溜槽下料,以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4)浇筑台阶式基础,应按每一台高度内分层一次连续浇筑完成,每层先浇边角,后浇中间,摊铺均匀,振捣密实。每一台阶浇完,台阶部分表面应随即原浆抹平。
(6)混凝土捣固一般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其移动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
(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注意观察模板、支撑和杯口孔洞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才能继续浇筑。
(8)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一般接缝不应超过2h,如间歇时间超过水泥初凝时间,应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9)混凝土浇筑完后表面应用木抹子压实搓平,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12h内(气温达≥35℃时应在4~6h内)覆盖并浇水养护,一般养护不少于7d。
混凝土基础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位置偏移
混凝土柱基础的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构件成型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采用先进合理的模板技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和实现文明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本工程的柱基础为清水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其模板工程质量要求高。
针对本工程结构的实际特点,以及本公司的实践经验,对本工程结构模板采用18厚胶合板(规格为1220×2440×18mm),支撑系统采用φ48×3.5钢管,50×100木枋。
支模顺序:打支撑钢管桩→安装基础模→加固支撑体系。
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1)保证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准确。
(2)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所产生的荷载。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和安装、符合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模板接缝严密、不漏浆。
(4)模板制作、裁剪和拼装:在施工方案图中必须有模板拼装大样图,根据模板大样图制作模板。为保证支模进度和降低模板损耗,优化模板拼装和裁剪大样,做到模板损耗最小、标准化和通用性最高,对模板进行统一编号、统一管理。
(5)模板刷脱膜剂:所有模板均应刷无色脱膜剂,均匀、连续、无漏刷。严禁脱膜剂沾污钢筋和后浇带的混凝土接搓部位。
(6)模板湿水:浇注混凝土前所有木模均应湿水。
A)模板接缝必须光滑平整严密,并用电刨刨平。
B)用水平靠尺检查其平整度。
C)每块模板接缝处至少要钉三个钉子,并且第二块模板的钉子要朝向第一块模板方向斜钉以使拼缝严密。
(1)拆模时间:,每次浇注的混凝土分别留出3天、7天、28天试块,每次浇注梁、板混凝土亦分别留出3天、7天、28天试块,用强度数据来确定拆模时间以保证混凝土不掉角、清水混凝土的质量、结构物安全和施工进度。混凝土强度达到75%才能安装钢柱。
(2)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
(3)拆模时文明施工,严禁将模板乱丢乱放,应按统一编号,分类堆放,以防影响下次周转使用效果。
(4)拆完模后,立即对少量残留在模板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并立即刷无色脱膜剂。
(5)拆完模后,立即用磨光机对模板拼缝处的塑料胶带和局部不光滑处进行磨光处理,以确保清水混凝土的平整、光滑。
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后,经剔凿,采用与混凝土同一品种材料、同一配比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修补面的边缘应略高于原混凝土表面,浇水养护,待强度达到时,采用角向磨光机打磨四周,这样就与原混凝土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第八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8.1.2质量组织保证体系
单位工程竣工质量达到冶金工业合格工程质量标准,争创优质奖(分部分项工程各格率100%,优良率85%)。
8.3.1组织保证措施
根据组织保证体系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岗位各行其职。
8.3.2质量管理程序与质量预控
8.3.2.1质量保证程序
8.3.2.2过程质量执行程序
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
8.3.3采购物资质量保证
1)采购物资时,须在确定合格的分供方厂家中采购,所采购的材料或设备必须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和使用说明书,对材料、设备有疑问的禁止进货;
2)物资分公司委托分供方供货,事先已对分供方进行了认可和评价,建立了合格的分供方档案,材料的供应在合格的分供方中选择;
3)实行动态管理。物资分公司、公司项目管理部等主管部门和项目部定期对分供方的实绩进行评审、考核,并作记录,不合格的分供方从档案中予以除名。
4)加强计量检测。采购物资(包括分供方采购的物资),根据国家、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规定、标准、规范或合同规定要求及按经批准的质量计划要求抽样检验和试验,并做好标记。当对其质量有怀疑时,就加倍抽样或全数检验。
8.3.4技术保证措施
我公司按照工程建设过程的工序界定要求设立专业分公司,重点在于强化技术含量大、有技术优势的专业公司,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专业化公司。实力雄厚、装备精良的专业分公司作为项目管理的支撑和保障,为工程项目实现质量目标提供了专业化技术手段。
1)在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基础钢筋的分布情况全面了解。尤其对暗柱、杯口过梁及洞口加筋等钢筋较密的部位,进行技术处理,局部加大钢筋的间距,找出下棒的位置,并在模板上或相应钢筋位置做出明显标注,以备在混凝土浇筑时使用。
2)对于杯口、基础转角部位的混凝土下灰方式,采取机械加人工配合,即杯口两侧采取机械均匀同时下灰,将混凝土先卸在操作平台上,然后人工下灰。
3)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不得超过500mm,下料点应分散布置,一个基础至少设置两个下料点,杯口两侧应同时均匀浇筑,以避免门杯口模板走动。
4)浇筑基础混凝土应连续进行,上下两层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应小于初凝时间,每浇一层混凝土都要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至表面翻浆不冒气泡为止,必要时在上下两层混凝土之间接入50mm厚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
5)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毕,应按标高找平。
采用砼泵送技术,解决了砼的水平和垂直运输,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了砼浇筑速度,保证了砼的质量。
竖向大直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水平钢筋大直径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钢筋连接采用专业施工队施工,操作工人现场培训,持证上岗,同时施工中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加强质量检测与验收,确保钢筋连接质量。
8.3.5经济保证措施
保证资金正常运作,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施工资源正常供应。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搞好工程质量,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奖罚制度、样板制度,对施工质量优秀的班组、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激励他们在工作中始终能把质量放在首位,使他们能再接再励,扎扎实实能把工程质量干好。对施工质量低劣的班组、管理人员给予经济惩罚,严重的予以除名。
8.3.6合同保证措施
全面覆行工程承包合同,加大合同执行力度,及时监督配属队伍,专业公司的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热情接受建设监理。
第九章安全环境职业与健康保证措施
9.1.1安全管理方针
安全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9.1.2安全组织保证体系
以执行经理为首,由现场经理、安全总监、区域责任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各专业分公司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组成安全保证体系。
9.1.3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技术交底制:根据安全措施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各级管理人员需亲自逐级进行书面交底;
2.班前检查制:区域责任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必须督促与检查施工方、专业分公司对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进行了检查;
3.防护架、中型机械设备安装实行验收制,凡不经验收的一律不得投入使用;
4.周一安全活动制,经理部每周一要组织全体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对上一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本周的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作必要的交底,使广大工人能心中有数,从意识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5.定期检查与隐患整改制:经理部每周要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员整改,并作好安全隐患整改消项记录;
6.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实行年审制,每年由公司统一组织进行,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增强安全意识,避免违章指挥;
7.实行安全生产奖罚制与事故报告制;
8.危急情况停工制:一旦出现危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险情,要立即停工,同时即刻报告公司,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险情;
9.持证上岗制:特殊工种必需持有上岗操作证,严禁无证操作。
9.1.4安全管理工作
1.项目部负责整个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严格遵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规定的有关安全措施组织施工;
2.专业监理工程师要检查分配属队伍、专业分公司,认真做好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书面交底工作,被交底人要签字认可;
3.在施工过程中对薄弱部位、环节要予以重点控制,如龙门吊等从设备进场检验、安装及日常操作要严加控制与监督。凡设备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一律不准使用;
4.防护设备的变动必须经项目部安全总监理批准,变动后要有相应有效的防护措施,作业完后按原标准恢复,所有书面资料由经理部安全总监理保管;
5.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投入。重要劳动防护用品必须购买定点厂家的认定产品。
6.分析安全难点,确定安全管理难点
在每个大的施工阶段开始之前,分析该阶段的施工条件、施工特点、施工方法,预测施工安全难点和事故隐患,确定管理点和预控措施。在结构施工阶段,安全难点集中在:
1)施工防坠落,立体交叉施工防物体打击;
2)基坑周边的防护,预留孔洞口,竖井处防坠落;
4)各种电动工具施工用电的安全等。
对临边及基坑的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包括:基坑周边,设置防护栏杆。现场通道附近的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9.3.1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为保证正确可靠的接地与接零必须按本设计要求设置接地与接零,杜绝疏漏。所有接地、接零处必须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保护线PE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严格与相线、工作零线相区别,杜绝混用。
9.3.2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1.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载明交底日期。
3.建立安全检测制度。从临时用电工程竣工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
4.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6.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度,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罚。
7.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专业电工经过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
9.3.3电气防火技术措施
1.合理配置、整定、更换各种保护电器,对电路和设备的过载、短路故障进行可靠地保护。
2.在电气装置和线路周围不堆放易燃、易爆物和强腐蚀介质不使用火源。
3.在电气装置相对集中的场所如变电所、配电室等配置绝缘灭火器材,并禁止烟火。
4.加强电气设备相间和相—地间绝缘,防止闪烁。
5.合理配置防雷装置。
9.3.4电气防火组织措施
1.建立易燃、易爆物和强腐蚀介质管理制度。
2.建立电气防火责任制,加强重点场所烟火管制,并设置禁止烟火标志。
3.建立电气防火教育制度,经常进行电气防火知识教育和宣传提高各类用电人员电气防火自觉性。
4.建立电气防火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3.5临时用电系统的使用、管理与维护
1.坚持电气专业人员持证上岗,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准进行任何电气部件的更换或维修。
2.施工现场的配电设施要坚持,一个月一检查,一个季度复查一次。
3.应保持配电线路及配电箱和开关箱内电缆、导线对地绝缘良好,不得有破损、硬伤、带电体裸露、电线受挤压、腐蚀、漏电等隐患,以防突然出事。
4.工地所有配电箱都要标明箱的名称、所控制的各线路称谓、编号、用途等。
5.配电箱要做到“六有”,在现场施工,当停止作业一小时以上时广东省某金融大厦混凝土超高泵送专项施工方案,应将动力开关箱断电上锁。
6.检查和操作人员必需按规定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必需使用电工专用绝缘工具。
7.平时应经常查看配电箱的进出线有没有承受外力,有没有被水泥砂浆浸污、被金属锐器划破绝缘,配电箱内电器的螺丝有没有松动,动力设备有没有缺相运行的声音等。
第十章关特工序与安全专项方案的界定
10.1关键特殊工序的界定
本工程没有关键特殊工序。
NB/T 20451-2017 核电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通用要求10.2安全专项方案的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5月13日下发的文件——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的规定,本工程土方开挖深度在3m~5m之间(不含5m),因此该工程土方开挖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范围,但不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范围。
本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见后附—――主轧跨厂房柱基础工程施工网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