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国道改造工程某段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108国道改造工程某段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50.94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108国道改造工程某段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7)遇到下列情况严禁装药爆破:照明不足;工作面岩石破碎尚未支护:发现可能有岩爆及高压水涌出地段。

(9)装炮时严禁火种,严禁明火点炮,严禁装药与打眼同时进行。

(10)两端工作面接近贯通时,加强两端的联系与统一指挥,当两端工作面距离保持20m以上,停止一端作业锚固桩安全施工方案,并将人员机具撤走,在安全距离处设立警告标志。

(11)抓妤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保持现场管线整齐。灯明、路平、无积水、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按规定保存和堆放,并进行标示,严格发放制度,切实作好防洪、防火、防淹亡等工作,杜绝重大伤亡,减少一般性事故。

8.3.2装碴与运输安全保证措施

(1)运输车辆严禁人、料混装。

(2)机械装碴时,断面尺寸满足装碴机械安全运转,并符合下列要求:装碴不准高于车厢,装碴机与动碴车之间不准有人;为确保运碴车就位良好和安全进出,派专人指挥。

(3)运输车辆限制速度执行如下规定,见下页表。

运输车辆限制速度规定表表18

(4)洞口和狭窄的施工场地,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安排人员指挥交通。

(5)车辆行驶遵守下列规定:严禁超车,同向行驶车辆保持20米的距离,洞内能见度较差时,加大距离;车辆启动前看望与鸣笛,驾驶室不得搭载其它人员;车辆不得带故障运行。

(6)车辆在洞内行驶时,施工人员遵守下列规定:不准与车辆机械抢道,不准扒车、追车和强行搭车。

(7)洞外卸碴时,在碴堆边缘内80cm处设置挡木及标志。

(8)洞内倒车与转向,开灯,鸣笛并派专人指挥。

8.3.2支护安全保证措施

8.3.2.1临时支护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期间现场负责人会同有关人员对各部位支护定期检查。在不良地段,每班指定专人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立即修整加固。

(2)严禁将支撑放在虚碴或软弱的岩石上,软弱围岩地段底面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

(3)对开挖后自稳程度很差的围岩,喷射混凝土尚未达到一定强度即趋失稳的围岩,喷锚后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以及发生突变的围岩,采取及时加强临时支护措施。

(4)对洞内拱顶和地表布置的测点定期观测,发现洞内和地表位移值等于或大于允许位移值,以及地面或洞内出现裂缝时,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订处理措施后再施工。

(5)对喷锚地段的危石及时处理,脚手架、防护栏杆、照明设施确保符合安全要求。

(6)喷射机械定机、定人、定岗,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坚持交接班,并作好记录。

8.3.2.2初期支护安全保证措施

(1)隧道各部开挖后,除围岩完整坚硬,以及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不需支护

者外,都必须根据围岩情况、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支护。

(2)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会同有关人员对支护各部定期进行检查。

在不良地质地段每班设专人随时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立即修整和加固;当变形或损坏情况严重时,先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再行加固。

(3)洞内支护,随挖随支护,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如

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和土质隧道时,尽量减小支护工作面。当短期停工时,将支撑直抵工作面。

(4)不得将支撑立柱置于废碴或活动的石头上。软弱围岩地段的立柱加设

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

(5)钢支架安装选用小型机具进行吊装,并遵守本规程“起重吊装”的规

(6)喷锚支护时危石清除,脚手架牢固可靠,喷射手佩戴防护用品;机械各部完好正常,压力保持在0.2MPa左右;注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

(7)当发现已喷锚区段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时,立即在该区段增

设加强锚杆,其长度不小于原锚杆长度的1.5倍。如喷锚后发现围岩突变或围岩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时,用钢支架支护。

(8)当发现测量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许位

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均视为危险信号,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定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8.3.3衬砌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脚手架及工作平台上的铺板,钉铺结实。木板之端头,必须搭于支点上。高于2m的工作平台上设置不低于1m的栏杆。跳板设防滑条。

(3)机械转动部分设置防护罩,电动机必须有接地装置,移动或修理机器及管线路时,先停电,并切断电源、风源。

(4)使用台车注意下列条件:台车走行轨中心线确保与隧道中心线重合,两侧轨面在同一水平面:台车上不准堆放料具;工作台面板满铺;混凝土两端挡头板,安装牢固可靠不漏浆,灌注时两侧对称进行,不得使台车受到偏压,台车前后轮的相反方向固定牢靠,防止位移。

(5)混凝土灌注时,必须两侧对称进行。台车上不得堆放料具,工作台满铺底板,并设安全栏杆。拆除混凝土输送软管时,必须停止混凝土泵的运转。

(1)隧道施工时的通风,设专人管理。保证每人每分钟供给新鲜空气1.5~3m3。

(2)无论通风机运转与否,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任何人员不得靠近通风软管行走和在软管旁停留,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在通风管或管口上。

(3)施工时采用湿式凿岩机钻孔的施工工艺。

8.3.5照明、排水及防火

(1)隧道内用电线路,均使用电缆线悬挂牢固。不得将电线挂在铁钉和其他铁件上,或捆扎在一起。一律采用制式配电箱。隧道内各部照明电压为:

a.开挖、支撑及衬砌作业地段为12~36V;

b.成洞地段为110~220V;

c.手提作业灯为12~36V。

(2)隧道内的用电线路和照明设备必须设专人负责检查管理,检修电路与照明设备时切断电源。

(3)在潮湿及漏水隧道中的电灯使用防水灯口。

(4)在有地下水排出的隧道,必须挖凿排水沟,当下坡开挖时根据涌水量的大小,设置大于20%的涌水量的抽水机具予以排出,抽水机械的安装地点在导坑的一侧或另开洞安装,并用栅栏与隧道隔离。

(5)隧道开挖中如预计要穿过涌水地层,采用超前钻孔探水,查清含水层厚度、岩性、水量、水压灯,为防治涌水提供依据。如发现工作面有大量涌水时,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至安全地点。

(6)洞内不得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和其他易燃物品。

隧道施工预防塌方首先要坚持以地质为先导的原则,做好地质预报工作,掌握地质情况,选择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制定可靠的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先排水:在施工前和施工中都要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施工时随工作面的向前推进应挖好排水沟。反坡掘进时,还应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坑壁或坑底有水流出时,应凿眼安置套管集中引排,使其不漫流。

短开挖:采用合理的开挖方式,将大跨断面变为小跨断面。控制每循环进尺,使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开挖成形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弱爆破:破碎岩层尽量用风镐等人工开挖,必须爆破时,要用浅眼、密眼,并严格控制用药量。

快、强支护:坚持先护顶后开挖的原则组织施工,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措施,洞口地段采用大管棚注浆加固地层,提高层岩的自稳能力,并浇筑护拱混凝土,确保进洞安全。每步开挖后要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并封闭成环,针对围岩变形情况,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快衬砌:衬砌工作须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衬砌尽快成环。

勤检查、勤量测:加密监控量测频率,发现围岩变形或异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隐患。

9.2塌方的处理技术措施

塌方的情况千变万化,必须根据地质情况、塌方的部位和大小、围岩稳定情况等等,确定有效的塌方处理方法,并立即组织实施,晚治不如早治,凑合整治不如彻底整治。

9.2.1防止塌方扩大

塌方发生后,首先要采取有效的抢险措施,防止塌方范围继续扩大。在塌方范围内顶部与侧壁的危石及大裂缝处,要抢先进行清除或锚固。加强原有支护,对塌方范围前后原有的支护进行加固,以防止塌方扩大。在塌方范围内架设支撑或喷射砼,必要时加设锚杆。对塌方两端尽快作好局部衬砌,以保证塌方不扩大。

如塌方体积较小,且塌方范围内已进行喷锚或已架设好较为牢固的构件支撑时,可由两端或一端先上后下地逐步清除塌碴,随挖随喷射砼,随架设临时构件支撑支顶。

如塌方体较大,或地表已下沉,或因塌体堵塞无法进入塌方范围进行支护时,则可注浆加固塌体,然后用“穿”的办法在塌体内进行开挖、衬砌。在处理塌方的同时,要加强排水作业,以减少水对塌方的影响。

塌方稳定以后要立即着手进行支护,以确保安全。一般情况下,锚喷支护要比架设支撑的方法更快、更安全、更省料。

锚喷支护要由外向里、自上而下逐段清理塌下来的石块,先喷一层砂浆,再分层喷砼,每层5cm,在喷1~2层砼以后立即打锚杆,挂网喷射砼。在稳住了塌方体以后,即可清除塌方,进行模筑衬砌和衬砌后回填。

用支撑构件处理塌方时,可以根据塌方洞体的情况采用人字架支撑、排架支撑、井箍支撑等形式将塌方体支住。支撑构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抗剪强度,支撑之间一定要连接紧密,不能走动和变形,支撑杆件和岩体之间一定要用填塞木塞紧,以免塌方继续扩大。

塌方支稳以后,立即清方进行模筑衬砌,快速成环,在衬砌拱圈的适当位置预留孔洞,在衬砌后先在拱背上浆砌2~3m片石护拱,其余空腔再用轻型砌块回填,最后采用注水泥浆、水泥砂浆或其它材料回填密实。

现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物流有序,标识醒目;达到“一通、二无、三整齐、四清洁、五不漏”。

10.2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工区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有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文明施工管理体系,按照国家、xx市建委、甲方的规定和要求,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制度,落实文明施工责任制。

10.3文明施工具体措施

(1)现场施工划分施工责任区,分片承包,责任到人。

(2)材料严格按计划分批进场,分类、分型、分规格划区挂牌堆放整齐。

(3)施工过程中加强门前三包和入口处清扫,尽力创造清洁卫生的作业环境。

(5)食堂内外整洁,炊具洁净,定期消毒,生熟食品分开操作,饮水器具卫生。

(6)挖出的土体堆放在指定位置,夜间及时清除至弃土场或屯土场(可利用的堆放至屯土场,不可利用的弃于弃土场内)。

(7)民工宿舍保持干净,被褥整齐洁净,经常打扫,定期洒消毒水。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严格贯彻执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环保原则。

职业健康,坚持做到“少破环、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教育培训率100%,贯彻执行率和覆盖率达100%。

11.3施工环境保护内容及措施

在本工程施工中,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不留尾巴、不留后患,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护现场内外的环境,确保环保目标圆满实现。

在施工准备阶段,我们将结合设计图纸,对现场拌和站的设置、弃土石场的选择、施工便道的设置等进行详细的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减少植被破坏,少占耕地”为原则,合理规划临时用地,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用地和破坏原生植被。

保护生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水土保持的教育管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xx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

建立水土保持管理机构,配置专职水土保持员,建立健全水保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规划”原则,抓住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水源、植被不被污染和破坏。

施工前邀请地方水保部门共同对沿线水文、地质、植被情况进行调查,共同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和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影响环保的主要环节是洞口工程施工和弃渣。洞口工程施工应注意施工方法,严格控制隧道口开挖和隧道施工的影响范围,尽量保护坡体和植被。洞口尽量减少开挖面积、洞顶采取防挡结构以保护自然坡面。为保证边坡、仰坡稳定,防止塌方,避免大挖大刷,严格按图纸要求施工。隧道施工后清理废弃物,尽量减少人为活动的痕迹。渣石充分纵向调运利用,不向河谷倾倒废渣,避免阻塞河谷造成水土流失或占用农田。废渣堆放整齐,分层碾压,修建必要的排水管、截水沟等设施,加固弃渣堆坡脚,有条件可在弃渣上覆盖30cm以上厚度的耕植土,改土造地或种植绿化。不随意布置小料场,避免对山坡及其植被肆意破坏,即影响环境面貌,也容易产生坍方滑坡。在防渗漏和加固地层所采用的化学浆料,尽量选用毒性小、污染少的注浆材料,减少配制浆液过程中的洒漏和注浆过程漏浆。若遇潜水层,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止水。施工废水经过沉淀等处理后,再排放。

隧道施工要做好除尘工作。必须做到湿式凿岩标准化,机械通风经常化,喷雾洒水正规化,个人防护普遍化。采用机械通风,在进出口设置消声器,控制施工场所噪声不超过85dB。在隧道掘进或出渣期间,用沉积板或粉尘计数器在隧道开挖面附近测定粉尘含量,以制定相应的降低粉尘含量的措施。钻眼作业必须采用湿式凿岩,凿岩机在钻眼时,必须先送水后送风。放炮后必须进行喷雾、洒水。出渣前用水淋湿全部石渣和附近岩壁,根据防尘效果,适当增设喷雾器净化风流中的粉尘。采用松动爆破,无声振动等技术,减少施工粉尘。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戴防尘口罩。

12.1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①在建工程外侧与高压线路的距离小于规范规定的安全距离,又无防护措施;

②接地与接零系统不符合规范规定;

③未采用TN—S系统;

④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混接;

⑤开关箱无漏电保护措施;

⑥照明专用回路无漏电保护措施;

⑦配电箱和开关箱违反“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原则;

⑨电箱无门、无锁、无防雨措施;

⑩现场照明潮湿作业未使用36V以下安全电压;

电线破皮及电线接头未用绝缘布包扎;

①紧急救护要争分夺秒,就地抢救,动作迅速、果断,方法正确、有效。

②要认真观察伤员全身情况,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用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以支持呼吸和循环。

③在现场紧急救护的同时,应立即与急救中心或附近医院取得联系,在医务人员未到达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不能仅根据伤员没有呼吸与脉搏就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更不能放弃现场急救而直送医院,触电伤口死亡诊断只能由医生作出。

④现场紧急救护时,应保护好现场并做好紧急救护现场记录,现场急救结束后,应将记录与小结移交安全质量环保部存档。

(2)应急救援安全专家组

12.3隧道坍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隧道坍塌主要是由于地质因素及施工方法措施不当造成,所以隧道施工必须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标准化作业施工,同时加强围岩监控量测,及时与业主沟通,信息化指导施工,保隧道不坍塌,为了确保隧道一旦坍塌,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有计划、有组织、及时、有序、高效地采取措施,作出快速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程度,对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隧道塌方后应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扩大,继续发展,同时应加强防排水工作。

(2)当塌方规模较小时,应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尽快施作喷射砼或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碴。亦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塌碴上架设施工临时支架,稳定顶部而后。

(3)当塌方规模很大,塌碴体堵死洞身时,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塌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可采用管棚法或注浆凝固法稳固围岩体和碴体,待其稳定后再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进行开挖。

12.4演练及设备配备

(1)施工准备完成后,开工之前进行救援预案的演练,开工后定期进行演练。

(2)配备的救援设备和物资见下表。

应急设备和物资表表19

(一)无论何时,一旦发生危害人身、财产安全、工程质量的事故时,除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以外,必须立即暂停此项目和与之有关的项目的施工。

(二)质量或安全事故发生后,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报告。在质量监督站初步确定质量事故的类别性质后,再按下述要求进行报告。质量事故等级的划分和报告制度应按照交通部公路发[1999]90号文附件《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1、质量问题:在2d内书面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

2、一般质量事故:必须在3d内书面上报质量监督站,同时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

(三)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内容

1、工程项目名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造成工程损伤状况、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四)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现场保护措施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和该工程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应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记,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应采拍照或录像等直接方式反映现场原状。

(五)监理工程师视察了事故现场,提出处理意见,在上报事故报告,查明事故原因、消除事故产生的危害和影响之后7d之内,可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复工报告,请求批准复工。若事故原因迟迟未能查明,监理工程师认为事故隐患尚未消除时,不复工。直到事故原因查明并采取补救措施为止。

12.6.1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1、组长下达发出警报令,项目进行抢险救灾状态,抢险队及全体人员投入抢险工作。

2、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及时、有序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重要物资撤离危险区。

3、危险区隔离,标出警示。

4、根据分析判断的结果,组长、副组长定出抢险的方案,调动必要的机具、设备、材料等资源。

5、各抢险组长根据抢险方案,将具体任务下达给各小组成员,各小组成员按要求完成。

6、及时接收媒体或气象部门有关事态后序发展的预测报告,密切跟踪灾害变化,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12.6.2车辆、交通事故应急措施

2、指挥员召集抢险小组进入应急状态,并上报。

3、对险情制定抢修方案。

4、根据险情制定抢修方案。

5、各小组按职责实施方案。

1、伤员应及时脱离电源。

2、脱离电源后要及时适时处理。

3、生产现场备齐抢救设备。

12.6.4高处坠落、隧道坍方事故应急措施

4、发生坍塌时,现场值班人员应迅速向指挥员上报坍塌情况,回报人员、机械设备损伤情况,以便指挥员采取措施。

5、准备应急救援的设施、器材和交通工具。

6、坍方发生后,首先应采取措施,防止坍方范围继续扩大;然后进行回填处理。

12.6.5火灾爆炸应急措施

1、各单位防火组织立即奔赴现场,迅速判明起火、爆炸位置。

2、根据不同的火灾、爆炸性质、燃烧物质、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使用正确的灭火设施和器材。

3、结合分工履行各自职责。

4、公安消防队伍到达火场后,参加灭火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公安消防机构总指挥员统一调动,执行火场总指挥的灭火命令。

5、灭火工作完毕后,保护好火灾、爆炸现场,单位防火组织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事故原因,核实火灾损失,查明事故责任,处理善后事宜。

TCAGHP 071-202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图件编制规程wsb.pdf12.6.6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措施

2、指挥员召集救护组进入应急状态。

3、调查发病原因,查明发病人数。

4、控制传染源,立即对病人采取隔离措施,并派专人管理,及时通知就近医院救治。

5、切断传播途径,卫生管理员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要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操作时要戴一次性的口罩和手套钢筋分项施工方案,避免接触传染。

6、保护易感染人群,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生活区要采取封闭措施,禁止人员随便流动,防止疾病蔓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