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高速铁路强夯及强夯置换施工工艺研究初探后的垂向渗透系数较强夯前降低了89.24%,强夯后的快剪粘聚力有较大幅度的减小(约40%),主要是由于强夯后地基土的触变导致的结构性强度降低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性强度会逐渐恢复。
本次试验夯前进行了5孔静力触探、夯后进行了6孔静力触探,强夯前后静力触探检测结果对比如附表6。
附表6强夯前后静力触探试验成果对比一览表
工点表层填土为场地平整时填筑。填土层的锥头阻力和侧壁摩阻力均发生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黏土层的锥头阻力和侧壁摩阻力都有明显提高。说明经强夯处理后,表层填土加固效果较差,而填土下层硬塑状黏土加固效果较好。结合土工试验结果,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表层填土含水
量较大,饱和度较高北京某住宅综合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强夯时孔隙水未能及时顺畅排出,故强夯加固效果较差。
强夯区域埋置三处孔隙水压力计(见附图1),分别在每个孔地面下1m、3m(或4m)、4m(或5m)、7m(或6.5m)处各埋设孔隙水压力计。夯后的0.5小时、1、2、4、6、8、12、16、20、24小时观测一次,第二天至第十天每天上午下午观测一次,此后每天观测一次。根据观测记录绘制孔隙水压力时间曲线如附图5、附图6、附图7。在测试的三个孔隙水压力曲线中位于地下水位以下(4m以下)的孔隙水压力在夯击过程及夯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变化不大;位于地下水位以上(4m以上)的孔隙水压力在夯击过程中其孔隙水压变化较大,但在夯后约5~7天基本消散完成。
地面下1m范围内孔隙水压力强夯后第二天就消散,说明强夯造成土体结构变化,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原来的初始孔隙水压力也发生消散。
地面下3~5m范围内经过两天后孔隙水压力基本保持稳定不再下降。但都较初始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
地面下6.5m孔隙水压力于初始孔压基本一致没有变化,说明夯击能对孔隙水压力变化影响甚微。
强夯后1号孔6m处孔压变化较大,可能与地下有一透水层有关。
由于强夯地基土为黏土,其含水量低,强夯后孔隙水无富集通道,因而不可能产生孔隙水压力峰值,仅在局部裂隙中含水量高,随着时间的延长(7天),孔隙水压力消散。
1#孔中埋深6.3米的压力计能测到孔隙水压力变化,变化范围仅在54.0~49.5kPa之间;2#孔中埋深7米的压力计强夯时孔隙水压力没有变化;3#孔中埋深为6.5米的压力计强夯时孔隙水压力有微小变化,因而,确定强夯试验的有效影响深度约为6m。
从整体来说,三个孔6m处孔隙水压力变化最大的为1号孔,其幅度为2.9kPa,其它两孔变化更小。说明场地内6m深处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很小,受强夯影响较小。反过来说强夯的影响深度约为6m。根据理论和经验公式
附图62号孔孔隙水压力曲线图
附图73号孔孔隙水压力曲线图
计算所得有效加固深度见附表7。
附表7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经验公式计算成果对比表
由表中可见,利用BILLAM公式法和费香泽室内试验模型公式法所得有效加固深度与实测结果较接近,可用于做工程实践参考。
强夯前后标贯试验统计见附表8。强夯后,标贯平均击数和地基土的比例界限P0提高30%。
T/CECS687-2020 钢管滚压成型灌浆套筒钢筋连接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附表8DK1235+460~495段强夯前后标贯试验结果统计表
2.2.4强夯置换处理检测结果及分析
DK1235+460~495段强夯前后检测指标表明,该段地基表层填土强夯效果不甚理想,故在DK1235+465~+495段改用强夯置换法处理地基。强夯置换完成后做平板载荷试验。测试结果见附表9和附图8、附图9、和附图10。
GB51093-2015 钢铁企业喷雾焙烧法盐酸废液再生工程技术规范附表8DK1235+465~+495段强夯后平板载荷试验结果统计表
计算所得土的变形模量仅供参考,不作为设计施工依据。
说明:强夯置换在该处的加固效果要好于强夯法。但通过检测也可看出,局部地段强度还是未能达到客运专线路基设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