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琶州中医院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2、雨期前,将基础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成,以免基坑受雨水浸泡,造成护坡烂根。
3、施工用具、模板支撑、脚手材料应尽量防止撞击护坡坡面。
GB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第八节基坑方土开挖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整个土方开挖受制于砼内支撑施工。第一阶段土方开挖为锚杆及喷锚施工铺开工作面进行边坡土方修整,锚杆及喷锚施工完成后进行第二阶段出土开挖做准备工作,基坑内打降水井降水,不影响第二阶段土方开挖。第二阶段土方挖至第一道内支撑梁底后进行施工,内支撑砼梁砼强度达到70%以上才可以开挖第三段土方。第三阶段土方挖至第二道内支撑梁底后进行施工,第二道内支撑砼梁砼强度达到70%以上才可以开挖第四段土方。根据该基坑支护方式及施工程序故把整个基坑土方分为四个阶段。土方开挖至基坑底时马上进行场地硬化和盲沟的设置施工,然后进行承台、地梁、底板土方开挖及砖模施工。施工区域遵循上述的施工流程进行插入流水作业施工,主车道的承台、地梁、底板土方开挖及砖模施工边收口,边进行插入施工。
2、在开挖淤泥层时,采用铺垫钢垫板然后挖土机在垫板上挖土作业。并由多台挖土机转堆移挖至装车外运。
3、出土外运门口暂在西边、北边围墙开临时门口。
4、挖土方量约为:120000立方。
5、土方外运25公里外。
每日出土量计划为900立方,按计算为150天,但受于砼内支撑施工影响。计划工期208天。
四、基坑降水、导水及排水
1、降水、导水、排水的目的
疏排天然降水、渗入水、地下水,确保施工全过程中,基坑内不积水,为土方挖掘施工提供干而坚实的工作面。
稳定基坑壁,防止塌方。
稳定槽底,尽量减少对地基承载力的破坏。
降水示意平面图详见附图
2、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为防止基础施工期间雨水流入基坑,在基坑顶四周设置封闭砖砌排水沟,并每隔50m设1000mm×1000mm×1000mm(深)集水井,井底浇筑100mm厚C15混凝土垫层,井壁用240mm厚水泥砂砖砌筑,防水砂浆粉刷
(2)、基坑内降水、排水、导水
本工程采用混凝土连续墙进行基坑支护与止水,所以只需要对基坑内的水进行降水、排水及导水。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时,应做好降水措施,计划采用临时排水沟与集水井导水、排水,潜水泵抽水。临时排水沟及集水井直接用挖掘机挖掘,随挖掘面的变化层层设置。在挖掘面的底面,沿基坑边缘设置排水沟,每隔20米设置一个集水井,将水位降至挖掘土面以下500mm,以利土方开挖。集水井尺寸为1000*1000*1000mm,集水井底部用粗砂、细碎石、粗碎石作反滤层。导水、排水至集水坑后,再使用高压潜水泵将积在井内的废水抽至市政排水系统内,降水工作持续到所有土方挖掘(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施工完成。
五、出土口、道路、坡面及上下梯加固
本工程基坑开挖出土口与西侧与北侧道路加固拟采用水泥搅拌桩+钢筋砼盖板。
搅拌桩分布采用梅花形,如下图所示:
坡面硬化做法如下图所示:
1、第一阶段的施工安排
根据本工程的工期要求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基坑分为两个区同时开挖修边坡,投入4台反铲挖掘机及人工配合,8台物料运输车配合土方外运,基坑边坡开挖由中间开始,往南、北方向分区分块后退出土。第一层开挖主要是修整边坡至6.100米。边坡分段修整分段喷锚。基坑一经开挖,即派专人进行检测、监护,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建设单位并采取相应措施,直到工程完工。
说明:为了加工程进度分为二个施工段同时开挖,由中间开始往西、北方向后退修坡。平面布置图出口行走。
2、第二阶段的施工安排
喷锚施工完成强度达70%以上,经甲方,监理及有关单位同意再进行第二阶段土方开挖,分为两个区同时挖土,投入6台反铲挖掘机及人工配合,20台物料运输车配合土方外运,基坑开挖由中间开始,往北、西方向后退出土。第一层开挖到标高4.350米。
第二阶段基坑开挖示意图如下:
说明:为了加工程进度分为二个施工段同时开挖,由中间开始往西、北方向后退出土,出土外运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出口行走。
说明:为了加工程进度分为二个施工段同时开挖,由中间开始往西、北方向后退出土,出土外运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出口行走。
3、第三阶段的施工安排
该阶段挖土受限于内支撑的影响并且第一道支撑与第二支撑隔距空间小,挖掘机不能进入支撑内作业,对挖土大大增加难度。运输车辆大部份不能进入基坑内行走,挖机操作回转空间变小。故采用阶梯式分层开挖,成阶梯形,挖掘机不能进入部份用挖掘机堆挖中转。大反斗型挖掘机10台,小挖机C60型4台及人工配合,出土流向先从基坑西方向、北方出土。机械挖土挖至第二道支撑梁底(0.400)处停止。
3、第四阶段的施工安排
该阶段挖土随挖土深度加深并受限于内支撑的影响,对挖土大大增加难度,运输车辆大部份不能进入基坑内行走,挖机操作回转空间变小。故采用阶梯式分层开挖,成阶梯形,各层间设置挖掘机,用挖掘机将最底层土层层堆挖中转。大反斗型挖掘机10台,小挖机C60型4台及人工配合,出土流向由西方向及北方向出土,待土方量出至80%后由原来二个施工班改为一个施工班组,从基坑南方向往北方出土收口。机械挖土挖至基坑底施工标高以上0.3m处停止,余土用人工挖至基坑底标高。严格控制挖土深度不得超挖,如有超挖则用碎石填平。开挖到基底标高后,沿基坑的四周挖排水沟,且每隔50m布置一个集水井,用水泵排除积水。
第四阶段出土示意平面图:
第四阶段出土剖面意图:
第四阶段出土收口示意图:
七、基坑土方施工安全措施
1、基槽开挖的边坡,应根据土质挖深和开挖方法的不同,按规定放坡,并在施工中随时检查边坡的稳定情况,同时要注意与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如有异常现象,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人工挖土时,人与人之间要有一定的安全间距,并不得面对面挥镐(锤)挖土作业。
3、所使用的土方施工机械,使用前应经安全检查,其制动、起吊、行走、回转等部件应处于有效状态,否则不得使用。
4、当挖土机、起重机作业时不得在其臂下通过和作业。
5、施工机械的传动部分不得外露,应加设安全防护罩或网。
6、施工机械的电源开关和电源线,应合乎安全要求,使用防漏电保险开关,电源线不得拖地,要架空架设、高度、断面大小和绝缘情况等都要合乎要求。
7、挖土机作业时要有专人指挥,后退作业时司机要注意后视场地上是否有人、物等障碍存在,经处理妥后,才能后退作业,否则不得后退作业。
8、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
9、挖土机等机械作业时,要门注意其机底支承面的稳固情况,如比较薄弱时,要采取措施加固后才能进入作业。
1、土方开挖前,要对土方开挖周围环境调查清理,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查明基坑周围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层数、基础类型与埋深及结构现状;基坑周围地下设施的位置、材料及接头形式;查明场地周围和邻近地区地表和地下水的分布,水位标高,距基坑距离及补给、排泄关系,对开挖的影响程度;基坑周围的道路、车流量及载重情况。
土方开挖应注意如下事项:
不要在已开挖的基坑边坡的影响范围内进行动力打入或静力压入的施工活动;
不要在基坑边坡顶堆加过重荷载,若需在坡顶堆载或行使车辆时,必须对边坡稳定进行核算,控制堆载指标;
注意地表水的合理排放,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或渗入边坡。
开挖长度不得超过20m。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每层支撑为一个开挖层,每层开挖深度应在该层支撑下0.3m范围内,开挖分段长度依据土层现场确定,严禁超挖及大锅底式开挖,开挖后应及时支护。采用机械开挖时,基坑位置应预留20cm厚土做连续墙施工保护层,然后用人工修整坡面。开挖土方应随挖随运走,严禁堆积在基坑顶周边。
沿基坑四周修建1.2米高围栏,栏杆用钢管制成,上下两排。另外在基坑四角安放太阳灯,便于夜间照明和施工。
在基础结构、外防水及其保护层完成后才可以进行土方回填。
1、回填土时应按200mm的分层厚度分层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及设计标高。填方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并作好记录,回填土质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对于基坑底部回填工作面狭窄处,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对于基坑上部回填工作面相对较宽处采用小型压路机分层碾压,使回填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填土前应检验填料的含水率,含水量高时,可采用翻松晾干或均匀掺入干土的措施;含水量低时,则可预先洒水湿润,增加压实遍数的措施,以确保回填质量。
3、每层填土压实后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密实度和干容重试验,以检验回填密实度是否达到设计规定的密实要求。
4、分段分层填土,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每层互相搭接,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每层填土高度的两倍。上下层错缝距离应不小于1米。
5、基坑回填应在两侧对称同时进行,两侧回填高差要加以控制,以免损坏建筑结构。深浅基坑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坑,填至浅基坑标高时再与浅基坑一起回填。
本计划根据施工图的工程量组织设计投入的人员、机械、材料计划进行编制。
1、基础冲孔桩:120天;2、连续墙:100天;3、喷锚:15天;4:土方开挖:158天;5、内支撑40天。
施工进度计划表详见附图四《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第六章基坑监测及管线保护措施
1、将每次测得各监测点的数据填写在相应的记录表中,观测结果记录必须做到真实、准确、全面、整洁。
2、根据观测结果及时绘制变形~时间曲线。
3、每次观测的结果应及时报设计、甲方及监理等有关单位。
4、各种观测记录表要求分别整理面册,各种曲线图应上墙,以便于查阅。
5、发现超出警戒值时,应加密监测并及时向设计等有关单位反映,随时准备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基坑监测平面图详见附图
二、基坑顶水平位移、基坑沉降
地面位移沉降点埋设在基坑坑顶周边,采用人工挖孔后插入钢筋并用混凝土浇灌固定。挖孔直径300mm,孔深约0.5m,周边砌砖围护。分别在基坑周边埋设按要求设观测点
观测位移、沉降的观测点组成一个变形监测网。基坑观测网可采用独立的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
基坑顶面沉降观测方法:采用精密的水准仪,配合高精度的水准尺,采用几何水准观测方法,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对埋设于基准点的高程与基坑开挖前进行的初始观测值相比较,所得的坐标差即为该观测点在本观测周期内的沉降.
其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见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见表。
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表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及竖向位移
支护结构变形(深层水平位移)
<1/100(F.s)
周边房屋沉降、倾斜、水平位移
注:当发现地表及周边建筑存在裂缝时,应补充裂缝监测,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置两个,并设在裂缝的端部及最宽处。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观测频率:在开挖基坑过程中监测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其余情况下每星期监测1次,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三、周边建筑筑物沉降、倾斜观测
建筑物沉降倾斜监点设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上,埋设点最好选在建筑物主要受力的柱子上,沉降点直接用冲击钻在柱上钻眼,再植入膨胀螺丝固定即可。倾斜观测点视条件而定,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最好在建筑物的同一直线的顶底各设一个观测点,以便于日后监测。
利用第三方监测的地下水位观测孔,我司根据施工进程的确定观测的频率,并按照广东省安全生产统一用表做好相关的资料记录。
观测方法:我司将采用水位计或相关仪器测量地下水位观测孔内的水位高度。与基坑开挖前相应地下水位观测孔内的地下水位高度进行比较,得到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观测频率:在开挖基坑过程中监测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其余情况下每星期监测1次,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五、基坑周边的建构筑物监测
基坑周边40米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及地面沉降观测,按实际情况布置变形监测点。监测方法及监测频率同地面沉降及位移变形监测相同。
第七章、防汛、防洪、排水、防雷措施
本基坑工程面积较大、土石方开挖数量大、基坑支护类型较多、工期紧,而起本工程所在地气候潮湿,春夏季雨水较多。为确保工程如期完成,必须做好基坑内的排水降水工作,防止基坑内积水而使基坑土体恶化影响支护结构稳定。基坑采取下列防汛、防洪措施:
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法》,确立“强化基础、加强检查、消除隐患、以防为主、积极抢险”的防汛原则。
c.据本工程实际情况,临时工程按照设计修建,同时考虑防汛、防洪要求;施工场地布置考虑防汛、防洪防雨要求,并做好截、排水沟。
d.为确保基坑安全,排水设备应满足要求。
f.防汛、防洪期间加强与地方政府、水利部门、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汛期气象预报和防汛、防洪最新动态。
a.雨季施工,在基坑顶周边设置排水沟进行截水,坑底处设纵横排水沟,配备足够的排水机械作好排水准备工作。将基坑底的水采用潜水泵排至基坑顶排水沟,再经沉淀后排出市政污水管网。
b.指定专人巡视,发现积水或水沟阻塞的地方,及时疏通放水。
c.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时刻注意气候变化。
3、防雷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建筑施工现场的防雷保护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这关系到建筑设施、施工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安装避雷针是防止直击雷的主要措施。工地临设、施工现场内的桩机等机械设备应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接闪器一般选用ф16mm圆钢,长度为1~2m,其顶端应车制成锥尖。接闪器须热镀锌。 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的防雷引下线可利用该设备的金属结构体,但应保证电气联接。机械设备所有的动力、控制、照明、信号及通信等线路,应采用钢管敷设。钢管与机械设备的金属结构体作焊接以保证其接地通道的电气连接。
(2)防止感应雷击的措施
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应单独安装,与其他保护的接地装置的安装分开,且保持有3m以上的安全距离。 接地极与接地线宜选用镀锌钢材,其将埋于地下的焊接处应涂沥青防腐。
(4)雷雨天气应注意的事项
a.雷暴或雷雨发生时,应立即停止露天、带电等作业行为,必要时全面停止雷雨天应立即停止施工作业。
b.打雷闪电时,不要在水源边停留,不要站在树底下避雨;在大树底下停留,则必须与树身和枝桠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并且尽可能下蹲和把双脚先靠拢,这样既可降低人体的有效高度又可预防跨步电压的危害。
c.雷雨天,远离电器设备、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物体、水龙头、自来水管道等,将随身金属物放在5米之外,找一干燥房子躲避。
d.雷雨天不要触摸或靠近防雷引下线、自来水管等管线。遭雷击之前,一般头发会竖起,身上有微麻感,此时应双脚并起立即蹲下。
本工程监测中,每一测试项目都应根据保护对象的实际情况,事先确定相应的警戒值,以判定是否超出允许范围,判断工程施工是否安全可靠,是否顼调整施工步序和优化原设计方案。一般情况下,每警戒值均由两部分控制,即总允许变化量和单位时间内允许的变化量。
(1)满足设计计算要求,不可超出设计值;
(2)满足测试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目的;
(3)满足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
(4)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5)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了以下警戒值:
(1)基坑围护结构测斜:水平位移控制值为25mm(一级)35mm(二级),每天发展不超过5mm;
(2)基坑周围地面沉降变形控制值不得超过50mm,当变形较大时,或超过报警值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回填。
1、控制值/报警值的确定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了以下控制值/报警值:
15mm(一级)25mm(二级)或每天连续发展2mm
25mm(一级)35mm(二级)
12mm或每天连续发展2mm
支护结构变形(深层水平位移)
15mm(一级)25mm(二级)或每天连续发展2mm
25mm(一级)35mm(二级)
800mm或每天连续发展300mm
周边房屋沉降、倾斜、水
15mm或每天连续发展
15mm或每天连续发展2mm
12mm或每天连续发展2mm
注:1.周边房屋整体倾斜度累计值达到2/1000或倾斜速度连续3d大于0.0001H/d(H为建筑承重结构高度)时应报警
当临近建筑位移为15mm,建筑裂缝宽度为2mm或地表裂缝宽度为10mm时均应报警。
第三节地下管线保护及处理方案
1、公用管线、市政设施及地铁的摸底调查
我司在项目部进场后,将在甲方提供的各项管线资料基础上,安排专人员施工场区周边的公用管线、公共市政设施和地铁进行摸底调查,从而掌握场区周边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公共市政设施,有利于确定保护对象和制订针对性保护措施。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及本工程施工区实地考察周边存大量的供水、供电管线、市政排污管线等,将不可避免的对本工程的施工造成影响。
详细调查一般分以下几下步骤:
DB31T 1224-2020标准下载地下管线监测保护措施详见设计图纸及上述监测方案。
3、周边环境保护应急方案
(1)加强与管线主管部门联系
基坑开挖前应主动与各管线的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包括自来水公司、管道煤气公司、供电局、电信局及地保办等部门。详细了解各管线及地下建(构)筑物的保护要求,细化并落实保护措施方案。
开工前应向有关部门了解确定施工区段可关闭的阀门,并落实负责值班人员,保持良的通讯联系,确保24小时均可联系到相关负责人电梯井平台施工施工组织方案.doc,必要时可请有关部门派出专人值班配合。
一旦管线变形较大出现破环时,应立即通相关部门的值班人员,关闭施工区段的水、煤气及供电的阀门,同时上报和组织力量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