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超高模板施工方案3.1.1.1材料管理:材料质量满足方案设计和相关规程要求,搭设模板支架用的碗扣件,使用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抽检的数量按有关规定执行。未经检测和检测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
3.1.1.2交底管理:施工前均由专业技术负责人向班组成员、管理岗位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并落实相关签字手续。
3.1.2施工中管理要点
3.1.2.1竖向结构隐蔽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进入下道模板支架工序的施工;
3.1.2.2模板支架搭设方式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淮南老货场1#~5#楼施工组织设计,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3.1.2.3混凝土浇筑方式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控制堆载,避免上部荷载集中化;
3.1.2.4模板拆除方式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拆模时间符合相关检测结果和规范要求。拆模以接到拆模试块试压报告合格为准,不得私自拆除任何构件。
3.1.3质量管理措施
3.1.3.2认真做好各道工序的检查、验收关,对各工种的交接工作严格把关,做到环环扣紧,并实行奖罚措施。出了质量问题,无论是管理上的或是施工上的,均必须严肃处理,分析质量情况,加强检查验收,找出影响质量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把质量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3.1.3.3严格落实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及项目中质检“四检”制度,确保模板安装质量;
3.1.3.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2~3名看模,严格控制模板的位移和稳定性,一旦产生移位应及时调整,加固支撑;
3.1.3.5对变形及损坏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范要求及时修理校正,维修质量不合格的模板和配件不得发放使用;
3.1.3.6为防止模底烂根,放线后应用水泥砂浆找平并加垫海绵;
3.1.3.7模板安装应严格控制轴线、平面位置、标高、断面尺寸、垂直度和平整度,模板接缝隙宽度、高度、脱模剂刷涂及预留洞口断面尺寸等的准确性。严格控制预期拼模板精度;
3.1.3.8放线后,规定负责测量记录人员及时记录平面尺寸测量数据,并要及时记录成品尺寸,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墙体的垂直度误差。并根据数据分析原因,将问题及时反馈到有关生产负责人,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
3.1.3.9所有竖向结构的阴、阳角均须加设橡胶海绵条于拼缝中,拼缝要牢固;
3.2.2根据实验室混凝土配合比,派相关人员在搅拌站进行监督和检测。
3.2.3开盘前检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实测混凝土坍落度,符合要求,方可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按相关要求进行抽查。
3.2.4混凝土浇筑前输送管线的布置方式符合方案要求,浇筑过程中坚决避免堆载过大现象的出现。
3.3.1支设支撑体系时,上岗人员必须持有专业上岗证,架子工等特殊工种在高空作业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3.3.1.1支拆模的高空作业。
①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上下攀登并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装卸模板。
②拆模形成的临边及洞口,立即预以防护。
③支设悬挑形的模板要有可靠的立足点。
3.3.1.2绑扎钢筋的高空作业。
①绑扎边柱、边梁钢筋、绑扎钢筋和安装钢筋骨架,搭设操作平台并系好安全带。
②绑扎钢筋,必须在支架操作平台上操作,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
3.3.1.3浇筑砼的高空作业。
各楼层、及框架柱各个施工段浇筑砼时,浇筑混凝土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并穿防滑鞋。
3.3.2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3.3.3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可靠临时设施。施工现场搭设工作梯,非工作人员不得爬模上下。
3.3.4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放在工具箱或工具袋中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各种工具应系挂在操作人员身上或放在工具袋中,不得吊落。
3.3.5装拆模板时,上下要有人接应,随拆随运,并应把活动的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和抛掷。
3.3.6装拆模板时,必须搭设脚手架。装拆施工时,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要扣上安全带。
3.3.7安装墙模板时,要随时支设固定,防止倾覆。
3.3.8在支撑搭设、拆除和浇筑混凝土时,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应在适当位置挂设警示标志,并指定专人监护。
3.3.9搭设应由专业持证人员安装;安全责任人应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及签证。
3.3.10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严禁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规定要求时拆除模板。
3.4.1安全警示标志牌
施工和生产现场必须按照施工规范标准和规定等的要求,在重要部位设置齐全的安全文明生产标志、标牌等标识;
搭、拆模板时必须进行围挡并派专人看守。
3.4.3.2通道等处严禁堆放材料和其他物品,进场的成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域分隔开。建立严格的管理责任制,划分责任区,设置明显的标志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3.4.4.1建筑物内外存放的各种物资要分类别、规格按施工平面布置图码放整齐,符合其具体要求;
3.4.4.2构件、半成品、模板、块料必须指定地点分类存放整齐,堆放平稳;
3.4.4.3现场工人操作做到活完料净脚下清;
3.4.4.5现场余料、包装容器及时回收,堆放整齐。
3.4.5.1加强消防器材的管理,维修和保养,经常保持完整好用。钢、木加工厂及其他场合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在使用期内的灭火器并教会进场工人正确使用;
3.4.5.2严禁工人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施工现场。
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对支撑体系进行监测,主要监测体系的水平、垂直位置是否有偏移。
观测点采取在临边位置的支撑基础面(板)、墙上埋设倒“L”形直径12钢筋头。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支架和支撑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变形和水平位移情况的应及时解决。
3.5.4仪器设备配置
班组每日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进行安全周检查,公司进行安全月检查,模板工程日常检查重点部位:
3.5.5.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3.5.5.2连墙件是否松动;
3.5.5.3架体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垂直度偏差;
3.5.5.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
3.5.5.5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5.5.6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在混凝土实凝前后及混凝土终凝前至混凝土7天龄期应实施实时监测,终凝后的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
3.5.6.1本工程立柱监测预警值为10mm,立柱垂直偏差在24mm以内;
3.5.6.2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疏散人员,并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3.5.6支撑体系监测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模板支架高H为9.6m,立杆步距h(上下水平杆轴线间的距离)取1.2m,立杆纵距la取0.9m,横距lb取0.9m。整个支架的简图如下所示。
模板底部的方木,截面宽70mm,高40mm,布设间距0.2m。
2.2材料及荷载取值说明
模板支架承受的荷载包括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以及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等。
3、板模板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验算
荷载首先作用在板底模板上,按照"底模→底模方木/钢管→横向水平钢管→可调托座→立杆→基础"的传力顺序,分别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其中,取与底模方木平行的方向为纵向。
3.1板底模板的强度和刚度验算
模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如图所示:
3.1.1荷载计算,按单位宽度折算为线荷载。此时,
模板的截面抵抗矩为:w=1000×182/6=5.40×104mm3;
模板自重标准值:x1=0.3×1=0.3kN/m;
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x2=0.12×24×1=2.88kN/m;
板中钢筋自重标准值:x3=0.12×1.1×1=0.132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活荷载标准值:x4=1×1=1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x5=2×1=2kN/m。
以上1、2、3项为恒载,取分项系数1.2,4、5项为活载,取分项系数1.4,则底模的荷载设计值为:
g1=(x1+x2+x3)×1.2=(0.3+2.88+0.132)×1.2=3.974kN/m;
q1=(x4+x5)×1.4=(1+2)×1.4=4.2kN/m;
对荷载分布进行最不利布置,最大弯矩取跨中弯矩和支座弯矩的较大值。
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1max=0.08g1lc2+0.1q1lc2=0.08×3.974×0.22+0.1×4.2×0.22=0.03kN·m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经比较可知,荷载按照图2进行组合,产生的支座弯矩最大。Mmax=0.036kN·m;
3.1.2底模抗弯强度验算
取Max(M1max,M2max)进行底模抗弯验算,即
σ=0.036×106/(5.40×104)=0.658N/mm2
底模面板的受弯强度计算值σ=0.658N/mm2小于抗弯强度设计值fm=15N/mm2,满足要求。
3.1.3底模抗剪强度计算。
荷载对模板产生的剪力为Q=0.6g1lc+0.617q1lc=0.6×3.974×0.2+0.617×4.2×0.2=0.995kN;
按照下面的公式对底模进行抗剪强度验算:
τ=3×995.208/(2×1000×18)=0.083N/mm2;
所以,底模的抗剪强度τ=0.083N/mm2小于抗剪强度设计值fv=1.4N/mm2满足要求。
3.1.4底模挠度验算
模板弹性模量E=6000N/mm2;
模板惯性矩I=1000×183/12=4.86×105mm4;
根据JGJ130-2001,刚度验算时采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取荷载标准值计算,不乘分项系数,因此,底模的总的变形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
底模面板的挠度计算值ν=0.029mm小于挠度设计值[v]=Min(200/150,10)mm,满足要求。
3.2底模方木的强度和刚度验算
模板自重标准值:x1=0.3×0.2=0.06kN/m;
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x2=0.12×24×0.2=0.576kN/m;
板中钢筋自重标准值:x3=0.12×1.1×0.2=0.026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活荷载标准值:x4=1×0.2=0.2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x5=2×0.2=0.4kN/m;
以上1、2、3项为恒载,取分项系数1.2,4、5项为活载,取分项系数1.4,则底模的荷载设计值为:
g2=(x1+x2+x3)×1.2=(0.06+0.576+0.026)×1.2=0.795kN/m;
q2=(x4+x5)×1.4=(0.2+0.4)×1.4=0.84kN/m;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3.2.2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方木截面抵抗矩W=bh2/6=70×402/6=1.867×104mm3;
σ=0.144×106/(1.867×104)=7.714N/mm2;
底模方木的受弯强度计算值σ=7.714N/mm2小于抗弯强度设计值fm=13N/mm2,满足要求。
3.2.3底模方木抗剪强度计算
荷载对方木产生的剪力为Q=0.6g2la+0.617q2la=0.6×0.795×0.9+0.617×0.84×0.9=0.896kN;
按照下面的公式对底模方木进行抗剪强度验算:
τ=0.48N/mm2;
所以,底模方木的抗剪强度τ=0.48N/mm2小于抗剪强度设计值fv=1.3N/mm2满足要求。
3.2.4底模方木挠度验算
方木弹性模量E=9000N/mm2;
方木惯性矩I=70×403/12=0.373×106mm4;
根据JGJ130-2001,刚度验算时采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取荷载标准值计算,不乘分项系数,因此,方木的总的变形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
ν=0.521×(x1+x2+x3)×la4/(100×E×I)+0.192×(x4+x5)×la4/(100×E×I)=0.899mm;
底模方木的挠度计算值ν=0.899mm小于挠度设计值[v]=Min(900/150,10)mm,满足要求。
根据JGJ130-2001,板底水平钢管按三跨连续梁验算,承受本身自重及上部方木小楞传来的双重荷载,如图所示。
材料自重:0.038kN/m;
方木所传集中荷载:取(二)中方木内力计算的中间支座反力值,即
p=1.1g2la+1.2q2la=1.1×0.795×0.9+1.2×0.84×0.9=1.694kN;
按叠加原理简化计算,钢管的内力和挠度为上述两荷载分别作用之和。
3.3.2强度与刚度验算
托梁计算简图、内力图、变形图如下:
托梁采用:钢管(单钢管):Φ48×3.5;
W=5.08×103mm3;
I=12.19×104mm4;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中间支座的最大支座力Rmax=8.462kN;
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0.695×106/5.08×103=136.758N/mm2;
钢管的最大挠度νmax=1.548mm;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m=205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36.758N/mm2小于钢管抗弯强度设计值fm=205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1.548小于最大允许挠度[v]=min(900/150,10)mm,满足要求!
1、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计算
(1)立杆荷载。根据《规程》,支架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下式计算:
N=1.35∑NGK+1.4∑NQK
其中NGK为模板及支架自重,显然,最底部立杆所受的轴压力最大。将其分成模板(通过顶托)传来的荷载和下部钢管自重两部分,分别计算后相加而得。模板所传荷载就是顶部可调托座传力,根据3.1.4节,此值为F1=8.462kN。
除此之外,根据《规程》条文说明4.2.1条,支架自重按模板支架高度乘以0.15kN/m取值。故支架自重部分荷载可取为
F2=0.15×9.6=1.44kN;
立杆受压荷载总设计值为:
Nut=F1+F2×1.35=8.462+1.44×1.35=10.406kN;
其中1.35为下部钢管自重荷载的分项系数,F1因为已经是设计值,不再乘分项系数。
(2)立杆稳定性验算。按下式验算
计算长度l0按下式计算的结果取大值:
l0=h+2a=1.2+2×0.1=1.4m;
l0=kμh=1.185×1.664×1.2=2.366m;
故l0取2.366m;
λ=l0/i=2.366×103/15.8=150;
查《规程》附录C得φ=0.308;
σ=1.05×N/(φAKH)=1.05×10.406×103/(0.308×4.89×102×0.973)=74.578N/mm2;
立杆的受压强度计算值σ=74.578N/mm2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2、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计算
(1)立杆荷载。根据《规程》,支架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ut取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受压荷载总设计值计算。由前面的计算可知:
Nut=10.406kN;
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Wk=0.7μzμsWo=0.7×0.74×0.273×0.4=0.057kN/m2;
Mw=0.85×1.4×Mwk=0.85×1.4×Wk×la×h2/10=0.85×1.4×0.057×0.9×1.22/10=0.009kN·m;
σ=1.05×N/(φAKH)+Mw/W=1.05×10.406×103/(0.308×4.89×102×0.973)+0.009×106/(5.08×103)=76.296N/mm2;
立杆的受压强度计算值σ=76.296N/mm2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3.5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fg=fgk×kc=120×1=120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120kPa;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1;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1.05N/A=1.05×10.406/0.25=43.706kPa;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N=10.926kN;
基础底面面积:A=0.25m2。
p=43.706kPa≤fg=120kPa。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防护工程施工方案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2、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区域位置图
3、混凝土结构施工平面图、剖面图
5、模板构造节点大样图
6、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构造图(立杆总平面布置图、立杆平面布置图、纵横水平拉杆布置图、水平剪刀撑平面布置图、立杆顶部节点图、剪刀撑垂直投影图)
7、支撑架体与固定物拉结布设图
8、支撑体系监测平面布置图
DB4403/T 53-2020 纯电动公共汽车运营企业能源管理指南9、后浇带支撑体系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