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中央公园城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护壁及支撑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地表裂缝监测、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每天监测一次,水平位移监测、沉降监测每周观测一次。但无论是施工期或竣工后,遇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如大雨后、绵雨期、自然条件急剧变化情况下)或平常发现山体有异常变化亦应增加观测次数。
按《规程》变形测量等级划分的三级精度执行(即: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1.5mm。平面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10mm)。用于监测变形观测点所需的基准点按二级精度执行(即: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平面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mm)
(4)、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DB23T 3273-2022标准下载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
A、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
选点:点位选在稳固、能较长期保存不受干扰不易被自然条件所损坏之处。
根据图上设计的点位附近(在满足上述条件情况,最好选在设计位置)。在选点时应考虑二级导线的组成,由于基准点、工作基点有的边长悬殊过大,因此在实施选点时应选一些临时性导线点来组成。(点号可参照基准点编排)。
标石埋设:各平面、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的埋设方法及标石、标志规格须按附图要求作业,埋设要稳固。
导线观测计算:观测使用II级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D),测前对仪器必须经专业场地检验,(要求有关数据资料齐全),符合要求方可提交使用。
观测需待所有埋设的水泥桩稳固后才能进行作业。否则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变形点观测质量。
水平角观测:观测方向三个以内不归零。(方向观测法四测回)方向少于三个时应按左、右角各观测两测回。左、右角闭合差不应大于4″,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大于4√n(n为测站数)。
距离测量:每一测站应测量一次气象元素,气温读取0.2°C,气压读0.5mm/Hg,将改正值置入仪器自动更正。
距离施测四测回(一测回是指照准目标读取四次的过程)。
距离、垂直角均应往返施测。
计算:经检验各项观测值限差均符合要求后(测距应经加、乘常数改正后,用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后的距离参与计算),对导线进行严密的平差
高程以几何水准测量法进行。
使用N3等同精度水准仪配铝合金水准标尺,按“规程”中二级精度施测。
观测资料经检查,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进行严密平差计算。(计算前应对高差作尺长改正和正高改正)
平面及高程成果资料需要经专职人员检查验收后,方可提交使用。
A、观测点平面位移量监测
使用经鉴定后的全站仪(精度与导线仪器同),以测线支距法和坐标法进行作业。
在基准点上或工作基点上设置仪器对各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距离、垂直角均单程施测四测回。
测距要求:一测回读数较差≤3mm、单程测回较差≤4mm,垂直角互差及指标差之差不大于15″。
测距应经加、乘常数改正后,用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后的距离参与计算)。
B、观测点沉降位移测量
以水准基准点与观测点组成附合或闭合三级水准路线进行观测,(各项限差要求按“规程”中的三级标准)。
作业过程中应定时对高程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检测限差≤4.5√n,n为测站数)
观测成果经检查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高差应加入尺长、正高改正后)进行计算。
以上基准点、观测点及各项计算数据取值0.1m,最后成果取1mm。
人工挖孔桩在地下水位之上,地下水动态监测主要是监测地下水渗水量的多少,特别是雨水地下水的汇集可能引起涌水。
5)地表变形拉裂缝观测点的建立及实施
在地表变形拉裂缝稳固处设置对应的且便于量测的标桩。
地表变形拉裂缝的量测:采用游标卡尺直接量测,精度0.2mm;较宽时可采用经检验后的钢尺量测,精度0.2mm。每次量测时宽度要求记录,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并注明日期。
6)邻近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
在平场工作施工前,沿邻近建筑物每隔15.0m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各监测点用红漆涂抹,提醒现场各方注意保护。
7)桩顶、边坡沉降监测
在桩板墙的桩顶或墙顶中心设位移、沉降监测点,周边设置的道路、构建筑物的监测点与之相对应。
采用电子全站仪三角高程观测沉降,采用测斜仪观测桩顶及边坡位移,测量时可通过预埋的具有固定导槽的专用导管间接测量。
在建网完成后,连续观测两次。观测周期与降雨期相关,旱季间隔长,雨季间隔短。
当挖孔深度超过5m时,必须进行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每次作业前进行小动物活体检测一次,以防施工作业人员中毒。
每次作业前均应观察护壁有无变形开裂,浇筑护壁混凝土时应观测护壁的支撑有无变形。
(5)、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每次监测结束后,应及时对观测点进行计算。
在对观测数据整理时,以各观测点的零周期观测值为初始值,以后的每次观测值对初始值及上次观测值之差,求得观测点从开始监测至此次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和观测点每次的变形量。
2)监测数据的分析及上报
根据整理后的观测数据,以观测点相邻两次观测值之差与最大误差(取中误差的两倍)进行比较,如观测值之差小于最大误差则可认为观测点在这一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但要注意,即使每相邻周期观测值之差很小,当利用回归方程发现有异常观测值和呈现一定趋势时,也应视观测点有变形。
在整个监测过程中,要定期向主管部门提交工作报告,报告中要以文字和数据通报监测情况,也可建议下期的工作安排。
在每次监测结束对观测点进行数据整理计算,当监测期间内总的变形量和阶段突变量发展到一定数值时,应及时向建设、监理单位进行通报。其累计总变形量和阶段突变量的标准可初定如下:在监测过程中,当发现边坡上所观测的监测点均发生位移,同时有1/3的监测点位移总量超过500mm时,提出监测预警预报;而当在一段时间中(可定于5天范围内),边坡的变形突然加剧,边坡上所观测的监测点均发生位移,同时有1/3的监测点位移总量超过200mm时,必须立即提出紧急预警预报;当护壁出现开裂、支撑系统出现变形时,必须立即提出紧急预警预报;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中发现小白鸽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或死亡时,应立即提出紧急预警预报;地下水监测中发现涌水量突然增大,应立即提出紧急预警预报。
5、监测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监测点的位置应准确、埋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监测仪器的类型及数量应满足监测设计的目的。
监测所设监测点的数量、位置、仪器均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布设,并且其导线均应埋置一定深度;建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及机构,对其系统应进行专门的管理与维护。
(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发生事故时应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达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
(二)、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三)、应急救援组织架构
主要职责:负责“预案”日常的管理工作,负责重大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在实施应急救援任务时与其他处置组协调工作,按照经理的命令调动抢险队伍,机械物资及时到位,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主要职责:组织力量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道路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主要职责:根据专家技术组的技术建议和事故现场情况制定方案,按照方案迅速组织抢险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主要职责:组织医护人员迅速展开对伤员的急救,有必要时应立即与120急救中心联系,请求增援,并派人在路口等候指引。
主要职责:迅速组织车辆运送抢险队伍及抢险物质,必要时立即切断主电源,并与医疗救护组协作保障所需物品的使用。
主要职责:负责对事故现场勘察取证,查清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对事故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配合上级调查组工作。
主要职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伤亡人员的医疗、抚恤、安置等工作,并于保险公司协调理赔事宜。
(四)、人工挖孔桩施工伤亡事故的类别
地面作业人员或过往人员不慎坠入桩孔中;孔内作业人员在上下孔过程中失稳坠落孔底。
地面物体掉入孔内,孔中升降中的工器具掉下,活底吊桶或箩筐装载的弃土掉下,或绳索断裂、吊桶脱钩下击中孔底作业人员。
孔壁没有护壁设施,或护壁质量不好,或未按土质情况采取防流沙、涌泥措施,孔壁坍塌,掩埋孔底作业人员。还有临近桩孔浇筑砼,挤压孔壁,造成坍塌。
人工挖孔配备的施工机具中有部分电动机具和照明设施,因漏电造成作业人员触电。
标准空气中氧气量的体积比为20.95%。体积比低于18%时为缺氧,此时人有疲劳感,注意力减退,动作极易失误。空气中氧气体积比低于12%时,为严重缺氧,此时人有头痛、恶心、眼花、呕吐,甚至丧失意识、言行不能自主的症状。空气中氧气体积比低于6%时,为致命缺氧,此时人心跳微弱,血压大幅下降,抢救不及时,就会因停止呼吸和心跳而死亡。
因无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有缺陷、设备未按时进行保养、设备失修或带病运转、使用、指挥不当或机械故障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孔内有CO,HS,SO2等有毒气体导致中毒。
在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时,首先应做好孔口围护措施。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井孔周边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围栏,高度不低于1.2m,围栏须采用钢筋牢固焊制,正在开挖的桩孔停止作业或已挖好的成孔,必须设置牢固的盖孔板,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孔内作业时,孔口上面必须有人监护。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砼围圈上不得放置工具和站人。孔内作业人员必须头戴安全帽、身系安全带,特殊情况下还应戴上防毒防尘面具。利用吊桶运土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落物伤人,电动葫芦运土应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后方可投入运行。施工中应随时检查垂直运输设备的完好情况和孔壁情况。
1、人落入孔内的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施工人员在上下时坠落,不得用人工拉绳子运送人员或脚踩凸缘上下桩孔,而必须另配钢丝绳及滑轮且有防坠保护装置,或使用安全爬梯上下,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或设置尼龙绳,并随挖孔深度增加延长至工作面,供人员应急使用。井孔内必须设置应急时使用的安全绳和软爬梯。井内人员必须乘专用吊笼上下,不得乘坐吊桶或脚踩护壁上下井孔。
2、坠物落入孔内的预防措施
许多工程施工时,挖孔工人为图方便,常常将挖出的土在孔边堆得很高,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对工人进行管理的同时,应安排专人把挖出的土石方及时运离孔口,且不得堆放在孔四周1米范围内。孔深挖至超过挖孔人身高时,在桩孔口或孔内装设靠周壁略低的半圆防护板,并随着孔深增加而往作业面下引,吊渣桶上下时,孔下作业人员应避于护板下。
3、起重工具失灵的预防措施
在开工前应该检查起重工具的各个部位是否完好,防止施工过程中吊索断裂导致的物体打击。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电葫芦宜用按扭式开关,上班前、下班后均应有专人严格检查并且每天加足润滑油,保证开关灵活、准确;铁链无损,有保险扣且不打死结;钢丝绳无断丝。支架应稳定牢固,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它安全起吊能力。
4、孔内有害气体含量超标造成事故的预防措施
地下特殊地层中往往含有CO、SO2、H2S或其它有毒气体,人工挖孔桩深度超过5m时,每天开工前应进行有毒气体的检测。必须对桩孔内气体进行抽样检测(可用快速检测管)或小动物活体检测,发现有害气体含量超过允许值时,应将有害气体清除至化学毒物最低允许浓度的卫生标准,并采用足够的安全卫生防范措施,如设置专门设备向孔内通风换气(通风量不少于25L/S)等措施,以防止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还应随时检查空气中的含氧量,防止出现施工人员缺氧窒息事故.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每隔2小时出孔休息并用鼓风机向孔内送风5min;当人工挖孔桩深度超过8m时,应配备专门的向孔内送风的设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孔底凿岩时应加大送风量。根据在工程实践中反馈的情况,这一项措施施工人员基本上都了解,但是容易产生麻痹心理而不能按制度执行,往往是做过几次没有异常后就嫌麻烦而不做了,结果有些工地出现了挖孔人员窒息的事故。人工挖孔作业一旦发生人员中毒、窒息等事故,必须在现场按应急措施规范要求实施抢救,根据情况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并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卫生部门,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在工程中常常使用潜水泵进行抽水,一般的预防触电的措施是抽完水后才允许挖孔,并且采用动作电流为15mA的漏电保护器。但是如果地下涌水量较大,工人挖桩时往往会一边抽水一边开挖。因为如果抽水时工人在桩外等候,待抽干水后再进入内挖桩,此时桩内的水又冒了上来,根本无法往下挖,这样施工就很容易触电。因此,为保证安全施工,解决挖土与抽水的矛盾,可用深水泵代替潜水泵抽水,因为深水泵抽水时是将抽水管伸到桩内抽水,管不带电,这样就可以边抽水边挖土。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用电设备必须严格接地或接零保护且安装漏电保护器,各桩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孔上电缆必须架空2.0m以上,严禁拖地相埋压土中,孔内电缆、电线必须采用护套等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孔内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孔中操作工应手戴工作手套,脚穿绝缘胶鞋。
塌孔是人工挖孔桩施工中重点。孔中操作工应手戴工作手套,脚穿绝缘胶鞋。
塌孔的预防措施塌孔是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对工人的生命安全最大的威胁之一,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如下。
(1).流砂导致塌孔预防流砂最好的方法是选择枯水期进行施工,在多数情况下,采用人工挖孔桩的工程地下是没有承压水的,如果能避开雨季进行施工是很少发生流砂现象的。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水丰富,土层有粉砂或细砂层时,则极易形成流砂,如不采取措施将导致护壁外的砂流失,导致井壁下陷或崩塌,所以在遇到流砂时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首先,将护壁减少到50cm一节,在开挖前用长1.5m~2.0m的钢筋每隔15cm沿壁侧45.向孔周土体打入,然后用稻草塞住侧壁,使水能流出来而砂大部分流不出来。护壁砼的钢模可晚拆使护壁砼达到足够的强度,如水量较大时,护壁的钢模可不拆除,以增加护壁的刚度。
(2).护壁不放钢筋导致塌孔,据调查,这是导致塌孔的最主要原因。在护壁的设计上,有些设计人员认为可根据土质的情况决定是否配置护壁钢筋,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环境的影响,比如在大雨之后就可能导致土压力增大而塌孔。所以,考虑施工环境的不确定性,护壁都应配钢筋。另外,在施工时,有的施工队往往会提出,为以后基础梁施工时破护壁方便,在第一、第二节护壁不放钢筋,这也不妥,因为施工时的情况较复杂,有可能护壁旁堆土过多,或者运土或试验的机械进进出出都可能增大侧向土压力。
(七)各事故的应急预案
1、高处坠落安全事故预案
(1)高处坠落是多发事故,为了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及尽量降低事故发生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损失,项目部应备有急救箱等其它必需品。
(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现场施工人员应一边进行急救,一边派人通知项目经理及班组长;
(6)当发生高空坠落或物体打击时,依据自救原则,观察伤情、避免二次伤害,将受伤害者抬至平坦处进行医药包扎,对被伤害者采取切实可行的医疗保护措施,以免伤势加重。
1).迅速移走周围可能继续产生危险的坠落物、障碍物。
2).为急救医生留出通道,使其可以最快到达伤员处。
3).高处坠落不仅产生外伤,还产生内伤,不可急速移动或摇动伤员身体。
4).应多人平托住伤员身体,缓慢将其放至于平坦的地面上。
5).发现伤员呼吸障碍,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7).发现出血,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可在伤口近心端结扎,但应每半小时松开一次,避免坏死。动脉出血应用指压大腿根部股动脉止血
2、物体打击安全事故预案
物体打击是多发事故,为了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及尽量降低事故发生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损失,项目部应备有急救箱等其它必需品。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现场施工人员应一边进行急救,一边派人通知项目经理及班组长;
3、基坑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2)紧急救援的一般原则:
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紧急救援关键是速度,因为大多数坍塌死亡是窒息死亡,因此,救援时间就是生命。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紧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紧急工作组成员,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紧急工作组成员的指挥。
鉴于深基坑坍塌事故所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机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颅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因此紧急工作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术等。
安全保卫小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
4、触电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当发现有人触电后,应迅速展开急救工作,动作迅速、方法准确。
(2)首先应迅速切断电源,若电源开关距离较远,可用绝缘体拉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用带绝缘柄的工具切断电线。切勿用金属材料或潮湿物体作救护工具,更不可接触触电者身体,以防自己触电。
(3)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治疗。对伤势不重、神态清醒者,应使其安静一小时,再送往医院观察;对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使其舒适、安静地平卧,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对伤势严重、呼吸或二者都已停止,应立即实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必须注意,急救要尽快进行,不能等候医生,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
(4)人工呼吸:实行人工呼吸以口对口呼吸效果最好。捏紧被救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被救者的口,向其口内吹气,时间约为2秒钟。吹气完毕后,立即离开被救者的口,并松开其鼻孔,让其自行呼气,时间约为3秒钟。如此以每分钟约12次的速度进行。
(5)胸外心脏挤压法:救护者跪在被救者一侧或骑跪在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被救者心窝上方、胸骨下方的位置,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以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挤压后迅速松开,胸部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进行。
一旦被救者心脏和呼吸都停止跳动时,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挤压。如现场只有一个人抢救,可以两种方式交替使用,每吹气2~3次,再挤压10~15次。抢救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终止,运送途中也不能停止抢救。
(6)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如果触电人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者触电人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人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必要时送医院诊治。
(7)因触电的不良影响,不是一下子表现出来的。因此,即使触电者自我感觉良好,也不得继续工作,应使其平躺,保持安静,同时保证周围空气流通,由医生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5、窒息、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1)井内救人,首先要使患者脱离缺氧、中毒环境,转到地面和通风良好的地方,然后再做其他有关处理。
(2)在救援人员需要深入到人工挖孔桩井底以前,要先井内大量通风,再测试一下井内的空气成分,若在紧急情况下,没有现成的检测仪器时,可取一只小白鸽,用绳索慢慢吊入下面,白鸽的生存情况判断井内空气情况。根据测试情况,决定是否进入井内救人,切忌盲目入内,既救不了人,也害了自己。
(4)救援者本人进入挖孔桩井底后,若感到头昏、眼花、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返回,以免中毒。即使佩戴防毒面具,也应计算时间,且勿大意。
(5)现场救护应安全有序进行,必须在现场急救的指挥人员统一安排开展,并有专门人员预测事故的变化,一旦发生事态将威胁救援人员安全,现场指挥人员有权停止救援撤到安全地点。
(1)由相关在场人员迅速切断机器电源。
(2)将人员救出后,立即检查可能的伤害部位,进行止血。
(3)发生断手(足)、断指(趾)的严重情况时,现场要对伤口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将断手(足)、断指(趾)用消毒和清洁的敷料包好,切忌将断指(趾)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然后将包好的断手(足)、断指(趾)放在无泄露的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在袋周围放些冰块,或用冰棍代替(切忌将断手(足)、断指(趾)直接放入冰水中浸泡),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重大事故情况。
5、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人员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救援措施。
(2)清理坍塌土方时,要防止伤害遇险人员,严禁用镐刨、锤砸等方法扒人破土块。
(3)各抢险组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应急救援指挥组命令,按照本“预案”“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中各专业处置组的职责要求,迅速组织力量展开工作。
应急救援指挥组应根据救援处置进展情况,在确定没有被困人员、伤亡人员已转移和事故现场已稳定的情况下,由应急救援组组长(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应急状态结束。
由善后处理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妥善处理。
由事故调查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调查处理明珠花园A、B型脚手架施工方案,并写出书面总结材料上报。
根据公司的相关要求,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重大事故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预防事故的意识和防范能力,积极组织应急预案培训,使参加救援的人员熟悉掌握应急预案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救援工作程序,提高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本应急救援预案基础开挖前进行演练,通过演练(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检查应急人员对应急预案、程序了解程度,及时发现应急工作程序和应急准备中的不足,增强应急小组及人员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确保预案一旦启动,能及时有序地展开救援。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DB4403/T 47-2020 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附表: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
应急救援物资、机具储备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