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管道施工工艺标准

不锈钢管道施工工艺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21.86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不锈钢管道施工工艺标准

2.3.2不锈钢焊丝牌号、成份表:

H0Cr18Ni9Si2

H1Cr18Ni9Ti

H1Cr18Ni9Nb

CH∕T 2017-2018标准下载HCr18Ni11Mo

1)熔剂(气焊粉)牌号:CJ101

2)熔剂名称:不锈钢及耐热钢气焊熔剂

3性能:熔点约900℃焊时有良好的润湿作用,能防止熔化金属被氧化,除渣容易。

4)用途:气焊不锈钢及耐热钢件的助熔剂

1)不同直径钍钨极或铈钨极的使用电流范围表:

目前钨极氩弧焊所用的电极材料可以分为纯钨、钍钨和铈钨三种:

(1)纯钨极:纯钨极密度为19.3g/cm3,熔点为3387℃,沸点为5900℃,是使用最早的一种电极材料。但纯钨极发射电子的电压较高,要求焊机具有高的空载电压,另外纯钨极易损坏,电流越大,烧损越严重,目前很少用。

(2)钍钨极:在钨极中加入30%以下的氧化钍,构成钍钨极,这种钨极具有较高的电子发射能力和耐熔性。用于交流电时,允许电流值比同直径的纯钨极可提高1/3。空载电压可大大降低。钍钨极的粉尘具有微量的放射性,在磨削电极时,要注意保护。

电焊机、等离子切割机、中高频弯管机、酸洗槽、中和槽、耐酸泵、水泵、空压机等。

1)与管道有关的土建工程已施工完毕,并且已经验收合格。

2)与管道相连接的设备已经找平、找正和固定,并已作了二次灌浆。

3)所有图纸、资料和技术文件等已齐备,并且已经过图纸会审、设计交底。

4)施工方案已经编制审批,必要的技术培训已完成。

5)管子、阀门、管道附件已按设计核对规格、材质、型号等无误,并且有合格证及规范规定资料。

6)清洗、需要脱脂的工作已合格地完成。

7)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提出的机具等事项已准备就绪。

8)劳动力、施工环境等符合要求,施工用的水、电、气等的供应可以按进度计划满足需要。

用干净的破布团在管内沿一个方向拖擦,或用压缩空气对管内进行吹扫,直到管内无污垢为止。

5.1.2化学清洗法,详见

5.3不锈钢管道切割。

5.3.1公称直径小于DN25mm的可用钢锯切割或用弓形锯床切割,公称直径大于DN25mm的应采用砂轮切割机或等离子切割机切割。

5.3.2采用钢锯或弓形锯床切割时,宜用较慢的切割速度,并不断用冷却液冷却锯条和切口。

5.3.3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时,其砂轮片必须是专用的,不得用来切割其它材质的管子。

5.4.1公称直径DN<50mm者,可用手工锉加工;公称直径DN≥50mm者,应采用坡口机或车床加工。

5.4.2公称直径DN>300mm者,可采用等离子切割机加工;但事后必须打磨掉割口表面的热影响层。

5.5.1最好采用短管段冲压成型,应分为3—4次逐步成型。如有困难时,也可采用手工翻边,在设计同意的条件下,还可用改为焊环。

5.5.2冲压模具材料应用不锈钢或中碳钢制作,外模具内径应比管子外径大1mm,内口圆弧半径应能达到质量评定标准。

5.5.3管端处理:一般不加热,但有困难时可加热温度为400℃左右。加热方法宜采用中频感应电热法,如无条件时,也可用氧气乙炔焰加热。

(1)将翻边管段放入冲压模具内。

(2)金属管的翻边应按配套内模件数分次进行,冲压一次更换一次内模,一般可用千斤顶或压力机来完成。

5.6弯管制作,不锈钢的特点是当它在500—800℃的温度范围内长期加热时,有产生晶间腐蚀的倾向,因此:

1)不锈钢管宜冷弯,或在1100—1200℃的温度下放在中频感应电热弯管机上进行弯管,

2)冷态弯管可采取顶弯法或用芯棒弯管机弯管。

3)芯棒采用塑料制品,把夹酚醛塑料套圈装到金属棒上进行弯管,使用这种加布酚醛塑料芯棒来弯制不锈钢管,可保持管子内壁的质量,不会产生划痕、刮伤及其它缺陷。

4)弯曲厚壁管可不使用芯棒,但为防止弯瘡及产生椭圆度,管内要装填细砂,弯管后将管内细砂清理干净。

5)弯管后要用热水冲洗管子内壁,以清除壁面的油垢等,然后风干或擦干。

6)不锈钢管也可用中频电热弯管机弯管;但弯管时要特别注意检查加热温度,使温度不低于900℃(用光学高温计检测)。为使管子加热时受热面均匀和避免烧坏管子,可使用专业保护装置,利用氮、氖等惰性气体,形成加热的保护区,防止氧化。

7)高压管弯制后,应进行无损探伤,如有缺陷,应将其磨掉;但修磨后壁厚不得小于管子公称壁厚的90%,并取同批管子试件2件作晶间腐蚀倾向试验,如有不合格者,则应全部作热处理,但热处理次数不得超过3次,否则管子应报废。

8)高压奥氏体不锈钢管子热弯时,其热弯温度以900—1000℃为宜,加热温度不超过1100℃,终弯温度不得低于850℃。

热弯后,须整体进行固溶淬火处理(1015—1100℃水淬)。

(1)焊制弯头的节数: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节数不得少于下表规定。

(2)下料样板:制作焊制弯头应先用展开法制作下料样板,下料样板宜用油毡纸制作。

(3)下料:公称直径DN<400mm者,宜直接用管子下料,公称直径DN>400mm时,卷管焊制弯头,可用板材下料,然后卷制焊接。

(4)焊接:a、破口型式,组对间隙和焊接工艺与管道焊接要求一致,b、先点焊,用角尺校正角度后在完成全部焊接。

(5)质量要求:a、各节的中心线应一致,焊成后不得有扭曲现象,b、角度偏差值不大于3mm/m,c、端面与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得大于外径的1%,且≤3mm;d、卷管焊制弯头的周长偏差;公称直径DN>1000mm者,≤±6mm,公称直径DN<1000mm时,应≤4mm。

5.7不锈钢材料堆放与运输

不锈钢管、管件、紧固件及管道材料应与碳素钢制品分开堆放,如不锈钢管及管材、管道附件有两种以上材质时,也应分开存放,并作明显标记,不得互相混淆。

不锈钢管材或不锈钢管件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在它们与黑色金属运输机具吊装索具之间垫上木板、橡胶板或麻布袋片,并防止碰撞。

5.8支架安装,除见《工业金属管道支架预知安装标准》外,不锈钢管道与支架之间应垫入不锈钢垫片,不含氯离子的塑料或橡胶垫片,防止不锈钢与碳素钢直接接触。

5.9安装的一般要求,不锈钢管道安装应尽量采取地面预制,现场组装两种不同材质的管道时;应注意预知管线的不同编号,防止安装时发生错乱。

在整个安装过程中,不得使用铁器敲击不锈钢管件。需要敲击时,应使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榔头,并尽量减少敲击次数。

(1)不锈钢管道焊接宜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或手工电弧焊。

(2)先将其破口上的毛刺等用挫刀、砂纸清除掉,再在施焊前两小时内,用不锈钢丝刷及丙酮(或工业酒精、香蕉水等)将管端、破口面及内壁30mm以内的脏物、油污清楚干净。

(3)焊接前,还应在距焊口4—5mm以外,两侧管的40—50mm长度区间内,用板遮挡住,或凃白垩粉,以防止焊接中的飞溅物落在上面。

(4)不锈钢管道的焊接应由有经验且取得不锈钢管道焊接合格证的焊工担任。

(5)奥氏体不锈钢管道上不得打焊工代号,可采用涂色标记或挂金属标记等方法代替。

(6)不锈钢管焊接后,应除去焊渣和焊缝两侧的飞溅物,并按设计规定进行酸洗、钝化处理。

(7)酸洗和钝化处理,在酸洗和钝化前先进行表面清理和修补,把表面损伤的地方修不好,用手提砂轮机磨光,把焊缝上的焊渣和焊缝近旁的飞溅物清除干净。

酸洗的目的是去除氧化皮,经热加工的不锈钢和焊接影响区,都生成一层氧化皮,这层氧化皮影响耐腐蚀性能。

●钝化是为了使不锈钢表面生成一层无色致密的氧化薄膜,起耐腐蚀作用,酸洗的常用两种方法是酸液酸洗,和酸膏酸洗,酸液酸洗又有浸洗和刷洗。

A)浸洗酸液配方:硝酸(浓度1.42)20%,氩氯酸5%,其余为水,酸洗温度为室温。

B)刷洗酸液配方:50%盐酸+50%水。

C)酸膏配方:盐酸(密度1.19)20mL,水100mL,硝酸(浓度1.42)30L,膨润土150g。

D)钝化液配方:硝酸(密度1.42)5%,重鉻酸钾2%,其余为水,钝化温度为室温。

浸洗法是将焊好的不锈钢管浸在酸液里,浸泡25—45分钟,取出用清水洗净。

刷洗法是用刷子或破毛绒做的拖把蘸取酸洗液刷洗,对焊缝区要反复刷洗几次,到呈白亮色为止,用清水冲净。

酸膏酸洗是将制好的酸膏涂敷与设备上,停留几分钟,再用清水冲净。

钝化是在酸洗后进行,用钝化液在管道焊缝表面揩一遍,然后用冷水冲,再用破布仔细擦洗,最后用热水冲洗干净,并使其干燥。经钝化处理后的不锈钢管焊口外表面应呈银白色,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管道焊缝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直管段两环缝间距不小于100mm,

b、焊缝距弯管(不包括压制和热推弯管)前点不得小于100mm,且不小于管外径;

c、环焊缝距支、吊架净距离不小于50mm,需作热处理的焊缝距支,吊架不得小于焊缝宽度5倍,且不小于100mm;

d、有加固环的卷管,加固环的对接焊缝与管子纵向焊缝错开,其间距不小于100mm,

加固环距管子的环向焊缝不应小于50mm,

1Cr18Ni9Ti不锈钢导管,采用火焰钎焊连接,不但接头质量高、强度好。而且由于钢管钎焊基本金属不熔化,比用熔焊时容易保证管子内壁尺寸,钎焊时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硼酸70,硼砂21,氟化钙9

硼酸80±1,硼砂±1,

钙5.5±0.5,合金粉0.5±1

注:①合金粉为:铝48%、铜48%、镁4%。

8.1不锈钢管所采用的法兰有平焊法兰、对焊法兰和活套法兰,具体的选定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各种法兰的安装与碳素钢管道上相应的要求相同,但所用的螺栓、螺母必须也是不锈钢制品。

8.2垫片:不锈钢管道法兰用垫片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若采用非金属垫片时,其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50PPm。

9.1执行工程设计所选用的标准,验收规范和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不同的行业标准对不锈钢管道安装质量要求不同,应引起注意。

9.2应注意的通用质量问题

9.2.1不锈钢管子、管道附件、阀门、不锈钢电焊条及其它与不锈钢有关的材料必须有制造厂的合格证明书,材质证明书,否则应补缺项的检验,其各项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或部颁标准。

9.2.3在热处理和焊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9.2.3.1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钢的晶粒边界受到腐蚀的一种腐蚀破坏形式,它的特点是腐蚀沿晶间深入到金属内部,并使钢材的机械强度显著下降,严重者可失去金属声,稍受力即沿晶间断裂,所以晶间腐蚀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腐蚀破坏。

9.2.3.2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是,不锈钢在450—850℃的危险温度范围内停留一定时间后,钢中晶粒内多余的碳很容易扩散到晶间上,与鉻结合形成碳化鉻(Cr23C6),并沿晶间析出,造成固溶体的晶间上发生贫鉻现象,而使不锈钢焊鉻量降至能耐腐蚀的下限(13%)以下,因而使金属伤失了抗腐蚀性能。

9.2.3.3消除鉻镍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一般常用方法是,采取固熔处理或添加稳定碳化物的元素,另外还可采取稳定化热处理和焊接过程中加水冷却等措施。

b、添加稳定碳化元素:就是向钢中按比例添加与碳元素亲和力比鉻大的钴、铌、钼等元素,使它们与碳结合成稳定的碳化物,而不形成碳化鉻,含有这些元素的钢,即为稳定化钢,一般化工上常用的鉻镍奥氏体稳定化钢有1Cr18Ni9Ti等。

c、稳定化热处理:就是将钢加热至820—850℃,使集聚在碳化物附近的鉻进行扩散使之均匀化,力求把析出碳化物的害处限制在最小限度内。

d、控制含碳量:碳是造成晶间腐蚀的主要元素,碳含量在0.08%以下时,析出碳的数量就较少,所以通常控制基本金属和焊条的含碳量在0.08%以下。通常所说的超低碳钢含碳量小于0.03%,不会产生晶间腐蚀,因此应尽量选用含碳量小于0.03%的焊条。

f、减少焊接线能量:在焊接工艺上可采用小的焊接电流,大的焊接速度和短弧多道焊,待一层焊完冷却后再焊下一层,甚至可用浇冷水等措施来加速焊接冷却,另外、还必须注意焊接顺序,与腐蚀介质接触的焊缝应最后焊接,尽量不使其受重复热循环作用。

9.2.3.4除奥氏体不锈钢会产生晶间腐蚀外,高鉻铁素体不锈钢也会产生晶间腐蚀,高鉻铁素体产生晶间腐蚀的温度不大于900℃。

10.1中断施工时,管口一定要做好封闭工作。隔了一段时间又开始工作时,在于原口相接以前要特别注意检查原口内是否有其它异物。

10.2敷设在地沟内的管道,施工前要先清理管内的渣土、污物;已保温的管道不允许随意踩蹬,并且要及时盖好地沟盖板。

10.3搬用阀门时,不允许随手抛掷;吊装时,绳索应栓在阀体与阀盖的法兰连接处,不得拴在手轮或阀杆上。

10.5加工好的管螺纹暂时不安装时,应在加工面上涂有防锈并封闭管口,妥善保管。

10.6当弯管工作在螺纹加工之后进行时,应对螺纹和密封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10.7未交工验收前,施工单位要专门组织成品保护人员值班保护,有关锁条件的,要注意及时关锁。

10.8管子、管件及阀门等在施工中应妥善保管和维护,不得混淆或损坏,不锈钢材质的管子及管件应避免与碳素钢制件接触。

11.1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才能开动使用,不懂电器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机电设备。

11.2使用电动工具和设备时,应在空载下启动,操作人员应戴绝缘手套,电动工具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进行修理。

11.3为高空搭设的脚手架必须牢固可靠,侧面应用栏杆,脚手架上铺设的跳板必须结实,两端必须绑扎在脚手架上。

11.5氩弧焊的焊接场所,应当通风良好,尤其是打磨钍、钨棒的地点,必须保持良好通风,打磨者应戴上口罩、手套等个人保护用品。

11.6管道试压前,应检查管道与支架的坚固性和管道堵板的牢固性。压力较高的管道试压,应划定危险区,并安排人员负责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11.7在配制酸洗和钝化液时要注意带好口罩、眼镜、防酸手套,穿好防酸胶鞋等防护用品人工挖孔桩专项安全施工方案_secretc-cc.cn,配方时,先加清水后加酸,先加盐酸、后加硝酸。

11.8管道脱脂、清洗用的溶剂和酸洗溶液是有毒、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使用时应有必要的防护用品。工作地点应通风良好,并有适当的防火措施。脱脂溶剂不得与浓酸、浓碱接触,二氯乙烯与精馏酒精不能同时使用,脱脂后的废液,应当妥善处理。

11.9管道吹扫的排气或排气管,应接至室外安全地点,用氧气、煤气、天然气吹扫时,排气口必须远离火源,用天然气吹扫时,可在排气口将天然气烧掉。

某某隧道右线施工组织设计3)阀门、补偿器合格证

4)管材、管件验收记录

8)静电接地测试记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