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区间支护体系及开挖降水施工组织设计

明挖区间支护体系及开挖降水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93.92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明挖区间支护体系及开挖降水施工组织设计

车站主体结构采用外包全封闭防水形式(皮肤式防水模式)。车站结构顶板采用反铺自粘防水卷材,侧墙底板采用反铺自粘防水卷材,顶、底板防水层上设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1)外包防水层施工根据主体结构钢筋砼(含通道、风道)施工进行纵向分段、竖向分层施工并与主体结构分段施工相适应。底板、侧墙防水层在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前完成,顶板外防水层在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完成并按要求养护后施工。两幅防水卷材可采用对接或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2)防水板铺设前,对基面采取堵水措施,做到无渗漏QGDW 11372.3-2015 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规范 第3部分:自动化运维,并进行修凿找平。

(3)基面按要求提浆压光抹面、平整、干燥、干净,经验收合格后施工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对基面阴、阳角处采用砂浆抹成圆角,阴角圆弧半径不小于50mm。

(5)防水卷材接缝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接缝口用热风机处理后由内往外压密实,挤出接缝内的气泡。

(6)底板部位防水层上施作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侧墙部位在钢筋绑扎等后继工序施工中要小心谨慎,以免划破防水层。局部出现防水板损坏时,应立即进行修补,采用双层补丁补贴。

3.8.5.2顶板单组份聚氨酯涂层

1、单组份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

①甲组份:即聚氨酯预聚体,为黄褐色胶体,成品每桶18kg,用于涂膜,用量1kg/m2。

②乙组份:即固化剂混合物,为黑色胶体,成品每桶24kg,用于涂膜,用量1.5kg/m2。

③底涂乙料:用于配制底层涂料,为黑色胶体,成品每桶17kg,用量0.1~0.2kg/m2。

①磷酸或苯磺酰氯,规格:化学纯,作缓凝剂用;

②二硅酸二丁基锡,规格:化学纯或工业纯,作促凝剂用;

③二甲苯,规格:工业纯,清洗工具用;

④乙酸乙酯,规格:工业纯,用于清洗手上凝胶;

⑤107胶,用于修补基层;

⑥水泥,规格:425号或325号,用于修补基层。

(1)电动搅拌器:用于搅拌甲、乙混合料,以选用功率大、转速不太大,且旋转力强的为宜,以避免卷入空气使涂膜起泡。

(2)搅拌桶(容器):以选择塑料或铁制的圆底容器为宜,以利强力搅拌均匀。容器的容积应较甲、乙两组份混合料的体积大0.005~0.006m3。

(3)小型油漆桶:用于装混合料。

(4)橡皮刮板、塑料刮板:用于涂刮混合料。

(5)铁皮小刮板:用在复杂部位涂刮混合料。

(6)油漆刷、圆滚刷:用于涂刷底层涂料。

(7)小抹子:用于修补基层。

(8)油工铲刀、扫帚、拖布、高压吹风机:用于清理基层。

(9)磅秤(规格50kg):用于称量配料。

(1)材料的保管与使用

①按防水工程需要进料,并应妥善贮存保管。材料应贮存在阴凉干燥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70度,并应有防火措施。

②材料贮存期不超过一年。要根据每日需用量开罐使用,最好当天尽快用完。每次开罐倒料后应及时加盖封严。

③材料应有专门贮存地点,使之不受露水、雨淋、日晒的侵袭,并应远离火源。

④材料或配料若不能一次用完,及时盖严密封做短期贮存,并注意尽快用完。

施工机具经常维修保养,使用前应进行检查,保证完好,否则应及时调拨补充备用。

①涂膜防水的基层应坚实,具有一定强度;清洁干净,表面无浮土、砂粒等污物;

②基层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松动,对于残留的砂浆块或突起物应以铲刀削平,不允许有凹凸不平及起砂现象;

③平面基层可用1:3水泥砂浆抹成1%~2%的坡度,阴阳角处基层应抹成圆弧形;

④基层应干燥,含水率以小于9%为宜,可用高频水分测定计测定,也可用厚为1.5~2.0mm的1m2橡胶板材覆盖基层表面,放置2~3h,若覆盖的基层表面无水印且紧贴基层的橡胶板一侧也无凝结水痕,则基层的含水率不大于9%;

⑤对于不同种基层衔接部位、施工缝处、以及基层因变形可能开裂或已开裂的部位,均应嵌补缝隙、铺贴绝缘胶条补强或用伸缩性很强的硫化橡胶条进行补强,若再增加涂膜的涂布遍数,则补强更佳。

将聚氨酯甲组份料与底涂乙料按1:3~1:4(重量比)的比例,准确称量并混合搅拌均匀即成底层涂料。也可以用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和二甲苯进行配制,按甲组份料:乙组份料:二甲苯=1:1.5:2(重量比)的比例将材料混合搅拌均匀做底层涂料,

涂布底层涂料相当于沥青卷材防水层的涂刷冷底子油工序,目的是隔绝基层潮气,提高涂膜同基层的粘结力。

小面积施工可用油漆刷将配好的底层涂料细致均匀地涂刷在处理好的基层上。

大面积施工应先用油漆刷沾底层涂料将阴阳角、排水口、预埋件等细部均匀细致地涂布一遍,再用长把滚刷在大面积基层上均匀地涂布底层涂料。

要注意涂布均匀、厚簿一致,且不得漏涂。一般涂布用量以0.15~0.20kg/m2为宜。涂布后间隔4h以上(具体时间应根据施工温度测定),待底层涂料固化干燥后,方可施工下道工序。

①配制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

甲组份料:乙组份料=1:1.5(重量比)

按比例准确称量好甲料和乙料,先将甲料置入搅拌容器内,再随之加入乙料,并立即开动电动搅拌器(转速100~500r/min)搅拌3~5min,至充分拌合均匀即可使用。

要注意:甲乙料混合计量偏差不大于±5%;不得任意改变配比、加大甲料或乙料用量,固化剂用量的多少并不与硬化的快慢成正比,随便增加固化剂用量,会使涂膜的硬度、耐热强度等性能降低。

若甲乙料混合搅拌后粘度大,不易涂布施工,则可加入重量为搅拌液10%的甲苯或二甲苯稀释拌匀。禁止使用一般涂料所用的稀释剂或酮类稀释剂。

应掌握不同施工温度下混合料的适用时间,以配制在此时间内施工所用混合料的一次拌合量,特别是在施工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甲、乙料在混合前液温已较高,混合后会较快硬化,应予注意。

基层处理→涂刷底层涂料(即聚氨酯底胶)→(增强涂抹或增补涂抹)→涂布第一道涂膜防水层(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增强涂抹或增补涂抹)→涂布第二道(或面层)涂膜防水层(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

涂布顺序应先垂直面、后水平面,先阴阳角及细部、后大面。每层涂抹方向应相互垂直。

增强涂抹或增补涂抹可在涂刷底层涂料后进行,也可以在涂布第一道涂膜防水层以后进行,还有将增强涂布夹在每相邻两层涂膜之间的作法。

在阴阳角、排水口、管道周围、预埋件及设备根部、施工缝或开裂处等需要增强防水层抗渗性的部位,应做增强或增补涂布。

增强涂布的作法,是在涂布增强涂膜中铺设玻璃纤维布紧密地粘贴在基层上,不得出现空鼓或折皱,这种做法一般为条形。

增补涂布为块状,做法同增强涂布,但可做多次涂抹。

增强、增补涂布与基层涂料是组成涂膜防水层的最初涂层,对防水层的抗渗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涂布操作时要认真仔细,保证质量,不得有气孔、鼓泡、折皱、翘边,玻璃布应按设计规定搭接,且不得露出面层表面。

在前一层涂料固化干燥后,应先检查其上有无残留的气孔或气泡,如无,即可涂布施工;如有,则应用橡胶板刷将混合料用力压入气孔填实补平,然后再进行第一层涂膜施工。

涂布第一道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可用塑料或橡皮板刷均匀涂刮,力求厚薄一致,厚度约为1.5mm(即1.5kg/m2)。

平面或坡面施工后,在防水层未固化前不宜让人踩踏,涂抹施工过程中应留出施工退路,可以分区分片用后退法涂刷施工。

施工温度低或混合料搅拌液流动度低的情况下,涂层表面留有板刷或抹子涂后的刷纹,为此将预先在混合料搅拌液内适当加入二甲苯稀释,用板刷涂抹后,再用滚刷涂均匀,涂膜表面即可平滑。

第一道涂膜固化后,即可在其上均匀涂刮第二道涂膜,方法与第一道相同,但涂刮方向应与第一道的涂刮方向相垂直。涂布第二道涂膜与第一道相间隔的时间应以第一道涂膜的固化程度(手感不粘)确定,一般不小于24h,亦不宜大于72h。

当24h后涂膜仍发粘,而又需涂刷下一道时,可先涂一些涂膜防水材料,就不会粘脚,可以让人操作,不影响施工质量。

阳角做法在基层涂布底层涂料之后,应先进行增强涂布,同时将玻璃纤维布铺贴好,然后再涂布第一道、第二道涂膜。

(1)材料库房应设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涂膜防水未全部施工完以前,尽可能不搬迁。材料贮放应离地面30cm以上,堆放整齐,下部垫木要牢固。

(2)施工机具应专管专用,注意检查、维修、保管。用后的机具及时以溶剂清洗干净。

(3)涂料粘度大,不易施工时,可加入二甲苯稀释,但加入量不得大于涂料重量的10%:当甲、乙料混合后固化快而影响施工时,可加入磷酸或苯磺酰氯等缓凝剂,但加入量不得大于甲组份材料重量的0.5‰。

(4)施工温度宜在5~35℃之间,温度低,使涂料粘度大,不易施工,而且容易涂厚,影响质量;温度过高,会加速固化,亦不便施工。

(5)不宜在雾、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进行施工。

(6)施工进行中或施工后,均应对已做好的涂膜防水层加以保护,勿使受到损坏。

(7)注意安全。施工现场要通风,严禁烟火,要有防火措施;施工人员应着工作服、工作鞋,并戴手套和口罩;操作时若皮肤沾上涂膜材料,及时用沾有乙酸乙酯的棉纱擦除,再用肥皂和清水洗干净。

3.9基坑监测及建筑沉降监测方案

3.9.1施工测量方案

车站施工中测量、监测仪器拟采用的设备见下表:

拟配备本合同标段主要的测量设备表

3.9.1.1施工测量方法

3.9.1.1.1测量控制网建立

开工前,精测队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定位资料和测量资料,对所给导线网、水准网及其它控制点用全站仪进行复测,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并形成测量成果书。

(1)根据平面设计图,结合车站位置地形,进行实地踏勘,选择、埋设适宜的控制点,组成图形强度较强的大地四边形控制网。

(2)用标称精度2″、2.4+1.9ppm的全站仪,在每个点上进行6个测回角度、正倒镜3个测回距离观测,保证角度闭合差0.92″,限差<3.5″,距离经过气压温度和投影改正后边长<10mm限差。作业过程及技术要求均满足《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3)采用严密平差法进行平差计算。

(4)用苏光DZS2(1mm/km)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木质区格式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水准视线应高出地面1米以上,以减小大气折光的影响。水准线路进行往返测,互差小于20Lmm。

3.9.1.1.2车站结构施工联系测量

在围护结构施工时通过地面控制网点采用全站仪测设墙位,并引出两个轴线方向的中线护桩,便于施工中及时校核孔位中心。为满足车站主体结构尺寸,防止因围护结构变形影响结构尺寸,围护结构中心位置放线时考虑外移150mm。

基坑开挖完成,施工主体结构时用全站仪通过地面控制网将控制点引入车站基坑内,并通过东西两端进行联测,保证基坑内控制点精度。

塔尺测读范围内高程测量,通过控制网水准基点,采用常规水准测量法进行高程控制测量,以精密水准仪、塔尺引入高程。基坑开挖高程测量超出塔尺测读范围后,用钢尺导入法,即用鉴定后的50m钢尺,将钢尺零端放入井下,并在该端悬挂一10kg重锤,在井上、井下各测量钢尺的的温度,进行钢尺的比长、温度、拉力和自重等各项修正,用两台水准仪在坑上坑下同步观测,将高程传至基坑下固定点,整个车站施工时,高程传递至少进行三次。

钢尺导入高程测量方法如图《车站高程测量示意图》所示。

3.9.1.1.3辅助测量

(1)调查测定在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做出这些建筑物、构筑物、与车站的平面位置关系图。

(2)按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对临时设施位置准确放样。

3.9.1.2测点安置原则与保护

(1)测点选在通视良好,不受施工扰动的地方。

(2)导线和水准控制点用不锈钢或铸铁制作,导线点有明显的十字标志,水准点表面为圆球状。

(3)在软土中,作为测量标志的钢钉应嵌入大小合适的混凝土块中,并保证永久固定。

(4)次一级的测量标志,经工程师同意后,用钢管或木桩制作。

(5)测量标志旁要有明显持久的标记或说明。

(6)测量标志如有损坏,应立即恢复。

3.9.1.3测量精度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公司、项目部、队三级测量复核制度。

(2)项目部测量组由经验丰富、具备上岗资格的技术人员担任,并配备足够数量、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

(3)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定期到国家认可的检定部门进行校核。

(4)测量放样的有关数据,要记录完整、清晰,并报监理工程师核对。

(5)项目部测量组每周及监理工程师要求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测量报告。

3.9.2施工监控量测

3.9.2.1监测目的

本标段工程的施工,都必然对其周围地表环境产生影响。为保证工程安全、经济、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结构来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进而积极改进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最大限度减小地层变形,确保工程安全,并保护周围环境,需要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

施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

(1)了解围护结构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及应力状态和其稳定情况密切相关,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各种破坏形式产生之前通常有大的位移、变形、受力异常等,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依据观测结果来验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辅助工程措施,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目的。

(2)保证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为合理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9.2.2监测项目、监测手段及频率

主要监测施工的地质状况,基坑、地面、周围建筑物、地下水情况及钢管支撑的效果。根据施工方法不同,监测施工内容和项目也不大一样,但其目的是一致的,即利用科学的施工监测方法和手段,在科学计算和数据的指导下,确保地铁施工安全和临近建筑物的安全。

详见“基坑监测项目表”。

3.9.2.3监测方法

施工前布设基准点,基准点不少于两个,基准点高程采用同一高程系统。

采用二级水准量测,包括地表及周围建筑物沉降、管线沉降、桩顶沉降等。沉降计算方法如下:

累积沉降=上次累积沉降+本次沉降

采用测点平面坐标比较的方法。初始值要测两次或多次,以保证无误。以后每次观测结果与初始值比较,求得测点的位移量。具体计算方法如下:设某测点相对基点上次坐标为(x1,y1),本次坐标为(x1’,y1’),则该测点本次位移计算公式为:

式中d为测点本次位移值。

累积位移=上次累积位移+本次位移。

使用带导轮的测斜探头,将测斜管分成n个测段,每个测段长一般0.5m,在某一深度位值上所测得的两对导轮之间的倾角θi,通过计算可得到这一区段的变化Δi,计算公式为:Δi=0.5SinθI

某一深度的水平变位值δI可通过区段变位Δi累计得出。

设初次测量的变位结果为δi(0),则在进行第j次测量时,所得的某一深度上相对前一次测量时的位移值ΔxI即为:

用电测水位计量测水位至孔口的距离,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定出孔口标高,从而确定水位标高,进一步可计算水位变化情况。

⑸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观测

在基坑开挖前,观测压力传感器的安装受力状态,检验传感器的稳定性。隔2~3d观测一次,每次观测3~5次稳定读数,当一周前后压力数值基本稳定后,读数值作为基坑开挖前土体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初始值,开挖过程中,根据土方开挖及内支撑的施工阶段确定观测周期。

3.9.2.4监控量测施工步骤

⑴成立一支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监控量测施工队伍,专门进行地铁施工的测量放线、现场监控量测,随时为施工准确监控量测数据,并对数据尽心每个精确分析,为地铁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⑵监测人员对收集、整理观测所获得的检测资料及时的进行计算、分析、对比:

①预测基坑及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工序施工的调整意见及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确保整个工程安全、可靠的进行;

②优化设计,使围护结构达到优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③基坑开挖进行监控,防止出现坍塌等安全事故;

④对初期支护进行监控,及时提供信息,确保主体结构及时跟进。

⑶对需要布设观测点的监测作业,提出监测方案,经过业主和工程师同意后,及时的布设观测点,以便施工作业。

⑷监测设备安装调试按照业主规定的方法进行,记录下在工作状态下的初始数据,按照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定期的观测,并将数据等报送工程师和设计院。

3.9.2.5监测数据处理

工程监控量测是施工组织的一部分,属动态管理范畴,包括了预测、监控和反馈等几个主要阶段。

变形观测的基准点,是测定检验工作基准点稳定性和直接测量变形监测的依据,因此,车站设置四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定期检查其稳定性。

变形测量采用变形测量二等标准。水平位移监测网采用导线网,按两级布设,由控制点组成首级网,由观测点和所连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监测工作应分阶段、分工序对量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①数据处理:将原始数据通过一定方法,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值特征值计算,舍掉离群数据。

②曲线拟合。寻找一种能较好反映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表达式,进行曲线拟合,可对下一阶段的监测数据进行预测。

3.9.3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⑴测点布置力求合理,应能反映出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实际变形、应力情况及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程度。

⑵监测仪器及测试元件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测试元件要有合格证,监测仪器要定期校核、标定。

⑶测点埋设要求位置准确,安全稳固,且有醒目的保护标志。

3.10临时路面系统施工

3.10.1路面板施工

(1)模板安装加固及钢筋制安绑扎

①围护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砼面板模板安装加固。底模板为保证整体刚度,采用钢板,钢板与钢板之间用宽胶带粘贴止浆;侧模采用18cm工字钢,跳仓法立模,分两次施工,先完成半幅块板,再完成剩余半幅块板,另外的半幅和本半幅一样跳仓施工。注意几个中板立模施工时,内侧模板可用泡沫代替。

②钢筋制作在挡墙、冠梁、支撑钢筋施工完成后就开始加工制作,钢筋加工完成后吊装安放待模板安装完后再整体吊装就位。钢筋加工制作按设计及规范严格执行。

路面板浇筑采用跳槽法施工,浇筑前检查模板加固情况。路面砼采用C35早强砼,由输送泵车直接送料入模,铺料前底模要先洒水降温并保持湿润,但不能有积水;商砼坍落度控制在18~20cm,石料粒径5~20mm。砼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平板固定在振动梁上,用钢绳牵引慢行并提浆找平,然后人工用铁抹子仔细压实抹平,待砼接近初凝时二次收光,拉毛,拉毛从一边依次进行,拉毛方向应一致,形成一个既平整又粗糙的表面,另外注意人行扶手及U型防撞护拦的带地脚钢板的埋设。操作人员应在事先搭好的跳板上行走,不得任意践踏钢筋网片。

(3)砼初凝后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保持砼表面湿润,养护期不少于3天。

3.10.2沥青砼表层施工

①当路面板满足设计强度要求时,方可施工沥青混凝土面层。

②拌和厂拌合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③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合能力或摊铺速度有所富余。运料车在开始运输前,应在车厢及底板上涂刷一层隔离剂,使沥青混合料不致与车辆粘结。

④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必须加以覆盖,以防止混合料降温超标和结壳。

⑤在摊铺机进场之前,首先要人工用竹扫帚清扫完摊铺机作业范围内所有悬浮的石屑、泥土、纸屑、果皮等一切杂物,再用水管将路面板基层冲洗干净,若在路面板基层上还残留有杂物,沥青砼和水泥砼两层就粘结不到一起,导致沥青砼路面在车辆行驶和温度变化的作用下出现拥包、推移、波浪,甚至开裂等病害。

⑥清刷干净摊铺机进料斗。刚开始施工的沥青摊铺机的进料斗是常温状态,与运来的混合料存在温差,第一斗料倒进入料斗时,会因温差过大,导致与进料斗接触的混合料降温,这些降温后的混合料粘在进料斗壁上,妨碍以后的混合料顺利流进摊铺机的料斗内,使混合料产生骨料离析现象,严重影响混合料质量。解决的办法是:在进第一斗混合料前,必须将进料斗的内空部分钢板涂刷一层植物油。

⑧摊铺基准线确定。根据经验本段沥青砼松铺系数取1.25,根据设计沥青松铺厚度按12.5cm控制。路线纵、横坡立好基准铝合金架,基准铝合金架要拉两条定位钢丝,以控制两台摊铺机的松铺高度位置。基准铝合金条要根据单根铝合金条的长度立一支承三脚架,支承脚架的间距以保证铝合金条不在摊铺机摊铺厚度感应器作用下发生变形为前提。

(2)沥青砼混合料的摊铺

①在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路面板上,方可铺筑沥青砼混合料。摊铺必须均匀、缓慢、连续不断地进行。

②采用一台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机轨道重叠50~100mm。现场有专人测量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并做好记录,对不符合温度要求的混合料坚决不允许摊铺。卸料时,不要过早的揭掉覆盖物。

③摊铺机应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其摊铺速度根据拌和能力、摊铺厚度、宽度及连续摊铺的长度而定。

④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其宽度、厚度、平整度、路拱及温度,对不合格之处应及时进行调整。

⑤对外形不规则、路面厚度不同、空间受到限制以及人工构造物接头等摊铺机无法工作的地方,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可以采用人工铺筑混合料。

(3)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①压实后的各层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压实度检测选择2点,采用灌砂法检测。

②压实分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

③初压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得低于120℃,终压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得低于80℃。

④沥青混合料直接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应遵循“高温、紧跟;匀速、慢压;高频、低幅;先边、后中”的方针,即压路机必须紧跟在摊铺机后面碾压,碾压速度不得超过5km/h。

⑤为了防止混合料粘附在轮子上,应适当的洒水使轮子保持潮湿,但应尽量少喷水,且应呈雾状。

⑥如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应采用手扶式小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充分压实。

初压:初压采用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应有1/2错轮,从横坡较低处向高处碾压。

复压:复压采用分轴式胶轮压路机碾压,碾压遍数由现场确定。

终压:终压采用静压,包括收光成型。

3.10.3安装护拦、制作标志、开放通行

待摊铺层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进行护拦安装开放通行,按车辆荷载限制通行,同时限制车重20t、车速为20km/h。

3.10.4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施工现场必须设有保证施工安全要求的电压和工地照明。

(2)梁板起吊前须检查所有吊车工作状况以及吊装钢丝绳是否牢固;

(3)梁板吊装过程中无关人员严禁在落梁范围内停留。在梁体下落过程中,应由专人观看吊车放绳状态,如有夹绳、脱槽现象应立即停机处理。

(4)现场施工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及其他安全防护用具。

本项目管线迁改由业主负责,本项目部配合管线迁改。

项目部和业主、管线权属单位一起到现场探查,了解需要改道移位管线情况,决定移位的起止点,测量起止点及管线临时埋深参数。在管线权属单位的指导下,配合管线迁移单位进行管线迁移。

结构工程施工完毕后,将原有管线恢复原状。

4、施工进度计划及说明(横道图或网络图)

根据我单位施工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情况及施工经验,在充分调查了施工现场和深入研究了本工程情况后,一旦中标,严格执行业主工期要求,计划开竣工工期:

开工日期:2013年5月20日,竣工日期:2015年7月8日。

总工期:780日历天。实际开工日期以监理工程师发出开工令为准,其他顺延。

4.2主体结构各工序用时分析

每节段底板施工包括基底验槽、施工接地网、垫层、防水层、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工序,每段用时9.5天。车站底板施工作业时间分析见表。

作业内容及时间分析见下表,每段用时7天。车站侧墙(含中柱)施工作业时间分析见表。

作业内容及时间分析见表,每段用时7天。

作业内容及时间分析见表,每段用时9天。

XX路站分四期围挡施工,工期安排按照围挡顺序进行。

施工准备:2013年5月20日至2013年5月31日;

XX路桥桩保护及围护施工: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

临时支柱及临时路面系统: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

0149 温州市图书馆、档案馆安装工程地下管沟内管道安装施工方案车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

车站主体基坑开挖支撑: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主体结构及防水施工: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

覆土回填、恢复路面及交通: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5日;

附属结构围护施工:2015年2月6日至2015年4月20日;

附属结构基坑开挖及支撑: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

附属结构施工: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

GBT 24510-2017标准下载附属结构顶板覆土回填:2015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10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