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至安化(梅城)公路工程先锋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常德至安化(梅城)公路工程先锋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27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常德至安化(梅城)公路工程先锋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应急救援队:工区经理负责,

每队救援人员定员50人;负责直接参与抢险救援作业,凡担任抢险救援队人员,休息时间内允许在现场附近活动,如远离现场必须请人代替,而且须经队长同意,保证一旦发生险情能立即投入抢险。对参加抢险救援队人员进行抢险技能培训,使他们熟悉抢险步骤、方法、器材使用。

5.5.4应急救援预案启动条件

隧道施工项目在日常施工生产中隧道施工紧急(隧道塌方、突泥突水、冒顶、触电、爆炸、瓦斯、有害气体、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时,由指挥长下令启动并运行本应急救援预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鲁班奖范本,确保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重大事故,能够迅速、快捷、有效的启动应急系统。确保国家、社会、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5.5.5应急救援资源配备情况

2、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设施的配备(见下表)

物资设备部按应急救援需要,还应提前配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资器材:应急救援支护用型钢架、支护用木材;草袋、抽水机、速凝剂、发电机、灭火器及一些切割、焊接用具,供氧瓶、担架和其它抢救器材与药品等,这些器材分别存放到新温泉隧道施工现场,放在易于装卸地点,确保施工中出现险情时,能够迅速运送到救援现场;分别由各抢险救援队派专人保管,并熟悉用途和用法,平时不能动用抢险救援物资

3、社会资源:在发生突发性隧道施工紧急事故(隧道塌方、突泥突水、冒顶、触电、爆炸、高空坠落等)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根据实际需要将与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机构或部门请求支援,如向急救医院120、公安110、火警119、地方武警部队、地方地质勘探部门等求援。

5.6.1接警与启动应急预案

接警:接警部门为局指办公室。接警人接到报警后,应详细询问以下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详细地点、事故性质、人员伤亡及被困情况、现场事态控制及发展情况等,并做好记录。接警人接到报警后,立即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根据事故现场(隧道塌方、突泥突水、冒顶、触电、爆炸、高空坠落等)突发情况,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应立即通知组织机构中各部门负责人;并及时将事故情况向监理、业主和设计单位及有关部门报告。

5.6.2应急通讯联络

项目应急救援联络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2、现场人员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办公室应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立即开展收集证据工作。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时,必须及时做出标志、摄影、拍照、详细纪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3、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的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应急救援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专业救援队任务。

4、抢救方案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最大可能迅速调集汽车吊、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及人员、车辆迅速投入开展抢救及突击抢救行动。调查现场情况,如有人员失踪,立即判明方位,紧急安排技术专家根据工程特点、事故类别,制定抢救方案。

5、负责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设施的管理部门,当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和地方相关部门联系,尽快恢复被损坏的道路、水、电、通信等有关设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6、办公室应和当地公安部门(消防)积极取得联系,一方面组织抢险救灾,另一方面加强对事故现场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预防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治安,对肇事和事故责任者等有关人员应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

7、工程科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及时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指导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工程技术工作。并在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按照指挥中心的统一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运输到位,并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增援。

8、办公室(医疗卫生保障)在接到事故通知后,应及时组织急救队伍,提供救护所需药品、器材、设备,必要时可请求地方医疗单位救援。确保伤员及时达到救治,减少人员伤亡。

9、其他相关部门应做好抢险救灾配合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稳定,并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财务部门应保证救灾资金到位。

10、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5.6.4警报和紧急公告

当隧道施工紧急(隧道塌方、突泥突水、冒顶、触电、爆炸、高空坠落、洪水等)事故可能影响到相临工程、相近里程时,对相临工程、相近里程施工工作人员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相临工程、相近里程施工作业人员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发展情况、人员伤亡及救援情况、对相临工程及相近里程人员的影响等。指挥长决定是否启动警报。警报和紧急公告由派出所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配合。警报方式指派专人用扩音喇叭到现场向相关人员及公众发出。

发生突发性隧道施工紧急(隧道塌方、突泥突水、冒顶、触电、爆炸、高空坠落、洪水等)事故并启动应急预案后,由质检科、工程科、办公室负责人各指定本部门1名人员组成事态监测小组,负责对事态的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并做好过程记录。监测的内容包括:事故影响边界、围岩的变化趋势、对地面建筑或植被的影响、能否发生进一步塌方的危险性等。

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边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好现场治安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在安全事故救援过程中现场警戒与治安由办公室和派出所负责实施。

现场警戒措施包括:危险区边界警戒线为黄黑带,警戒哨佩带臂章,警车鸣警灯和警笛,用扩音喇叭警告,警戒哨人员负责阻止与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事故救援现场。

5.6.7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措施,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应根据事故的性质、控制程度等决定是否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地方居民、施工队伍、作业人员等进行疏散,人员疏散由指挥长下达疏散命令,由党工委主任组织、派出所参与实施。应对被疏散的人群、数量,疏散区域、距离、路线、运输工具等进行事先考虑和准备,应考虑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问题。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等基本生活条件。

由卫生院院长负责对在突发性(隧道塌方、突泥突水、冒顶、触电、爆炸、高空坠落等)事故中受伤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对伤情严重的人员立刻转送至工程所在地附近医院或急救中心进行抢救,转送过程中指派专人进行途中护理,急救车为转送伤员专用车辆或120急救车。在紧急转送伤员时,救护车鸣灯。

突发性(隧道塌方、突泥突水、冒顶、触电、爆炸、洪水、瓦斯、有害气体、高空坠落等)事故发生后,应将有关事故的信息、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等及时向媒体和公众进行统一发布,以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控制谣言,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发布事故相关信息由工区经理批准,由工区发布,保证发布信息的统一性,及时消除传言。

5.6.10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对参与应急救援人员(指挥人员)的安全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监视。必要时,应有专业抢险人员参与指挥或作业。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由局指安质部指派专人负责对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进行过程监视,及时发现受伤人员并组织撤换抢救。

5.7可能发生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

5.7.1发生隧道突水事故的应急处理

2、对预测有大型涌水地段,在开挖前,先备好草袋,木板、草袋装好土,木板两侧边安装鼓型止水条,放置在平车上,停在最近的横通条道内备用,一旦发生突水,立即用木板作闸门,并安装输送泵向门槽中灌入混凝土,门槽上部用草袋封堵。

3、凡在通过断层和岩溶发育地段,支护施工队在两侧边墙上留出锚杆头,并在掌子面附近加挂钢筋梯,遇突泥突水来不急逃跑时上梯自救,等待救援人员;水势不大时,向洞口逃跑,安放闸门,并在闸门前摆放草袋。

5.7.2发生隧道塌方事故的应急处理

1、在断层破碎带及软岩地段易塌方,造成塌方的原因多数是地下水原因引起裂隙开张,降低了围岩相互作用力,加速围岩变形,使支护失稳而塌方,防止塌方措施是按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做好超前支护和开挖后的联合支护,特别是超前注浆,一是截断地下水流入开挖面通道,二是提高结石率,增强围岩相互作用力,减轻支护圈压力,达到降低塌方机率。如果出现塌方我们将按下述方案进行处理。

2、小型塌方处理:小塌方先清理塌方面,然后对塌方面用超长锚杆加固,将锚杆伸入到围岩的稳定区,锁住松动圈,然后用加强联合支护法支护,最后再进行塌方处理。

3、较大塌方处理:塌方的一般规律是围岩压力增大,支撑压紧,发出声响,接着产生位移变形,围岩掉碴,出现裂缝,直至滑动、坍塌。大塌方处理一般是塌方基本稳定后进行,先查看塌方规模,分析产生塌方原因,再制定塌方处理方案或按预案执行。处理方法一般有支顶法、固结法,两种方法均需先进行治水和支护加固,防止塌方事态扩大。

支顶法一般选择围岩稳定地段开挖导洞,埋入型钢,用钢筋砼锁住溶洞两侧,上部用浆砌片石封填,对较大塌方可用套拱法,保证塌方面稳定后再进行清理。固结法是采用注浆法,先将塌体和松动部分进行注浆处理,将松动部分固结后再清理塌体。

4、塌方时的自救与互救:在开挖断层破碎带或软岩地段时,除了在开挖时用微震动法外,专职安全员跟班作业,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撤离施工人员,对装碴设备,在顶部安装钢板顶棚,当发现有岩粉飞扬,掉碴、喷锚开裂、或支架发出声响立即组织撤离,如开挖面后方塌方,工班长立即制止人员跑动、组织人员自救互救。

6、严格制定单项安全抢救施工方案,并认真执行;对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预先给予充分考虑,抢救施工中必须作好监护工作,发生险情要停止作业。作业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地段,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后,再决定可否进行继续作业;因垮塌造成人身事故后,同时采取两个万面的措施,一方面立即抢救伤员并密切注意伤员情况,防止二次受伤。另一方面对隧道上部的结构采取临时支撑措施,防止因二次垮塌伤及抢救者或加重事故后果。排除和抢救由有经验的人指挥进行。

7、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工区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

5.7.3瓦斯、有害气体事故的应急处理

1、接近突出煤层前,必须按设计标示的各突出煤层位置进行超前探测,标定各突出煤层的准确位置,掌握煤层贮存情况和瓦斯情况。

2、采用超前探孔反复探测开挖工作面前方尚不及左右部位煤层位置;按各孔见煤和出煤点计算煤层厚度、倾角、走向及与隧道关系,分析煤层顶、底板岩性。

3、收集并掌握探孔施工过程中瓦斯动力现象;在瓦斯突出区施工时,应在距煤层垂直距离5米处的垂直工作面打瓦斯测压孔、或在距煤层垂直距离不小于3米处的开挖工作面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

4、隧道内施工禁止吸烟,要加强对洞内气体的测试和监控,风流中、开挖面瓦斯浓度必须符合安全施工要求。发现有害气体或瓦斯浓度不符合卫生及安全标准时,要及时撤离人员,并及时报告,待查明情况,消除隐患后,方可进洞作业。

5.7.4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

5.7.5发生触电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

1、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应急救援知识、相关机电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必要医护知识的培训。

2、工区配备必要的设备、机具、医疗器材等应急救援物资,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调用进行抢险。

4、现场人员首先要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用木棍或其他绝缘物体挑开触电人员身上的电源线,关闭电源开关;触电人脱离电源后,立即将其抬到新鲜风流处,平放,并解开衣裤,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法急救。针对不同设备、机具,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防止再次发生触电事故。

5、情况紧急时,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与当地医疗机构取得联系,以便对伤员进行救治。

5.7.6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

2、火场的扑救工作,由工区和消防人员统一组织和指挥.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安排,不得随意行事。在组织力量扑救火灾,抢救人命和物资的同时,要安排有关人员接应消防车,争取临近施工单位积极支援。

3、在火灾蔓延时,工区有权决定拆除工程毗连火场的建筑物,必要时,可以封锁实行工程现场交通道路。

4、灭火人员要全面观察火情,不断进行火情侦察,准确掌握火情变化,正确分析判断火场实情,根据火场的特点,实时地采用堵截保卫、内外夹攻、上下合击、重点突破、逐片消灭的灭火方法,力争夺取灭火战斗的主动权。

5、扑灭火灾的同时要积极抢救人命,在抢救人员的过程中,要认真询问,仔细搜查,注意安全。抢救人员时,要认真遵守操作程序,做到方法正确,保护安全。抢人、背人、抬人都要轻手轻脚,防止抢救不当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7、被抢救出的人员,应撤离到安全地带,事故中受伤的人员,要协助送往卫生部门抢救。对疏散的物资设备,应放置在安全地点,设专人守护,防止飞火引燃或被坏人盗窃。

5.7.7发生高空坠落事故的应急处理

2、坠地的伤员,应初步检查伤情,不乱搬摇动;采取包扎、止血固定等救护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

3、昏迷伤员要保持呼吸畅通;

5.7.8发生洪涝事故的应急处理

1、上场后,根据当地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和洪水规律以及工程所在地地理环境,制定周密可行的防洪措施及方案。配备一定量的应急抢险物资:雨衣、雨鞋、防洪用草袋、编织袋、运输车辆、抢险机械等,这些物资放置在专门位置,专人保管。

2、雨季前重点检查施工现场的排水设施的通畅,防止汛期暴雨积水;与当地气象部门取得联系,收集准确的雨季气候水文资料,掌握天气变化。

详细调查沿线坍方、滑坡、落石等特殊地质情况,制订应急方案,采取预防措施。临时设施充分考虑防雨要求,施工便道排水系统安排专人维护;降雨前后增加定位巡逻,及时排险和采取防滑措施,并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的标志;雨季要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现场机械设备停放做出妥善安排。

3、现场的每个配电箱,用电设备都要配有防雨设施;要砍掉离电器、电线过近的树枝;检查避雷装置是否符合规定;必要时切断用电设备电源,并设立警戒区域;对后方驻地、仓库及各类贵重物资等采取防水措施,易燃易爆物品禁止露天存放,并落实专人管理。

5.7.8应急终止与现场恢复

当(隧道塌方、突泥突水、冒顶、触电、爆炸、高空坠落等)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得以消除时,由工区经理下达终止应急令。终止应急令由专人用扩音喇叭传达至应急救援现场,终止应急救援。

当终止应急救援后,事故现场仍然存在可能的不明隐患时(如围岩体可能未完全稳定、支护结构是否能适应围岩应力的进一步增大、是否需要条取加强支护等),现场警戒不予解除,直至经工程科技术鉴定确认无不明隐患、围岩体及支护结构趋于稳定后,由工区经理通知下令解除现场警戒。

警戒解除后,由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恢复现场。主要清理临时设施、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恢复现场施工条件等。由职工工会负责组织被疏散人员的回撤和安置。

6、事故报告、调查及防范措施

一般安全事故发生后要将事故情况及时向监理、业主和设计单位及有关部门报告;发生伤亡事故,应将事故情况及时分别向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及有关部门书面报告。

2、事故调查及防范措施

事故调查组应写出事故调查书面报告。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发生事故的名称及工程详细名称。

b、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

c、事故的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d、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的初步判断。

e、事故救援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f、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g、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时间。

7、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应急预案的培训由专职安全员组织实施。培训时间为项目开工后第1个月,每两次培训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2个月。培训对象应包括参与应急救援的指挥人员、救援队伍人员、辅助等人员。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训地点为工区会议室。对培训结果应组织考核,并应保存培训考核的记录。

应急预案的演练主要采用桌面演练,即由工区经理、组织机构各科室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应急救援辅助及相关人员参加,根据先锋隧道项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分别讨论发生紧急情况(隧道塌方、突泥突水、冒顶、机械伤害、触电、爆炸、洪水、高空坠落等危险)时,应采取的应急救援行动进行桌面演练活动。主要是锻炼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响应速度、及时对事故人员和险情进行救援,减少事故损失;对救援过程中应急人员安全保护和防止次生事故发生等问题进行分析和预防;解决应急救援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应急救援备用资金等问题。本部分演练由工区组织,时间为工程项目开工后第1个月,每两次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2个月,地点为工区会议室。

另外,在组织桌面演练的同时,针对应急联络系统的功能进行功能演练(在允许条件下,可对外部求援资源如110、119、120、地方地质勘探部门的通讯系统功能一并进行演练),确认通讯系统的准确性、畅通性、及时性是否满足应急的要求,即通讯系统的响应能力的检测。本部分功能演练由局指办公室主任在局指办公室实施。对组织的所有演练均要形成并保持记录。

各队配备足够的备用发电机、水泵、抢险材料物资、工具、车辆等,做到有备无患。

第十一章劳动卫生保障措施

1.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配备齐全的卫生设施

经常开展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增加职工的卫生防病知识,加大宣传防止肠道疾病、疟疾、常见病的知识,使职工了解疾病的传染源,并且知道如何避免接触传染源。并在工地醒目位置设置卫生知识宣传栏,使现场职工及时了解有关知识、规定和要求。

工地设立医疗保健站,配备保健药箱和一般常用药,配备急救器材和经过培训的急救人员,并由医生巡回医疗。日常管理归口综合办公室。

生活区设立水冲式厕所,设专人负责卫生管理,防止蚊蝇孳生。设立用于职工洗浴的淋浴室,确保天天有热水,并设专人负责管理。设立职工活动室,并加强管理,保证职工的正常学习、娱乐和身心健康。

重点项目工地实行封闭式管理。工地出入口设专人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管理,杜绝外来闲杂人员进入工地。

当出现任何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时,工区经理部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政府为处理和控制该种传染病而制定的规章、命令和要求,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开展职工的劳动卫生知识教育和宣传,使全体人员遵章守纪,提高操作技能。

消除设备、设施先天带来的和后天产生的(施工方法不当)隐患,保证有一个卫生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向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劳动设施,对进行隧道作业和经常接触粉尘作业的人员定期检查身体。

1.2坚持自检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

1.3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4依靠群众,全员参与管理

充分发动群众,不断增强职工注意劳动卫生的意识和知识,调动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充分发挥群策群管的能动性。让班组、全体职工查隐患、堵漏洞、自觉遵纪守法,使劳动卫生政策、法规、标准落实到班组和工作岗位。

1.5密切联系,加强防尘、防毒工作

1.6严格控制产生粉尘、毒物等环节,把劳动卫生工作做好

1.7关心职工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生活区内配置体育活动设施,让职工有劳有逸,加强身体锻炼;设浴室,保证经常有热水洗澡;每个施工队配一名专职医务人员,负责平时的伤、病处理和联系定点医院进行定期身体检查工作;做好疾病和突发病的预防工作,经常保持卫生清洁、通风良好的环境,按规定发放防暑降温用品;配备齐全的隧道施工、粉尘施工的保护用品。

食堂必须办理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并统一穿戴白色工作服。建立食堂卫生岗位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

生、熟食品必须分开操作和放置;严禁采购和食用无证、无照商贩的食品;每天要对餐具进行消毒。生活用水必须经过化验,且符合卫生标准。在食堂设立饮水处,保证职工喝到符合卫生标准的开水。

职工宿舍每间房居住人数不超过8人,设单人床或上下双人床,每人床铺面积不少于2㎡。房间应通风、保温、干燥,符合防火的有关规定,有消暑和防蚊蝇叮咬设施,并保持宿舍周围环境的卫生。

3、施工现场卫生管理措施

施工排水必须及时、顺畅,保持作业场地清洁、干燥。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以确保职工的安全。

第十二章文明施工、文物保护等其他管理措施

施工中,认真结合我公司在其他工程施工中取得的经验,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全面落实“集中施工、快速施工、文明施工”的十二字方针,在优质高效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同时,做好全面建设。与进场施工全体员工签订文明施工协议,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把文明施工责任落到实处,提高全体施工人员文明施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开展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高起点构筑高标准的工地文化线,以彩门标语、橱窗板报、广播等形式,弘扬公司精神;提出质量警示语,设光荣榜、竞赛栏、企务公开等栏目,定时广播现场好人好事,弘扬正气,激发斗志,展示精神面貌;设职工夜校、图书阅览室,利用休整、倒班时间请专业技术人员上技术课,培训各级技术骨干。

现场布局整齐合理,材料、物品、机具、弃土堆放符合要求。采用有效措施处理生产、生活废水,不得超标排放,并确保施工现场无积水现象,在多雨季节配备应急的抽水设备与突击人员。

施工内业资料齐全、整洁、资料可靠。办公室内按要求布置各级图表,及时反映现场状况及工程进度情况。

在工地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每天清扫处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

施工期间,经常对施工机械车辆及道路进行维修、维护,确保道路晴雨畅通,方便沿线村民的生活与生产。

消除违章指挥,杜绝野蛮施工,员工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均要进行岗前培训,做到通晓本专业操作规程,了解其它专业操作规程,全员做到“三不伤害”。

加强对施工人员全面管理,所有施工人员按规定办理暂住证。严禁接收三无盲流人员。确保在施工地区内,施工人员无违纪违法现象发生。做到施工文明、言行文明,树立良好形象。

尊重所在地区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地争取各行政管理部门支持,自觉遵守各项合法的行政管理制度和规定,搞好路地文明共建工作。开展多种便民、爱民活动,尊重当地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搞好与驻地政府、群众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国家《文物保护法》和交通运输部及当地政府对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各项规定,杜绝任何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径。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把文物保护措施落实到各施工单位和每个工班及文物保护责任人,签订文物保护包保责任状,实行奖罚制度。严禁对所发现的文物私自占有或非法转卖。与当地文保部门签订文物保护协议书,并严格执行协议条款。在施工中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立即封闭施工现场,在派专人保护现场的同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并尽快报告业主和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并积极协助配合好文物部门的工作。经过文物部门处理后,再进行施工,确保祖国文化遗产不受侵害。

3.1防洪抢险保证措施

本隧道区域内,雨水充足、防洪抢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思想保证:上场开始即对全体员工进行防洪抢险的思想教育,了解本地区气象水文形式,提高对防洪抢险的认识,能够在施工中知汛情先机,防患于未然,并配合支持兄弟单位、地方政府的防洪抢险工作。

方案保证:根据工程特点及气象水文条件,施工前制定周密的防洪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灾害对构筑物及机械设备造成的损失,在生活房屋的选址上坚决避开塌方、滑坡、泥石流区及汇水集中区。

制度保证:建立汛期防洪抢险昼夜值班制度、登记制度、报告制度,保证人员在岗在位。从行政、经济、法律上保证防洪抢险措施的落实。

设备保证: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防洪抢险机械、设备、机具,并加强保修、保养,使机械设备、机具始终保持良好状态,且招之能来,来之能战。

纪律保证:洪水、险情就是命令,全体员工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顾全大局,配合支持地方政府防洪抢险工作,服从全线防洪抢险的协调,从人员、设备、物资上给予全力以赴的支援。

3.2协调配合保证措施

服从并支持业主有关工程任务调剂、物资调配、机械调动、防洪抢险等协调工作,并教育施工队伍全力配合协作。

同兄弟施工单位搞好测量交叉工程衔接,发扬风格,顾全大局。

允许其它施工单位使用我方修建的施工便道。

协调好同地方政府的关系,配合好征地拆迁工作。

服从业主及监理的工作指导、监督,配合完成业主及监理下达的任何指令。

3.3对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措施

严格遵守建设单位对已完工程的各项保护规定,加强职工教育,提高对已完工程的保护意识。

成立已完工程成立维护组,设专人进行维护,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为顺利交接打好基础,向业主交付优质工程。

维护组对工程实行巡逻制度,对维护情况做好记录,如发现损坏或丢失,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书面报告主管生产的负责人,及时组织有关人员修复,修复不了的,及时报告建设单位进行处理。

加强对土建已完工程的保护,如不得已破坏时,及时恢复。

对施工人员进行成品保护教育,对已完工程不能随意启用。

对已完工程设置明显标志,以防其它工程施工或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意外破坏。

与当地群众建立良好关系,相互配合,做好已完工程保护工作。

我单位工地治安部门加强巡视,防止人为破坏。

DBJ/T13-366-2021标准下载3.4已完工程破坏恢复措施

为保证常安高速公路施工质量标准,确保实现全线整体创优目标,施工中首先通过制定完善的保护体系和措施,加强对已完工程的保护,使产品受损概率降至最低点。同时制定已完工程破坏恢复措施,使产品一旦因施工工艺要求或意外受损,能够得到及时圆满的修复,满足施工质量标准,确保产品保质、按期、安全地投入使用。

成立以工区总工程师为首的已完工程破坏恢复鉴定小组,对受损产品进行技术鉴定,确定修复受损产品方案。

修复受损产品要有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同时进行修复试验,对修复工艺进行技术交底,保证修复后的产品满足设计要求。

对重点特殊部位,鉴定小组不能确定方案时,及时上报业主,通过召开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四方会议确定恢复方案。必要时请专家咨询,论证修复方案,确保修复后的产品满足设计要求。

对混凝土产品的修复,通过现场作对比试验的方法确定配合比等技术参数;不但保证修复后产品的内在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实现产品的外观质量前后一致中进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内实外美。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