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域供水县城片区项目桩基工程静压桩施工组织设计

县区域供水县城片区项目桩基工程静压桩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51.89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县区域供水县城片区项目桩基工程静压桩施工组织设计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2、影响桩位偏移、垂直度的因素及沉桩中的特殊情况。

1)产生桩位偏移、垂直度的因素:由于挤土效应造成地面变形,使样桩位移,在压桩前应校核;桩尖遇到地下障碍物造成桩倾斜位移,应清除障碍物后再压;压施时机身不平绵阳南山中学实验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所以工作时机身应调平。

2)压桩中的特殊情况:初压时,桩身发生较大幅度的位移倾斜;压桩过程中桩身突然下沉或倾斜;桩身破损或压桩阻力剧变,桩位位移及标高超限较多等。遇到类似情况应会同监理、业主研究处理。

3)靠近建筑物的桩基施工采用偏桩器施工,确保对附近建筑物无影响。

1)接桩时,下节桩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8m~1.0m,以便于接桩焊接操作。上下节桩对接偏差不应大于2mm。

2)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钢丝刷清洗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当桩端间隙较大时,可用铁片填实,再行施焊。

3)桩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对称点焊4点~6点,施焊应有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5)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接桩时间,焊好的桩头应冷却后才可继续压桩,自然冷却时间不应小于1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施压。

1)送桩时送桩杆中心线与桩中心线应重合,送桩杆上的标高记号清晰、准确。

2)桩顶标高控制在±5cm,送桩完毕及时观察压力读数并做好记录。

3)同一根桩的压桩过程中,各工序应连续施工

4)压桩:压桩过程中,以设计桩长为主,油压值为辅,确保压到设计标高,若出现压力值超过桩本身竖向承载力极限值应及时与监理、设计院联系,采取其它措施,确保压桩质量。

4、资料填写: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详细真实填写各项施工记录、施工日记、工程报验表等有关资料,以便技术归档。

四、质量保证及质量管理措施

2、开工前,工地负责人召集全体人员开工前质量安全动员大会,认真学习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说明工程的重要性,宣读设计图纸、施工工艺说明,贯彻试桩施工方案,从而使其提高认识,思想重视,行动落实。

3、做到分工负责,环环紧扣,各道工序必须有业主或监理人员复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认真做好施工原始记录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5、原料须有质保书及复试报告。

1、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教育,使全体人员树立“质量第一,业主至上”的观念。

(3)制定各项质量制度,包括技术交底制度、质量检查制度、原材料试验制度及质量管理细则等。

(4)明确各部门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及在保证质量中的任务与权限。

(5)落实质量奖惩制度,明确奖惩范围与标准。

2、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

(2)根据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

项目工程师:对工程施工质量全面负责,制定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技术交底,对工程质量检查监督。

质检员:根据各工序质量技术措施的目标要求,负责具体检查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完善资料处理。

施工负责人:对整个施工过程听质量措施监督检查。

机长:负责成桩的管理。

测量员:负责轴线桩位的测量、检查、复核,测定标高,完善资料。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生产方针,开工前由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岗位交底,定措施,定制度,搞整改,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4)质量管理和经济责任制紧密挂钩,实行经济效益与质量好坏挂钩奖惩办法,由技术小组提供考核材料,质量好坏奖罚落实到机组班人。

(5)严格执行工序管理,上道工序没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由监理和我方质检员共同进行全面质量控制、落实施工方案和进度。

3、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

(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项目经理部、施工队及班组分别组织的三级技术交底。

(2)加强测量管理工作,专人负责施工测量。

(3)严格按PDCA程序实施质量管理。

a.制订质量目标(P)

项目实施前,内定质量标准及力争达到的质量目标,制定实现质量目标的保证措施。

按照目标要求,认真贯彻实施。

c.加强质量检查(C)

对每一分部项工程认真检查,对检查情况认真分析、总结。

总结检查结果: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对存在问题针对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1)雨期施工要加强对机电设施的保护,露天使用的电器要有可靠的防雨防潮措施。

(2)加强现场水泥仓库储备的管理,防止水泥受潮或雨淋。

(3)雨期对桩施工有较大影响,要及时做好施工现场的排水工作。

五、中间验收及竣工验收

2、验收在基抗开挖垫层浇筑好后由建设方组织进行,我方实测桩的位移及桩顶标高,编制桩位竣工图,提交竣工资料。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主要设备配备

工期定为30天,施工进度计划见附表。

2、工程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我公司特制订以下措施:

1)保证按业主要求的机械进场日期进场,并组装调试完成。及时购买材料,满足打桩设备需求。

2)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现场备齐足易损机械零配件,保证机械设备高效运转。

3)加强施工管理,做好各工序的衔接,缩短辅助时间。所有可实行平行作业的工序,决不允许影响连续工序的时间。

4)实施经济激励机制,对速度快、质量好的班组进行物质奖励。

5)做到小雨、小风不停,大雨、台风暂停。

3、施工主要机械设备、工具配备一览表。

第五章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一、施工技术管理网络详见附表

二、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1、质量目标:一次验收合格。

2、严格按照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有效的控制。执行技术交底制度,把设计意图传达到每个班组及施工人员。

1、质量是重中之重,我公司着力从质量管理组织、质量管理制度和严格的验收程序上下功夫,以达到工程质量合格。

2、建立以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推行施工质量管理责任制及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贯彻技术交底、技术复核、自检、互检、隐蔽工程验收等技术管理制度,树立全员质量意识。

3、项目施工管理网络及质量管理体系见附表。

1)施工准备过程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

a、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工作,将交底内容形成书面记录并经与会人员签字认可后形成资料性文件。

b、做好测量放样工作,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准确放样。每天施工前再对下一步准备施工的桩位进行复核,复核完毕后,要请监理及建设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生产过程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

a、施工前,要明确质量指标和工程检验方法,编制措施计划并落实到人。

b、施工中质检员必须严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及设计图纸要求,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项目技术负责必须填写《施工日记》,进行质量动态分析,及时汇总上报给项目经理。

c、施工中加强各工序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施工工艺施工。

各班组之间要做好质量自检、互检、交接记录,保证下道工序正常施工和质量。

d、进场材料按指定位置堆放,并进行检验状态的标识,实行“四检”制度(品种、规格、质量、数量)。

e、施工机械必须做好质量管理,实行“四定”(定机、定人、定指挥、定保养)。

3)竣工交接过程阶段的质保措施

a、根据国家颁发的竣工验收标准和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严格把好质量关,竣工交接不留尾巴。

b、交付后,定期进行质量回访活动。

施工中各工序要严格按规范、设计要求验收,具体措施如下:

1)桩位放样:质检组自检→甲方、监理复核、签字。

2)成品管桩:材料员、质检员自检→甲方、监理复核、签字。

3)桩机就位:机班长自检→质检员自检→甲方、监理抽检、签字。

4)预制桩垂直度:质检员自检→甲方、监理抽检、签字。

5)管桩焊接:质检员自检→甲方、监理抽检、签字。

6)压桩到位:当班自检→质检员自检→甲方、监理抽检、签字。

第六章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1、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按照国家《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及有关建设工地文明安全施工的规定进行,在醒目处张挂安全示意牌。

2、遵守本公司压桩队管理制度,由安全员专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安全交底制度。遵守国家《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电工、起重机司机、压桩机操作手,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熟知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且持证上岗,在操作中坚守工作岗位,非定岗人员不得随意操作机械及电器设备。严禁酒后作业。

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穿工作服及劳保鞋,禁止穿拖鞋或光脚。

4、施工机械进场安装后,要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严禁机械带病作业。

5、起重指挥应由技术熟练、懂得起重机械性能的人员担任:指挥时应站到能够照顾到全的地点,所发信号应事先统一,并作到准确、洪亮和清楚。严格遵守“十不吊”制度。

6、所有人员严禁在起重臂和吊起的桩下停留和行走:钢丝绳如有变形、断丝、锈蚀等现象,应及时降低使用标准或报废;编接绳扣(千斤)应使各股松紧一致,编接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并不得小于300mm。

7、起吊桩时吊点必须正确,速度要均匀,桩身应平稳,桩身附着物应清除干净。

10、起拔送桩杆时应扣紧绳扣,并增加保险装置;因送桩很深,应先用压桩油缸回程松动送桩杆后再用起重机起拔,送桩杆拔出后,地面孔洞必须及时回填或加盖。

11、施工用电临时方案

11.1本工程所需用电设备主要是两台静压桩机。

11.2负荷计算:总用电量500KW。

11.3施工用电方案:

11.3.1根据现场施工特点,分别布置一级电箱1只。

11.3.2现场电缆采有三相五线制,架设时有埋地架空过路等方式,埋地要求深度不小于60cm~70cm,要有走向标志,架空电线采用绝缘子,沿围墙施工注意一定高度,通过施工便道的电缆,采用埋设在过路沟里,并用钢板遮盖。每只配电箱有单独接地,每只配电箱设置漏电开关一机一闸一箱,并标编号,标明用途。设备设置单独漏电开关保护,单独接地。现场有专职值班电工,定期对漏电开关进行测试,有问题及时更换,做到安全用电。

11.4安全用电及消防技术措施:

11.4.1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安全用电二级责任。

11.4.2施工现场必须定期对各施工用电场所进行检查,不合格必须整改。

11.4.3施工现场必须根据用电标准化管理要求进行管理。

11.4.4电器设备和线路绝缘必须良好,并注意经常检查。

11.4.5电器设备和用电装置的金属部分,可能由于绝缘损坏而带电的必须采取保护接零措施,或保护接地措施(根据当地情况),严禁同一工地部分设备接零保护、部分设备接地保护。

11.4.6电线和电源相接应设开关,露天开关应在特别箱内,不准朝天放置。

11.4.7保护接地阻值不大于10欧姆。

11.4.8工具软电缆插头不得任意拆除、调换,软电缆不得任意加长截短。

11.4.9电动机械及手持电动工具要设漏电保护装置。

11.4.10现场电箱必须完整,门、铰链无缺损,并经常保持整洁,铁箱外壳要接地,各电箱的熔丝由电工负责检查,各类机械操作开关的熔丝由操作员负责。

11.4.11严格执行一机一闸制度,不准乱放熔丝,严禁用多根熔丝或铝铜线代替熔丝。

11.4.12施工现场必须由持有上岗证的电工接拉电线及电器设备。

11.4.13电器使用者在工作前,必须检查电源、电机及电器设备的绝缘是否良好,确保一切正常后方可操作使用。

11.4.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按户外明线和架空线要求安装,严禁乱拉乱拖。

11.4.15电缆线不准任意乱拉、乱架,应以支架架空或保护管保护,并在管两端垫绝缘物以防导线损伤造成事故,保护管埋入地下不少于600mm,严禁直接埋入地下铺设。

11.4.16电焊机等设备一律装有随机控制交流接触器或铁壳开关,并接保护零线。

11.4.17对固定电动机械一律需要随机电源开关控制,并设有接地保护,接地板不准以螺丝钢代替。

11.4.18凡现场使用电动工具和照明灯具一律采用橡皮套线,不准用塑料胶质线代替。

11.4.19各级电箱由专人管理,落实责任,设置警告标志。

11.4.20施工现场按规定设置灭火工具,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11.4.21电工有权拒绝执行违反电器安全的指令,有权制止违反用电安全的行为,发生电器工伤及电器火灾,电器设备事故必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查处及改进。

11.4.22严格做好防潮、防风、防汛、防寒工作,保证设备完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程顺利进行。

第七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文明施工有专人负责,积极开展便民、利民、爱民和不扰民活动,按“两通、三无、五必须”的标准要求,为争创文明工地创造条件。

3、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做好泥土清除工作,不得污染周围道路及环境。

1.严格遵守《江苏省建设工程工地文明施工若干规定》。

2.文明施工有专人负责,积极开展便民、利民、爱民和不扰民活动,按“两通、三无、五必须”的标准要求,为争创文明工地创造条件。

4.运输车辆进出现场,做好泥土清除工作,有得污染周围道路及环境。

5.生活区必须干净整洁,实行卫生值日制度。

(1)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2)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时,应采用隔离、洒水等措施,并应在规定期限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

(3)施工现场土方作业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

(5)施工现场的材料和大模板等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

(6)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措施。

(9)城区、旅游景点、疗养区、重点文物保护地及人口密集区的施工现场应使用清洁能源。

(10)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要求。

(11)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全面负责工程施工进度、安全、质量、财务等工作。

工程技术施工管理,负责按图纸施工,抓生产进度和工程质量、整理工程资料、成桩验收等。

负责管桩的定位放线工作

负责材料采购、验收和发放,保障供给生产等一切材料。

T/CEC 151-2018标准下载负责工程安全与保卫工作

负责施工人员的伙食、后勤工作

附表5:临时用地计划表

附表6:施工进度计划表

本施工进度计划按日历日30天编制DB44/T 985-2012 工程用非织造土工布产品规范.pdf,具体开工日期以业主出具的开工通知书为准。

附表7:施工平面布置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