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小区项目基坑边坡喷护施工方案四、喷护方案设计思路的确定
根据现场实际踏勘情况及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相应要求,现场基坑边坡为原土方开挖时施工完成,未进行任何支护及喷护处理,土质情况相对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和雨淋,现目前局部范围已出现塌方形成垂直面边坡,鉴于此情况,边坡喷护按已塌方形成垂直面边坡和未塌方原始面边坡两部分采用两种喷护方式施工,已保证边坡稳定;喷护范围现目前为场地周边自然地坪面至一层地下室基底面边坡,平均深度约为3000mm。(具体喷护范围及边坡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GBT29756-2013 干混砂浆物理性能试验方法.pdf4.2、设计方案的确定
根据周边建(构)筑物分布以及场地实际情况要求,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从经济及技术上综合考虑,边坡喷护按已塌方形成垂直面边坡和未塌方原始面边坡两部分采用两种喷护方式施工;塌方垂直面边坡采用“土钉墙”+“挂网喷砼”+“泄水孔”喷护结构,原始面边坡采用“挂网喷砼”+“泄水孔”喷护结构两种方式施工。(两种施工方式范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其中基坑深度>4000mm以上按塌方垂直面边坡施工,具体情况现场确定)
4.3、地下水控制及基坑降排水另详《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相应要求,现略。
5.1、Φ22钢筋锚杆土钉墙施工要求
1、锚杆孔位和孔深允许偏差均为50mm。
5.2、挂网喷护砼施工要求
2、喷射砼厚度为100mm(砼强度等级为C25)。
3、喷射砼采用P.O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4、喷射砼配比采用水泥:石粉砂=1:4。
喷射前,清除开挖面的浮石和浮土及底边的堆积物,埋设控制喷射砼厚度的标志样式(标志样式现场与监理商定),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
开始作业时,应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应待料喷完后,再关风。向喷射机供料应连续均匀,料斗内应保持足够的存料。喷头处的工作压力应在0.1Mpa左右。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并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式滑移流淌现象。砼的喷射回弹率应控制在15—25%。
开始喷射砼时,应减少喷头与受喷面的距离,并调节喷射角度,以保证钢筋与璧面之间砼的密实性。
5.3、泄水孔施工要求
6.1、基坑出现裂缝、变形过大潜在滑动失稳险情的应急防护措施
基坑开挖过程中或基坑开挖后,在进行地下室、基础(箱、筏基础)施工期间,常常会存在一些超过边坡稳定设计计算的条件,造成地面开裂,边坡土体变形及滑塌等险情。因此在整个基础施工期间,必须备有相应的应急防护措施及抢险工作所需的设备、材料和组织安排。
基坑边坡出现裂缝、变形以致滑动的失稳险情,其本质的问题是土体潜在破坏面上的抗剪强度未能适应剪应力的结果。因此抢险应急的防护措施也基本上从这两方面考虑,一是设法降低坡土体中的剪应力;二是提高土体或边坡的抗剪强度。采用以下应急防护措施:
1、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在基坑底面范围内,采用堆置土、砂包或堆石、砌体等压载的方法以增加基坑支护体系抗滑力维持边坡稳定;
2、坡顶主动区减载:坡顶减载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清除基坑周边地面堆置的砂石建筑材料及施工设施等以减轻地面荷载;二是可根据出现险情程度和需要,进一步降低基坑顶面高程,挖除基坑顶面一定厚度的土层以减少边坡自身土体的重量,降低边坡滑动力而提高边坡的稳定系数。
3、从基坑边起算开挖深度约1.0~3.0倍的范围内垂直打入锚桩,锚桩与水平锚杆或钢性桩连接进行拉锚。必要时增设土钉或锚杆。
4、对险情段加强监测。
5、尽快向勘察和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开展勘察和设计资料复审,按施工的现状工况验算。
若插入坑底部分向内变形,下段位移较大,造成墙背土体沉陷,着重加固坑底部位,具体措施有:
1、回填好土、砂石或砂袋等,回填反压土高度至能保证基坑变形完全稳定为止;
2、增设坑内降水设备,降低地下水;
3、对坑底进行加固,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抗力;
4、坡顶卸载:坡顶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挖除,减少坡顶荷载;
5、对支护结构临时加固:
②局部采取注浆加固措施;
④尽快向勘察和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开展勘察和设计资料复审,按施工的现状工况验算。
6、对基坑挖土合理分段,每段土方挖到底后及时浇注垫层。
1、对较严重的流砂现象应增加坑内降水措施,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0.5~1.0m以下;
2、如果流砂是在上部桩间的缝隙中出现的,则可在桩间嵌补防水细石混凝土。施工中应先在出现流砂的部位插入引流管,而后将该段墙幅间土清除,再将两面墙幅对应面凿毛,然后在外面支模,浇注防水细石混凝土。
管涌十分严重时可在支护墙前打设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和支护墙间进行注浆,钢板桩底应与支护墙底标高相同,顶面与坑底标高相同,钢板桩的打设宽度应比管涌范围宽3~5m。
1、对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也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下,可采用坑底设排水沟的方法;
2、对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流砂带出,造成施工困难,而对周围影响不大的情况,可采用“引流-修补”的方法:
①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支护结构水平(略向上)打入一根钢管,内径20~30mm,使其穿透支护结构内,由此将水从该管引出;
②将管边支护结构的薄弱处用防水砼或砂浆修补封堵;
③待修补封堵的砼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出水口封住。如封住管口后出现第二处渗漏时,按上述方法再进行“引流-修补”。如果引流的水为清水,周边环境较简单或出水量不大,则不作修补也可,只需将引入基坑的水排出即可。
6.5、降水工程影响周边环境的应急措施
地下工程施工为了疏干基坑内地下水,必须长期进行抽水,有可能产生以基坑为中心的大面积水位降落漏斗,从而对基坑周围地面和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基坑支护完毕后必须加快地下室施工进度,减小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必要时增设止水帷幕。
6.6、相邻建(构)筑物不均匀沉降应急措施
基坑开挖施工,对相邻建(构)筑物进行沉降变形监测,当其产生不均匀沉降,同时其倾斜率接近千分之四时,应对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较大一侧进行地基土注浆加固处理。
1、注浆杆采用φ48×3.25焊管。锚杆前端封闭,管身前6m每隔30cm钻一个φ8灌浆花眼,灌浆花眼间呈90°夹角。
2、注浆采用32.5MPa强度等级水泥,水灰比为0.5,注浆水泥掺量30~50kg/m左右,注浆压力0.2~0.5MPa。注浆杆长9m,杆间距1.5m,其平面位置及入射角度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调整,以保证注浆杆有不小于3m长度进入建筑物外侧2m平面范围。
3、注浆次序不小于2序,注浆时设专人对周边建(构)筑物巡查,避免对其造成隆起变形等损害。
4、第一次注浆加固时,注浆杆间距可取1.5~2.0m,根据注浆加固后的沉降变形监测情况,必要时,应加密注浆杆间距甚至采取其它有效的加固措施。
6.7、基坑应急组织措施
6.7.1、基坑失稳紧急处理预案
基坑失稳紧急处理预案是针对基坑在局部地段可能产生失稳及其他异常的情况下才予以实施的。
实施紧急预案要有必要的设备、人员计划、施工抢险关键在于及时,因此,充足的设备、人员准备是实施紧急预案的前提条件。为此施工方将在险情出现的时候组织精干的抢险队,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抢险工作,力求在基坑失稳前将危险地段予以加固,是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抢险用设备物资应储备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6.7.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由于深基坑工程影响安全因素的多样性,一个环节的失误就可能导致基坑工程失稳事故,有的基坑因为地质的特殊因素或外界的突发性影响,基坑边坡破坏呈现出脆性破坏的特征,这种突发的土体脆性破坏,往往使抢险人员来不及实施抢险措施,基坑边坡已滑移破坏。若是基坑内施工人员来不及撤离,将导致人员伤亡大事故发生。
通过实施本方案,努力使各项目部各项施工行为更好地满足安全规范的要求,为施工工业场地提供更好的安全环境;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料处于良好地备战状态;指导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求援;最终达到有效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6.7.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1、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见下图)
2、项目部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重伤或重大事故发生后,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保证按应急救援预案顺利实施;
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保护、救护及通讯工作;
保证现场救援所需材料、经费、人员的落实;
与上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时保持联系并将救援情况及时汇报,负责向相邻可依托力量的联络
负责工程项目生产的恢复工作。并明确各应急专业组长。
现场应急专测人员构成及职责。
事故现场抢险组人员组成。由施工项目副经理任组长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等工作,包括受困人员、现场贵重设备及物资的抢救、清点、危险品的转移等。
事故现场通讯组人员组成:由施工项目总工或项目骨干任组长、现场其他应急小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收集相关紧急情况的预报以及与相关单位部门的通信方式,保证各级通讯联系通畅,做好联络工作。
6.7.4、应急救援启动
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组织大量的人员参与到抢险工作中来,施工方应特别成立了以下几个应急小组,以便在抢险过程中起到组织、协调作用。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事故特点和现场的情况,采用相应方案及相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并立即开展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工作,抢险过程中应遵循“安全第一原则”,首先注重人员的救援、事故现场内外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封存及转移等,并随时与现场应急指挥、保护组、救护组、通讯组联络。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开展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工作,及时组织伤员救治及护送受伤人员到最近的医疗急救中心医治;随时与现场应急指挥、抢险组、保护组、通讯组保持联络。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开展保护事故现场和人员的疏散、清点及归贵重财物的清点工作。现场保护组人员应指引无关人员撤到安全区,制定专人记录所有到达安全区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记录、拍照、取证,为后续的事故调查工作提供原始资料;随时与现场应急指挥、抢险组、救护组保持联络。
6.7.5、应急救援终止及恢复施工
对重大事故现场经过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后,引起事故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所有现场人员均得到清点;不存在其他影响应急救援预案终止的因素:应急救援行动已完全转化为社会公共救援;应急总指挥认为事故的发展状态必须终止的:应急总指挥下达应急终止令。
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1、安全生产贯穿于全工程各施工环节,项目部设立安全管理小组,组织所有工地人员学习安全知识。邀请当地公安部门进行治安和法制教育,安全小组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各工序、各工种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服从保卫人员的管理。
2、全体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的六大纪律,遵守国家和企业的有关安全生产规定,落实执行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细节。
3、施工区与非施工区分开,空洞应及时回填。
4、非施工人员未允许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5、现场配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
6、机电设备移位时,必须切断电源,移位后要认真检查,符合安全规定后方可通电施工。
7、夜间施工要有充足的照明,危险位置要围挡,夜间要有安全警示灯。严禁私拉乱设电线,配电箱总柜必须有接地装置。
8、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穿好工作服,严禁脱岗及酒后上岗,以防造成事故。
9、加强现场管理,重要施工部位须挂好安全标志牌。
10、遵守操作规程,严禁野蛮作业。
11、基坑四周设1.2m高钢管护栏,基脚用素砼浇实,立杆间距1000,横杆间距500,上下用涂有红、白色漆的钢管连接,并用密目网封闭。
7.2、安全用电主要技术措施
2、保护系统一律采用漏电开关,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并多次重复接地,接地电阻符合规定。
3、采用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
4、定期测定电气设备绝缘电阻,绘制记录表。绝缘不符,禁止使用。
5、定期测定接地电阻、避雷电阻,电阻不符及时纠正。
6、合理使用熔断丝,严禁使用铜丝替代。
7、使用铁壳配电箱,动力箱和照明箱不得混合使用。
为了确保场地没有积水和水泥浆、淤泥、渣土乱弃现象,为施工创造一个整洁、文明的环境,主要措施如下:
1、施工人员佩戴证件上岗,进出车辆、陌生人须经门卫登记。施工现场内的主道路在施工前已浇筑砼道路,临时道路用塘渣碾压,确保车辆顺利出入。
2、现场设立排水系统:现场设有4个专门的沉淀池,工地雨水和污水都排入专设的沉淀池内,经沉淀后利用专设的污水设备抽排入市政接入口内。
3、施工所用材料均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堆放,不得出现乱堆现象。要求材料分类堆放整齐,工具整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4、现场卫生要求保持整洁,做到场地上无泥浆、无积水。
5、施工机具应有指定的地点保存,收工时各班组应督促职工注意机具的归总清洁,不得乱拉乱扔。
2、安排职工每天清扫冲洗现场,保持现场清洁卫生。施工道路及可能产生粉尘污染的作业区,经常洒水,保持尘土不上扬。
3、冲洗导管的地点相对固定并有利于排水,防止场地积水,冲洗好的导管堆放整齐。
4、如有需要,提前办好《夜间施工许可证》手续,尽量减少夜间施工。
5、施工现场厕所派专人打扫管理某石拱桥施工组织设计,做到清洁卫生。
6、原则上不安排夜间施工,若因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施工时,提前向当地环境部门审批,夜间施工时,尽量做到悄无声息,施工器具要轻拿轻放,减少继续和强烈碰撞,避免发出噪音,否则采取罚款措施。
7、做好向周围居民因施工造成的诸多不便的致歉宣传工作。
1、本施工方案未尽事宜参考有关规范规程要求。
2、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周边管线的监测,若发现变形较大时要及时通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加固措施。
3、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其防范措施
在降水的过程中,由于会随水流带出部分细微土粒,再加上降水后土体的含水量降低,使土壤产生固结,因而引起周围地面的沉降,针对现场的情况主要考虑周边道路及临设的沉降,为了防止或减少降水对周边产生过大的沉降,可以采取下列一些技术措施:
减缓降水速度:使降水曲线较为平缓T/CECS 550-2018 冷库门工程技术规程,减缓降水速度,防止产生过大的沉降,亦可在井点降水的过程中调小泵管口径,减缓降水的速度,需要时甚至暂停抽水。
4、由于本工程是在边设计边施工情况下进行,因此在施工中应根据新的设计图纸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未尽事宜,各方相关单位现场协商共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