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瓦斯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48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瓦斯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C、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临界值

开挖工作面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广州市某公司通信铁塔制作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E、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指标及临界值

F、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值及超限处理措施

超限处20m范围内立即停工,查明原因,加强通风监测

局部瓦斯积聚(体积大于0.5m3)

超限处附近20m停工,断电,撤人,进行处理,加强通风

超限处停工,撤人,切断电源,查明原因,加强通风等

回风巷或工作面回风流中

放炮地点附近20m风流中

煤层放炮后工作面风流中

局扇及电气开关l0m范围内

电动机及开关附近20m范围内

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G、机电设备和电缆的检查周期

使用中的防爆机电设备的防爆性能

专职电工应每日检查外部一次

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检查、整定

高压电缆的泄漏和耐压试验

主要机电设备绝缘电阻检查

外观和悬挂情况由专职电工每周检查一次

由当班司机或专职电工每班检查一次外表有无破损

新安装的机电设备绝缘电阻和接地

1.2.9供电线路应无明接头,无接头连接不紧密或散接头,有漏电保护装置,有接地装置,电缆悬挂整齐,防护装置齐全等。

根据各隧道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超前钻孔探测、地质素描等综合地质预报技术,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下附天然气探测孔布置示意图。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喷锚支护和二次砼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把量测的数据经整理和分析得到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

2.3、确保隧道达到防水等级的控制措施

⑴防水板铺设前砼表面需基本平顺;锚杆尾部外露长度切掉。

⑵在洞外平台将厂制小幅防水板按需要预拼成大幅板,以减少洞内焊接工作量。

⑷铺设防水板先在简易作业台车上将防水板加土工布固定到预定位置,然后用手动电热熔器加热,使防水板焊接在固定土工布的热熔衬垫上。防水板铺设要松紧适度,使之与土工布充分接合并紧贴在喷射砼表面。防水板间搭接缝与变形缝、施工缝等防水薄弱环节错开1m以上。

⑸在灌注砼衬砌前,检查防水板的焊接和铺设质量,合格后才准灌注。

2.3.2铺设环向排水盲沟

按设计要求铺设软式透水管盲沟,施工时可根据渗漏情况适当调整,水大时可加大铺设密度。在施工时先铺设排水盲沟再铺设防水板。并把盲沟引入两侧排水沟。

通过调整配合比和掺用外加剂的方法增加砼的密实性,以达到防水的目的。

⑴砼施工前,由试验室做好配合比试验和抗渗性试验,通过控制水灰比、调整含砂率和水泥用量的方法来提高抗渗性。

⑵砼掺加适当的外加剂,如引气剂、减水剂等以达到防水的要求。

2.3.4衬砌防水措施

⑴衬砌砼采用衬砌台车整体灌筑,不间歇施工和加强捣固。

⑵尽量减少超挖,超挖部分采用衬砌同强度砼浇筑回填。

⑶采用配合比最佳级配集料的砼,增加砼的密实性。

2.4、光面爆破质量控制措施

2.4.1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准确判定围岩的岩性,合理设计爆破参数,为提高光面爆破效果提供前提条件。

2.4.2钻爆作业严格按爆破设计图进行钻眼、装药、接线和引爆。如开挖条件出现变化需要变更设计时,由主管技术人员确定。

2.4.3钻眼前按设计爆破图用红丹标出炮眼位置及开挖轮廓线,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钻眼。

2.4.4装药分片分组,按爆破技术参数及炮孔布置规定的单孔装药量、雷管段别“对号入座”。周边眼采用不耦合装药方式。装药前将炮眼内泥浆、石粉吹洗干净。所有装药的炮眼均堵塞炮泥,周边眼的堵塞长度大于20cm,仔细连线并检查有无漏连现象。

2.5、其它不良地质地段及地质灾害施工措施

2.5.1对断层破碎带处理措施

隧道穿越断层地段时,施工难度取决于断层的性质、断层破碎带的宽度、填充物、含水性和断层活动性以及隧道轴线与断层构造线方向的组合关系。由于断层岩体极破碎,呈散体结构,加之地下赋存水丰富,开挖时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施工中遵循“不爆破或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短进尺、早成环”的原则谨慎通过。

施工前必须根据超前钻孔及地质预报资料确定方案后,再开始下一循环施工。施工时根据开挖后掌子面围岩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参数,防止涌水和塌方。开挖的各施工工序之间的距离宜尽量缩短,并尽快地使用全断面衬砌封闭,以减少岩层的暴露、松动和地压增大。适当增加监控量测频率,及时掌握围岩的各种动态反馈信息,为下一循环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确保整个断层地段施工的安全与平稳。

当断层破碎带一般富水,可以小导管或组合式中空注浆锚杆注水泥浆通过;水量过大时,也可考虑注入化学浆液堵水,注浆材料应选用普通水泥浆、TGRM浆,如局部出现漏浆可采用发泡注浆抢堵剂进行封堵。当断层破碎带的长度较长、水量较大时,为防止突水突泥,可采用帷幕注浆等措施进行堵水和围岩预加固。

2.5.2突水、突泥处理及灾害预案

隧道通过岩溶地段,易出现突水、突泥。施工时采取如下施工方法。

开挖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减少一次进入断层或富水段的工作面积。开挖时尽可能采用机械开挖,不宜采用爆破开挖,若必须采用爆破开挖时,坚持多打眼、少装药的弱爆破施工技术,减小对围岩的扰动。上部断面开挖时,工作面水平钻机超前探水孔深30~50m,进行泄水,然后再进行开挖。

为防止突水突泥,采用帷幕注浆等措施进行堵水和围岩预加固。

帷幕注浆施工方案注浆方式采用超前预注浆、后注浆、局部注浆、补注浆四种方式相结合,基本注浆方案分为下列几种:

超前预注浆:隧道开挖后全断面径向注浆,每循环长度10~15m,固结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3.5m,施工时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调整。

后注浆:待每个环节注完后,可钻2~3个检查孔检查注浆效果,如未达到预期效果,应以小导管压注补充注浆。

局部注浆:洞室开挖后,如果局部还有漏水,可进行局部直接暴露注浆。

补注浆:上述三种注浆方式实施后,仍未达到设计要求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注浆方式一种或几种进行补充注浆。

注浆材料:注浆材料选用普通水泥浆、TGRM浆,如局部出现漏浆可采用发泡注浆抢堵剂进行封堵。

2.5.3塌方的预防和处理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及时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摸清断层的围岩结构和富水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根据实际情况拟采用全封闭或半封闭注浆止水固结施工技术;

严格遵守“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

现场备足封堵材料,如砂袋、袋装水泥、TGRM浆、发泡注浆抢堵剂等,同时在现场储备足够排水设备。

1.1、隧道洞内设专人指挥、调度,“三管两路”设专人管理,保证照明、通风、排水设施良好,道路平顺通畅,灯光明亮。

1.2、专职安监人员配戴袖标上岗,凡进洞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严格执行爆破作业规程,专人排险。

1.3、加强洞内调度指挥,设置好运输线路安全信号,确保洞内、外机械设备运输安全。

1.4、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前,依设计文件、工期要求、施工调查报告等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方案,制定保证隧道台阶法施工的安全措施。

1.5、本隧道为瓦斯隧道,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瓦斯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详见“瓦斯隧道及与人工坑道相交、平行的隧道施工措施”。

2.1、施工前,检查洞口顶坡面有无松动岩石,自上而下分段清除松浮易动的石块。

2.2、开挖前,首先做好天沟、排水沟的顺畅,然后进行刷坡。进洞前,按施工详图或工程师安排,采取有效的支护和加固措施,并做好排水设施,经工程师检查同意后,进行洞口开挖。并在适当的时候,尽早安排洞门施工,防止洞口失稳,以策安全。

设立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配备先进的设备,设立预测预报专门组织,派专人管理,搞好地质综合超前预报,对掌子面施工地质描素、超前探水、探泥,隧底探测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预防,防止隧道洞体破坏、突水、突泥等现象发生。对地质发生突变或难以预料的情况发生时,立即报告工程师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当隧道施工中发生险情时,立即将施工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段,并在危险地段设警示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及时与工程师和有关部门研究抢险方案。

提高光爆质量,减少围岩扰动,避免应力集中,增加安全系数。编制周密的钻爆设计方案,施工中不断修正、改进钻爆参数。尤其加强软弱地段的光爆力度,通过光爆改善和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达到安全、节约之功效。

4、做好不良地段围岩支护

洞内爆破统一指挥,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爆破时所有人员撤至不受有害气体、震动及飞石损伤的安全地点。

爆破后,通风排烟15~30分钟以上,经安全检查人员检查确认洞内烟量达到规定要求,排险专业人员进入掌子面进行排险,经洒水降尘处理后,施工人员方准进入工作面。经常保养隧道通风设备,确保工作面新鲜空气达标。

洞内机电设备采用防爆型。严禁动力线上挂照明设施。遵守电器设备及其他设备的安全规则,使用防爆型的电器设备,避免发生电火,洞内所用的运转机械也必须有防爆性能,避免运转时发生高温火花。

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规定,在当地环保水利部门和业主审批的范围内施工,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强化管理”的方针,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恢复”的原则,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做到预防污染、持续改进,环保水保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营造绿色通道。

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和《水土保持法》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落实环保“三同时”,采取各种工程防护措施,减少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确保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江河水质不受污染,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将兰渝铁路建成绿色环保工程。

3.1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3.2施工环境保护机构的主要职责

贯彻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野生动物保护的法规和标准;

落实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制定并组织实施施工环境保护预报监控系统;

保证铁路工程施工所需环境保护经费;

3.3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图

4、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实施环境保护计划的主要措施是逐级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责任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环境保护计划中的各主要指标;实施环境保护计划管理所采取的措施;落实责任书的有关考核奖惩要求;并从沿线地表植被、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河流水质保护等方面量化具体环保要求。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实行层层签订,将环保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指挥部、作业队以至个人。年终公布目标责任书考核结果,并兑现奖惩。

环境保护计划工作由专人负责,经常了解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对环保计划人员的培训,认真作好环保计划各项指标的统计。

环境保护计划实施定期检查制度。检查的内容包括计划中各主要指标的完成、环保法规的执行、目标责任书的落实等内容。检查结果通报给所属各单位,并抄报上级计划和环保等有关部门。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认识,强化职工的环保意识。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当地政府对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方案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业主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

临近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的工点、路段要严格遵守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规定,严格规定作业程序和施工人员,尽量缩短工期,不因施工作业使其自然风貌、景观受到损害。

本工程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指导施工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在施工期间落实环保设计要求,并建立环保检查制度、环保工作记录制度、环保措施审查、临时工程核对优化制度、环保奖惩制度以及环保一票否决制等一整套环保管理制度体系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违反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并无条件的接受环境监理单位的指导和监督。使环境管理实现程序化、规范化运作,取得实效。

为保证地表径流的排泄,工程施工不要影响地表径流的畅通,不得强行改变径流的方向。临时用地范围的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植树木绿化。

4.3防止噪音污染措施

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动植物和人体损害均较大,为了保护环境,应尽量减少噪音污染,避免夜间作业。对机械设备产生的超分贝噪音利用消音设备减噪。

4.4防止水污染措施

施工营地生活废水就近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严禁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中,对于含沙量大且浑浊的施工生产废水,采用沉砂池处理后再排放,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防止油污染地表和水体。

4.5维护生态平衡,避免人为恶化环境措施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使全体参建员工充分认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环保意识。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避免人为恶化环境。保护好铁路沿线的植被、水环境、大气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土壤结构、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系统。

合理规划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固定行车路线、便道宽度,限制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尽量少扰动地表、少破坏地表植被。

油和废油的管理:施工机械维修、油料存放地面应硬化,减少油品的跑、冒、滴、漏,所有油罐要有明显的标志,在不使用时要密封;严禁随意倾倒含油废水,应集中处理。

严禁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中,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防止油污染地表和水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征地拆迁范围内的野生植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向有关部门申报,根据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采取措施,合理保护植物资源。保护施工沿线的古树和其它珍稀树种,防止对古树造成损伤。

视施工需要、施工场所中危害因素和劳动安全与卫生的要求,配备足够、齐全的劳保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棉衣、手套、防护口罩等,既要使用方便,又要对危害和危险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选购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标准,并且保证质量,选购时应审核其产品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在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不合格的及时更换。

2、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建立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管理规定,所有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接受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是否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是否正确,是否穿戴足够防护用品。

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掌握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穿戴,正确发挥防护用品的作用,避免或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3、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

施工现场由于机械震动多,噪声大,在水泥装卸、搅拌及电焊、隧道施工中,工人常接触、吸入大量粉尘,易引起矽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聋、震动病等。在施工中主要采取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等预防措施。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在有毒或粉尘多的地方,作业人员要戴防毒、防尘口罩。

改变施工工艺,减少生产性粉尘。采用无噪声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替代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

取消和减少手持震动机械,操作时使用防震垫、防震手套,电、气焊作业尽量实行隔离作业,电焊工必须戴专用的防护用品。

在施工、生活区域内设置标志、信号和防护装置,在坑、洞、沟等设置防护装置。在经常过往的地点,设置通道、便桥,安装防护设施和照明设施。

机电设备安装防护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在运转机械上设置安全启动和迅速停车装置。

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向广大施工人员宣传各类疾病的生理反应和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积极采取防治措施,防止贻误病情。加强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宣传,做好卫生防病工作。

施工作业尽量采取机械化,体力劳动强度保持在中等强度以下。如必须从事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则缩短一次持续劳动时间,增加劳动休息的交替次数。

施工现场由于工序施工、工作条件及特殊性需要,工作日不受固定工作时间限制,采用无定时工作日工作。因此要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做到有劳有逸,劳逸结合。

对施工中可能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噪音等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予以监测,建立完整的监测技术档案,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对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含量超过规定允许标准时,提出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含量的技术方法、措施、方案,

在治理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使施工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始终处于允许范围和受控状态。

对施工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施工中定期统一组织进行一次工中体检,以便尽早发现各类疾病患者,并严密监测各种传染病,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每次体检按健康监护要求认真记录,以完成全程动态监护。

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的案件。做到“两通三无五必须”,即:施工现场人行道畅通;施工工地沿线单位和居民出入口畅通。施工中无管线高放;施工现场排水畅通无积水;施工工地道路平整无坑塘。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严格分隔,施工现场必须挂牌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佩戴胸卡上岗;工地现场施工材料必须堆放整齐;工地生活设施必须文明;工地现场必须开展以创文明工地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

2、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方案

按当地环保的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布署施工总平面,充分考虑环

保,保护生态与环境。现场的临建房屋必须安全牢固,满足抗风防震要求;施工现场的生产房屋及设施布局合理,整齐化一;临时便道合理规划,尽量减少便道数量,路面平整,两侧排水通畅。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严格包保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做到突出重点,分批落实,规范施工,注重实效。坚持施工人员挂牌上岗,现场施工统一着装,统一行动;施工现场设置鲜明的标牌,主要有责任划分牌、工艺流程牌、形象进度牌、质量标准牌、安全警示牌、环保警示牌、成本控制牌等。

3、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文明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人皆知,成为自觉的行动。

混凝土采取集中自动计量拌和,砂浆采用机械拌和,搅拌运输车运输,杜绝人工拌制。

混凝土拌和站等高噪音作业项目尽量避开人员宿营区。车辆通过住所、村庄时减速慢行。

施工生产和生活废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DB4106/T 34-2021 电梯维护保养安全管理规范.pdf,也不得随意排放。

施工期间,经常对施工运输道路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晴雨无阻,寒暖畅通。对扬尘地段,采用洒水车经常洒水,减少扬尘。便道两侧插旗立杆,防止车辆随意下道乱跑。

车辆在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篷布覆盖严密,且装料适中,不得超载;车辆轮胎及车外表用水冲洗干净,保证道路的清洁。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在靠近宿营区,夜间不安排噪音大的机械施工。如施工,须采取加快进度和采用隔音、缓冲垫等措施减少噪音。

认真进行现场调查,避免破坏地下设施。施工中发现文物或重要的矿物时TB-T 2190-2013标准下载,及时报告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统一穿着,配戴上岗作业标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