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碗口脚手架施工方案

满堂碗口脚手架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20.51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满堂碗口脚手架施工方案

支架组装完成后,在铺设箱梁模板之前,应进行支架预压。

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消除地基沉降变形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为支架搭设及预拱度设置提供指导数据。

①新浇钢筋砼按配筋>2%容重取26KN/m3。经计算:淮河路跨线桥现浇板梁支架承受结构荷载1697.8×2.6/(46.6*44)=21.6kN/m2;NE定向匝道桥现浇箱梁支架承受结构荷载1302.43*2.6/(9.5*210)=17.0kN/m2;NE定向匝道桥钢箱梁支架承受结构荷载937*10/(9.5*184)=5.4kN/m2。

支架受力验算以淮河路跨线桥支架进行验算。

钻孔桩施工组织设计(参考)②模板体系均布荷载按规范规定:P2=2.5KN/㎡

③砼施工倾荷载按规范规定:P3=4.0KN/㎡

④砼施工振捣按规范规定:P4=4.0KN/㎡

⑤施工机具人员荷载按规范规定:P5=2.5KN/㎡

故常规预压压力W1=①+②+③+④+⑤=34.6KN/㎡

箱梁预压均布荷载分布如下图:

注:(沙袋堆积密度按1.35t/m3)堵头处搭设钢管架围挡,同时将砂包连成整体,以下防砂包掉落。预压时,各点压重要按自重分布图式进行堆积,轻吊轻放,防止冲击作用造成安全事故。砂的含水量较大时,应进行试验得出砂的容重,对预压高度进行调整。遇下雨下雪时,对预压砂袋用彩条布进行覆盖,防止砂袋吸水增加预压重量,造成安全事故。

支架预压采用袋装黄沙,采取分级加载,共4次,第一次总荷载的30%,持荷8h,第二次加至总荷载的70%,持荷8h;第三次加至90%,持荷8h;第四次加至100%。加载顺序为:联内先中后边、先低后高、从跨中向墩台方向分层加载。加载完成后,观测其变形和沉降,每天早、中、晚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直至最后三次的沉降值在0上下波动2.00mm,所有测点沉降平均值小于1.0mm,方可卸载。卸载要求分级卸荷,卸载按加载逆序和吨位进行卸载。

为了掌握加载后地基和支架的变形情况,需要预压前先布设好沉降观测网。沉降观测点布设沿纵桥向分别在墩中心线处、L/4、L/2、3L/4处布设、横桥向则在跨中和2个外腹板处设点,从而形成一个立体沉降观测网。用水准仪测量变形,测量时后视点取在相对影响小的位置,如承台或原基准点上。

L/4L/4L/4L/4

首先观测初始值,用水准仪观测5个立杆的竖向位置,并分别标记。每次观测均以此标记为准,并记录观测位置结果与标记的差值。

为了解支架沉降情况,在加载预压之前,测出各测量控制点标高,分级加载完成后,然后早、中、晚各观测一次。

根据观测结果,填写支架沉降观测表,作为支架体系预拱度设置以参考数据。沉降稳定判断标准:连续三次测点平均沉降值不大于2mm,且所有测点沉降平均值小于1.0mm。

卸载前观测一次,卸载完毕后再测一次。两次观测值之差即为支架的弹性变形,预压完成后,要根据预压测量的弹性变形,调整底模的标高。

浇筑完一联箱梁后,将所得数据整理后,再指导其后工程的施工。

3.1钢管支架受力验算

荷载大小经计算淮河路跨线桥比淮河路NE定向匝道桥荷载大,以淮河路跨线桥计算,由于满堂支架立杆纵向间距为0.9m,下面就以每0.9米荷载计算。

3.14×0.4252×114.5/360-1/2×0.357×2×0.23=0.18-0.082=0.098

腹板断面=0.6×(1.48+1.2)/2-2×0.098=0.608m2

顶板及底板=(1.48+1.2)/2×0.46-[(3.14×0.4252)-2×0.098]=0.2454m2

翼板=0.996×0.2=0.199m2

淮河路跨线桥腹板每0.9米荷载0.608×2.6×0.9=1.656t

顶板及底板每0.9米荷载0.2454×2.6×0.9=0.576t

翼板每0.9米荷载0.199×2.6×0.9=0.465t

模板体系均布每0.9米荷载按规范规定:P2=0.25×0.9=0.225t

砼施工倾倒每0.9米荷载每米按规范规定:P3=0.4×0.9=0.36t

砼施工振捣每0.9米按规范规定:P4=0.4×0.9t/m=0.36t

施工机具人员每0.9米荷载按规范规定:P5=0.25×0.9t/m=0.225t

腹板组合荷载=1.656+0.225+0.36+0.36+0.225=2.826t

顶板及底板组合荷载=0.576+0.225+0.36+0.36+0.225=1.746t

翼板组合荷载=0.465+0.225+0.36+0.36+0.225=1.635t

腹板组合荷载最大,就以腹板荷载计算立杆稳定。

腹板下方立杆,N1=2.826t /1 <3t满足要求

顶板及底板下方立杆,N2=1.746t/1<3t满足要求

翼缘板下方实际按照3根计算N3=1.635/3=0.545t<3t立杆承载力满足要求

现按3t立杆轴向力计算立杆各项指标,考虑到现在市场上钢管壁厚有负公差及锈蚀达不到3.5mm,故按3mm计算Φ48×3钢管A=424mm2,I=15.9mm

按规范规定抗压容应力等于σs/K,σs屈服强度,K安全系数规范规定为1.7.

σ=σs/K=235/1.7=140MPa

σ=N/A=28260/424=66.655MPa<[σ]=140MPa立杆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纵向及横向水平杆与立杆采用环式扣件进行连接,视两节点为铰接,故立杆计算长度长度取两水平杆间距,以1.2m计算立杆稳定。

λ=L/r=1200/15.9=76<[λ]=100

σ=N/ΦA=28260/(0.744*424)=89.6MPa<[σ]=140MPa立杆稳定,满足要求

剪刀撑按铺设长度连结,剪刀撑的作用:剪刀撑保护整体稳定,承载横向风力。

横向风力计算PW=W*A

W横向风压计算:W=K1K2K3K4W0

W0基本风压=1/16V2

W0=1/16V2=1/16×20.72=26.78

W=K1K2K3K4W0=1.0×0.8×1.0×1.0×26.78=21.42

PW=W*A=21.42×3.6×3.6×0.6=1.67KN/m

P=PW/cos45=1.67/0.707=2.362KN

考虑到市场上现销售或出租的钢管Φ48×3.5mm壁厚达不到3.5mm等原因影响,Φ48×3mm的A=424mm2,I=15.95mm。

强度:σ=P/A=2362/424=5.57≤[σ]=140MPa

3.6×1.414/6=0.848m

长细比λ=L/r=848/15.95=34.3≤[λ]=100

查规范得稳定性Φ=0.906

σ=N/ΦA=2362/(0.906*424)=6.1≤[σ]=140MPa,剪刀撑强度满足要求

计算箱梁自重时,取淮河路跨线桥均布荷载21.6KN/m2

②模板重量(含内模、侧模及支架):P2=2.5KN/m2

③砼施工倾倒荷载按规范规定:P3=4.0KN/m2

④砼施工振捣荷载按规范规定:P4=4.0KN/m2

⑤施工机具人员荷载按规范规定:P5=2.5KN/m2

计算强度时:q=①+②+③+④+⑤

计算挠度时:q=①+②

底模采用15mm厚竹编胶合模板,直接搁置于方木小楞上,按连续梁考虑取单位长度(1.0m)板宽进行计算。底模视为支承载方木小楞上的简支梁。

q=21.6+2.5+4.0+4.0+2.5=34.6KN/m

q=21.6+2.5=24.1KN/m

截面参数及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W=bh2/6=1000×152/6=3.75×104mm3

I=bh3/12=1000×153/12=2.81×105mm4

竹胶模板的有关力学性能指标按《竹编胶合板》(GB13123)规定的厚型I类一等品的下限值取:[σ]=60Mpa,E=5×103Mpa

方木小楞间距取L=0.2m。

Mmax=ql2/10=34.6×0.22/10=0.138

σ=Mmax/W=0.138×106/3.75×104=3.68Mpa≤[σ]=60Mpa,合格。

f=5ql4/384EI=24.1×2504/384×5×103×2.81×105=0.35㎜≤[f]=200/400=0.5㎜,合格。

小楞方木规格为100×100㎜,小楞方木搁置于150×150㎜方木大楞上,底板处大楞间距0.60m,小楞视为支承在方木大楞上的简支梁。

小楞所传递给大楞的集中力为:

q=34.6×0.2=6.92KN/m

q=24.1×0.2=4.82KN/m

截面参数及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W=bh2/6=100×1002/6=1.67×105mm3

I=bh3/12=100×1003/12=8.33×106mm4

[σ]=12×0.9=10.8MPa,E=9×103×0.9=8.1×103MPa

max=q1l2/10=6.92×0.62/10=0.249KN·m

σ=Mmax/W=0.249*106/1.67×105=1.49Mpa≤[σ]=10.8Mpa

f=5ql4/384EI=5*4.82×6004/384×8.1×103×8.33×106=0.12㎜≤[f]=600/400=1.5㎜,合格。

大楞规格为150㎜×150㎜的方木,底板位置横向间距为0.6m,纵向间距为0.9m。

小楞所传递给大楞的集中力为:

P=34.6×0.6=20.76KN

P=24.1×0.6=14.46KN

截面参数及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W=a3/6=1503/6=5.625×105mm3

I=a4/12=1504/12=4.23×107mm4

[σ]=12×0.9=10.8MPa,E=9×103×0.9=8.1×103MPa

max=q1l2/10=20.76×0.92/10=1.68KN·m

σ=Mmax/W=0.747*106/1.67×105=10.05Mpa≤[σ]=10.8Mpa,合格。

f=5ql4/384EI=5*14.46×9004/384×8.1×103×8.33×106=1.83㎜≤[f]=900/400=2.25㎜,合格。

为保证现浇箱梁的外观质量光洁度、表面平整度和线形,加快施工进度,本工程箱梁内模和外模均采用铺设竹胶板。

箱梁外模采用竹胶板,竹胶板四边用压力刨光,方木与底模接触面也用压力刨刨平刨光,使接触面严密,减小间隙变形,模板加工时可根据箱梁线形曲线及宽度将模板分段(按顺桥向每4~6m为一段考虑)制作,将每一段视为直线段,即分段用折线代替圆曲线,从而提高了模板的使用效率。

箱梁内模采用竹胶板,方木小楞顺桥向布置,小楞截面尺寸为10×10cm,布置间距为25cm左右。为施工方便,内模分块加工成几种型号,并确保同一类型号的模板能够互换使用;加工时,将面板和方木通过铁钉加工成整体。

箱梁内模支撑采用直径48×3.5脚手管做排架,立柱支撑在底模顶面上,脚手管顺桥向按0.9米设置一排,每排钢管数量根据梁室宽度确定,且每排均需设置剪刀撑和纵、横水平撑,以增加支架的整体稳定。

内模顶受力情况和荷载等同于翼板,内模侧板受力和荷载等同于腹板,不需另行检算。横隔板受力情况荷载等同于侧模,按侧模布置即可,不再另行检算。

Fg: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支架底座规格为:100mm×100mm,则每格支架方格底座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为:A=100×100=10000mm2

对于15cm厚混凝土垫层,集中力扩散按45度角,每个立杆传到基地的面积为400×400=16×104mm2

P=N/s=28.26×106/16×104=177Kpa

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小于177Kpa,现场地基采用8%灰土对表层50cm范围的地表土做掺灰处理,。要求地基压实度>90%,用压路机压实后无“弹簧”土,平整度±30mm,平均触探值为。地基压实后在比箱梁两侧各宽1m的范围内浇筑15cm厚C20混凝土。故能满足施工要求。

6、碗扣型脚手架施工注意事项

6.1认真进行地基处理,特别是承台基坑要分层回填夯实,对水塘、泥塘等要用石灰土或山皮土换填,并用压路机碾压到密实度>90%,外观达到平整,压路机压后无“弹簧”现象。在浇筑混凝土垫层前对地地基的密实度进行检测,达到要求后方可浇筑垫层,检测频率每跨至少抽查6个点。地基硬化要有一定横坡,以利排水。

6.2搭设前对碗扣件进行检查,检查碗扣件有无弯曲和变形、碗扣无裂缝,接头开焊、断裂现象,钢管厚度有无削弱,否则要进行处理,无误后可实施支架搭设,对锈蚀严重的不合格钢管禁止使用。

6.3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等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方可持证上岗。

6.4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6.5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6.6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砼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6.7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雨雪天气应停止脚手架搭设和拆除作业。

6.8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杆件设置的连接、支撑等构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有积水、底座是否套牢有松动、立杆是否悬空;脚手架的垂直度偏差;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载。

6.9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及斜撑。

6.10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相邻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

6.11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比较简短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6.12搭设脚手架时,地面应有的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6.13立杆垂直偏差不大于架高的1/500,水平杆件要确保水平。

6.14脚手架拆除时,就划出作业区,周围设围拉或竖立警示牌标志并派专人监护,拆除进地面应有专人指挥,严禁非作业人员入肉,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后搭先拆,一步一清,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折下的脚手架料,应向下传递或用绳吊下,严禁往下投扔。

6.15脚手架设斜道以供施工人员上下,宽度应为1—1.2m,两边必须设置100—120cm高的防护挡杆。且在转拐弯处高设置一个休息平台,平台必须满铺脚手板,四周设置三层防护栏杆和安全网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施工方案,防护栏杆每层不得高于30cm。

6.16支架两侧应挖排水沟,防止表面水浸泡支架基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