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广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32.18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广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拟投入的劳动力计划,砼工分2小组,每组9人;4名现场电工;杂工4名。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该站有3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每小时产预拌砼350m³,砂、石料存储仓为全封蔽,不受日照、雨季等气候影响。由于本工程一次混凝土浇筑方量较大,且混凝土构件要求较高,必须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续性,所以在开始浇筑前必须做好生产的准备。因此项目部提前两个星期通知混凝土站,让其备足生产原材料,对材料进行采取降温措施,并对生产线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做足生产准备。

DB43/T 1777.3-2020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建设规范 第3部分:服务器通用技术要求.pdf第四章混凝土配合比与原材料

由于基础筏板厚达1.5m,水泥在水化过程产生大量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太大从而产生温度裂缝。为此,在施工中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现场要求商砼站使用水化热较低大华润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硅酸盐PO45.5R水泥,水泥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选用粒径为5~31.5mm级配良好的碎石,符合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含泥量<1.0%,泥块含量少于0.5%,针片状颗粒<15%,碱活性<0.1%,碎石的颜色统一,无风化和杂质。

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河砂,符合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细度模数控制在2.3~2.8的中砂,含泥量<1.0%,泥块含量<0.5%,碱活性<0.1%,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砂的颜色统一,不得含有杂质。

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延缓混凝土初凝时间,改善施工和易性。外加剂选用符合现行《混凝土用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规定的缓凝高效减水剂。外加剂的缓凝作用可使水泥水化放热速度减慢,其高效减水作用能大幅度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在水灰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大幅度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温升。

4.1.4HE高效抗裂防水膨胀剂

地下室后浇带必须使用微膨胀性能的砼,以补偿收缩产生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活性掺和料,既可以降低水泥用量,又可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最常用降低水化热的活性掺和料是Ⅱ级优质粉煤灰。

粉煤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升的作用是综合性的:

(1)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发展比较迟缓,发热的速率较低。在第7天时,粉煤灰火山灰反应的发热量具有纯硅酸盐水泥的17%。用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则可使顶峰温度显著降低,达到顶峰温度的时间也向后推迟的效果;

(2)掺加粉煤灰后和易性得到改善,混凝土中的水泥还可进一步减少,这样更有利于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3)粉煤灰的减水作用,使混凝土强度提高,也能减少出现裂缝的危险;

(4)由于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玻璃体球形颗粒,内部结构致密,几乎没有裂隙,内比表面积较小,吸附水的能力较低,因而使混凝土的干缩性减少,抗裂性提高。

混凝土生产供料前,必须进行配合比试配,确定其抗压强度、塌落度和和易性等指标符合要求。为了满足施工需要,到工地现场塌落度值为120~160mm,初凝时间保证大于12小时。配合比由砼厂家根据材料配置(见附后)。

5.1.1混凝土车应根据浇筑前选定的最佳运输路线、用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保证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超过有关规定。

5.1.2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运至浇筑地点后,应具有符合浇筑时所规定的坍落度。

5.1.3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连续进行。

5.1.4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不漏浆,容器的内壁应平整光洁、不吸水。粘附的混凝土残渣应及时清除。混凝土罐车在现场等待时在罐体外侧浇水进行降温。

5.2.1泵送混凝土设备有混凝土泵、汽车泵、输送管和布料装置。只有当这些设备安装完毕并检查合格后,方可通知混凝土到场。

5.2.2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小混凝土与输送管内壁摩阻力,防止混凝土离析,宜掺入适量的外加剂,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能连续工作。

5.2.3输送管线的布置应尽量直,转弯宜少且缓,管与管接头严密;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初凝时间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5.2.4泵送混凝土时,泵的受料斗内应经常有足够的混凝土,防止吸入空气形成阻塞;输送混凝土时,应先输送远处混凝土,使管道随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逐步完成,逐步拆管。

5.2.5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排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开始泵送混凝土。泵送期间料斗内的混凝土量应保持不低于在缸筒口上100mm、料斗口以上150mm为宜,以避免吸人效率低,容易吸人空气而造成塞管;太多则反抽时会溢出并加大搅拌轴负荷。

筏板厚1.5m,由下到上分别是0.5m、0.5m、0.5m厚。浇筑方式如下图。

5.4.1混凝土浇捣应避免布料机泵管送出混凝土直接对准钢筋和模板,并应在45度角向前延伸,随浇随振。振捣混凝土时采用高频振动器,振捣时振捣人员应固定,并分工明确,防止人员不定造成人为漏振。

5.4.2在每一下料口,三个振捣手均匀分布在整个斜面,沿图示中小箭头方向推进,确保不漏振,使新泵出的混凝土与上一斜面混凝土充分密实地结合。振捣应及时、到位,避免混凝土中石子流入坡底,发生离析现象。详见下图:

5.4.3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均匀振捣,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采用并列式和交错式均可。为使砼振捣密实,每台砼泵出料口配备4台振捣棒(3台工作,1台备用),分三道布置。第一道布置在出料点,使砼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第二道布置在坡脚处,确保砼下部密实,第三道布置在斜面中部,在斜面上各点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振动棒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插点间距为300~400mm,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约50~100mm,振捣时应依次进行,不要跳跃式振捣,以防发生漏振。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20~30秒,过短不易振实,过长会引起混凝土分层现象,使砼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

5.4.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3~4h在混凝土接近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然后按标高线用刮尺刮平并轻轻抹压。

5.5.1混凝土表面处理

初凝前,要进行二次抹压处理,并喷雾养护,初凝后覆盖一层麻袋浇水湿润养护。

大体积砼的表面水泥浆较厚,且泌水现象严重,应仔细处理。对于表面泌水,当每层混凝土浇筑接近尾声时待混凝土大坡面坡脚接近顶端时,应从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人为形成一个积水坑将水引向低洼边部处缩为小水潭,再用水泵及时排除中间的泌水。

5.5.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振捣后,表面积存了较厚的水泥浆,易收缩产生裂缝,须在初凝前进行处理。一般可在振捣完毕初凝前用长杠刮去浮浆,刮平到指定标高,表面泌水消去后即用木抹子来回打抹2—3遍压平,待混凝土终凝前抹压1遍,防止裂缝出现。

5.5.4混凝土硬化后的表面塑性收缩裂缝可灌注水泥素浆进行刮平。

6.1.1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试件在浇筑地点制作。

6.1.2本工程基础底板连续浇筑的方量均超过1000m3,所以基础底板浇筑时现场按照每200m3留置一组标养试块,二组同条件养护试块。

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主要是保证底板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减少混凝土的温度梯度,促使混凝土的强度正常发展及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开展。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采用保温保湿的养护方式。在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表面初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及麻袋进行保温保湿,并根据气候条件采用洒水养护;在砼浇捣过程中逐步覆盖,先浇捣完部分,平整打平后即先铺设。

1、筏板在混凝土浇捣12小时后,盖一层麻袋,再盖一层塑料薄膜,再盖一层麻袋。塑料薄膜搭接宽度不少于5CM,麻袋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洒水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电梯井、集水井侧壁每天四小时一次洒水养护。

第七章混凝土测温控温方案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温控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超过250C。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在夜间及下雨更甚),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贯穿裂缝。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的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为了了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当温度梯度超过30oC时应严防混凝土出现裂缝。当温度梯度低于20oC时,则可以取消混凝土表面的保护措施,以便进行后道工序施工。为此通过测温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变化的监测,根据温度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消除由于温度因素造成的混凝土有害裂缝。

7.3.1浇筑混凝土前根据基础的形式布置测温点,绘制测温平面图,并对测温点进行编号标记。

7.3.2浇筑混凝土前把DN15的测温钢管埋入基础底板中,将测温管和马凳绑扎固定在一起,测温管的下口封闭,上口用软木塞封口并缠绕胶带。测温管上口高出砼面500mm,避免养护水浸入测温管中。

7.3.3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7.3.4对浇捣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提出保护测温管及测温封口等注意事项。

为了进一步摸清每区混凝土水化热的大小,不同深度处温度场的变化及施工阶段早、中期的温度变化规律,以便有的放矢的在施工中采用相应的措施,确保底板工程质量及避免温控不力而产生的底板裂缝事故,需在各区混凝土浇筑前埋设一定数量的测温点,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对上部1.4m部分温度变化进行测定,从而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以指导施工。测温管长度应突出混凝土面500mm,以免堵塞。

1、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开始至撤除保温后为止,测温时间不少于14d。

2、测温间隔时间: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后的7天期间内每隔6h测温一次,其后为8h。

3、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4、当混凝土中心温度差超过22度时,必须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报警。当超过25℃时,现场施工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

5、本工程测温使用的是普通玻璃温度计,测温管端必须用软木塞封堵,在测温时打开,温度计系线绳吊到管底,停留不少于5min。

6、成立测温小组,测温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操作,加强责任心,并仔细作好记录。在监视过程中根据温度变化情况,酌情增加或减少保温材料或采取其他的养护措施,以信息化指导施工。

7、测温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原始记录。

8、测温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如下: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试记录

工程名称:xx财富广场施工部位:测温点号:

该部位混凝土浇筑结束时间

测温人:记录人:项目技术负责人:

7.6防止砼温度裂缝的措施

7.6.1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选用大型水泥厂生产的普通硅酸盐PO42.5R水泥。添加缓凝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可减少水泥用量;

7.6.2控制入模温度。砂、石骨料堆放在大型有棚盖(可隔热)的仓库,防止砂、石骨料温度过高GB/T 40210-2021 增材制造云服务平台参考体系.pdf,并保证砂、石的含水率。水泥进入混凝土站,须静待冷却才能使用,防止水泥温度过高。

7.6.3避免高温时段浇筑,用湿麻袋包裹泵送管路,以降低泵送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

1、混凝土一定要进行配合比试配,确保成品强度、和易性和流动性等;

2、确保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12小时;

4、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高于30℃,入模温度每台班测量两次。

5、每辆砼运输车出料前必须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少于120s;

6、混凝土冷缝接口处,旧混凝土面一定要凿毛处理,清除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和松动的石子3#厂房钢结构施工方案,并用压力水冲洗砼面,充分润湿,但不得有积水;

7、在浇筑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混凝土面的泌水;

8、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立即进行喷雾养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