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隧道施工方案(共84页)

分离式隧道施工方案(共84页)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x
资源大小:2.30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分离式隧道施工方案(共84页)

副组长:马伟忠、霍俊晨、李建华、张建伟

组员:桂祁华、杨伟光、韩宝林、徐凯立、赵玉红、卢波

联络员:陈青艾、徐鑫龙

马伟忠、霍俊晨负责现场协调、组织指挥具体工作。

蒸水大桥梁加固加宽支撑系统施工方案桂祁华负责组织制定抢险方案。

②处理水、火、煤尘爆炸、瓦斯突出、冒顶等洞内事故;

③参加排放瓦斯工作,负责震动性放炮,揭穿突出煤层,启封火区、反向试验和其它安全技术性工作;

④协助职工搞好自救、互救的常识教育;

⑤保管检查救护装备,使之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负责抢险物资的运输,从物资储备处运到隧道塌地点。

负责补充以上三队的力量以备特殊之用。

对外联系负责人:陈青艾

4、指挥中心设于隧道洞口附近的民房内。各级人员接到报告后,于10分钟内到抢险指挥中心报到。并各就各位,各负其责。

6、瓦斯爆炸事故的处理及预防

(1)处理爆炸事故的一般措施

①首先对遇险人员立即进行抢救,并送到定点医院。

②爆炸引起火灾而灾区内有遇险人员时,必须采取直接灭火法灭火。

③在保证进风方向人员已全部撤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反风措施。

④确认没有二次爆炸危险时,可对灾区进行通风,排除有毒有害气体。

(2)处理爆炸事故的安全注意事项

①救护队在执行任务前,必须了解事故性质,并制定侦察工作的安全措施,方能进入灾区进行侦察。

②抢救队进入灾区后,必须随时检查瓦斯和其它气体浓度,掌握各种气体浓度的变化,采取措施防止瓦斯连续爆炸。待采取措施后,确认没有爆炸危险,方可进行工作。

③救护队进入灾区前,应切断灾区电源。

④不应轻易改变通风系统,以防引起风流变化,发生意外事故。

⑤在有明火存在时,要严格控制风速,不使煤尘飞扬。

⑥注意坍方冒顶,必要时应设临时支护。

(3)处理灾害事故防止爆炸的技术措施

①选择能反映灾区瓦斯变化的关键地点对爆炸性混合气体进行监测。

a.火灾在工作面附近,应保持正常通风,防止瓦斯积聚,如果已经停风,切不可再送风,可设法切断自然供风,造成缺氧条件使火灾自行熄灭。

b.因火灾中断工作面的通风,使工作面涌出的瓦斯得不到排除,因此必须撤出人员。

c.因瓦斯喷出、突出造成瓦斯燃烧时,如果喷出和突出数量较小,而且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以下,应保持正常通风或加大供风量,以防止瓦斯浓度上升,发生爆炸。

如果瓦斯喷出和突出的数量很大,且为高浓度瓦斯时,应停止供风或隔断风流,对火区进行封闭。

d.防止瓦斯积聚所需风量Q,可以按下式计算。

Q>Q沼/(P1-P2) (m3/min)

Q沼—灾区内涌出量,可根据回风风量和回风风流中瓦斯浓度求出(m3/min):

P1—瓦斯浓度爆炸下限,一般取5%:

P2—供风风流中瓦斯浓度(%)。

(4)煤与瓦斯喷出、突出事故的措施

①处理瓦斯爆炸后继续喷出、突出事故的措施

救护队迅速救灾区遇难人员,并对充满瓦斯的坑道进行处理。

通知灾区附近受到威胁的人员停止工作,撤出危险地段。

迅速采取措施,以最大风量供给灾区,以最短路线排除瓦斯。

为了防止瓦斯扩散,应封堵瓦斯排入源。

突出的煤与矸石,应先喷雾洒水,在短时间内加以清除。

进入灾区抢救遇难人员,首先要切断电源,以防止人员触电和出现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对使用的矿灯,应严格进行防爆检查。

进入灾区必须认真检查气体和温度变化,发现气体中一氧化碳和温度升高现象,应提高警惕,查明原因。

当瓦斯喷出、突出,发生燃烧时,可采用干粉、惰气灭火等措施,将火源扑灭,如果是大型瓦斯燃烧事故,应立即撤出人员,对灾区进行封闭。

排放瓦斯时,应尽量避免排放的瓦斯空气流经过带电的电气设备,瓦斯浓度超过0.75%的气流排出洞口,洞口内应设岗哨。严禁烟火,除特许的人员以外,其它人员不得接近该地。

清理喷出或突出的煤矸石时,应洒水降尘。

为防止二次突出,防止突出孔洞的煤岩坍落伤人,应设置防护板、打密集支柱。

处理二氧化碳突出的事故,要戴好防烟眼镜。

c.超限排放瓦斯的一般原则

超限排放瓦斯应由救护队执行。

瓦斯通过的坑道,必须切断电源。

不得在经过没有熄灭的火区排放瓦斯。

为了加快瓦斯的排放速度,以减少坑道内的通风阻力,清除坑道堵塞物。

排放瓦斯时,瓦斯流经的坑道必须撤出人员。由救护队站岗,没有佩戴氧气呼吸器的人员,不得进入排入瓦斯的坑道。

在洞内总回风道中排出的瓦斯浓度超过0.75%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充分利用大断面坑道通风排放瓦斯,因这种通风方式风量大,收效快,施工简单。

利用局扇正压排放瓦斯,局扇安设在新鲜风流中。用风管将新鲜风流引向瓦斯排放地点,可采取局扇并、串连的方法提高风压。

利用抽放瓦斯系统排放瓦斯,管路中使用能抗静电的塑料管。

e.火区处理遵守下列规定

防火墙应编号并在附近设置栏杆及警示牌,并经常检查,做到封闭严密;

封闭的火区确认火已经熄灭,达到启封条件方可启封;

启封火区时应逐段恢复通风,同时测定回风流中一氧化碳浓度,当发现复燃征兆时,应立即停止送风重新封闭火区;

启封火区及火区初期恢复通风等工作由救护队进行,火区回风流经过的坑道内的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7、瓦斯区施工应遵守下列防火安全规定

①隧道必须在洞外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用砂,水池中应经常保持不小于储水量,保持一定的水压;

②瓦斯区段内必须设置消防管路系统,并每隔设置一个阀门(消火栓);

③瓦斯作业区内应设置灭火器及消防设施,并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①严禁火源进洞,洞口、洞口房、通风机房附近范围内不得有火源;

②瓦斯工区作业人员进洞前必须经洞口检查人员检查确认无火源带入洞内。

①瓦斯工区内不得存放各种油类,废油应及时运出洞外,不得洒在洞内。

②瓦斯工区内待用和使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张等,必须存放在密闭的铁桶内,并由专人送到洞外处理。

(3)瓦斯工区进洞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进入瓦斯隧道的人员必须在洞口进行登记;

②严禁穿着易于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瓦斯工区;

③进入瓦斯突出工区的作业人员必须携带个人自救器。

本预案要求人人熟习,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预案,事故彻底处理完后,预案暂停。

本预案从隧道开工有效,到隧道竣工失效。

副组长为现场总调度,安排物资、设备、技术、供电等人员昼夜值班,及时发现涌水事故,及时组织抢险。

在险情发生第一时间及时上报项目部。

(1)与大足县气象台建立天气服务联系,根据天气预报和降水量统计,加强隧道涌水观测;

(2)当观测数据有变化时,及时向副组长汇报,以便组织施工抢险。

(1)破拱处发现有水从拱顶渗涌时,施工工人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回到安全地带,并及时汇报;

(2)准备两台抽水机,保证不积水,水涌过急,抽不干时要向项目部及时报告。

(1)各班组及时清点人员,确认有无被困人员,并集结待命,不得私自外出;

(2)组织抢险突击队,由各工班抽调精壮工人组成,负责安装挡护拱架,堆砌砂袋,规范水流方向;

(3)在配备充分照明、救生设备时,由救援小组决定组织身体素质好、水性高的工人进洞执行搜索救援活动;

(4)卫生员做好准备,并视情提前与定点医院联系。

(1)在涌水可能危及到洞内变配电设施时,应果断断电,防止个别线路漏电发生意外;险情排除后,经检查确认安全后可恢复供电;

(2)启动专用照明线路,保障隧道内必要的照明需要。

在发生涌水时,如设备不能撤离到安全位置,应使设备处于动力关闭、加固和适当防护状态,防止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1)在发生涌水险情时,保安应加强洞外巡视,隔离安全地带,禁止闲杂人员围观,禁止一切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禁止地方老百姓进入施工现场;

(2)加强洞口看护,未经项目部统一组织不得放入任何人员。

(1)在洞内显著位置配备适当的救生器具,如救生圈、安全绳、长竹竿等;

(3)自备发电机和照明专线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4)洞口和通道口预备沙袋等物,利于堵水和引导水流方向。

十二、隧道施工注意事项:

⑴严格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加强监控量测工作,用量测信息指导施工,及时反馈信息以修正设计和采取应急措施。施工中的必测项目为:洞外观测,地表下沉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净空收敛量测、每一施工循环工作面地质描述。量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并及时预报变位状况,以便修改设计,或制定加强措施,防止坍塌。

⑵隧道施工放样应保证精度。施工时应根据隧道各主要控制点的坐标计算隧道的长度和方向,并据此实地放线。为保证隧道底部按图纸所示的纵坡开挖并满足衬砌的正确放样,洞内每隔50米应设置一个水准点。

⑶施工开挖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在Ⅴ级围岩中需爆破时,应采用微震光面爆破技术,尽可能减少超挖及减轻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隧道洞身不允许存在欠挖现象。施工前应做好各级围岩特别是Ⅴ、Ⅳ级围岩的光爆技术设计(Ⅴ级围岩应尽量采用无爆破施工),合理选用爆破参数,并根据围岩的变化适时调整爆破参数,以确保开挖断面有良好的光爆效果。

⑷地质超前预报是做好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重要环节。施工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具体情况的要求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并及时反馈预报结果,以便修改支护参数或开挖方式,确保施工和营运的安全。

⑸施工初期应做好洞口范围的排水,成洞时应选择有利的施工方法,严禁洞口大开挖,防止滑坡及坍塌。

⑹施工中应及时核对围岩级别,如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提出,以便修改设计。

⑺施工中遇到地下水应逐段取样化验,了解有否侵蚀性,以便及早采取防腐蚀措施。

⑻对于隧道进出口的成洞面地质较差时。成洞面采用喷射混凝土、锚杆群及挂网加固稳定,进出口及围岩软弱段结合管棚、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并以型钢拱架、钢格栅拱架和系统锚杆形成较强的初期支护。仰拱应采用跳槽开挖,开挖后及时施作,尽快形成闭合环。

⑼管棚的注浆压力初压为0.5~1.0Mpa,终压为2.0Mpa,达到压力时持续15分钟即可终止注浆。小导管及中空注浆锚杆的注浆压力为0.5Mpa~1.0Mpa,达到压力时持续15分钟即可终止注浆。

⑽复合式衬砌施工应认真执行新奥法原则,Ⅴ、Ⅳ级围岩要求及时施作二次衬砌,Ⅲ级围岩段要求在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当围岩变形过大,初期支护支护力不足时,应及时反馈,以便及时加强初期支护,或修改二次衬砌设计参数及提前施作模筑混凝土。在施作带仰拱的二次衬砌时,应先浇筑仰拱,再浇筑洞身墙拱二衬混凝土。

⑾隧道浅埋、V级围岩地段建议采用留核心土的台阶法开挖,IV围岩地段建议采用台阶法开挖,Ⅲ级围岩地段建议采用上下台阶法或全断面开挖。各级围岩爆破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外露面,初喷厚度不得小于3厘米,并紧跟掌子面,初喷与爆破时间间隔不得大于8小时。对Ⅴ、Ⅳ级围岩段,在初喷后应立即安装钢拱架、钢筋网、锚杆等,钢拱架与围岩之间的间隙应及时用喷射混凝土补喷密实,紧接着混凝土喷至设计的初支厚度;Ⅲ级围岩初喷后也应尽快喷至设计的初支厚度。

⑿所有喷射混凝土均应不得采用干喷,以确保喷射混凝土的质量;钢架腹、背部严禁回填片石等杂物;二次衬砌混凝土必须采用衬砌台车泵送混凝土灌注。

⒀锚杆与垫板应保持垂直,并与喷射混凝土充分接触,螺母务必拧紧。

⒁隧道附属设施的预留洞室,应对照相关文件中的隧道预留洞室设计图施工,在施作有关预留预埋前,应将相关图纸进行核对,发现错漏时应及时反馈设计代表,以保证后续电机设备的顺利安装。

⒂各级围岩段一次开挖长度不宜大于钢拱架或锚杆纵向间距的1.5倍。

⒃防水板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采用土工布、防水板分离式进行施工,土工布与防水板之间采用热熔衬垫进行连接。

十三、材料、设备、设施、人员配置情况

进场施工机械见附表1;人员配置情况见附表2。

施工中将严格按照《招标文件》中的有关条款及现场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实行标准化作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做到科学安排,杜绝质量隐患。

⑴项目部和各施工队逐级成立工程创优小组,配备专职质量管理和检查人员,并制定创优规划和措施,层层分析,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确保工程一次成优。

⑵对技术工种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并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全面、系统、全方位的质量教育;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和“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的思想;严格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规范化、标准化,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⑷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项目部负责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对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工程师及现场质检人员和技术负责人检查签证不准覆盖。施工班组认真执行“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和定期质量检查制度,把“事后把关”改为“事前控制”,上道工序不符合质量标准,下道工序不准施工。

⑴展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全员质量意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把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确实应用到施工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建立了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从材料的采购供应、质检验收到各个工序的施工生产过程、竣工验交等执行全过程管理,用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⑵开展标准化作业,做到工序有标准,有检查,各项工程的工序,严格按照作业标准进行操作,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到各项施工生产中去,保证作业质量。

⑶严格技术标准、尊重监理人员,按照施工图施工,遵守《招标文件》规定及规定的各种施工、技术规范。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签证制度,随时接受监理人员的检查指导。

⑷严把原材料进场关,外购材料做到三证(出厂证、合格证、检验证)齐全,进场后按规定频率抽检,合格后使用。材料采购选择质量好、信誉高的厂家订购。

⑴为了满足本工程技术需要,成立以项目部总工为组长,各级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管理组,全面负责设计文件及图纸审核、技术交底、材料试验、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质量评定等技术工作。

⑵严格掌握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及设计质量要求,对施工过程的每道工序和环节都必须实施有效的质量标准控制,技术人员随时掌握质量动态,及时指导施工,消除质量隐患。

⑶选用先进设备,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并在开工前对各分项工程制定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指导施工。

⑷隧道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A、在不同地质开挖前,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掘进循环进尺、钻研机具等进行钻爆设计,钻眼完毕,按炮眼布置进行检查,然后装药,装药时要严格控制药量,周边眼采用不偶合装药结构实施光面爆破,爆眼残痕率达到规范要求(Ⅲ、Ⅳ级≥70%,Ⅴ级≥50%)。实行定人、定位、定岗的岗位责任制,确保隧道开挖轮廓线平顺,线性超挖控制在15cm以内,无欠挖现象。

C、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进行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和围岩量测,随时掌握隧道的变形动态,以掌握支护和衬砌时间,保证衬砌不出现侵限现象。

D、采用电力自动走行、液压升降、大块整体模板衬砌台车进行衬砌,衬砌时对于施工缝等薄弱环节的处理要制定特殊措施,衬砌砼掺加外加剂,提高砼的密实度及各项性能。

E、隧道渗漏水是隧道质量隐患的主要病害之一,隧道防排水采用防、截、堵、排相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排水体系,使隧道防水可靠,排水畅通,保证运营期隧道内不渗不漏,基本干燥。

隧道明洞段采用双层土工布夹防水板、粘土隔水层防水及φ100HDPE波纹管;洞内复合式衬砌段采用土工布加防水板防水,φ50软式透水管环向排水管等排水,φ50软式透水管与墙脚处φ100 HDPE打孔波纹管相通,采用φ100HDPE波纹管将纵向管与中央排水沟连通,引水至洞外路基边沟,全线隧道洞内全长设中央排水沟,并针对具体情况增加防水设施及材料,制定专项施工方法及工艺,必要时成立专项攻关小组,解决隧道渗漏问题。

本标段隧道工程施工计划2012年4月16日隧道正式开工,全部隧道工程结束的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计划总工期20.5个月。

隧道掘进施工进度指标计算表

隧道综合施工进度指标表

十六、安全、环保及水保、文明施工措施。

本隧道为低瓦斯隧道,为确保施工安全,特作如下要求:

a.瓦斯隧道施工期间,应建立通风监控、检测的组织系统,测定气象参数、瓦斯浓度、风速、风量等参数。

b.施工通风风速、风量应保证隧道内任一处瓦斯浓度不大于0.5%。

c.施工通风必须有一套同等性能的备用风机,并经常保持良好使用状态;并应有两路独立电源供电,当一路电源停止供电时,另一路应在15min内接通,保证风机正常运转。

d.应采用抗静电、阻燃的风管;风管口到开挖工作面的距离应小于5m,风管百米漏风率不应大于2%。

e.对于瓦斯易积聚的地方(如坍腔、防水板背后、模板台车处、断面变化处等),可采用提高风速法(防止瓦斯积聚的风速不宜<1m/s)、斜挂风帐法、安装局扇增风法等措施消除瓦斯。

c.必须采用湿式钻孔,炮眼深度不应小于0.6m,所有炮眼的剩余部分应用炮泥封堵。

d.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及“三人联锁放炮制”规定。

a.瓦斯浓度检测手段应采用人工监测(使用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与自动遥测(瓦斯自动探头与瓦斯测报中心)相结合的方式,相应地设置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瓦斯监测应相互印证,但仪器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标定和校核,以保持其性能良好。

b.重点检测开挖面及其附近20m,同时应对断面变化交界处上部、导坑上部、横通道处以及衬砌台车内部、防水板背后、坍方处等容易积聚瓦斯的地方进行重点检测。

c.瓦斯浓度管理应进行三级管理:瓦斯含量低于0.4%,可正常施工;瓦斯含量大于0.4%,

小于0.5%,应报警处理并加强施工通风;瓦斯含量大于0.5%,应局部停工检查处理。

d.对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值及超限处理措施应严格按照下表执行:

e.在焊接、切割等工作点前后各20m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大于0.5%,并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隧道顶部、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作业完成后由专人检查确认无残火后方可结束作业。

f.瓦斯隧道内施工,每班还应有专职的瓦斯检测员值班。瓦斯检测人员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测制度,在洞内巡回检测瓦斯,并做好记录。瓦斯检测频率要求如下:

①瓦斯隧道应进行的检测:

a.含瓦斯工区:每班应检查2~3次;

b.不含瓦斯工区:每班应检查1次;

c.强制性规定必须检测的时机:钻眼中、装药前、放炮后检查。

②瓦斯隧道洞口每60min检测一次。

a.洞内机电设备,不论固定式或移动式都必须采用安全防爆类型。

b.瓦斯隧道的照明器材应采用防爆型,开关应设置在送风道或洞口,移动照明必须使用矿灯。

d.瓦斯隧道内的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或不延燃橡套电缆,电缆应采用铜芯;电缆与电气设备的连接、电缆间的连接必须使用防爆型接线盒。

a.凡进洞作业的有关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预先进行瓦斯安全作业知识进行培训,爆破、电工、瓦检等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瓦斯检查人员工作时应配备安全防护装备。

b.应作好瓦斯稀释措施、防爆措施以及紧急救援措施等防范瓦斯的各种预案以备不测。

c.必须设置工地救护组,进行专门的抢救训练演习,备齐急救和抢险设备,并由专人保管,经常保持其良好状态。

16.2施工风险策划和控制

工程开工前,对隧道工程施工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并采取控制措施。

16.2.1危险源种类

隧道施工存在的危险源主要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涌水淹溺、突泥突水、坍塌、爆炸、中毒和窒息等。

16.2.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从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活动的不安全因素、设备设施和周围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等方面,对隧道施工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现有的预防措施不能防止事故发生的,很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列为重要危险源,其他可能造成伤害的判定为一般危险源。

16.2.3风险控制和管理

对评估出的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应当编制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安保部负责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和控制管理。

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台帐,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应予以公示,并在其部位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项目部应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动态管理,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全面准确的掌握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加强对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检查。

编制安全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器材设备,定期组织演练。

16.3隧道环境保护措施

1、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⑴保护当地自然植被,尽量少砍伐林木,生产和生活活动尽量绕避大树和古树。

⑵统筹安排施工用场,尽量减少对表层土的破坏。

⑶施工期间加强保护自然资源及野生动植物。

⑷施工便道选线、生活营地、大型临时设施场地选址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保护原有植被。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清理,恢复植被。

⑸弃碴场地应按设计完善防护及排水设施、恢复植被。

⑹采用合理的进洞方案,减少对洞口环境的破坏。

2、合理规划施工用地

严格按计划使用用地。施工临时设施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不占或少占农田,耕地,各种临时房屋采取因地制宜、简易方便的原则就近设置。

3、临时工程环境保护

⑴便道、砼搅拌站及施工营地的设置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搅拌站等高噪音生产设施尽可能远离生活。施工场地周围应排水畅通,应充分考虑其对原地面排水的影响,以免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

⑶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须定期洒水养护,避免产生扬尘。

⑵临时生活设施的修建、拆除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妥善堆放并应保护。

5、施工中的环境保护

⑴注意施工的噪音影响,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少数高噪音设备尽可能不在夜间施工作业,必须在夜间从事有噪音污染的施工时,应采取限时作业措施。

⑵对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机械设备,不能使用。

⑶对于隧道施工的污水及生活污水,必须修筑排污池以进行沉淀、净化。不能直接将污水排入当地沟谷内。

6、工程完工后环境恢复

⑵工程完工后对临时设施、施工工点及其他施工区域范围做好环保及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弃碴场尽快恢复生态环境。

(1)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主洞施工前做好防排水设施,进洞前做好洞门及洞口仰坡、边坡的防护工程和截水沟的排水工程,洞内排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不污染溪沟。

便道施工不得随意开挖,造成水土流失。

DB44/T 1496.2-2016 LED测试仪器校准方法 第2部分:分布光度测试系统.pdf(2)弃碴场水土保持措施

弃碴场选址依据设计文件规划。一般选择在坡度较缓的荒山沟处,避开大面积汇水地带的滞留谷地。砌筑的片石挡碴墙,并应设有泄水孔。工程完工后,场地平整并复土,植草种树。弃碴不得随意堆放,必须到指定弃碴场地进行处理。

在隧道口施工场地门口树立一排标识牌,分别为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安全日标牌、质量日标牌、环境保护牌、文明施工牌;见下图

①在拌合站围墙上书写安全标语:“安全在你脚下,安全在你手中。安全伴着幸福,安全创造财富”。

②在隧道洞口两侧树立两排安全警示标语:“反违章、除隐患、保安全、促生产”,“安全生产,人人有责。遵章守纪,保障安全:

③在洞口位置悬挂安全防护牌,如下图

④在施工场地范围内悬挂安全警示牌,如下图

⑤从玉龙路到隧道口的施工便道两侧以20m为间距插彩旗建筑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即美观又能起到安全警示及企业文化宣传的作用。彩旗如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