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北京市某小学抗震加固工程施工方案本工程加固材料面层粘贴采用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碳纤维布及配套胶。
常见的碳纤维加固效果见下图。
顶梁高支模施工方案构件表面处理—贴片前基层处理—涂底层涂料—用环氧腻子对构—件表面残缺修补—贴碳纤维片—养护—涂装
6.3.3.1施工所需机械、器具、工具
施工所需机械、器具、工具一览表
角向砂轮、锤子,凿子、钻、錾子
墨斗、卷尺、水平仪、铅锤
台秤、搅拌容器、橡胶抹子、滚筒刷子、油漆刷、搅拌器、托灰板
罗拉、橡胶刮板、塑料刮板
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橡胶手套、口罩
6.3.3.2混凝土基底处理
(1)将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残缺、破损及抹灰层清除干净达到结构密实部位。
(2)检查是否有外露钢筋,外露钢筋是否锈蚀,如有锈蚀,进行必要处理。
(3)对经过剔凿,清理和露筋的构件残缺部分,进行修补、复原。
(4)检查是否有裂缝,如有裂缝,对缝宽小于0.20的裂缝,用环氧树脂进行表面涂抹密闭;大于0.20的裂缝用环氧树脂灌缝。
(5)构件表面凸出部分(混凝土构件交接部位、模板的段差等)打磨平整。修复后的段差要尽量平顺。
(6)棱角的部位,用磨光机磨成圆角,圆角半径≥20。
(7)清洗打磨过的构件表面,并使其充分干燥。
6.3.3.3涂底层涂料
(1)把底层涂料的主剂和固化剂按规定比例称量准确后放入容器内,用搅拌器拌合均匀。一次调和量应以在可使用时间内用完为准。
(2)在底层涂料中严禁添加溶剂。含有溶剂的毛刷或用溶剂弄湿了的滚筒不得使用。
(3)用滚筒刷均匀地涂抹底层涂料。
(4)指触干燥时间因气温不同,一般在3小时到1天之间变化。
(5)底层涂料料固化后,表面上有凸起部分时,要用砂纸磨光。
(6)根据施工部位的温度、湿度选择适当的底层涂料,在气温5℃以下,相对湿度RH>85%,混凝土表面含水率在8%以上,有结露可能而无有效措施时,不得施工。
6.3.3.4构件表面的残缺修补
构件表面凹陷部位应用环氧腻子填平,修复至表面平整。
6.3.3.5贴碳纤维片材
(1)确认粘贴表面干燥。相对湿度RH>85%时,如无有效措施时不得施工。
(2)防止碳纤维受损,碳纤维片在运输、储存、裁切和粘贴过程中,严禁受到弯折。因此,贴片前应用钢直尺与壁纸刀按规定尺寸切断碳纤维片,每段长度一般以不超过6m为宜。要使用更长的片材时,除精心防止弯折外,对脱泡(即赶出气泡)、渗浸过程必须加倍谨慎操作。为防止片材在保管过程中损坏,片材的裁切数量应按当天的用量为准。
(3)碳纤维纵向接头必须搭接150mm以上,该部位应多涂粘结树脂,碳纤维横向不需要搭接。
(4)粘贴树脂的主剂和固化剂应按规定的比例称量准确,装入容器,用搅拌器搅拌均匀。一次调和量应以在可使用时间内用完为准。
(5)贴片时,在碳纤维片和树脂之间尽量不要有空气。可用罗拉(专用工具)沿着纤维方向在碳纤维片上滚压多次,使树脂渗浸入碳纤维片中。
(6)进行空鼓检查,并进行处理。
(7)如碳纤维片施工符合质量标准,则需进行相应处理,其中空鼓处理方法如下:
在碳纤维片上打开2个以上的孔,使用注射器注入粘结树脂(或低粘度型树脂)。
②割刀切入填充树脂补修法
沿纤维方向切入2~3刀,用橡胶刮板、毛刷沾上适量树脂,填进割开的缝内。
当贴片完全固化后,且无法用割刀切开或注入树脂时,或出现褶皱或松弛时,采用此方法割去不良部分,重新粘贴碳纤维片。
(1)粘贴碳纤维片后,需自然养护24小时达到初期固化,应保证固化期间不受干扰。
(2)在每道工序以后树脂固化之前,宜用塑料薄膜等遮挡以防止风沙或雨水侵袭。
(3)平均气温在10℃以上20℃以下时,需要1—2周;
平均气温高于20℃时,需要1周。在此期间应防止贴片受到硬性冲击。
(1)加固补强构件需要防火时,可在树脂固化后按设计要求喷射防火涂料。
6.3.3.8质量要求
(1)所有进场材料,包括碳纤维片材和胶粘结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并具有出厂产品合格证,符合本工程加固补强设计要求,适合现场温度、湿度条件的材料。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2)碳纤维片材在运输、储存中不得受挤压,以免碳纤维受损。也不得直接日晒和雨淋。胶结材料应阴凉密闭储存。
(3)各工序的施工质量,由工长负责指导、监督。每一工序完成后督促操作小组自检,确认合格提请技术员检查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4)各工序的施工质量要求如下:
将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残缺、破损部分清除干净达到结构密实部位,使其表面平整;检查外露钢筋是否锈蚀、如有锈蚀、进行必要处理。
裂缝必须处理:缝宽<0.20㎜的用环氧树脂涂抹封闭,缝宽>0.20㎜用环氧树脂灌缝。
②对经过剔凿、清理和露筋的构件残缺部分,进行修补、复原。
混凝土表面的浆楞、模板段差必须打磨平顺;
清洗打磨过的构件表面,并使其充分干燥。
涂料应涂刷均匀,不得漏涂,严禁使用不适合气温条件,超过可使用时间或添加溶剂稀释的涂料,
相对湿度RH>85%,混凝土表面含水率在8%以上,有结露可能时,无有效措施不得施工。
构件表面小孔、内角,必须用环氧腻子修补平整。腻子涂刮后,表面仍存在的凹凸糙纹,应再用砂纸打磨平整。
下涂和上涂渗浸入碳纤维;碳纤维片粘结密实;
对于直径在10CM以上30CM以下的空鼓,每平方米少于10个可认为合格;若每平方米在10个以上,则认为不合格,需进行补修;对于直径在30CM以上的空鼓,只要出现,即认为不合格,需要进行补修;
碳纤维片材各层之间的搭接部位不得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层间必须错开至少50㎝;
碳纤维片材规格、贴片位置、长度、宽度、纤维方向、层数符合设计规定;
养护严格遵守自然养护的时间要求;
涂装符合合同规定或业主要求及相应的施工验收规定。
6.3.3.9安全措施
(1)施工前检查脚手架、上下梯道、孔口周围护栏的适用性和牢固性,严防高空坠落。
(2)工长督促工人戴好护目镜、手套、口罩、安全帽、安全带等劳保用品。
(3)在有电力设备或开关的场所贴片,必须防止碳纤维与电器接触,避免因碳纤维导电发生危险。且要防止碳纤维飞散。
(4)在封闭环境作业时,使用有机溶剂要有通风换气措施,并严禁吸烟,避免火灾
(5)严防树脂涂料可其组份溅入眼内,不慎入眼可用清水冲洗,溅在皮肤上可用肥皂水冲洗,严重时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6)安全员及工长要每天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和随时安全检查。
6.4.1.1砂:中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用5mm筛网过筛,大于5mm和小于0.075mm的颗粒不得超过20%,因为砂子过粗,会增加回弹,砂子过细,会使干缩增大;
6.4.1.2石子:卵石或碎石均可,以卵石为好,卵石对设备磨损小,也不易造成管路堵塞,为减少回弹,卵石粒径不宜大于20mm,亦不宜小于5mm,不得采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石材做骨料,以免发生碱骨料反应;
6.4.1.4速凝剂:使用速凝剂的主要目的是使喷射混凝土速凝快硬,减少回弹损失,防止喷射混凝土因重力作用所引起的脱落,提高它在潮湿环境中的适应性能,适当加大一层喷射厚度和缩短喷射层间的间隔时间。通常采用液体速凝剂,满足初凝时间在5分钟以内,终凝时间在12分钟以内,8小时后的强度不小于0.3MP,28天强度不应低于不加速凝剂试件强度的70%;
6.4.1.5减水剂:喷射混凝土中加入少量的减水剂,可在保持混凝土流动性的条件下显著地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回弹,并明显地增强其不透水性和抗冻性;
6.4.1.6本工程所有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6.4.1.7设备:湿喷机、运输车辆等。
6.4.2喷射手的职责:拌好的混凝土料装入喷射机料斗进行喷射,喷射手的操作技艺是喷射混凝土作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喷射手的主要职责是:
6.4.2.1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将所有待喷面吹净,吹除待喷面上的松散杂质或尘埃;
6.4.2.2保证喷射速度适当,以利于混凝土的压实;
6.4.2.3使喷嘴与受喷面间保持适当距离,喷射角度尽可能接近90°,以便获得最大的压实力和最小的回弹;
6.4.2.4正确地掌握喷射顺序,不使角隅处及钢筋背面出现蜂窝或砂囊;
6.4.2.5当开始或停止喷射时,给喷射机司机以信号,当料流不能从喷嘴均匀喷出时,也应通知喷射机司机停止作业;
6.4.2.6及时清除受喷面上的砂囊或下垂的混凝土,以便重新喷射;
6.4.2.7喷射工作结束时,认真清洗喷嘴。
6.4.2.8待喷面的准备工作:在修理损坏了的结构时,首先要清除掉松散物质,用压力水彻底冲洗,再将积水吹走。
6.4.3喷射机的操作:喷射机的操作可影响回弹、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料流的均匀性。要正确地控制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和保证喷嘴料流的均匀性。喷射机处的工作风压应根据适宜的喷射速度而进行调整,若工作风压过高,即喷射速度过大,动能过大,使回弹增加,若工作风压过低,压实力小,影响混凝土强度,喷射机的料流要均匀一致,以保证速凝剂在混凝土中均匀分布。
6.4.4喷嘴的操作:
6.4.4.1喷嘴与受喷面间的角度:在喷敷平整的受喷面时,喷嘴与受喷面垂直,在喷射内部角隅时,应在两个受喷面夹角处,喷嘴沿角平分线方向进行喷敷,随着角隅已被填满成一个曲面后,再向两侧壁面逐渐延伸,然后,按与壁面成90°的角度进行喷敷,对外部角隅,可将喷嘴垂直地先对准一个受喷面喷敷,然后再喷敷角隅的另一侧。
6.4.4.2喷嘴与受喷面间的距离:喷嘴与受喷面的最佳距离一般为0.8~1m。
6.4.4.3喷嘴移动:喷嘴指向一个地点的时间不应过久,因为这样会增加回弹并难于取得均匀的厚度,好的喷敷方法是横过混凝土面将喷嘴稳定而系统地做圆形或椭圆形移动,喷嘴有节奏地做一系列环形移动可形成均匀的产品和最少回弹,喷射手所画的环形圈应为横向40~60cm,高15~20cm。
6.4.4.4分层喷射:对于新鲜喷射混凝土,其抗拉强度和粘接强度都很低,一旦喷射混凝土的自重大于其与受喷面的粘接强度时,即出现下垂及脱落,因此需要分层喷射,前后层喷射的间隔时间为2~4小时,一次喷射厚度以喷射混凝土不滑移,不坠落为度,适宜的一次喷层厚度见下表:
6.4.4.5施工缝的留置:要使喷射混凝土使用成功,合理地设置施工缝是重要的,对于厚度为75mm的喷层,宜在200~300的宽度范围内喷筑成斜面,当喷层厚度增大时,斜面宽度应相应增加,在倾斜的喷射面上,清除浮沫和回弹物后,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即可接受后续的喷射混凝土。
6.4.4.6表面整修:喷射面自然整平,不论从结构强度和耐久性方面来讲,都是可取的,进一步追加整修往往是有害的,它能损害喷射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或喷射混凝土与底部材料之间的粘结,且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然而,喷射面自然整平过于粗糙,要求表面光滑和外形美观的地方,必须使用特殊的整平方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即喷射后15~20分钟)用刮刀将模板或基线以外多余的材料刮掉,然后再用喷浆或抹灰浆找平。在喷敷最后一层混凝土时,喷射手常常借助导线和导板取得一致的断面。另一控制厚度均匀的方法是先喷筑一些混凝土条,然后在他们之间喷至适当厚度,这些条要先硬结,随后在条带中间区域用新鲜混凝土填充,硬结的条带作为抹平时的导轨。
6.4.4.7喷射混凝土的养护:喷射混凝土终凝两小时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昼夜.
6.5.1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的质量要求进行施工。
6.5.2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都要向施工班组作详细的技术交底,对关键部位和工序、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和工序更要特别强调,详细说明。
6.5.3严格控制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速凝剂的用量。
6.5.4对喷射手进行培训和考核,喷射手必须持证上岗,确保喷射质量。
6.5.6喷射前将受喷面清理干净,用清水冲洗。
6.5.7喷射时进行现场取样,控制混凝土质量。
6.5.8做好喷射机械的管理维护,每天的喷射作业完成后,必须将喷射机及喷嘴、料斗清理干净,确保机械正常使用。
裂缝处理→埋设灌浆嘴→封缝→密封检查→配制浆液→灌浆→封口结束→检查
(1)裂缝基面处理:在裂缝发生的基体上,用钢丝刷扫除松散、灰尘、污物等,后用压缩空气吹净施工面,最后用丙酮顺走向擦拭以待后序施工。
(2)在裂缝较宽处,交错处,顶端处裂缝贯空处等部位,设置灌胶嘴,灌胶嘴中心孔应对准裂缝处。通常情况下,间距应在20cm左右;对于较宽裂缝(裂缝大于0.5mm)时设置灌胶嘴间距为30~40cm对于微细裂缝(缝宽小于0.2mm)时间距为10~15cm。
(3)安装灌胶嘴:将配制好的封缝胶刮涂于灌胶嘴上,按设计位置粘贴于裂缝基面上,应确保灌嘴中心对准裂缝,避免封缝胶堵塞胶孔。
(4)封缝胶处理:将配制好的封缝胶刮涂于裂缝表面,宽度以2~3cm为宜。
(5)压力注胶施工:将灌缝胶按料重量比例混合均匀,将配制好的胶装入灌胶软管中,用注胶器沿裂缝方向依次进行灌注。
(6)观察注胶施工:若胶体注入较快,应检查是否有泄漏处,并进行相应处理,如在同一点位注胶时,若一次未注满,可补胶后继续进行.
(7)取灌胶器:灌注完成后,及时取下灌胶器,并用封口栓或棉丝将灌胶嘴中心孔堵死,防止胶倒流外溢。
(8)拆除灌胶嘴:待裂缝内胶初凝后,拆除灌胶嘴并清除表面。
(9)细微的楼板、混凝土裂缝等各种静裂缝和活裂缝。与粘碳纤维等方法共同使用可以达到内外同时加固混凝土的作用,效果更好
七、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们本着这个精神和“干一项工程,树一面旗帜”的决心,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本标段工程建成为一流的优质工程。
本工程的施工质量按照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质量评定,工程的质量目标为一次交验合格率100%,工程整体达到合格标准。
7.2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流程
设置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实现最终质量控制的关键。我公司在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将通过组织保证、工作保证和制度保证形成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行其职。
项目质量第一责任人,负责履行合同,执行企业质量方针,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组织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机构,明确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建立健全项目内部各种责任制。
组织项目质量策划和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及修改工作。
组织制定项目其他各项规划、计划。
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安全、工期及现场文明施工等日常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合理配置并组织落实项目的各种资源,按质量体系要求组织项目的施工生产活动。
协调项目经理部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
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岗位各负其责。根据现场质量体系结构要素的构成、项目施工管理的需要,由现场管理经理和生产经理进行中间控制,项目总工程师进行现场检查和监督,形成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的质量管理网络。从而形成项目经理部管理层、管理层到作业班组的三个层次的现场质量管理职能体系,从组织上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具体组织保证措施如下:
(1)选派有施工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工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选派技术过硬、作风好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2)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切实执行设计文件审核制、工前培训、技术交底制、开工报告制、测量换手复核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三检制”、材料半成品试验、检测制、技术资料归档制、竣工文件编制办法等管理办法。确保施工生产全过程始终在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的控制下。
(3)建立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各级技术人员都要签订技术保证责任书,以关键和特殊工序实行技术人员专业分工负责制,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落实。
1、三检制:自检、专检、交接检
确立为用户服务,“用户至上”的观点,决不把问题留给下道工序。坚持实行自检、专检、交接检。材料进场、施工试验、变更、加工订货、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均严格执行此项制度,及时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该工程的建设中,我们要求必须实行标准化,严格执行国标、部标、企标,此外在各项的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各种活动程序、办事条例、工作规程、质量职责条例,各项规章制度等。由于实行标准化,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就有了标准和依据,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使一切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各种材料订货必须物美价廉、货比三家,宁缺毋滥,从具备资质的厂家和正规的渠道采购,建立技术、质量、工长、材料包括作业班组组成的验收小组,保证不会有一个不合格产品用到工程中去。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优化工作,按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
(2)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合理施工工序进行操作施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会同公司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3)质量员实行跟班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有不按设计要求、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及施工方案施工,有损害工程质量行为的,有权停止施工并限期整改,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
(4)严格上下工序和交叉工序的交接、验收制度,做到本标段工程质量不合格不交,上工序不符合要求,下工序不继续施工。分部(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按建设部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执行。
根据本标段工程的特点,为了按期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本项目的施工,达到建设单位满意,除在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中所涉及到的具体施工技术措施外,对技术及技术管理工作做如下安排:
2.1技术交底工作管理
本工作是施工过程基础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交底必须采用书面签证确认形式,具体可分如下几个方面。
(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并送审确认后,由项目经理牵头,项目工程师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监控部位及监控要点。
(2)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原则,各分管工种负责人(生产经理、施工员等)在安排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必须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签证不上岗。
(3)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了解掌握施工方案、工艺要求、工程内容、技术标准、施工程序、质量标准、工期要求、安全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数,施工有据。
(4)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内容交底,内容包括工程分布、工程名称、工程数量、施工范围、技术标准、工期要求等内容。施工阶段由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向作业层技术人员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工程结构施工工艺标准、技术标准交底,现场技术交底由作业层技术人员向领工员、工班长进行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以书面交底为主,包括图、表和文字说明。交底资料必须详细、直观,符合施工规范和工艺细则要求,并经第二人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交底资料应妥善保存备查。
2.2施工技术文件、资料管理
所有上报、下发的图纸、文件、联系单等资料均由项目经理审查后批示。所有上报的施工管理资料由项目经理审定,施工技术资料由项目总工审定。
由资料员统一收发,统一编号,统一记录。不允许各部门、各专业施工队伍与建设/监理/总包等部门直接发生关系,防止产生混乱现象。
(1)工程档案资料必须按档案馆和《北京市资料管理规程》相关规定执行,并满足建设单位对档案资料管理的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及时做好收集、汇总、整理工作。
(2)工程资料记录是施工过程中自然积累形成的要求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直至工程交工验收结束。
(3)工程资料要求内容真实,数据准确,不准后补,不得擅自修改,不准伪造,不得外借。
(4)资料的整理,要求字迹清晰、装订规范、内容齐全完整,人员调动要办理交接手续。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认真整改,实现杜绝死亡事故、控制重伤事故在0.5‰以下、轻伤事故控制在2‰组织管理
(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部安全管理负责人与各施工单位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也要与外施队签订责任书,使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负责,责任落实到人。
(4)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根据施工的特点,制定分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和季节性安全施工措施。施工中,要根据施工作业面的环境建立安全观测系统,密切注视作业面的环境情况,发现异常须立即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1)每周召开一次“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安全生产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
(2)建立并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下设检查组,每半月组织一次对各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联合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事故隐患和违章现象,开出“隐患问题通知单”。各施工单位在收到“隐患问题通知单”后,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检查组应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若发现重大不安全隐患问题,检查组有权下达停工指令,待隐患问题排除,并经检查组批准后方可施工。
(3)建立并执行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制度。要求各施工项目必须有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具有针对性,并有交底人与被交底人签字。
(4)建立并执行班前安全生产讲话制度。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将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一道工序中。
(5)建立并执行危急情况停工制度。若出现可能会危及工人生命财产的安全险情,要立即停工,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险情。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停止该项目及有关项目的施工,迅速报建设单位和监理。
(1)施工现场各种安全标识要规范和醒目。
(2)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安全帽,并系下颌带,严禁戴安全帽时不系下颌带。
(3)凡从事2m以上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搭设可靠的防护面,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不得低挂高用,操作中应防止摆动碰撞,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1)将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编制临时用电方案,建立相关的管理文件和档案资料,加强用电管理。
(2)项目经理部与各施工单位签订临时用电管理协议,明确各方相关责任,并按市建委关于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防止发生事故。
(3)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架空线必须沿墙壁敷设,不得成束架空敷设和沿地面明敷设,也不得架设在树木及脚手架上。
(4)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架空线路保持安全的距离和安全高度。达不到规范规定要求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5)电缆穿过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时,必须加设防护套管。橡皮电缆沿墙壁敷设时,要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线。固定点间距应保证橡皮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荷重,橡皮电缆的最大弧度垂距地不小于2.5m。
(6)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现场内所有电闸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电闸箱内电器系统须统一式样、统一配制,箱体统一刷涂桔黄色,并按规定设置围拦和防护棚,流动箱与上一级电闸箱的连接,采用外插连接方式。
(7)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按标准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也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8)采用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
(9)各种高大设施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
(10)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由专人负责对其维修和保管。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由专人负责各类配电箱、开关箱、电气设备、电力施工机具的检修和维护工作,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拆除电气连接并悬挂警示标牌,试车和调试时应确定操作程序和设立专人监护。
(1)严格遵守《建筑机械操作规程》的规定,建立机械设备验收制度,未经验收和验收不合格的机械设备严禁使用。
(2)各种机械设备的安装要有安装验收手续,并在明确位置悬挂安全操作规程及设备负责人的标牌。
十、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O14000标准),并以北京市建委、北京市环境保护局颁发的《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标准》的要求组织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1)噪音排放标准:昼间<75dB,夜间<55dB;
(2)现场扬尘、遗洒、排污、光照等按照北京市相关要求执行。
(1)由本项目行政副经理为首组织“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小组”,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负责。
(1)每周召开一次“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2)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制度。由项目经理部每周组织一次由各施工单位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予以解决。
(3)检查落实环境保护施工制度、现场场容卫生制度、厕所卫生管理制度、现场材料堆放及库房管理制度,以上制度有书面记录以便备查。
(1)采用低噪音、低震动的施工机械施工。
(2)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对强噪音设备及区域,以隔音棚或隔音围挡封闭、遮挡,实现降噪。
(3)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
(4)进入现场的汽车不准鸣笛,夜间用灯光控制信号,设置“不准鸣笛”的明显标志手动吊蓝施工方案,且夜间车辆在居民区周边应减速行驶。
(5)施工现场配置相应的噪声监测装置,不定时进行噪音监测。监测点选在距现场围墙1m处,设专人做噪声监测并记录。
(6)严格按照白天、夜间施工噪音控制标准进行施工,如噪音过大应采取必要降噪措施。
(7)材料装卸、运输时要统一指挥、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噪音污染。
6、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
(1)施工和办公中尽量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2)有毒有害废弃物必须分类收集某公司办公楼室内给排水消防及自动报警系统施工组织设计,封闭存放。积攒一定数量后,由施工单位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并留存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