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某经济适用房Ⅲ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浙江某经济适用房Ⅲ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05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浙江某经济适用房Ⅲ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为防止地表水大量侵入基坑内,在边坡顶部地面上0.50m范围内浇筑出50mm厚C10细石砼(高出地坪)向边坡外排水,并将排水沟设在顶部不易产生裂缝的范围内,防止因排水沟开裂造成大量水集中深入土体。

支护阶段基坑内积水利用在基坑底部设置的排水沟将基坑积水引入到集水坑用水泵抽排,支护结束后基坑内积水引入承台内集水坑中用水泵排出。

基坑土体水平位移、沉降监测。详见总平面图。当变形连续3天达到5mm或总值超过1/100H(H为开挖深度),应及时报警互通跨线桥现浇箱梁施工方案,并分析原因以决定及时采取加固补强措施。

周边已有建(构)筑物的沉降监测,以及已有裂缝的变化监测;

周边临时设施和重要管道线路等设施的变形测量和裂缝观察;

基坑渗水、漏水及其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的变化。

地表开裂状态(位置、方向、宽度、深度)的观察;

5.4.2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1~2次,变形较大时每天观测2~3次,观测周期根据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不同施工阶段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选择。完成基坑开挖与变形稳定后,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施工监测过程宜持续到地下室顶板浇筑完毕与外侧壁分层回填夯实结束为止。

5.4.3量测重点放在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与垂直沉降,按照工程实际需要合理设置量测点,量测点分布在基坑转角处、长宽边上间距约10m处,变形最大点、地质条件最不利处、重要建(构)筑物与管线密集处。量测仪器选用测斜仪、精密经纬仪、精密水准仪。

5.4.4应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以及对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进行仔细观察,严禁坑外水流入坑内。

5.4.5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基坑顶部的侧向位移与当时开挖深度之比如超过0.5%时,应密切加强观察、分析原因;如超过1%并不收敛时,应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强处理。

5.4.6肉眼巡视和裂缝观测

安全员在土方开挖期间,特别是在下雨天,应每日进行肉眼巡视工作,对支护结构,邻近地面的裂缝塌陷以及支护结构工作失常、流土、渗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进行记录,检查和分析。

5.4.7监测资料整理

观测记录及整理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平面位置,各测点水平位移,沉降实测值,最大位移值,发展方向,发展速率等。

5.4.8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在获取监测结果后,及时进行分析,确定变形值产生的原因,全面分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支护的工程效果,在发现水平位移速率呈增大趋势且不收敛时,应及时予以报警,以利于采取必要的加强(如:加密加长锚管、压密注浆、坡腰打松木桩等)及其它应急措施,及时排除险情。

5.4.9锚管的抗拔试验:

锚管的抗拔力的大小,是本工程支护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支护工程的安全可靠,淤泥土层中锚管应随机抽取3根进行抗拔试验,试验结果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以便设计人员进行修正,确保基坑支护安全。

四、施工设备与施工流程

1、施工设备配置(见下表)

UBJ1.81.5kpa

2.1根据地下室基坑支护平面图进行放样、定位,准确掌握喷锚网介面的位置;

2.2用挖土机挖斗在基坑外围线挖第一层带斜形的土坡,深为1.3m,沿基坑内侧周边宽约5~7m,内斜向自然土面,必须分层分段挖土,每层挖土高度为锚管以下0.3m,分段开挖长度第一层每段不超过15m(若属粘性土第一层可不分段),挖第二层每段不超过10m,挖到淤泥时不超过6m。

2.3把第一道锚管用挖土机挖斗压入土中或液压振管机振入土中(详见锚管的制作与设置);

2.5初步喷射C20细石砼30~40mm;

2.6布钢筋网与主筋,主筋相互交接处及与锚管交接处采用电焊;

2.7第二次喷射C20细石砼60~70mm;

2.8喷射砼达到初凝后对锚管进行洗管;用压力式注浆机(挤压式灰浆泵)向管内注入水泥砂浆,要达到一定压力与注浆量要求;

2.9继续垂直分层(约1.0m)水平分段挖土,越到下面段长越小,其下施工依次类推;

2.10机械挖土到承台顶面时,间隔一个承台改为人工挖土;

2.11喷锚网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砖胎膜和垫层施工。

1.1根据锚管设计长度进行断料,锚管采用Φ48×2.75焊接钢管;

1.2在锚管外壁上钻二排梅花形φ8孔,两孔之间间距为450;

1.3在锚管外壁设置倒刺定位架,在每一个壁孔附近焊一只L30×30×4角铁倒钩(钩长40)作为倒刺定位架;

1.4头部焊φ89mm,e=180mm锥体头;

1.5管和管对接时外围均布3φ12,e=100mm双面满缝。

2.1锚管施工前,用水平仪定出管位,并作出标记;

2.2用挖土机挖斗推锚管入土,记录锚管施工长度;

2.3锚管推入土体内后,用DN20硬塑料管插入锚管底部进行压力注水,清洗锚管内泥浆;

2.4注浆过程中要做好锚管注浆量记录,按锚管编号逐一记录压管时测得的土体特性、注浆数量与质量、事故处理等,并和设计图加以比较,若发现有较大偏差时,要及时反馈修改锚管的设计参数;

2.5向管内注浆,每米锚管注浆量必须大于25kg水泥量;

2.6采用低压(0.3~0.5Mpa)方法注浆裹管,一次压力注浆时应用φ32高压管直通入锚管底部注浆;拔出注浆管约3m,进行二次注浆;再拔出注浆管约3m,进行三次注浆,直至达到注浆量与注浆压力要求。

2.7水泥砂浆,配合比:水泥:砂=1:0.50(重量比),其水灰比不宜超过0.45,若超过时应加三乙醇胺促凝剂,促使早凝和控制泌水。

3.1锚管布置:从正视望过去呈梅花形布置,水平间距均为1.10m。打三至五排锚管,垂直间距均为1.40m和1.00m;锚管斜度从10°、

15°、20°、25°,从小角到大角,锚管露头为100mm左右;

3.3土体内含有饱和水及地下水,必须设φ25泄水管,上下左右间距视水流情况而定;

为确保施工质量与进度要求,现场设立工程技术组,由三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即总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负责人各一名。下设

一班:锚管、锚头、钢筋、电焊等加工焊接作业班计:4人;

二班:修边、进管、布网、搅拌细石砼,喷射细石砼。计:8人;

三班:搅拌水泥砂浆、洗管、注浆、养护计:4人;

其他人(测量、电工等),计:3人;

各班组做到分工不分家,必须相互配合,精心施工。

在水、电、路三通情况下,具有足够加固作业面及挖土配合情况下,一次性完成本工程的喷锚网支护,施工所需时间为30个工作日。

1.1该工程甲方必须提供四周建(构)筑物与地下管线埋设情况,并通过建设单位、质监站、监理公司一起查看、登记、监证有关资料,并提供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实行精心设计与精心施工;

1.2该基坑边缘5m内计算施工荷载为15KN/m2,不能超载与出现大的动载。汽车、桩机与挖土机若轮压在支护结构上时,则必须用路基板(≥80mm厚)垫平后才可予以通过,超载时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1.3挖土与基坑支护两方案必须同时会审,相互配合,确保质量;

1.4挖土时要经常观测土体的变形,并做好全面记录。要做到信息化施工,若有意外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本支护结构是根据本工程地质报告和场地周边环境情况,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及施工过的经验进行拟定。为确保设计质量,施工时严格按图施工。

2.1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喷锚施工图与施工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应急处理措施;

2.2对整个施工过程,均实行岗位责任制,定人定点定责任,做好施工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工程技术组全面负责整个支护结构工程的质量,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作好施工报表记录,确保每道工序符合设计图纸与施工方案,达到优质要求;

2.3加强质量管理,对每个施工环节严格把关,对坑壁坡度、锚管制作质量、锚管入土深度、注浆配合比、外加剂比例、注浆饱满程度(注浆量)、喷锚网、砼标号、密实度、厚度等进行严格监督检查;

2.4做好基坑侧壁水平位移的监测工作;

2.5做好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如锚管注浆量与注浆压力等;

土钉墙支护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在施工程序上为边开挖边支护,分层开挖,分层支护,挖完亦支护完。在实际施工中,可根据基坑土质情况,分段开挖或跳糟开挖,分层开挖的深度以每层锚管下方300mm为界,分段开挖长度第一层不超过24m,第二层不超过12m,第三层以后淤泥层不超过6m,并采用跳槽开挖,开挖出作业面后,立即进行支护,最后一层锚管施工完毕,应立即施工地下室垫层,并进行基坑封底.挖土方必须和支护施工方密切配合,严禁超长深挖土,挖土需提供土钉成孔施工工作面宽度5~7米,上层土钉完成注浆两天以上、面层砼喷射完毕两天以上方可进行下一层边坡面的开挖。开挖时挖斗不得撞击坡壁和锚头;大面积退土时,退最后一层土原则上先挖基坑中央部分,后挖四周部分,边挖边做垫层,基坑挖土与基坑底部施工密切配合,采用“五边”法施工:即边挖土、边凿去工程桩上部多余桩长、边铺片石基层、边砌地梁和承台砖胎膜。

八、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基坑支护工程是风险性较大的工程,特别是在软土地基地区,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为做到有备无患,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以下应急措施:

1、较差土质的局部剥离坍塌的处理:若土层因流沙或渗水严重引起的局部坍塌应首先查明产生的原因,消除产生坍塌因素,同时进行修补加固,一般可在塌方处口部打入垂直锚管和焊接横向网筋,并用边坡外积土、石块回填充实,及时喷射快速砼面层,重新打入部分摩擦锚管。

2、边坡局部漏水处理:迅速用止材料缩小范围,埋管引流,注浆封堵。

3、局部坑壁位移过大,坑边出现裂缝的处理:开挖前,应预先设立观测点,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严格控制坑壁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如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应暂停开挖,可采取在相应位置加密加长锚管,或加大注浆量,适量设置预应力锚管和外层拽拉加固等技术措施。阻止变形扩大,确保边坡自身稳定和周边建筑物、道路的安全;对地面开裂等情况应及时用水泥浆封闭,防止雨水渗入。

4、坑底局部管涌、突涌的处理:应立即用粘土或水泥封压,在最短的时间内制止突涌的发展。

5、做好应急措施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作业人员、机具和器材等方面的应急准备,如发生坑壁失稳征兆或位移过大时,可立即实施增强加固施工。

5.1基坑失稳的应急措施

深基坑施工,由于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各种险情,只要有备在先,积极采取预防措旋,就能使险情得到缓解和遏止,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为确保基坑土方开挖的安全,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5.1.1现场成立监控小组,在挖土阶段进行不间断监控。监控的内容为:边坡围护的垂直变形、平面变形、周边土体、建筑物、管线、道路的变化,并进行记录,坚持对比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5.1.2成立现场抢险小组,备好预制锚管、砂袋等相关材料,根据险情,分别处理。对各类情况的处理对策:

(1)围护边坡壁位位移过大时,停止土方开挖,根据现场监测的变形数据及时调整锚杆长度和加密间距。

(2)围护边坡壁突然发生位移增大时,则应撤离基坑内的工作人员,并增加用砂袋堆叠挡土,或用挖土机回填土方,待支护结构稳定后,再商量对策。

(3)靠近围护边坡壁地面发现裂缝,用粘土或纯水泥灌缝,防止因地面水进入裂缝而导致土体应力加大,而增倾斜。

(4)开挖过程中,开挖工作面有流沙、淤泥漏出时,应立即用挖土机向开挖工作面回填土方或用砂堆叠粘土进行反压。

(5)如遇下雨,应防止地表水下渗。

(6)平时备好1000个编织袋,其中300个预先装好砂,一旦发现位移增大可用砂袋回填反压。

1、开挖前,熟悉管线布置,对管线进行实地勘察,并与业主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对,如有误,应及时通知设计师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方案。

2、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及规范施工。

3、控制第一排土钉竖置,同时控制第一排土钉注浆量及主浆压力,注浆压力不能过高,以免充破管线,浆液流入管线,当压力建立不起来,汪浆量超过常规注浆量,应停止注浆,以免浆液注入管线造成堵塞。注浆时,派专人观察管线,发现问题,应及时停止注浆。

4、控制每层开挖深度,不得超挖,边坡开挖裸露后,及时进行支护,尽量减少边坡裸露时间.

5、土钉施工时,对边坡及管线进行位移观测,如发现有超过允许变形,应适当加长、加密锚管。

十、应重点执行的几条原则

1、基坑土方挖运方案必须与基坑支护方案紧密结合同时会审,土方挖运应配合基坑支护施工,保证基坑支护安全。基坑支护挖土除第一层好土不分段外,其下必须坚持“分层分段,严禁超挖”原则。

2、土方开挖之前必须装好塔吊,塔吊基础与基坑支护妥善搭接。装好塔吊便于施工、桩头凿除吊运、承台人工挖土吊运。

3、施工喷锚网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pdf,挖土机进行坑壁挖土作业时严禁坑壁出现超挖,防止松动坑壁土体,基坑边壁土必须用铁铲进行切削清坡填孔打实,保证边坡平整,符合设计坡度,承台改用人工挖土。

4、分层开挖深度必须与施工作业顺序保持一致,到达深度及时将锚管入土,及时注浆。

5、挖土机与运土汽车通过基坑围护时,必须垫上路基板(80mm厚)。

6、基坑土方大开挖时,沿基坑边必须分段开挖,段长不得大于7米,开挖出工作面后必须及时做好砖胎模与垫层,再进行下一段土方开挖。

辽2005J401 室内装修.pdf十一、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

1.1施工人员上岗时必须戴安全帽,穿绝缘胶鞋,电焊机必须戴防护罩,注浆工戴防护帽和防护镜,喷射工必须穿防护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