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地道封闭箱体、U型槽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铁路地道封闭箱体、U型槽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95.95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铁路地道封闭箱体、U型槽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计算长度→支撑拼装→支撑点安装固定件→焊接腰梁→安装支撑前检查→安装腰梁→吊装→施加预应力→定期检查→拆除

A、当挖掘机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及时组织测量人员施放钢支撑的点位,对支护结构的预埋钢板进行检查,如没有预埋钢板,重新进行埋设。

B、履带吊吊运支撑钢管(支撑钢管在吊运之前在加工场就地安装,用40t履带吊与汽车吊配合将组好的钢支撑运至基坑边需吊装位置。

C、履带吊将钢支撑吊运至腰梁位置处GB/T 29790-2020标准下载,用倒链校正位置。

D、在支撑钢管长度调节端头上设一台千斤顶,千斤顶两端均顶在长度调节端头上,然后对钢支撑施加预应力,预应力的操作顺序为:校核计量器具→安装千斤顶与油泵→校正顶作用点是否与支撑同心→施加应力→静停→超加5%应力→丈量尺寸→穿支撑斜铁钢楔→回顶。

a、当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支撑预应力损失时,应立即在当天低温时段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

b、为防止施工中的第一道支撑在第二道支撑好以后由于受力体系发生变化,第一道钢支撑受力变小,支撑松动脱落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压顶梁予埋钢上焊一托架托住第一道钢支撑,防止坠落伤人,且第一道支撑施加的应力宜较小,第二道支撑撑好后及时监测第一道钢支撑受力情况,并观测围护墙的变形情况,如轴力变小应对第一道支撑二次施加应力。

c、因区间土质及周边情况不尽相同,预应力的施加值不能绝对固定,也不能照抄照办搬其他地方的数据。所以支撑预加应力应根据现场测量的墙体变形与支撑轴力计的数值的变化,不断总结摸索与调整,随时观测钢支撑内力。

d、刚开始施工的时候宜采用较大的预应力值。在第一次加预应力后12h内观测预应力损失及墙体水平位移并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当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支撑预应力损失时,应立即在当天低温时段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

e、墙体水平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可适量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加后的支撑轴力和挡墙弯矩必须满足设计安全度要求。

f、预加应力施工中不得在钢支撑上附加荷载。

深基坑施工安全等级为二级,拟采取以下安全保证措施:

A、基坑严格按设计分层位置进行施工,及时施加支撑,确保基坑坑壁稳定。施工过程中,与施工监测密切配合,加强信息化管理,若有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及时报请工程师和设计人员调整施工方案,将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程度,确保基坑成型;基坑开挖应把基坑侧壁的稳定成型放在首位,已开挖的基坑侧壁不稳定时应及时处理,不能继续向下开挖。

B、深基坑开挖将坚定不移地应用“时空效应”理论原理,遵循“分层、分段挖土,做到随挖随撑限时完成”原则,并应用“时空效应”原理控制基坑变形的计算机软件,对基坑开挖作动态管理,真正做到信息化施工,始终把基坑变形量控制在合格指标之内。

C、限制基坑维护结构四周一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堆载不大于20KPa。做好计算校核工作,随时检查确保安全。

D、严格控制基坑施工降水时间和降水量,应施工一段,降水一段,充分运用集中施工,集中降水,减少因降水而造成周围地面沉降。

E、U1和U21段放坡开挖,分段开挖的同时放坡,随挖随起坡,坡度为1:1.5。

F、密切监测基坑周围水位线的变化,当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小基坑降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其具体措施详见基坑降水。

G、施工中各工序应以测量监测为指导,根据水位变化,支护结构位移,轴力计的大小,基底反弹量等数据调整施工方法

H、施工挖土时注意对大口井的保护,制作特制的方帽盖在大口井上防止杂物落入水中。

I、现场应备降水、发电设备、回填等应急措施。

J、作好基坑两侧的防护护栏的设置工作,护栏采用脚手管进行搭设,护栏高1.5米,挂密眼安全网,护栏立杆同压顶梁预埋钢筋。

5)、支撑调节制作质量要求:

A、采取措施减少焊接变形,特别要注意端部法兰的变形要求要符合质量要求。钢管加工时,钢板竖向拼口的边缘部分,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用胎具压制成型等方法)避免出现鸡心现象,保证钢管的圆度。

C、所有构件需在焊缝检查合格后(包括焊缝药皮的清除等)。在进行外防腐处理。钢管外防腐处理为:涂刷两层防锈漆。

D、按照施工要求,必须及时安装支撑,并按设计要求施加支撑预应力值。支撑位置应准确,其支撑端部的中心位置、误差为:高程±30mm,水平间距±100mm,钢支撑轴线竖向偏差:±30mm支撑轴线水平向偏差:±30mm支撑两端的标高差:不大于20mm和支撑长度的1/1600。支撑的挠曲度:不大于1/1000。支撑与立柱的偏差:±50mm。同一道支撑两端高差控制在2cm以内,支撑采用吊拉固定牢固,为保证支撑安装质量,在开挖每一层的每小段的过程中,当开挖出一道支撑的位置时,即按设计要求在围护墙两侧断面上测定出该道支撑两端与围护墙的接触位置,以保证支撑与支护结构面位置准确。

E、若支撑不总是与围护结构垂直,所以支撑端头与围护结构之间的空隙,用钢楔子备死,再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灌满。

F、接近于围护结构部分土方应由人工开挖。围护结构如有渗漏现象应立即采取堵漏剂修补。

G、当基底上层与设计不符或扰动、水浸、发现淤泥、土质松软等现象时,应做好记录,并通知技术部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I、雨季施工时应沿基坑做好挡水埝和排水沟,并对坡角进行固化,土坡用无纺布苫盖,防止滑坡。冬季施工时应及时用保温材料覆盖,基底不得受冻。

J、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进行地质描述,做好开挖记录,当地质情况变化并与设计不符时,应立即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人员,及时调整施工方法。

施工监测是基坑开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对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动态监测才可能把握施工节奏,及时调整修改施工措施,确保结构的安全。在基坑整个开挖施工中,要紧跟每层开挖、支撑进展,对地下维护结构的变形和地层移动沉降进行监测,同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对地下管线、周围建筑物进行定期观测。

A、周边地下管线位移;

C.周围建筑物沉降和倾斜;

R.工具柱沉降和变形;

围护墙体位移>3mm/d,累计>30mm;

地面最大沉降25mm,变化速率在3mm/天之上。

坑外地下水位>±500mm;

测得的数据应及时上报给业主和设计单位;当监测值达到上述界限或监测值的变化速率突然增加或连续三天保持高速率时,应及时报警,以引起各方重视,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4)、监测方案与测点的布置

a、基坑内外情况观察。包括基坑周围地面裂缝、塌陷及渗漏情况;地面超载及基坑隆起、管涌情况、基坑开挖的地质及其变化情况及支护结构状态等、周围建筑物变形情况。每次开挖后要对现场基坑内外进行观察,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纪录并与地质资料进行对照,如有不同应及时向监理和设计部门反映,妥善解决。

b、地表沉陷:采用地表桩和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纵向间距约25米。开挖前一定距离就开始量测,拆除支撑时频率适当加密。

c、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打水位观测孔,水位管,地下水位仪,位置详见降水布置图。

d、墙水平位移:采用测斜管,测斜仪进行测量,纵向间距按12.5米布置。

e、横撑内力:采用轴力计、频率接收仪,每20米设一处。

f、基坑回弹:回弹仪,水准仪,纵向间距采用50米,横向间距采用10米。

g、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用压力盒,孔隙水压力探头、频率接收仪,每30米布置一处。

h、土体分层位移:分层沉降仪、频率接收仪每30米布置一处。

i、临近建筑物变形:水准仪,沿建筑物周边布置,每侧不少于3处。

j、地下管线沉降及位移:水准仪,根据管线状况并与管线管理单位协调后布置。

本工程位于地下水位高的软土层中,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为保证监测施工安全并为施工提供参考、检验计算理论,施工监控量测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监测人员必须准确、真实的纪录监测数据,及时地为施工提供依据,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监测预报及反分析是动态上级与施工的关键和核心,负责监测的施工单位应将监测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以便相互配合,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得当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顺序:垫层——底板施工——侧墙施工

(1)、在垫层施工前要对地基的处理进行检查,包括高程、平整度、压实度等,检查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垫层的施工。

(2)、垫层的施工和枕梁的施工同时进行,地梁纵向及横向均居中设置于地道分段处。

(3)、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同下。

(1)、在钢筋绑扎时认真校对图纸,根据图纸确定钢筋品种、规格、数量,准确放出钢筋位置和高程。

(2)、搭设脚手架和钢筋定位架,以保钢筋的位置和垂直度。

(3)、、钢筋采用双面焊时,焊缝长度为5d,采用单面焊时,焊缝长度为10d。钢筋骨架净保护层5cm。

(4)、钢筋绑扎完成后须加塑料垫块或加小型水泥砂浆垫块,防止因保护层厚度不够而影响质量。 (5)、钢筋骨架完成后,检测钢筋骨架尺寸,严禁钢筋与模板为0间距,其间距要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侧墙模板采用刚模板。基坑开挖完以后,在支护结构上抹一层1:2的水泥砂浆找平。在砂浆平面上做一层防水处理,然后支模板。

侧墙模板采用钢模板,模板支架用碗扣型支架搭成,配合普通脚手架钢管做斜向支撑。在钢模板后设置60×55的楞木,间距0.3米;楞木后采用钢管排架支撑,间距采用0.6米。模板加工符合设计截面形式,这是施工的一个关键点,既影响到水泥混凝土的质量,又影响到构造物的外观。钢筋绑扎完毕后,支模前将支承部位顶面的模板底座处用水平尺和砂浆找平,以保证模板的垂直度,防止箱体根部砼出现烂根现象。为防止漏浆,模板接口处夹放海绵条并用胶带固定,保证施工中不跑模、不漏浆,保证箱体结构的强度。 模板拼装过程中要认真检查,注意模板的上下顺序及正确位置,保证尺寸准确、接缝严密。在两个模板接头处采用3mm厚海绵用胶带密封条,防止漏浆,这个是很容易被施工队忽视的,所以现场管理人员要把好此关。将墙身和基础接茬面上的焊渣等杂物清理干净,按照已画好的外模线,人工配合起重机将模板安装就位,再用脚手架将其加固,控制台身模板的垂直度,保证施工人员和检查人员的安全。 4)、砼施工

地道支护结构及主体结构均采用防水混凝土,混凝土施工前,钢筋、模板要经验收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混凝土的配合比要经标准试验确定,所用材料要经检验合格。采用商品泵送混凝土在施工现场要进行坍落度的检验,要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的组数做好检验试块并在和结构工程同等条件下进行养护。 (1)、堵漏

砼施工前在墙身模板与底板交接处以M10砂浆堵漏,防止振捣时发生漏浆,要求砂浆必须保证充塞密实。要求现场控制坍落度,以避免产生砼表面灰线。 (2)、上料 采用商品泵送混凝土,上料过程中务必要施工人员戴好安全帽,做好安全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对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严格监控,特别是对水灰比的控制,一旦水灰比控制不好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发生离析,导致外观不良,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3)、浇筑砼 浇筑砼时要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捣,砼浇筑自由下落高度严格控制小于2m,防止砼发生离析。自由下落高度的控制与水灰比的控制,都是防止发生离析的关键点,防止水泥浆溅到钢筋和模板上,每次浇筑高度30cm左右,浇筑完成要及时养护,确保砼外观质量优良。 (4)、砼振捣 根据墙体的的尺寸,高度选用合适长度的振动棒。振动棒间距为30~35cm,振捣深度一般插入前层5~10cm,振捣程度直至砼表面泛浆并不再冒气泡、水泡。还有,振捣时不得碰撞钢筋,不得出现漏振,重复振捣现象。 (5)、拆模养护 拆模时间应根据当时气温及砼特性,应防止拆模时砼强度过低被粘落或砼强度过高而破坏模板。砼浇灌完12小时后浇水、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初步养护。模板在不少于12小时并不多余48小时拆除,具体视天气情况而定。拆模后砼洒水并用塑料薄膜进行养护,同时在拆模时注意保护砼棱角及表面。

(6)、变形缝、施工缝的处理

变形缝、施工缝的处理按防水设计说明和地道防水构造图进行施工,保证结构的防水要求。 四、施工进度计划

严格按提前指定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施工采用过程控制,对施工计划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发现计划不能落实要找出原因并对计划进行调整,确保总工期的实现。

(1)、质量保证体系说明

为确保本工程质量合格,争创优质工程,必须对本合同段的拟建工程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突出质量的事前控制,重点强调质量的过程控制,做好工程质量的事后控制。

在本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自始至终把质量放在首要地位,坚定不移地贯彻我单位“中国建筑,服务跨越五洲,过程精品,质量重于泰山”的质量方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确保质量达到国家验收合格标准,争创优质工程。

(3)、质量保证措施及体系

遵守水渠原理:水到渠成

坚持各负其责,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追查谁

加强内部管理2021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真题答案及解析.pdf,在工程质量上要加强关键部位、关键节点的控制,在工程施工中严格执行样板制。

严格执行“会诊制度”和“奖罚制度”

从工程一开始就做好质量策划,建立质量岗位责任制,从管理、实施和检验三个层次把关,把工程质量目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在人员、设备、材料、工艺、环境五个方面采取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过程控制。确保优质工程。

人员保证:选派专业理论强并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骨干,充实各关键技术岗位。

材料保证:原材料进场必须具有合格证和材质单,并经试验室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设备保证: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和使用率,定期维修、保养水库供水工程配水管网施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1.doc,满足施工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