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汉跨铁路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津汉跨铁路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431.67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津汉跨铁路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津汉高速公路4标段跨津山铁路立交桥工程

《天津市滨海新区津汉高速公路上跨津山铁路立交桥工程施工图设计》(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2.06)

宁浦冠城39#、40#楼剪力墙结构施工组织设计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记录。

1.2 有关规范及标准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京铁师〔2008〕435 号)。

《北京铁路局路外工程管理办法》(京铁师[2010]441号)

《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补充办法》(京铁师〔2010〕249 号)。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本方案主要针对津汉高速公路跨津山铁路立交桥工程—主桥下部结构承台深基坑施工编制。

各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第一层:人工填土层(Qml)(人工堆积);第二层:新近沉积层(Q43Nsi)(坑底新近沉积) ;第三层:新近沉积层(Q43Nal)(古河道、洼淀冲积);第四层:第I陆相层(Q43al)(河床—河漫滩相沉积);第五层:第I陆相层(Q+h)(湖沼相沉积)。

本场区浅层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附近渠、塘水等地表水体渗透补给;并以蒸发及补给地下水体等方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化幅度在0.50~1.00m左右。在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为0.90~0.95m左右,相当于标高0.52~0.57m。桥位所跨越的池塘及沟渠水面标高为0.72~1.15m。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中腐蚀性,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4.4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场地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I类。

5、承台基坑防护桩施工设计

5.1 场地处理、施工便道修筑

本工程主桥位于河道范围内,为满足钻孔桩施工要求,采用“回填素土、戗灰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填筑顶面标高+1.2m。

填土前先进行施工便道修筑,素土采用自卸车运输,采用推土机整平,填筑完成后进行戗灰处理,戗灰处理厚度为1.5m。

为满足施工要求,对处在施工场地内的水塘进行打坝截流、抽水、清除淤泥,坝顶宽1.0m,坝体采用编织袋装粘土填筑。坝体完成后,抽水清除水塘基底表层淤泥及松散土,然后换填石灰土后方可进行桩基础施工。

5.2 承台开挖深度以及承台、墩柱高度

表1主桥承台开挖深度以及承台、墩柱高度 单位:m

因该主桥跨越既有津山铁路,按照设计文件,主墩基坑防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1.25m,间距为1.5m,倒角处加密,主墩两侧防护桩长均为25m,防护桩顶设置1.5m×1.5m的冠梁。工作坑外侧紧贴钻孔灌注桩为双头70cm,长度15m的高压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要求在工作坑外侧形成全封闭止水。基坑内四周设置集水坑。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冠梁中心位置,设置3根D600×16钢管横撑,间距8m,长17.1m(基坑开挖保险措施)。

5.4钻孔灌注防护桩设计参数

(2)平面尺寸:主桥中墩承台设计尺寸为14.6m×14.6m,分左右幅布置,考虑施工操作空间,防护桩距离承台净距不小于1m。

(3)设计荷载:按防护桩实际入土深度和设计地质资料计算土压力;(4)钻孔灌注防护桩钢筋笼伸入冠梁长度为1m,冠梁将所有防护桩连成整体。桩基钢筋笼按照桩长通长设置。

(5)防护桩入土深度:防护桩穿透第一层粉质黏土、夹粉土,进入第二层粉质黏土,入土深度25m。

(6)Z17、Y19#主墩防护桩数量合计为102根。

钻孔灌注防护桩设计检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内力变形、地表沉降、整体稳定性检算、抗隆起计算、抗倾覆稳定、抗渗流稳定、抗突涌稳定。

具体检算工程详见附件《津汉高速公路跨津山铁路立交工程钻孔灌注桩支护方案计算书》。

6、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工艺

6.1 钻孔灌注防护桩施工工艺设计

(2)土方开挖、钢支撑安装:按照每侧钢支撑设计标高进行土方开挖,做到随挖随撑,保证支撑安装的及时性。

(3)垫层施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基底验收,然后进行垫层混凝土浇筑。

(4)承台、墩柱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承台、墩柱施工。

场地平整→测放桩位→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机钻进→成孔→检查、验收桩孔直径、深度、倾斜度→吊放钢筋笼→清孔→检测泥浆指标、沉渣厚度→浇注桩身混凝土。

综合考虑现场地质类型和地下水条件,采用高压旋喷注浆的方式作为止水帷幕。

7.1土方开挖和钢支撑安装

钻孔灌注防护桩、高压旋喷止水帷幕全部做完28d后再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内土方开挖应分层进行,严禁一次开挖到底或者超挖。用全站仪放出基坑平面位置的控制点,并用灰线画出基坑的实际形状。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施工加人工配合,开挖根据设计基础大小、基底预留工作面的宽度来进行。土方开挖、钢支撑安装顺序为:第一步开挖至第一层冠梁底以下0.5m,安装钢管支撑;第二步开挖至基底以上30cm,第三步采用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及时浇筑40cm厚砼垫层。土方开挖过程中由测量班采用水准仪控制标高。

第一步开挖采用HD820挖掘机,待钢管支撑安装完成后,进行第二步开挖;开挖采用长臂挖掘机在平台上挖土,一台小型挖掘机在基坑内配合挖土,为避免机械开挖扰动基底,基底预留30cm,第三步由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土方开挖过程遵循“先中间,后周边的方式”,以减少围护结构暴露时间,从而减少围护结构变形。因施工条件限制,开挖范围周边无堆土场地,开挖土方须做到“随挖随运出”,即平台上挖掘机随挖随装车,土方采用自卸车外运。

土方开挖过程中由测量班负责监测地表沉降、围护结构变形量,当沉降量和变形量超过允许值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土方开挖前应备好应急物质(包括棉纱、聚氨酯、木楔子等),一旦出现漏水、漏泥现象时应立即进行处理。

待开挖至第一道支撑以下0.5m时,进行钢支撑安装。

根据设计图纸计算钢支撑长度(安装前现场量测,以量测值为准)→拼装支撑→活络头填充→回顶→定期检查。

为保证钢支撑顶紧防护桩,在钢支撑一端设置活络头。

①基坑开挖前,必须查明地下有无埋藏物。如有,须相关管理单位拆迁完毕后,方可开挖。

②开挖基础,根据设计文件和规范进行放坡、分层开挖。

③开挖基础时,严格按交底分层开挖,禁止违规在土体底部反向挖土作业。

④人工配合挖土时,人员相互间应保持安全距离。

⑤基坑开挖时,设置上下爬梯,供作业人员上下。

⑥基坑外围1.0米范围内,不得堆放土、料和机具设备。

7.2基坑开挖降水措施

降水的任务主要是确保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防止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泡槽现象,降水主要目的为:

有效降低坑内地下水位,加固基坑内和坑底下的土体,提高坑内土体抗力,从而减少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的变形量,防止坑外地表过量沉降。有效减少坑内被开挖土体的含水量,防止土体在开挖过程中发生纵向滑坡,便于挖掘机挖土、土方外运和坑内施工作业。有效降低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防止基坑底板发生管涌、突涌等不良现象,确保基坑底板的稳定性。

降水采用管井井点降水,直径0.3m,间距5m,井深9m。实施降水后应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1.5m。

设置线路位移、沉降观测点,掌握降水对铁路路基、线路的影响,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铁路运营安全。

采用井点加压灌注法,以深层注水为主,浅层注水为辅,深浅结合的方法。

回灌井直径0.3m,间距5m,井深9m。自然水位至管底均采用过滤管。

为监测降水和回灌时水位、水压变化情况,调节回灌量,需设置观测井,观测井直径0.3m,间距15m,井深9m。

为防止注水管道堵塞,必须使用清水。注水压力要求大于0.5大气压以上。

回灌井的填料使用砂夹碎石。

当观测井中水位水压变化达到监测预警报告值,需及时启动回灌系统,回灌水量的多少,以满足保持原地下水位线为原则。

7.3 桩顶凿除、桩基检测、基底验收、垫层施工

7.3.1 桩顶凿除、桩基检测

为保证桩顶完整性,桩顶混凝土平均超灌0.5~1m,且桩顶以上预留1m长承台锚入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待开挖至基底后,人工手持风镐将护筒内桩顶超灌混凝土凿除,混凝土凿除过程中应保证承台锚入筋的完整性。

待桩顶凿除完成后,采用桩基完整性测试仪进行桩基小应变检测,以检测桩身完整性;同时在声测管内采用跨孔超声波检测仪对桩基进行超声波检测,以检测灌注桩混凝土质量、桩身的完整性。

7.3.2 基底验收

土方开挖过程中,人工配合清槽。在基坑四周挖30cm宽、30cm深排水沟,并人工开挖一个汇水井,用来将水统一抽出。

土方开挖过程中,由测量班采用水准仪控制标高。

待基底处理完成HJ 1122-2020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橡胶和塑料制品工业,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业主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施工。

7.3.3 垫层施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