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某建筑公司项目岩土工程)(35P).doc

施工组织设计(某建筑公司项目岩土工程)(35P).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施工组织设计(某建筑公司项目岩土工程)(35P).doc

该层局部夹卵石薄层或透镜体:杂色,稍密,卵石含量60~70%,粒径2~8厘米,混粗砂。

该层夹中、粗砂透镜体:褐黄色,中密,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混少量卵石。

(2)各层土分布及物理性质见表3

焦炉砌筑施工方案(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三、工程重点、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案

1、招标文件表明,场地部分区域已进行过强夯。原有强夯区将在地面浅层区域形成硬壳,严重影响夯击能量向深层传递,影响加固深度!目前现场已无法分辨哪些地块进行过强夯、处理难度较大(右图)。

2、现场冲沟回填厚度差异较大,未进行一般性碾压,且回填已经掩盖了填方区域范围及挖填边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右图)。

3、现有院墙、南部排水系统已经建成,强夯时将产生冲击波,为防止振动破坏,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护。

场区南部已有排水系统(照片中箭头所指为管线及检查井)。

4、现场小沟塘及人为掘土区域需提前采取措施处理,填土时要进行一般性碾压,防止强夯机械驶入后倾斜、倾覆。

下图:人为掘土区照片。

(二)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以上这些因素将在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中充分考虑,比如针对第(1)条现场部分区域已形成硬壳,将采用大能量、大间距夯击;为保护已有构筑物,施工时施工顺序自构筑物一侧向另一侧进行,必要时将采取挖隔振沟等措施;针对现场小沟塘、人为掘土区域,回填时采取分层回填、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进行一般性碾压措施等防止强夯机驶入后倾斜、倾覆。

1、认真踏勘现场地形地貌及现场周边建筑物及地下地上管线、障碍物等的位置,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认真组织图纸会审,学习有关技术规范及经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审查签章批复的强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绘制的施工图纸。

3、认真组织施工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及技术培训。

4、根据已知水准点及坐标基点,测放基础轴线及设置永久性测量标志,并请建设、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技术复核。

5、备齐质检及施工用全站仪、水准仪、钢尺、计算器等必要的仪器、工具以及施工用的各类表格。其中全站仪、水准仪、钢尺计量仪器应经有关单位检验校核为合格产品后,方可使用。

6、土工试验室,准备随时测试现场土样的含水量,土的干容重和密实度及压缩模量。

1、项目部成立后,立即进入工作状态,管理人员进驻工地,搞好生产设施及施工人员生活设施的建设。

2、做好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组装及试运行工作,保养机械设备,使其处于完好的待命状态。

3、按工程量及工期配足各工种人员。

4、组织好材料、油料及机械配件的采购供应工作,并堆放排列整齐有序。

5、平整场地,修建临时施工道路,接通水电管线。

7、根据施工平面图,清除地上地下障碍物等,并做好施工现场防护、警示牌设置及宣传等工作。

8、为确保强夯正常施工,应统筹安排全场性排水、隔震系统。

1、工程质量目标:满足和达到招标文件要求。

2、工期目标:实际强夯有效工期总日历天数为88天(详见横道图)。

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杜绝重大人身伤亡及重大机械事故。一般事故为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创市级优秀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4、环境保护目标: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环保法规,制污控噪,净化施工现场环境,营造蓝天工程。

5、服务目标: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诚取信,服务为荣。

(二)施工组织机构设立

公司为保证该工程的顺利施工,确保工期、质量、安全等目标的实现,成立项目经理部,代表公司对工程实行全过程管理。

本工程项目部实行系统化管理。项目部下设:生产调度、技术质量、安全检查、材料供应、财务、设备、综合办公室七个职能部门。

项目经理部作为本公司的派出机构,对该工程的目标控制及现场和生产要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对建设单位全面负责,形成强有力的管理层。

1、施 工 机 构 框 图

2、主要施工管理人员组织

(四)土石方、强夯预计工程量

1、土石方预计工程量(m3):

注:(1)此表工程量是按基底标高为现地面高程预计的。

(2)强夯应将植被土去除后,回填至夯前标高(预留夯沉量)。

(3)回填土须分层回填,分层碾压。

2、强夯预计工程量(m2):

注:(1)此表为预计工程量,详见夯点总平面布置图。

(五)施工区划分及施工平面布置

按招标文件要求分一期、二期施工区(详见图3《强夯总平面布置图》)。

根据工程特点及现场情况,合理安排办公、生产、生活区域(详见《施工布置平面图》)。

1、统筹安排各分项工程施工,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先土方,后强夯。

(1)场区测量标高,按方格网或断面法测量,提交自然标高与挖填平整后的各层夯前标高的实测标高值。

(2)清除强夯施工区植被土及饱和土(若有)等不良土体。

(3)分层回填,分层碾压,回填土至夯前标高。

先强夯一期施工范围,后强夯其余范围,总体由东向西,依次推进。

分二遍施夯,先夯主夯点,后夯次夯点,最后满拍。

每座楼强夯时应由一侧施工向另一侧,或者由中间向两边施夯,不得采用由四周向中间的顺序。

1测量放线,测定出强夯范围,以灰线为界→ 2挖除强夯区内植被及耕植土(厚度约0.3m)→ 3按设计要求、夯点平面布置图,挖、填至夯前标高 → 4选择试夯场区,进行试夯,并进行试夯检验,确定施工参数以指导进行大面积施工 → 5进行主夯点施夯→ 6主夯点夯后推平夯坑,平整场地,测量标高 → 7次夯点施夯→ 8次夯点夯后推平夯坑,平整场地,测量标高,控制夯后基底高程 → 9满拍施夯 → 10平整场地,控制夯后基底高程有0.2~0.3m的保护层 → 11夯后间隔时间,待土体强度恢复 → 12夯后检验,静载试验 → 13检验单位出具检验报告 → 14工程验收 → 15整理竣工资料送交有关单位。

(一)施工技术参数选择

1、加固深度、夯击能量:

招标文件要求原填方区有效加固影响深度要求≥7m。

2、确定强夯加固最佳持力层:

强夯加固①、②层黄土土体,以第②层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180kPa),为较好的强夯持力层。

3、夯点间排距及夯点布置形式:

⑴ 基础平面图、建筑物轴线尺寸及主受力方向。

⑵ 夯点间排距纵横轴线网格尺寸与建筑物基础纵横轴线应尽量重合,达到建筑物基础柱基下都能布满夯点,以确保整个场区地基强度和变形均衡一致。

⑶ 考虑地基土岩性、扩散角及夯间盲区等因素,夯间距不易过大。

⑷ 考虑加固深度,夯距不宜太近。如夯距太近,相邻夯击点的夯击能量将在浅层叠加,形成硬壳(部分场区已经进行过强夯,已形成硬壳),影响夯击能量向深层传递,即影响加固深度。土体水平位移增加,地面形成过大的隆起。

考虑以上因素,确定夯点间距为:主夯点间排距为6.6×6.6m,次夯点在主夯点间排距中间插挡。

4、单夯点击数及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的设定:

⑴ 夯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独栋、双拼别墅区域≥150kPa;5+1层花园洋房≥180kPa;7+1层花园洋房≥180 kPa。

⑵ 夯后应使在同一建筑物基础上的地基土变形均匀,力学性质相近。

⑶ 场区①、②层土的岩性及土质含水量情况。

⑷ 连续夯击的可能性。

⑸ 夯坑深度,拔锤难易度。

⑹ 夯坑周围不发生过大的隆起。

双控措施即控制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和单点夯击数。根据土体的加固深度不一及软硬程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夯击能量,严格控制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50mm和试夯确定的单点夯击数为主要指标,如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达不到≤50mm,则继续夯击,以达到在同一建筑物基础上的地基土强度和变形均衡一致的目的,确保夯后达到招标文件要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⑵ 在每遍主、次夯点施工中,单夯点尽可能一次连续夯击,夯够击数为最佳,因为夯击能垂直传递最深。但如遇土体含水量偏高,地表隆起过大或因夯坑过深,拔锤困难,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难以控制时,需推平夯坑,平整场地后增加施夯遍数。

每座楼主、次夯点都必须间隔一定时间施夯,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体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按规范规定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4周,对含水量低及渗透性好的土体,可不间隔时间连续夯击。

8、强夯处理外扩范围:

规范规定,强夯外扩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且不小于3m。该夯区有效加固影响深度≥7m(招标文件要求),外扩尺寸为3.5m(详见夯点总平面布置图)。

9、满夯的确定及要求:

由于表层土是基础的主要持力层,如果处理不好,将会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另外为处理好填平夯坑内的虚土。如对满夯重视不够,将会影响整个强夯的施工质量。

满夯纵横各压1/4锤印GB/T 39134-2020标准下载,2击。因满夯间排距较小,夯后土体自由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散,故应特别注意间隔时间(间隔时间应根据现场土体的含水量确定),穿叉施工,以免产生橡皮土,降低地基承载力。以上措施确保地基土体,自深到浅逐级连续得到不同夯击能量的有效加固。满夯完成平整场地时,地面应留有一定坡度,以有利于排水,并防止地表水渗透浸泡已夯后的土体。

(二)施工技术质量保证要点

1、场地平整、土石方调配:

此项工作是清除各层夯前标高以上的土方、植被土,平整后的场地高差不得大于10~20cm,按方格网或断面法测量。

葫芦岛港绥中港区通用码头后方堆场工程通讯管线铺装技术交底土石方挖运、调配及要求:

⑴ 将该场区的植被土,应全部挖除运至夯区以外,不可再回填使用。

⑵ 土方回填应统一用同一岩性的土,且不得回填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淤泥质土、耕植土、膨胀土及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以达到夯后地基强度均匀、一致,各向同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