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厦松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3)维护人员应每天对监控设备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应立即进行维修,使监控设备处于完好工作状态。
5.3厦松隧道应急预案
副组长: 王玉山 陈刚
永恒卸料平台施工方案成 员: 关定出 丁一 梁海明 吴丰 王大忠
应急预防办公室设在隧道口。
(2)副组长: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总体协调各部门在紧急应变中的分工协作和响应中的统一指挥调度。
(3)技术室:主控《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制定紧急应变预案,负责日常应急预防工作,参与紧急应变过程并做好紧急事故处理记录;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防护、劳保用品使用等情况进行不定期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令其改正。
(4)机电室: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本队的机电设备进行检查,并督促使用工班和个人对其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使用等情况进行不定期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令其改正。紧急应变过程中组织必需的抢险施工机械的进场、使用。
(5)安全室:协助技术室制订紧急应变预案,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防护、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等情况进行不定期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令其改正。对各作业班组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材料室:购置和储备足够的应急抢险物资,在紧急应变过程中提供必需的机械设备和物资。
(7)调度室:负责紧急应变过程的对内、对外协调,接待工作,同时负责应急预案实施结束后的善后处理工作。
(8)事故现场副组长职责:负责所有施工现场操作和协调,包括与指挥中心的协调。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控制紧急情况。做好与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救援部门的联系。
(9)消防救援组职责:启动场区内的消防灭火装置和器材进行初期的消防灭火自救工作;协助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灭火的辅助工作。同时负责火灾现场被困人员的营救工作。
(10)伤员营救组职责: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将受伤人员进行营救至安全地带。
(11)技术处理组职责:根据各班组的施工生产内容及特点,制订其可能出现而必须运用建筑工程技术解决的应急反应方案,整理归档,为事故现场提供有效的工程技术服务做好技术储备;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及时向应急组长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的指导应急反应组长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的指导应急反应行动中的工程技术工作。
(12)临时医疗组职责:对受伤人员作简易的抢救和包扎工作,及时转移重伤人员到医疗机构就医。
(14)物资抢救组职责:抢救可以转移的场区内物资,转移可能引起新危险源的物资到安全地带。
(15)抢险物资供应组职责: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地点,提供和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配置;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
(16)保卫疏散组职责:对施工场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畅通的工作,疏散场区外的居民撤出危险地带。
(17)后勤供给组职责: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及时输送后勤供给到抢险人员手中。
(18)善后工作组职责: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大灾之后不发生大乱,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的理赔工作,慰问有关伤员及家属。
(2)坍塌:隧道未衬砌地段(包括开挖掌子面)。
(4)中毒:洞内炮烟中毒及食物中毒。
(5)火灾:临时生产、生活房屋、油库。
(6)高空附落:洞门口边仰坡作业及洞内开挖、衬砌及装修台车上。
(7)涌水突泥:隧道开挖工作面。
(8)泥石流:隧道边仰坡、隧道洞门口、生活住房处的山坡及弃碴场。
(9)油料污染:空压机房及储油罐处。
(10)机械交通事故。
(11)防止物体打击:洞内爆破后要先由有经验的工人用长竹杆或撬棍清除洞顶及两坑壁悬石后方能进行正常作业,且施工用的小型工具要放入工具袋,以防落下伤人。
5.3.4.各类紧急状况下的物资准备和人员调配
(8)应急救援物资汇总表
5.3.5各类险情应急过程和步骤
(1)爆炸和火灾:报警——人员撤退和疏散——抢救伤员和灭火——抢出机具和财物——善后处理。
(2)坍塌:报警——人员撤退——清点人数——与隔离体联系——向隔离体或掩体内送风送水送食物(若需要)——现场确定可行抢救方案——救治伤员——施工现场清理和善后处理。
(3)火工品失盗:报警——保护现场——清理失盗情况——调查及协助调查——善后处理。
(4)中毒:报警和报案——中毒人员救治——调查及协助调查——善后处理。
(5)高空坠落:报警——抢救队进行现场救治伤员——善后处理
(6)涌水和泥石流:报警——人员撤退——抢救队进行现场救治伤员——善后处理(包括排水、引水、堵水、喷锚支护、衬砌、上报等。)
(7)污染:报警——人员撤退——清理被污染地带——调查及协助调查——善后处理。
(8)机械交通事故:报警——人员抢救——调查及协助调查——善后处理。
5.3.6发生险情后需及时报告的单位及联络方式
5.3.7洞内施工坍塌应急预案
根椐隧道设计图提供的各项地质参数及相关的技术指标要求,结合《安规》、《技规》及目前施工的实际情况,做好洞内坍塌事故预防及紧急应变预案。
(1)加强地质预报,根椐地质预报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加强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根椐围岩收剑变形判断初期支护稳定情况。
(2)格按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3)做到文明施工,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违反劳动纪律。
(4)对于地质情况较复杂及围岩较差的地段,坚持短进尺、弱爆破支护的施工原则,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5)开挖后,做好重复找顶问帮工作,并落实具体人员负责。
(6)开挖后,做好及时支护工作,且从技术、安全的角度方面加大监督力度,力求使初期支护做到及时、到位。
(8)对各班组作好“安全技术交底”,组织学习并熟悉“危险源辩别和风险评价表”,使各危险源在大家的心中“一目了然”。
(9)洞内出现险情时应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必须设专人进行安全防护,直至险情得到处理后。
现场施工负责及时组织疏散引导的事故现场及周围的人员按次序引导疏散到安全地带
负责通信联络的人员应保障事故现场的通信畅通,负责各种相信的传递。
事故发生后,经分部安全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初步的现场调查、取证、研究、分析后,写成书面报告上报经理部,为以后上级调查提供第一手资料。
5.4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
5.4.1超前地质预报
1、TSP超前地质预报
(1) 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掘进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地质状况。它是在掌子面后方边墙一定范围内布置一排爆破点,进行微弱爆破,产生的地震波信号在隧道周围岩体内传播,当岩石强度发生变化,比如有断层或岩层变化时,会造成一部分信号返回,界面两侧岩石的强度差别越大,反射回来的信号、返回的时间和方向,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得到岩体强度变化界面的信号也就越强。返回信号被经过特殊设计的接收器接收转化成信号并进行放大,根据信号返回的时间和方向,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就可以得到岩体强度变化界面的位置及方位。
(2) TSP地质预报系统现场测试示意见“TSP203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现场测试示意图”。
TSP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现场测试示意图
TSP地质预报系统实际操作中有如下特点:适用范围广,适用于极软岩至极硬岩的任何地质情况;距离长,能预测掌子面前方100m~200m范围内的地质状况,围岩越硬越完整预报长度就越大;对施工干扰小,可在施工间隙进行,即使专门安排时间,也不过一小时左右;提交资料及时,在现场采集数据的第二天即可提交正式成果报告。采用专用处理软件,将复杂多解的波形分析转换为直观的单一解的波形能量分析图。将隧道顶部和底部的波形能量分析图分析确定之后,可得出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或其它不良地质相对于隧道的空间位置,计算机自动绘出弹形波速度有差异的地质界面相对于隧道轴线的地质平面图和纵断面图。但也存在预报准确性和预报精度方面的问题,需要采用其他预报手段来补充和完善。
(3)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工作程序见“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工作程序图”
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工作程序图
2、 超前地质预报质地雷达 MALA X3M
(1)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是利用发射天线向前方介质发射广谱、高频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电性(介电常数、电导率)差异界面时将发生透射、折射和反射现象,同时介质对传播的电磁波也会产生吸收滤波和散射作用。用接收天线接收并记录来自前方的反射波,采用相应的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然后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图像结合工程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进行推断解释,对掌子面前方的工程地质情况(围岩性质、地质结构构造、围岩完整性、地下水和溶洞等情况)进行预测。
(2)厦松隧道地质超前预报采用MALA X3M型地质雷达,现场采用台阶法开挖,根据现场条件,测线按从左到右布置,如图所示。探测天线为100MHz屏蔽天线,点距0.10m。
现场预报测线布置示意图
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广州市水务局、住建委等四局委2017年11月).pdf5.4.2厦松隧道监控量测
1、监控量测结合开挖及支护作业的进程,按要求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补充,量测数据及时分析、处理和反馈。
地质罗盘1台、收敛仪1台、水准仪1台、全站仪1台及塔尺2把。
本合同段隧道以洞内观察、水平收敛净空变化、仰拱隆起及洞口浅埋段地表下沉,四项为施工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见下表所示:
厦松隧道监控量测人员共计划3人组成,由鄢继彬任组长,成员有:腾飞 邬胜祥
洞内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域观察,开挖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内容包括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工作面稳定情况MZ/T 051-2014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图(1∶100000)制图规范,涌水情况,隧底是否隆起等。当隧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每天进行一次观察,观察后绘制开挖断面地质素描图。若围岩变化情况较大时,则每开挖循环进行一次观察,并绘制地质素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