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965-2013 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遥感技术规范

SY/T 6965-2013 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遥感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Y/T 6965-2013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1.9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03918
下载资源

SY/T 6965-201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6965-2013 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遥感技术规范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 范》GB/T7931 (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 业规范》GB/T12341 《基础地理信息要索分类与代码》GB/T13923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1397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 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3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CH/T8024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 划图》CH/T9008.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 射影像图》CH/T9008.3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学高 程模型》CH/T9008.2 .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23005 《石油天然气士程制图标准》SY/T0003 《岩土工程勘紧报告格式规范》SY/T0051

《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遥感技术规范》(SY/T6965一2013), 经国家能源局2013年11月28日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定过程中,编制组对我国石油关然气工程建设遥感 支术现状和特点做了广泛调查研究,收集、听取了各方面的意 见,认真总结了实践经验,同时吸收、借鉴了其他相关行业的成 熟经验和相关标准规定。 为便于产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本规范编制组按章、节、 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自的、依据以及 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 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本规范 的参考

1.0.1本条明确了本规范制定的目的。本规范编制立足于石油 天然气工程建设的现状,总结遥感技术在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领 域的工作经验,广泛吸收国内外测绘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 编制本规范。本规范的贯彻将提高遥感技术在石油天然气工程建 设中的应用水平2016JSCS-7-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业现代化专篇,促进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 1.0.2本条明确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着重于右油关天然气工程 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测绘工作。测 绘成果比例尺从1:500~1:50000,其中1:5000~1:50000 比例尺测绘成果使用遥感测绘,1:500~1:2000比例尺测绘成 果使用机载LiDAR测绘。 1.0.3本条规定了本规范适用的测绘成果的平面坐标系统。根 据国家测绘局2008年发布的2号公告中的要求,2008年7月1 日后新生产的各类测绘成果采用2000国家大地座标系。2000国 家大地坐标系与现行国家坐标系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8年至 10年。现有各类测绘成果在过渡期内可沿用现行国家大地坐标 系。因此,本规范规定,平面座标系统宜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 系,也可采用1980西安座标系、1954年北京座标系或与工程 建设相适宜的独立坐标系。 1.0.6对测绘仪器和设备,应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才能 保证测绘产品质量。

2.0.4连续运行参考站是近儿年发展起来的综合服务系统,可 用手基础控制测量,也可用手RTK测量。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 (CORS)为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利 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LAN/WAN)技术组成的 网络,实时地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户自动地提 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GPS观测值(载波相位、伪距)、各种 改正数、状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GPS服务项目的系统。与传 统的GPS作业相比,连续运行参考站具有作用范围广、精度高、 野外单机作业等众多优点。

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选择除了考虑不同比例尺成图对影像分辨 率要求,还要考虑现有可获取的卫星影像产品种类,因为卫星摄 影与航空摄影不同,其摄影高度(即摄影比例尺)是固定的。下 面列出几种商用卫星影像的分辨率见表2。

表2高分辨率商用卫星影像分辨率

对照表1和表2,结合自前可以获取的高分辨率商业卫星影 像,以及具前不同分辨率卫星影像成图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后得 出影像地面分辨率与成图比例尺间的对应关系,即影像地面分辨 率的选取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每种卫星均可根据影像的处理级别和定位精度向用户提供不 同的影像产品,如QuickBird卫星可根据影像的处理级别和定位 精度向用户提供基础产品、标准产品及正射产品3个处理级别的 影像产品:IKONOS卫星可提供Geo,StandardOrtho, Reference,Pro,Precision,以及PrecisionPlus6级类型单片产 品,除了单片产品,还可提供ReferenceStereo和Precision Stereo两种立体像对产品;SPOT5可以提供1A级、1B级、2A 级和2B级产品。除了处理级别和定位精度的不同,每种卫星还 可提供不同波段组合的产品。因此,在选择卫星影像数据时,应 根据测绘成果的不同,选择不同处理级别的单片或立体影像数

据。用手测图,宜选择立体像对的影像;用手制作正射影像图可 选择单片影像。 3.1.2影像数据必须满足一定的质量才能用于测绘产品的生产, 影像提供商应根据用户需要提供经过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后的影 像数据。辐射校正主要包括消除因像素敏感度变化导致的影像差 异,填充因探元响应故障导致的无值区,用已知的辐射信号对所 有探元进行辐射定标。几何校正包括消除由于卫星轨道位置和姿 态不确定性、地球旋转、曲率引起的变形和透视变形。 为了保证测绘产品的精度,影像数据云雪的覆盖总量不应大 于15%,卫星影像商一侧视角根据地形类别的不同而规定不同, 主要是为了减少变形及阴影,保证影像均匀的辐射亮度。立体像 对的重叠度不低于60%就可满足测图的要求,自前卫星影像的 立体像对重叠度均远大于60%;相邻像对的重叠度应大于4%, 主要是为了方便模型连接点的选取及测图接边需要。影像数据要 保证时相较新,主要是减少由于建设使得地形地貌改变:影像数 据要层次丰富、图像清晰、色调均匀、反差适中,主要是消除人 眼立体观测视差的影响,满足测图的精度要求。

3.2.1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 网测量等方法建立。卫星定位测量技术以其精度高、速度快、全 关候、操作简便而著称,已被广泛应用于测绘领域。针对大范围 卫星遥感测绘成果,本规范将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列为基础平面控 制网建立的首选方法,也可以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三角形网、 测角、测边网基本淘汰。 自前,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领域出现了多元化 和多级化的格局,GNSS系统主要包括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GlobalPositionSystem)、俄罗斯的GLONASS卫星定位 系统、欧盟的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 定位系统。本规范引人GNSS测量代替单一的GPS测量。

3.2.2本规范中精度等级划分为二、三、四等,各等级的平均 边长在表3.2.4中做了规定。随看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和 计算手段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基础控制网不再强调逐级布网, 只要满足工程的精度要求,各等级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网。 3.2.4GNSS控制网各等级的平均边长在表3.2.4中做了适当 规定,各项技术指标比较符合自前的实际情况。 3.2.5基线长度中误差公式主要应用于控制网的设计和外业观 测数据的检核。 3.2.6GNSS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接按异步环的实际闭合 差进行统计计算,中误差不应超过基线长度中误差的理论值。 3.2.7GNSS控制网布设是一个综合设计的过程,首先应明确 工程项目对控制网的基本精度要求,并根据测区已有的控制资料 的精度和点位分布情况,确定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同时还应兼顾 测区的道路交通状况、影像控制测量作业半径和避开强烈的卫星 信号干扰源等。 为了实现GNSS空间座标系与国家座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 GNSS控制网应与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国家高等级控制点 进行联测,以求得坐标转换参数。联测点数量及点位分布情况会 影响GNSS网的精度,所以应对联测点反复筛选,本规范规定 联测点不应少于3个,且宜均勾分布:特殊情况下,不得少于 2个。

3.2.8关于GNSS控制网点位选定的规定

1GNSS控制网的点位选择应充分考虑后续作业的需要。 2为了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要求测站上空尽可能 地开阔。对卫星高度角的限制主要是为了减弱对流层对定位精度 的影响,随着卫星高度的降低,对流层的影响会变大,测量误差 随之也会增大。因此规定卫星高度角一般要大于15°,即在视场 范围内15°高度角以上不能有成片的障碍物。 3定位卫星信号比较微弱,电磁波的于扰会影响接收机的 正常工作及观测成果的可靠性。本规范规定点位距离大功率无线

3.2.9关于GNSS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3.2.11关于GNSS基线的解算:

3.2.12关于GNSS基线检核:

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核,包括同步环、异步环和复测基线的检 核,分别说明如下: 1由同步观测基线组成的闭合环称为同步环。同步环闭合 差理论上应为零,但由于观测时同步环基线间不能做到完全同 步,即观测的数据量不同,以及基线解算模型的不完善,即模型 的解算精度或模型误差而引起同步环闭合差不为零。因此,应对 司步环闭合差进行检验。同时也规定同步环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的限差。 2由独立基线组成的闭合环称为异步环。异步环闭合差的

检验是GPS控制网质量检核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是以各等级 GPS网相邻点间的基线精度指标。为依据,按误差传播规律确 定中误差的计算公式,并取二倍中误差作为异步环闭合差的限 差。同时也规定了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的限差。 3重复测量的基线称为复测基线。其长度较差的限差,也 是按误差传播规律确定基线中误差,并取二倍中误差作为复测基 线的限差。

异步环检核和复测基线比较检核中,允许含主

线而不予重测或补测:但舍去超限基线后,异步环中所含独立基 线边数不应多于6条,反之就应重测。在基线解算时,如果观测 值的改正数大于某一个阅值时,则认为该观测值含有粗差,则需 要将其删除。

3.2.15关于无约束平差的说明:

1无束平差的自的,是为了提供GNSS网平差后的地心 座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同时也是为了检验GNSS基线网本身的 内符合精度及基线向量之间有无明显的系统误差和粗差。无约束 平差在地心坐标系中进行。通常以一个控制点的三维坐标作为起 算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实为单点位置约束平差或最小药束平差 它与完全无约束的秩亏自由网平差是等价的,因此称为无约束 平差。 2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限差的提出,是为了对基线观 测量进行粗差检验。即基线向量各坐标分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 应超过相应等级的基线长度中误差。的3倍。超限时,认为该基 线或邻近基线含有粗差,应采用软件提供的自动方法或人工方法 剔除含有粗差的基线。

3.2.16关于约束平差的说明:

1约秉平差的目的,是为了获取GNSS网在国家或与工程 建设相适宜的独立坐标系的控制点坐标数据。 2约束平差是以国家或独立坐标系的某些控制点的坐标、 边长和坐标方位角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平差计算。对已知条件的约

束,可采用强制药束,也可采用加权约束。强制约束,是指所有 已知条件均作为固定值参与平差计算,不需顾及起算数据的误 差。它要求起算数据应有很好的精度且精度比较均匀。否则,将 引起GNSS网发生扭曲变形,显著降低网的精度。加权约束, 是指顾及所有或部分已知约束数据的起始误差,按其不同的精度 加权约束,并在平差时进行适当的修正。定权时,应使权的大小 与约束值精度相匹配。否则,也会引起GNSS网的变形,或失 去约束的意义。对已知条件的约束,有三维约束和二维约束两种 模式。三维约束平差的约束条件是控制点的三维大地坐标或三维 直角坐标、空间边长、大地方位角;二维约束平差的药束条件是 控制点的平面坐标、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

3.3.7关于GNSS拟合高程的规定

1GPS拟合高程测量的精度应达到四等,因此联测点精度 应达到三等及三等以上,且联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测区以便获得较 好的拟合精度。 3进行GNSS拟合高程测量时,应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拟 合模型,以便获取较好的拟合精度。 4为了保证拟合高程的可靠性、剔除粗差并合理评定精度, 必须对拟合成果进行检验

3.4.1影像控制点是内业加密和测图的依据。影像控制点的布 数量与影像覆盖范围的大小、影像模型参数、影像类型等因素 有很大关系,应以满足测绘成果精度需要为原则,且须均匀分布 于区域网中央及四周。如果利用少量影像控制点进行内业加密, 不能达到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时,应增加像控点数量,必要时全 野外布设像控点。

3.4.2目前,在实际作业中都是先判点,再刺点的方法,对

楚的点位可不必刺点,标注清楚即可。影像控制点的判点和刺点 应准确。点位说明和略图应将目标的细部特征及其位置关系表示 清楚。 现场影像控制点判刺完毕后,可对像控点拍摄数码照片,记 录像控点的细部特征及与周围地物地貌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内业 人员对像控点的识别辨认。对像片文件进行统一的编号命名,便 于像片资料的整理。

3.5.1调绘介质的选择,提倡使用数介质。现场根据地面标 志能判定走向的油气管线应调绘清楚,准确表示:地面标志不明 确或者不能判定走向的油气管线,但委托方要求调绘的应进行探 测和测量,不要求的可不进行调绘。 3.5.2,3.5.3这两条规定了调绘的内容以及调绘的要求,在现 行国家标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 外业规范》GB/T7931、《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 测量外业规范》GBT13977和《1:25000,1:50000,1: 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12341中对调绘按 则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 植被与土质及地理名称调绘的要求、表示方法、取舍原则、注意 事项、附属设施等做了具体详细的描述,本规范在此就不做具体 说明:但对油气重要设施应调绘准确,名称也应注记齐全,如 油气田场站、油井、气井、注水井、水源井及场站内重要设施。 其中保密设施是指军事设施和国家保密单位

3.6成果检查与提交

3.6.2本条规定了对基础数据应提交的成果资料的内容,本章 包含了影像数据、基础平面控制测量、基础高程控制测量、影像 控制测量以及卫片调绘等内容,需要对其整理提交,为后续的区 域三角测量、数字测绘产品的生产等提供完整的资料。

根据目前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的实践经验,区域网 平差中当定向点残差、检查点误差及公共点较差满足表4.2.2中 的规定时,区域网平差成果可以满足后期测绘成果制作的需要。 目前,最高分辨率的0.5mWorldview立体像对区域网平差精度 可以满足表4.2.2中1:5000成图比例尺基本定向点、检查点、 公共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其中平地高程中误差不能 满足要求,应采用高程全墅野外控制布点。

5.1.1作业前对整个测区制作统一的分幅结合表,使于分组作 业时不重复、不遗漏,同时保证不同数学产品分幅边界线一致。 5.1.5等高距的大小直接影响地貌表示的详细程度,应根据地 形起伏情况和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载负量确定基本等高距,达到 合理表达地表高低起伏形态的目的。同一区域的同种比例尺地形 图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可保证地图的统一,使于使用者判读。 基本等高距是以等高线高程中误差的经验公式见公式 (1)1验算,其规格的选择大致反映了地形图对高程精度的要求

a一等高线间距(mm)(最小间距为0.2mm)。 地形类别划分见表3。

5.1.6衡量数学线划图精度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地物点的平面位 置中误差、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其大小根据国家 现行标准的要求制定。

5.2.1数字线划图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2数据分层存放将复杂的地形图简单化,便于数据的提取 和编辑。 3在测图过程中进行数据接边,可避免后续的单独接边, 保证接边精度。 4树高通过外业调绘获取。 5影像模糊和影像获取后变化的区域需进行野外实测,并 将实测数据绘制到数字线划图上。 6自由图边采集测出图线,可保证图廓线附近的采集精 度,避免数据缺失和遗漏。

5.2.2地物要素采集技术要求

1按地物的真实位置采集,必要的移位、删除等处理在线 划图编辑阶段进行。 3测量控制点在数字线划图上的坐标值应与外业测量值保 持一致。

5房屋的综合概括在线划图编辑阶段进行,采集时不做 处理。 6道路采集时,要先量取路宽,然后根据路宽选择依比例 双线采集或者单线采集;小路可根据图幅内容的密度选择性 采集。 7由于遥感影像地面分辨率较小,管线在遥感影像上几乎 不能辨认,而管线又是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遥感测绘中的重要地 物,因此需要根据调绘成果或测量数据进行准确采集和表示。 8境界线直接表示了行政区域的划分及其面积大小,应确 保其位置准确

5.2.3地貌要素采集技术要求

1加绘间曲线和助曲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示平坦地 区的细微地貌特征。工业区和密集居民地区域地形较为平珀,可 用高程注记点表示其地面高程。 2高程点的选择要在均匀分布的基础上反映地形特点。高 程点密度应适中,高程点密度太大,会增大图面的承载量;高程 点密度太小,会影响地貌特征的表现,增加读图用图的困难。 3通过比高筛选需要表示的陡坎和梯由坎,达到综合取舍 的自的。通过沟深筛选需要表示的于沟,达到综合取舍的具的。 5漏斗文分岩溶漏斗和黄土漏斗,是地表璟陷形成的蒲斗 状或碟行的封闭洼地。漏斗较小时,可只在中心位置放置漏斗符 号,面积较大时可用陡崖和等高线配合表示。 5.2.4单片修测是对数学线划图上变化的区域进行修测或重测。 变化范围和变化内容较小时进行修测,变化范围和变化内容较大 时进行全图重测。

5.3.1关于数字线划图缩编辑的规定:

1各图幅各要素执行统一的层色表,使于读图用图,也便 于要素的提取、拼接等处理。

3在特殊情况下,确需移动具有定位信息的要素时,图上 位置修正不应超过0.2mm。 4对照外业调绘片,确定要索的属性信息与注记,如有疑 问,可与外业调绘人员沟通。 5除允许符号交叉和结合表示者外,各符号之间的间隔不 宜小于图上0.2mm,否则按比例显示或出图后会出现符号粘连 的现象。 5.3.2按照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要求进行数字线划图编

5.3.2按照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要求进行数字线划图编

5.4图幅接边与图廊整饰

.4 图幅接边与图麻露

5.4.2数学线划图的图廓整饰是在参考相应国家基本比例尺地 形图图哪整饰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用图的需要和委托方的要求执 行的,尽量做到图面整齐美观,形式简单,使用方便。

5.5.1应从数学精度、要素质量和完整性、图幅整饰等方面对 数字线划图成果进行检查,检查合格方可提交成果,

数字线划图成果进行检查,检查合格方可提交成果

6.2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

6.2.1关于特征数据的采集的

0.Z.1 天于特证数循的未集的技不安求: 5大面积林区的树高可以通过野外调绘的方式获取。 6高程推测区内的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高程可由内业采集 的边界点及外业补测点内插生成,

6.2.2关于数字高程模型的生成的技术要求:

不规则三角网构建地面模型,就是由不规则分布的离散

点生成连续的三角形面来逼近地形表面。内插方法可选择线性内 插、双线性内插或其他内插方法。 2采用影像相关生成的像方数字高程模型与特征数据构成 不规则三角网时,首先通过影像相关生成像方数字高程模型,如 果已采集特征数据,则特征数据可参与影像相关,以提高影像相 关的质量。其次将生成的像方数学高程模型与立体模型登合进行 检查,对偏离地面的点进行缩辑修改。再次利用修改编辑合格的 像方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和特征数据构建不规则三角网。也可采 用特征数据和等高线、高程注记点数据直接构成不规则三角网。 如果已有数学线划图成果,则等高线、高程注记点数据可直接由 数字线划图导人。 3同一特征线上的相邻两点的连线是构建三角形的必要条 件,不能出现三角形跨越特征线的情况,三角形宜尽可能为等边 三角形。如果出现三角形与地面不贴合的情况,则应增加特征点 线,并重新构建三角网,并重新检查三角形与地面的贴合情况, 直至三角网与地面完全贴合。

2.3关于数学高程模型的接边的技术要求:

2同名格网点的高程较差如果大于2倍数字高程模型中误 差,应分析原因,检查各自模型的格网点及特征数据是否切准地 面,如有误差,则应修改后重新生数字高程模型,再进行接边。

6.3.1关于数字高程模型成果检查的技术

6.3.1关于数学高程模型成果检查的技术要求: 2数字高程模型检查点可以是野外实测点,也可以是区域 三角测量加密出来的检查点。

s=39.37D·N S=100D:N,

7.2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7.2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7.2.1正射纠正是儿何纠正的最高级。般所指的儿何纠止是 指消除影像因大气传输、传感器本身、地球曲率等因素造成的几 何畸变,而正射纠正除了进行常规儿何校正所纠正的变形外,还 会根据数字高程模型逐像元微分纠正彩像因地形起伏而产生的变 形。通常最好采用严密物理模型和有理函数模型进行微分纠正, 一般在平原地区,因地形起伏产生的变形很小,可不利用数学高 程模型逐像元微分纠正,用一定数量的控制点采用多项式经验模 型进行纠正;但是在丘陵地、山地、高山地,由于地形起伏比较 天,需要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做正射纠正。 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由于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不同, 几何畸变不一致,需要分别进行正射纠正,在实际生产中通常对 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的融合应根据不同地物辐射和反射的光谱 特性选择合适的波段,才能保证重要地物的层次清晰,如植被的 突出显示可以着重选择绿波段。 用于正射纠正的数学高程模型应具有良好的现势性,即数字 高程模型的获取时间应与卫星影像的拍摄时间尽量接近,否则会 便纠正后的影像产生扭曲和变形。 卫星影像纠正所需控制点的个数及分布位置通常与采用的纠 正模型有关,常用的纠正模型有严密物理模型、有理函数模型和 多项式模型。严密的物理模型是利用影像模型参数和少量的控制 点对卫星影像进行几何纠正,一景影像至少需要3个地面控制 点,生产中一般选取4个至6个地面控制点,点位的分布应在影 像四角或四条边的中心区域。当采用有理函数模型进行儿何纠正 时,一景影像需要选取6个至9个地面控制点,点位应分布在影 像角、边及其中心区域内。当采用二维或三维多项式的经验模型 进行几何纠正时,一景影像需要选取15个至20个地面控制点: 且点位应分布均匀。

嵌、色调调整、去重叠区域等处理,拼接为统一的影像。镶嵌要 满足空间位置的一致和辐射信息的一致。相邻景影像正射纠正后 免彩不可能完全一致,需进行色调均衡调整,为了避免镶嵌后产 生拼接痕迹,通常拼接线选在线状地物的边界,如道路的路边、 由、坎边、河边、围墙边等。在影像镶嵌时对镶嵌线两边的影 像接边差应进行检查,如果超限,应分析原因,必要时重做影像 纠正处理。

7.2.5数学正射像图按要求依边界最小外接矩形外扩至少

7.3.1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检查包括图面检查和数学精度检查两 个方面,图面检查一般是检查正射影像图有无异常畸变、色调是 否统一、有无明显的拼接痕迹、图面表示是否正确、注记是否符 合要求等。 数学精度检查一般是通过明显地物点在数学正射影像图上的 坐标和检查点的坐标进行比较的,检查点可以实测取得,也可以 从较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采集同名点(如输出比例尺为1: 10000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检查点的选取应从1:5000或1: 2000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读取同名点坐标),在较大比例尺的 地形图上采集的检查点应保证在正射影像图上也应清晰,满足识 别和定位的要求,

8.1.2本规范影像解译的目的是查明与油气由地面工程建设有 关的地质、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 生态环境等工程地质结构并绘制相关的工程地质图及专题图。主 要适用于大型站址及线路的各个勘察阶段。 8.1.3遥感影像的选择除了要重点考虑影像的地面分辨率,还 应考虑遥感影像的时间分辨率及光谱分辨率

8.2.2标准明视距离(25cm)之处,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相距最 短的两个物点距离限差为土0.2mm,以其2/2倍误差作勾绘 (非实测)的界线与相应比例尺影像图上的界线偏离误差,即约 为±0.5mm。 用目视方法对地物识别的概率,完全取决于物体影像的尺 寸、遥感影像的参数和解译人员的能力。

P = exp B m 2RLVAD

由公式(5)可以看出,在给定影像比例尺的情况下,根据 影像识别地物的概率可以有三个途径加以提高,从而提高影像解 译质量:提高影像的分解力(R):提高影像反差(△D):通过 建立标准影像或影像解译库来提高感受影像的条件(即减少地物 形状识别系数值)

由于该条总的工程地质测绘点数工作前不易明确,且要求验 证的工作量偏大,因此本规范规定外业验证点的平均密度参照表 8.2.3要求。 在外业验证后,当发现因遥感影像解译条件不好造成已有解 译成果错误较大时,应补充现场勘探,以保证最终成果的准确 可靠。 8.2.4可根据不同阶段和具体工程要求制作相应的工程地质图 和专题图。

8.3成果检查与提交

9.1.1,9.1.2点云密度要求和点云高程精度要求来源于国家现 行标准《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CH/T8024的规定。 其数字高程模型成果高程中误差与国家现行标准《基础地理信息 数字成果1:500GB50434-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9008.2中的要求是一致的。对点云的要求主要是为了满足数字 高程模型精度的要求。 9.1.3根据摄区情况,首先搜集测区国家GPSC,D级控制点 作为基站点:如需要测设GNSS控制网,GNSS基站点的距离宜 控制在30km以内。 9.1.5自前在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中,机载LiDAR数据获取 均都由专业公司完成,技术要求按国家现行标准《机载激光雷达 数据获取技术规范》CH/T8024执行

9.2.1机载ILiDAR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POS数据处理、点云 数据处理和影像数据处理三部分,目的是把激光回波通过POS 数据解算获得标准格式的点云数据。点云数据的精度决定了后续 数据产品的质量,因此在数据预处理完成后应采用控制点检查的 方式检查点云数据的质量。

9.2.2在进行点云分类前,应首先将明显低于地面的点或点群

点云分类主要是将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分离出来,可以利用分 类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自动分类。裸露地表处有且只有一次回

波,此次回波对应的反射点即为地面点。植被覆盖区域可能对应 多次回波,正常的地面点是最后一次回波对应的反射点。相对于 地物点,地面点的高程是最低的。从较低的激光点中提取初始地 表面,设置地面坡度阈值进行送代运算,直至找到合理的地面。 自动分类完成后,需要进行人工编辑分类结果,主要是对自 动分类错误的点重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后,可以通过将点云按 分类显示、按高程显示等方法,自视检查分类后的点云,对有疑 问处用断面图进行查询、分析。地面点检查一般采用建立地面模 型点方法进行检查。对模型上不连续、不光滑处,绘制断面图进 行查看。若有对应影像JC/T 2464-2018 水泥窑用干法耐火喷射料,可以用来辅助检查分类点可靠性

9.3.1对于具备同期数码影像的,也可基于立体像对补测特征 点、特征线等高程信息,保证地形细节完整。立交桥、高架桥、 桥梁等架空于地面或水面之上点人工地物范围,一般只保留地面 或水面上的点云数据;路堤、土堤、拦水坝、水闸等底部与地面 相接的构筑物,一般保留其点云数据。 生成数学高程模型后,应通过三维透视及晕殖检查其可靠 性,对于模型不连续、不光滑处应重新核实地面点分类的可靠 性。使用实测的地面检查点,在数字高程模型中内插获取相应平 面位置点高程,计算并统计检查点与内插点间的高程误差,确认 高程精度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9.3.2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图要求影像清晰、色调均匀、不能 存在模糊或重叠现象,并使用实测的地面检查点检核其平面精度 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