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21.《建筑防火设计规范》5001*-201*(2)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的尺寸要能保证人员的应 急通行。 本次修订对人行横通道的净尺寸进行了适当调整,由原来 的净宽度不应小于2.0m、净高度不应小于2.2m分别调整为 净宽度不应小于1.2m、净高度不应小于2.1m。原规定主要参 照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一200*对山岭公路 人行隧道横通道的断面建筑限界规定。城市隧道由于地质条 件的复杂性和施工方法的多样性,相当多的城市隧道采用盾构 法施工,设置宽度不小于2.0m的人行横通道难度很大、工程 风险高。本次修订的人行横通道宽度,参考了美国消防协会 《公路隧道、桥梁及其他限行公路标准》NFPA502(2011年版) 的相关规定(人行横通道的净宽不小于1.12m),同时,结合我 国人体特征,考虑了满足2股人流通行及消防员带装备通行的 需求。 另外,人行横通道的宽度加大后也不利于对疏散通道实施 正压送风。
综合以上因素,本次修订时适当调整了人行横通道的尺 寸,使之既满足人员疏散和消防员通行的要求,又能降低施工 风险。 (3)隧道与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的通处所进行的 防火分隔,应能防止火灾和烟气影响人员安全疏散。 自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在隧道与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 通道的连通处设置防火门。美国消防协会《公路隧道、桥梁及 其他限行公路标准》NFPA502(2011年版)规定,人行横通道 与隧道连通处门的耐火极限应达到1.5h
12.1.8避难设施不仅可为逃生人员提供保护JZGCP-BIM2:建筑工程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合集(二),还可用作消
防员暂时躲避烟雾和热气的场所。在中、长隧道设计中,设置 人员的安全避难场所是一项重要内容。避难场所的设置要充 分考虑通道的设置、隔间及空间的分配以及相应的辅助设施的 要求。对于较长的单孔隧道和水底隧道,采用人行蔬散通道或 人行横通道存在一定难度时,可以考虑其他形式的人员疏散或 避难,如设置直通室外的蔬散出口、独立的避难场所、路面下的 专用疏散通道等
12.1.9隧道内的变电站、管廊、专用疏散通道、通风机房等
是保障隧道日常*行和应急救援的重要设施,有的本身还具有 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因此,在设计中要采取一定的防火分隔措 施与车行隧道分隔。其分隔要求可参照本规范第*章有关建 筑物内重要房间的分隔要求确定,
出口设置要求。考虑到隧道的一些专用设备,如风机房、风道 等占地面积较大、安全出口难以开设,且机房无人值守,只有少 数人员巡检的实际情况,规定了单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 面积不大于1500m²,以及无人值守的设备用房可设1个安全 出口的条件。
12.2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12.2.1、12.2.2这两条条文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要求,规 定了隧道的消防给水及其管道、设备等的一·般设计要求。四类 隧道和通行人员或非机*车辆的三类隧道,通常隧道长度较短 或火灾危险性较小,可以利用城市公共消防系统或者灭火器进 行灭火、控火,而不需单独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隧道的火灾延续时间,与隧道内的通风情况和实际的交通 状况关系密切,有时延续较长时间。本条尽管规定了一个基本 的火灾延续时间,但有条件的,还是要根据隧道通行车辆及其 长度,特别是一类隧道,尽量采用更长的设计火灾延续时间,以 保证有较充分的灭火用水储备量。 在洞口附近设置的水泵接合器,对于城市隧道的灭火 救援而言,十分重要。水泵接合器的设置位置,既要便于消 防车向隧道内的管网供水,还要不影响附近的其他救援行 *
在洞口附近设置的水泵接合器,对于城市隧道的灭火 救援而言,十分重要。水泵接合器的设置位置,既要便于消 防车向隧道内的管网供水,还要不影响附近的其他救援行 *。 12.2.3本条规定的隧道排水,其目的在于排除灭火过程中 产生的大量积水,避免隧道内因积聚雨水、渗水、灭火产生的废 水而导致可燃液体流散、增加疏散与救援的困难,防止*输可 燃液体或有害液体车辆逸漏但未燃烧的液体,因缺乏有组织的 排水措施而漫流进入其他设备沟、疏散通道、重要设备房等区 域内而引发火灾事故。
产生的大量积水,避免隧道内因积聚雨水、渗水、灭火产生的废 水而导致可燃液体流散、增加疏蔬散与救援的困难,防止*输可 燃液体或有害液体车辆逸漏但未燃烧的液体,因缺乏有组织的 排水措施而漫流进入其他设备沟、疏散通道、重要设备房等区 域内而引发火灾事故
驾驶室、行李或货物和客车的旅客座位等,火灾类型一般为
驾驶室、行李或货物和客车的旅客座位等,火灾类型一般为 A、B类混合,部分火灾可能因隧道内的电器设备、配电线路 引起。因此,在隧道内要合理配置能扑灭ABC类火灾的灭火 器。 本条有关数值的确定,参考了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
12.3通风和排烟系统
根据对隧道的火灾事故分析,由一氧化碳导致的人员死 广和因直接烧伤、爆炸及其他有毒气体引起的人员死广约各 占一半。通常,采用通风、防排烟措施控制烟气产物及烟气 **可以改善火灾环境,并降低火场温度以及热烟气和热分 解产物的浓度,改善视线。但是,机械通风会通过不同途径 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火灾产生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加 剧火势发展和蔓延。实验表明:在低速通风时,对小轿车的 火灾影响不大;可以降低小型油池(约10m)火的热释放速 率,但会加强通风控制型的大型油池(约100m²)火的热释放 速率;在纵向机械通风条件下,载重货车火的热释放速率可 以达到自然通风条件下的数倍。因此,隧道内的通风排烟系 统设计,要针对不同隧道环境确定合适的通风排烟方式和排 烟量。 12.3.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隧道的空间特性,导致其一旦 发生火灾,热烟排除非常困难,往往会因高温而使结构发生 破坏,烟气积聚而导致灭火、蔬散困难且火灾延续时间很长 因此,隧道内发生火灾时的排烟是隧道防火设计的重要内 容。本条规定了需设置排烟设施的隧道,四类隧道因长度较 短、发生火灾的概率较低或火灾危险性较小,可不设置排烟 设施
12.3.2~12.3.5隧道排烟方式分为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 自然排烟,是利用短隧道的洞口或在隧道沿途顶部开设的通风 口(例如,隧道敷设在路中绿化带下的情形)以及烟气自身浮力 进行排烟的方式。采用自然排烟时,应注意错位布置上、下行 隧道开设的自然排烟口或上、下行隧道的洞口,防止非着火隧 道汽车行驶形成的活塞风将邻近隧道排出的烟气“倒吸”人非 着火隧道,造成烟气蔓延。 (1)隧道的机械排烟模式分为纵向排烟和横向排烟方 式以及由这两种基本排烟模式派生的各种组合排烟模式。 排烟模式应根据隧道种类、疏散方式,并结合隧道正常工况 的通风方式确定,并将烟气控制在较小范围之内,以保证 人员疏散路径满足逃生环境要求,同时为灭火救援创造条 件。 (2)火灾时,迫使隧道内的烟气沿隧道纵深方向流*的排 烟形式为纵向排烟模式,是适用于单向交通隧道的一种最常用 烟气控制方式。该模式可通过悬挂在隧道内的射流风机或其 他射流装置、风并送排风设施等及其组合方式实现。纵向通风 排烟,且气流方向与车行方向一致时,以火源点为界,火源点下 游为烟气区、上游为非烟气区,人员往气流上游方向蔬散。由 于高温烟气沿坡度向上扩散速度很快,当在坡道上发生火灾, 并采用纵向排烟控制烟流,排烟气流逆坡向时,必须使纵向气 流的流速高于临界风速。试验证明,纵向排烟控制烟气的效果 较好。国际道路协会(PIARC)的相关报告以及美国纪念隧道 试验(1993年~1995年)均表明,对于火灾功率低于100MW 的火灾、隧道坡度不高于*%时,3m/s的气流速度可以控制烟 气回流。 近年来,大于3km的长天城市隧道越来越多,若整个隧道 长度不进行分段通风,会造成火灾及烟气在隧道中的影响范围
表23国际道路协会推荐的排烟量
(*)流经风机的烟气温度与隧道的火灾规模和风机距火源 点的距离有关,火源小、距离远,隧道结构的冷却作用大,烟气 温度也相应较低。通常位于排风道末端的排烟风机,排出的气 体为位于火源附近的高温烟气与周围冷空气的混合气体,该气
体在沿隧道和土建风道流*过程得到了进一步冷却。澳大 利亚某隧道、美国纪念隧道以及我国在工海进行的隧道试验均 表明:即使火源距排烟风机较近,由于隧道的冷却作用,在排烟 风机位置的烟气温度仍然低于250℃。因此规定排烟风机要 能耐受250℃的高温基本可以满足隧道排烟的要求。当设计 火灾规模很大、风机离火源点很近时.排烟风机的耐高温设计 要求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本条的相关温度规定值为最 低要求。 (5)排烟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是保证隧道内人员逃生和 灭火救援环境的基本时间。人员撤离时间与隧道内的实际 人数、逃生路径及环境有关。门前,已经有多种计算机模拟 软件可以对建筑物中的人员疏散时间进行预测,设备的耐 高温时间可在此基础确定。本规范规定的排烟风机的耐 高温时间还参考了欧洲有关隧道的设计要求和试验研究成 果。 (*)第12.3.5条避难场所内有关防烟的要求,参照 了建筑内防烟楼梯间和避难走道的有关规定。 12.3.*隧道内用于通风和排烟的射流风机悬挂于隧道车行 道的上部,火灾时可能直接暴露于高温下。此外,隧道内的排 烟风机设置是要根据其有效作用范围来确定,风机间有一定的 间隔。采用射流风机进行排烟的隧道,设计需考虑到正好在火 源附近的射流风机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失效的情况,保证有 定的金配置
道的上部,火灾时可能直接暴露于高温下。此外,隧道内的排 烟风机设置是要根据其有效作用范围来确定,风机间有一定的 间隔。采用射流风机进行排烟的隧道,设计需考虑到正好在火 源附近的射流风机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失效的情况,保证有 定的穴余配置
12.*火灾自*报警系统
12.*.1隧道内发生火灾时,隧道外行驶的车辆往往还按正 常速度驶人隧道,对隧道内的情况多处于不知情的状态,故规 定本条要求,以警示并阻止后续车辆进人隧道
12. *. 1 隧道内发生火灾时,隧道外行驶的车辆往
12.*.3隧道内的主要设备用房和电缆通道,因平时无人值
12.*.*隧道内一般均具有一定的电磁屏蔽效应,可能导致
通信中断或无法进行无线联络。为保障灭火救援的通信联络 畅通,在可能出现屏蔽的隧道内需采取措施使无线通信信号, 持别是要保证城市公安消防机构的无线通信网络信号能进入 隧道。
5.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消防用电的可靠性是保证消防
设施可靠*行的基本保证。本条根据不同隧道火灾的扑救难 度和发生火灾后可能的危害与损失、消防设施的用电情况,确 定了隧道中消防用电的供电负荷要求
12. 5. 2,12. 5. 3
隧道火灾的延续时间一般较长,火场环境条
件恶劣、温度高,对消防用电设备、电源、供电、配电及其配电线 路等的设计,要求较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高。本条所规定的消 防应急照明的延续供电时间,较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要求 长,设计要采取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确保消防配电线路不受 高温作用而中断供电。 一、二类隧道和三类隧道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 指示标志的连续供电时间,由原来的3.0h和1.5h分别调 整为1.5h和1.0h。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根 据隧道建设和*营经验,火灾时隧道内司乘人员的疏散时 间多为15min~*0min,如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的 时间过长,会造成UPS电源设备数量庞大、维护成本高;另 一方面,欧洲一些国家对隧道防火的研究时间长,经验丰 富,这些国家的隧道规范和地铁隧道技术文件对应急照明 时间的相关要求多数在1.0h之内。因此,本次修订缩短了 隧道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连续供电时 间。 12.5.*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规定目的在于控制隧道 内的宝源隆低小安危险 宣压继树
内的灾害源,降低火灾危险,防止隧道着火时因高压线路、燃 气管线等加剧火势的发展而影响安全疏散与抢险救援等行 *。考虑到城市空间资源紧张,少数情况下不可避免存在高 压电缆敷设需搭载隧道穿越江、河、湖泊等的情况,要求采取 一定防火措施后充许借道敷设,以保障输电线路和隧道的安 全。
道内所设置的相关消防设施要能耐受隧道内的恶劣环境影响, 防止发生霉变、腐蚀、短路、变质等情况,确保设施有效。此外, 也要在消防设施上或旁边设置可发光的标志,便于人员在火灾 条件下快速识别和寻找
附录各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附录各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各类非木结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
续附表1序号构件名称构件厚度或截面耐火极限燃烧最小尺寸(mm)(h)性能5.石膏硅酸盐空心条板902.25不燃性石膏空心*.石膏粉煤灰空心条板*01.28不燃性8条板隔墙7.增强石膏空心墙板902.50不燃性1.纤维石膏板,构造(mm):10+**(空)+108*1.35不燃性8.5十103(填矿棉,容重为1201.00不燃性100kg/m3)+8.510十90(填矿棉,容重为1101.00不燃性100kg/m3)+10石膏龙骨两面钉表:2.纸面石膏板,构造(mm):右侧11十*8(填矿棉,容重为材料900.75不燃性100kg/m²)+11的隔12+80(空)+12墙10*0.33不燃性11+28(空)+11+*5(空)+1*51.50不燃性11+28(空)+119+12+128(空)+12+91701.20不燃性25+13*(空)+12+91801.50不燃性12+80(空)+12+12+802081.00不燃性(空)+12.*12.
东阳市体育馆新建项目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续附表1构件厚度或截面耐火极限燃烧序号构件名称最小尺寸(mm)(h)性能330×1*01.98不燃性1.轻集料小型空心砌块330X1901.25不燃性330X2*02.92不燃性2.轻集料(陶粒)混凝土砌块330×290*.00不燃性混凝1*土砌3.轻集料小型空心砌块(实体330×190*.00不燃性块墙墙体)330×1*01.*5不燃性330×1901.93不燃性*.普通混凝土承重空心砌块330×290*.00不燃性纤维增强硅酸钙板轻质复合隔墙50~1002.00不燃性1750~1002.00不燃性18纤维增强水泥加压平板墙1.水泥聚苯乙烯粒子复合板(纤维复*01.20不燃性合)墙191002.00不燃性2.水泥纤维加压板墙采用纤维水泥加轻质粗细填充骨料*01.50不燃性20混合浇注.振*滚压成型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空心板隔墙.*21:
续附表1构件厚度或截面序号耐火极限燃烧构件名称最小尺寸(mm)(h)性能有保7.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厚护层度(mm):151. 00不燃性的钢201.50不燃性柱,302.00不燃性保护*02.50不燃性层503.00不燃性金属网抹M5砂浆,厚度(mm):251.00不燃性351.50不燃性*5D=2002.00不燃性*02.50不燃性703.00不燃性有保护层的钢金属网抹M5砂浆,厚度管混(mm):201.00不燃性凝土301.50不燃性5D=*00圆柱352.00不燃性(α*52.50不燃性*0),503.00不燃性保护层金属网抹M5砂浆,厚度(mm):181. 00不燃性2* 1.50不燃性D=1000322.00不燃性402.50不燃性453.00不燃性:426:
续附表1构件厚度或截面耐火极限燃烧序号构件名称最小尺寸(mm)(h)性能金属网抹M5砂浆,厚度(mm):151.00不燃性251.50不燃性D≥1400302.00不燃性362.50不燃性403.00不燃性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厚度(mm):81.00不燃性有保101.50不燃性D=200护层142.00不燃性的钢162.50不燃性管混203.00不燃性凝土5圆柱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厚度(≤(mm):71. 00不燃性60),91.50不燃性保护D=600122.00不燃性层142.50不燃性163.00不燃性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厚度(mm):61.00不燃性81.50不燃性D= 1000102.00不燃性122.50不燃性143.00不燃性:427.
续附表1构件厚度或截面耐火极限燃烧序号构件名称最小尺寸(mm)(h)性能现浇的整体式梁板,保护层厚度1202.50不燃性(mm):10201202.65不燃性钢丝网抹灰粉刷的钢梁,保护层厚度0.50不燃性(mm):1051. 00不燃性201.25不燃性301.钢筋加气混凝土屋面板,保1.25不燃性护层厚度10mm2.钢筋充气混凝土屋面板,保1.60不燃性护层厚度10mm3.钢筋混凝土方孔屋面板,保1.20不燃性屋面护层厚度10mm板4.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槽形屋0.50不燃性面板,保护层厚度10mm5.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槽瓦,保0.50不燃性护层厚度10mm6.轻型纤维石膏板屋面板0.60不燃性.433:
续附表1构件厚度或截面耐火极限燃烧序号构件名称最小尺寸(mm)(h)性能防火卷帘1.钢质普通型防火卷帘(帘板为单1.50~3.00不燃性层)2.钢质复合型防火卷帘(帘板为双2.00~4.00不燃性九层)3.无机复合防火卷帘(采用多种无机3.00~4.00不燃性材料复合而成)4.无机复合轻质防火卷帘(双层,不4.00不燃性需水幕保护)注:1入为钢管混凝土构件长细比,对于圆钢管混凝土,入二4L/D;对于方、矩形钢管混凝土,入=2/3L/B;L为构件的计算长度。2·对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B为截面短边边长。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为根据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提供的理论计算值Q/GDW 1898-2013 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校验规范,未经逐个试验验证。4确定墙的耐火极限不考虑墙上有无洞孔。5墙的总厚度包括抹灰粉刷层。6中间尺寸的构件,其耐火极限建议经试验确定,亦可按插入法计算。7计算保护层时,应包括抹灰粉刷层在内。8现浇的无梁楼板按简支板的数据采用。无防火保护层的钢梁、钢柱、钢楼板和钢屋架,其耐火极限可按0.25h确定。10人孔盖板的耐火极限可参照防火门确定。11防火门和防火窗中的“木质”均为经阻燃处理。.438:
附表2各类木结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续附表2截面图和结构厚度或耐火极燃烧构件名称截面最小尺寸(mm)限(h)性能支持屋顶和楼板的胶合木柱(四面曝火):1.00可燃性1.横截面尺寸:280200mm×280mm支持屋顶和楼板的胶合木柱(四面曝柱火):2.横截面尺寸:272mmX352mm1.00可燃性横截面尺寸在200mmX280mm的352基础上每个曝火面厚度各增加36mm200支持屋顶和楼板的胶合木梁(三面曝火):1.00可燃性1.横截面尺寸:200mmX400mm支持屋顶和楼板梁272的胶合木梁(三面曝火):2.横截面尺寸:272mmX436mm1.00可燃性截面尺寸在200mmX400mm的基础上每个曝火面厚度各增加36mm: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