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379-2021 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要求.pdf将含气量作为主要的类比参数进行类比,计算公式为:
Q 评价区页岩气资源量,单位为亿立方米(10°m); S, 评价区含气页岩层段分布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²); h 评价区含气页岩层段厚度,单位为米(m); P 页岩密度,单位为吨每立方米(t/m);
GB 51321-2018 电子工业厂房综合自动化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Q=含(S:XhXpXG:Xα:)
DZ/T 03792021
G:类比标准区含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吨(m/t); α:一相似系数。 相似系数由评价区与类比标准区影响页岩含气量的主要因素(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 度、储集性能、保存条件等)类比获得,
A.2.5.1含气页岩层段厚度确定
确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利用录、测井及相关测试分析资料确定厚度; b)利用野外地质调查部面及相关测试分析资料确定厚度; c)利用地震面特征横向追踪厚度, d)按积特征推测调查程度极低地区的含气页岩层段厚度。 在平面上统计每个参数点的含气页岩层段厚度,绘制等值线图,并统计概率分布,形成累计概率曲 线。统计每个参数点的含气页岩层段的厚度及其相关参数时,按页岩类、砂岩类、碳酸盐岩类三类岩石相 分别统计计算。其中,页岩类需计算吸附气和游离气含量,砂岩类和碳酸盐岩类只计算游离气含量,每种 岩性对应的各种属性参数可采用厚度加权平均取值
式中: AX 目的层段某参数加权平均值; h; 第i小层厚度,单位为米(m): X: 第i小层参数平均值; m 小层的个数; n 第i小层中测试点的数且
式中: AX 目的层段某参数加权平均值; hi 第i小层厚度,单位为米(m); X; 第讠小层参数平均值; 小层的个数; 专 第i小层中测试点的数且目
A2.5.2含气页岩层段分布面积确定
依据含气贝君层段厚度等值线 1.0%,且镜质体反射率大于 3%(I、I,型有机质)或者镜质体反 2、Ⅲ型有机质)的面积作为计算面
A2.5.3页岩密度确定
含气量的获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儿种: a)解析法现场实测含气量; b)等温吸附法测量吸附气量; c)依据实测或测井计算的含气饱和度、含水饱和度确定游离气含量; d)类比法推算含气量。
DZ/T 03792021
将获得的含气量进行概率统计,形成累计概率曲线。 若含气量数据为现场实测含气量,要注意损失气量的恢复。损失气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直线回归 法、多项式回归法和非线性回归法等。 在盆内超高压区天然气散失较多,建议损失气量采用多项式回归法恢复;在盆外常压区,由压降导致 的天然气散失较小,建议采用直线回归法恢复;在盆缘微超压区,建议来用直线回归法与多项式回归法的 平均值恢复
A.3.1资源量评价可靠性、合理性分析
可靠性分析应包括三方面内容:各种评价资料使用情况说明, 关键参数取值方法说明,不确定因系 分析。 合理性分析可将评价区的页岩气资源量与其生 生烃量和残留烃量进行对比分析
A.3.2资源量可信程度划分
可靠资源量:由中、高调查程度区获得的参数值计算的资源量 远景资源量:由低调查程度区获得的参数值计算的资源量
A.3.3资源量分级评价
按层丰度分为三级: a)I级资源量:层资源丰度大于5×10°m/km; b)Ⅱ级资源量:层资源丰度为2×10°m/km²~5×10°m²/km; c)Ⅲ级资源量:层资源丰度小于2×10°m/km
分类依据如下: a)按层系划分:前古生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等层系; b)按埋藏深度划分:<2000m、2000m~<3500m、3500m~4500m>4500m; c)按沉积相划分: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 d)按地理环境划分:平原、丘陵和湖沼,山地和高原,沙漠和戈壁; e)按行政区划分:省/市/自治区
分类依据如下: a)按层系划分:前古生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等层系; b)按埋藏深度划分:<2000m、2000m~<3500m、3500m~4500m、>4500m; c)按沉积相划分: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 d)按地理环境划分:平原、丘陵和湖沼,山地和高原,沙漠和戈壁; e)按行政区划分:省/市/自治区
A.4页岩气资源评价成果
A.4.1页岩气资源评价报告
包括以下内容: a)各评价区勘查现状; b)各评价区基本地质特征; c)4 各评价区页岩气资源量计算; d) 评价结果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 e)各评价区页岩气资源分布特征。
A.4.2.1图件按照
4.2.1图件按照工业制图标准,应按照SY/T5615执行。 4.2.2基础图件应根据评价区调查程度及资料完备情况具体确定。主要包括:
a)地质条件图,如构造图、沉积相图; b)有机碳含量等值线图; 热成熟度等值线图; d)含气页岩层段厚度等值线图; e)含气量等值线图; f 脆性矿物含量等值线图; g) 顶面埋深等值线图; h) 代表性的钻井剖面图, i) 目的层地层对比图。
A.4.2.3基础数据表包括
a)页岩气资源评价基础数据表,见表A.1; b)含气页岩层段厚度统计表,见表A.2; c)含气页岩层段分布面积统计表,见表A.3
DZ/T 03792021
表A.1页岩气资源评价基础数据表
表A.2含气页岩层段厚度统计表
DZ/T 03792021
表A.3含气页岩层段分布面积统计表
A.4.2.4成果数据表包
2.4成果数据表包括: a)页岩气资源量统计表,见表A.4; b)页岩气资源量按可信程度分类统计表,见表A.5; c)页岩气资源量分级评价统计表,见表A.6; d)页岩气资源量按埋藏深度分类统计表,见表A.7; e)页岩气资源量按沉积相分类统计表,见表A.8; f)页岩气资源量按地理环境分类统计表,见表A.9; g)页岩气资源量按行政区分类统计表,见表A.10。
表A.4页岩气资源量统计表
表A.5页岩气资源一按可信程度分类统计表
表A.6页岩气资源一分级评价统计表
DZ/T 03792021
表A.7页岩气资源量按埋藏深度分类统计表
表A.8页岩气资源量按沉积相分类统计表
表A.10页岩气资源量按行政区分类统计表
DZ/T 03792021
附录B (资料性) 页岩气调查选区评价
页岩气调查选区评价应按照评价单元划分→基础参数研究一→评价参数赋值→评价结果输出一→评价 结果分析的程序进行,具体程序见图B.1。
图B.1页岩气调查选区评价程序
包括以下资料: a)野外地质调查及地质浅钻资料; b)地震处理与解释资料; c)构造演化及地层发育资料; 沉积相分析资料; 已钻井岩芯、岩屑、录井、测井资料; f) 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资料; g) 富有机质页岩储集物性分析资料; h) 富有机质页岩岩石矿物特征分析资料; i) 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资料。
来用“双因素法”实现员岩气调查选区 富集概率”和“资源价值”为主要评价依据 纵坐标和横坐标,建立双 图B.2)
DZ/T 03792021
图B.2页岩气调查选区双因素评价模型
3.2.1富集概率包含生烃条件、赋存条件、发现程度三个参数,分别用0~1之间的数值表示。 a)生烃条件:评价要素包括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 b)赋存条件:评价要素包括裂隙发育程度、孔隙度和保存条件。 c)发现程度:依据地震、钻井、测试、显示等资料分析确定。 3.2.2资源价值包含可采条件、资源规模和层资源丰度三个参数,分别用0~1之间的数值表示 a)可采条件:评价要素包括埋深、压力系数、脆性矿物含量、泊松比和地面条件。 b)资源规模:由页岩气的资源量大小确定。 C)层资源丰度:由单一含气页岩层段内的页岩气资源量与其分布面积的比值确定
B.4.1页岩气富集概率参数赋值及计算
页岩气富集概率(P费)根据生烃条件、赋存条件和发现程度计算得出,公式如下
P高集糖率=P生羟条件XP数存案件XP发现释度 /P奢机激+P设然度 P生经条件 N2 P无脓度+P存条件 P就存条件
模率=P生条件×P赋存条件×P发 /P新机磁+P设类度 P生经条件 N2 P充脓度+P存条件 P宽存条件 2
其中,P有机录和P成熟度依据表B.1进行赋值;P孔腺度和P保存条件依据表B.2进行赋值;P发现程度依 3进行赋值,
表B.1页岩气生烃条件概率赋值表
DZ/T 03792021
表B.1页岩气生烃条件概率赋值表(续)
表B.2页岩气赋存条件概率赋值表
表B.3页岩气发现程度概率赋值表
B.4.2页岩气资源价值参数赋值及计算
根据可采条件、资源规模及层资源丰度的类比计
√Q前采条件十Q蛋源规模十Q急资源丰度 Q资源价值 V3
其中,Q提察、Q压力系数、Q感性矿物含量、Q泊松比和 Q地面条件依据表 B. 4 进行赋值;Q斑源现携和 Q尽资退丰度依据
DZ/T 03792021
表B.4页岩气可采条件赋值表
表B.5页岩气资源规模、层资源丰度赋值表
分别计算页岩气评价单元的富集概率及资源价值,在页岩气选区评价分类结果图上作点(见图 B.3),按照所处区域得出选区的评价结果。 调查选区评价结果分为I、Ⅱ、Ⅲ三个大类,其中Ⅱ大类又分为Ⅱ,和Ⅱ2两小类。 I类区块:该类区块页岩气富集概率较高,页岩气资源规模较大,技术经济的实用性较好,具有较好 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块,近期可以申请登记和开展勘查工作。 Ⅱ1类区块:该类区块页岩气富集概率高,但技术难度较大或资源规模较小,经济可采性有限,仍需 要加强技术攻关或经济可开采性研究。 Ⅱ。类区块:该类区块页岩气富集概率一般,但具有适应的技术和可采条件,或具有较大的资源规 模,仍需加强地质条件研究。 血类区块:该类区块资源潜力小或不具备经济价值,为可考虑退出的区块
DZ/T 03792021
图B.3页岩气调查选区评价结果分类图
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评价单元地质概况及页岩气发现程度; b)地质特征描述; c)可采条件描述; d)选区评价参数确定; 选区评价结果及下步勘探建议。 6.2附图 应附以下图件: a) 调查程度图; b) 沉积相分析图; 页岩厚度分布图; d) 页岩埋深图; e) 页岩有机碳含量分布图; f) 页岩热演化程度分布图; g) 岩石矿物成分分析图; 岩石矿物含量分析图; 页岩孔隙度分布图; i)页岩渗透率分布图; k) 页岩气显示平面分布图; 1)页岩气调查选区综合评价图; m)页岩气调查选区评价结果分类图。 附图应按SY/T5615的规定编绘。
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评价单元地质概况及页岩气发现程度; b)地质特征描述; c)可采条件描述; d)选区评价参数确定; e)选区评价结果及下步勘探建议
应附以下图件: a)调查程度图; b)沉积相分析图; c)页岩厚度分布图; d)页岩埋深图; e)页岩有机碳含量分布图; f)页岩热演化程度分布图; g)岩石矿物成分分析图; h)岩石矿物含量分析图; i)页岩孔隙度分布图; j)页岩渗透率分布图; k)页岩气显示平面分布图; 1)页岩气调查选区综合评价图; m)页岩气调查选区评价结果分类图。 附图应按SY/T5615的规定编绘
DZ/T0379—2021a)页岩气基础数据调查表,见表B.6;b)页岩气评价要素统计分析表,见表B.7。表B.6页岩气基础数据调查表项目数据或描述备注所属盆地所属构造单元评价层系沉积相陆相、海相、海陆交互相评价可以是一个区块名称,当多个区块同属一个地质单元时,填所属区块名称写全部区块名称单元信息评价单元名称一般是地质单元十勘探层系。当一个区块包括多个盆地或凹陷时填写:区块简称十盆地/凹陷十勘探层评价单元名称系,当一个区块对应一个盆地或凹陷时填写:区块简称十勘探层系评价单元面积kma二维地震测网密度(kmXkm)及品质三维地震面积(km*)及品质页岩钻遇井数及井号钻井井数及钻遇页岩气层井数气发现及钻遇井页岩气发现情况临近层段页岩气显示情况,页岩层段页岩气显示情况地质目的层取芯情况认识A.高调查程度(钻并显示)地质资料综合判别B中调查程度(研究证实)C.低调查程度(类比预测)资源量资源10° m规模资源量计算方法类比法、体积法资源层资源丰度丰度10°m*/km²单井页岩气产量10° m°/d31
DZ/T 03792021
表B.7页岩气评价要素统计分析表 所处区块名称:
DZ/T 03792021
表B.7页岩气评价要素统计分析表(续)
DZ/T 03792021
工作自的任务;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包括以往基础地质工作、地球物 理和油气勘查开发工作;本次工作情况及完成任务情况,包括野外踏勘、页岩气地质调查、岩相古地理编 图、地球物理调查、钻井工程及样品采集与测试工作概况等。 附: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图、完成工作量表
C. 2. 1 地层
包括区域构造、岩石地层 包括同位素年代)、区域地层划分对比、小层对比 真地层格架等内容,并附相关地层
C.2.3富有机质页岩层系
包括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分析 盆地形成演化与页岩气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分析 并附沉积相综合柱状部面图和沉积相平面分布图
C.4富有机质页岩/含气页岩地质特征
在构造与沉积背景基础上,研究总结工作区富有机质页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 烃史、生烃潜力等,以及页岩吸附性、裂隙一微孔型和压裂潜力等储集性研究,建立页岩储集地质 价储集性能,
从埋深、厚度、顶底板厚度与完整性、沉积构造演化、地下水与断裂活动等方面,研究页岩气赋存 析主要目的层的整体性保存条件与封闭保存有效性,确定有利保存条件分布区,系统总结页岩气 质条件,并划分和建立页岩气含气系统标准
C.6页岩气资源评价与选区
管道布置图设计手册C.6.1页岩气资源评价
根据页岩气显示(包括常规钻井),结合物探与钻井成果,计算页岩气资源量,开展页岩气远景预
C.6.2页岩气资源选区
GB/T 51380-2019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DZ/T 03792021
总结页岩气成藏富集规律,提出有利的页岩气远景区、有利区及勘查靶区建议,并估算资源量。
按出版要求,列出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