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T 0061-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WW/T 0061-2014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馆藏壁画类文物《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是系列标准,其中包括: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陶质文物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瓷器类文物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金属类文物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丝织品类文物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竹木漆器类文物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馆藏壁画类文物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石质文物 本标准为该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依据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敦煌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伯民、于宗仁、陈港泉、张群喜、薛平、王小伟、杨文宗、柴勃隆
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馆藏壁画类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的评估程序、评估内容、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报告的撰写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评估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管道布置图设计手册,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W/T0001古代壁画病害与图示 WWT0006古代壁画现状调查 WWT0032古代壁画地仗层可溶盐分析的取样与测定 WWT0016一2008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WW/T00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根据不同病害发展趋势及其对馆藏壁画类文物稳定性的影响,将病害活动性质划分为: a)稳定病害:病害已经产生或存在且不再继续发展和蔓延,不会对文物稳定性产生影响的病害 类型; b)活动病害:病害已经产生或存在且继续发展和蔓延,对文物稳定性产生影响的病害类型: c)可诱发病害:病害已经产生或存在且不再继续发展和蔓延,在外部条件(如保存环境改变)激 发下可能导致文物病害发展,引发其他病害产生的病害类型。 病害活动性质划分见表1、馆藏壁画类文物部分典型病害定义参见附录A
画类文物病害活动性质戈
表1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活动性质划分(续)
5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评估流程
馆藏画类文物病害评估包括文物基本信息、修复历史信息和保存环境信息收集;通过直接观察 和仪器检测进行病害识别;病害活动性质判定;文物病害综合评估、保护修复意见;形成评估报告。 5.2评估流程
图1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评估流程图
基本信息包括:文物名称、人藏时间、收藏单位、文物登录号、文物来源、文物年代、文物材 质、文物级别、文物尺寸和文物质量等。记录格式见附录B表B.1
质、文物级别、文物尺寸和文物质量等。记录格式见附录B表B.1。 6.2修复历史信息 修复历史信息包括以往历次修复的时间、内容、技术,材料及后期效果评价,记录格式见表B.1。 6.3保存环境信息 保存环境信息包括文物保存环境(展厅或库房)的温度、湿度及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变化, 调查数据以完整的年度数据为宜。保存环境信息采集,参照WW/T0016—2008
保存环境信息包括文物保存环境(展厅或库房)的温度、湿度及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变 调查数据以完整的年度数据为宜。保存环境信息采集,参照WW/T00162008
WW/T00612014
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与“最小十预”原则,优先采用直接观察法识别病害种类,对直接观察 无法判定的病害,视文物的具体情况,可进一步采用无损分析或取样分析方法判定、识别病害种类, 重点确定具有活动性或可诱发性特点的病害。绘制病害图,记录病害分布位置,完成病害档案的记录 和病害评估报告的编写。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识别与检测方法见表2
表2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识别与检测方法
将馆藏壁画类文物置于适当的光线条件下进行目视检查,观察有无颜料层脱落、点状脱落、疱 参和疱疹状脱落、划痕、覆盖、涂写、烟熏、盐霜、酥碱、地仗层脱落、水渍、泥渍、表面污染、 磨损、石膏支撑体断裂、木龙骨支撑体虫、木龙骨支撑体糟朽、开胶等病害现象,对病害情况按照 WW/T0001和WW/T0006的要求进行测量和记录
根据文物特点和仪器类型,优先选用无损分析方法对馆藏壁画类文物的病害进行识别,无损分权 要求参见附录C
对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及无损分析方法识别的病害,根据文物的具体情况并按照相关规定,采用取 样分析的方法,取样原则与方法参见附录C。针对病害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分析方法。对 文物病害分析所需的取样申请应按照规定报有关部门审批。
对文物存在的各种病害进行识别和检测后,可通过观察进一步确定病害的面积或长度,计算面 比、长度百分比,并详细记录病害所分布的部位。
官藏壁画类文物病害所对应的测量项目见表3
7.4.2.2病害长度测量
裂隙、划痕、右膏支撑体断裂等3种病害测量病害长度。同种病害有多处,统计该病害的总长度, 并将其记录于表B.3中
7.4.2.3病害面积测量
表3中列出的龟裂等27种病害,测量病害面积。同种病害有多处,统计测量该病害的总面积,并将 其记录于表B.3中
7.4.2.4支撑体变形测量
8.2疱疹和疱疹状脱落
用手术力在病害部位采 一能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疱疹区域的晶体 和物相成分,结合文物保存环境 参病害的活动性质
用手术刀在壁画病害区域或破损边缘采集地仗样品,采用WW/T0032所规定的方法进行取样、测 定和计算。总盐量在地仗中的含量超过0.5% 1%,可初步确定酥碱为活动或可诱发病害,根据文物保 存环境的湿度和地仗中可溶盐的类型进一步确定病害的活动性质
在变色病害区域,利用手术力采集块状壁画样品,样品须包含颜料层、白粉层、地仗层等完整结 构,制作剖面分析样品,利用显微镜观察、测量剖面上颜料层的变色范围确定变色程度
在侧射光条件下拍摄起甲和泡状起甲病害区域,通过比较起甲病害区域和保存完好区域的差 确定病害活动性质和程度
8.6裂隙、空鼓和错位
对支撑体变形的壁画进行激光三维扫描,通过比较前后不同时间三维扫描数据确定病害活动性 亦可在一平面上测量最大变形位移,计算最大变形位移和壁画长边的比值。通过该比值和支撑体 的特性判断病害活动性质。
测定开胶面积,计算开胶面积和粘接面积的比值 过比值判断事活动性质
按照WW/T0001和WW/T0006的要求,绘制文 害图。根据文物病害图计算病害数量、病害面积和病害长度。结合上述结果,对馆藏壁画类文物 害现状做出评估,完成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评估意见应包括识别出的病害种类及活动性质。文 害综合评估表,记录格式见附录B表B.4。
根据9.1的综合评估结果,提出文物保护修复建议
评估报告的封面见附录B图B.1
正文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文物基本信息(见附录B表B.1) b)文物病害信息(见附录B表B.2) c)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见附录B表B.3) d)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见附录B表B.4)
附件应含有与正文有关的数据、图片和检测报告等内容,记录格式见附录B表B.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类型
壁画在揭取、画面加固、封护、地仗层修复等过程或其它人为活动所便用的材料污染壁画表面的 现象,常见情况有胶污染、油漆污染、贴纸和金属锈污染
下规范的包装运输使壁面与其它硬物接触摩擦形成
壁画地仗层因受到外力作用发生的碎裂,可能是壁画在原址保存时形成的,也可能是揭取、 修复过程造成的
重新制作的支撑体受自身材料性能与外界环境影响出现的变形现象,如术龙骨支撑体在外界温湿 度环境影响下自身应力的不均匀释放造成的变形,石膏支撑体因受到石膏浆材料工艺影响而发生的变 形
因石膏支撑体硬脆,在壁画搬运移动或外力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断裂、破碎现象
A.7木龙骨支撑体虫蛭
A.8木龙骨支撑体糟朽
壁画因多种原因受力挤压,发生变形移位的现象,也可能是因后期修复壁画时不能准确拼接造 成的。
图B.1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评估报告封面
馆藏壁画类文物基本信息表的格式见表B.1
馆藏壁画类文物基本信息表的格式见表B.1
表B.1文物基本信息表
WW/T0061—2014
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信息表的格式见表B.2
表B.2文物病害信息表
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的格式见表B.3
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的格式见表B.3
表B.3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
WW/T00612014
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的格式见表B.4
表B.4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
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评估报告附件的格式见表B.5
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评估报告附件的格式见表B.5
(资料性附录) 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分析方法想
馆藏壁画类文物病害分析方法概要
一般情况下,直接观察可以识别和确定多数壁画类文物的病害。在文物库房或实验室对馆藏壁画 进行直接观察,须确保有良好的光照环境,观察时将壁画平置,详细观察壁画表面的病害情况,在搬 动或反转壁画调查背面时应小心谨慎操作,确保文物安全。壁画表面调查过程中,要求分别在直射光 和侧射光条件下观察。调查过程中必须有准确详细的文字记录和照片资料,病害照片通过远景和近景 泊摄反映壁画病害的整体情况和细部状况,侧光射重点反映特定病害的现状
T/GRM 015-2021 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微生物复垦 技术规程.pdfC.1.2便携仪器无损调查和分析
壁画病害调查中一般采用的无损调查方法有:便携式数码显微镜、X射线探伤、色度、便携式射 荧光、便携式激光拉曼光谱、便携式可见反射光谱、便携式红外吸收光谱、多光谱摄影、红外热成 象和激光三维扫描。利用便携式仪器进行病害的无损调查和识别,必须根据壁画病害特点和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调查方法和调查程序。 使用多种便携无损仪器进行调查时,调查的顺序为:多光谱摄影一便携式射线荧光一便携式数 码显微镜一光谱调查(可见反射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等),便携式光谱仪器可以根据 需要选择使用。X探伤调查和色度调查根据病害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利用便携式仪器开展无损 周查时,须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a)除多光谱摄影调查和X探伤调查属于大面积的表面调查和结构调查,其他调查方法为小范围的 点状调查,因此调查开始前须进行细致的观察,确定的调查区域应具有代表性。 b)仪器调查须通过支架(如三脚架)和相应的调节装置(云台、伸缩杆等)架设光纤探头,保证 光纤探头和调查对象之间的有效距离(通常为0.5cm~1cm)。支架及附件连接仪器后要保证 仪器稳定,不产生晃动;近距离靠近壁画时要仔细操作,确保文物的安全。调查时不宜在有木 地板的场所进行,放置壁画的台面应稳定,尽量减小操作人员活动引起的晃动。 c)所有的调查都必须保证“非接触无损”的原则,X射线调查过程需搬动壁画,应慎重操作以确 保文物安全。 d)对于复杂病害的识别和判断,宜采用多种仪器综合分析的结果。 e)整个调查过程中,必须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照片记录
取样工作需遵循以下原则: a)经过详细调查后,应充分讨论后确定取样的位置和样品分析计划,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分析计 划的合理性。取样位置尽可能选择在破损边缘,禁止在主要画面或相对完整的区域取样 b)取样过程中须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照片记录 c)表面颜料的粉末样品取样时,用洗耳球轻轻吹去表面灰尘,利用手术刀轻轻刮去颜料粉末,快
速转移至样品管中。粉末颜料样品量以不超过10mg为宜。 d)块状颜料取样时,用洗耳球轻轻吹去表面灰尘,用手术刀切取样品。如破损边缘存在即将掉落 小块,直接收集即可。块状样品须包含地仗层、粉层和颜料层完整结构,样品面积小于2mm 为宜。 e)在壁画背面采集地仗样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用手术刀刮去或切取样品,粉末或块状样品均 可,样品量以不超过2g为宜。
实验室样品处理和分析需遵循以下原则: a)实验室分析过程须遵循多次利用样品,尽可能多获取分析结果的原则进行。 b)粉末颜料样品无需处理即可进行仪器分析,利用涂片法先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然后制作薄片 进行偏光显微镜分析。如样品杂质较多时,可先在实体显微镜下挑取样品,然后以上述方法进 行分析。 c)块状颜料样品进行分析时,应先在显微镜下观察表面、背面的形貌特征,详细记录并拍照。利 用树脂对样品进行包埋,打磨出样品的剖面,抛光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此基础上,可直接对 样品进行其它分析,如激光显微拉曼光谱分析,也可对剖面样品处理后进行其它分析,如喷金 后进行扫描电镜一能谱分析,根据不同分析方法的要求处理样品。 d)块状地仗样品,根据需要适当处理后可进行结构形貌的调查,如扫描电镜分析。一般情况下, 将地仗样品浸泡于蒸馏水中,水土重量比5:1,浸泡24h,充分震荡后,经过过滤、离心沉 淀后,取出上部清液。利用pH计和离子色谱,测定地仗层中的酸度和可溶盐的含量。根据需 婴地口树对时滤 手等进行显微观察
分析工作需遵循以下原则: a)取样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调查和识别复杂病害,取样分析必须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b)取样分析为微量样品分析,在取样、分析过程中应谨慎操作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防止样品的损失;合理计划,多 次利用样品,尽可能多地获取样品的信息 c)须结合现场调查、无损调查、环境调查等多种信息,综合得出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