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55-2020 气举反循环钻探规程.pdf

DZ/T 0355-2020 气举反循环钻探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8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1633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355-2020 气举反循环钻探规程.pdf

6.3.1.1下入孔口管后,孔深大于30m,沉没比达到0.5以上,可换用气举反循环钻进。 6.3.1.2换用气举反循环工艺时,应根据孔内水位情况和排屑需要确定合理的初始沉没比,并下入合适 数量的双壁钻杆。 6.3.1.3应根据孔内动水位深度、钻速等情况确定适当的替杆间距。替杆间距一般为50m~200m,动 水位较浅、钻速较快时选大值;反之,选小值。 6.3.1.4由其他钻进方法转换为气举反循环钻进时,应将孔底钢粒、金属卡条等异物清理于净

DZ/T 03552020

DZ/T 03552020

DB14/T 715-2018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6.3.4钻进技术参数

应根据钻头类型和地层情况,合理选择钻压。全面钻进,单位钻压一般以钻头直径单位长度的压 nm)表示,部分类型的钻头单位钻压见表3。

63. 4. 2 转速

应根据钻头类型和钻遇地层情况合理选择钻头转速,通常钻头边缘线速度应控制在0.5m 三牙轮钻头一般为45r/min~100r/min;硬质合金刮刀钻头和金刚石复合片钻头一般为80 300/min

6. 3. 4.3供气

DZ/T 0355—2020

供气量主要与双壁钻杆内管内径和内管流体上返速度有关[见公式(2),也可参照表4确定。通常 青况下,气举反循环钻进时双壁钻杆环状间隙的压缩空气流速控制在15m/s~20m/s之间,气、液、固混 合冲洗液上返速度控制在2m/s~3m/s之间为宜

表4气举反循环钻进所需的供气量

6.3.4.4供气压力

机供气压力丰要取决于供气量、气水混合器沉没深度、沉没比、扬程、供气管路压力损失、排渣管 冲洗液密度等。在满足反循环钻进排渣要求的情况下,应采用较低的供气压力。通常情况下, 与气水混合器沉没深度的关系见表5

表5供气压力与气水混合器沉没深度

孔内动水位情况和空压机额定供气压力等合理选择沉没比,优化反循环排渣效果。一般混合器 不宜小于0.5。

长度主安支空 在钻孔冲洗液循环阻力较小

6.4.1开始反循环钻进前,应先送气使冲洗液实现稳定的反循环,再低速回转钻具,缓慢下至孔底进行 钻进。 6.4.2钻进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冲洗液上返情况,包括冲洗液上返量和岩屑量。发现上返量减小、不返 渣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钻进,维持冲洗液正常循环,并尽快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6.4.3钻进中,应保持钻压稳定;当地层突然变软或遇裂隙、溶洞时,应控制好钻压和给进速度,保持进 尺稳定、均勾;孔内出现毋塌、掉块,有卡钻征兆时,应将钻具提离孔底,同时上下活动钻具。 6.4.4钻进中不得中途停止送气。若因空压机故障等原因突然中断送气,应立即将钻具提离孔底。 6.4.5停止钻进时,应先停止回转,并继续送气清孔,直至冲洗液中岩屑基本消失。清孔过程中宜上下

DZ/T 03552020

DZ/T 03552020

6.4.6双壁钻杆连接时,应防止杂物落入钻杆内外管环状空隙中,避免气路堵塞。 6.4.7每次下钻或提钻时,应检查内管插接端及密封圈磨损情况,发现外管接头密封不严或内管和内管 接头漏气应立即更换。 6.4.8每次下钻时不宜直接下到孔底,应在下至距孔底适当距离处开始送气,待冲洗液稳定循环后方可钻进。 6.4.9换用新的牙轮钻头或金刚石复合片钻头时,采用低钻进压力(正常钻进压力的1/31/2)、低转 速(45r/min~60r/min)进行跑合或初磨后,方可采用正常钻进参数钻进。 6.4.10钻遇第四系、新近系等松软地层和不稳定基岩地层时,应采用适当的冲洗液护壁。冲洗液液面 与孔口应基本持平。 6.4.11地层突然变软或破碎时,应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防止钻具堵塞;发生堵塞后应及时提钻处理,并 采取相应护壁措施,防止埋钻。 6.4.12钻进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提钻处理。 a)混合器以上排渣通道堵塞,空气压力突然增大 b)供气通道漏气,空气压力突然降低,或反循环排渣中断,只出气,不排渣。 c)外管漏气,孔内冒泡,水位上升。 d)内管管体或密封损坏,空气压力下降较多,排渣很少,进尺减慢。 e)尾杆部分折断,反循环基本正常,但不排渣,不进尺,钻柱称重减小。 6.4.13每次提升双壁钻杆立根时,应错开一个单根拧卸。下钻时,可视具体使用情况定期上下倒换钻 注。钻杆螺纹应清洗干净,螺纹和密封台肩部分应涂螺纹润滑脂, 6.4.14不得使用尖硬撬杠等工具插入管体内移动钻杆,不得在滑道上滑移钻杆。钻杆上钻台时应戴上 钻杆螺纹护帽,防止接头螺纹损伤, 6.4.15终孔后,应将双壁钻杆卸成单根按规格分类架空摆放,不得混放。每根钻杆应有3个支撑点,钻 杆两端探出部分不超过1.5m。外管接头、内管接头应涂螺纹润滑脂保护,拧紧护帽。 6.4.16不应在摆放的双壁钻杆上面放置重物及酸、碱性化学药品,或进行电、气焊作业,

6.5钻具故障判断与消除

钻具故障判断与消除方法见表6。

表6钻具故障判断与消

6.6空压机的使用与维护

DZ/T 03552020

6.6.1空压机启动前的检查与维护要求如下。 a)检查空压机的安装是否水平、稳固,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可靠。 b) 检查空气滤清器是否清洁。不符合要求的,应清洗或更换滤清器芯子。 打开储气罐和中间冷却器泄水阀,放净积水。 d 检查空压机压力表、温度表、安全阀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e 按说明书的要求检查压缩机油的油位、种类,不符合要求的应添加或更换。更换机油、机油过滤 器时,应先释放所有的压力。 f)空气管路和各种阀门应畅通,空气管路连接处的安全链应连接牢固。 6.6.2 空压机启动时的操作要求如下。 空压机应处于无载状态。 b) 仪表控制盘应显示处于正常启动状态。 6.6.3空压机运转中的操作要求如下。 a)启动后,首先打开储气罐放气阀,待空压机运转正常后,关闭放气阀。当空压机正常工作后(压 力、温度、速度均在允许值范围内),再开启供气阀供气。 b 随时观察各种仪表的指示是否正常,供气压力应无明显增高或下降现象,温度应在规定范围之内。 观察空压机的压缩机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气路系统的密封情况,应无渗漏和泄漏现象。 d 压缩机在正常运转时,一般不得紧急停机。特殊情况下需紧急停机时,应使用“紧急停机”按钮。 6.6.4 停机时的操作要求如下。 a 活塞式空压机停机时,应缓慢打升放气阀,释放诺气罐内的压力井降低动力机的转速,然后分离 离合器,再关停动力机;螺杆式空压机停机时,应先关闭全部气阀,使机组怠速运转一定时间,柴 油机冷却液的温度降低一定幅度后,再停动力机,最后打开放气阀释放压力。 b) 空压机短期停用时,应定期运行空压机并送到额定压和温度,然后停机;长期停用时,应对空 压机的压缩机来取保护措施。 6.6.5空压机动力机的使用与维护保养要求如下。 a)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按柴油机使用与维护保养有关要求执行。 b)以电动机为动力的,接电动机便用与维护保养有关要求执行。

7.1.1应选用低黏度、低切力、低密度和易于消泡、除砂的冲洗液。在孔壁稳定的条件下,可选用清水。 7.1.2在松散、破碎、塌地层钻进时,应选用造壁性能良好的冲洗液体系,如不分散聚合物冲洗液体系。 7.1.3在钻遇易水化、膨胀和缩径等水敏性较强的地层时,宜选用抑制性强、失水量低的低固相聚合物 冲洗液体系。

7.1.1应选用低黏度、低切力、低密度和易于消泡、除砂的冲洗液。在孔壁稳定的条件下,可选用清水。 7.1.2在松散、破碎、塌地层钻进时,应选用造壁性能良好的冲洗液体系,如不分散聚合物冲洗液体系。 7.1.3在钻遇易水化、膨胀和缩径等水敏性较强的地层时,宜选用抑制性强、失水量低的低固相聚合物 冲洗液体系。 7.1.4在钻遇长孔段可溶盐(碱)地层时,应选择相同盐(碱)的饱和或过饱和盐(碱)水聚合物冲洗液体 系,并降低滤失量。冲洗液的滤失量应不大于10mL/30min。 7.1.5在钻遇膏盐层时,应采用抗钙污染能力较强的钙处理冲洗液体系。应合理控制冲洗液的滤失量, 保持较低的切力和良好的流动性能,降低循环阻力。

7.1.4在钻遇长孔段可溶盐(碱)地层时,应选择相同盐(碱)的饱和或过饱和盐(碱)水聚合物冲洗液体

DZ/T 03552020

DZ/T 03552020

7.1.7在水文水并和地热并钻进,特别是钻遇含水层时,应加强固相控制,尽可能来用清水钻进。不宜 在冲洗液中添加对岩石裂隙、空隙有封堵作用,对地层渗透性有损害的处理剂或泥浆材料。并壁极不稳 定时,可钻穿含水层后下入过滤管护壁

7.2.1根据钻孔设计、钻遇的地层情况和选定的冲洗液,确定冲洗液的密度、黏度、滤失量等主要技术指标。 7.2.2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冲洗液主要技术指标优选冲洗液配方,确定造浆黏土和处理剂种类和用量。 7.2.3造浆基本材料一般应采用造浆率不小于15m/t的优质膨润土,不宜采用普通黏土或不符合要 求的膨润土造浆, 7.2.4根据现场设备条件,确定冲洗液的制备方法。配置流程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7.2.5应制定现场质量检测简易方法,保证冲洗液处理剂和泥浆材料的质量,

7.3.1钻探施工现场应配备漏斗黏度计、密度计、滤失量测定仪、pH试纸和含砂量测定仪等检测仪器。 7.3.2每班应指定专人负责检测冲洗液性能。在使用非清水冲洗液的情况下,每班至少测定一次冲洗 液的常规性能,并如实记录检测数据。 7.3.3应根据地层及钻进情况,及时调整冲洗液性能,少量、均匀补充处理剂,避免性能突变。更换冲洗 液体系时,应尽可能在套管内完成替换。 7.3.4不得随意加注清水调整冲洗液黏度和流变性能。应防止污水侵人地面循环系统。 7.3.5冲洗液遭受严重气侵时,应采用气液分离器进行除气。 7.3.6钻进和扫水泥塞,遭遇钙侵时,可加入适量碳酸钠(纯碱)除钙;遭遇镁侵时,可加入适量氢氧化钠 火碱)除镁.便冲洗液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7.3.7复季气温较高,易导致冲洗液发酵时,可适当加入防腐剂和消泡剂。 7.3.8应合理布置地面循环系统,有利于及时清除冲洗液中的岩屑,必要时应采用旋流除砂器或振动筛 清除冲洗液中的固相

7.4.1从排渣口排出的冲洗液经钻渣收集器或冲洗液净化系统分离岩屑后,应经过冲洗液循环系统连 续回灌到孔内,以维持动水位高度,保持合理的沉没比。回灌基较大时,可采用泵注人法。回灌中应做好 孔口防护,避免冲蚀扩径。 7.4.2钻遇漏失地层,难以维持正常循环时,应采取堵漏措施,防止因冲洗液漏失导致动水位下降和孔

8.1.1取样质严要求

1连续岩样采集质量要求如下。 采集的岩样应有良好的代表性,数量应满足地质分析、检测和措描述的要求。来样的分段长度

DZ/T 0355—2020

根据地质设计要求确定,一般非目的层为3m~5m,目的层为1m~2m。留样的每袋样品质 量一般不少于1kg。 b) 岩样采集的地层深度误差应满足地质设计要求。取样孔深大于800m且钻进时效较高时,在取 样前,应用实测法测定相应钻进参数和冲洗液性能条件下的岩样迟到时间。 应及时进行岩样的采集与处理,避免堆积、混杂和乱序。 d)岩样的采集、送检及副样留存,接地质设计要求执行。 .1.1.2一般岩样采集与地质判层取样质量要求如下。 a)应按照地质设计要求的预计孔深和地质层位采集岩样。 b)应当及时剔除岩屑样中的混杂成分。达到判层目的后,用于判层的岩样可不予保留。 c)若采集的岩样不能满足判层要求,应换用其他取芯方法。 1.1.3要求岩样缩分时,可按相关规程执行,

8.1.2其他质量要求

勘探要求和钻孔类型,钻孔弯曲、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孔深误差、原始记录及封孔质量要求按照 27、DZ/T0148和DZ/T0260执行

8.2.1岩样采集质措施

a) 应由专人负责岩样采集。采样宜在流体经过旋流器、震动筛,并进行气、液和固相分离后进行。 b 取样段钻进时,钻压应平稳、均匀,钻速应适当控制,确保岩样连续、稳定排出。应防止岩样在孔 底长时间停留、重复破碎,造成岩样失真。 C 第四系钻进,应合理调整钻进参数和冲洗液性能,防止泥、砂层堵塞上返通道,导致岩样无法连 续排出。 d 应保证岩样分离设备、钻探机具处于良好工况,钻进、取样作业连续进行。 e 应在现场采集岩样,按地质设计采样要求填制岩样卡片,装袋称重,不得混样、串号。 8.2.1.2地质判层取样质量措施如下。 a) 应按地质设计确定的采集间距,按顺序分段采集岩样。 实测法测定岩样迟到时间的指示物性状应与岩样性状基本一致,准确记录指示物人孔、出孔 时间。 C 迟到时间实测时的钻进参数和冲洗液性能指标应与钻进时一致。 地质判层取样时,应根据地质设计预计的地层深度,提前20m~30m采样,直到设计的标志层 出现。

8.2.2预防钻孔弯曲措施

8.2.2.1钻探设备安装应稳固可靠。确保天车、转盘(动力头)、孔口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8.2.2.2根据钻孔结构设计,合理确定钻具组合;按照钻孔直径与钻进参数,匹配相应规格和数量的钻 链及扶正器,增强钻具稳定性。

DZ/T 03552020

制钻压与钻进速度,缓慢纠斜。

压与钻进速度,缓慢纠斜!

压与钻进速度,缓慢纠斜。 2.5扩孔时钻头应带前导正器,换径时钻头应配后导正器。 2.6开孔后进尺50m左右,换径后或穿过溶洞和破碎带后进尺20m,回转阻力增大时,应进行 曲测量。钻孔弯曲度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应及时采取纠斜措施。

8.2.3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质一措施

8.2.3.1按设计要求及时观测水位。观测基准点应一致,读数应准确。 8.2.3.2按设计要求测定孔口冲洗液的温度变化。记录钻进中涌水、漏水、逸气、掉块、塌孔、放空等层 位和现象。 8.2.3.3钻遇含水层,应做好冲洗液漏失量或涌水量观测。 8.2.3.4采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应检验合格,保证测量数据准确

8.2.4降低孔深误差质量措施

8.2.4.1机场使用的钢尺应保持两端平齐,刻度准确、清楚,并定期校验。 8.2.4.2丈量机上余尺时,钻柱应停止回转。测量基准点应一致。 8.2.4.3应采用钢卷尺丈量钻杆、孔内钻具的长度,并准确读取、记录数据 8.2.4.4处理事故后应校正孔深,

8.2.5原始记录质量措施

8.2.5.1记录员应在现场及时填写各项数据,不应追记、补记。 8.2.5.2班长、机长(或综合记录员)应及时校对原始记录,发现错误立即修正。

8.2.6.1应选用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作架桥隔离塞,并将其牢靠地固定在预定孔深。 8.2.6.2水泥浆应用清水配置,水灰比宜为0.5左右。 8.2.6.3水泥浆应搅拌均匀,宜采用泵送、注送器注入;注浆钻具下端出口位置与隔离塞顶端的距离应 小于0.5m;注浆过程应连续完成。封闭长度小于5m的,注浆中不应提动钻具。 8.2.6.4计算替浆清水用量前,应测量钻孔动态水位,准确测算钻柱内部容积和地面管路容积等数据。 操作中,实际替浆水量与计算量的误差应小于5%

9.1孔内事故预防基本要求

9.1.1施工前,应调研施工区域地层特性及以往和相邻钻孔施工经验,根据气举反循环钻具结构及工艺 特点及复杂地层中采用该钻进工艺难点,制定事故预防方案。 9.1.2加强机台技术管理和岗前技术培训,遵守钻探技术设计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 9.1.3应按照工艺技术要求制作或购置钻具和管材,按质量要求逐件进行检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 应下人孔内。 9.1.4在钻进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观察反循环排渣情况,合理控制进尺量,防止埋钻事故。 9.1.5空压机发生突发故障,且短期无法排除时,应立即将孔内钻具提至安全孔段或提出孔外。 9.1.6在极不稳定的裸眼孔段,不应长时间反循环吸渣,避免诱发孔壁班塌、超径和孔内钻具埋卡等事

DZ/T 0355—2020

故隐患。 9.1.7混合器在安装之前应仔细检查,清洗干净。连接双壁钻杆时,应防止异物落人钻杆内外管环状间 隙,堵塞气路。 9.1.8入孔的双壁钻杆、混合器、单壁钻杆、钻链及钻头组成的钻柱内通道应保持畅通。 9.1.9根据上一回次地层特性及孔底岩粉情况,确定下钻时钻头与孔底的安全距离,不应将钻具直接下 至孔底。

9.2孔内事故处理基本要求

9.2.1机台应配备适合处理气举反循环工艺事故的各种工具,如丝锥、卡瓦、内管打捞矛、打捞简、打印 器、磨鞋等。施工单位应配有反丝钻杆、反循环打捞篮、磁力打捞器、提拉旋转器、上击器、下击器、测卡 仪、爆炸松扣工具及套铣筒、磨孔钻头等。 9.2.2应准确判断事故原因,及时稳妥处置事故,防止事故复杂化。 9.2.3出现事故钻具以上孔壁不稳定时,应先解决孔壁稳定问题,再处理孔内事故。 9.2.4应详细记录孔内事故发生时的扭矩、钻具提拉阻力、钻具悬重、供气压力、机械钻速等数据变化和 反循环排渣情况,据此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事故深度。根据出孔钻具的损坏状况、内外壁附着物特 性,正确判断孔内故障或事故情况,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9.2.5处理孔内事故时,应在班报表上详细、准确地记录孔钻具、打捞工具及出孔事故钻具的规格、长 度、数量。 9.2.6用钻机卷扬机起拨孔内事故钻具前,应对钻塔、钻机提引系统进行检查、紧固,观察拉力表(指重 表)是否灵敏,严防拉力超过设备、工具等的额定负荷。操作人员应采取自身安全防护措施。 9.2.7用液压千斤顶起拔钻具时,应将工具绑牢,倒杆时应用下卡瓦卡住钻杆,不应用升降机提吊事故 钻具、倒杆、松卡瓦;不应使用管钳反事故钻具。 9.2.8钻进中发生钻具折断或脱落,用捞锥等工具捞住或卡住事故钻具后,应立即将其提出钻孔并进行 处置,不应带着锥捞工具继续钻进。孔内情况不明时,应使用可退式打捞工具。 9.2.9提钻后,应盖好孔口,防止异物掉入孔内。 9.2.10复杂难以处理的孔内事故,综合考虑经济、安全、工期等情况后,可停止处理。 9.2.11事故处理后,应查明事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详细填写事故报表。

9.3钻具严重堵塞与糊钻事故预防和处理

9.3.1.1所选双壁钻杆应与钻孔直径相匹配,尾杆、钻头应符合5.2.3和5.2.4有关要求。 9.3.1.2下钻前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6.1.4的要求检测、维护双壁钻具及配套使用的尾杆和钻头。 9.3.1.3在易发生泥包糊钻的地层钻进,应选用切削具锋利、水眼分布合理的钻头。钻进过程中,采用 较低钻压、中等钻速钻进,保持孔底清洁。 9.3.1.4反循环难以排出的,容易造成糊钻和堵塞的孔底坚硬掉块及致密泥团,应专门下钻捞取,隐患 消除后,再下人钻具,进行正常的反循环钻进。 9.3.1.5严重缩径的泥岩、页岩孔段或孔斜严重的孔段,应控制好下钻速度,防止钻头刮削孔壁造成钻 头下钻中途堵塞。

DZ/T 03552020

9.3.2.1钻进过程中,遇到岩芯(屑)堵塞时,应立即将钻具提离孔底,多次回转并上下小幅度窜动钻具; 同时反复送气,启动反循环激荡或用专门的排堵装置解除堵塞物。若以上措施无效,应提钻并逐根寻找 堵塞部位,在地面清除堵塞物。 9.3.2.2下钻过程中发现(通过浮重或钻杆内外水位差判断)钻头因刮削孔壁而堵塞时,应立即向内管 泵人冲洗液,冲开堵塞物。 9.3.2.3发生糊钻时,可采用冲洗液正循环冲孔解除糊钻物;该方法无效时再提出钻具,在地面进行人 工清除。

9.4双壁钻杆断裂、跑钻、脱扣事故预防和处理

9. 4.1 预防措施

9.4.1.1各种管材、接头、接箍应按新旧程度分类使用和存放。机台应备有检查钻具磨损的量具。双壁 钻杆人孔前应检查接头螺纹及钻杆体有无裂纹、偏磨和砂眼等隐患。 9.4.1.2长期停用的管材和打捞工具,下孔前应严格检查。对长期使用的钻具,应进行无损探伤检查。 9.4.1.3钻进过程中,出现孔底压力指示表(拉力表)、电流表读数突然降低以及钻具质量减轻、动力机 运转轻快、反循环中断或只排液不排渣、进尺骤慢、提动钻具有异常响声、钻具突然坠落、下钻到底时实际 机上余尺与计算值明显不符等情况时,应立即停钻检查,不得盲目钻进。 9.4.1.4钻进遐阻力过大,钻具发生急剧反转时,不宜提动钻具和强行开车,应先将钻具慢拧上扣,再进 行处理。 9.4.1.5严格控制钻孔弯曲。对钻孔弯曲超标孔段使用的钻杆,应增加检查检验频次,并定期调整钻杆 使用位置,避免钻杆集中偏磨。 9.4.1.6扫孔、扩孔时,应适当控制给进速度;钻具不应长时间提离孔底回转。 9.4.1.7提下钻前,应检查双壁钻杆提吊工具的安全可靠性。采用双壁钻杆专用提引接头提下钻时,应 将丝扣拧紧,且防止提下钻过程中钻具反转。 9.4.1.8钻机操作人员与孔口作业人员应密切配合。下钻时,钻杆接头螺纹拧紧后方可起吊钻具并松 开吊卡;提钻时,钻具坐稳坐年后再卸钻杆。 9.4.1.9吊卡、绳套及吊环应进行日常检修与保养,确保吊卡各部件灵活可靠,绳套、绳卡质量及绳卡安 装符合安全要求。 9.4.1.10进行提下钻作业时,钻具升降应匀速、平稳;遇钻具质量较轻、卸扣扭矩较大时,宜使用安全卡 瓦(夹板),避免跑钻。 9.4.1.11下钻时,钻杆连接处应涂丝扣油.并确保合理的钻杆上扣扭矩

9.4.2.1发生双壁钻杆管体断裂时,若内管管头高于外管事故头,下入内管打捞工具,先捞出内管,再根 据钻杆外管断口的具体形状,采用合适的打捞工具和打捞方法进行处理。 9.4.2.2如外管断口平整无纵向开裂,可直接下母锥或公锥打捞;如断口呈不规则形,先用磨鞋或水压割 刀造出平整断口后,再下人丝锥打捞。公锥打捞易挤裂管体,如断头所在孔段口径充许,多采用母锥打捞。 9.4.2.3丝锥旋人外管断头后,应先循环冲洗液,缓慢活动钻具确认能提起后,再旋紧丝锥,保证提钻中 断头不脱落。

DZ/T 0355—2020

9.4.2.5因孔内出现复杂情况,造成钻机转盘或回转器“倒车” 将钻杆螺纹退(甩)开时,应先记录上部 钻具的悬重,慢慢下放钻具,再进行对扣处理。发生跑钻、脱扣事故时,应下入完好的钻杆接头对扣。对 扣后先开泵送冲洗液活动钻具,确认钻具可提动后,再紧扣并提起孔内事故钻具,

9.5孔壁塌事故预防和处理

9.5.1.2钻进过程中,应保持合理的孔内动水位高度,以平衡地层压力。在启动反循环时,应及时回灌 冲洗液,确保孔内水位不产生大幅下降。 9.5.1.3根据钻孔口径配置合理的钻具组合,尽量降低外环间隙中的冲洗液流速。 9.5.1.4钻进不稳定地层时,应送钻均匀,平稳钻进,尽量避免无进尺排渣作业。 9.5.1.5在不稳定地层提钻时,适当降低提钻速度,减小钻具对孔壁的抽吸作用,并及时回灌冲洗液。 9.5.1.6保持孔底粗径钻具组合的同心度和刚度,避免钻具回转时摆动导致扩径和孔壁塌

9.5.2.1发生孔壁塌时,可音先通过调整冲洗液性能,改善孔内复杂情况,使孔壁恢复稳定,尽快钻过 复杂孔段。 9.5.2.2冲洗液护壁措施无效,应采取专门的固孔造壁或套管隔离措施。消除孔壁塌隐患后,再转人 正常的反循环钻进。 9.5.2.3孔壁极不稳定,孔段较长,不适于气举反循环工艺时,可改用正循环钻进工艺

9.6正反循环工艺互换时事故预防和处理

9.6.1.1正反循环工艺互换时,应将孔底岩屑、塌物等排除干净。 9.6.1.2正循环改为反循环时,若孔底岩屑、塌物未排除于净,应探清其埋深和构成,专门采取针对性 措施。 9.6.1.3换用反循环钻进后,应注意观察正循环钻进时不稳定层段的孔壁稳定情况;发现隐患时,应在 冲洗液性能、钻进参数和提下钻操作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9.6.1.4对于不稳定层段,如钻孔结构条件充许,可采用套管护壁(含水层段可来用滤水管)。 9.6.1.5反循环更换正循环后,孔底排渣能力降低,应适当控制钻进速度,或在孔底设置捞粉钻具,避免 孔底岩屑、塌物过多发生埋钻。

9.6.2.1由于操作不当钻头插入沉淀物中造成排渣困难和堵钻时,应立即将钻具提至沉淀面以上,待冲 洗液循环正常后,再下放钻具反循环排渣。 9.6.2.2清孔排渣时,应选择合适的沉没比,提高排渣效率。 9.6.2.3如遇孔底沉渣粒径级差较大,排渣过程中,由于分选作用而使大粒径残留物难以排出时,应提 钻下人携筒专门携取。 9.6.2.4正循环钻进时,孔底容易形成岩屑沉积,可换用反循环钻具专门排渣,或下入捞粉钻具专门 拼取

燃油燃气锅炉房设计要求DZ/T 03552020

9.6.2.5采用反循环工艺钻遇溶洞、古坑层段时,如孔壁稳定,应尽量排净洞中的流沙或堆积物,消除埋 钻隐惠。

9.6.2.5采用反循环工艺钻遇溶洞、古坑层段时,如孔壁稳定,应尽量排净洞中的流沙或堆积物 钻惠。

10.2.1场地内的空压机、增压机、钻机及附属设备,应根据场地大小、风向、地形及进出道路等合理布 设,满足安全施工操作要求。 10.2.2高压气、液管路及稳压罐、储油罐周围、化学药品堆放场所,应进行安全防护,并设立醒目的安全 警示标志。 10.2.3动力设备的电缆,应与高压供气、供液管线保持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设置启动柜、电器开 关、照明灯具时,应避开出渣软胶管的喷射范围。 10.2.4应经常检查钻塔塔架上的电线、开关、灯口等电器组件,如存在隐患,应立即排除。 10.2.5出渣胶管(软管的总长度应与主动钻杆的有效钻程相匹配,并保持一定的富余量。出渣胶管出 端应固定,防止因憋气、憋渣而甩脱,周围应设置防护设施或醒自的安全等示标牌。 10.2.6经常检查出渣胶管(软管)的出渣通道,尽早消除胶皮内鼓、岩块堵塞等隐患。出渣胶管(软管) 发生堵塞后,应先泄压,再处理堵塞,防止胶管甩起伤人。 10.2.7在复杂地层钻进,进行扩孔、扫孔作业和处理孔内事故时,应由机长、班长或熟练技工进行操作。 处理孔内事故应由专人指挥。除直接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应撤离至安全距离以外。 10.2.8采用倒扣法及反丝钻杆捞取孔内双壁钻杆时,应针对钻杆直径较大、反扭矩值较高等危险因系, 采取专门的安全防护措施。 10.2.9提放双壁钻杆、钻链、粗径钻具时,钻机操作人员和机台人员应密切配合,防止伤人。 10.2.10在富含煤层气、硫化氢等区域采用气举反循环钻进时,应来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预防并喷或有 害气体溢出。 10.2.11其他安全管理规定按照DZ/T0227.DZ/T0148和DZ/T0260等相关要求执行,

10.3.1冲洗液循环系统应来用铁皮或塑料箱槽。如需开挖泥浆池或循环槽,应做好防渗处理。 10.3.2施工场地应设置废浆处理设施及废浆池。 0.3.3出渣软胶管喷溅范围的场地边沿,应设置遮挡围布, 10.3.4在留取送检样及副样后,可将剩余的岩屑、岩芯就地掩理埋。 10.3.5其他环保管理要求,按照DZ/T0227、DZ/T0148和DZ/T0260等相关要求执行

10.3.2施工场地应设置废浆处理设施及废浆池。 10.3.3出渣软胶管喷溅范围的场地边沿,应设置挡围布, 10.3.4在留取送检样及副样后,可将剩余的岩屑、岩芯就地掩理埋。 10.3.5其他环保管理要求,按照DZ/T0227、DZ/T0148和DZ/T0260等相关要求执行

DZ/T 0355—2020

[1]]耿瑞伦,陈星庆.多工艺空气钻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刘广志,汤凤林.特种钻探工艺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JGJT413-2019 玻璃幕墙粘结可靠性检测评估技术标准,2005 [3]屠厚泽.钻探工程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 [4]]王达,何远信.地质钻探手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4 [5]魏孔明.钻探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6]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煤田钻探工程(第三分册)钻探工艺[MI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