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GHP 032-2018 崩塌防治工程设计规范.pdfT/CAGHP0322018
T/CAGHP 0322018
表E.2常用被动网结构配置及防护功能(续)
表中型号后边的数字代表被动网的能量吸收能力。如“050”表示系统最大能量吸收能力为500kJ,“150”表示系 能量吸收能力为1500kJ,依次类推。
GB 50854-2013 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完整清晰正版)T/CAGHP 0322018
(资料性附录) 崩塌落石冲击力及弹跳运动轨迹
崩塌落石冲击力及弹跳运动轨边
根据日本道路协会基于落石自由落体运动冲击力的试验数据及Hertz弹性撞理论得出的练 验公式,并考虑法向和切向恢复系数得出适用于倾倒式和坠落式危岩落石冲击力的计算公式: 坚向:
(1+kn)×2. 108×G××H × sinβ (H. 1) gYmas 元(R+hXtane) (H. 2) qXmax π(R+hXtane) (H. 3)
表H.1法向恢复系数k.和切向恢复系数k,取
法向恢复系数k,和切向恢复系数k,取值(续)
H.2崩塌落石弹跳运动轨迹
崩塌落石弹跳运动轨迹包括落石弹跳高月 CAGHP011—2018)附录F计算
T/CAGHP032—2018附录I(资料性附录)棚洞结构受力计算I. 1棚洞结构自重棚洞顶板或拱圈一般为等截面,计算自重时简化为垂直均布荷载,如图I.1所示,其值为:q= yd。(I. 1)式中:结构自重,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²);钢筋混凝土容重,一般取25kN/m";do棚洞结构厚度,单位为米(m)。图I.1结构自重简化均布荷载示意图I. 2回填土压力I. 2. 1竖向压力棚洞回填土石竖向压力为(图I.2):q=h;(I. 2)式中:qi棚洞结构上任意点i回填土石竖向压力,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²);回填土石容重,一般取20kN/m";h;棚洞结构上任意点i回填土石高度,单位为米(m)。I. 2. 2侧压力I. 2. 2. 1棚洞拱圈所受回填土石侧压力计算为:e;=ha(I. 3)式中:e;棚洞结构上任意点的侧向压力,单位为千牛每米(kN/m);侧压力系数。50
T/CAGHP 032—2018
结构附加恒载主要指结构内部各种设备荷载,包括照明灯具、内部装饰灯荷载。 实际重量计算
棚洞设计可变荷载包括雪荷载和风荷载,荷载标准值可参照《建筑结构何载规范》(GB 范确定。
棚洞设计可变荷载包括雪荷载和风荷载,荷载标准值可参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范确定。
T/CAGHP032—2018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质崩塌破坏模式与治理措施表J.1土质崩塌破坏模式与治理措施发生部位破坏模式破坏过程典型特点破坏驱动机制防治对策推荐采用:消减推动滑坡产生黄土边坡坡面上的土体悬空由于风化顶部土体产域的物质(或以轻材料置换),如崩落式失去支撑而发生塌,类似坠落生剥落、悬空拉裂破坏粗颗粒材料构筑成的支撑护墙、坠落重力式(或其他形式)挡土墙、土钉锚等直立黄土边坡被垂直节理切由于坡顶存在显著软推荐采用:增加维持坡顶稳定坡顶割为板状,柱状土体,沿垂直节台阶式弱垂直节理或大裂隙切区物质(反压马道)等、加筋挡土理底部发生拉裂后产生叠瓦式割,黄土体呈现分层拉裂墙、锚索(有或无预应力)及种植错断错断植被(根系力学加固)黄土斜坡的坡顶附近被垂直节理或裂缝切割,被切割的土体由于外界等环境作用,推荐采用:有效的防排水体倾倒式下部有顺坡倾伏的古土壤层或坡顶黄土体拉裂后倾覆系、欠稳定坡体预加固、动态化跌落古风化面,发生倾覆破坏监控黄土中存在大量古土壤。古冻融土壤黏粒含量较高,含水量较由于冻融作用,土体发推荐采用:液压喷播植草防剥落式大,在冻融作用下力学强度的变生胀缩而形成类似于纹护、三维网植草防护、土工格沟和细沟的裂纹化大于上部黄土层室、排水沟等黄土地区降雨时间集中,又多冲刷以暴雨形式出现,黄土边坡极易推荐采用:客土喷播植草防受雨水及地表水的破坏,表现为由于雨水的冲刷形成剥落式护、液压喷播植草防护、三维网击溅侵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沟槽带状形式植草防护、土工格室、排水沟等跌水等形式坡面中上部近直立或直立黄土边坡因坡推荐采用:消减推动滑坡产生脚开挖窑洞或风化侵蚀剥落,造由于坡脚窑洞开挖或域的物质(或以轻材料置换)、粗崩落式成边坡中上部土体悬空,后缘垂风化,坡面前缘土体悬颗粒材料构筑成的支撑护坡墙空,土体重心靠后产生直裂隙因卸荷作用或降雨人渗(水文效果)、被动桩、墩、沉井、强度降低发生拉裂下挫块石桩或石灰桩、水泥桩(滑带土改良)推荐采用:格构植草防护、三多见于有倾向临空面的结构由于节理,土体形成板倾倒式维网植草防护、液压喷播植草防面(多呈平面、楔形或弧形)状、柱状,在重心偏离时护、穴种植草防护、护面墙防护、发生倾倒破坏土工格室及排水沟等55
T/CAGHP032—2018
T/CAGHP032—2018
表I.1 土质崩塌破坏模式与治理措施(续)
崩塌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
T/CAGHP032—2018 条文说明
T/CAGHP032—2018
T/CAGHP032—2018目次4基本规定614. 1一般规定614.2崩塌分类614.4.设计原则625荷载分析与计算625.2稳定性计算625. 3稳定性评价63崩塌防治工程设计636. 2清除636. 3锚固636. 4防护网与拦石墙646.5支撑与嵌补646.6抗滑桩(键)656. 7棚洞656.9挂网喷锚676.10截、排水工程676. 11其他防护措施687监测707. 2监测设计707. 4监测期限及周期7059
CAGHP 0322018
4.1.9动态设计法是本规范崩塌设计的基本原则。采用动态设计时,应提出对施工方案的特殊要 求和监测要求,应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监测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实际地 质状况和监测信息对原设计作校核、修改和补充。当地质勘查参数难以准确确定、设计理论和方法 带有经验性和类比性时,根据施工中反馈的信息和监控资料完善设计,是一种客观求实、准确安全的 设计方法
4.2.1关于崩塌的分类相关教科书、专著及规范各有不同。如按照物理特征分为岩层崩塌、土体崩 塌、混合体崩塌和雪崩;按岩体破碎开裂的原因分为断层崩塌、节理裂隙崩塌、风化碎石崩塌和软硬 岩层接触带崩塌等;按照动力成因分为地震、卸荷、降雨、侵蚀等自然动力型崩塌和砌蚀、洞掘、爆破 等工程动力型崩塌;按照国土资源部《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DZ/T0261一2014附录C), 对崩塌形成机理分类及特征描述如下表1所示。
表1崩塌形成机理分类及特征
由王安惠、崔建恒(2012)等编著的《公路边坡加固技术指南》一书中,将岩体崩塌按照破坏类型 分为滑塌型、倾倒型、折断型、溃错型,本规范将发生折断型、溃错型破坏后坠落的,统一归为坠落式。 黄土崩塌按照破坏方式分为滑移式、倾倒式、坠落(错落)式、剥落式。本规范将其中以剥落式向 下掉落的现象也归为坠落的一种。另外,还有类似土窑洞上方的黄土体因失去支撑而发生塌落、 塌的现象也归为坠落。 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根据失稳模式,把崩塌分为滑塌 式、倾倒式和坠落式3类。 陈洪凯教授等(2006)建立了崩塌的成因分类模式,即从崩塌源崩塌体的群发性特征,宏观上把 崩塌分为单体崩塌和群体崩塌两大类,认为群体由单体叠置组合而成,将单体崩塌分为压剪滑动型
T/CAGHP032—2018
4.4.14.4.2崩塌治理方案选择的一般原则,主要从绕避灾害、预防灾害、减轻灾害的途径来进行 选择。防治技术可分为加固、拦截与引导、遮盖等。不同破坏模式崩塌常采取不同的主动加固或被 动防护等结构型式进行治理,由于受崩塌地质情况、崩塌与落石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落石经弹 跳、滚动后运动轨迹、剩余能量的复杂性等影响,崩塌体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即使对单个 崩塌体而言,单一的防治技术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因此,在崩塌体(带)的防治过程中,往 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防治技术结合使用,如主动治理技术之间的联合,被动防护技术之间的联 合,也可以是主动与被动防治技术的联合。 我国区域范围广,环境地质条件差异大,防治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发展,防治措施的选择 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其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最终采取的防治措施应该是技术可行、安全可 靠、经济合理、环保实用。 4.4.3对现状工况和暴雨工况应考虑自重、裂隙水压力和工程荷载,同时对滑移式崩塌和倾倒式崩 塌应分别考虑现状裂隙水压力和暴雨时裂隙水压力;对地震工况,考虑自重和地震力,滑移式崩塌和 倾倒式崩塌还考虑暴雨(融雪)时裂随水压力
4.4.3对现状工况和暴雨工况应考虑自重、裂隙水压力和工程荷载,同时对滑移式崩塌和倾倒式前
5.2.2~5.2.3对于3种荷载组合中,计算所得危岩体稳定性系数最小者为设计荷载,而对处于特 大型水利工程区或高频率强烈地震区的I级(含特级)防治工程,设计荷载组合为“自重十裂隙水压 力(暴雨状态)十地震力”;其中裂隙充水高度在自然状态下取裂隙深度的1/3,在暴雨时取裂隙深度 的2/3;地震力取崩塌体自重与水平地震系数的乘积Q=.G。 在进行崩塌体稳定性计算之前,应根据崩塌范围、规模、地质条件,崩塌体破坏模式及已经出现 的崩塌路径,采用地质类比法对崩塌体的稳定性做出定性判断。崩塌稳定性分析评价的重点在于根 据临空条件的岩土结构,分析坡体内部各部位的应力分布,寻找应力集中点。按照关键点、面、体的 强度和应力对比,分析破坏的模式。崩塌是斜坡卸荷松弛带内的岩土体,当自重应力超过土体强度 时,发生的解体破坏。经典土力学计算也是以此为对象,由于斜坡卸荷松弛带的应力状态与岩土体 变形有关,很难简单描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崩塌稳定性计算建立在静力极限平衡基础上的方 法,只能作简单分析计算。 本规范针对岩质崩塌按崩塌模式分为:①岩质滑移式崩塌,按照后缘有、无陡倾裂隙和楔型体模 式进行计算;②倾倒式崩塌,按拉断、折断两种模式进行计算;③坠落式崩塌,按下切、折断两种模式 进行计算。对于复杂的岩质崩塌群体稳定性计算可采用专门的力学单元进行模拟。对于土质崩塌 (含破碎或破碎软质岩崩塌体)稳定性计算可按崩塌破坏模式,依据岩质崩塌模式或按滑坡圆弧滑面 形式的刚体极限平衡法等模式进行计算;黄土崩塌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较复杂,与黄土层覆盖形 态、黄土湿陷性、垂直节理裂隙和落水洞发育、潜在滑面状态、水体切蚀和软化、人工切坡建房修路
窑洞开挖等有关。崩塌体常沿张拉垂直节理、剪切滑面、黄土斜坡移动崩塌,不论是“先塌后滑”还是 “先滑后塌”,其崩塌体的影响范围都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叶万军等(2013)研究,若坡底地面水平,不 论什么运动方式,崩塌影响范围为斜坡高度的40%~60%,随着坡度的变陡,崩滑距与斜坡高的比 值也变大。当崩塌体自由飞落时,崩塌体的影响范围和碰撞前的坡度有关,当崩塌体在坡面滑动时, 崩塌体的影响范围和斜坡的坡度有关。高位土质崩塌体塌落冲击及运动轨迹也可按附录H中的公 式及土质相关参数进行估算
5.3.2安全系数是极限应力与容许应力之比,包括不确定因素和工程重要性的安全储备,是崩塌治 理设计的重要参数,对安全系数的确定应从崩塌活动可能造成的后果,治理工程措施的目的,危及的 建筑物重要性,对崩塌性质、岩土结构和强度、内外影响因素等掌握的准确程度,控制崩塌发展的把 握性及工程修复的难易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对于规模较小、变形较快且易于查清的崩 塌,安全系数可取小值,对于危害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或对崩塌的了解程度不够深人时,安全系 数可以适当取得大一些。
T/CAGHP0322018
6.3.3.5锚杆垂直间距、水平间距不宜小于2.0m,避免造成锚杆锚固段产生群锚双应;当锚杆 距小于2.0m时,锚杆应采用长短相间方式布置,避免群锚效应。
6. 4. 1一般要求
6.4.1.9拦石墙设计应采取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等。对地形条件恶劣,施工困难地区应采用其他拦截或加固措施;对石料来源 困难地区,通过经济新比较,可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拦石墙。 6.4.1.11拦石墙缓冲层材料宜采用挖落石槽产生的弃土作为缓冲层材料,或采用黏土、碎石土、碎 石、粗砂等。如施工空间太小也可采用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
6. 4. 2 设计计算
6.4.2.2~6.4.2.3落石运动分析按以下方法确定: a)现场滚石试验。现场选择代表性或危险断面直接进行滚石试验,测定滚石速度观察记录滚 石运动轨迹,计算落石动能。 b) 计算模拟。根据运动学原理进行计算机模拟,其中需要考虑运动方式、坡面形态、坡面摩擦 和阻力作用等。 c)经验估算。根据边坡坡角和坡面状态对落石动能进行经验估算。 6.4.2.5墙后落石空槽被填塞物堆积到岩块理论冲击中心齐平(落石空槽深度大于3.5m),或与 该水平线构成20°夹角向上倾斜(落石空槽深度小于或等于3.5m)时,覆填物和填塞物对拦石墙产 生的侧压力。
6.4.4.2~6.4.4.4主动防护系统测量放线应以坡脚指定起始防护位置为基准线,按从下而上的川 序进行。当边坡防护区域不大时,以坡面竖向中分线为另一基准线,将坡面划分为左右两区域,由中 往两边、先下后上的顺序,当防护面积较大时,以竖向中分线为基准,以一定的长度和高度(通常取1 倍锚杆间距)对坡面进行横竖向分块,除最外边区域以外,各区域均以两边往中间,由下向上顺序进 行放线定位。 6.4.4.5防护网铺装应沿坡面从上而下,先将其上边口固定于最顶部的横向支撑绳或锚杆上,然后 顺坡铺展开;水平向相邻防护网在铺张时,网与网的边缘搭接1~2个网孔;铺展中下部防护网时,如 纵向接缝处无支撑绳或锚杆固定,可将下部网边口与上部相邻网牢固扎接,然后再沿坡铺展开来。
6. 5. 1一般要求
6.5.1.1危岩体支撑、嵌补后,当顶部存在较显著裂隙时,需采用地表封团、无压灌 等措施进行辅助处理。 6.5.1.2基座或岩腔易风化岩层一般采用喷射混凝土、喷锚网、素混凝土等措施进行封闭处理,避 免岩体进一步风化,保证基座稳定。 6.5.1.3支撑柱高度较大时,支撑结构需采用横系梁、锚拉杆等措施进行加固,以提高其自身稳定性。
6. 6. 1一般要求
T/CAGHP0322018
6.6.1.5与抗滑桩相比,抗滑键具有工程量小,受力机理明确,可充分发挥混凝土和钢筋工程强度 高特点优势;由于其结构特点,其主要适用于岩体完整性较好、厚层一巨厚层硬质岩滑移式崩塌。岩 石强度小于30MPa或破碎状滑移式崩塌不宜采用抗滑键
.6.2.5抗滑键两端连接均采用固定方: 式,滑面位置为抗滑键最大剪应力面,抗滑键设计计算主要 是验算沿滑面位置和方向抗滑键抗剪能力能否满足要求
6.6.3.7抗滑键锚固长度要求主要基于避免出现在极限状态下抗滑键出现倾覆、拨出情况,并充分 发挥纵向钢筋受力性能因素。 参考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中抗剪洞与锚固洞的设计要求,结合既有抗滑键设计经验,提 出了抗滑键锚固长度2倍桩径D(圆形截面为桩径D,矩形截面时,桩径D采用宽B高H之间的较 大值),且不应小于3m。
6.7.1.1棚洞作为一种被动防护结构,其主要作用是对崩塌后的落石、滚石进行拦截和排导,避免 滚石和落石直接危害被保护对象。其主要适用条件是崩塌落石频率高、崩塌落石单体规模不大情况 下;对于单体规模巨大且高位发育,破坏后冲击力巨大情况应配合其他措施(如事先清除、锚固等)共 司治理。 6.7.1.4拱形棚洞、墙式棚洞整体稳定性好、刚度大及结构受力较好,且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适 应于崩塌落石量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地段;钢架式棚洞、柱式棚洞、悬臂式棚洞整体稳定性差、刚度 较小,适用坡面落石量少,地基承载力高、非抗震地区
结构。 拱形支撑结构形式设计及计算可参照隧道明洞设计计算方法;对于应用最为广泛的简支支撑结 构体系的棚洞设计及计算须注意以下问题: 简支支撑结构棚洞设计计算模型主要采用的是内侧水平支撑体系和棚洞支撑结构体系两种相 对独立体系模型,其优点是计算模式清晰明确,缺点是一般设计偏于保守,存在较大的经济浪费
T/CAGHP 0322018
若考虑棚洞内侧水平支撑体系与棚洞竖向支撑承载体系结构作为统一的一体的结构情况下,主 要问题是对水平承载体系和棚洞支撑结构体系的协调变形及岩土体协调变形分析缺少有效明确的 计算分析方法,各结构体系构件间受力不明确。为准确分析评价结构受力及其变形情况,推荐采用 有限元数值模拟方式进行分析计算。 6.7.2.2棚洞结构应采用概率极限状态法进行棚洞结构设计。棚洞整体稳定、地基基础稳定、结构 构件稳定均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棚洞结构变形、裂缝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应根据 施工和使用中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 组合,并取最不利荷载效用组合进行结构设计。 a)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照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荷载(效用)组合。 1)基本组合1(可变荷载控制)
2)基本组合2(永久荷载控制):
Sa = Ye,Sc+Ya, YL, Sa,+QYaL, SQA
Sa=Sc+SA.+YA+S+SQ
b)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或者准永 久组合进行荷载组合。 1)标准组合
频遇组合: 3)准永久组合
Sd= CdSa Sa=Sc+W, So+,S. d.SQ
3.2~6.7.3.3基于棚洞顶板梁板功能和结构形式类似于公路桥梁梁板结构 设计通用规范》(ITGD60)有关要求。
T/CAGHP 0322018
6.7.3.8~6.7.3.9棚洞边墙基底偏心距要求基本同于挡土墙一致,一般以压应力和偏心距控制, 边墙较高时为避免拉应力过大,设计时还须适当控制截面拉应力,基底偏心距≤1/4基底宽度一般 均易满足。 6.7.3.10~6.7.3.11棚洞缓冲结构层应根据棚洞设置的目的、用途以及地形地质条件、崩塌类型 及规模综合确定。根据十几年公路、铁路的经验,缓冲结构层宜优先选用轻质、透水材料,宜可根据 当地实际情况采用黏性土、粉细粒土或砂砾类材料,填料最大砾径不应大于10cm,填土厚度不宜小 于1.5m。 棚洞缓冲结构层设置主要目的是缓冲落石冲击,避免落石直接冲击棚洞顶板,缓冲结构层的材 料选择及计算主要是经验和结合成功案例确定,现阶段缺乏相应依据和成熟的计算模式。 6.7.3.12~6.7.3.13缓冲结构层顶面应以能顺利排水为原则,在满足排水的原则下,填土坡度愈 缓愈好,但考虑斜坡崩坠的石块,受雨水冲刷带来的泥石,以及坡面零星的塌,多堆积于坡脚附近 因而设计坡度一般为1:31:5
6.7.4施工及质量检验
6.7.4.3棚洞结构设计考虑内侧 构协调变形,并考虑岩体的弹性抗力时,边墙 填应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回填 类材料回填
6. 9. 1一般要求
视觉效果不佳,若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可改善美观度。可采用系统锚杆或局部锚杆维持边坡整 体与局部块体的稳定。挂网喷锚防护应根据岩土类别、边坡高度、周边环境、局部与整体稳定性情况 综合确定,可结合挡土墙、防护网等措施进行联合防护;根据陕西境内铜黄高速公路高边坡崩塌防治 经验,公路两侧为几十米高软硬相间的泥岩、砂岩互层,清除放坡后采取了挂网喷锚治理。受岩层差 异、岩性风化崩解、渗水与周期性冻胀、温度差异等影响,几年后面层开始逐步开裂,进而局部出现剥 落、崩塌现象,影响交通安全,通过采取主动防护网加固,安全性明显改善,效果良好
6.9.3施工及质量检验
6.9.3.1~6.9.3.2喷锚支护应尽量采用部分逆作法施工,这样既能确保工程开挖中的安全,又便 于施工。但应注意,对未支护开挖段岩体的高度与宽度应根据岩体的破碎、风化程度作严格控制,以 免施工中出现事故。对于泄水孔的位置选取,应尽量设于隔水层上部、节理裂隙发育、含水层等处, 渗水量较大处应适当加密,对张性裂隙或破碎带发育,渗水量大时应考虑设仰斜排水孔等坡体内排 水措施。 6.9.3.5抗压强度是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的主要指标,试块制作的方法宜采用喷大板后再切割的 方法,它与实际工程比较接近。但目前有不少单位不具备切割加工的条件,因此,也可使用150mm 的立方体无底试模喷射成型,制作试块
T/CHTS10027-202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指南及条文说明.pdfT/CAGHP 0322018
6.10.1.4截、排水工程应合理布局,应与主体工程及自然环境相适应。注重各种排水设施的功能 和相互之间的衔接,并与地界外排水系统和设施合理衔接,形成完整、通畅的排水系统。截、排水工 程设计应避免冲刷农田及水利设施,做好出水口位置的选择和处理,与水土保持及农田水利的综合 利用相结合,防止水体污染。 6.10.1.5~6.10.1.6土质崩塌地下排水设施的类型、位置及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确定,并与地表排水设施相协调。应首先考虑采用仰斜式排水孔、盲沟及支撑渗沟等小型、施工简 单、排水效果较好的工程措施。对大型、复杂或地下水影响较大的崩塌,可采用排水隧洞、集水井等 大型排水工程措施,但应充分论证排水隧洞、集水井等本身的安全性及其施工对崩塌的扰动影响。 6.10.1.7地表排水工程水力设计,应首先对排水系统各主、支沟段控制的汇流面积进行分割计算, 并根据设计降雨强度和校核标准分别计算各主、支沟段汇流量和输水量,在此基础上,确定排水沟断 面或校核已有排水沟过流能力。 对刚性材料的排水沟宜采用《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 6.10.1.9排水沟断面形状可为矩形、梯形、U形及复合型等。梯形、矩形断面排水沟,易于施工,维 修清理方便具有较大的水力半径和输移 在崩塌防治排水工程设计时应优先考虑
6.11.16.11.2坡面护坡工程包括砌体护坡、护面墙、骨架护坡等。砌体护坡可采用浆砌条石、块 石、片石、卵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等作为砌筑材料,适用于坡度缓于1:1的易风化的岩石和土质挖方 边坡。 护面墙可采用浆砌条石、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等作为砌筑材料,也可现浇素混凝土,适用于防护 易风化或风化严重的软质岩石或较破碎岩石挖方边坡,以及坡面易受侵蚀的土质边坡,单级护面墙 的高度不宜超过10m。对窗口式护面墙防护的边坡坡率应缓于1:0.75;拱式护面墙使用于边坡下 部岩土层较好而上部需防护的边坡,边坡坡率应缓于1:0.50。 骨架护坡的作用是稳固坡面,防止剥落、碎落、冲蚀、坡面泥土和碎屑流动,适用于坡率不陡于 1:0.75的土质和风化岩石边坡;骨架砌筑材料根据当地材料供应情况,选用片石、砖或混凝土预制 块,也可采用现浇或混凝土预制构件;按照骨架形状可选用方型、菱型、拱型和“人”字型,视边坡坡 率、土质和当地情况确定。骨架一般以10m~15m为一节,节与节之间设沉降缝,每级坡面的顶底 缘和节边缘应浆砌或浇筑加固,间隔一定距离设检修梯。对于坡率陡于1:1的不容易刻槽的碎石 土和风化岩石边坡,坡面直接覆土困难,一般采用锚杆将骨架固定在坡面上。骨架一般与植草组合 护坡,骨架中间覆土便于植物生长,缓坡可直接填充耕植土,陡坡则码堆袋装土、码砌预制混凝土空 心块或者挂网固土。 另外,还采用石笼护坡和抛石护坡,适用于水上或水下受水流冲刷和风浪侵蚀的挡土墙、护坡工 程,对基础不易处理、局部冲刷深度和强度过大的沿河岸坡崩塌尤为适用。 生态防护工程包括坡面植物护坡和复合型生态防护等。植物护坡是通过种植草、绿化植生带 生态植被袋等对边坡进行防护的植被措施,一般适用于需要快速绿化且坡率缓于1:1的土质边坡 和严重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对于生态植物的物种及植物组合形式选择、设置范围及区域主要基于 当地经验确定;复合型生态防护包括土工格室生态护坡、绿化板生态护坡、植被混凝土、骨架固土等。 对于黄土地区的崩塌边坡防治,根据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编制的《黄土地区公路高边坡防护 技术研究》(2004),该资料从大量调查分析,采用的边坡坡面防护措施如表2所示,
69S*0 : T~&0: 1~1"0 : SZ'O : T80: T10900S2*0 : 18'0: 1L~S2'0 : 1'0: 1~1'0 : 12~T'0:1S'O : T
DL/T 5161.10-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0部分:66kV及以下架空线路施工质量验收T/CAGHP 0322018
面监测其变形方位、变形量、变形速度、时空动态及发展趋势。防治工程变形测量的实施,应按国家 变形监测对沉降或位移的规定,分别选定测量点、埋设相应的标石标志。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宜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高程路线,高程控制网可二次构网,分基本 网、扩展网。扩展网可布设为闭合或附合高程路线。 平面控制网,宜按两个层次布设,即由控制点组成基准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 网。基准网可采用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或GPS网;扩展网和单一层次布网可采用角交 会、边交会、边角交会、基准线或附合导线等形式。各种布网均应考虑网形强度,长短边不宜悬殊 过大。 7.2.4监测点布置,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布置仪器,注意时空关系,控制关键部位。埋设仪器位 置,应选择能反映出预测的施工和运行情况,特别是关键部位和关键施工阶段的情况。在施工中尽 早获取资料,并及时修正设计。 7.2.6位于不动体上的基准点和照准点,作为绝对位移监测点,要避免误选在危岩体或其他斜坡变 形体上,同时应避开陡崖卸荷带内和被深大裂隙切割的岩块,以消除卸荷变形和局部变形的影响。
.4.4对防治工程效果监测周期,应视灾害体的活跃程度及外部环境因素 5天或1个月测1次,干旱季节可每季度测1次。如发现灾害变形速度加快,或遇暴雨、久雨 等情况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如发现有破坏的可能时,应立即缩短观测周期,必要时每天 欠或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