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pdf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2293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pdf

HI/T 193 2005

2)渗透管在使用前或临时使用后,应放置在带有干燥剂密封严密的干燥容器中,储存在温度较 的地方如冰箱的最底层(不推荐冷冻储存),以降低渗透率,延长渗透管的使用。 3)渗透管从冰箱中取出必须放置在恒温装置中,按规定的温度和气流均衡至少48h以上,才用 于标定和校准。 4)作为工作标准的渗透管在有效期内可以不做标准传递。若超过有效期,在6个月内必须进行 至少1次标准传递或再鉴定(包括存储未用的渗透管)

7.1.2.3钢瓶标准气传递

钢瓶标准气的标准传递和标定,可参见附录C所还的标准传速递方法。对钢瓶标准气的要求如 下: 1)钢瓶标准气应放置在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地方,并用钢瓶柜或钢瓶架固定(子站可用固定装 置靠墙捆绑),以防碰倒或剧烈震动。 2)每次钢瓶标准气装上减压调节阀,连接到气路后,应检查气路是否漏气。 3)对子站使用的钢瓶标准气应经常检查并记录标气消耗情况,若气体钢瓶的压力低于要求值 应及时更换钢瓶。 4)作为工作标准的钢瓶标准气在有效期内可以不做标准传递。若超过有效期(蒙)12J5-1 平屋面,在6个月内必须 进行至少1次标准传递或再鉴定(包括存储未用的钢瓶标准气)。

7.2监测仪器设备的校准

7.2. 1校准的要求和周期

1)根据工作需要,对监测仪器的性能和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和了解时,应做零/跨校准。 2)监测仪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应对监测仪器做零/跨和多点校准,检验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是否符合要求。 3)对运行中的监测仪器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多点校准。 4)对于不具有自动校零/校跨的系统,一般每5~7d进行1次零/跨漂检查。将不含待测及干扰 物质的零气和浓度为仪器测量满量程75%~90%的标气通入仪器进行零/跨漂检查,并按要求进行对 仪器进行零/跨漂调节。如仪器的性能状况已变差,应视情况缩短检查或调节周期。 5)对于用β射线法和TEOM法(微量振荡天平法)监测PM1o项目的监测分析仪器,每6个月应 进行一次流量校准。每次换滤膜后,应检查仪器的采样流量。在有条件时,可同时用标准膜进行标 定。 6)对于使用开放光程监测分析仪器,应每3个月进行1次单点检查(选择1个项目用等效浓度 为满量程10%到20%的标气),每年进行1次多点校准(等效浓度)。

7. 2. 2校准方法

7.3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的性能审核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仪器性能指标

定响应时间的标气体积分数应为满量程80%

表A.2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自动监测仪技术性能指标

表A.3气象设备技术性能指标

A.4子站自动校准设备技术性能指标

B. 1仪器设备与备件验收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环境空气直动监测系统仪器验收办法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环境空气直动监测系统仪器验收办法

对每台仪器设备、中心站计算机、中心站软件、数据采集器软件的合同所列仪器设备及零配件物 品清点,并列表记录存档(表格式样参见表B.1)。

1仪器设备及零配件清点和外观情况

B. 2. 1 测试程序

单机测试主要是针对本规范中规定的仪器性能指标进行测试。测试主要内容包括:仪器流量测定 和气路检查、零漂检查、多点校准和响应时间检查等。单机调试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如下: 1)按仪器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仪器设备安装,仪器设备安装完毕后,应首先检查供电系统是 否止常和仪器设备安装是否止确,在检查无误的情况下进行通电试验和仪器设备预热,并对安装过程 和出现问题做记录。 2)在通电试验和仪器设备预热无误的情况下,按说明书要求进行仪器设备初始化设置。 3)在设置无误的情况下进行单机测试。 4)详细记录单机调试的结果,并与本标准中附录A的相应的仪器性能指标比较

B. 2. 2主要测试方法

单机测试具体方法如下: 1)进行SO2、NO2、O和CO分析仪的零点漂移测试,仪器开机后将零点校为零,仪器连续通零 气工作24h,用数据记录仪记录其零漂数值,将最大值与考核指标比较。 2)进行SO2、NO2、O3和CO分析仪的跨度漂移测试,零漂移测试完成后仪器进行一次满量程 80%的跨度校准,然后仪器连续通满量程80%以上体积分数的标气工作24h,用数据记录仪记录其 跨度漂移数值,与跨度漂移附录A中的相应指标比较。 3)进行SO2、NO2、03和CO分析仪的精密度测试,通仪器满量程80%以上体积分数的标气 重复5次标气检查,将5次试验的最大偏差值和附录A中的相应指标比较, 4)进行SO2、NO2、03和CO分析仪的响应时间检查测试,通仪器满量程80%以上体积分数的 标气,记录从仪器读数开始响应到仪器响应值达到标气体积分数值的90%时的所用时间,将其与附 录A中的相应指标比较。 5)进行PM1o监测仪的流量检查,用标准流量计检查PM1o监测仪的采样流量,记录标准流量计读 数,与附录A中的相应指标比较。 6)进行多元气体校准仪的流量精度测试,用标准流量计校准多元气体校准仪的流量,记录标准 流量计读数与多元气体校准仪流量计读数的差值,与附录A中的相应指标比较

HI/T 193 2005

在单机测试通过的情况下进行系统调试,系统调试主要进行数据传输和中心站控制调试,软件性 能指标是否达到规范及技术合同要求的检验,运行考核的技术要求如下: 1)安装调试完毕后,仪器设备连续运行至少60d以上,考核仪器设备运行、数据传输和中心站 控制是否正常,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设计和选型(或技术说明书)要求。并对运行考核情况做记录。 2)在运行考核期间,必须每天做一次零点检查和零漂记录,7d做一次跨漂检查和跨漂记录,在 运行考核结束时做一次多点校准。 3)在运行考核结束时,系统有效数据获取率不能小于90%,获取率按公式B.1计算: 有效数据获取率(%)=(有效运行时数:运行考核总时数)×100% (B.1)

B. 1 (B. 2)

有效运行时数=运行考核总时数-无效数据时数

运行时数=运行考核总时数-无效数

B.1中有效运行时数为系统所有仪器设备运行正常,其监测数据有效的时数 停电、通标气零/跨检查、校准和公共通讯线路故障等引起的无效数据时数不 无效数据时数中

表B.2多元气体校准仪测试结果汇总表

表B.3SO,/NO./O/CO分析仪测试结果汇总表

表B.4PM.分析仪测试结果汇总表

B.4.1验收的基本条件

自动监测仪器和系统验收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仪器设备及零配件按合同清单核查无误,外观无损; 2)完成单机测试,单机测试结果符合技术合同所列各项技术指标要求; 3)完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联机调试; 4)完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试连续运行60d考核;

5)建立完整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档案(应有完整的检测记录); 6)完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自检工作总结报告

系统经过60d运行考核后若系统运行正常,应及时对有关技术资料、说明书、安装调试和运行 考核原始数据及现场记录进行收集、整理并编写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子站设置情况(包括:子站位置、采样高度、子站周围情况和执行规范情况说明)。 2)仪器设备选型报告或选型说明。 3)系统仪器设备开箱检验情况(包括:合同仪器设备清单、到货装箱清单和开箱检验清单)。 4)仪器设备安装调试情况(包括:合同确定的技术性能指标、仪器设备通电试验结果、单机测 试结果和现场记录、联机调试结果和现场记录)。 5)子站仪器设备运行考核情况(包括:运行考核结果、运行考核期间仪器设备通标气检查和校 准现场记录)。 6)子站和中心站计算机软件运行情况(包括:合同要求提供的软件功能、软件测试和运行结果 及记录)。 7)子站与中心站的数据传输情况。 8)系统仪器设备故障情况和故障次数统计。 9)有效数据获取率。

组织专家对系统进行审核验收,审核内容除包括B.4.2节的内容外,还应审查表B.5所列的检 查内容。

.5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验收检查表

的体积,L; t3次测定时间的平均值,min; PB一校准时环境大气压; Pr—一温度对压力计读数的修正值(kPa,该修正值可查阅压力计厂家提供的使用手册); Pv一给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kPa; △Pm一湿式流量计的水压计上水压差读数(kPa,皂膜流量计不考虑此值); Ps标准状态下的压力,101.325kPa; T一校准时的环境温度,K; Ts一标准状态下的温度,273K。 5)如质量流量计具有半满量程调节点,则重复3)、4),设定质量流量控制器读数(RC)在满 量程的50%,待读数稳定后,观察质量流量计流量读数(RM)与一级标准流量测定装置测得的质量 流量(Qs)是否相符,如不符,调节质量流量计内部电位器使读数(RM)与一级标准流量测定装置 则得的质量流量(Qs)相符。 6)重复步骤2)、3)、4)和5),直至不用调节质量流量计内部电位器,使质量流量计读数 RM)与一级标准流量测定装置测得的质量流量(Qs)相符,且保持稳定,并分别记录读数(RM) 和(Qs)。 7)分别设置质量流量控制器读数(RC)在满量程的20%、40%、60%和80%,并观察和记录 相应的质量流量计读数(RM)、一级标准流量测定装置的实测流量和质量流量(Qs)。 8)绘制校准曲线和检验指标 根据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质量流量(Qs)和质量流量计读数(RM)之间的校准曲线,两者之间 呈线性关系,其校准曲线应满足以下校准方程: Qs = b, × RM + a1 (C.2) 式中:Qs一质量流量值; RM一质量流量计流量读数: b1一校准曲线斜率; a一校准曲线截距。 为确保对质量流量计进行流量标准传递的准确度在±1%范围内,对所获校准曲线的检验指标应 符合以下要求: 相关系数(r)>0.9999; 0.99≤斜率(b,)≤1.01; 截距(a,)<满量程±1%: 若其中任何一项不满足指标要求,则需对质量流量计重新进行调整。 9)注意事项 ·皂膜流量计或湿式流量计在使用前,应先将工作台调节至水平,检查设备连接是否漏气和漏 水。 ·测定体积流量时,为减少操作误差和测量误差,一般规定皂膜通过玻璃管不同体积刻度或流量 指针通过面板刻度所需的最短时间应大于30S,3次测定结果的误差应在±1%范围内, C.1.1.1.2质量流量控制器校准(第二级传递) 校准设备安装和气路连接及质量流量控制器校准和标定过程如下: 1)按图C.2连接所有进行流量传递和校准的设备,在连接过程中要检查气路,严防泄漏。 2)在确保整个气路无气流通过的情况下,观察质量流量控制器读数(RC),如不为零,调节流 量控制器零电位器,使读数(RC)和质量流量计读数(RM)为零。 3)启动抽气泵,设置质量流量控制器读数(RC)于满量程的100%,待读数稳定后,观察质量

校准设备安装和气路连接及质量流量控制器校准和标定过程如下: 1)按图C.2连接所有进行流量传递和校准的设备,在连接过程中要检查气路,严防泄漏。 2)在确保整个气路无气流通过的情况下,观察质量流量控制器读数(RC),如不为零,调节流 量控制器零电位器,使读数(RC)和质量流量计读数(RM)为零。 3)启动抽气泵,设置质量流量控制器读数(RC)于满量程的100%,待读数稳定后,观察质量

HJ/T193—2005现场校准设备空气0 ~ 100 ml/min皂膜流量计质量流量控制器抽气泵流量缓冲装置..0 ~ 10 L/min湿式流量计质量流量控制器一级标准图C.3流量传递与校正系统图C.1.1.2.2质量流量控制器校准1)在确保整个气路无气流通过的情况下,观察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读数(RC),如不为零,调节质量流量控制器零电位器,使读数(RC)和一级标准流量测定装置的流量读数为零。2)启动抽气泵,设置质量流量控制器读数(RC)于满量程的100%,待读数稳定后,在皂膜流量计上产生皂膜,用秒表记录皂膜通过玻璃管上100ml体积刻度时所需时间;或观察湿式流量计面板流量指针通过面板刻度盘上一定体积刻度所需的时间,以上过程至少重复3次,对3次进行算术平均,平均结果记为(t)。如是活塞式流量计,可直接从流量计直接读取流量值。3)测定校准现场环境温度和压力等参数。温度、压力测试设备应经国家计量部门检验标定,并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将一级标准流量测定装置的实测流量按公式C.1修正至标准状态下的质量流量(Qs);如使用活塞式流量计,可直接将读数乘以由温度和压力计算出的修正系数。然后观察质量流量控制器读数(RC)与质量流量(Qs)是否相符,如不符,调节质量流量控制器内部电位器,使读数(RC)与质量流量(Qs)相符。4)如质量流量控制器具有半满量程调节点,则重复2)和3),设定质量流量控制器读数(RC)在满量程的50%,待读数稳定后,读数(RC)与一级标准流量测定装置测得的质量流量(Qs)是否相符,如不符,调节质量流量控制器内部电位器使读数(RC)与一级标准流量测定装置测得的质量流量(Qs)相符。5)重复步骤2)、3)和4),直至不用调节质量流量控制器内部电位器,使质量流量控制器读数(RC)与一级标准流量测定装置测得的质量流量(Qs)相符,且保持稳定,并分别记录读数(RC)和(Qs)。6)分别设置质量流量控制器读数(RC)在满量程的20%、40%、60%和80%,并观察和记录相应的一级标准流量测定装置的实测流量和质量流量(Qs)。7)绘制校准曲线和检验指标根据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质量流量(Qs)和质量流量控制器读数(RC)之间的校准曲线,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其校准曲线应满足以下校准方程:Qs = b × RC +a(C. 4)式中:Qs质量流量值;RC—质量流量控制器读数;b——校准曲线斜率;a校准曲线截距。为确保对质量流量控制器进行流量标准传递的准确度在±1%范围内,对所获校准曲线的检验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相关系数(r)>0.9999;0.99≤斜率(6)≤1.01;截距(a)<满量程±1%;若其中任何一项不满足指标要求,则需对质量流量计重新进行调整。22

C. 1. 1. 2. 3 质量流量控制器的再校

步骤和方法同 C. 1. 1. 1. 3 。

C. 1.1.3质量流量控制器校准的其代

由于不同厂家制造的质量流量控制器内部结构可能有所不同,对质量流量控制器的校准可以产品 说明书或使用手册中所提供的校准步骤和方法为准,但校准曲线必须满足检验指标的要求

SO2和NO2渗透管的渗透率是随周围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渗透率的自然对数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每变化0.1℃将导致渗透率1%的测定误差,因此放置渗透管的恒温装置温度 必须恒定,规定温度波动必须控制在±0.1℃(工作标准为±0.2℃)范围内。为达到以上要求必须 对渗透管恒温装置的温度读数进行质量传递,传递的方法如下

C.1.2.1直接传递(恒温水浴法)

1)将渗透管恒温装置的测温热敏电阻取出,与标准温度计捆在一起置于恒温水浴的适当部位。 2)调节和控制恒温水浴的温度,使标准温度计准确指示于规定的温度值。调节恒温装置的控制 周节部件,使恒温装置的温度准确指示到所规定的温度值。 3)调节和控制恒温水浴的温度,使标准温度计准确指示低于规定温度0.1℃。调节恒温装置的 空制调节部件,使恒温装置的温度准确指示到低于所规定温度0.1℃的温度值。 4)重复2)和3)步骤,反复调节直到恒温装置指示的温度值与标准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值相吻合 为止,传递过程完成。 5)将标准温度计和测温热敏电阻从恒温水浴中取出,干燥后将测温热敏电阻重新放回渗透管恒 温装置中

电阻模拟法是用精密电阻箱模拟测温热敏电阻在规定温度下的阻值,以对恒温装置的温度指示部 件读数进行标定的方法,标定读数可精确到±0.1℃。对配有渗透管恒温装置的系统子站,用电阻模 拟法标定渗透管恒温装置的温度要比用恒温水浴法方便,且可保持渗透管的渗透率测量误差在±2% 范围内。间接传递的方法步骤如下: 1)采用经过国家计量部门质量检验和标准传递过精密电阻箱进行传递。 2)从渗透管恒温装置的温控电路板上断开测温热敏电阻,在断开的位置连接精密电阻箱取代测 温热敏电阻。 3)调节精密电阻箱的电阻设置,使设置的电阻与渗透管所规定温度相应的测温热敏电阻值相符 (例如:对应30℃的阻值为8.057k2,对应35℃的阻值为6.530kQ2)。调节恒温装置的控制调节部 件,使恒温装置的温度准确指示到所规定的温度值。 4)调节精密电阻箱的电阻设置,使设置的电阻为低于渗透管所规定温度0.1℃相应的测温热敏 电阻值(例如:对应29.9℃的阻值为8.092kQ,对应34.9℃的阻值为6.558kQ。调节恒温装置的 控制调节部件,使恒温装置的温度准确指示到低于所规定温度0.1℃的温度值。 5)重复3)和4)步骤,反复调节直到恒温装置指示的温度值与精密电阻箱设置阻值相对应的温 度值相吻合为止,传递过程完成。 6)从温控电路上取下精密电阻箱,将测温热敏电阻按原位连接, 7)向渗透管恒温装置接通适量的零气,等待温度指示读数稳定。如果读数超出所规定温度 ±0.1℃的范围,调节温度控制部件,使温度指示在规定的波动范围

C.1.3臭氧发生器标准传递

对臭氧发生器的标准传递,最好选用内含紫外光计和反馈控制装置的臭氧发生器。在不具有一级 标准臭氧发生器的情况下,对臭氧发生器的标准传递和标定,可直接采用国家计量部门提供的臭氧发 生器作为传递标准,也可用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或省、市、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指定进行质量检验

HJ/T193—2005和标准传递过的臭氧发生器作为二级标准,对现场校准设备(如多气体校准仪)中的工作标准臭氧发生器进行标准传递和标定。标准传递和标定方法如下:1)用传递标准或二级标准对传递用臭氧监测分析仪进行多点校准,确保传递用监测分析仪具有很好的线性性能。2)如臭氧发生器不含有零气发生装置,可按图C.1.4连接气路。但不管使用共用零气源,还是独立零气源,零气发生器中的干燥、氧化和洗涤材料应全部更新,确保提供的零气为干燥不含臭氧和干扰物质的空气。仪器连接好后,应进行气路检查,严防漏气。对排空口排出的气体,应通过管线连接到室外或在排空口加装臭氧过滤器去除排出的臭氧。工作标准臭氧排空口发生器零气源标准传递用臭氧监测分析仪传递标准或二级标准臭氧发生器→排空口图C.4臭氧发生器标准传递图3)臭氧发生器与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最好使用同一个零气源。选用的零气源的稀释零气量一定要超过臭氧标准传递用臭氧监测分析仪的气体需要量。4)在保证稀释零气流量恒定的前提下,通过调节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发生控制装置,向标准传递用臭氧监测分析仪给出仪器响应满刻度值0、15%、30%、45%、60%、75%和90%浓度的臭氧输出。5)通过传递标准或二级标准臭氧发生器的标准工作曲线,计算臭氧监测分析仪响应所对应的标准工作曲线的浓度值,并与工作标准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读数或刻度设置值和稀释零气量一起作记录。6)按照步骤5)的结果,绘制工作标准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读数或刻度设置值和稀释零气量与传递标准或二级标准臭氧发生器对应浓度值之间的校准曲线(注意:该曲线不一定呈线性)。至此完成了工作标准臭氧发生器的标准传递和标定。C.2标准物质的传递气体标准物质是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计量标准,空气质量的分析方法和监测仪器设备的浓度监测范围及读数刻度是用气体标准物质进行标定和校准。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中,通常采用逐级传递下来的工作标准级气体标准物质,进行监测仪器设备的标定和校准。C.2.1渗透管的标准传递由于渗透管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运输,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中作为标准气源被广泛使用,对渗透管的标准传递有两种方法被使用,方法如下:C.2.1.1仪器校准法1)用国家计量部门提供的或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一发放的一级标准渗透管作为传递标准,用批量购进的渗透管作为工作标准。选用工作正常,且性能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具有很好线性性能的监测分析仪作为传递用监测分析仪(主要是NO,或SO,监测分析仪器)。2)按图C.5连接气路。要求图中零气源的干燥器、氧化池和洗涤池中的填料全部为新换填料,确保提供的零气为干燥不含待测组分的空气。仪器连接好后,应进行气路检查,严防漏气。对排空口排出的气体,应通过管线连接到室外。3)工作标准渗透管的渗透率可比传递标准的渗透率高或低,通过改变多气体校准仪稀释零气的24

c = K × c(CYL) = V./V, × c(CYL)

8)重复步骤4)到7)的测定过程3次(在此期间不要调节传递用监测分析仪器,以暴露仪器在 向应过程中不确定和不规则变化现象),计算工作标准钢瓶气3组真实体积分数值的平均值。如果任 何一次真实体积分数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偏差大于1.5%,应检查原因,重做一组合格的数据取代它。

C.2. 2.2渗透管传递法

1)用国家计量部门提供的或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一发放的一级标准渗透管作为传递标准,用批 量购进的钢瓶标准气作为工作标准。注意所选用作为传递标准渗透管的渗透率和作为工作标准钢瓶标 准气的标牌体积分数值,都应在所配制标气体积分数适用于传递用监测分析仪器的量程范围内。钢瓶 标准气的压力应符合要求,并且充足。钢瓶标准气所用的减压阀和压力表必须经过国家计量部门质量 检验和标定,在有效期内使用。 2)选用工作正常,且性能指标符合规定要求的监测分析仪作为传递用监测分析仪。用传递标准 渗透管对传递用监测分析仪进行多点校准,确保监测分析仪器具有很好线性性能。 3)按图C.7连接气路。要求图中零气源的十燥器、氧化池和洗涤池中的填料全部为新换填料 确保提供零气为干燥不含待测组分的空气。仪器连接好后,应进行气路检查,严防漏气。对排气口排 出的气体,应通过管线连接到室外。 4)向传递用监测分析仪器通零气,检查和设置零点。按公式C.13用传递标准渗透管的标准渗透 率值产生监测分析仪器满量程90%体积分数的标气,待监测分析仪器读数稳定,记录仪器响应值 (V.

c(S0,) = 0.350P/F

E. 1 点式自动监测仪器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环境空气直动监测仪器性能审核方法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环境空气直动监测仪器性能审核方法

点式自动监测仪器的精密度审核方法要求如下: 1)每次精密度审核时应向监测仪器输人规范中要求的标气,记录仪器响应值(Y),记录已知标 气值为(X)。(对于PM1o监测仪器,应将相应公式中的测定体积分数代之为测定流量,标气体积分 数代之为设定流量。) 2)用公式E.1计算该仪器的百分误差。

3)用公式E.2和E.3计算每季度或全年总的标准差,作为该仪器报出的精密度

D一一某子站或全系统计算的一个季度或一年的总平均百分差; 一个季度或一年所做精密度审核该子站的监测项目数或该系统的子站数

.5中是假设每台仪器审核的次数是相同的,如果不相同,则使用公式D.6利 均值和加权标准差。

E. 1.2准确度审核

GBT50104-2010 建筑制图标准.pdf(E.8) (E. 9)

1)次准确度审核时应同监测仪器输入规定要求的标气,记录仪器响应值(Y),记录已知标气 值为(X)。 2)用公式E.1计算该仪器的百分误差(d,)。 3)用公式E.10和公式D.11计算该仪器报出的准确度

进行准确度检查前的环境监测值,μg/m",取该时段中最后时刻的读数 加人标气测试完毕后监测的环境监测值,μg/m,取该时段中最后时刻 等效浓度,μg/m。 按公式E.15计算修正浓度值(扣除背景的实测值)

Ctest——加标气到检查池后,仪器响应值,μg/m²; 7)按公式E.16分析仪读数的误差。

式中:d 分析仪读数误差,%; c。———修正浓度值,μg/m3 c。—等效浓度值,μg/m3 8)按E.1步骤3)到7)的

1)用上述精密度检查步骤2)到步骤6)的方法QX/T 85-2018标准下载,通过采用改变钢瓶标准气的浓度或选用厂家提 供的专用校准装置通过改变检查池的长度,得到满量程范围3%~8%、15%~20%、35%~45%和 80%~90%等测点的等效浓度值c。,向分析仪器检查池分别注人标气,记录各测点相应的响应值ciesl° 2)分别计算各测点的修正浓度值,按E.2步骤3)到7)的方法进行准确度检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