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988-2021 全尾砂膏体制备与堆存技术规范.pdfICS73.020 D 15
GB/T39988—2021
全尾砂膏体制备与堆存技术规范
GB/T399882021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黄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北京金诚信矿山技术研究 院有限公司、飞翼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川恒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伽师县铜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爱祥、王勇、王洪江、王贻明、尹升华、王少勇、周勃、李翠平、施士虎、张钦礼、 叶平先、张泽武、严鹏、齐兆军、李子军、杨锡祥、沈家华、谭伟、黄士兵、寇云鹏、王佳才、李剑秋、周发陆、 邹建伟、赵峰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黄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北京金诚信矿山技术研究 院有限公司、飞翼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川恒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伽师县铜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爱祥、王勇、王洪江、王贻明、尹升华、王少勇、周勃、李翠平、施士虎、张钦礼、 叶平先、张泽武、严鹏、齐兆军、李子军、杨锡祥、沈家华、谭伟、黄士兵、寇云鹏、王佳才、李剑秋、周发陆、 邹建伟、赵峰泽
GB/T399882021
全尾砂膏体制备与堆存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全尾砂膏体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全 (以下简称“膏体”)的制备与堆存。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50863 尾矿设施设计规范 HJ943 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全尾砂totaltailings 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的未经分选的全粒级尾砂 3.2 全尾砂膏体totaltailingspaste 以全尾砂为主要材料,配以其他骨料、胶凝材料QX/T 546-2020 空间高能粒子辐射效应术语,并与水混合而成的膏状的不分层、不沉淀、略泌水 的非牛顿结构流体。 3.3 膏体堆存pastedisposal 将全尾砂膏体送至堆场进行堆存的过程。 3.4 塌落度slump 自重状态下,膏体自然塌落的最终高度与塌落度筒高度的差值。 3.5 屈服应力 yield stress 膏体从静止状态变化到流动状态需克服的临界剪切应力, 3.6 质量浓度 mass concentration 固体质量占固体与液体质量之和的百分比
泌水率bleedingrate 析出水量与料浆用水的质量百分比。 3.8 絮凝剂flocculant 带有正(负)电性的基团和水中带有负(正)电性的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颗粒相互靠近,降低其 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并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分离出来 的药剂。 3.9 四周式排放 peripheral tailings discharge 多个排放口均匀地散布于四周,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凹”形体的排放方式。 3.10 中央式排放 central discharge 排放口置于中央,膏体从其顶端排出,并形成一定锥体的排放方式。 3.11 山谷式排放valleydischarge 排放口置于海拔高处,从上至下排放,在下游设置拦截坝的排放方式。 3.12 堆积坡度 deposit slope 任何点的单一的轮廓外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的正切值,或是整个堆场的坡顶与坡底之间的连线与 水平面的夹角的正切值。 注:通常用%来表示。
4.1膏体制备按照图1所示的典型工艺流程实施。 4.2膏体制备典型工艺流程包括必选项和可选项,在必选项的基础上,应结合矿山实际情况按需选择 其他工艺流程及其仪器设备等。 4.3膏体制备应采用重力浓密和机械压滤两种方式。 4.4全尾砂脱水设施环境温度应大于0℃,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 4.5重力浓密设备应采用立式砂仓、普通耙式浓密机、高效浓密机或深锥浓密机,底流浓度范围应满足 膏体制备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制备效率,膏体堆存脱水设备宜采用深锥浓密机。 4.6浓密机内应添加絮凝剂,添加前4h~12h开始配置絮凝剂溶液,质量浓度应控制在0.1%~1%, 宜经二次稀释至0.01%~0.1%。 4.7应通过静态絮凝沉降实验,确定絮凝剂种类、絮凝剂浓度、絮凝剂单耗、尾矿最佳人料浓度等参数。 4.8应通过动态沉降实验,确定浓密机单位处理能力、尾矿浆最小脱水时间、极限脱水浓度、扭矩等 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