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319-2018 医药工艺用气系统工程设计标准.pdf

GB∕T 51319-2018 医药工艺用气系统工程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7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0506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1319-2018 医药工艺用气系统工程设计标准.pdf

7.1.1制氧站房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为乙类;其他工艺用气站房 应为戊类。独立站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非独立的站房耐火 等级不应低于主体建筑。 7.1.2站房地面、墙壁、顶棚应采用防潮、防霉、隔音材料。门窗 应采用不易变形材料,并应设有防蚊蝇、防尘、防鼠措施。 7.1.3站房应预留通过设备最大搬运件的安装通道。 7.1.4气体制备设施在室内吸气时,站房应靠建筑外墙布置且应 设足够数量的外窗,其流通面积应满足气体制备和设备冷却的要

7.1.5站房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和《氧气站设计规 范》GB50030的规定。

GBT50557-2010 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pdf1.2.1站房宜采用砌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独立的站房应 与主体建筑统一考虑。

8.1.1电气设备用电负荷等级应根据工艺用气的重要程度,按现 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规定执行。生产 工艺明确要求不能中断供应工艺用气的相关设施应按二级用电负 荷供电。 8.1.2站房应有良好的照明,照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 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 8.1.3站房主要操作地点和通道宜设置备用照明。 8.1.4制氧站房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8.1.5氧气站和露天布置的氧气贮罐、液氧贮罐等的防雷设计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 8.1.6站房通信设施应根据生产设施内部联系要求确定。 8.1.7站房视频监视系统可根据企业规划和生产管理要求设置 8.1.8二氧化碳、氧气、氮气制备、储存等受控场所应设置氧气浓 度监测报警系统,报警信号应与站房的事故排风装置联锁,并应具 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8.1.9站房电气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

8.2.1工艺气体前置过滤器应设自动排水阀,并应就近设置废水 排放设施。

8.2.2压缩空气站的冷却水应循环使用。

8.2.3空气压缩机及其冷却器的冷却水和排水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的规定。 8.2.4站房内给水、排水、消防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规定

8.3.1站房的暖通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规定。 8.3.2站房应保证通风良好,应采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自然通 风不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 8.3.3二氧化碳、氧气、氮气制备、储存等受控场所应设置事故排 风风机,并应与氧气浓度监测报警系统联锁控制。

8.3.4风冷式空压机排风口上应设置排风导管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 《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 《低温液体贮运设备使用安全规则》JB/T6898 《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 《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 《低温液体贮运设备使用安全规则》JB/T6898 《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医药工艺用气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医药工艺用气系统工程设计标准》GB/T51319一2018,经住房 城乡建设部2018年9月11日以第196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医药工艺用气系统工程设计 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 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 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 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医药工艺用气系统工程设计标准》GB/T51319一2018,经住房 城乡建设部2018年9月11日以第196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医药工艺用气系统工程设计 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 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 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 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总 则 (23) 2 术语和符号 (24) 2.1术语 (24) 3 气体质量指标 (25 ) 4 工艺系统设计 (27) 4. 1 一般规定 (27) 4.2 工艺用气制备、储存 (28) 4.3 设备 (28) 4. 4 工艺用气分配与输送 (29) 4. 5 检测与控制 (30) 5 管 道 (32) 5. 1 一般规定 (32) 5. 2 材料和绝热 (34) 5.3 管道安装 (34) 6站 房 (36) 6.1 一般规定 (36) 6.2设备布置 (36) 建筑与结构 (37) 7.1建筑 (37) 8公用工程 (38) 8.1 电气 (38) 8.3暖通

(1)药品质量保护原则:符合现行的优良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GMP),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2)安全卫生原则:医药气体系统是整个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企业安全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和设计部 门都应该十分重视气体系统的安全卫生选型配套设计问题,确保 在其投入使用后能实现安全、高效运行,避免因设施的不安全因素 而导致人身伤亡或设备损坏事故。 (3)节能环保原则:节能是指加强能源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能源浪费和降 低污染物排放。 (4)清洁生产原则:通过工艺技术的改进,主要包括制备工艺 的改进和分配系统的优化,并加强生产管理,尽可能降低原材料和 能源消耗,从而减少“三废”产生量,减轻末端治理的压力,以达到 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1.0.4压缩空气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缩空气站设计 标准》GB50029的规定,氧气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氧气

标准》GB50029的规定,氧气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氧 站设计规范》GB50030的规定,气瓶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6的规定。

2.1.1制药工艺过程中的原辅料气体(包括配方用气、反应用

2.1.1制药工艺过程中的原辅料气体(包括配方用气、反应用

气)、可燃气体、质量控制用气不包括在本规范所定义的医药工艺 用气范围之内,医药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产品或直接影响产品质 量的氨气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1.2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酵母菌、霉菌及其组成部分

3.0.1医药工艺用气包括压缩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氩气 本条是通用性要求。 无菌药品生产,气体的微生物限度与药品暴露的生产环境 致。进入无菌区的压缩空气应经过除菌过滤,至少达到A级层流 空气的微生物限度水平,即小于1cfu/m3。在除菌过滤前,通常应 规定一个带菌量限度作为控制目标,如30cfu/m。 非无菌药品生产,气体的微生物限度与药品一致。若无特殊 要求,应与医药洁净室环境微生物要求一致,见表1。

表1医药洁净室环境微生物检测的动态标准

3.0.3气体的纯度,只针对情性气体而言。世界各主要药典对工 艺用气纯度的要求见表2

表2氟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纯度的要习

3.0.4医药工艺用气的质量指标应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且与其 生产环境匹配。各国药典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医药工艺用气的质量 指标,但可能还不能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药典的规定只是最低标 准,是否需要更加严格的用气质量标准取决于药品的生产工艺。 因此做了本条规定。 特殊生产工艺举例:好氧发酵用压缩空气约为0.1MPa~ 0.2MPa,需用过滤保证无菌,温度湿度根据工艺需求确定,相对湿 度的要求为在使用条件下不结露

4.1.1风险管理应使潜在的危害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完全消 除潜在危害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在工艺用气系统中,影响药 品质量及患者安全受到危害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 (1)分配系统; (2)系统管件的运行、维护; (3)气源自身的制备方式。 为了实施基于科学的风险管理原则,设计人员有必要充分理 解产品/工艺的要求,气体生产/来源,储存、分配系统要求等。运 用对工艺的理解与知识,充分考虑关键质量属性与关键工艺参数, 优化气体系统的设计。 工艺用气系统不仅需要满足使用点供气需要,同时还需考虑 操作、清洁、消毒、灭菌、维护以及验证相关操作的可实施性与便利 性,如过滤器的清洗与灭菌、完整性测试的操作要求、减压阀的设 置等。 4.1.2常见的质量指标包括:气体纯度、水分含量、油含量、其他 化学物质含量、微生物含量、颗粒含量等。不同药品、不同生产工 艺对气体质量要求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系统划分,避 免不同气体质量要求之间的不良影响。 系统设计应评估药品共用气体分配系统的交叉污染风险。应 评估分配系统穿越不同生产区域带来的交叉污染风险。 4.1.3医药工艺用气一般存在间断用气、负荷波动较大等特点, 工艺用气系统的供气能力应充分考虑各用气点的用气点特点、用

4.1.2常见的质量指标包括:气体纯度、水分含量、油含量、其他

工艺用气系统的供气能力应充分考虑各用气点的用气点特点、用 气需求、使用频率、使用时间等因素。工艺用气系统必须满足用气

峰值需求,同时考虑用气低峰需求时系统运行的合理性、经济性。 工艺用气系统的供气能力应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采用适当的余设 计,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安全性。在考虑穴余设计时,应将负荷 曲线作为关键因素。

4.2工艺用气制备、储存

4.2.1以压缩空气制备系统为例,为使其制备能力符合生产需 求,在设计时应考虑关键设备(如空压机)的备份。 举例:根据生产班次的安排,通常采用3台50%最大负荷的 空压机去代替2台100%最大负荷的空压机,在满足最大用气量 的情况下,不仅更经济而且还能保证其中一台空压机在任何时候 都处于停机状态。同时,当用气量降到50%最大负荷以下时,还 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耗电量,这就提高了系统的综合效率。 4.2.3氧气可采用变压吸附方法现场制备,变压吸附分离制备氧气 的装置应包括空气压缩机、分子筛吸附器、管道、阀门和控制系统。 膜分离制备氮气装置应包括空气压缩机、过滤器、膜滤芯、管 道、阀门和控制系统。 变压吸附分离制备氮气装置应包括空气压缩机、分子筛吸附 器、管道、阀门和控制系统。传统的吸附容器为碳钢制造,其防腐 能力有限,极易造成系统的二次污染,可采用不锈钢材质或铝合金 防腐氧化处理的新型容器。 液氧、液氮蒸发器应在下游设置保护措施,防止低温液体进入 供应管线造成火灾、爆炸或人员冻伤。 稳定性指气体的流量、压力、质量指标。

4.2.1以压缩空气制备系统为例,为使其制备能力符合生产需

求,在设计时应考虑关键设备(如空压机)的备份。 举例:根据生产班次的安排,通常采用3台50%最大负荷的 空压机去代替2台100%最大负荷的空压机,在满足最大用气量 的情况下,不仅更经济而且还能保证其中一台空压机在任何时候 都处于停机状态。同时,当用气量降到50%最大负荷以下时,还 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耗电量,这就提高了系统的综合效率。

4.2.3氧气可采用变压吸附方法现场制备,变压吸附分离制备氧

膜分离制备氮气装置应包括空气压缩机、过滤器、膜滤芯、管 道、阀门和控制系统。 变压吸附分离制备氮气装置应包括空气压缩机、分子筛吸附 器、管道、阀门和控制系统。传统的吸附容器为碳钢制造,其防腐 能力有限,极易造成系统的二次污染,可采用不锈钢材质或铝合金 防腐氧化处理的新型容器。 液氧、液氮蒸发器应在下游设置保护措施,防止低温液体进入 供应管线造成火灾、爆炸或人员冻伤。 稳定性指气体的流量、压力、质量指标。

安全的前提下,在设计选型时也应考虑其维修保养是否便捷等因 素。此外,本标准对于采用模块化设计且具有可通过模块化组合

.3.2含油量作为压缩空气的气体质量指标之一,应满足相应的 药品生产要求。为了减少对后续过滤器的负荷,本标准推荐采用 无油型空气压缩机

4.3.3对于工艺用气的所有部件和组成部分均需做好防腐处理

4.3.5绝热层位于外压容器与内压容器之间,包含位于真空中的

4.4工艺用气分配与输送

4.4.1应考虑到最不利末端的需求以及高需求点,在高需求点 比较经济的做法是在附近设置一个分配储罐,分配管线更小,输送 压力更高。

比较经济的做法是在附近设置一个分配储罐,分配管线更小,输送 压力更高。 4.4.2枝状管路系统适用于使用点较少且分布较均匀的情况,管 路的大小应适应高峰使用的要求。环状管路系统适用于使用点较 多且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4.4.2枝状管路系统适用于使用点较少且分布较均匀的情况,管

4.4.3检测与控制措施包括安装过滤器和止回阀

1控制工艺用气系统污染与交叉污染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管 道布置时应确保工艺用气系统独立性,不同气体质量管路间应无 交叉污染的风险

4.4.5二级减压法是采用两个减压阀来减小或消除压力的剧

波动。二级减压法适用于下列场合: (1)当起始压力为14bar或更大压力; (2)当所需的压力减小比例达到或超过3/4的时候,比如从 14bar减小到3.5bar。

4.4.6工艺用气分配输送系统可采用巴氏消毒和臭氧消毒。当 采用臭氧消毒时,宜采用紫外线照射除去臭氧。

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主要对下列质量指标和关键工 进行选择性检测与控制,

4.5.1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主要对下列质量指标和关

艺参数进行选择性检测与控制: (1)微生物; (2)悬浮粒子; (3)水分; (4)碳氢化合物; (5)含氧量; (6)氮的纯度。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可以参照现有的环境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也即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采样,然后再进行培养基的培养及计数。 同环境微生物检测一样,用于工艺气体微生物检测的培养基应被 证明能够适合微生物的生长,且培养基使用前应该被灭菌。采样 和检测的方法很多,包括狭缝取样检测、冲击取样检测、离心取样 检测、液体冲击取样检测、过滤器取样检测以及薄膜过滤器取样检 测,其中过滤器取样检测法是一种比较简便和成本较低的方法,该 方法包括一种过滤网支架(塑料或不锈钢)、无菌过滤器、一个校准 的流量计,一定体积的气体通过滤芯后,滤芯再无菌转移到培养基 进行培养和计数。 悬浮粒子的检测方法包括激光粒子计数、中心计数结合扫描 移动计数、微分迁移率分析、膜捕获等方法。由于取样率适中,成 本相对较低,激光粒子计数法通常用于工艺气体粒子检测。应注 意避免在颗粒计数器中含有水分,并确保连接粒子计数器和取样 点的取样管不影响粒子计数。取样管应采用光滑的不脱落材料, 并尽可能短,以避免颗粒沉降,与样品端口的连接应避免引入外部 空气或产生粒子。

水分的检测方法通常可以采用露点或压力露点的检测方法。 通常的检测仪器包括:镜面露点仪、电解湿度计、阻抗湿度计以及 聚合物薄膜湿度传感器等。检测方法可根据工艺用气点需要的检 测精度来选择,同时也要考虑维护和检测安排以及成本和可靠性 例如镜面露点仪是一种精度较高的宽范围检测设备,但是空气中 的尘埃粒子和吸湿的无机盐对其有不利影响,同时这种仪器较为 昂贵,通常用于要求较高的工艺气体。 碳氢化合物的检测方法通常为气相色谱法。 含氧量的检测方法通常包括电化学检测和指示管检测。电化 学检测设备相对而言价格低廉,易于操作和维护,检测范围宽,0~ 10000ppm,是线性的。电化学检测设备校准很简单,可以设置为 在线采样检测,也可以使用便携式检测设备。指示管由于操作时 可能暴露于空气中,易产生差错。 氮气中可能含有氧气、水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氩气。氮 气的纯度也即氮气在总气体中的占比。氮气纯度的检测方法通常 可以使用在线检测设备或离线设备(压力下取样)。通常的检测设 备主要是气相色谱一热耦合电导检测。 4.5.2制定取样点的位置策略需要引入风险评估理论。工艺用 气系统通常通过系统中控制以及终端过滤器控制的组合方式进行 质量控制,这时候系统中以及终端均应该考虑取样点。取样点的 位置可能在过滤前或者过滤器后,或者前后均需要。监测的目的 主要在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取样位置应考虑要测试的参数和该 参数潜在的风险来源,以便取样策略解决潜在的风险。例如,用于 无菌操作的工艺气体,其取样点应该在终端过滤器之前,因为此工 艺气体是经过0.2um过滤器过滤的,其气体质量在终端过滤器前 后应该是一致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无菌过滤后的气体采样应该 考虑其对无菌操作的影响风险。

气系统通常通过系统中控制以及终端过滤器控制的组合方式进行 质量控制,这时候系统中以及终端均应该考虑取样点。取样点的 位置可能在过滤前或者过滤器后,或者前后均需要。监测的目的 主要在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取样位置应考虑要测试的参数和该 参数潜在的风险来源,以便取样策略解决潜在的风险。例如,用于 无菌操作的工艺气体,其取样点应该在终端过滤器之前,因为此工 艺气体是经过0.2um过滤器过滤的,其气体质量在终端过滤器前 后应该是一致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无菌过滤后的气体采样应该 考虑其对无菌操作的影响风险。 取样点位置的设置应避开纯化水、纯蒸汽等其他类似管道。 取样点应能代表使用点的气体质量。

5.1.3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泄漏会对人员造成一定的风 险,要求布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不穿越生活间、办公室等人员集 中场所,也是从降低风险的角度考虑。 5.1.4氧气管道系统发生事故或气体纯度不符合要求时,需吹除 置换,这些气体置换时,不能排入室内,所以在管道末端或最高点 设置放散管,以便将气体排入大气。放散管的排放口应高出屋脊 1m,以防止风向的影响使排放的气体回灌到室内。 产

5.1.5除有特殊要求外,可按下述方法确定管径:

式中:d 管道的内径(mm); W一管内介质的质量流量(kg/h); V。一管内介质的体积流量(m/h); u一介质在管内的平均流速(m/s)。 除特殊要求外,可按下述方法来计算工艺用气管道的阻力 损失: (1)当总压力损失小于起点压力10%时,圆形直管的摩擦压 力损失,可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P 直管的摩擦压力损失(MPa); 管道长度(m); g 重力加速度(m/s?); d一 管道内径(m); u一一 介质在管内的平均流速(m/s); 流体密度(kg/m); 入 一流体摩擦系数,无因次。 局部的摩擦压力损失的计算,可采用当量长度法或阻力系 数法。 1)当量长度法

5.1.6为便于工艺用气管道系统的清扫、清洗、消毒,验

毒效果,工艺用气管道应设置必要的吹扫口、放净口和取样口,在 管道系统的最低点设置放净口,取样点设置在工艺用气供气装置 末端过滤器后和使用点之前,

5.2.1医药工艺用气管道的选择应采用不吸附和污染输送介质 的材质,常用的管道及阀门的选材宜采用优质的不锈钢材料,常用 的优质不锈钢有304、316和优质低碳不锈钢304L、316L等。为 确保无菌产品生产需求,对于直接接触无菌药品和其内包材的气 体,宜采用优质的低碳不锈钢(如316L),而且要求进行内壁抛光, 有条件的要进行电抛光。 阀门形式和材质的选择同管道的选择,要严格控制医药工艺 用气阀门对药品的污染,要求阀体不应成为污染物质积聚的死角, 医药工艺用气常用的阀门有球阀、隔膜阀等,尤其是不锈钢隔膜 阀,除严密性好外,还具有阀门不直接接触输送介质,阀体死角体 积小等优点,非常适合输送直接接触无菌药品和其内包材的工艺 用气。

燃烧物(煤粉、炭粒或有机纤维)存在,随着气流运动与管壁或机体 发生摩擦、撞击,会产生大量摩擦热,导致管道燃烧。

燃烧物(煤粉、炭粒或有机纤维)存在,随着气流运动与管壁或机

5.3.1工艺用气管道的连接目前基本采用焊接,主要能确保管道 连接的严密性。不锈钢采用情性气体氩弧焊不适用焊条,完全利 用不锈钢管件自身的材料熔节,极大地保持了焊接件材料的组成。 同时焊接时避免产生死角,造成清洗不净,容易滋生细菌。

5.3.2氧气是助燃性气体,在氧气中任何可燃物质的引燃

要大大降低,容易发生燃烧事故,因此氧气管道设导出静电接地措 施,目的是消除由于管内气流摩擦等产生静电。氧气系统中的静 电聚集是引发着火燃烧的重要因素

5.3.3不锈钢软管相较于其他材料具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

5.3.3不锈钢软管相较于其他材料具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 优点。

6.1.1站房位置的布置涉及因素较多,所以提出应根据下列诸因

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现将各因素分述如下: 1靠近工艺用气负荷中心,可节省管道、减少压力损失、保证 用气压力; 2站房设备较多,有些设备体量比较大,应尽量将站房布置 在设备运输、安装较为便利的地方; 3站房是生产工艺用气的地方,为了提高工艺用气产品质 量,减少制备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各种污染,故要求站房远离散发大 量粉尘和有毒害气体的区域;当不能远离这些区域时,应位于其全 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6.2.2站房内有各类气体管道、冷却水管道、排水管道等,必须在 平面和空间上综合考虑,才能做到相互协调、整齐美观,安装、检 修、运行与管理方便。在工艺布置合理、紧凑,满足设备和管道布 置、安装、操作和维修要求的前提下,站房面积还应对未来改扩建 留出合理的发展空间

6.2.2站房内有各类气体管道、冷却水管道、排水管道等,必须在

6.2.4在需要防止气体回流、倒灌的使用场合,在设备上应配置 如单向阀、缓冲罐等装置。

6.2.4在需要防止气体回流、倒灌的使用场合,在设备上应配置

6.2.7氧气储罐与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的确定,主要考虑当其中

一个储罐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危及其他储罐和消防扑救的需 要。这一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统一。

7.1.1本条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 有关规定,结合站房的具体情况,将站房的火灾危险性定为戊类生 产场所。考虑到站房建筑的永久性和重要性,本标准规定站房的 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于非独立的站房,为保护站房不 因主体建筑火灾而烧毁,故其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均应按 不低于主体建筑耐火等级设计

因主体建筑火灾而烧毁,故其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均应按 不低于主体建筑耐火等级设计。 7.1.3站房应考虑安装在其中的设备最大件的搬入问题,特别是 设备最大件大于门窗洞口的情况,应在墙上预留洞或结合承重墙 先安装设备后砌墙

7.1.3站房应考虑安装在其中的设备最大件的搬入问题,特 设备最大件大于门窗洞口的情况,应在墙上预留洞或结合承 先安装设备后砌墙

7.1.4对于在室内吸气的空气压缩机,站房外窗应做成格栅型或

其他型式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案,可以对新风进行粗过滤。

8.1.1站房停电的直接后果是中断工艺用气供应。由于中断工 艺用气供应对生产造成的损失较小,所以,除生产工艺明确要求不 能中断供应工艺用气按二级负荷供电外,其余站房用电设备按三 级负荷供电。

8.1.3当工作照明因故熄灭,为保证站房继续运行或停正操作,

必须严密注意压力及操作有关阀门等,因此宜设有备用照明。备 用照明宜满足站房所需部位活动和操作的最低照度值,一般不低 王正常照度标准的1/10。

站房一般均应有计算机网络接口,以便工艺用气系统的自控 系统接入全厂的工业控制网络,便于全厂统一的生产管理及设备 的运行维护,

情况,设置氧气浓度监测报警系统SH/T 3604-2019 石油化工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pdf,并和站房的事故排风装置

情况,设置氧气浓度监测报警系统,并和站房的事故排风装置联 锁,以保证进入人员的安全。报警后应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8.3.4风冷式空压机的热风如果散排在站房内,仅通过空调排风 的稀释是难以带走热量的。因此本规定要求对于风冷式空压机, 必须在排风口上设置排风导管,直接将热风导出室外,避免房间过 热,影响空压机正常运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