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819-2019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pdf

DL/T 819-2019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MB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1154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819-2019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pdf

ICS27.100 F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杨

DZ∕T 0200-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铁、锰、铬.pdf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

Thecode oftheweldingheattreatmentforpowerplant

本标准依据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是对DL/T819—2010《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进行的修订,与DL/T819—2010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热处理设备的自动记录和热电偶的计量检验及精度要求; 一补充了热电偶的测试要求和热电偶丝的技术要求; 一完善了焊接热处理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首件确认要求; 一细化了感应加热的相关工艺, 一调整了柔性陶瓷电阻、远红外辐射加热大径薄壁管加热宽度; 一增加了小径薄壁管马氏体耐热钢的后热和焊后热处理的工艺要求; 一 将部分马氏体耐热钢的焊后热处理恒温温度调整为740℃~760℃; 一调整了高合金钢焊后热处理分区控温要求: 调整了标准章节结构。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1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苏州热 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建集团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中国能建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武 汉大学、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能建集团江苏电力建设 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方天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能建集团北京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军、乔亚霞、常建伟、陈忠兵、张永生、雷鸣、王学、宋同乐、孙松涛、 杨庆旭、庄海青、任永宁、杨超、张浩。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L/T819一2010。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

DL/T819—20194一般规定4.1人员4.1.1焊接热处理人员包括热处理技术人员和热处理操作人员(又称“热处理工”)。焊接热处理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取得证书。未取得证书的人员只能从事焊接热处理的辅助工作。注:本标准“热处理工”与国家职业标准《热处理工》中的“工程热处理工”相对应。热处理技术人员可由焊接技术人员或具有国家职业标准《热处理工》中具有高级及以上的工程热处理工担任,并应经过专门的焊接热处理技术培训,考核合格。4.1.2热处理技术人员的职责如下:a)负责编制或审核焊接热处理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工艺卡等技术文件,进行技术交底。b)指导、监督热处理操作人员的工作,对焊后热处理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c)收集、汇总、整理焊接热处理资料。4.1.3热处理操作人员的职责如下:a)按焊接热处理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工艺卡进行施工。b)记录焊接热处理操作过程。c)焊后热处理应进行自检。4.2仪器设备4.2.1焊接热处理仪器设备应满足工艺要求,安全、可靠。4.2.2焊接热处理所使用的测控温仪表、热电偶、热电偶丝等需要计量的器具应经过校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4.2.3设备应具有全过程温度自动测量和控制功能,并配备具有冷端温度自动补偿功能的温度自动记录装置;自动记录仪应定期进行检定。4.2.4设备的控温精度应在±5℃以内。对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其显示装置应有冷端温度自动补偿装置,且其显示温度应以自动记录仪的显示温度为准进行调整。4.2.5焊接热处理过程的数据存储设备应具有数据加密功能,数据文件名称宜自动生成且不可更改。4.3保温材料4.3.1焊接热处理用保温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a)保温材料的热阻R值不小于0.35℃·m²/W。b)柔性陶瓷电阻加热或远红外加热用保温材料的熔融温度高于1150℃。c)感应加热用保温材料对电磁场无屏蔽作用。d)火焰加热用保温材料应干燥。4.3.2宜选用硅酸铝耐火纤维制品、玻璃纤维布、高硅氧布等。4.4安全要求4.4.1焊接热处理作业中除应符合相关的安全作业要求之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焊接热处理人员穿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并防止烫伤。b)至少两人同时参与作业。c)采用电加热时,防止加热装置导体与焊件接触。4.4.22采用红外测温仪时,应避免激光直接或间接射入人眼。4.4.33采用感应加热应符合相应的安全防护要求。2

5.1.1加热炉加热应满足下列要求

5.1.4火焰加热应满足下列要求

5.2.1加热炉加热适用于对焊件进行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当对焊件分段加热或采用火焰加热炉 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分段加热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其重叠的加热长度不小于300mm。 b)采用火焰加热炉时,应使火焰不直接冲刷被加热焊件。 5.2.2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辐射加热适用于对焊件进行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 5.2.3感应加热适用于对焊件进行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对具有明显尖角效应影响的焊件,不宜 兄田由频盛广加热

5.2.4火焰加热使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

a)在难以采用其他加热方式的场合,可采用火焰加热对焊件进行预热和后热处理。 b)如采用火焰加热方法进行焊后热处理,应编制详尽的作业方案,保证加热相对均匀,并具有有 效的温度控制措施。 c)不宜采用火焰加热方法对高合金钢焊件进行焊后热处理

6.1.1焊接热处理工艺应按照DL/T868的规定,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一并评定。 6.1.2编制焊接热处理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格式见附录B中表B.1)时,应结合焊件实际的材料、 规格、施工条件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应在首件焊接热处理实施的结果中确认。 6.1.3首件确认应确认焊接热处理作业指导书中的加热范围、升温速率、恒温时间、降温速度等能够 实现并达到预定的效果。

6.1.1焊接热处理工艺应按照DL/T868的规定,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一并评定。 6.1.2编制焊接热处理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格式见附录B中表B.1)时,应结合焊件实际的材料、 规格、施工条件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应在首件焊接热处理实施的结果中确认。 6.1.3首件确认应确认焊接热处理作业指导书中的加热范围、升温速率、恒温时间、降温速度等能够 实现并达到预定的效果。

DL/T8192019

6.1.4经首件(炉)确认并经硬度检测合格的焊接热处理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应在后续的 执行。

6.2.1预热温度满足下列要求

a)焊件的预热温度应符合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的要求,常用钢的预热温度参见附录C。 b)异种钢焊接预热温度可按照DL/T752的规定确定。 .2.2预热时的加热方法及加热宽度满足下列要求: a)当管子外径大于133mm或壁厚不小于20mm时,宜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辐射加热 或感应加热。 b)当监测焊件坡口外热电偶达到预热温度时,应保持一定时间,使坡口待焊接部位的温度达到要求。 c)当加热器在坡口两侧分别布置或全覆盖布置时,加热宽度自坡口边沿开始计算,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或远红外辐射加热时,每侧加热宽度不小于焊件厚度的4倍,且不 小于100mm; 2)采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时,每侧加热宽度不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100mm。 d)当待焊接区为类似点状时,加热范围是以焊接中心为圆心、以焊缝最大深度尺寸的9倍为半径 的近圆形区域。 23金新猫边时一饰个

6.2.3重新预热时苏G56-2020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构件连接构造.pdf,应符合下列要求。

a)焊接中断后,重新焊接前应再次预热。

.3.1有冷裂纹倾向的焊件,当焊接工作停止后,若不能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应立即进行后热。后 热工艺是:加热温度为300℃~400℃;保温时间为2h~4h。 .3.2马氏体型耐热钢焊接接头焊后不宜采用后热。若后热,应符合下列要求: a)待焊件温度降至80℃~100℃、保温1h2h后立即进行。 b)管子外径不大于63.5mm且壁厚不大于10mm的马氏体型耐热钢焊接接头,可缓冷至室温,并 在24h内进行后热或焊后热处理。 3.3后热时的加热宽度不小于预热时的加热宽度

6.4.1应按照DL/T869、DL/T752的规定,或其他技术文件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若焊缝任一侧为马 氏体型耐热钢,应在其完成马氏体转变结束后立即进行焊后热处理,否则,应按6.3的要求进行后热。 6.4.2焊后热处理恒温温度的选择原则: a)不应超过焊接材料熔敷金属及两侧母材中最低的下转变温度(Ael),宜在Al温度以下30℃。 b)对调质结构钢焊接接头,应低于调质处理时的回火温度。 c)对异种钢焊接接头,可按照DL/T752的相关规定执行。 6.4.3管道对接接头加热宽度应根据加热方法及外径(D)与壁厚(S)的比值来选取,但最小不小于 100mm。加热中心应位于焊缝中心,并应采取措施降低周向和径向的温差,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采用感应加热时,应按下述方式确定加热宽度: 1)当D/8≤15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5倍; 2)当D/8>15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6倍。 b)当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远红外辐射加热时,应按下述方式确定加热宽度: 1)当D/8≤10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厚的6位

图1名义厚度计算图示

6.4.5常用钢的焊后热处理恒温温度与恒温时间参

a)采用柔性陶瓷电加热或远红外辐射加热时,焊接热处理升温速率、降温速率为6250/8(单位为 ℃/h,其中为坡口处焊件厚度,单位为mm),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时,焊接热处理升温速率为 8000/(单位为℃/h),降温速率为6250/(单位为℃/h)。升温、降温速率最大不大于 300℃/h。当壁厚大于100mm时,升温速率、降温速率按60℃/h进行控制;300℃以下不控制 升温和降温速率。 b)当管子外径不大于108mm且厚度不大于10mm时,若采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可不控制升 温速度。 c)对管座或返修焊件大厦施工方案,应按主管的壁厚计算焊接热处理的升温速率、降温速率。 d)加热炉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加热过程焊件应随炉升温;冷却过程焊件应随炉降温,直到300℃ 以下方可出炉冷却。 焊后热处理恒温过程中,任意两热电偶显示数据的差值应符合规定的温度范围,且不超过50℃。 在制定焊后热处理工艺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可能出现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a)对于有再热裂纹倾向的钢种,焊后热处理恒温温度应避开敏感温度区间;升温、降温时,应尽 快通过敏感温度区间。 b)对于有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钢种,焊后热处理采用快速冷却的方式。 c)冷拉焊接接头所用的加载工具,待焊接热处理完毕后,方可拆除。 d)对已运行过的管道焊接接头,在热处理前、后对焊缝及母材硬度进行检验,必要时,进行金相 组织检验。 e)阀体和管道形成的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时,确保阀体部位的恒温温度不超过阀体的运行 温度。 f 对于壁厚大于100mm的焊接接头,应采取措施控制壁厚方向的温差,满品加热温产函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