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_T 5493-2014 电力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pdf图H.1桩身加载法静载试验测试结果转换示意图
桩身加载法静载试验测试结果尚传统静载试验的顶荷载 位移曲线转换的方法是:根据向上、向下位移同步的原则拟合,即 通过位移进行叠加荷载的方法,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转换后桩顶等效荷载(kN); Qu一一某一位移对应的荷载箱向上加载值(kN); Q一某一位移对应的荷载箱向下加载值(kN):
GB/T 39256-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pdf(H. 1) (H. 2)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友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
《电力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L/T5493一2014,经国家能 源局2014年10月15月以第11号公告批准发布。 电力工业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 础产业。前电力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和重大质量事故多与基础工程 质量有关,其中有不少是由于桩基工程的质量问题,而直接危及主 体结构的正常使用与安全。 本标准力求体现行业水平,反映电力行业基检测工作特点, 同时注重标准的指导性和操作空间,力求实现技术上的先进性、经 济上的合理性、实施上的可操作性三者的有机结合,能够起到指导 电力基桩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不断提高的作用。本标推尽力与 相应国家标准和其他电力行业标推相协调,同时也吸取厂其他行 业标准的有益经验。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电力行业几十年来基桩检 测的新经验,调研了检测技术的新进展,完成了《港口、水利等行业 基桩检测技术调查》和《灌注桩综合检测技术实例分析研究》专题 报告,吸收了行业内外租关科研应用成果,征求了行业内设计单位 的意见,最后经专家审查并修改定稿。 为了便于广大检测、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工作 人员在使用本标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电力工程基桩 检测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 对条文规定的自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 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其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 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处理和评判时比较困难,影响了基桩检测工作的质量,漏判、误关 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急需加强基检测技术的管理,便基耕检测护 术标化、规范化,进一步促进基桩检测技术的进步,根据电力二 程的特点,制订出一部适合于电力工程的行业检测技术规程是 分必要的。
处理和评判时比较困难,影响了基桩检测工作的质量,漏判、误判 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急需加强基检测技术的管理,便基耕检测技 术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促进基桩检测技术的进步,根据电力工 程的特点,制订出一部适合于电力工程的行业检测技术规程是十 分必要的。 1.0.2本标准主要适用于电力工程中的基桩,其他交通、铁路、港 口等领域的基桩检测可参照使用,但应该注意在参照使用本标推 时,应以其他建筑工程的有关专业规范、规程为主:本标准所指的 基桩是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包括预应力管桩)和钢桩。 1.0.3基检测的目的是确保桩基工程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它不 仪和基桩本身质量有关,而且与地质条件、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地 基基础类型、施工质量可靠性等密切相关:实测的数据和信号也包 含了诸多地质条件、桩身材料、不同桩型及施工工艺和流程、桩的 床止时间、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和被检桩的代表性等各种因素和条 件的影响,因此在对基桩工程进行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分析。
1.0.2本标准主要适用于电力工程中的基桩,其他交通、铁路、法
口等领域的基检测可参照使用,但应该注意在参照使用本标 时,应以其他建筑工程的有关专业规范、规程为主:本标准所指的 基是混凝士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包括预应力管桩)和钢桩。
1.0.3基桩检测的且的是确保桩基工程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仪和基桩本身质量有关,而且与地质条件、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理 基基础类型、施工质量可靠性等密切相关:实测的数据和信号也有 含了诸多地质条件、桩身材料、不同桩型及施工工艺和流程、桩的 床正时间、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和被检桩的代表性等各种因素和务 件的影响,因此在对基桩工程进行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分析。
2.1.1基桩:一般指桩基础中的单桩。 2.1.2桩身完整性是一个综合定性指标,而非严格的定量指标, 其类别是按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划分的。桩身完整 性是反映桩身截面尺寸大小、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指标,可 以用耕身力学阻抗(波阻抗)来表征:
式中:Z一桩身力学阻抗; o一一桩身材料质量密度; C一一应力波纵波速度; A一一桩身截面面积。 桩身阻抗变小,说明了桩身中某点存在着不利缺陷,对于灌注 ,缩颈意味着截面面积A的减少,离析相对应的是桩身材料质 量密度。和应力波纵波速度℃的减少,夹泥意味着桩身混凝土截 面A的减少和密度β、波速c的变化,因此,研究桩身的完整性实 质上就是研究桩身阻抗的变化,限于目前检测技术发展的水平,尚 无法定量、推确地判断桩身截面的尺寸、桩身材料的质量密度及该 检测点的应力波速度,因此桩身完整性应该说是一个综合定性指 标,而非严格的定最指标,反映在桩身截面尺寸上也仅是上、下截 面相对变化而非截面的绝对尺寸,本标准中检测、判断时是以设计 要求作为参照标准的,因此,在具体工程中,要求检测、审核人员应 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并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3.1.1综合试检测为基桩设计、施工、检测提供依据,在工程
3.1.2施工前进行综合试桩,的是为设计提供依据。对设
计等级高且缺乏地区经验的工程,为获得既经济又可靠的设计 施工参数,减少盲目性,前期试桩尤为重要。另外,如果施工 时桩参数发生了较大变动或施工工艺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试 桩。
3.1.5本条规定参考现行国家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3.1.5本条规定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 制订,
3.2.1表3.2.1所列的12种方法是基桩检测中最常用的检测方 法。对于冲钻孔、挖孔和沉管灌注桩以及预制桩等桩型,可采用其 中多种基至全部方法进行检测;但对异型桩、组合型桩,如支盘桩 大直径扩底桩等,表3.2.1中的12种方法就不能完全适用(如高, 低应变动测法和声波透射法)。 因此,在具体选择检测方法时,应根据检测目的、内容和要求, 结合基桩特点、方法适应性、试桩结果,考虑设计、地质条件、施工 因素和工程重要性等情况确定,不允许超适用范围滥用。同时也 要兼顾实施中的经济合理性,即在满足正确评价的前提下,做到快 速经济。
3.2.3高应变法作为一种以检测承载力为主的试验方法,由于检
测人员水平、设备匹配能力、桩土相互作用复杂性等原因,尚不能 完全取代静载试验。该方法的可靠性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当进行过综合试并有静载试 验、高应变检测对比数据的情况下,高应变法分析解释结果的准确 程度会大大提高。
3.2.4打入桩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高应变跟踪检测可以及时发现
3.2.4打入桩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高应变跟踪检测可以及时发现 施工工艺问题、地质条件异常变化及基桩完整性问题,并可适时验 证基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故本条建议打入桩在施打过程 中宜采用高应变动测法对基桩进行跟踪检测
3.2.6由于检测成本和时间问题,很难做到对桩基工程全部基桩
进行检测。施工后验收检测的最终目的是查明隐患、确保安全。 为了在有限的抽检数量中更能充分暴露桩基存在的质量问题,宜 优先抽检本条第1款~第5款所列的桩,其次再考虑抽样的随机 性。
3.3.1检测机构应遵循的常用检测工作程序见图1。
3.3.1检测机构应遵循的常用检测工作程序见图1。实际执行 检测程序中,由于不可预知的原因,如委托要求的变化、现场调查 情况与委托方介绍的不符,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异常,或在现场检 测尚未全部完成就已发现质量问题而需要进步排查,都可能使 原检测方案中的抽检数量、受检桩桩位、检测方法发生变化。如 先用低应变法扩检(或普测),再根据低应变法检测结果,采用钻芯 法、高应变法或静载试验等其他检测方法对有缺陷的桩重点抽测。 总之,检测方案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图1检测工作程序框图
3.3.2本条对调查阶段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正确地对基 桩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提高基桩检测工作的质量,应尽可能详细 地了解和搜集有关的技术资料,另外,有时委托方的介绍和提出的 要求是笼统的、非技术性的,也需要通过调查来进一步明确委托方 的县体要求和现场实施的可行性;有些情况下还需要检测技术人
3.3.2本条对调查阶段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正
员到现场了解和搜集资料。
3.3.4试验用的计量检测仪器必须送至法定计量检定单位进行 定期检定,使用时必须在有效的计量检定周期内,这是我国《计量 法》的要求,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检测前,应进 行检查,发现问题后应及时进行重新检定。
法》的要求,以保证检测数效据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检测前,应进 行检查,发现问题后应及时进行重新检定。: 3.3.6相对于静载试验而言,本标准规定的完整性检测(除钻芯 法外)方法作为普查手段,具有速度快、费用低和抽检数量大的特 点,容易发现挺基的整体施工质量问题,至少能为有针对性地选择 静载试验或高应变动测提供依据。所以,完整性检测安排在承载 力检测之前是合理的。当基础埋深较大时,基坑开挖产生土体侧 移将桩推断或机械开挖将桩碰断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完整性检 测应等到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 3.3.9本条内容针对检测中出现的缺乏依据,无法或难于定论的 情况,提出了可用的验证检测原则。应该指出:桩身完整性不符合 要求和单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是两个独立概念。完整性为工 类或卫类而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显然存在结构安全隐惠;竖向 抗压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而完整性为Ⅲ类或IV类也可能存在安全 和耐久性方面的隐患
3.3.6相对于静载试验而言,本标准规定的完整性检测(除钻芯
法外方法作为普查手段,真有速度快、费用低和抽检数量天的特 点,容易发现桩基的整体施工质量问题,至少能为有针对性地选择 静载试验或高应变动测提供依据。所以,完整性检测安排在承载 力检测之前是合理的。当基础埋深较大时GB/T 38226-2019 地震烈度图制图规范,基坑开挖产生土体侧 移将桩推断或机械开挖将桩碰断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完整性检 测应等到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
情况,提出了可用的验证检测原则。应该指出:桩身完整性不符合 要求和单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是两个独立概念。完整性为工 类或卫类而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显然存在结构安全隐惠;竖向 抗压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而完整性为Ⅲ类或IV类也可能存在安全 和耐久性方面的隐患。
3.4.3本条的要求恰好是在打入桩(特别是长桩、超长桩)情况下 的高应变法技术优势所在。进行打桩过程监控可减少桩的破损率 和选择合理的人深度,控制打过程中的桩身应力,确定施工工 艺参数及停锤标准,进而提高沉桩效率,验证桩设计参数的合理 性。 3.4.5打入桩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高应变跟踪检测可以及时发现 施工工艺问题、地质条件异常变化及基桩完整性问题,并可适时验 证基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故本条将打入式预制桩打桩过 程跟踪检测数景下限加以限定
施工工艺问题、地质条件异常变化及基完整性问题,并可适时验 证基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故本条将打入式预制桩打桩 程跟踪检测数量下限加以限定。
3.4.6本条规定了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验收检测的抽布
3.4.6本条规定了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验收检测的抽检 数量,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可以保证身完整性抽检 的随机性和全面覆盖;按检测等级确定灌注桩抽检比例大小,符合 惯例,是合理的。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一般设计承载力高,桩身质 量是控制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随着桩径的增大,尺寸效应对低应变 法的影响加剧,而钻芯法、声波透射法恰好适合于大直径桩的检测 (对于嵌岩桩,采用钻芯法可同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芯和检测沉渣 厚度)。同时,对大直径桩采用联合检测方式,多种方法并举,可以 实现低应变法与钻芯法,声透法之间的相互补充或验证,提高完整 性检测的可靠性。 当检测数据难以评价受检桩的桩身质量,不能确定桩身完整 性类别时,不得计入本条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应重新确定受检 桩或重新选择检测方法,以确保抽检数满足本条的规定。 3.4.14通常,因初次抽样检测数量有限,当抽样检测中发现承载 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或完整性检测中Ⅲ类、IV类桩比例较大时,应会 同有关各方分析和判断桩基整体的质量情况,如果不能得出准确 判断、为补强或设计变更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时,应扩大检测。扩大 检测数量宜根据地质条件、桩基设计等级、桩型、施工质量变异性 等因素合理确定,并应经过有关各方确认
某工厂火灾报警工程电气施工组织设计4.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