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1540-2022 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和布设.pdf

GB/T 41540-2022 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和布设.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389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1540-2022 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和布设.pdf

ICS 33.200 CCS A 77

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

Selectionandarrangementofthesurfaceobservationfieldforthevalidationof terrestrialremotesensingproducts

GB/T 41540—2022

某棉纺厂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secret司 制言 IV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观测场命名· 选址通则 5.1区域代表性 5.2开放性 5.3便利性 选址一般要求 6.1大小 6.2地势. 6.3地表覆盖 6.4环境…. 常规观测布设· 7.1气象要素观测 7.2土壤要素观测 7.3控制点布设和位置测量 ·· 7.4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 3 7.5通量观测 7.6探空观测· 3 待检遥感产品地面观测布设 . 8.1基本采样单元布设… 8.2单点观测布设 ·** 8.3多点观测布设 8.4足迹观测布设 ....* 8.5多尺度嵌套观测系统布设 地面观测场报告 附录A(资料性)地面观测场报告格式 参考文献:

GB/T 41540—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遥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 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国家卫星气 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国 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明国、于文凭、李新、车涛、肖青、闻建光、马灵玲、刘照言、郑兴明、辛晓平、 董立新、张勇、韩启金、马超飞、万华伟、徐曦煜、姜小光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遥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 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国家卫星气 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国 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明国、于文凭、李新、车涛、肖青、闻建光、马灵玲、刘照言、郑兴明、辛晓平、 董立新、张勇、韩启金、马超飞、万华伟、徐曦煜、姜小光。

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 选址和布设

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 选址和布设

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

本文件规定了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观测场命名、选址通则、选址一般要求、 测布设、待检遥感产品地面观测布设和地面观测场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陆地定量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场址设计和建设及观测仪器布设

GB/T39468一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surfaceobservationfieldforthevalidationofremote sensingproducts 用于获取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所需地面观测数据而安置观测仪器和设施,进行遥感同步观测和加 密观测的专用场地。 3.2 基本采样单元elementarysamplingunit 在地面观测场布设的对应待检遥感产品空间分辨率的地面测量单元。 3.3 观测点observingpoint 在基本采样单元中布设的观测所处位置。 注:观测包括自动观测仪器、人工操作观测仪器或人工取样室内测量等。 3.4 足迹footprint 描述近地面层表面源或汇的空间分布和仪器观测通量值之间关系的函数。 注:又称源权重函数。 3.5 观测源区observingsourcearea 足迹观测对观测值有主要贡献的区域。

选择能反映典型地区气候、地形、地貌且地表覆盖能够代表典型地物及自然带特征的下垫面。在 求下还宜考虑极端地表类型,如冰川、山地、岛状冻土等。

选址宜避开国家未开放区,应避开军事设施保护区

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后勤保障容易、通信条件好

应不小于所有待检验遥感产品最低空间分辨率3倍×3倍的区域,除非在条件受限的区 2倍X2倍的区域

实性检验的产品对地形有特殊需求,宜选择地势

地面观测场及周边环境需考虑的因素包括: 2 宜避开河流、防护林、高压线等地物; b 地面观测场及周边大气洁净、稳定、能见度好,气溶胶在较大范围内分布均一。

地面观测场及周边环境需考虑的因素包括: 2 宜避开河流、防护林、高压线等地物; b 地面观测场及周边大气洁净、稳定、能见度好,气溶胶在较大范围内分布均一

应在地面观测场内布设地面气象观测场,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条件应符合GB/T35221一2017 中5.1和5.3规定的要求。在地面气象观测场架设自动气象站,连续获取近地表风速、风向、气温、相对 湿度、气压、降水、四分量辐射等要素。气象要素观测高度、角度、方位等符合GB/T35221一2017中5.4 的相关要求。气象塔的高度应在10m以上(含),且高出冠顶4m以上。观测频率应不少于每10min 1次。

应在气象站或通量站塔基附近进行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自动观测,土壤温、湿度探头安装深度宜 为5cm、10cm、20cm、40cm、80cm和160cm,根据需要可以增加2cm、60cm、120cm等。地下水位 深度小于160cm的地区,应测至土壤剖面深度土壤饱和持水状态为止;测定深度无法达到规定要求的 地区,应测至土壤母质层为止。观测频率应不少于每30min1次。安装探头时同时采集各安装位置土 壤样品,在实验室内测量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参数。

7.3控制点布设和位置测量

应在地面观测场内或距离地面观测场10km以内,布设至少1个的大地控制点。有多个大地控制 点时,每个点至少在1个方向上通视。大地控制点布设见CH/T2009一2010的第5章。 宜在地面观测场内和周边布设明显的固定靶标,在地面观测场的角点、基本采样单元的角点及观测 点和采样点的位置布设明显的标识,利用高精度定位系统对以上标识进行精确测量,定位精度达到厘米 级或更高。

7.4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

宜在地面观测场内架设至少1套涡动相关仪,涡动相关仪的场地选址和仪器安装见GB/T400 D21中附录A

宜在地面观测场内或距离地面观测场50km区域内,有探空气象站且可以获取常规探空观 如果没法获取常规探空观测数据,地面观测场宜具有自主探空观测能力。

8.1基本采样单元布设

基本采样单元布设的基本步骤和要求如下: a 基本采样单元的大小应不小于待检遥感产品空间分辨率3倍×3倍的区域:

b)针对每一个拟建设的地面观测场,基于多分辨率待验证遥感产品和地面调查数据,初步确定地 面观测场内基本采样单元的数量和初步的位置 c) 11 选择植被指数或叶面积指数等目标变量的高分辨率基础数据,按照GB/T39468一2020中4.2 的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评价目标变量在地面观测场内的空间异质性。通过空间尺度转换将高 分辨率基础数据上推到基本采样单元大小,在初步确定的位置基础上选择高、中、低的像元作 为基本采样单元,像元选择同时兼顾像元内空间异质性小和空间分布分散的要求。

根据地面观测场的高分辨率基础数据,按照GB/T39468一2020中4.2的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评 价不同目标变量在地面观测场内的空间异质性。当基本采样单元的平均尺度大于或等于遥感产品的空 间分辨率,且观测仪器的观测源区小于遥感产品的空间分辨率时,宜在地面采样单元内随机布设单个观 测点

当基本采样单元的平均尺度小于遥感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且观测仪器的观测源区小于遥感产品 1分辨率时,应在基本采样单元内布设多个观测点。按照GB/T39468一2020中4.3.1基于样点观 由样方法开展多个测量点位置的布设。

针对仪器观测源区大于或等于遥感产品的空间分辨率时,应根据目标变量在地面观测场的要素的 空间异质性和观测仪器观测源区的特点,按照GB/T39468一2020中的4.3.2基于足迹观测的抽样方法 选择合适仪器架设位置。

针对同一个目标变量,将源区大小不同的足迹观测仪器和单点、多点观测仪器布设在同一地面观测 场,观测的源区相互重叠,就形成了多尺度嵌套观测系统。单点、多点和足迹观测仪器布设分别遵循以 上8.2、8.3和8.4的布设要求。

地面观测场建设完成后,应提供地面观测场报告,对地面观测场进行阶段性改造后应更新地面观 最告,地面观测场报告格式见附录A

地面观测场报告封面包括以下信息: a)地面观测场名称; b) 1 地面观测场建设单位; ? 地面观测场主管单位; 地面观测场负责人; e) 报告提交时间。

详细描述所选择地面观测场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和社会经济情况。 其中自然概况宜包括: a)地理位置; b)气候,包括气象要素(气温、降水、空气湿度、日照时数、风速等)多年平均或者典型年份月变化 曲线; c)水文; d)土壤; e)植被; f )电磁环境; g)地质环境等。 社会经济情况宜包括: a)人口; b)土地利用; c)农田水利

介绍地面观测场周边的交通连接情况,包括: a) 距离地面观测场最近的城市及航空、高铁、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主要交通方式; b) 从最近城市到达地面观测场的道路情况和可通行车辆情况; c> 地面观测场内道路分布情况和可通行车辆情况

介绍地面观测场周边的交通连接情况,包括: a) 距离地面观测场最近的城市及航空、高铁、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主要交通方 b) 从最近城市到达地面观测场的道路情况和可通行车辆情况; ? 地面观测场内道路分布情况和可通行车辆情况

介绍地面观测场整体通信情况土建、消防施工方案,包括: a) 商业运营商基站情况,传输速率情况; b 台站自建通信设备情况; c) 卫星定位数据接收情况。

GB/T 41540—2022

A.2.4后勤保障情况

地面观测场后勤基地情况,宜包括: a) 住宿接待能力; b)月 用餐接待能力; c) 电力支撑能力; e) 通信能力; d) 网络支撑能力; e) 车辆支撑能力。

介绍地面观测场固定观测设备的数量和参数信息以及布设位置情况,数据获取的方式和数据无线 传输的情况构件吊装安全技术交底,数据获取的频率和数据连续性等情况,数据积累情况。包括: a)基础观测布设情况; b)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观测布设情况

负荷等信息,包括: a)仪器标定设备; b) 样品预处理设备; c)测试分析设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