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5580-2017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8.2用水节水工艺和技术分析
GB/T355802017
8.2.1根据国家相关节水减排、循环经济政策要求,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和用水效率控制要求,分析项 目的主要用水环节(或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工艺、设备、技术的合理性与先进性。 8.2.2根据项目所在行业的先进用水工艺和技术,分析建设项目采用的节水技术、配套节水设施等的 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 8.2.3根据建设项目主要生产原理和采用的设备参数,分析项目用水的工艺技术、污水处理工艺及回 用流程等的合理性, 8.2.4一般工业建设项目应重点分析冷却用水、热力和工艺用水、洗涤用水等主要用水环节的节水技 术、工艺和设备的先进性。 8.2.5钢铁、纺织印染、造纸、石油石化、化工、制革等高耗水工业建设项目,应重点分析冷却用水等主 要用水方式的合理性、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的可行性。 8.2.6采矿业建设项目铅锌废渣污染合防治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定),应在采矿和选(洗)矿用水工艺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废水处理工艺 的先进性及其循环利用的可行性。 8.2.7农业灌溉建设项目,应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取水水源类型、土壤条件、气象条件、水资源管理要 求等,按照GB/T50363有关规定,分析项目灌水技术选取和灌溉制度制定的合理性
8.3用水过程和水量平衡分析
8.3.1根据项目提出的取水、用水、退水方案
图,标明主要用水环节用(耗)水量及设计参数。其要求如下: a)重要用水单元应当单独绘制用水流程和水量平衡图; b)用水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应绘制不同季节和全年的水量平衡图; c)城市公共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建设项目可以省略水量平衡图 8.3.2冷却水量超过总取水量30%以上的建设项目,应单独分析冷却水循环量的合理性。根据热量平 衡、水质情况,分析冷却水循环量、浓缩倍率的合理性 8.3.3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回用的具体用水环节和水质水量要求,评价污水处理回用的可 行性和可靠性,论证污水排放量和浓度的合理性。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参见GB/T32327。 8.3.4对污水不外排的建设项目,应通过物料平衡、水量平衡等分析,论证项目实现不排水设计的可行 性与可靠性, 8.3.5根据建设项目用水过程与水量平衡图,以水量平衡表的形式逐项列出用水过程中各环节的取 (补)水、用水、耗水、回用水及总退水量,并说明各环节的水质情况 8.3.6对于改扩建项目,分析本项目与已建(在建)项目取水、用水和退水之间的关系,计算改建、扩建 项目的有关用水指标,绘制整个项目的水量平衡图
8.4用水水平评价及节水潜力分析
8.4.1在水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建设项目的具体用水指标(见表2),可根据用水特点和实际需要 适当增减。 8.4.2参照区域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的用水指标、有关部门制定的节水标准和用水 定额,分析评价本项目用水水平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8.4.3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管理要求,结合各用水环节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分析项目进 步采取节水减污工艺、技术、措施的可行性。 8.4.4结合建设项目用水水平评价和可能采取的节水措施,进一步分析项目的节水潜力
GB/T 355802017
8.5.1应明确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用水量,施工期用水,应进一步明确施工期高峰用水量、施工期历 年取用水量, 8.5.2在用水工艺、用水过程和节水潜力等分析基础上,重新绘制水量平衡图,并对比说明论证前后的 水量变化情况,确定项目合理用水量。 8.5.3在项目合理用水量分析基础上,根据确定后的项目取水方案,结合输水过程损失,核定项目总用 水量。
9.1.1项目取水应符合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符合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满足用水总量 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地下水管理等水资源管理要求 9.1.2项目取水应符合水功能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保护、生态保护等有关要求,满足河道内 最小流量或水量以及湖(库)最小水深的要求,在通航河道上满足最小通航水深等。 9.1.3根据分析范围内的水资源条件和配置要求,针对建设项目的用水特点,综合考虑项目用水水量 和水质要求,合理选择取水水源 9.1.4采用多水源取水的,应对各水源分别论证,进行多方案比较,提出合理的取水方案。 9.1.5通过水权转让方式获得取水水源的建设项目,应开展水权转让可行性专题研究,重点分析论证 水权转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受让方用水需求、出让方水权指标、转让方式和转让影响等内容,并附水权 转让协议等支持性文件。 9.1.6已建取(供)水工程供水任务发生变化的,应开展供水任务调整的影响论证,并附相关支撑性 材料。 9.1.7取水水源论证应按照论证工作等级确定分级论证深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水源的分级论证 深度要求见表4。
4取水水源分级论证源
GB/T35580—2017表4(续)工作等级类别一级二级三级对于具有调节功能的水源,对于具有调节功能的水源,宜引用已有成果,具备应充分考虑现有工程和规划工应根据不同的工程条件和需水资料条件时,可用典型年程条件,根据不同的工程条件水平进行典型年调节计算;调节计算或频率分析估算和需水水平进行多方案调节;对于无调节功能的水源,应根可供水水量对于保证率要求较高的建设项据供水保证率要求分析不同频可供水量计算目,应对连续枯水年进行调节率的最小流量和最低水位计算。地对于无调节功能的水源,应表水根据供水保证率要求,分析不同频率的最小流量和最低水位应进行供水可靠性分析,要应进行供水可靠性分析,要论述供水可靠性,定性求对各种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求对各种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给出可供水量的可靠程度供水可靠性分析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风险分进行评估,适当考虑供水风险析,定量给出不同保证率可供定量或定性给出可供水量的可水量的可靠程度靠程度详细闸述水文地质条件和含阐明水文地质条件和含水岩阐明主要含水岩组和目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水岩组的特征,明确目标含水层组特征,明确目标含水层标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水文地质图1 : 10 0001:25000~1:500001:50000~1:100000水文地质钻探与符合勘探阶段要求,应有1次符合详查阶段要求,应有1次符合普查阶段要求,应有抽水试验群孔抽水试验多孔抽水试验1次单孔抽水试验孔密度1眼/10km²1眼/25km1眼/50km²动态水位系列地1个以上的水文年、5日系列1个水文年、逐月系列1个枯水期、逐月系列观测下资料孔密度1眼/25km²1眼/50km1眼/100km水质水系列1个以上的水文年内丰、平、枯1个水文年内丰、枯枯水期详细评价论证范围内地下水评价论证范围内的地下水资初步评价范围内的地下水地下水资源评价与资源量和可开采量,预测开采源量和可开采量,预估开采条资源量和可开采量,分析动态预测条件下地下水动态件下地下水动态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动态明确取水构建物类型和布置明确取水构建物类型和布置明确取水构建物类型和开采方案。方案,以及开采总量与时间分配方案以及开采总量开采总量动态监测明确动态监测方案提出监测方案建议提出监测项目建议附相应精度的水文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剖面图;在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区域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偏低的地区,适当降低要求。勘探、详查阶段要求依据GB50027,并附相应要求的水文地质图表。孔密度是指开采目标层为松散层时所适用密度,基岩类地层、与开采层水力联系密切的重要含水岩组的观测孔密度可为表中密度的1/2~1/3。论证后的合理方案。13
GB/T 355802017
9.2.1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水资源管理要求,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开展多水源方案比选,综合分析从地 表水、地下水和其他水源取水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提出合理可行的取水水源方案。 9.2.2水源比选应遵循合理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利用地下水,科学使用其他水源的原则。 9.2.3推进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炭矿区的补充用水、周边地区生产和生态用水应优先使用矿井水。 9.2.4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 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和利用。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的钢铁、火电、化工、制浆造纸、印染等项 目,应优先使用再生水。 9.2.5推动海水利用,在沿海地区电力、化工、石化等行业,推行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等工业用 水。在有条件的项目,鼓励将淡化海水作为生活用水补充水源。 9.2.6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的范围内,建设项目不应通过自备取水设施取用地下水;严格控制开 采深层承压水;在地下水超采区,工农业生产及服务业不应新增取用地下水,
9.3地表水取水水源论证
3.1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9.3.1.1直接从河道取水的,应按照SL278的要求确定设计年径流和设计枯水径流,根据建设项目对 权水设计保证率要求,选择取样时段和取样方法,其要求如下: 经验频率应按数学期望公式计算,频率曲线的线型宜采用皮尔逊Ⅲ型或极值分布,经分析论证 也可采用其他线型; b)枯水径流设计保证率的保证程度可采用流量(或水位)历时曲线法计算。 9.3.1.2以具有调节性能的工程(如水库等)为水源的,应根据工程开发任务要求,按照SL104规定进 行径流调节计算,来水量、需水量的计算应符合SL429要求, 9.3.1.3建设项目对设计水位有要求的,宜以水位进行频率分析。 9.3.1.4应依据实测水文资料、调查收集的用水资料和已有水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等成果,计算现状水 平年不同保证率的来水量,其要求如下: a 缺乏长系列实测流量资料时,可利用水位流量关系、上下游水文站的实测流量相关、降雨径流 关系以及类比法等插补延长资料系列; b)对于缺乏资料的地区,可用流域水文模型、径流系数、地区综合和等值线图等方法推求来水量。 9.3.1.5对于大型供水工程,应在现状水平年来水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取水水源论证范围来水区域规 划水平年需水量的情况,计算可供水量,其要求如下: a 规划水平年需水预测应利用已有规划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统计分析的用水指标,采用分 项预测法、综合法和趋势法等确定,需水预测中应包括河道内生态需水量; b) 对于需水预测缺乏资料的地区,可用类比法估算。 9.3.1.6 现状用水量主要通过调查统计数据来分析计算。 9.3.1.7 应结合工程的设计供水能力、不同水平年和不同保证率的来水与用水过程,通过水量调节计算 确定可供水量,其要求如下: a 调节计算应明确调节计算方案、调节计算的边界条件和水量平衡各要素值。根据工程的调节 性能和主要用水户的用水要求,确定调节计算的时段; b) 具有多年调节或完全年调节功能的供水工程,宜采用长系列资料分析计算,以月为调节计算时 段;非完全年调节、季、月、旬或日调节的工程,宜用典型年分析计算,以旬或日为调节计算时 段。当缺乏长系列资料时可采用典型年资料计算;无资料地区,可用类比法估算,采用类比法
GB/T355802017
估算时应做好相似条件分析和合理性分析; 梯级开发的水利枢纽或取水水源对上游工程运用有要求或对下游工程运用有影响的情况,应 联合上、下游工程进行调节计算; d 以水利工程下泄水量或水力发电尾水作为水源的,应充分考虑工程的调度运用方式对下泄水 量的影响,宜以取水河段或工程下泄水量的实测资料,估算可供水量; e 在水量丰富的河流中下游、河口区取水的,建设项目取水量占取水水源现状可供水量小于1% 的,可以简化或省略可供水量计算; 在平原水网区,可根据取水河段的水位、引排水能力和河槽蓄水量推求不同保证率的可供 水量。 3.1.8区域可供水量可根据多水源、多用水户联合径流调节计算或基于各单项供水工程(蓄、引、提, 水工程等)的可供水量,综合分析确定。当区域面积相对较小且缺乏实测或调查资料时,可根据典型 流或工程可供水量的分析,建立综合关系曲线、经验公式或可供水系数法估算, 3.1.9利用已建供水工程作为取水水源的,应收集工程建成后的实际运行资料,根据工程的供水能 、现有和规划取用水户的用水量,分析可供建设项目利用的水量及其可靠性等,并提供工程供水协议 支撑性文件。水源的供水保证率,可采用供水工程的设计保证率。 3.1.10利用规划供水工程作为取水水源的,应以批准的供水工程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报告 主要依据,结合工程的规模、供水对象与范围、供水保证率等,估算可供建设项目利用的水量。 3.1.11应从采用的资料、分析计算方法、有关参数的选取和区域内已有成果比较等方面,分析取水水 可供水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9.3.2.1应充分利用已有代表性污染源和水质监测资料,评价取水水质状况及项目用水水质的保证程 度。地表水水质评价应执行GB3838和SL395。 9.3.2.2当收集或调查的水质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应开展相应的水质监测和人河污染物监测工 乍,并把监测报告作为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附件。 9.3.2.3对于污染较重、存在重金属或有毒有机污染的水域,应进行底质污染评价;当评价的水域存在 富营养化问题时,应合理选择控制参数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9.3.3取水口设置分析
9.3.3.1从取水河段的稳定性、取水口位置(含取水水位)与现有取水口、排污口的关系以及对第三者的 影响等方面论证取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其要求如下: a)根据已有成果或河床稳定性专题分析报告,定性说明取水口河段的河床稳定性,分析取水河段 的冲淤现状与历年变化情况,预估河床演变趋势; b 取水后对取水河段河势影响较大或上游有较大入河排污口时,应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不同保证 率水量情况下的影响范围与程度; 从湖泊水库取水的,应考虑湖库岸坡稳定性和淤积对取水的影响; d) 应满足水功能区划、岸线利用规划、防洪规划和航运等的要求。 9.3.3.2 根据取水工程的设计方案,结合取水口所在水域的实测断面和设计最低水位,分析取水口高程 设置的合理性,并附取水工程的平面布置和剖面图,剖面图上标注河(湖库底高程、设计最低水位和取 水口头部尺寸。 .3.3.3应明确给出取水口设置合理性分析结论。对于通过采取补救措施能够满足建设项目取用水要 求的,应提出补救措施.并给出有条件的结论
GB/T 355802017
9.3.4取水水源可靠性分析
9.3.4.1应对来水量和用水量的可能变化及其各种组合情况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不同组合方案的供 水保证率。 9.3.4.2简要分析取水水源范围内突发水污染事故对水源的影响。当突发水污染事故对项目取水造成 影响时,应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预案。 9.3.4.3以水权转让方式取得地表水水源的,应结合水权转让前后用水保证率差异,分析水源的可靠性 和供水的保证程度。
9.4地下水取水水源论证
9.4.1地下水可供水量计算
9.4.1.1取用地下水的,应附相应要求的水文地质图和具有代表性的剖面图、水文地质钻探与水文地质 试验成果、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资料应满足相应的分级论证深度要求 9.4.1.2在地下水补给量、储存量和排泄量的计算基础上,进行水均衡分析,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分析地 下水可供水量。 9.4.1.3合理概化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水文地质试验和动 态观测资料确定水文地质参数,对模型进行识别;利用识别后的数学模型,结合地下水开采方案,进行地 下水资源可供水量分析计算和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预测。 9.4.1.4地下水资源可供水量计算方法应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相适应,对计算成果应进行 合理性分析。 9.4.1.5在地下水资源可供水量分析计算基础上,结合论证范围内已有用户和规划用户的开采量,计算 可供本项目利用的地下水水量。 9.4.1.6阐明与本项目可开采量相对应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包括取水构建物类型、开采层位、开采总量 与开采过程等 9.4.1.7对于利用矿坑排水作为取水水源的建设项目,应从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矿床类型与赋存 条件以及开发利用情况、矿坑涌水量以及采矿用水等方面进行矿坑排水水源论证,并考虑采矿防治水措 施、矿坑排水变化趋势及周边其他开采地下水项目对水量的影响。 9.4.1.8对于取用地下水的热泵项目,应在根据热泵系统最大释热量或最大吸热量的要求,结合地下水 温度条件,论证热泵系统的合理用水量的基础上,进行水源论证,其要求如下: a 明确地下水开采与回灌的目标含水岩组、井结构、井数量与平面布局、各并开采与回灌计划,明 确回灌的水质要求与回灌率要求; b) 定量评价系统运行的水量损失,预测系统运行对地下水水位、水质与水温的影响范围、程度与 过程; 提供项目所在地段的钻孔柱状图、且标含水岩组的抽水与回灌试验综合成果表
9.4.2地下水水质评价
9.4.2.1 地下水水质评价应执行GB/T14848。 .4.2.2 地下水水质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根据用水水质要求选择相应水质标准,依据地下水水质调查或水质动态监测资料,进行水质 评价; b) 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应能反映分析范围内地下水水质状况和论证范围内地下水水质动态; C) 地下水水质变化复杂的地区,应分区、分层评价。 1
9.4.2.1地下水水质评价应执行GB/T14848
9.4.3地下水开采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GB/T355802017
9.4.3.1地下水开采方案应包括取水目标含水岩组,取水构筑物类型与结构、取水构筑物数量与相互间 的距离,取水构筑物位置、平面和剖面上的布置(排列)形式,取水构筑物的计划开采量与开采过程。 9.4.3.2根据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动态预测,地下水开采对区域水资源、环境水文地质、第三者用水户的 影响,分析论证开采方案的合理性。 9.4.3.3开采引起地下水动态发生较大变化时,论证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应明确地下水动态监测方案; 论证工作等级为二级、三级的,应提出开展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建议。地下水动态监测方案(或建议)制定 参见GB/T51040和SL219。 9.4.3.4对于利用矿坑排水作为取水水源的建设项目,以实测资料为依据,分析矿坑排水水质条件。结 合水处理设计方案,论证矿坑排水水源能否满足项目生产用水水质要求。改建、扩建矿山可利用本矿山 实测的排水水质资料:新建矿山可类比分析周边或类似矿山的水质资料
9.4.4地下水取水水源的可靠性分析
9.4.4.1应根据特枯年和连续干旱年地下水补给条件的变化,分析地下水取水水源的可靠性。 9.4.4.2在地下水资源相对缺乏、现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或开采地下水易发生环境问题的 地区,应分析水文要素、含水岩组渗透系数等的不确定性。 9.4.4.3根据运行矿山的涌水量调查成果或新建矿山的涌水量预测成果和涌水水质等,进行矿坑排水 水源的可靠性分析
9.5公共供水取水水源
9.5.1从公共供水工程取水的,应收集公共 水能力、接入条件、现有和规划取用水户的用(需)水量等方面,论证建设项目接人现状管网的可行性、可 供建设项目利用的水量及其可靠性等。 9.5.2应根据区域内已有成果,从采用资料、分析计算方法、有关参数选取等方面,比较分析公共供水 管网可供水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9.5.3对于用水保证率要求较高的建设项目,应根据公共供水工程的实际运行资料,分析近3年5年 内公共供水工程的供水范围、供水人口、年度供水总量、供水能力、日平均供水量、供水管网漏损率及供 水高峰期月供水量、最高日供水量,综合分析公共供水工程对建设项目月取水量、日均取水量及最高日 取水量的保证率。
9.6再生水取水水源论证
9.6.1利用再生水作为取水水源的建设项目,应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进出水量可靠性和出水水质稳定性 并行分析,提出污水再生利用水水源的可供水量,其要求如下: 利用已建污水处理厂的,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规模和实际处理能力、污水收集系统收集 范围和可收集的污水量、近3年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出水水量的日变化系数和水质 的变化范围,结合已有用户的取用水量,估算再生水的可供水量; b) 利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根据规划提出的处理规模、再生水处理工艺、污水收集区域及收 集范围内的用水和排水资料等,分析预测可能收集的污水量、主要污染物和浓度,参照已运行 的同类污水处理厂,论证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水质和水量的保证程度; 不宜安排备用水量。经论证确需备用水量的,应根据建设项目用水保证率要求和用水特点,综 合考虑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确定备用水量规模
GB/T 355802017
a)分析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量和目变化系数,宜以污水处理厂目出水量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水 量的可靠性; b)应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水质的变化幅度和稳定性。 9.6.3应根据区域内已有成果,从采用资料、分析计算方法、相关参数选取等多方面比较分析再生水可 利用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9.6.4评价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应根据再生水厂的污水处理工艺,结合实测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分 析进水水量、水质与出水水量、水质的关系,根据出水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的浓度变化,说明出水水质的 可能变化范围
10.1.1应论证建设项目取水对水资源与水文情势、水功能与水生态的影响,分析对涉及敏感区域地下 水影响,预测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涉及多水源取水的建设项目,应分别论证项目不同取水的取水 影响。 10.1.2应分析建设项目取水与区域已建、在建和已批准拟建项目取水的叠加与累积影响。 10.1.3应针对取水影响,提出消除或减缓建设项目取水不利影响的措施及补偿方案建议。 10.1.4通过水权转让取得水源的,应分析取水用途改变后对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态以及出让水权方利 益的影响。 10.1.5取水影响分级论证深度要求见表5。 10.1.6 应绘制取水影响范围内水系和主要水利工程分布图,注明相关已建、在建和已批准拟建的取水 口位置,图示应简洁、清晰
表5取水影响分级论证深度要求
GB/T355802017
10.2对水资源和水文情势的影响
10.2.1取水可能导致水资源及水文情势变化的,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取水规模和保证率要求,重点分析 最不利时段取水对水资源和水文情势的影响。 10.2.2在水网区、湖泊等区域和水库、闸坝等水工程取水的,应重点分析取水对水位和最小水深的影 响;在航运和重要水能开发河段取水的,应分析取水对航运和水能利用等的影响。 10.2.3在水资源丰沛地区,取水影响范围内累积取水量小于取水河段历年实测最小流量的10%,或累 积取水量小于多年平均最枯月流量的5%时,可简化取水影响论证内容。 10.2.4预测地下水取水产生的地下水位变化及影响范围,重点分析取水对含水岩组结构、地下水循环 条件以及地表水产汇流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取水对所在区域主要含水岩组具有显著影响时,应定量评 价项目建设与运行取水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10.2.5对于抽取地下水换热后回灌至含水岩组中的地下水源热泵项目,应在阐明目标含水岩组的地 下水水温动态特征的基础上,定量评价系统运行对地下水的影响。 10.2.6对于矿山开采、隧道施工和基坑开挖等建设项目,应分析项目施工建设对含水岩组结构、地下 水循环条件以及地表水产汇流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定量分析影响范围和程度。 10.2.7对于开采深层地热水供暖项目,应根据取水与回灌方案,定量评价水量损失及其影响,并定量 评价含水层因温度与压力变化而导致的水质变异的范围、程度与过程 10.2.8取水可能引发环境地质问题时,应根据取水工程和所在区域环境地质状况进行专题分析,其要 求如下: a)在泉域范围内取用地下水,应分析对泉水流量和地下水水位的影响; b 在沿海地区取用地下水,应分析诱发海水入侵的可能性; C) 在铁路、高速公路、防洪设施等国家重要工程毗邻地区取用地下水,应在建设项目地质灾害评 估基础上分析地下水开采的影响。 10.2.9对取水产生的水资源及水文情势不利影响.应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0.3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10.3.1应分析地表水取水导致水文过程改变、水量减少或水动力条件变化,对水功能和水域纳污条件 的影响,重点论证对水域纳污能力的影响。 10.3.2对于尚未核定纳污能力的水域,应根据水功能区管理相关规定和GB/T25173的要求,计算取 水水域纳污能力,并分析取水影响
GB/T 355802017
3分析建设项目取水对水功能区水质的影响
10.4对水生态的影响
10.4.1应分析取水导致水资源和水文情势改变,对水生态系统水资源补给与排泄关系、重要生境水文 过程变化以及重要水域生态和敏感生态的影响,必要时应专题开展论证工作。 10.4.2分析取水对河流多年平均流量、典型设计保证率流量及生态流量(水位)的影响。对于生态脆 弱地区,应分析取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其要求如下: a)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及生态水量敏感区域的项目取水,应分析取水对河流基本生态需水量和目 标生态需水量的影响; b)引、蓄水等水利水电工程,分析取水对水资源时空分布及水文情势改变,对生态流量尤其是最 小生态流量以及最小下泄流量的影响。 注:生态需水量评估可参见SL/Z479。 10.4.3在生态脆弱地区建设集中或大规模开发地下水的工程,应分析取水对区域水生或旱生植被的 彭响;在生态敏感区或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应分析取水诱发水土流失和土地次生沙漠化 的可能性,并预测取水对感区生态问题的发展趋势。 10.4.4提出减缓取水对水生态影响的对策.并对其对策的有效性和实施可行性进行分析
10.5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10.5.1根据取水影响分析,明确因建设项目取水而受到影响的其他用水户。 10.5.2分析项目取水对其他用水户合法权益的影响,造成量化损失的需进行损失估算或核算。 0.5.34 针对项目对其他用水户影响,明确需进一步采取的减缓措施,涉及影响损失的应提出补偿方案 建议。 0.5.4提出的减缓措施应有可行性与有效性评价,措施方案应进行投资估算,并提出项目措施相关资 金的落实要求。 0.5.5已建取(供)水工程改变供水任务和供水目标的,应开展取水任务调整的影响论证,提出针对原 用水户补偿方案建议,并附支撑性文件
1.1.1在建设项目退水量以及退水主要污染物核定的基础上,论证建设项目退水对水资源、水功能和 水生态影响,论证对其他用水户用水权益影响,提出消除或减缓建设项目退水不利影响的补救或补偿方 案建议。 1.1.2应分析建设项目退水的受纳水域内已建、在建和已批准拟建项目退水的叠加与累积影响。 1.1.3对于建设项目退水条件复杂和退水污染风险突出的,应分析非正常工况影响与事故风险,提出 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要求。 1.1.4项目地表退水对地下水质产生影响时,应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补给和排放关系,论证建设项目 退水对地下水的影响, 1.1.5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应按照SL525要求,分析退水影响。 1.1.6退水影响分级论证深度要求见表6。 1.1.7应绘制退水影响范围内水功能区划图,给出项目退水坐标,注明已建、在建和已批准拟建的人 可排污口、取水口位置。
GB/T355802017
表6退水影响分级论证深度要求
11.2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11.2.1分析项目退水的主要和最不利影响时段,预测并判定退水影响范围,退水影响的主要水功能区 及敏感保护对象 11.2.2根据建设项目退水量、主要特征污染物类型与浓度,分析退水对受纳水域水功能和其他利益相 关方的影响。 11.2.3分析预测退水影响范围内项目退水对受纳水域的叠加与累积影响,分析退水规模、退水污染负 荷和退水方式是否符合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等管理要求, 11.2.4分析项目退水主要化学、物理和生物影响因素对水域功能的主要影响范围、影响时段和影响程 度,预测退水受纳水域的主要水功能区不同设计水量条件下的水质影响与变化 11.2.5未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的水域,应根据GB/T25173的要求核算纳污能力,并进行影响论证, 11.2.6分析项目不利影响的时段及流量保证率条件,预测项目退水对纳污水体的影响,计算不同时段 纳污及下游影响水功能区的水质超标和混合水域,预测水质影响的变化, 11.2.7 建设项目退水排入污水处理厂或市政污水管网的,应按下列情况分别进行退水影响论证: a 退水排入污水处理厂的,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和项目退水的污染物 类型和污染负荷,分析论证退水方案可行性,并附污水处理厂同意接纳建设项目退水的文件或 协议; b)项目退水拟依托污水处理厂处理,但受污水处理厂负荷和排水控制,不能满足项目退水处理及 入河排污控制要求的,应进行项目退水方案调整并开展影响论证; 退水排城镇污水管网且下游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退水水质应符合CJ343要求,且应根据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分析论证退水方案的可行性,并附污水处理
GB/T 355802017
司意接纳建设项目退水的文件或协议; d)项目退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且下游未设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退水水质应符合CJ343要求, 并开展包括项目退水的城镇污水的累积影响论证。 11.2.8对使用已有入河排污口的,应对项目的扩大排污量进行分析论证,并应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 或机构的入河排污口的登记或设置同意文件。 11.2.9对不向厂区外退水的工业项目,应结合污水处理工艺和回用流程分析,论证实现不退水的可行 性与可靠性,分析突发事故情况下的退水影响风险,并提出对策与措施。 11.2.10当项目退水形成污染混合区域时,应采用水质模型计算分析退水对水域功能及其他利益相关 方的影响。 11.2.11当退水存在重金属、有毒、有机污染和生物污染风险时,应专题论证有关特征污染物对受纳水 本,尤其是对水源地的影响范围与程度,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
11.3对水生态的影响
步分析退水对水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11.3.2应针对退水特性和退水水域环境特点,预测退水中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 影响。 11.3.3分析退水对重要保护湿地、危水生物生境等水生态系统重要保护目标的影响。涉及重要水 生态保护区域的,应专题分析退水对水生态系统尤其是对敏感生态目标的影响。 11.3.4退水为温热水时,应分析退水对水域水温结构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计算水温恢复距离。退水 1附近(1km范围内)水域温升较高(全年夏季温升≥5℃)时,应采用数学模型预测不同温升的范围; 退水口附近水域温升较低时,可采用类比法分析退水水域温度变化 11.3.5纳污水体氮磷问题较为突出,或退水水域及下游影响区属封闭水域,退水有热污染影响及氮, 舞等营养盐影响问题的,应针对性开展预测和影响论证。 11.3.6提出减缓退水对水生态影响的对策,并对其对策的有效性和实施可行性进行评估
11.4对其他用水户影响
11.4.1根据退水影响分析,明确因建设项目退水而受到影响的其他用水户。 11.4.2分析退水对其他利益相关方用水权益或其他权益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并估算其损失量。 11.4.3根据退水影响分析,结合建设项目已经采取的补救措施,估算项目退水对相关利益方用水权益 和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失,提出补偿方案建议,并附相关协议和文件。 11.4.4建设项目退水造成间接影响或潜在长期影响难以估算的,应分析可能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 补救措施或补偿方案建议
11.5入河排污口设置方索论证
11.5.1建设项目需设置人河排污口的,应根据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要求,按照SL532规定,分析论证 人河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1.5.2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应当符合防洪规划、水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规划,以及水资源管理要求和 可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等。 11.5.3入河排污口设置,应与项目退水影响的论证内容相协调,明确可行的入河排污口位置、排放方 式和人河排污口计量监测与信息传输要求。 11.5.4结合退水影响范围内已建、在建、拟建取水口和人河排污口的分布,分析人河排污口设置的合
GB/T355802017
理性。 11.5.5对于人河排污量较大或者入河排污影响敏感的建设项目,可以单独编制人河排污口设置论证 报告。
12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理措施
12.1.1针对建设项目的用水工艺和过程,从项目取、用、耗、退水等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项目节水减 亏与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措施。 2.1.2根据节水用水要求,提出加强建设项目内部用水管理的具体措施。 2.1.3根据取水和退水影响,提出减缓和控制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对水功能影响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2.2.1列出采用的用水节水技术和设备等节水措施清单(表),并提出设计、施工、投产的工作安排。 12.2.2建设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措施,改建、扩建项目应提出整个项目的节水 普施方案和配套节水设施。 12.2.3针对建设项目设计的用水工艺、用水过程等,结合项目主要用水和耗水单元、主要工艺和循环 水单元与系统的用水、耗水、节水指标,提出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回用措施(设施)的具体内容、要求等。 12.2.4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应建立节水三同时”(节水减污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没入使用)和“四到位”(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制度落实的具体 普施。 12.2.5根据建设项目用水特点按照 开展水平衡测试的具体要求
12.3.1按照水功能区管理的要求,结合项目入河污染物控制总量,提出建设项目应采取的节水减排、 污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12.3.2对于有最小下泄流量和生态流量要求的建设项目,应提出保障下泄最小流量和生态流量的具 体措施。 2.3.3有退水风险的建设项目,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重点明确项目非正常工况的水资源保 护工程措施,事故风险的工程预防与控制措施。 12.3.4对地下水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应制定地下水水位与水质动态监测方案,并针对地下水取水影 向范围和影响程度,提出可行的地下水保护方案或措施。 2.3.5对于地下水源热泵项目,或开采深层地热水供暖等项目,应制定地下水水质异常应急处理方 案,明确避免或者减少工程建设与运行对地下水的影响的具体措施。 12.3.6根据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和水域生态保护要求,提出建设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应采取的水 资源保护措施
2.4.1应根据GB24789、GB/T28714要求,提出取用水计量器具配备要求和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误 的要求,并制定取水、用水、退水水量与水质监测方案。 2.4.2建设项目应当建立完善的三级计量体系,提出用水节水统计报表制度、三级计量等具体措施 并附计量器具配备图。 2.4.3根据建设项目取用水管理要求,提出以月为单位制定取用水计划、加强用退水量统计等具体的
GB/T 35580—2017项目计划用水管理措施,12.4.4建设项目应建立用水管理体系、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取退水计量监测、用水统计数据报送制度。12.4.5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取水、退水水量与水质监测等数据的存档管理要求,明确用水节水统计报表上报制度的具体措施。12.4.6结合项目取水、退水等特点,提出建设项目对取水工程设计、退排水工程和计量等具体要求。13综合评价13.1结论13.1.1应在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析基础上,根据建设项目用水合理性、取水水源可靠性、取水和退水影响以及相应的补救措施及补偿方案等方面的论证,综合评价建设项目取水的可行性和应满足的前提条件,提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13.1.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提出建设项目取水不可行的结论:a)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的;b)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和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的;c)不符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量分配方案(协议)或者用水总量控制要求;取水和退水可能引发重大水事纠纷的;e)对水资源、水生态系统可能造成重大不可逆影响的;f)对饮用水源地等敏感保护对象造成明显不利影响或潜在威胁的。13.1.3建设项目取水或退水对水资源、水生态等造成重大影响,且难以采取补救措施的,应调整取水或退水方案。13.2建议结合建设项目用水工艺、用水过程及取用退水情况,提出项目完善用水计量统计、加强节水技术改造、加大污水收集处理力度、提高水重复利用量和减缓取退水影响等水资源方面的对策与建议。24
GB/T35580201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大纲》编制提纲
总论 1.1 项目来源 1.1.1委托单位 1.1.2承担单位与工作过程 1.2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 1.3 编制依据 1.4工作等级与水平年 1.5水资源论证范围 附分析范围图、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图、取水影响范围图和退水影响范围图 建设项目概况 2.1 基本情况 2.2 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2.3 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2.4 建设项目取水方案 建设项目用水方案 2.6 建设项目退水方案 资料收集与查勘 3.1 基本资料的收集 3.1.1 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 3.1.2 水文气象 3.1.3 河流水系与水利工程 3.1.4 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 3.1.5 水功能区及水质资料 3.1.6 供水量、用水量、用水结构和用水效率 3.1.7 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 3.2 查勘内容 3.2.1 拟建取水口设置 3.2.2 分析范围内主要取水户
GB/T 355802017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4.1 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特点 4.2水功能区及水质 4.3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与落实情况 4.4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4.57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用水合理性分析 5.1 用水工艺及用水过程分析 5.1.1建设项目用水环节分析 5.1.2设计参数的合理性识别 5.1.3项目提出的节水措施基本情况 5.2 用水水平评价及节水潜力分析 5.2.1用水水平指标计算与比较 5.2.2污水处理及回用合理性分析 5.2.3节水潜力措施建议 5.3 项目用水量核定 5.3.1论证前后水量变化情况说明 5.3.2合理用水量的核定 取水水源论证 6.1 取水符合性分析 6.2 水源方案比选 6.3 地表水取水水源论证 6.3.1论证方案与依据资料 6.3.2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6.3.3水资源质量评价 6.3.4J 取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 6.3.5取水可靠性分析 6.4 地下水取水水源论证 6.4.1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6.4.2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6.4.3地下水可供水量计算 6.4.4地下水水质分析 6.4.5取水可靠性分析 6.5不 矿坑排水取水水源论证 6.6 公共供水取水水源论证
GB/T355802017
6.7 再生水取水水源论证 取水影响论证 7.1 对水资源的影响 7.2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7.3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7.4 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7.4.1受影响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取用水状况 7.4.2对其他利益相关方权益的影响损失估算 7.4.3补救措施与补偿方案建议 退水影响论证 8.1 退水方案 8.1.1退水系统及组成 8.1.2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8.1.3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 8.2 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8.3 对水生态的影响 8.4 退水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8.4.1受影响的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取用水状况 8.4.2对其他利益相关方权益的影响损失估算 8.4.3补救措施与补偿方案建议 8.5人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方案论证 (退水排入污退水排人污水处理广的项目退水影响分析,应附污水处理厂同意接纳建设项目 退水的文件或协议;无退水项目的退水影响分析,应包括实现不退水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论证,及突 发事故情况下的退水影响风险分析) 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理措施 9.1 节约措施 9.2 保护措施 9.3 管理措施 0 工作组织与进度安排 1 工作经费预算
6.7再生水取水水源论证
7.1对水资源的影响 7.2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7.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7.4 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7.4.1受影响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取用水状况 7.4.2对其他利益相关方权益的影响损失估算 7.4.3补救措施与补偿方案建议
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 9.1 节约措施 9.2 保护措施 9.3 管理措施 10工作组织与进度安排 工作经费预算
GB/T35580—2017附录B(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提纲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基本情况表项目名称项目位置项目单位及机构代码报告书编制单位一、项目建设项目的审批机关水资源论证审批机关概况所属行业建设规模业主的用水需求(取水量、取水水源、取水地点等)论证工作等级水平年二、等级、水平年和分析范围取水水源论证范围论证范围取水影响范围退水影响范围取用水总量阶段控制指标/亿m3实际取用水总量/亿m三、分析范围内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实际用水效率指标指标情况水功能区达标率阶段控制指标/%现状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年用水量(不含输水生产用水量用水保证率/%损失):万m生活用水量主要生产用水指标及用水量地表水地下水四、取用年取水量:公共供水矿坑排水水方案万m再生水(其他水源)最大取水流量/(m*/s)日最大取水量/(m²/d)取水口位置(东经")(北纬年退水量/m退水主要污染物五、退水排放方式方案主要污染物总量/m退水口位置退水水域或水功能区六、水资源用水管理措施节约、保护节水措施及管理措施水资源保护措施28
GB/T355802017
总论 1.1项目来源 1.1.1委托单位 1.1.2承担单位与工作过程 1.2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 1.3编制依据 1.4工作等级与水平年 1.5水资源论证范围 附分析范围图、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图、取水影响范围图和退水影响范围图 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项目概况 包括地点、规模、原料、产品方案、投资等 2.2项目与产业政策、有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2.3生产工艺技术介绍 2.4建设项目取用水情况 2.5项目退水情况 附建设项目位置图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3.1 基本情况 3.1.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3.1.2水文气象 3.1.3河流水系与水利工程 3.2水资源状况 3.2.1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特点 3.2.2水功能区水质及变化情况 3.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3.3.1供水工程与供水量 3.3.2用水量、用水水平和用水结构 3.3.3存在的主要问题 3.4 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3.4.1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及其落实情况 3.4.2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附分析范围内供水工程、主要取用水户分布图、水功能区示意图(标注人河排污口点位和监测 面位置)
1.1.1委托单位 1.1.2承担单位与工作过程 1.2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 1.3编制依据 1.4工作等级与水平年 1.5水资源论证范围 附分析范围图、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图、取水影口 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项目概况 包括地点、规模、原料、产品方案、投资等 2.2项目与产业政策、有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2.3生产工艺技术介绍 2.4建设项目取用水情况 2.5项目退水情况 附建设项目位置图
3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GB/T 355802017
4用水合理性分析 4.1 用水节水工艺和技术分析 4.1.1生产工艺分析 4.1.2用水工艺分析 4.1.3节水技术分析 4.2 用水过程和水量平衡分析 4.2.1 各用水环节水量分析 4.2.2水量平衡分析 4.2.3 施工期水量平衡分析 4.3 用水水平评价及节水潜力分析 4.3.1用水水平指标计算与比较 4.3.2污水处理及回用合理性分析 4.3.3节水潜力分析 4.42 项目用水量核定 4.4.1论证前后水量变化情况说明 4.4.2合理用水量的核定 附建设项目水量平衡图 5取水水源论证 5.1 水源方案比选及合理性分析 5.2 地表水取水水源论证 5.2.1 依据的资料与方法 5.2.2 来水量分析 5.2.3 用水量分析 5.2.4 可供水量计算 5.2.5 水资源质量评价 5.2.6 取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 5.2.7 取水可靠性分析 5.3 地下水取水水源论证 5.3.1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5.3.2 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5.3.3 地下水可供水量计算 5.3.4 开采后的地下水水位预测 5.3.5 地下水水质分析 5.3.6 取水可靠性分析 5.4 矿坑排水水源论证 5.5 公共供水取水水源论证 5.6 再生水取水水源论证
GB/T355802017
GTCC-063-2018 电动转辙机(ZDJ9系列)-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附论证范围内水文地质平面及剖面图、地下水水位等值线图、地下水动态变化曲线、地下水水 质监测站点分布图等图件 备注:水源论证可根据实际取水水源情况进行增减
备注:水源论证可根据实际取水水源情况进行增减 取水影响论证 6.1对水资源的影响 6.2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6.3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6.4 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6.4.1受影响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取用水状况 6.4.2对其他权益相关方取用水条件的影响 6.4.3对其他权益相关方权益的影响损失估算 6.4.4补救与补偿原则 6.4.5补救措施与补偿方案建议 退水影响论证 7.1 退水方案 7.1.1退水系统及组成 7.1.2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7.1.3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 7.2 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7.3对水生态的影响 7.4 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7.4.1受影响的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取用水状况 7.4.2对其他利益相关方权益的影响损失估算 7.4.3补救与补偿原则 7.4.4补救措施与补偿方案建议 7.5人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方案论证 附建设项目退水系统组成和人河排污口(退水口)位置图 (退水排人污退水排人污水处理厂的项目退水影响分析,应附污水处理厂同意接纳建设项目 水的文件或协议;无退水项目的退水影响分析,应包括实现不退水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论证,及突 事故情况下的退水影响风险分析) 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理措施
6.4.2对其他权益相关方取用水条件的影响 6.4.3对其他权益相关方权益的影响损失估算 6.4.4补救与补偿原则 6.4.5补救措施与补偿方案建议
8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理措施
GB/T 355802017
9.1结论 9.1.1项目用水量及合理性 9.1.2项目的取水方案及水源可靠性 9.1.3项目的退水方案及可行性 9.1.4取水和退水影响补救与补偿措旅 9.2存在问题及建议
[1] GB/T 32327 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 [2]GB/T50594 水功能区划分标准 3] GB/T 51040 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 L4J SL 219 水环境监测规范 5] SL 286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 『6]SL/Z479 河湖生态需水评估导则
GB/T 50551-2018 球团机械设备工程安装及质量验收标准GB/T355802017
[1] GB/T 32327 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2]GB/T50594水功能区划分标准 [3]GB/T51040 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 [[4]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 L5J SL286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 [6]SL/Z479 河湖生态需水评估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