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1026.1-2016 电气绝缘材料 耐热性 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

GB/T 11026.1-2016 电气绝缘材料 耐热性 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11026.1-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04661
下载资源

GB/T 11026.1-2016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11026.1-2016 电气绝缘材料 耐热性 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

5.1.2TI测定的具体规程

5.1.3终点时间不是20000h的TI测定

通常所要求的耐热特征参数持续时间预定为20000h。然而,常常还需要较长或较短的时间的信

通常所要求的耐热特征参数持续时间预定为20000h。然而,常常还需要较长或较短的时间的1

息。在较长的时间情况下,按本部分的要求或推荐时间(如5000h作为最长的终点时间的最小值),应 按实际规定的时间与20000h之比率增加。同理,老化周期持续时间也应以大致的比率变化。再次, 温度外推应不超过25K。在较规定时间短的情况下,必要时,可能要读相同比率减少相应时间。 注:在规定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因为较高的老化温度可能把温度引入包括转变点在内的区域,例如JTG/T 3610-2019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玻璃化转变温 度或局部熔融,并随之引起非线性。很长的规定时间也可能导致非线性见附录A,

5.3试样的制备和数量

组试样数量最好至少是每一温度组试样的两倍。对于破坏性试验见5.3.2.4

5.3.2.2非破坏性试验的试样数量

5.3.2.3检查试验的试样数量

5.3.2.4破坏性试验的试样数量

试样数(N)按式(1)得出:

N=n.XngXn+n

n。一某一试验组内经过一个温度下相同处理且在性能测定之后抛弃的试样数(通常为五个); 在一个温度下的处理次数,即曝露次数的总数; n 老化温度水平的个数; 组内用于确定性初始值的试样数。当诊断标准是以其性能相对于其初始水平的百分变化 时,正常的做法是取na=2na。当诊断标准是某一性能绝对水平时,通常na是零,除非要求 报告初始值

5.4初始性能值的确定

对TI测定,宜把试样曝露于不少三个、最好四个或以上的温度下,这些温度应包含有足够范围,以 便能证明到达终点时间与热力学(绝对)温度倒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为了减少在计算相应的耐热特征参数中的不确定性,需要仔细选择热曝露的整个温度范围,注意下 列要求(如果项目所需时间为20000h,见5.1.3) a)测定TI时,最低的曝露温度应是能使测得的终点的平均时间或中值时间大于或等于5000h (见5.1.3); b)为确定TI而进行的外推应不大于25K; c)最高曝露温度应是能使测得的终点的平均值或中值时间大于100h(如果可能,小于500h)。 对某些材料,也许不能达到终点时间小于500h而仍保持足够的线性度。然而,重要的是,对相同 数据分散性而言,较小的平均终点时间范围将导致结果的较大的置信区间。 有关如何应用非破坏性试验、检查试验或破坏性试验的试验判断标准,5.8提供了详细的说明。 表1给出了初始选择建议的曝露温度和时间的指导。 附录B给出了在确定时间和温度中有用的若于推荐和建议

评定更加适合。然而,在环境条件处理方面,除空气外的其他大气的影响和浸液(例如浸油)可能是重要 的,但这些不是本部分的内容,

5.7.2老化过程的大气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老化应在运行于标准实验室大气中的烘箱内进行。然而,某些对烘箱内湿度非常敏 感的材料,当放置老化烘箱的房间内的绝对湿度受到控制,并使其等于IEC60212的相应的标准大气B 的绝对湿度时,可得到更加确实可靠的结果。因此,应报告上述或其他规定的条件

5.7.3性能测量的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试样在测量之前应进行条件处理,并应按照材料标准规范规定的条件进行 测量。

本条是有关应用下列试验的基本程序: a)非破坏性试验; b)检查试验; c)破坏性试验。 按5.3说明,制备若干试样。如有必要,按5.4规定,测定性能的初始值。把试样按曝露温度的个数 随机地分成相同个数的组。 按5.5说明,确定曝露温度和时间(见附录B)。 在符合5.6要求的每一烘箱中放置一组试样进行曝露,烘箱应尽可能保持接近从表1所选取的 温度。 注1:建议给每一个试样做标记以简化它每次试验后正确地返回烘箱。 注2:要注意5.3推荐,制备额外备用试样组的建议,以便达到附录B所述的目的,尤其是能够早期着手进行在外加 温度水平下,新试样的老化。

5.8.2非破坏性试验的应用程序

5.8.3检查试验的应用程序

5.8.4破坏性试验的应用程序

6.2耐热特征参数和形式

耐热性特征参数是:温度指数TI和半差HIC。 电气绝缘材料的耐热性总是针对某一具体性能和终点给出的。如果忽略这一点,所参考的耐热性 能没有任何意义。因经受过热老化的材料性能可能未必按相同速率全部变坏,因此,一种材料可能会得 出一个以上的温度指数或半差,例如,从不同性能测量得出的 对于按数值法推导并满足有关线性度和分散度统计条件的场合,其表示形式为: TI(HIC):TI值(HIC值), 例如,TI(HIC):152(9.0)。 应把TI值表示成最接近的整数值,HIC值表示成一位小数。 对于图解推导或不能满足统计条件的场合,其表示形式为: TIg=TI值,HICg=HIC值,

耐热性特征参数是:温度指数TI和半差HIC。 电气绝缘材料的耐热性总是针对某一具体性能和终点给出的。如果忽略这一点,所参考的耐热性 能没有任何意义。因经受过热老化的材料性能可能未必按相同速率全部变坏,因此,一种材料可能会得 出一个以上的温度指数或半差,例如,从不同性能测量得出的。 对于按数值法推导并满足有关线性度和分散度统计条件的场合,其表示形式为: TI(HIC):TI值(HIC值), 例如,TI(HIC):152(9.0)。 应把TI值表示成最接近的整数值,HIC值表示成一位小数。 对于图解推导或不能满足统计条件的场合,其表示形式为: TIg=TI值,HICg=HIC值,

6.3终点时间,x一和y

6.3.2非破坏性试验

对一个温度组内的所有试样的终点时间是已知的非破坏性试验和检查试验,值的平均值和方 差S应分别按式(3)和式(4)计算:

2一一是温度组中y值的数量 对破坏性试验,应该用同样的程序,把它应用于按6.3获得的y的推测值

6.4.2不完整(截尾)数据

6.5总平均值和方差及回归分析

6.6统计检验和数据要求

6.6.2所有类型的数据

6.7耐热图和耐热特征参数

图2性能变化一每一温度下终点时间的确定 (破坏性试验和非破坏性试验)

图3终点时间评估一 一性能值(纵坐标,任意单位)与时间关系 (横坐标,对数分度,任意单位)

按本部分进行的电气绝缘材料耐热试验的模式是基于热引发化学速率过程的理论的应用。当所选 择的诊断性能的终点与承受老化试验的材料中的分子变化某一特定程度有关时,该模式才是适用。因 此,该模式的适用性并不一定要求诊断性能水平和分子变化程度之间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 除了上述基本假设外,还须满足某些有关热老化化学机理的一般假设: a)材料及其组合在宏观物理意义上应是均匀的; b)热降解应是在均相中进行的; c)老化反应本质上应是不可逆的

A.2.2数据组的非线性

B.3时间 B.3.1周期老化 对检查试验和非破坏性试验,需要把爆露于所选择温度下的各(温度)组之间因不同操作、试验和热 周期而引起的误差减少到最低程度,为此,选取周期持续时间应使得平均或中值终点时间大约是在 10个周期但不少于7个周期内达到。 对非破坏性试验,尽管表1建议的是恒定周期持续时间,但可以使用按几何级数的试验时间。

对破坏性试验,每一试验组的老化是连续的,因此, 等倍数的周期持续时间内达到平均终点时间,然而,每一温度下计划的试样的组数(见5.3)最好至少为 五组,如有可能最好为十组。各组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好这样安排,使得最少有两组试样测试的结果 落在平均终点时间之前,至少有一组试样的测试结果落在平均终点失效时间之后,在该间隔内,性能随

当试验未知材料时,可以证明采用这种顺序程序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方便的做法是,开 始时,把一半制备好的试样放入烘箱,在推荐系列的第二或第三曝露周期之后进行测量。再经几个周期 后,把剩余的试样放入烘箱,并测量老化曲线(性能变化曲线)上那些被认为需要的点(见图2、图3和 图4)。 在评价设想的准确度需要添加试样进行老化的场合,也证明采用顺序程序是正确的。例如,当耐热 关系原来是非线性的场合。如果在试验计划完成之后才决定采取延长原始计划,那么,整个程序的持续 时间可能需要长至令人无法接受。替代的方法是,在原始计划的最低老化温度下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失 效之后,可以初步地评估耐热关系的趋势。如果怀疑有非线性,那么,可以在更低温度下,立即着手对一 组或两组另外添加的试样进行老化GB/T 51330-2019 传统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以便在还可以接受的时间范围内得到完整的试验数据。 一种几经证明是非常有用的程序是包括延迟投放表B.1中按顺序排列的试验组。 该示例是建立在九个试验组的基础上,这此试验组是曝露在一个温度下,分别标为A、B、C、D、E、 F、G、H 和 I。 在顺序开始之时,把五个试验组放人烘箱。经顺序延迟后(见表B.1,下面的脚注a),再添加另外的 三个组。 按表B.1中的指示,试验这些组,

于条件处理时间和试验一组花费时间的总和时的周期开

如果F组试验之后,还未达到终点,则经进一步相应老化之后,可以试验G组~I组。 如果在B组~F组内之一达到终点,立即从烘箱中取出G组~I组并经条件处理后进行试验。如 果,例如C组已经达到了终点(几个周期),则G组、H组和I组分别在6,7和8试验周期下将达到终 点。按这个方法,将减少试验的总量而不降低鉴别能力。 这些值完全作为示例,可以根据工作要求予以改变

C.1相对温度指数(RTI)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早期版本中的一些概念

C.2耐热概貌(TEP)

图C.1相对温度指数

GBT 42272-2022 水泥胶砂氯离子扩散系数检测方法026.12016/IEC6021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