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436-2021 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pdfCS29.240 CCS F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
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
城市小型水闸兼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guideforHVDC overheadtransmiss
DL/T436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L/T436一2005,与DL/T436—2005相比,除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有以下变化: 将适用范围扩充为适用于标称电压为士400kV~土800kV; 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相应改动; 增加了直流输电线路对埋地油气管道的影响及防护; 增加不同污移条件下直流绝缘子配置计算方法和直流线路绝缘配置示例; 一 一增加不同电压等级相应的居民区与非居民区的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12)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 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玉剑、周军、瀚勇、谷琛、黄瑞平、于昕哲、姚修远、李健、赵辉、陈秀娟、 耿江海、庄池杰、王晰、田亮、刘元庆、白锋、杜怡君、朱青、王炜、张立光、董松昭、苏宇、孙昭英、 陆家榆、曾连生、宿志一、熊万洲。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 条一号,100761)。
DL/T4362021
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
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3.4 重冰区light/medium/heavyicingarea 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注: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 3.5 等值附盐密度equivalentsaltdepositdensity;ESDD 等值盐密 溶解于定量去离子水溶液中的自然污移物,当其电导率等值于相同氯化钠电导率时的单位面积 量,单位为mg/cm²。 3.6 附盐密度saltdepositdensity;SDD 盐密 人工涂附于绝缘子表面(不包括金具及连接部件)的单位面积的氯化钠质量,mg/cm²。 3.7 不溶物附着密度nonsolubledepositdensity;NSDD 灰密 从绝缘子表面获得的非水溶性残留物的单位面积质量,单位为mg/cm²。 3.8 现场污移度sitepollutionseverity;SPS 一个维护积污周期内从现场绝缘子表面获得的等值附盐密度和不溶物附着密度,简称污移度。 3.9 直交流积污比contaminationratiobetweenDCandACvoltageinsulators Kp 同一环境和积污期,直流电压下直流参照绝缘子所测的现场污移度,与交流电压下交流参照绝 子所测的现场污移度的比值。一般用现场等值附盐密度比值来表示。 3.10 直流参照绝缘子referenceDCinsulator 用来测量直流现场污移度的绝缘子。 注:对于盘形悬式绝缘子,一般用不少于5片绝缘子串元件组成一悬垂串,串元件为UD210B170/560H20R( 160B170/560H20R)或UDG210B170/550H20R(UDG160B170/550H20R),盘径320mm±10mm, 维 高度170mm,爬电距离550mm±20mm
4.1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及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典型气象 区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选取。 4.2土400kV、土500kV、土660kV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设计冰厚重现期应按50年考虑, ±800kV应按100年考虑。 4.3土400kV输电线路的气象条件应参考DL5497中±500kV的要求,土500kV、土660kV输电线 路的气象条件应符合DL5497的要求。 4.4土800kV直流线路的气象条件应符合GB50790的要求。
4.1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及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典型气象 区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选取。 4.2土400kV、土500kV、土660kV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设计冰厚重现期应按50年考虑, ±800kV应按100年考虑。 4.3土400kV输电线路的气象条件应参考DL5497中±500kV的要求,土500kV、土660kV输电线 路的气象条件应符合DL5497的要求。 4.4土800kV直流线路的气象条件应符合GB50790的要求,
DL/T4362021
5.1.1直流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和地线,一般应符合有效的国家电线产品技术标准。需要采用非标准产 品或国外产品时,应符合国际或生产国相同产品的技术标准,并应尽量采用已有运行经验的线型;当 采用新型导线或地线时,应经GB/T1179试验确认。导线电晕损耗的确定应按照附录B计算。 5.1.2大跨越段的导线和地线必须采用整根,不允许有接头,其单丝也不宜有接头。 5.1.3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积,宜根据系统需要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也可根据系统输送容量,结 合不同导线的材料结构进行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等比选,通过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 确定。 5.1.4直流线路大跨越的导线截面积宜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并应与陆上线路允许的最大输送电流相配 合,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5.1.5输电线路导线和分裂型式应满足电晕校验要求。土500kV~土800kV直流线路当选用GB/T 1179中钢芯铝绞线时,在海拔不超过1000m地区,直流单回路导线最小外径和分裂数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直流单回路导线最小外径和分裂数
5.1.6地线(包括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应满足短路电流热容量要求,且表面最大场强不宜大于 18kV/cm。应按照附录C计算导线表面最大电位梯度。 5.1.7当晴天时,直流线路下地面合成电场强度和离子流密度限值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地面合成电 场计算应按照附录D计算。
表2地面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限值
5.1.8在导线型式选择时,要满足线路的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限值,具体见第8章和第9章中相关内容。
a)流过线路导线的直流电流,应取换流站整流阀在冷却设备投运时可允许的最大过负荷电流。在 无可靠系统资料情况下,流过线路导线的最大过负荷电流可取1.1倍的额定电流。 b)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的允许温度宜采用十70℃,必要时可采用十80℃(大跨越宜采 用+90℃);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的允许温度可采用十80℃(大跨越可采用 十100℃),或根据经验决定;钢绞线的允许温度可采用十125℃。 c)环境气温应采用历年最高气温月的最高平均气温,并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功率密度 应采用 0.1W/cm²,相应风速为 0.5m/s(大跨越风速为0.6 m/s)。
DL/T4362021
5.1.10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 地线、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 大张力,应按公式(1)计算:
Tmax一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N; T一导、地线的拉断力,N; K。一一导、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5.1.11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不得大于其额定拉断力的25%。架设在滑轮上的导、地线,还应计算悬 挂点局部弯曲引起的附加张力。 5.1.12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冰气象条件时,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额定拉断力的60%,悬挂 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额定拉断力的66%。 5.1.13地线(包括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要求,可采用钢绞线或复合型绞 线。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结构选型应考虑耐雷击性能,其最外层单线直径不应小于3.0mm。验算短路热 稳定时,计算时间和相应的短路电流值应根据系统条件决定,地线的允许温度宜按下列规定取值: a)钢(铝包钢)芯铝绞线和钢(铝包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用200℃。 b)镀锌钢绞线可采用400℃。 C 铝包钢绞线可采用300℃。 d)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允许温度应采用产品试验保证值。 5.1.14导、地线防振措施应按下列条件设计: a)导地线铝钢截面积比不小于4.29的钢芯铝绞线或镀锌钢绞线,其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 的防指进流一应饰人
导地线铝钢截面积比不小于4.29的钢芯 其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 的防振措施,应符合表3的要求。如有多年运行经验可不受表3的限制
表3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防振措施
b)分裂导线宜采用阻尼间隔棒不等距、不对称布置,且间隔棒次档距不宜大于70m。 c)地线应安装防振锤。防振锤应安装在档距两端的地线上,安装数量和位置应根据线路档距、地 线和防振锤型号,结合运行经验确定。 d)大跨越导、地线的防振措施应采用防振锤、阻尼线或阻尼线加防振锤,同时分裂导线应采用阻 尼间隔棒。具体设计方案可参考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选定。 e 重冰区线路的防振措施,导线宜采用预绞丝护线条保护,地线的防振宜采用阻尼线;不得使用 重锤和非固定型线夹。
6.1.1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K按公式(2)计算
式中: T,一一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kN; T一一分别取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断线、断联荷载或常年荷载,kN。 盘形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在不同状态下的安全系数应分别不小于表6所列数据。复合绝 缘子在最大使用荷载时,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不小于3.0;其他状态下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与盘形绝 缘子相同。
表6盘形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
针对土800kV绝缘子,验算荷载安全系数取1.8。
直流线路盘形悬式绝缘子的技术性能应符合GB/T19443的要求。典型盘形悬式绝缘子的主要尺 性见附录E。 直流线路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的技术性能应符合DL/T1000.4的要求。
6.2.1外绝缘设计要求
直流线路的外绝缘,应能保证线路在额定工作电压、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安全 可靠地运行。
6.2.2绝缘水平设计要求
直流线路的绝缘水平,应先按污移条件下的最高运行电压选择绝缘子片数(或串长),然后再按操 作过电压和耐雷水平进行校核确定。覆冰严重地区还应满足覆冰闪终耐受要求。
6.2.3直流线路防污设计要求
耐压特性,参考最新审定的污区分布图 和直交流积污比,并考虑污移的发展, 子类型和片数,选择程序见表7。对 无可靠污耐压特性参数的绝缘子, 法选择合适的绝缘子类型和片数。
当冬季地面平均风速小于1.5m/s时
k=77.8(vd)1.0
k一一直流盘形绝缘子对交流盘形绝缘子的直交流等值盐密比; d一—累积概率为50%的污移微粒的粒径,μm; v一冬季地面平均风速,m/s。 当积污期平均风速处于临界风速时,按公式(3)和公式(4)分别计算取值,出现较大差别时, 可根据已有类似环境的直流运行经验进行合理选择。 6.2.3.4除自然植被良好、人迹罕至的山区,直流线路经过的区域一般不宜视为很轻污移地区。 6.2.3.5空气污染地区中等或重污区应根据运行经验和可能脏污的程度增加盘形绝缘子串的片数或使用 复合绝缘子。如没有直流污移度数据或者无运行经验,可根据交流线路绝缘子表面污移度(等值盐密 和灰密),按表7所列程序选择直流绝缘子串的片数或使用复合绝缘子。通用盘形绝缘子片数计算应满 足附录F的要求。不同电压等级直流线路绝缘配置示例见附录G。 6.2.3.6通常相同污移条件下耐张串绝缘子片数不应少于悬垂串的80%~90%,双串或多串并联的耐张 串绝缘子片数不应少于悬垂单串片数。对于土800kV线路,串间距不宜小于600mm。 6.2.3.7直流线路复合绝缘子的选择可参考盘形绝缘子污耐受法进行。选择程序为:根据直流年度污移 度的预测和直流绝缘子弱憎水性下人工污移试验结果,获得长串绝缘子的50%直流污闪电压,经有效 盐密的修正、灰密与等值盐密比值的修正、污不均匀分布修正,给出长串绝缘子的直流污耐受电压 (50%直流污闪电压减去3倍的标准偏差)。在此基础上计算复合绝缘子的串长;复合绝缘子两端应加 均压环,且有效绝缘长度应满足雷电过电压的要求。 6.2.3.8易冰闪线路,除了根据污移资料及运行经验选择相应的绝缘子片数外,还应采用插花串、V形 串等防覆冰措施,并按绝缘子串覆冰后工作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耐压强度进行校核。 6.2.3.9随着海拔增加,应适当增加片数。在海拔为1000m~6000m的地区,绝缘子串的片数,如无 运行经验时,可按公式(5)确定
式中: Uo—常压po下污闪电压kV H一海拔,km U——海拔为H时污闪电压,kV; KH污闪电压海拔修正系数,通过试验获得。
6.3导线对杆塔的空气间隙
6.3.1绝缘子串风偏后,导线对杆塔空气间隙的直流50%放电电压应符合公式(6)的要求
6.3.1绝缘子串风偏后,导线对杆塔空气间隙的直流50%放电电压应符合公式(6)的要求
DL/T4362021
3.7海拨2000m及以下地区,土660kV直流线路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空气间隙,在相应气象(风速 件下,不应小于表10所列数值(过电压倍数为1.7)。
DL/T4362021
海拔2000m及以下地区,土800kV直流线路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空气间隙,需要根据相关工 噪作过电压倍数(1.6或1.7)选择。在相应气象(风速)条件下,不应小于表11所列数值
土800kV不同海拔地区直流杆塔的最小间隙距
6.3.9带电作业时,带电部分对杆塔部分的校验间隙应归算至气温15℃、风速小于10m/s的气象条件下。 考虑0.5m的人体活动范围后,如带电作业要求的间隙大于带电部分和杆塔之间的间隙值,应选择其他 带电作业方法或采取安全可靠的保护措施。
6.4.1直流线路的防雷设计,应结合当地已有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强度、地形地貌及土壤电阻 率等因素,通过计算分析和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差异化防雷保护措施。 6.4.2直流线路应全线架设双地线。双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地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地线与 杆塔可不绝缘,但当直流线路离开接地极的距离小于10km且在接地极附近时,地线与杆塔应绝缘。 6.4.3直流线路雷击风险水平以雷击跳闸率作为控制指标。各电压等级单回线路、地闪密度折算至 2.78次/(km²·a)下的雷击跳闸率控制值:土400kV和土500kV为0.15次/(100km·a);±660kV 和±800kV为0.10次/(100km·a)。 6.4.4雷击高风险杆塔,地线保护角宜减小,以满足6.4.3的要求。土400kV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不宜 大于5;土500kV单回线路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不宜大于5°,双回线路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不宜大于 0°;土660kV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不宜大于0°;土800kV地线对导线宜采用负保护角,在山区不宜大 于一10°。可根据工程实际条件进一步减小地线保护角。
6.5.1直流线路每基杆塔应可靠接地GB/T 40939-2021 低温医用冷库通用技术要求.pdf,
6.5.1直流线路每基杆塔应可靠接地,接地体材料宜采用不小于10的镀锌圆钢。 6.5.2直流线路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在雷季干燥时,不宜超过表12所列数值。
直流线路杆塔的工频接
降低到302时,可采用6根~8根总长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 接地体,或采用连续伸长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受限制。
DL/T 4362021
DL/T 4362021
表14无线电干扰控制值
9.1直流线路的可听噪声主要来源于正极性导线,与交流线路不同,降雨时直流线路可听噪声比晴天 有所降低。 9.2可听噪声应使用专用仪表一一声级计测量8#栋安装的03#塔式起重机塔机减臂施工方案.docx,仪表性能应符合DL/T501的规定。 9.3在测量输电线路可听噪声时,应采用A计权网络。传声器应安装在垂直于输电线路的档距中央平 面内,离地面1.5m高,并朝向正极性导线。 9.4在海拔1000m及以下地区,距直流线路正极性导线对地投影外20m处,由电晕产生的可听噪声 (Lso)不应超过45dB(A);在海拔1000m以上且线路经过人烟稀少地区时,由电晕产生的可听噪声 (Lso)不应超过50 dB(A)。
10直流线路对电信线路的影响及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