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110-2020 交流架空线路防雷用自灭弧并联间隙选用导则.pdf

DLT 2110-2020 交流架空线路防雷用自灭弧并联间隙选用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9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524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2110-2020 交流架空线路防雷用自灭弧并联间隙选用导则.pdf

ICS29.240.99 CCS K 4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构

某国际机场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L/T 21102020

DL/T 21102020

交流架空线路防雷用自灭弧并联间隙

DL/T21102020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标准额定值. 工作条件 6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3检验规则· 9标识、包装、运输、贮存 10选用、安装与运行维护.. 附录A(资料性)固相气流灭弧并联间隙本体 附录B(资料性) 压缩灭弧并联间隙本体. 附录C(规范性) 型号命名· 附录D(资料性) 自灭弧并联间隙工作原理及安装方式, 附录E(规范性) 自灭弧并联间隙绝缘配合要丈

DL/T21102020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过电压与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38)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大学。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 司、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电力试验研究院、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 司检修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鑫、王巨丰、沈海滨、李冠华、李籽剑、退丹一。 本文件参加起草人:熊易、赵霞、张搏宇、王蕾、田树军、贺子鸣、赵义松、李胜川、刘刚、 刘劲松、雷超平、刘洋、毛小虎、丁国君、张科、李江涛、张建志、鲁旭臣、李斌。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 100761)。

DL/T21102020

交流架空线路防雷用自灭弧并联间隙选用导则

本文件规定了交流架空线路防雷保护用自灭弧并联间隙的标准额定值,工作条件,技术要求,试 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贮存,选用、安装与运行维护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10kV~220kV交流架空线路防雷用自灭弧并联间隙。其他电压等级的交流架空线 路防雷用自灭弧并联间隙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50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廊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 GB/T11032一201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T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22079一2019户内和户外用高压聚合物绝缘子一般定义、试验方法和接收准则 JB/T8177绝缘子金属附件热镀锌层通用技术条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并联连接在线路绝缘子的两端,用于限制线路上的雷电过电压,并能在雷电冲击过程中启动固相 气流灭弧方式或压缩灭弧方式,快速熄灭系统工频续流电弧,避免线路跳闸的一种防雷装置,自灭弧 并联间隙由本体和串联间隙两部分构成

是SAG的一部分,利用雷击闪络弧道能量能够快速激活本体内的灭弧功能,通过固相气流灭弧方 式或压缩灭弧方式产生灭弧气流,将工频续流电弧从间隙本体的单个或多个喷气口吹出并拉长,可在 短时间内熄灭电弧。典型的自灭弧并联间隙本体主要包括固相气流灭弧并联间隙本体和压缩灭弧并联 间隙本体,详细结构和原理见附录A和附录B。

雷击造成SAG闪络动作时,同步激活AUS内的固体灭弧材料并使其气化,产生高速气流,在 口处吹出电弧并将其截断,使工频电弧在短时间之内熄灭。用于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的 并联间隙主要通过此种方式灭弧。

DL/T 21102020

的电弧从管道端部的喷口喷出,长电弧被分割为多段短电弧,可使工频电弧在短时间之内熄 亚过程不存在介质损耗。用于10kV和35kV电压等级的自灭弧并联间隙主要通过此种方式灭弧

3.5串联间隙seriesgap

气隔离的金属电极(导线本身也可作为一个电极)组成,用于 S长时间承担的工频电压并限定雷击闪络发生在SAG上。

3.6额定电压ratedvoltage

3.9比例单元 section of a SAC

一个完整的、组装好的SAG。对某些特定试验,该部件能够代表整只SAG的特性

SAG的标准额定电压典型值参见表1,也可根据装置灭弧能力选用其他额定电压值,但不得 规定值。

表1SAG的标准额定电压典型值

4.2标准额定熄灭工频续流峰值及时间

SAG的标准额定熄灭工频续流峰值及时间 也可选用其他额定电流值,但不得低于额定 频续流峰值标准值:熄灭工频 卖流时间标准值

表2SAG的标准额定熄灭工频续流峰值及时间

DL/T21102020

4.3标准额定4/10μs大电流冲击耐受值

SAG的标准额定4/10us大电流冲击耐受值见表3。

3SAG的标准额定4/10uS大电流冲击耐受值

自灭弧并联间隙的工作条件要求如下: a)环境温度在一40℃十40℃范围内: b)海拔不超过1000m; c)长期施加在自灭弧并联间隙端子间的工频电压不超过其额定电压; d)风速不大于34m/s; e)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下; f)覆冰厚度不大于20mm。

在异常运行条件下,自灭弧并联间隙在制造和使用时需 用需经供需双方协商。以下是自灭弧并联间隙典型的异 a)环境温度高于十40℃或低于一40℃范围内; b)海拔超过1000m; c)风速大于34m/s; d)抗震设防烈度大于7度 e)覆冰厚度大于20mm; f)异常运输和贮存; g) 能引起绝缘表面或安装金具劣化的烟气或蒸汽; h)因烟气、灰尘、烟雾或其他导电物引起的严重污移; 粉尘、气体或烟气的爆炸混合物。

DL/T21102020

自灭弧并联间隙外观应满足以下要求: a)自灭弧并联间隙本体的外壳绝缘材料无明显的凹陷、变形; b)应检查每组自灭弧并联间隙上下电极形状尺寸,以保证其放电性能: 串联间隙电极和安装金属附件表面各种凸起的缺陷高度不应大于1mm,不得影响电极和安装 附件的装配及安装连接互换,所有镀锌件应符合JB/T8177的规定; d)铭牌标志正确、易辨、清晰。

6.2雷电冲击放电电压

SAG的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 各绝缘水平相配合,以保证SAG在雷电冲击下优先于被保护 绝缘子(串)闪络。SAG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试验推荐值见表4。

SAG雷电冲击U50%放电电压和工频耐受电压

应对整只SAG进行工频耐受电压试验,试验数值应与线路绝缘水平相配合,以保证自灭弧并联间 隙在工频过电压下不放电动作。工频湿耐受电压试验用来确定SAG串联间隙的最小距离。表4给出了 工频湿耐受电压的试验推荐值。 另外,还应对压缩灭弧AUS短接后的SAG进行工频湿耐受电压试验,以验证AUS因故障而被短 路的最坏情况下SAG耐受工频电压的能力。AUS短路 受电压试验值见表4。

6.4雷电冲击伏秒特性

对整只SAG进行雷电冲击伏秒特性试验,自灭弧并联间隙雷电冲击伏秒特性曲线应比被保护线 (串)雷电冲击伏秒特性曲线至少低20%

6.5工频电弧熄灭能力

对整只SAG或SAG的比例单元进行工频电弧自熄灭试验,试品在承受额定工频电压下,应具有 连续多次(固相气流灭弧并联间隙不少于10次,压缩灭弧并联间隙不少于10次)在规定时间内可靠切 断额定工频续流的能力。

6.6大电流冲击耐受性能

AUS应具有耐受连续2次大电流冲击的能力。对AUS或比例单元进行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

DL/T21102020

波形为4/10us,试验电流值不应小于表 式验后,AUS试品外套应无击穿、内络、 等损坏痕迹,试品内部电极不得有明显烧蚀痕迹, 各个部件不应发生移位,摇动时无异响。

6.7耐受气候老化性能

对整只AUS或比例单元进行加速气候试验,验证其耐受运行中出现的环境影响的能力。AUS应能 耐受1000h紫外光试验。试验后外套材料应清晰可辨,不允许有表面降解。 同时,自灭弧AUS内部结构与复合外套间应具有足够的黏接强度。还应对自灭弧AUS或比例单 元进行水煮试验,再进行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经42h水煮处理的试品耐受1次4/10μs大电流冲击, 试验电流值不小于表3的规定。试验后检查试品外套应无击穿、闪络、明显开裂等损坏痕迹,试品内部 结构应稳固嵌于复合外套中,不发生移位

应对AUS进行拉伸负荷试验。AUS应能承受15倍自重的额定拉伸负荷1min不损坏。 例行试验时,AUS应能耐受50%的额定拉伸负荷 10s试验而不损坏,

6.9固相气流灭弧并联间隙机械结构动作性能

应对固相气流灭弧SAG进行机械结构动作特性检查。固相气流灭弧并联间隙的机械机构应能 ((不少于15次)可靠切换灭弧单元。

用量具仔细检查AUS的表面缺陷,检查结果应符合本文件6.1的规定。用量具测量SAG的串1 尺寸,其值应符合设计规定。对于镀锌金属件,试验检测方法应符合JB/T8177的规定。

7.2雷电冲击放电电压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确定雷电冲击电压下SAG的50%放电电压。试品为整只SAG,试验应在制造商宣称 的最大串联间隙距离下进行,试验波形采用标准雷电冲击1.2/50μS,试验方法按照GB/T16927.1规定 的升降法进行。

7.3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试品为整只SAG,试验应在制造商宣称的最小串联间隙距离下进行,试验方法按照GB/T16927. 规定的工频湿耐受电压试验方法进行

7.4AUS故障时SAG绝缘耐受试验

应在模拟AUS故障的条件下进行工频湿耐受电压试验。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在AUS因故障而被短 路的情况下SAG能够耐受所宣称的最大工频过电压。 试验按以下规定执行: a)试品: 试品为AUS短路后的SAG。AUS短路故障可通过敷设在外套表面的金属导线短路模拟,同时 金属导线状况应满足供需双方的规定。试验时串联间隙距离不大于制造商规定的最小间隙距离。 b) 试验电压和试验条件如下: 1)耐受电压应考虑实际线路的工频过电压水平,按表3进行试验

DL/T2110=2020

2)淋雨特性应符合GB/T16927.1的要求 3)按照GB/T16927.1规定的工频湿耐受电压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c)试验判定: 如果试品耐受试验电压1min无闪络发生,则SAG通过了试验

7.5雷电冲击伏秒特性试验

试品为整只SAG,试验应在制造商宣称的最大串联间隙距离下进行T/CFA 030802-2-2017 铸造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pdf,试验方法应 的规定。

7.6工频电弧自熄灭试验

试验用于验证SAG熄灭雷击闪络诱发的工频续流电弧的能力,试品是一个完整的SAG或SAQ 单元。考虑到两种SAG的结构差异性,对于固相气流灭弧并联间隙,采用敷设熔丝的方法模 络通道,灭弧试验按照试验方法A(见7.6.2)进行;对于压缩灭弧并联间隙,利用冲击电压 闪络通道,灭弧试验按照试验方法B(见7.6.3)进行

a)试验目的: 验证试品连续多次熄灭续流电弧的能力。 b)试验回路: 试验回路输出工频电压应至少满足在SAG熄灭续流电弧后,施加在试品两端的第一个反向电 压半波峰值经核算后不小于制造商规定的额定电压乘以√2。同时,试验回路输出的预期工频 电流峰值不应小于制造商规定的额定熄灭工频续流峰值。 c)试验程序: 将试品并联安装在相应的绝缘子两端。用直径大约0.01mm的熔丝经试品上电极穿过AUS灭 弧室和串联间隙连接至试品下电极,将试品短接。试品的下电极接高压端,上电极接地。工频 试验电源应产生指定数值工频电流,在工频电压半波峰值前30°~0°闭合断路器,对试品进行 试验并采集试品两端电压、电流波形等数据。 以上步骤重复10次。 注: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同时满足高电压和大电流情况难以实现时,可制作SAG比例单元进行试验。整只SAG 或SAG比例单元承担的电压为AUS承担电压与串联间隙承担电压之和。制作比例单元前应确定全尺寸全电压 工况下AUS所占电压值。试验时,在保证AUS承担不小于此电压值的前提下通过缩短串联间距离降低串联 间隙部分所承担的电压,比例单元两端电压(试验回路输出电压)也将同时减小,得以满足实际试验条件。 这样相当于从严考核了AUS的灭弧能力,弱化了串联间隙的灭弧能力,在实际SAG产品串联间隙大于实验值 条件下一定可满足灭弧需求。制造商需根据实际试验条件提供串联间隙长度的最大值。 d)试验判定: 10次放电动作续流应在标准额定熄灭工频续流时间内熄灭,且随后没有进一步的放电。试验 后试品的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值变化不得超过±5%。

a)试验目的: 验证试品在雷电冲击作 现重燃,

DL/T21102020

b)试验回路: 试验回路输出工频电压应至少满足在SAG熄灭续流电弧后,施加在试品两端的第一个反 压半波峰值不小于制造商规定的额定电压乘以√2。同时,试验回路输出的工频电流应至 足SAG击穿动作后,预期流过试品的第一个电流半波峰值不小于制造商规定的额定熄灭 纯流格值

b)试验回路: 试验回路输出工频电压应至少满足在SAG熄灭续流电弧后DB52/T 1551-2020 电梯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要求及评价规则.pdf,施加在试品两端的第一个反向电 压半波峰值不小于制造商规定的额定电压乘以√2。同时,试验回路输出的工频电流应至少满 足SAG击穿动作后,预期流过试品的第一个电流半波峰值不小于制造商规定的额定熄灭工频 续流峰值。 c)试验程序: 1)空气间隙调整为制造商规定的最小距离。施加雷电冲击(正极性)使试品放电。在雷电冲 击点火之前给试品施加足够时间的试品额定电压。 2)雷电冲击极性与实际工频电压半波同极性,并在工频半波峰值前30°~0°施加。 3)工频电压半波正负极性的放电各施加5次雷电冲击,使试品击穿放电动作。 4)测量记录试品两端工频电压和电流的波形。试验波形应能显示电压和电流的全过程,即从 冲击施加前的第一个电压波完整循环到电流最终熄灭后的10个电压波的完整循环。最后 续流电弧熄灭应发生在施加冲击的半波内。后续试品不应有进一步的放电。 d)试验程序: 10次放电动作续流应在标准额定熄灭工频续流时间内熄灭,且随后没有进一步的放电。试验 后试品的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值变化不得超过土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