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 T2457-2021海底电缆通道监控预警系统技术规范.pdfICS 29.060.20 CCS K 13
海底电缆通道监控预警系统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andwarningsystemon submarinecablechannel
DL/T 2457—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贵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电力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19)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中 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 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国网江 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 供电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友聪、郑钟楠、张振鹏、邓显波、林力辉、傅智为、许军、曹俊平、陈杰、 范伟男、李文杰、张世炼、吴晓杰、陈科新、司文荣、谢文炳、王晓杰、方超颖、余欣、廖雁*、傅炜、 陈亮、陈俊、吴正明。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3万立方米内浮顶储罐制作安装施工方案,10076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贵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电力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19)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中 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 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国网江 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 供电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友聪、郑钟楠、张振鹏、邓显波、林力辉、傅智为、许军、曹俊平、陈杰、 范伟男、李文杰、张世炼、吴晓杰、陈科新、司文荣、谢文炳、王晓杰、方超颖、余欣、廖雁*、傅炜、 陈亮、陈俊、吴正明。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DL/T 2457—2021
电缆通道监控预警系统技术规求
本文件规定了海底电缆通道监控预警系统的功能、监测项目、工作条件、技术要求、监测单元功 能要求、试验要求,以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10kV及以上海底电缆及通道的监控预警系统。
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木标准 DL/T476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 DL/T860(所有部分)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1146DL/T860实施技术规范 GA/T36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底电缆通道submarinecablechannel 海底电力电缆的路由设施,含海底电缆禁锚区域与上岸段部分,包括水面与水下两部分。 3.2 监测装置monitoringdevice 在监测单元(3.3)中具有某种具体功能的硬件装置。 3.3 监测单元monitoringunit 由一种或多种监测装置(3.2)与软件组合,以实现一项或多项监测任务的功能模块。 3.4 海底电缆通道监控预警系统monitoringandwarningsystemonsubmarinecablechannel 由监测单元(3.3)与系统软件组成,一般由雷达监测单元、AIS信号接收单元、视频监测单元、 扰动监测单元、电缆温度监测单元、应力监测单元等组成的软硬件平台,用于实现海底电缆通道以及 本体状态的监测,简称海缆监控系统。
电缆监控系统能对海底电缆通道及电缆运行状态进行连续或周期性地自动监测,对监测数据 存储、管理和综合分析,以反映海底电缆长期运行状态的变化趋势,并能以数值、图形、表格、 字等形式进行显示和描述,并在数据异常时进行预警及报警。
海底电缆监控系统包括雷达监测单元、AIS信号接收单元、视频监测单元、扰动监测单元、 度监测单元、应力监测单元等。可根据海底电缆运维、可靠性、社会经济效应等需求选择模块单
户外装置应能在以下条件下长期运行: a)环境温度:一40℃~十45℃。 b)环境相对湿度:5%~99%(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c) 大气压强:55kPa~110kPa。 d) 工作电源:额定电压为AC220V(1土15%);频率为(50土0.5)Hz;诣波含量小于5% e)抗风能力:承受12级以上风力,并满足当地电网风速分区图30年一遇风速要求。
户外装置应能在以下条件下长期运行: a)环境温度:一40℃~十45℃。 b)环境相对湿度:5%~99%(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c) 大气压强:55kPa~110kPa。 d) 工作电源:额定电压为AC220V(1土15%);频率为(50土0.5)Hz;诣波含量小于5%。 e)抗风能力:承受12级以上风力,并满足当地电网风速分区图30年一遇风速要求。
土: 风力等级即蒲福风级,表示风的强度。12级风力相当于空旷平地上标准高度10m处2min的平均 达32.7m/s~36.9m/S。
户内装置应能在以下条件下长期运行: a)环境温度:一5℃~*45℃。 b)环境相对湿度:5%~85%(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c)大气压强:80kPa~110kPa。 d) 场地安全要求:符合GB/T9361中B类安全规定。 e)工作电源:额定电压为AC220V(1士15%):频率为(50±0.5)Hz;谐波含量小于5%。
户内装置应能在以下条件下长期运行: a)环境温度:一5℃~*45℃。 b)环境相对湿度:5%~85%(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c)大气压强:80kPa~110kPa。 d) 场地安全要求:符合GB/T9361中B类安全规定。 e)工作电源:额定电压为AC220V(1±15%):频率为(50±0.5)Hz;谐波含量小于5%。
6.1.1系统具有海底电缆通道监控与本体状态信息监测等功能,可根据海底电缆运维需求选择模块单 元。系统应留有其他功能单元接口,具备可扩展性。 6.1.2系统采用多级或异地控制时,应具备分控的功能。 6.1.3系统宜留有气象信息、海事预警等信息接口。 6.1.4系统单元应具有存储功能,并且当电源中断或异常关机时,设置、时间、报警、故障等信息均 应保留记录。 6.1.5系统应具有时钟同步功能,实现系统内各部分的时钟同步。 6.1.6系统通信接口应符合DL/T476、DL/T860(所有部分)、DL/T1146或用户要求的其他标准通信 协议。 6.1.7当系统需与其他信息系统相互对接时,其信息及数据交互安全应符合GB/T18336.1、GB/T22239的 相关规定。系统安全性测试应符合GB/T18336.1、GB/T25000.51的相关规定
6.2.1结构及外观要求
结构和外观要求如下: a)装置各电气连接部位应密封良好,防止潮气进入; b)装置外壳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 c)装置外壳应满足发热元器件的散热要求; d)装置外表涂敷、电镀层应牢固、均匀、光洁,不应有脱皮锈蚀等。
6.2.2.1绝缘电阻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250V>U,>60V的要求。
6.2.2.2介质强度
装置独立电路与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独立电路之间,应承受频率为50Hz、历时1min的工 频耐压试验而无击穿闪络及元件损坏现象。
6.2.2.3防冲击电压性能
户外装置独立电路与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各独立电路之间,应承受1.2/50us的标准雷电波 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而无击穿闪络及元件损坏现象。
6.2.2.4防过流性能
装置应具备熔断器或限制输入电流措施,并符合GB16796一2009中5.4.9的规定。
装置应满足GB/T11287一2000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响应试验和振动耐久试验。
6.2.4环境适应性能
装置应承受GB/T2423.1一2008规定的低温试验,户外装置试验温度为一40°℃,户内装置试验 一5℃,试验时间为2h。
装置应承受GB/T2423.2一2008规定的高温试验,户外装置试验温度为十70℃,户内装置试验 十50℃,试验时间为2h。
6.2.4.3温度变化
户外装置应承受GB/T2423.22一2012规定的温度变化试验,低温为一10℃,高温为*55C,暴露 持续时间为2h,温度转换时间为3min,温度循环次数为5次。户内装置应承受GB/T2423.22一2012 规定的温度变化试验,低温为一5°℃,高温为十55℃,暴露持续时间为2h,温度转换时间为3min, 温 度循环次数为5次。
户外装置应具有耐盐雾腐蚀性能,符合GB/T10125中规定的乙酸盐雾试验(AASS试验 除用户与供应商另有约定外,试验周期不应少于168h,试验结束后装置功能不受影响。
6.2.4.5交变湿热
每底电缆监控系统装置的抗扰度应符合表2的要
表2 海底电缆监控系统装置的抗扰度要求
抗扰度判据应符合下列规定: a)试验过程中,在技术要求限值内功能或性能正常,可判定为A级; b)试验过程中,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自行恢复,可判定为B级; c)试验过程中,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人工干预或系统复位才能恢复,可判定为C级; d)试验过程中,出现设备(元件)或软件损坏(存储数据丢失)、功能丧失,性能下降,人工干 预或系统复位也不能恢复,可判定为D级。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6.2.7外壳防护性能
外壳防护性能要求如下:
DL/T 2457—2021
7.4.1扰动监测单元应能将探测距离内任意一段设置成为一个防区,长度不小于探测单元长度,防区 互不影响。防区应独立调整强度阙值和扰动模式等报警条件。 7.4.2当发生锚挂、悬空、冲刷和其他异常扰动时,扰动监测单元应发出报警信号,保持至复位。同 时应输出时间、位置和强度等报警信息。 7.4.3扰动监测单元应具备自身状态监测功能,当故障发生时,应产生与扰动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 故障声、光信号,并输出故障信息。 7.4.4当扰动监测单元在使用通道上发生断纤时,应产生故障报警信号,并确定故障位置。 7.4.5扰动监测单元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扰动监测单元的主要性能指标
7.5.1电缆温度监测单元应具有对海缆本体实时温度测量和定位的功能,并能对温度异常信息进行连 续测量和记录。 7.5.2当海底电缆温度大于等于设定的阀值,应产生报警信号。报警信息应包含报警位置和报警 温度。 7.5.3电缆温度监测单元应具备自身状态监测功能,当故障发生时,应产生与温度报警信号有明显区 别的故障声、光信号,并输出故障信息。 7.5.4当电缆温度监测单元在使用通道上发生断纤时,应产生故障报警信号,并确定故障位置。 7.5.5电缆温度监测单元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电缆温度监测单元的主要性能指标
DL/T2457—2021
锁蒙高速公路上跨铁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施工方案DL/T245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