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0609-2023 交通信息采集 微波交通流检测器.pdf

GB/T 20609-2023 交通信息采集 微波交通流检测器.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8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992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0609-2023 交通信息采集 微波交通流检测器.pdf

GB/T20609—2023 代替GB/T20609—2006

Trafficinformationcollection—Microwavetrafficflowdetector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功能测试· 1: 附录B(资料性)测试结果记录表· 19 附录C(规范性)辐射测试场地 20 附录D(规范性)辐射通用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本文件代替GB/T20609一2006《交通信息采集微波交通流检测器》,与GB/T20609—2006相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微波交通流检测器”“占用带宽”“杂散发射”“车头时距”的定义(见3.1、3.2、3.3和 3.8,2006年版的3.1、3.5、3.7和3.8); 删除了“中心频率”“频率容限”“波束宽度”“平均功率(无线电发信机的)”“车辆间距”的术语和 定义(见2006年版的3.2、3.3、3.4、3.6和3.9); 增加了“检测断面”“车流量”“断面平均车速”“时间占有率”“车间时距”“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e.i.r.p)”的术语和定义(见3.4、3.5、3.6、3.7、3.9和3.10); 一 更改了总体要求的有关规定(见4.1.1,2006年版的4.1.1); 增加了“车流量”“断面平均车速”“分车道车流量”“分车道平均车速”“分车道时间占有率”“分 车道平均车头时距”“分车道平均车间时距”的有关规定(见4.1.2、4.1.3、4.1.4、4.1.5、4.1.6、 4.1.7和4.1.8); 更改了“检测距离”的规定(见4.2,2006年版的4.1.2.1); 删除了“检测精度”的规定(见2006年版的4.1.2.2); 将“无线性能要求”改为“射频性能要求”(见4.3,2006年版的4.2); 删除了“中心频率”的规定(见2006年版的4.2.1); 增加了“频率范围”的规定(见4.3.1); 删除了“频率容限"的规定(见2006年版的4.2.2); 更改了“占用带宽”的规定(见4.3.2,2006年版的4.2.3); 增加了“发射功率”的规定(见4.3.3); 删除了“平均功率”的规定(见2006年版的4.2.4); 更改了“杂散发射”的规定(见4.3.4,2006年版的4.2.5); 删除了“天线性能要求”的规定(见2006年版的4.2.6); 更改了通信接口、通信速率和数据采集的有关规定(见4.4.1、4.4.3和4.4.4,2006年版的4.3.1、 4.3.3和4.3.4); 一删除了“同步方式”“外定时方式”“内部时钟”的有关规定(见2006年版的4.4.1、4.4.2和 4.4.3); 更改了“同步要求”的规定(见4.5,2006年版的4.4); 将“电源"改为“电源适应性”,并更改了有关规定(见4.10.1,2006年版的4.9.1); 将“存储容量”改为“存储”,并更改了有关规定(见4.10.2,2006年版的4.9.2); 更改了“工作温度”(见4.10.3.2,2006年版的4.9.3.2); 删除了“试验设备及要求”(见2006年版的5.1); 增加了“检测距离测试”的规定(见5.2); 将“无线性能参数的测试”改为“射频性能测试”并更改了有关规定(见5.3,2006年版的5.3); 更改了“接口测试”的规定(见5.4,2006年版的5.4); 增加了“同步测试"的规定(见5.5);

SY/T 7607-2020 带微型热导的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天然气中硫化氢、四氢噻吩.pdf通信息采集微波交通流检测器

本文件规定了微波交通流检测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在道路上测量车辆交通参数的微波交通流检测器。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1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4208一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892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B/T5080.7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9254.2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接收机电磁兼容第2部分:抗扰度要求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注:杂散发射包括谐波发射、寄生发射、互调产物及变频产物,但带外发射除外。 [来源:GB/T13622—2012,2.6.9,有修改] 3.4 检测断面detectionsection 检测器所检测的道路横断面区域。 注:可按交通方向分为道路断面,按车道线分为车道断面。 3.5 车流量vehiclevolume 统计时间内,通过检测断面的车辆数。 [来源:GB/T24726—2021,3.3,有修改] 3.6 断面平均车速average sectionspeed 统计时间内,通过检测断面的车辆瞬时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来源:GB/T24726—2021,3.5,有修改] 3.7 时间占有率timeoccupancy 统计时间内,检测断面被车辆占有的时间与该统计时间的百分比。 [来源:GB/T24726—2021,3.8,有修改] 3.8 车头时距timeheadway 对于同向行驶的两连续车辆,前车头与后车头通过检测断面的时间间隔 [来源:GB/T31418—2015,2.2.16,有修改] 3.9 车间时距timegap 对于同向行驶的两连续车辆,前车尾与后车头通过检测断面的时间间隔 [来源:GB/T31418—2015,2.2.15,有修改] 3.10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quivalentisotropicallyradiatedpower e.i.r.p 供给天线的功率与指定方向上相对于绝对或全向增益的乘积。 [来源:GB/T13622—2012,2.6.27]

微波交通流检测器(以下简称检测器)应至少具有检测车流量、断面平均车速、分车道车流量、分车 道平均车速、分车道时间占有率、分车道车头时距和分车道车间时距等参数的功能。 按检测器朝向,检测器可以分为侧向检测模式和正向检测模式两类。如图1所示,在俯视图中,雷 达天线阵面法线方向与车流方向近似垂直时为侧向检测模式,雷达天线阵面法线方向与车流方向近似 平行时为正向检测模式

采用侧向检测模式时,可具备检测断面的车流量、断面平均车速、分车道车流量、分车道平均车速、 分车道时间占有率、分车道平均车头时距、分车道平均车间时距等交通流参数功能;采用正向检测模式 时,可具备检测多个断面的车流量、断面平均车速、分车道车流量、分车道平均车速、分车道时间占有率、 分车道平均车头时距、分车道平均车间时距等交通流参数功能,

4.1.3断面平均车速

检测器所检测断面平均车速精度应不低于95%。 断面平均车速计算按公式(1):

式中: 断面平均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统计时间内通过检测断面的车辆数,单位为辆; 第i辆车的瞬时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

4.1.4分车道车流量

4.1.5分车道平均车速

检测器所检测分车道平均车速精度应不低于95%。 分车道平均车速计算按公式(2):

式中: V 第l条车道的平均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1条车道的平均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第i辆车的瞬时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 统计时间内通过第7条车道断面的车辆数,单位为辆

4.1.6分车道时间占有率

检测器所检测分车道时间占有率精度应不低于90%。 分车道时间占有率计算按公式(3):

式中: R 第口条车道的时间占有率; T 统计时间,单位为秒(s); 第i辆车通过第L条车道所用时间,单位为秒(s); ? N 统计时间内通过第一条车道断面的车辆数,单位为辆 分车道时间占有率的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4.1.7分车道平均车头时距

检测器所检测分车道平均车头时距精度应不低于90%。 分车道平均车头时距计算按公式(4):

检测器所检测分车道平均车间时距精度应不低于 分车道平均车间时距计算按公式(5):

G 第1条车道的平均车间时距,单位为秒(s),从第2辆车开始计算; N 一一统计时间内通过第1条车道断面的车辆数,单位为辆,N,>2; TF 第口条车道的第i辆车的车头通过车道断面的时间,单位为秒(s); 第/条车道的第i一1辆车的车尾通过车道断面的时间,单位为秒(s) 分车道平均车间时距的值应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tX100% T .·.....................··

在遮挡较少的路况下,满足车流量、分车道车流量精度的前提下,最大检测距离应不小于45m,

4.3.2 占用带宽:不大于250MHz。 4.3.3 3发射功率:不大于20mW(e.i.r.p) 4.3.4 杂散发射:应不大于表1中的规定

注 1:在 48.5 MHz~72.5 MHz、76 MHz~108 MHz、167 MHz~223 MHz、470 MHz~566 MHz、606MH 798MHz频率范围的辐射杂散不大于一54dBm。 注2:杂散辐射与带外发射的分界点为载波频率土2.5倍的信道带宽。

检测器宜支持网络时间协议(NTP)或精确时间协议(PTP)时间同步功能,从外部时间同步系统获 得授时.时间同步误差不大于10ms

4.6.1检测器结构应简单、牢固,满足使用要求,安装调节方便 4.6.2 安装连接件应有足够强度,并应设置垂直、水平角度调节机构,以便于安装施工。其活动零件应 灵活、无卡滞现象,无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等缺陷

7.1检测器外壳上不应有明显凹痕、划伤及影响使用的变形、裂缝,镀层应光滑平整,颜色一致, 皱纹、起泡和龟裂等缺陷。 7.2 检测器机身上的铭牌、文字、符号应清晰、端正、牢靠,在正常工作环境中,在检测器整个寿合 不应脱落,也不易被磨损或擦除。文字、符号的内容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检测器的电源接线端子与机壳之间施加频率50Hz、有效值3000V正弦交流电压,历时1min,应 无飞弧和击穿等现象。

检测器应具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在各端口应采用必要的防雷电和过电 中措施

DB13/T 2939-2019标准下载检测器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9254.2的要求

4.10.1电源适应性

交流电源电压:(220土30)V。 交流电源频率:(50土1)Hz。 直流电源电压:检测器电压额定值的士10%。

4.10.3.1安装环境:户外固定安装。 4.10.3.2工作温度:一40°C~+70℃。 4.10.3.3相对湿度:25%~98%。 4.10.3.4大气压力:50kPa~106kPa。 4.10.3.5耐振动:检测器在承受振动频率为33Hz,振动加速度值为9.8m/s",前后、左右、上下每个方 向持续2h的定频振动试验后,应无永久性结构变形和电气故障;零部件应无损坏;紧固部件应无松脱 现象;接插件不应有脱落或接触不良现象。试验后检测器应能正常工作。 4.10.3.6抗冲击:检测器在承受峰值加速度为98m/s",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前后、左右、上下方向 各3次半正弦波脉冲冲击试验后,应无永久性结构变形和电气故障;零部件应无损坏;紧固部件应无松 脱现象;接插件不应有脱落或接触不良现象。试验后检测器应能正常工作。 4.10.3.7防护:外壳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一2017的IP65级。

按附录A的A.2~A.4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并用附录B记录测试结果

采用附录C所描述的测试场地。测试步骤如下: a) 1 按照附录D的D.1设置被测设备、转台、天线位置,并获取最大辐射功率; b) 配置被测设备,使其工作在最大输出功率等级状态下; C) 将接收机设置为频谱分析仪模式,调整其内部衰减器,确保接收机工作在线性动态范围内; d)将接收机中心频率设置为被测设备的工作频率,使用有效值检波方式,分辨率带宽设置为信号 带宽的1%~5%,视频带宽设置为分辨率带宽的3倍; 2) 1 配置被测设备工作在最低频点,按照D.2获得辐射功率,使用频谱分析仪选取信号包络上最左 侧的功率谱密度值为一80dBm/Hz(e.i.r.p)的点,并记录下该点频率数值; ? 配置被测设备工作在最高频点,按照D.2获得辐射功率GBT 36448-2018标准下载,使用频谱分析仪选取信号包络上最右 侧的功率谱密度值为一80dBm/Hz(eir.D)的点:并记录下该点频率数值

采用附录C所描述的测试场地。测试步骤如下: a) 按照D.1设置被测设备、转台、天线位置,并获取最大辐射功率; b)百 配置被测设备,使其工作在最大输出功率等级状态下; c) 将接收机设置为频谱分析仪模式,调整其内部衰减器,确保接收机工作在线性动态范围内; d) 将接收机中心频率设置为被测设备的工作频率,使用有效值检波方式,分辨率带宽设置为信号 带宽的1%~5%,视频带宽设置为分辨率带宽的3倍; e 1 使用频谱分析仪99%带宽功能测量出被测设备占用带宽; ? 根据测试要求,改变被测设备发射频率,重复a)~e)的测试过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