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710-2021 地热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及评价规范.pdf

NB/T 10710-2021 地热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及评价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 M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标准
资源ID:38263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710-2021 地热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及评价规范.pdf

ICS 73.020 CCS D 10

tyrequirement and evaluationspecificationfor original geothermalwell logginginformation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测井系列项目分类 测井原始资料基本要求 .2 单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3 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评价· K 测井原始资料井场提交及归档.. 8 附录A(资料性) 测井原始资料评价表 附录B(规范性) 测井原始资料验收表 10 参考文献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测井 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华北测控分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 司华东测控分公司、北京市生态地质研究所、北京市工程地质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松扬、冷洪涛、吴伟、曾玉峰、王静、龚劲松、赵全忠、苗荣、李功强、田 飞、王磊、毛克宇、赵丰年、马春红、李天舒、范明、盖建宾、张羽。 本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

土地整理跨浅基础农桥施工方案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测井 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华北测控分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 同华东测控分公司、北京市生态地质研究所、北京市工程地质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松扬、冷洪涛、吴伟、曾玉峰、王静、龚劲松、赵全忠、苗荣、李功强、田 飞、王磊、毛克宇、赵丰年、马春红、李天舒、范明、盖建宾、张羽。 本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

则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及评价规

本文件规定了水热型地热井常规测井系列项目分类、测井原始资料基本要求、单项测井原始资料质 量要求、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评价和测井原始资料井场提交及归档。 本文件适用于水热型地热井的测井原始资料的质量监督、验收、评价及成果归档。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SY/T5132石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热测井方法geothermalwellloggingmethods 以勘查或开发利用地热能为目的的测井方法。 3.2 地热测井原始资料originalgeothermalwelllogginginformation 针对不同性质地热井,利用地热测井方法采集得到的地热储层测井数据及相关记录。

地热常规测井系列分为裸眼井测井系列和套管井测井系列。根据地热储层岩性剖面的特点、地热 数评价的需要和测量环境等,合理选择地热井常规测井系列项目

3.1 固井质量检查测井系列常规测井项目为:自然伽马、磁定位、声幅、变密度。 3.2 注入剖面测井系列常规测井项目为:自然伽马、磁定位、流量、井温。 3.3产出剖面测井系列常规测井项目为:自然伽马、磁定位、流量、井温、压力。

4.3.1固井质量检查测井系列常规测井项目为:自然伽马、磁定位、声幅、

按SY/T5132中“测井仪器、设备”和“刻度”的要求执行

测井曲线有效记录应有正式的图头,图头原始记录或技术说明等应在井场及时填写,做到信息准确、 齐全。原图应在现场打印,图头信息应包括: a)标题、作业单位、井名和井区; b)井位坐标、海拔高度、测井基准面、钻台高度、地面高度; c)测井日期、测井项目、测井井段、钻井井深、测井井深和下井次数; d)套管内径、套管下深、测量的套管下深和钻头程序: e)钻井液性能参数,钻井液电阻率及温度等; f) 钻井液循环时间、仪器到达井底时间和井底温度; g)地面测井系统、测井队、作业工程师和测井监督; h)下井仪器系列、仪器编号、仪器在仪器串中的位置和零长; i)附注(需要说明的其他信息)

5.3.1图面整洁。曲线、深度码及专用标记应清晰、齐全和完整。 5.3.2测井原始图应记录刻度校验值、井下仪器参数和有关测井参数。 5.3.3测井原始图应同时记录张力、速度和电缆深度记号曲线。 5.3.4测井曲线绘图规范,曲线布局和线型选择合理,便于储层识别和岩性分析。同次测量的曲线能 相互分辨。 5.3.5同一次测量各曲线间的深度应一致。同次测井曲线补接测量时,每500m井段内只允许补接 次,每条曲线补接不超过三段,且补接处应重复测量50m以上。 5.3.6因下井仪器组合连接或井底沉砂等原因造成的漏测井段应小于20m,遇阻曲线应平直稳定。 5.3.7曲线形态和测值正常,不应出现与井下地层无关的限幅、跳动和大段平直等异常现象,否则应 重复测量,如不能说明原因,应更换仪器验证。 5.3.8主测井曲线有接图或曲线间深度误差超出规定范围时,应编辑回放完整曲线,连同原始曲线图 交现场测井监督处理。

5.4.1并场应回放数据记录,数据记录与明记录不一致时,应补测和重新测并。 5.4.2原始数据记录清单应填写齐全,清单内容一般情况下包括:井号、井段、曲线名称、测量 则井队和文件名,同时应标注主曲线、重复曲线和重复测井(接图用)曲线的文件名。

NB/T 107102021

5.4.3编辑的数据记录应按资料处理要求的数据格式拷贝;各条曲线深度对齐,曲线间的深度误差小 于0.4m;数据记录贴标签,标明:井号、测井日期、处理井段、数据格式、文件名、采样密度、测井 队、操作员及队长。 5.4.4数据文件应打印检索目录,标明正式、重复文件资料的文件名。 5.4.5测井数据记录盘所记录的内容与所提交的原始测井资料内容应完全一致。

5.5.1测井电缆的深度记录应定期进行深度校正(在深度标准井内校正或在地面对电缆丈量进行注磁 标记),深度误差不超过0.2%,保证地热井测井深度精度 5.5.2同一口井不同次测量或不同电缆测量时,在钻井液密度稳定的情况下,每千米井段深度不超过 0.5m。 5.5.3测出的套管鞋深度与套管鞋实际深度之间的误差应不大于0.1%,超出允许误差时,应在现场查 明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 5.5.4几种仪器组合测井时,同次测量的各条曲线深度误差不超过0.2m,每次测井应测量用于校深的 自然伽马曲线。 5.5.5曲线不可连续缺失深度记号,井底和套管鞋附近不应缺失深度记号。 5.5.6测井曲线确定的表层套管深度与实际下深误差不超过0.5m,测井曲线确定的技术套管、生产套 管(包括尾管)深度与实际深度误差不应大于0.1%:深度误差若超出规定,应将自然伽马曲线由井底 (套管内同时测接箍曲线)测到井口,查明深度误差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 5.5.7套管井测井资料深度应与裸眼井测井资料深度一致,每次测井应测量校深用的自然伽马曲线或 磁性定位曲线。

5.6.1测井过程中应测速均匀,测井速度不应超出仪器技术指标要求。 5.6.2当多条曲线并测时,应满足仪器组合中测速最低者的要求, 5.6.3常规测井曲线深度比例宜采用1:500,热储层、标志层等深度比例宜采用1:200。

5.7.1测重复曲线时应在测量井段上部进行,测量时宜选井径规则且曲线幅度变化明显井段,测量并 段不少于50m。 5.7.2与主测井相比,重复测井相对误差应在规定范围内。重复曲线测量值相对误差按式(1)计算:

5.7.1测重复曲线时应在测量井段上部进行,测量时宜选井径规则且曲线幅度变化明显井段, 段不少于50m。 5.7.2与主测井相比,重复测井相对误差应在规定范围内。重复曲线测量值相对误差按式

5.7.1测重复曲线时应在测量并段上部进行,测量时宜选井径规则且曲线幅度变化明显井段,测量并

式中: 主曲线测量值; P 重复曲线测量值; X 测量值相对误差。

单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6.1.1测前、测后校验相对误差应小于5%。

NB/T10710—2021

.1.2在仪器测量范围内,曲线不应出现与地层无关的“零值”或限幅。 .1.3深、浅侧向曲线在井径基本规则的无孔隙、无裂缝的泥岩段和非渗透层段应基本重合。 .1.4在渗透性储层处,双侧向曲线的幅度差应正确反映地层电阻率的径向分布关系,具体特征如下: 一对于厚度大于2m的渗透性砂岩地热储层,当钻井泥浆滤液电阻率小于地层水电阻率时,水层 深侧向测量值应大于浅侧向测量值;当钻井泥浆滤液电阻率大于地层水电阻率时,水层的深侧 向测量值应小于浅侧向测量值; 一对于碳酸盐岩岩溶地热储层,溶孔发育段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与砂泥岩剖面的地热储层相 似;裂缝发育段的测井响应特征与裂缝的发育程度、流体性质和侵入情况有关;深、浅侧向的 差异与裂缝的角度具有相关性。 .1.5重复曲线应与主曲线形态一致,重复测量值相对误差应小于5%。 .1.6仪器进套管时,曲线应有回零趋势。

2.1测井前后应进行井场校验,校验值在0.2Ω2·m~200Ω2·m之间时,误差小于5%;校验值在200s 000Ω·m之间时,误差小于15%

2000Ω·m之间时,误差小于15%

6.2.2在并眼规则并段,曲线形态与双侧向曲线相似,应符合侵人特性: 一对于砂泥岩剖面,在井径规则井段,泥岩或致密非渗透砂岩地层的微球聚焦曲线与双侧向曲线 应基本重合(曲线形态相似,数值相近);在渗透性层段应反映冲洗带电阻率的变化并符合地 层的径向侵入关系; 对于碳酸盐岩地热储层,致密层段的微球聚焦测并值一般情况下低于双侧向测并值,储层段及 泥岩段接近双侧向测井值。 6.2.3在仪器测量范围内,曲线不应出现限幅现象。 6.2.4在高电阻率薄层,微球聚焦测井值应高于双侧向测井值。 6.2.5重复曲线与主曲线形态相似,在井径规则的渗透层段,重复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应小于10%。

测后校验相对误差应小于5%。 加马测井曲线变化应与地热田地质剖面相吻合,

NB/T10710—2021

6.5.1铝筒刻度值在182us/m~189us/m范围内,测井前、后应分别在自由套管中测量不少于10m的 时差曲线,测量值应在180us/m~194us/m范围内。 6.5.2在地热储层段的时差曲线不应出现与井眼及地层无关的跳动,如有严重跳动,应降低速度进行 验证测量。 6.5.3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应符合地热田地质剖面变化规律。 6.5.4对于砂泥岩剖面,声波时差测量值不应低于其岩石骨架值,一般情况下,渗透性层段纵波时差 计算的地层孔隙度应与地区变化规律一致或与取心实测孔隙度接近。 6.5.5重复测量曲线与主测井曲线形状一致,渗透性地热储层段的时差曲线重复测量误差绝对值应小 于7us/m。

6.6.1在大段泥岩处1号泊位原有管道改装施工方案,每100m井段基线偏移应小于10mV。

6.7.1测前绝对误差小于1.5cm。 6.7.2井径仪连续测量进入套管,直到井径曲线平直稳定段长度超过10m,且套管测量值和标称内 之间绝对误差应小于1.5cm。 6.7.3致密层段井径测量数值应接近钻头直径。 6.7.4当测量曲线变化平稳时,并壁规则的渗透层段曲线数值应接近或略小于钻头尺寸。 6.7.5井径腿全部张开、合拢时的最大、最小值与实际标称值对比,其相对误差应小于5%。 6.7.6重复测井与主测井曲线形状一致,重复测量值相对误差应小于5%。

6.7.1测前绝对误差小于1.5cm。 6.7.2井径仪连续测量进入套管,直到井径曲线平直稳定段长度超过10m,且套管测量值和标称内 之间绝对误差应小于1.5cm。 6.7.3致密层段井径测量数值应接近钻头直径。 6.7.4当测量曲线变化平稳时,并壁规则的渗透层段曲线数值应接近或略小于钻头尺寸。 6.7.5井径腿全部张开、合拢时的最大、最小值与实际标称值对比,其相对误差应小于5%。 6.7.6重复测井与主测井曲线形状一致,重复测量值相对误差应小于5%。

曲线应平稳高架桥桥梁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无负值、无抖动和畸变,井斜、方位角测量值均符合正常变化趋势。 Z 重复测井与主测井对比,井斜角重复误差不应超过0.5°,当井斜大于1°时,井斜方位角测 重复误差应小于10°

6.9.1测井仪器应按期进行刻度,仪器在井口处读值与实际地面温度误差绝对值应小于1.5℃。 6.9.2采用下放测量,井温异常井段应重复测量,测速降低至允许测速的80%以内。 6.9.3井底井温测量值与温度计记录应基本一致。 6.9.4井温曲线反映本地区的地温梯度变化规律,如果出现大段平直和畸变等异常现象,应对井温仪 器进行校验后重新测量

6.9.1测井仪器应按期进行刻度,仪器在井口处读值与实际地面温度误差绝对值应小于1.5℃。 6.9.2采用下放测量,井温异常井段应重复测量,测速降低至允许测速的80%以内。 6.9.3井底井温测量值与温度计记录应基本一致。 6.9.4井温曲线反映本地区的地温梯度变化规律,如果出现大段平直和畸变等异常现象,应对井温仪 器进行校验后重新测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